乡村振兴导向下的郊野公园规划设计实践_詹运洲【2019城市规划大会 海绵城市】
- 格式:pptx
- 大小:18.41 MB
- 文档页数:13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园林设计发布时间:2023-02-27T08:03:56.087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10月第19期作者:熊倩[导读]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思想观念也随之改变熊倩深圳大地创想建筑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摘要: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思想观念也随之改变。
对城市绿化越来越重视,城市绿化景观能够反映出城市的精神面貌,为市民营造一个优美的绿色环境。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提出了“海绵城市”的理念,提倡在城市建设中降低环境污染,遵循绿色、美好、和谐的理念,建立绿色城市,实现污水合理排放和资源合理利用,配置城市植物绿化面积,优化居住环境,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园林设计;应用引言运用“海绵城市”概念,可以有效地解决夏季道路积水、春秋季园林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为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提出了新的设想。
城市园林是人们休闲的主要场所。
将海绵城市理念充分地融入到城市园林设计中,既能使人们的身心得到放松,又能有效地利用园林蓄积雨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城市的形象。
1.海绵城市的涵义海绵城市是我国在绿色基础设施、低碳发展设施的基础上,将城市比喻为海绵,可以灵活地应对自然灾害和环境的变化,在下雨时可以蓄水、吸水、净水、渗水,在必要的时候“释放”蓄水,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通过人工与自然的结合,不仅可以预防城市防溺排水,而且可以阻止雨水的渗透、积聚和净化,从而改善城市生态和水资源的利用率。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地表水、自然降水、地下水等水的协调性,同时要协调排水、给水等水的循环,同时要兼顾长远和复杂性。
建造生态海绵,既要使城市园林更加丰富,又要使城市的生态功能得到优化,又要确保城市适合人类居住,同时,也能充分发挥雨水资源的作用,以保持生态环境。
要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就必须落实“海绵城市”理念,以水资源为主导,以其他资源为辅,保证水的良性循环,为园林绿化的发展铺平道路。
摘要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本文通过对上海乡村地区生态空间建设现状和乡村居民休闲游憩需求的调查分析,提出系统性规划和建设乡村公园对提升乡村生态品质和完善乡村公共服务、满足乡村居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乡村公园学术研究的梳理和对典型案例的剖析,本文提出乡村公园具有自主性、开放性、生态性、文化性的特征,并针对不同建设规模和服务半径,与城镇公园体系相对应,认为乡村公园可分为地区及以上级、村居级和微型乡村公园。
乡村公园的规划需要满足生态优先、需求导向、因地制宜、资源整合的基本原则,对生态景观、基本设施、特色设施和配套设施进行合理布局。
最后,本文以上海市乡村公园规划建设为典型案例,对乡村公园的科学选址、特色营造、系统布局、土地利用、建设路径的方法进行论述,以期对广大乡村地区的公共空间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由于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乡村地区体现得更为突出,城乡在经济发展、公共服务配置甚至环境品质等方面的差距不断加大,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地区发展不充分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从上海的发展来看, 上海的乡村地区也面临着城乡体系发展不够平衡、土地使用不够集约、人居环境不够生态、公共服务设施不够完善、产城发展不够融合等问题,城乡较大的差距直接制约着上海向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设目标迈进的步伐。
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引导下,乡村地区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将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和绿色发展放在首要位置。
上海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探索“田沃宜耕,水清可濯,径通可至,林幽可隐,景美可赏,人居可适,民富可留,业优可显,乡风可咏”的新江南田园乡村建设路径,强调在生态文明指引下,改善大都市乡村人居环境。
在此背景下,乡村地区的公园建设作为生态品质提升的重要载体,也引起更广泛的关注,开展了诸多实践。
01乡村公园建设的意义1.1 提升乡村生态品质,营建乡村人居特色党的十九大要求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
郊野公园规划设计策略研究摘要:城市近郊公园绿地空间作为城市与乡村过渡区域中的重要绿色斑块,对于城市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承载着生态保护与游憩共享的双重功能。
然而,当前近郊型城市公园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能力不足导致了景观空间服务供给缺口的增大,生态系统服务综合能效普遍丧失。
如何使城市近郊公园绿地做出适应大城市快速发展的针对性响应,满足更加综合且复杂的景观生态系统服务需求,则是风景园林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以上问题阐述,该文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背景下分析了国内外郊野公园的发展概况及其主要功能,结合深圳园林设计方案进行场地分析,主要从城市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与理念角度出发,从不同角度分析郊野公园的设计理念及手法,最后对城市郊野公园景观布局及详细设计进行论述,为城市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健词: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规划设计;自然野趣;休闲游憩引言本文近郊区定义以深圳为研究基础,传统的深圳市城区划分为主城区、近郊区、远郊区三个圈层。
