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 古诗词诵读9.浣溪沙(教案+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2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古诗词9《浣溪沙》教学设计《浣溪沙》教学方案1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浣溪沙》。
2.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
3.感受山林景致的美,体会诗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感受山林景致的美,体会诗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提问: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苏轼的哪些古诗呢?预设:饮湖上初晴后雨[宋] 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题西林壁[宋]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过渡:今天我们再次走近苏轼,去学习他的一首词——《浣溪沙》。
(板书:浣溪沙 [宋] 苏轼)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帮助学生回忆巩固所学过的知识,同时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便于引入新课。
二、夯实基础1.情境听读播放《浣溪沙》情境课文音频,学生可先听读古诗,初步感知诗文内容。
听读要求:(1)注意字词读音。
(2)注意断句和节奏。
2.诵读正音(1)出示课本中标注的及易读错的汉字。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随后正音、齐读。
自读要求:①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
②把古诗读给周围的同学听一听。
(3)随机点名朗读。
朗读点拨:注意读准“浣(huàn)”“轼(shì)”“蕲(qí)”“少(shào)”。
3.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苏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代表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等。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疏通课文中的生字词,读通读顺古诗,读出诗味。
简要介绍作者,帮助学生积累文学常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问题探究过渡:诗人在清泉寺、兰溪附近究竟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一起细品古诗,探究一下吧!(一)自主探究1.探究任务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诗的大意。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浣溪沙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浣溪沙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词人晏殊的生平;2、领会并赏析这两首词,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1、领略词的意境,体会词人的感情。
2、准确背诵这首词。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1、作者简介晏殊(911-1055),北宋词人。
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景德中赐同进士出身。
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淑密使。
谥元献。
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
《浣溪沙》中“无可奉告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二句,传诵颇广。
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又编有类书《类要》,今存残本。
2、朗读指导教师范读,学生反复诵读,读第一句用轻松的语调,第二句用沉思的口吻,第三句用疑问的语把留恋企盼之情传达出来,第四句用降调把无可奈何的心情读出来,第五句用怀疑思考的语气来读,第六句用低沉缓慢的语调来读。
(教师范读,学生反复诵读,评论,示范,纠正,读到最好为止。
)3、诗词赏析这首词蕴涵了哪些人生哲理?(学生分组讨论,体会,感悟)讨论明确:(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词人怀着喜悦、轻松的心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对酒听歌,但在边听边饮时,不期而然地触发了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于是产生一种岁月流逝、时光不再的感慨。
“夕阳西下几时回?”这一问句就把作者的思考扩展到整个人生,对人生进行了哲理性的沉思。
意蕴大体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相似,但表达方式要委婉含蓄得多。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对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虽惋惜留恋也无济于事,但翩翩归来的燕子象征着美好的事物,令人欣慰。
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涵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会有美好的事物出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事物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原封不动的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浣溪沙教案与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浣溪沙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词人晏殊的生平;2、领会并赏析这两首词,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1、领略词的意境,体会词人的感情。
