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认识及对我国经济学研究的反思_关峻
- 格式:pdf
- 大小:254.95 KB
- 文档页数:5
0引言
经济学是一门十分复杂的科学,它不同于自然科学和
一般意义上的社会科学。近年来,数学在经济学研究中已被广泛应用,一方面提高了经济学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所以,可以利用经济学的数学方法作某些预测,但是更重要的是,首先要做好实证研究。缺乏实证研究的经济学无异于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及。更为可怕的是,如果你朝着海市蜃楼的方向前进,你只能消失在茫茫大海中。必须指出,经济数学模型的理论基础迄今尚不完备,其预测结构往往是建筑在某些不完全或是不存在的假设上,所以这些模型的准确性值得商榷。过分依赖和使用经济学的数学模型,则有可能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误己又害人。我国的经济学发展经历了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变,但现在脱离定性研究,迷恋于玩弄数学符号的倾向十分危险。须知经济学的问题,最终还是要还原到“做”还是“不做”这两个基本点上,若将该两点考量成各种各样数学变量的分布,则有可能将事情复杂化。
虽然我国经济学的发展与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西方经济学的引进,但必须正视我国国情,特别是我国的社会政治和经济体制不同于西方国家。机械地吸收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必然会给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障碍,曾经宣布失败了的全国范围的医改就是证
明。因此,我国的经济学发展不能盲目效仿西方。
12008年金融危机的实质
此次金融危机的背景,是整个国际资本、贸易乃至经
济的不平衡性。西方经济的高需求对应于以我国为代表的东方经济的强劲生产力;由消费信贷拉动的西方经济对应于由实体产业支撑的东方经济;西方的金融经济对应于东方的产业经济等等,这些均映衬了东西方经济间的不平衡性。这种前所未有的不均衡性所赋有的应力由种种虚无的金融衍生物所激发,即产生了这次金融危机,但这只是导火索。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植根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方式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此次金融危机所不同的是,其波及范围和冲击力均是史无前例的。造成这种外在表现的原因是当今世界所津津乐道的世界经济一体化。
经历了1997年、2008年两次金融危机后,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诸如亚洲那些具备稳定的基本经济条件以及相当平衡的外贸和政府预算,而仅仅缺乏必要的外汇储备的国家经济实体,还是如同美国这般具备超额双赤字而经济基本面相当差的国家经济实体,在受到强大的外力扰动下,都是弱不禁风的。这种强大的外力扰动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是不可想象的。这是因为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生产力得到极大的发展,人类的生产能力得到了史无
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认识及对我国
经济学研究的反思
关
峻,李京文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100022)
摘
要: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2008年金融危机给世界和我国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此次危机形成的背景
是世界资本和贸易的不平衡性,而原因则是各种金融工具的滥用和信用的缺失。从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来分析,其根本原因是植根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方式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指出,我国经济学必须加强针对基础理论特别是原则性问题的研究、加强风险控制的教学与研究、树立良好的人才导向机制。最后,通过对2008年金融危机相关问题的探讨,指出我国需要建立和应用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学,改善经济结构,加强投资管理和对货币流动性的监管,努力提升我国经济的风险抵御能力,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关键词:金融危机;经济学;金融衍生产品;经济结构调整中图分类号:F0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09)08-0001-05
收稿日期:2008-11-20
作者简介:关峻(1967-),男,高级工程师,北京工业大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工程管理、决策管理;李京文(1933-),男,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技术经济及数量经济学。
第26卷%第8期
2009年4月科技进步与对策
Science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Vol.26No.8%Apr.2009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