城市近郊区域是指环绕在城市主城区外围,由于紧邻城市主城区,通常呈环行带状分布。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受到重视。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地处城市边缘地带的郊野公园受到各方关注,许多城市也在大力建设郊野公园。
1.郊野公园国内外发展概况1.1郊野公园国外发展概况20世纪60年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经济水平的提高,为城市带来了一系列诸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资源紧缺等问题。
20世纪中后期,欧洲国家开始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旨在保护郊野环境,各国在城市郊区建立绿化圈层,以防止城市无序扩张带来的生态破坏,郊野公园也由此应运而生。
1.2郊野公园国内发展概况我国郊野公园的发展起步较晚,建设初期借鉴了其他国家在选址、规划、管理模式、功能、分类、客源、旅游评价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加强郊野公园建设、强调保护管理自然资源、建立完善的配套设施等方面的建议。
海绵城市设计导则v0.1创新研究院杨石泉2019.10实施海绵城市的价值1、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响应国家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号召,赋予城市对雨水的生态化应对措施,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
2、赋予景观更完善的功能“没有功能的景观就是在耍流氓!”,实施多功能的景观建设具有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3、营造更加宜居的社区环境科学设置的海绵措施有利于改善环境水质,有利于减少洪涝灾害,有利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4、实现城市雨水的精细化管理中国质造的产业结构升级的核心理念就是生产力精细化,精细化管理雨水,将变废为宝。
海绵城市设计导则的作用1、快速实施海绵城市设计分专业述说海绵城市设计的关键要点,精简扼要,配合图片说明,帮助设计师快速掌握海绵设计中需要注意的点,少走弯路。
2、掌握海绵设计基本方法海绵设计主要是针对雨水汇流路径的管理,计算并控制其汇流过程的水质、水量和去向。
所以主要是给排水专业的内容,针对其设计内容引进鸿业海绵设计软件,结合海绵设计模板,有针对性地开展设计工作,实现快速、准确设计。
3、降低项目沟通成本、提升设计工作效率统一项目各关系方对海绵设计原则的认识,在共识基础上开展设计,减少过程沟通工作,提升工作效率。
海绵城市的实施1、给排水1.1 汇水分区1.2下垫面层1.3海绵设施1.4管线设计1.5结果输出2、景观2.1下垫面2.2高程2.3海绵设施3、绿化3.1高程3.2植物设计宜忌·根据工程需求划分汇水分区住宅小区、公建社区等,宜利用建筑分开片区划分,适当合并分区,避免因分区过于细碎而影响景观整体效果。
·盲目直接使用软件提供的分区信息软件直接生成的分区因为只参考某一标高值,撇除现场与图纸的差异影响,仍然存在与项目需求的差异,故在软件生成分区后,应在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区分或合并,重新描线,以达到项目需求。
·分区过密或过疏分区过密会导致计算量及工作量过大,且容易对园建、植物专业设计工作造成不良影响;过疏则导致计算不准确,设计质量下降。
城市郊野公园规划设计的研究与实践现阶段,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环境污染与资源短缺问题却日益凸显出来,愈来愈成为制约广大人民生活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这一背景之下,国家层面加大了对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领域的政策引导、制度建设以及资金投入力度,旨在为广大人民创设更加和谐、优质的生活环境,城市郊野公园的扩大化建设就是一个显著的代表。
基于此,本文以博乐市海棠公园的规划、设计方案为例,探讨了城市郊野公园规划、设计工作的创新策略,希望理论的研究,可以给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事业的推进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标签:城市郊野公园;规划设计工作;现存问题;优化创新策略近些年来,我国城市郊野公园的建设呈现出规模扩大化、理念多元化、技术复杂化以及价值集成化的显著发展态势,这也为广大城市居民休闲娱乐、放松身心、自我提升提供了更加多元的选择。
而城市郊野公园规划、设计工作的开展状况如何,不仅直接影响着该项目建设经济效益与社会环保价值的实现,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水平高低,同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关联密切。
一、项目背景及定位博乐市海棠公园规划面积约为435公顷,合计6529亩。
东西宽1592米,南北长2732米。
公园北邻五一水库、南至新修的S304线,西邻荒滩戈壁与蒙古风俗陵园,东至察哈尔路,老的X208线从用地中心穿过。
该项目的规划、设计以及建造工作,充分彰显了“美丽博乐”的发展方向,并且展现了城市建设项目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具体来说,项目发展方向牢牢把握了博乐市的景观结构与城市建设规划,项目目标:使海棠公园成为展示博乐“生态宜居”形象的景观标志创造生物多样性的自然生态环境,达趣的多层次生态公园,成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为博乐对外发挥旅游休闲功能、商业休闲功能、观光赏景功能的舞台,健身、亲子教育的平台成为能为城市提供避难型场所的的综合性郊野型森林公园。
上述对该项目所处城市背景及定位的分析,集中彰显了其规划、设计以及建造的总体思路与价值追求,这也是下文中理论研究的现实基础所在[1]。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实践海绵城市理论是指建设一种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水资源,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提高城市适应能力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思路。