2、准确背诵这首词。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1、作者简介晏殊(911-1055),北宋词人。
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景德中赐同进士出身。
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淑密使。
谥元献。
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
《浣溪沙》中“无可奉告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二句,传诵颇广。
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又编有类书《类要》,今存残本。
2、朗读指导教师范读,学生反复诵读,读第一句用轻松的语调,第二句用沉思的口吻,第三句用疑问的语把留恋企盼之情传达出来,第四句用降调把无可奈何的心情读出来,第五句用怀疑思考的语气来读,第六句用低沉缓慢的语调来读。
(教师范读,学生反复诵读,评论,示范,纠正,读到最好为止。
)3、诗词赏析这首词蕴涵了哪些人生哲理?(学生分组讨论,体会,感悟)讨论明确:(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词人怀着喜悦、轻松的心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对酒听歌,但在边听边饮时,不期而然地触发了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于是产生一种岁月流逝、时光不再的感慨。
“夕阳西下几时回?”这一问句就把作者的思考扩展到整个人生,对人生进行了哲理性的沉思。
意蕴大体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相似,但表达方式要委婉含蓄得多。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对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虽惋惜留恋也无济于事,但翩翩归来的燕子象征着美好的事物,令人欣慰。
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涵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会有美好的事物出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事物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原封不动的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9.浣溪沙[教学目标]1.了解与苏轼有关的文学常识。
2.反复朗诵,品味用词的凝练,理解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以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变故和挫折。
[教学重难点]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词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江水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
那么,苏轼又是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来面对生活中的变故呢?让我们随着苏轼的笔触一起走到《浣溪沙》中去寻找答案。
1.简介作者。
(课件出示)2.介绍创作背景。
(课件出示)二、朗读课文1.听朗读音频,注意听准节奏和重音,可以轻声跟读。
听完后提问:从哪里看出这首词是游记?(点明小序的作用)2.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点评。
3.全班齐读。
三、翻译词句1.参见课本注释,通读全词。
师补充部分字词含义。
(白发,代指老年。
)2.同桌为一组,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意思。
(一个同学译上阕,一个同学译下阕)3.学生合作交流。
4.指名说意思,其他同学点评。
5.师说全词意思四、悟意境,体感悟1.师:大家觉得苏轼在游清泉寺时心情是怎样的?(对学生各种不完全的回答,教师相机引导。
)2.师引导:如果我们能体会出这幅画面的意境,也许我们就能体会出词人的心情。
下面请大家闭上眼睛听着朗读走进这幅画面,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一会儿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上阕写景,描绘了三幅画面: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山上松间沙路洁净无尘,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鸟在啼叫;下阕转入抒怀:由西流的溪水,想到青春可以永驻。
)(课件出示图片)3.向学生介绍画面赏析的方法:反复诵读、抓住特征、调动感官、联想想象。
4.一个人在怎样的心情下,笔下的景物才会如此清淡幽静?(平和宁静)5.苏轼面对挫折还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这体现了他怎样的人生态度?(旷达乐观)6.苏轼会不会就此放弃世俗的一切不再执着于自己的理想了呢?(学生可在老师的提示下,看词的下片,从而得出答案。
9.浣溪沙[教学目标]1.了解与苏轼有关的文学常识。
2.反复朗诵,品味用词的凝练,理解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以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变故和挫折。
[教学重难点]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词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江水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
那么,苏轼又是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来面对生活中的变故呢?让我们随着苏轼的笔触一起走到《浣溪沙》中去寻找答案。
1.简介作者。
(课件出示)2.介绍创作背景。
(课件出示)二、朗读课文1.听朗读音频,注意听准节奏和重音,可以轻声跟读。
听完后提问:从哪里看出这首词是游记?(点明小序的作用)2.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点评。
3.全班齐读。
三、翻译词句1.参见课本注释,通读全词。
师补充部分字词含义。
(白发,代指老年。