前例的释放。这种超强的产能使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历史潮流。在此基础上,市场、组织和文化的全球一体化,促使许多国家的多个社会经济单元,如金融、投资、产业制造、运输和通讯等,都已经打破了国家和地区的界限,正在全球范围内逐步融为一体,一个统一的全球市场体系正在形成。在这一点上,我国是受益者,它使得我国经济得以在30多年里保持强劲增长,同时全球经济也受益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度增长,美国金融风暴对全球经济的扩散型冲击都是明证。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表现为生产、消费倾向、资源配置的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参与者将其生产和市场要素在三维空间里的开放。此刻,经济全球化所涵盖的生产要素和市场的总量是恒定的,且每个参与者所得到的平均份额与参与者的总数成反比,因此,合作是表象的,竞争是永恒的。而借助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经济虚拟化,却将这种开放引入到了更深远的四维空间。这种发展的态势必然会将任何程度的经济扰动,通过以上所描述的方式,几何倍数地扩大为任何局部国家经济实体,甚至是世界的整体经济都难以承受的冲击。就以目前这次金融危机为例,它首先由美国引发,然后扩张到全球,致使全球经济可能陷入衰退或危机。
此外,将目标锁定于套利的世界整体经济的余量通过这个四维空间,不受任何法律约束地自由游走于各个国家经济实体之间,必将加剧所有国家经济实体的周期性波动,使得我们所面临的经济或金融危机,都有可能造成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灾害。回想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各国央行均被要求放松对资金的监管,以利于市场的自由配置,达到产出最优化的目标。而这些措施对今年的这次金融危机带来了很坏的影响,而且,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实体的品质不同,全球各地受到影响的程度也大相径庭。有一些诸如冰岛这种小国面临国家整体破产,其它国家还都没有严重到崩溃的程度。整体上而言,世界金融体系都受到严重的伤害,但基本上还是可以恢复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具备较强的金融监管措施的国家经济实体,均能较好地抗御各种冲击,并有可能利用这种良好的自愈能力,得到下一阶段经济发展的先发优势。
22008年金融危机对经济学的影响
应该明确看到经济学与一般自然科学间的区别:自然科学需要高度积累性的知识,而经济学却不尽然。显然,纯理论的经济学研究也离不开知识的积累,然而经济学的天赋确定了其应用不能机械地脱离商业应用,正是这种旨在追逐经济利益的商业应用型研究,缺乏应有的知识积累。另一方面,自然科学的骨架是严格的逻辑关系和严密的科学论证。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复杂的社会现象及其经济关系,这往往成了应用型经济学研究缺乏必要逻辑关系和严谨论证的最方便的借口。一旦经济学的研究缺乏了支撑其科学性和客观性的逻辑关系和必要论证,其商业应用的理论基础就会变得松散无力,自然也就会出现针对同一问题的经济学研究结果南辕北撤,又无相应说服力的现象。
2.1加强经济学基础理论教学
应该审视我国高等教育和对广大干部职工培训中经济学的课程设置,基础理论部分应该加强,特别是针对应用经济学,必须针对经济学的各种应用,建立应有的客观科学的评判标准。经济学理论认为事物的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间,有可能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一理论也应该延伸到针对经济学本身的科学研究。作为一名经济学研究人员,只有在追求长期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认真探寻人类社会的经济真谛之所在。如若追寻短期利益最大化,则必然会淡漠对真理的向往,且有意无意地把经济学当作某种游戏,将经济学的商业化过程当作某种游戏规则的制定,片面地利用某些经济学的理论,混淆视听以达到浑水摸鱼的目的。更为恶劣的是,甚至有可能利用自身与政府和公众相比对某些知识了解和掌握程度的不对称性,改变政府的法律条文,为自己和所代表的利益集团争得更大的“游戏空间”。
要想在经济学领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还是必须脚踏实地地从事理论性研究。缺乏坚实理论基础的应用性研究绝对不是任何创新,只能是虚无的自说自话。这一点必须成为所有经济学研究和从业人员的共同信仰。
2.2理论基础性的问题不可回避
反观我国高校近年来经济学院的招生情况,可以给人以另样的启迪。目前,我国高考中分数最高的那一部分学生多数到各名校进行经济学相关领域的学习,其中尤为热门的是金融学领域。为什么金融或经济学成了高智商或具备较高治学能力孩子们争相选择的专业,这的确令人深思。这些年来,经济界特别是金融界“热”钱涌动,从业人员薪酬和工作条件都明显优于其它行业,这也是不争的事实。稀缺的优秀人才资源向着回报最高的行业流动,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其市场化过程的必然结果。但深层次地讨论这个问题,必然会回到经济学中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冷静下来想一想,以金融业为例,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服务业。虽然金融业过手的钱最多,但是那正是其服务的手段。单纯从追逐利益的“经济人”的角度考虑,金融业所能创造的利润是最为虚无的,因为制造业中生产资料的投入和产出是一个增值的过程,而金融业中资本作为生产资料的投入和产出必须借助于制造业方能实现其增值过程,其自身是不具备这个功能的,是一个完完全全的零和博弈过程。所谓“钱生钱”是马克思早已批判过的东西。金融业的功能是转移财富而不是创造财富,这一点在初中的课本里已经写明了。如果能在财富的转移过程中套取巨额利润,这在经济学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它严重地影响了经济活动中“公平、公正”的原则,且其后果也必然是严重的和毁灭性的。经济学界也有一些人在鼓噪对马克思主义的所谓“批判性继承”,但应该注意到,认定金融业中财富转移的过程可以创造价值,是违背剩余价值理论的,也就是违背了马克思主义中最为根本的经济理论基石。这已经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