它的提出旨在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诸多水环境问题,包括水资源过度开发、城市内涝、水体污染等。
海绵城市理论侧重于通过自然化的方式,将城市转化为一个具有高效、灵活和可持续水管理系统的“海绵”,实现城市和自然水循环的有机结合。
在风景园林规划中,海绵城市理论被广泛应用,旨在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景观。
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可以延伸为景观海绵理念。
景观海绵是指在城市设计中,通过植被与景观的合理配置,使城市内的景观环境具备一定的吸水、保水、透水和净水功能。
景观海绵旨在通过自然的方式来处理城市中的降雨和雨水径流,减少洪水威胁,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可以通过合理设置绿地、雨水花园、湿地和河道等景观元素,将降水进行有效的收集和滞留,从而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可以促进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
绿色基础设施是指一系列基于自然系统和生态过程的绿色解决方案,用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提高城市适应能力。
通过建设湿地公园、河岸林带、城市森林等绿地景观,可以增加城市的绿化覆盖率,改善空气质量,提供生态服务,增加城市的自然回归感。
通过建设生态廊道、绿色道路和景观墙等绿色基础设施,可以提高城市的景观质量和宜居性,增强城市的生态连续性和景观多样性。
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可以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通过注重城市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增加城市的生态景观,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通过利用自然景观元素,如湖泊、山脉和植被等,来营造城市的自然氛围和自然体验空间,可以带给居民与自然亲近的感觉,提高城市的人文氛围和文化价值。
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实践可以通过景观海绵理念、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水管理和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等方面展开。
乡村振兴公园案例乡村振兴公园是指通过建设公园,提升乡村环境品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方式。
乡村公园依托农村特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资源,打造具备休闲、娱乐、教育和文化传承功能的现代化公园设施,可以提供农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为当地乡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乐清塘栖村位于浙江乐清市府城镇,是中国传统的水乡村落,拥有壮丽的雪峰山和秀丽的海岛景色。
然而,长期以来,该村面临着土地荒化、农产品降价以及人口外流等问题,经济发展困难。
为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乐清塘栖村积极引入乡村振兴公园的理念和模式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他们租赁了当地的土地,规划了一个占地300亩的乡村振兴公园项目。
在乡村振兴公园的规划中,乐清塘栖村把生态农业和观光旅游结合起来,打造了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
他们通过农业种植、养殖等方式,实现了对当地农产品的高效生产和销售。
同时,通过建设现代化的公园设施,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休闲和购物,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乡村振兴公园中,游客可以参观农田、采摘水果、观光农场、体验农业生活等,深入了解农村文化和乡土特色。
乐清塘栖村还注重保护和恢复当地的生态环境。
他们对传统农田进行修复和改造,引进生态农业的理念,通过绿色种植和生态养殖等方式,保护农田的生态平衡。
同时,在公园中规划了大片的绿地和湿地,种植了丰富多样的植被,营造出一个绿色、生态的环境。
乡村振兴公园的建设为乐清塘栖村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效益。
首先,乡村振兴公园的建设增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村民的就业和收入增长。
其次,公园成为了当地乡村旅游的热门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了酒店、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再次,通过公园内的农产品销售和相关产品的打造,推动了农产品的价值提升,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乐清塘栖村的乡村振兴公园项目成为了农村综合开发的一个成功案例。
这个案例充分展示了乡村振兴公园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农民收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通过该案例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其他乡村振兴公园的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海绵城市理论是指在城市规划设计中,通过模仿自然的生态系统,在城市中加入一系列生态功能,使城市具有良好的水文循环能力,能够持续、安全地处理和利用雨水。
海绵城市理论提出以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许多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得到了体现。
风景园林规划也可以借鉴海绵城市理论,以实现城市生态化、可持续化发展。