)2.同桌为一组,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意思。
(一个同学译上阕,一个同学译下阕)3.学生合作交流。
4.指名说意思,其他同学点评。
5.师说全词意思四、悟意境,体感悟1.师:大家觉得苏轼在游清泉寺时心情是怎样的?(对学生各种不完全的回答,教师相机引导。
)2.师引导:如果我们能体会出这幅画面的意境,也许我们就能体会出词人的心情。
下面请大家闭上眼睛听着朗读走进这幅画面,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一会儿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上阕写景,描绘了三幅画面: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山上松间沙路洁净无尘,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鸟在啼叫;下阕转入抒怀:由西流的溪水,想到青春可以永驻。
)(课件出示图片)3.向学生介绍画面赏析的方法:反复诵读、抓住特征、调动感官、联想想象。
4.一个人在怎样的心情下,笔下的景物才会如此清淡幽静?(平和宁静)5.苏轼面对挫折还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这体现了他怎样的人生态度?(旷达乐观)6.苏轼会不会就此放弃世俗的一切不再执着于自己的理想了呢?(学生可在老师的提示下,看词的下片,从而得出答案。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1、了解苏轼有关的文学常识。
2、反复朗诵,品味用词的凝炼,理解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养成以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变故和挫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即景抒怀的写作手法。
2、体会词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
诵读法。
反复吟诵,让优美的词句引导学生进入词的意境,细细品味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问答法。
在梳理词作时,教师相机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在问答中品析词作内容。
讨论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对词蕴含的思想感情,让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可与人言者无二三”。
孩子们,当你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的时候,是怎样面对的呢?抽生回答。
二,引入新课,检查预习。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浣溪沙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浣溪沙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有关的文学常识。
2、反复朗诵,品味用词的凝炼,理解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养成以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变故和挫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学习即景抒怀的写作手法。
2、体会词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诵读法。
反复吟诵,让优美的词句引导学生进入词的意境,细细品味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问答法。
在梳理词作时,教师相机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在问答中品析词作内容。
讨论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对词蕴含的思想感情,让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
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
那么,苏轼又是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来面对生活中的变故呢?让我们随着苏轼的笔触一起走进《浣溪沙》去寻找答案。
二、走进作者,感受其创作冲动1、作者详见《记承天寺夜游》2、感受创作冲动元丰五年(1082)三月,词人谪居黄州期间作的一首游记词。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在城东一个叫东坡的地方垦荒耕种,自号东坡居士,物质生活也比较艰苦。
但他能抱着“但令人饱我愁无”的态度,不计较个人的得失,这首《浣溪沙》就表现出了他对人生抱着乐观的态度,没有因为仕途受挫而消极沉沦。
3、解题“浣溪沙”,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沙”或作“纱”。
相传是由西施浣纱的故事而得名,此调有平仄两体,分上下两阕。
三、难解词句参见课本注释补充:浸溪:浸在溪水中。
子规:布谷鸟,又称“杜鹃”。
四、鉴赏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词前小序,点明写作词的缘由。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上阕:“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这两句既点出游清泉寺的时令,也点明了兰溪之名的由来。
“萧萧暮雨子规啼”既照应了前面对溪水、沙路的描写,又烘托了一种凄冷的环境。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浣溪沙教学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浣溪沙教学反思第【1】篇〗教学反思:我对传统诗歌教学模式有自己的困惑。
传统的诗歌教学基本是一种诵读加教师解读赏析的教学,诗词学习课堂,由教师范读或听朗诵录音开始,接下来分析诗词内容,这中间也有叫学生来赏析,但基本是教师把自己对诗歌的解读讲解给学生,然后再以诵读结束。
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对诗歌意境的体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等情况,教师都不能清晰地知晓掌握,学生仍然是被动学习,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体现,或者说根本不可能发挥全体学生的主动性,这样的教学效果总是不如人意。
有了网络教学平台,就有可能解决这一问题,我想在传统诵读的基础上,利用教学平台,让每个学生对诗歌的真实理解得以展现,不管他的理解是到位深刻,还是擦边肤浅,那都是他个人的解读,他在试着走近诗歌。
如果在主观理解的基础上,他能得到教师有针对性的点拨和指导,那么他接下来的进一步鉴赏也必将会成为他个人的主动思考。
在这样的学习过程里,学生一直是处在一种主动自发的状态中,学习效果就比只听教师赏析要好。
上这一课的指导思想有些乱,是两种教学思想在冲撞,既希望学生在课上充分发挥自主,想让他们放开来谈,适当加以引导推进,又没有摆脱自己的旧观念,总想把自己的一些既有结论给学生,拉着学生往自己的设计好模子里走。
教什么和引导什么、学什么和还需掌握什么,这两点在课上体现的不明显。
教师的引导作用没有体现充分。
对于整合后的语文教学,不同文体的教学有什么特点,自己认识不清。
比如带思辨性的散文、文学色彩很浓的小说和科学知识偏重的文章的教学,在虚拟和现实课堂里教学的呈现方式和古代诗歌教学一样吗?如何充分的发挥虚拟和现实课堂相连接和优势,达到古代诗歌教学的最佳效果?这个“宋词学习”的教学设计是否充分利用了二者结合的优势,还有没有更好的设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好更多的收获,我现在还没有想明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浣溪沙教学反思第【2】篇〗这是一首抒写闺中怀人的小词。
古诗《浣溪沙》教学反思
在教学古诗《浣溪沙》的过程中,我进行了一些反思,以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
首先,我注意到古诗《浣溪沙》的语言较为抽象,可能让学生感到难以理解。
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对古诗中意象、修辞手法的解读。
通过例举生活中的类比,使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解释古诗中的抽象概念,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其次,我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诗歌的情感表达。
《浣溪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不复的感慨,这是一种抒发情感的方式。
在课堂中,我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诗人的情感,以及他是如何通过诗歌表达这种情感的。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情感共鸣和理解。
另外,我也要更注重诗歌背后的文化背景。
《浣溪沙》作为一首宋代词,与当时的社会、文学背景密切相关。
在教学中,我可以通过简要的历史文化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最后,我会考虑引入一些多媒体资源,如音频朗读或视觉展示,来丰富课堂教学,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我期望提高学生对古诗《浣溪沙》的欣赏水平,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诗歌的美。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词诵读 9.浣溪沙(人教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流畅地朗读并背诵《浣溪沙》,理解其字词句的基本含义,掌握诗歌手法及修辞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讨论、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感受古诗词的美,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浣溪沙》是宋代词人晏殊的名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2. 诗歌结构:分析《浣溪沙》的词牌特点,诗句的韵律美。
3. 诗歌意境:探讨词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所蕴含的哲理和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浣溪沙》,感受古诗词的音韵美和意境美。
2. 难点:深入理解词中的意象和哲理,学会欣赏和解读古诗词。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浣溪沙》的背景资料和诵读示范。
2. 学具:课本、笔、笔记本,用于记录重点和心得。
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晏殊和《浣溪沙》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诵读:教师示范诵读,学生跟读,体会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3. 解析:逐句解析诗句,讲解生僻字词,分析修辞手法。
4. 讨论:分组讨论诗词意境,分享个人感受。
5. 总结:教师总结诗词主旨,强调学习重点。
板书设计- 课题:《浣溪沙》- 作者:晏殊- 诗词结构:上片、下片- 重点字词:解析及例句- 诗词意境:哲理探讨作业设计1. 必做题:背诵《浣溪沙》,并默写其中的一句。
2. 选做题:写一段关于《浣溪沙》的感想,或创作一首以春天为背景的短诗。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是否能够:1. 熟练地朗读并背诵《浣溪沙》?2. 理解并欣赏《浣溪沙》中的意境和哲理?3. 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有所提升?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效果,教师应适当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理解。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浣溪沙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浣溪沙教案与反思第1篇】导语:晏殊《浣溪沙》的教案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晏殊《浣溪沙》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晏殊《浣溪沙》的教案一、学习目标1、在吟诵背诵中感受本词语言清丽自然的特色。
2、体会本词的意境,感悟词人所表达的深刻感受。
二、学法指导学生先在查阅资料和借助书下注释的基础上理解本词的大意,再通过重点字词和关键句子的讲解,引导学生去不断地挖掘本词的深刻内蕴,多角度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预习内容1、根据前一节课中学过的有关词的知识,回答这首词从字数和结构上分类分别属于和。