1.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绿色基础设施是指通过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植被、土壤、水体等元素,来改善城市环境、增强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可以通过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来实现海绵城市理论的要求。
例如,在城市公园设计中,可以增设水生植被设施、设立人工湖泊和水渠,以便于收集、储存和利用雨水,同时增强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
此外,可以在城市道路、广场等公共空间中,种植各种防风、隔音、净化空气等功能的植物,以增加城市绿化覆盖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2.雨水利用系统的建设雨水是城市中最常见、最可利用的水源之一,通过收集、储存和利用雨水,可以大大减轻城市排放污染物、减少用水量的压力。
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可以建设雨水利用系统,用于收集、储存、分配和利用雨水。
例如,在城市公共空间中设置下水管道、污水沉淀池、植物过滤带等设施,将雨水从下水道引向这些设施,经过沉淀、过滤、生物处理后,将处理后的水用于浇灌绿化带、水景设施等。
3.生态城市设计原则的引入生态城市设计原则是指,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引入生态学的理念,采用自然、生态的方式打造城市空间,实现城市的生态化发展。
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可以运用生态城市设计原则,通过自然景观、环境艺术、生态功能设施等手段,创造出一个能够自然循环、生态平衡的城市空间。
例如,在城市公园设计中,可以运用风景园林学的知识,将各种自然景观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水景、山石、花草等,营造出一个美丽、和谐的自然环境,同时增强城市的生态功能。
总之,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可以使城市的生态环境更加美好、绿色、健康,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规划的创新与实践——以广东省饶平县樟溪镇英粉村为例发布时间:2023-01-12T07:33:19.702Z 来源:《建筑实践》2022年第18期作者:吴浩锐[导读] 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策略吴浩锐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510030摘要: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策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门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广东省饶平县樟溪镇英粉村是省定贫困村,经济落后,长期以来存在基础设施差,村容村貌破旧脏乱等情况。
近几年来,在多方力量的帮扶下,英粉村在新农村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效,该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积极走绿色环保的生态旅游发展之路。
本文结合樟溪镇英粉村的规划探索和实践经历,总结和归纳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规划的创新与实践,以期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规划;乡村旅游1 项目背景及概况英粉村位于广东省饶平县,距离镇区4公里,是樟溪镇辖下地处黄冈河中上游的一个自然村,与上广村、金厝岭、下院村、麻湖村接壤。
英粉村是省定的贫困村,全村人口244户、1018人,大部分村民为余姓。
该村景色宜人,四季如春,四周群山环绕,村中土地肥沃,俨然是一个现实版的世外桃源,民风淳朴,路不拾遗。
英粉村主要特产有荔枝、龙眼、番荔枝等各种水果。
村中比较有名的地点有青山、鹤山等各种小型山丘。
另外有一条溪流穿过该村——英粉溪,溪水清澈见底,里面鱼虾成群,是英粉村的母亲河。
在规划之前,村中人口主要以外出打工和在家务农为生。
英粉村(图1)因为其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地理优势,从排污、供水、亮化、道路硬化美化、垃圾收集、文化中心及广场建设等六个方面下大功夫,因地制宜地根据当地经济基础、产业特点、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因素制定的项目,避免了过度“拆旧建新”,将昔日的贫困村变成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美丽乡村。
乡村振兴背景下郊野公园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以上海嘉北
郊野公园为例
马唯为
【期刊名称】《现代园艺》
【年(卷),期】2024(47)13
【摘要】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及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激活并复合利用郊野地区空间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这标志着城市已经从外延式发展转变为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
郊野公园的土地性质复杂多样,在规划设计中,需要充分协调土地属性与郊野公园多样化需求之间的关系,合理保护和利用内部资源。
上海是最早启动郊野公园建设的几座城市之一,具有鲜明的开拓性与引领性,本研究基于2020年上海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项目——上海嘉北郊野公园的规划设计实践,总结归纳了平衡郊野公园保护与利用科学合理实施路径,推动郊野公园集约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总页数】3页(P109-111)
【作者】马唯为
【作者单位】上海现代建筑装饰环境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
【相关文献】
1.郊野公园中体验型景观的设计思考\r——以上海嘉定区嘉北郊野公园一期景观设计为例
2.基于郊野公园建设的综合土地整治项目探索——以上海嘉北郊野公园为例