2、你对作者晏殊了解多少?他在写这首词时的境况和心情是怎样的?晏殊是时期的词人,《浣溪沙》是词的,它选自。
3、学有潜力的同学还可以思考下一部分中出现的问题。
四、课堂学习重点内容(1课时完成)1、作者和词作的简介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
十三岁时,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他是北宋前期较早的词家,作品大多反映富贵悠闲的生活,但他的词艺术成就较高,能以疏淡闲雅的语言写出较深的含义,音韵和谐,意境清新。
这首词选自《珠玉词》。
《浣溪沙》是词牌名,即曲的谱子。
《浣溪沙》是一首小令,其格式是分上下两片(也叫上下两阕),各有三个七字句,一、二、三、五、六句押同一个平声韵。
这首词写作者在暮春时节的思绪,表现了年华易逝的伤感。
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传诵名句。
2、学生自由散读,结合书下注释,初步理解本词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1)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曲:一首。
新词:刚填好的词,意同新歌。
(2)去年天气旧亭台。
去年天气:是说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
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
(3)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落日。
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
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4)无可奈何花落去。
无可奈何:不得已。
部编(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9《浣溪沙》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词,大体把握词意。
2.反复朗诵,品味用词的凝练,理解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词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三词客”“八大家”分别指的是谁,大家知道吗?(“三词客”:苏洵、苏轼、苏辙;“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朝词人苏轼的一首词《浣溪沙》,苏轼又叫苏东坡,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
他性格直率开朗,而政治道路不顺。
他写这首词的时候便是因“讥讽朝廷”被贬官至黄州。
下面我们看一下这首词的内容。
二、初读诗词,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读,借助注音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
2.指名读,生评价。
(注意读出节奏、情感)3.范读,齐读。
三、再读诗词,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词,并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其中的意思,小组成员间相互讨论帮助,然后请学生代表发言,大家共同补充完善。
(子规——杜鹃鸟;白发——代指老年人;黄鸡——代指时光流逝。
)2.再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词的内容。
(参考:词人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感悟到人生需乐观的哲理。
)3.交流对词意的理解。
(在蕲水的清泉寺游历,清泉寺面对着兰溪,兰溪的水向西流去。
山下兰草初生的幼芽正浸泡在溪水之中,松林间的沙路干净没有泥土。
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杜鹃的啼叫声。
谁说人生不能再回到少年时代?你看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奔流!不要在老年时感慨时光流逝。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1)词中有画,让我们轻轻地读读这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山下兰草初生的幼芽正浸泡在溪水之中,松林间的沙路干净没有泥土。
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杜鹃的啼叫声。
)(2)这几句话写出了清泉寺怎样的特点?(优美的风光和环境)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哀怨惆怅)教师结语: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浣溪沙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浣溪沙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在吟诵背诵中感受本词语言清丽自然的特色。
2、体会本词的意境,感悟词人所表达的深刻感受。
教学重、难点:能熟读成诵并正确默写。
能理解词作大意,领会作者创作意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你对作者了解多少?作者和词作的简介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
十三岁时,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他是北宋前期较早的词家,作品大多反映富贵悠闲的生活,但他的词艺术成就较高,能以疏淡闲雅的语言写出较深的含义,音韵和谐,意境清新。
这首词选自《珠玉词》。
“浣溪沙”是词牌名。
《浣溪沙》是一首小令,其格式是分上下两阕(也叫上下两片),各有三个七字句,一、二、三、五、六句押同一个*声韵。
这首词写作者在暮春时节的思绪,表现了年华易逝的伤感。
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传诵名句。
二、学习过程:1、朗读词注意停顿和节奏2、赏析:学生自由散读,结合书下注释,初步理解本词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1)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曲:一首。
新词:刚填好的词,意同新歌。
(2)去年天气旧亭台。
去年天气:是说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