3.基于自然的上海郊野公园生态保护修复实践与思考——以青西郊野公园为例
4.基于多目标优化模型算法的郊野公园土地利用优化策略研究——以上海市浦江郊野公园为例
5.网络大数据视野下湿地型郊野公园形象投射与感知比较研究--以上海市青西郊野公园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摘要:伴随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之一,乡村园林景观在新型城乡一体化旅游建设中得到更多关注和实践。
然而部分乡村景观园林的盲目建设给自然生态、人文环境和本土文化带来了诸多问题。
本文从生态资源保护和振兴乡村经济角度,以乡村景观园林为载体,分类总结现状问题,提出在乡村景观园林建设中以“基础调研-要素选取-主题定位-分层构建-系统重构与优化-产业共创”六步为技术路线的规划设计方法,探索乡村园林景观联动规划设计的要素及方法,推动乡村园林绿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园林景观;规划;乡村振兴引言乡村旅游独特的村野旅游形式为创造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现代化的共生提供了有效实践模式[1]。
随着乡村旅游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快速旅游化建设也给乡村生态环境带来了生态失衡、工业污染加剧和自然资源利用率低等影响[2]。
乡村园林景观建设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性工作,对优化生态格局、促进产业升级、创造游憩场所等具有重要意义,其建设意义在于促进生态资源保护与再利用,使产业与生态相互融合渗透,其科学建设对于提升乡村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具有重要作用[3]。
已有的研究多从乡村生态、历史文化等宏观尺度出发,对乡村文化、自然等资源及附属使用空间进行复合性规划,但构建多尺度的乡村园林景观规划网络,明确微观尺度的乡村园林景观设计方法更能深入改善乡村人居生态环境[4]。
1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概述国外开展景观生态学的应用研究和农业或乡村景观规划较早的主要是欧洲一些国家,如捷克、德国、荷兰等,并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对世界的农业与乡村景观规划起了推动作用:如著名的捷克斯洛伐克景观生态规划与优化研究方法IANDEP系统;德国用于集约化农业与自然保护规划DIU策略系统:“国际土地多种利用研究组(the International Study-group on Multiple Use of Land)”提出的以“空间概念(spatial concepts)”和“生态网络系统(ecologicalnet-works)”等描述多目标乡村土地利用规划与景观生态设计的新思想和方法论。
产旅一体的休闲农场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嘉兴美郁花园农场为例摘要: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方针之下,推进着乡村的产业发展和休闲旅游发展。
乡村出现越来越多的休闲农旅项目。
农业产业结合休闲旅游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强。
农业休闲旅游不是单纯地做好农业景观,而是要带着休闲旅游的思维去做好规划设计,以生态基底为依托,利用自然生态环境与农业产业的经营特色,为游客提供乡村休闲生活的场所和场景。
本文旨在为农业产业和旅游的可持续融合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尝试着从休闲旅游的视角阐述产旅一体的休闲农场的发展思路,并形成设计方法论。
关键词:休闲农业;景观规划设计;休闲旅游;产旅一体1.产旅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的意义文化聚能,产旅双驱,合力振兴乡村。
旅游的驱动,更多地是软性文化元素的驱动,以旅游为杠杆,多元化开发乡村的文化资源,丰富乡村的休闲配套,用文旅手段激活乡村活力,用现代手法复原乡村美学,促进城市和乡村的文化渗透,实通过休闲配套设施的建设和生态宜居环境的打造,实现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生态环境相互融合,吸引人才和企业,再通过产业税收把建配套的钱挣回来。
1.项目概述项目地点为浙江省平湖市广陈镇,三角中心区位,接轨上海的桥头堡,上海大都市圈辐射黄金范围。
2017年,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举行揭牌仪式,全省首个农业经济开发区在广陈镇成立。
项目甲方是上海东郁园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东郁是一家现代科技农业综合运营商,主要从事产业链顶端的种苗培育、农业科研工作。
借平台优势,该公司成为第一批以科技农业身份入驻平湖农业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企业。
本着推进资源聚集、扩张产业价值、孵化新型业态、牵引区域发展、助力农民增收五个目标,开展农旅综合项目的开发,致力于成为区域性休闲农旅标杆项目。
1.产旅融合类项目设计原则1.1.产业示范思维深度挖掘产业特色中可以成为深度体验的元素,做好产业与旅游结合的示范作用。
业主方主要从事新品种引进及培育、设施农业技术应用展示、新品种植物应用展示、休闲农业、农业研学、产业培训等业务。
论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小城镇主题公园设计作者:张欢陈小燕来源:《工业设计》2021年第11期摘要: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下,小城镇的主题公园设计成为地方政府发展旅游产业,传播地方文化的重要举措之一。
主题公园不仅能增强当地居民的认同感和凝聚力,还能传播地方文化,促进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
文章以贵州省思南县主题公园概念设计为例,探索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将地域特色与地方资源结合,打造传统与现代结合的主题公园。