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
(3)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落日。
西下:向西方地*线落下。
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4)无可奈何花落去。
无可奈何:不得已。
花落去:花谢,点明节令是暮春。
(5)似曾相识:意思是好像曾经认识。
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
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
(6)小园香径独徘徊。
香径:花间小路。
徘徊:来回走。
3、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词中关键词句所蕴涵的哲理和感情。
(1)“去年天气旧亭台。
”“去年”二字把今昔两幅相同的画面重叠在一起了,问题一:你知道作者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变故吗?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文中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仔细体会思考“夕阳西下几时回?”这句话的含义。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浣溪沙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浣溪沙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呤诵,并能流利地背诵这首词。
2、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写法。
3、感受诗人伤春之情。
课前准备:了解晏殊的生平。
教学流程:一、复习背诵曾经学过的诗词。
二、初读出示《浣溪纱》,自由读。
注意读准字音。
指名读。
正音。
齐读。
讨论:这首是诗还是词?从哪里看出来?这是一首宋词,浣溪沙为词牌名,它的格式一般为每句七言,共六句。
三、自学轻轻读一读,你能读懂些什么,体会到什么?师在旁点拨提升:听一首新谱成的歌曲,饮一盅浓醇的好酒,在这样的美好生活中,却引起了对于往事的怀念,说是在去年的这个时节,同样的不热不冷的暮春天气,连眼前的亭台楼阁都是一样的,但过去的日子再也回不来了,就像那夕阳沉落之后,什么时间才能回来呢?想要找回去年的夕阳,根本是不可能的啊。
如今花儿凋零了,春天即将消逝,时光消逝令人无可奈何。
然而那翩翩飞来的燕子,却像是旧时相识的啊。
小园落英缤纷的花道上,孤单的一个人徘徊着,怀想那一切已经失去的美好时光。
指导朗读。
带一丝淡淡的忧伤。
指多名学生朗读。
四、补充资料。
这首词是晏殊一百多首词中流传较广的一首。
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关于这两句,还有一个传说。
有一次,晏殊路过杨州,在城里走累了,就进大明寺里休息。
晏殊进了庙里,看见墙上写了好些题诗。
他挺感兴趣,就找了把椅子坐下。
然后,让随从给他念墙上的诗,可不许念出题诗人的名字和身份。
晏殊听了会儿,觉得有一首诗写得挺不错,就问:“哪位写的?”随从回答说:“写诗的人叫王琪。
”晏殊就叫人去找这个王琪。
王琪被找来了,拜见了晏殊。
晏殊跟他一聊,挺谈得来,就高兴地请他吃饭。
俩人吃完饭,一块到后花园去散步。
这会儿正是晚春时候,满地都是落花。
一阵小风吹过,花瓣一团团地随风飘舞,好看极了。
晏殊看了,对王琪说:“王先生,我每想出个好句子,就写在墙上,再琢磨个下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浣溪沙教学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浣溪沙教学反思第【1】篇〗《浣溪沙》是苏轼写得一首词,词的上片是描写清泉寺的优美景色,下片表达了词人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由于学生是真正意义上接触词,对词并不怎么了解。
所以在上课导入的时候我以介绍词为重点,这样一来同学们对词就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
在新授词的时候,我结合了当时词人写词的背景,这是词人被贬黄州时写的。
如果是你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呢?而词人又是怎么样的?让学生好好去读,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解决词义,最后对词进一步深化。
但在这个节课中也存在着不足,如学生和老师之间那份热情没有被调动,课堂显得有点沉闷。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浣溪沙教学反思第【2】篇〗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
(下阙板书:惜春,悼念春光难留。
)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
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主旨探讨:本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对光阴流逝的怅惘和对春天消失的惋惜之情。
艺术赏析:本词具有怎样的艺术魅力?这首词用语清新,明白如话,音律和谐。
词意极为深广,从极为平常的时序转换中引出富含人生哲理的启迪。
3、文章脉络梳理:一曲新词酒一杯富贵闲适的生活去年天气旧亭台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夕阳西下几时回就眼前之景来抒写情怀无可奈何花落去悼惜的情感似曾相识燕归来对时光流逝的感伤小园香径独徘徊惆怅的感情更为强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浣溪沙教学反思第【3】篇〗一、教学设计简约不简单从课始的音乐《一剪梅》的导入到了解所学过的一些词牌的由来,从回顾学习诗词的三读法到小结理解词句意思的几种方法,从检查词义的理解到朗读指导,从指导读到带领悟,这一些教学环节貌似简约,实不简单,时时处处都在紧扣教学目标,扎扎实实地在为落实教学目标服务,体现出我巧妙灵活,简练明快的教学风格。
《浣溪沙》教学反思
《浣溪沙》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的宋词,通过本次教学,我深刻体会到了这首词的美妙之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自己的不足之处。
首先,本次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我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和品味,逐渐进入词的意境,感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韵味。
通过交流资料和了解背景,学生也能够更好地理解词中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其次,我在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同时,我也注重了课堂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而,本次教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我在课堂节奏的把握上还有待提高,有时会出现课堂时间不够用的情况。
其次,我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的意境和情感方面还不够到位,有时学生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层次。
最后,我在课堂互动方面还有待加强,应该更多地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促进课堂交流和互动。
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我将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首先,我将更加注重课堂节奏的把握,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课堂内容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其次,我将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的意境和情感,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更好地领略词的美妙之处。
最后,我将更加注重课堂互动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促进课堂交流和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浣溪沙》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的宋词,通过本次教学让我更加深入地领略了这首词的美妙之处。
同时,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将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和提高。
9.浣溪沙
[教学目标]
1.了解与苏轼有关的文学常识。
2.反复朗诵,品味用词的凝练,理解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以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变故和挫折。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词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江水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
那么,苏轼又是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来面对生活中的变故呢?让我们随着苏轼的笔触一起走到《浣溪沙》中去寻找答案。
1.简介作者。
(课件出示)
2.介绍创作背景。
(课件出示)
二、朗读课文
1.听朗读音频,注意听准节奏和重音,可以轻声跟读。
听完后提问:从哪里看出这首词是游记?(点明小序的作用)
2.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点评。
3.全班齐读。
三、翻译词句
1.参见课本注释,通读全词。
师补充部分字词含义。
(白发,代指老年。
)
2.同桌为一组,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意思。
(一个同学译上阕,一个同学译下阕)
3.学生合作交流。
4.指名说意思,其他同学点评。
5.师说全词意思
四、悟意境,体感悟
1.师:大家觉得苏轼在游清泉寺时心情是怎样的?(对学生各种不完全的回答,教师相机引导。
)
2.师引导:如果我们能体会出这幅画面的意境,也许我们就能体会出词人的心情。
下面请大家闭上眼睛听着朗读走进这幅画面,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一会儿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上阕写景,描绘了三幅画面: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山上松间沙路洁净无尘,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鸟在啼叫;下阕转入抒怀:由西流的溪水,想到青春可以永驻。
)(课件出示图片)
3.向学生介绍画面赏析的方法:反复诵读、抓住特征、调动感官、联想想象。
4.一个人在怎样的心情下,笔下的景物才会如此清淡幽静?(平和宁静)
5.苏轼面对挫折还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这体现了他怎样的人生态度?(旷达乐观)
6.苏轼会不会就此放弃世俗的一切不再执着于自己的理想了呢?(学生可在老师的提示下,看词的下片,从而得出答案。
)
7.学生自由畅谈对下片的理解或所受启发。
8.全词小结:全词情景理交融,充分体现了苏轼旷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给我们以生活的启示。
五、总结
这是不服老的宣言,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它指引我们积极乐观,奋发向上,对人生充满信心。
尤其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勇往直前。
我们还应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同学们,你们说对吗?
[教学板书]
9.浣溪沙
浣溪沙上片:写景三幅画面溪边兰草松间沙路雨中杜鹃
清新幽雅
下片:抒怀溪水西流—青春可驻
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反思]
《浣溪沙》是苏轼被贬黄州之后的作品,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上片主要是对意境的品味,为了让学生深切体会到词中的景,我采用了听、读、想象结合的方法,通过范读、想象画面等途径,学生还是比较到位地融入了情境。
而对于下片的抒情,确实是教学的难点,也没有达到让学生站在主体地位去感受、表达和感悟的目的。
如果让他们根据对诗词的理解谈谈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课堂效果肯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