以满足当地居民休闲与娱乐的需求,保护当地的生态资源,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与文化的传播,为我国乡村地区主题公园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小城镇;主题公园;设计中图分类号:TU986.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672-7053(2021)11-0097-0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期中国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在这一背景下,西部乡村地区遇到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地理与文化资源丰富,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主题公园,不仅可以为地方旅游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也能极大地提高当地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生活。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各个乡村计划继续发展原有景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并大力开发周边乡村旅游及特色文化产业,思南县流水主题公园概念性设计在这一背景下产生。
1乡村振兴战略下小城镇主题公园设计的意义小城镇公园是城镇公共空间的主要载体,主题公园景观是由建筑物和道路等围绕形成的公共空间,也是集中体现小城镇历史和文化的载体空间。
因此,小城镇主题公园作为县域内一个公共空间,将其打造成县域内对外旅游及文化交流的场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增强居民认同感与凝聚力当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城市是真正的文化中心”。
小城镇与城市相比,地域范围较小,人口没有大城市多,公园的人流主要是以本地居民为主,它是小城镇文化的容器,将城镇的社会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政治文化融合在一起,记录并刻画着小城镇特有的风貌。
试点论坛shi dian lun tan291广东省郊野公园规划建设构想◎宋政贤摘要:“十四五”期间,广东将争创自然资源高水平保护高效率利用示范省,打造更可持续、更具韧性的安全国土,实现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的合理布局。
文章以广东省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为依托,探索广东省郊野公园规划建设的选址、布局与实施保障。
希望通过规划建设广东省郊野公园,将城乡的生态保护功能和休闲游憩功能相结合,在维护生态系统安全的基础上,形成广东省城郊休闲游憩空间格局,整合区域特色资源,改善城乡生活环境,构建绿色经济发展的新载体。
关键词:郊野公园;实施保障;土地获得;资金筹措;管理维护一、研究背景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绿色生态空间能为城市提供多元的生态系统服务,为城市安全发展及居民生活提供有利空间[1]。
《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提出,以步行可达距离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为单元,按合理的服务半径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在城镇密集区基本实现社区生活圈全覆盖,构建包括“郊野公园——城市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在内的品质公园体系,织密城市绿地网络,优化城市绿地布局,为市民创造更多接触大自然的机会。
广东郊野公园的规划建设,能够推动广东形成美丽中国建设的典范区和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成为支撑广东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治理的重要抓手。
二、郊野公园概述(一)郊野公园的定义及功能郊野公园是指位于城市郊区,具备良好的郊野自然或人文景观,设施风格自然野趣,可供开展与自然体验有关的户外健身、休闲游憩、科普教育等活动的自然公园。
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的郊野公园各具特色,但基本上都具备生态保护、休闲游憩和科普教育三大功能。
(二)郊野公园的特征及分类郊野公园区别于城市公园、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与自然保护区,存在以下特征:(1)位于城市郊区,且具有良好的可达性;(2)拥有良好的自然景观、郊野植被或田园风貌;(3)具有自然、古朴、野趣等特征;(4)具有保护动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功能;(5)可以为人们进行多种娱乐活动提供人性化空间和设施,以及充分亲近自然的体验和科普学习机会[2]。
浅谈海绵城市理念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易寓帅
【期刊名称】《城市地理》
【年(卷),期】2017(000)022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脚步的逐渐加快,我国城市规划工作也在扎实推进当中.但整体上来看我国城市规划工作成效并不理想,尤其是生态环境建设不足的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城市规划的进一步发展.在此背景之下,本文将通过简单分析现阶段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并结合国外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为我国的城市规划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
【总页数】2页(P18-19)
【作者】易寓帅
【作者单位】南京牛首山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11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J], 丛芳
2.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J], 丛芳
3.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原则及其对策 [J], 庞洁;李特
4.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原则及其对策 [J], 王正勇
5.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原则及其对策 [J], 杨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