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概念课”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认识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7
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新探究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模式的不断探索,数学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进行新的探究和尝试。
数学概念课作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创新数学概念课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们不断追求的目标。
本文将对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进行新的探究和总结,以期为数学教学工作者和学生们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数学概念课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讲解、板书和例题演算等形式来传授数学概念和知识,而学生则需要在课后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和应用所学内容。
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往往较低,不能激发其学习的内在动力,导致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存在一定的困难。
由于数学概念课教学内容通常较为抽象和理论化,学生很难直接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这也使得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大打折扣。
传统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进行新的探讨和改进。
1.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概念课的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不是仅仅追求知识的灌输。
通过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和数学方法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活跃性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各种数学探究性的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解答,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
2. 强化实践应用,注重启发性教学数学概念课的教学应该注重将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引入真实场景和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计算问题、图形应用问题等,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意义,从而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启发性教学也是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引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数学概念的形成的教学模式数学概念的形成教学模式需要从数学教育的本质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下面将介绍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探究和应用的数学概念形成教学模式。
数学概念的形成教学模式应该立足于学生,倡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通过探究和实践来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
这一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应该创建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和关注,鼓励他们对数学概念的形成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
其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具体问题出发,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认识和形成数学概念。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并提供一定的实践环境和实验装置,让学生通过操作和实验来发现数学现象、规律和概念。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针对学生的错误和疑惑进行及时纠正和解答,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
再次,教师应该注重学习过程的整体设计和组织。
教师可以将整个学习过程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目标和任务。
在每个阶段的末尾,教师可以进行一次总结和回顾,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已经学习到的数学概念,并将其与以前的数学知识进行关联和扩展。
此外,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思考问题和扩展任务,鼓励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数学知识和概念。
最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将数学知识和概念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问题和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概念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总的来说,数学概念的形成教学模式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探究和实践的环境,引导学生从具体问题出发,通过观察、实验、推理和应用,逐步形成数学概念。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学习过程的整体设计和组织,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实用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概念课是其数学学习的基础。
本文将从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和教学资源三个方面浅谈小学数学概念课的教学。
教学方法数学概念课的教学方法应该注重启发性教学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教师可以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示范教学、讨论教学和合作学习等,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示范教学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实物或情境向学生展示数学概念。
例如,在教学几何图形的概念时,教师可以使用实际的图形模型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几何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讨论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或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例如,在教学数的正负概念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正负数的应用场景和意义。
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的方法。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交流和学习。
例如,在教学统计概念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并让他们在小组中共同分析和总结数据。
教学流程教学流程是数学概念课教学的核心,合理的教学流程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一个典型的教学流程可以包括导入、展示、引导、巩固和拓展等环节。
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引发思考的重要一环。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故事讲述或实物展示等方式引入即将学习的数学概念。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概念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身边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分数,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展示环节是向学生展示数学概念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教师可以使用示范教学或讲解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概念的定义、性质和应用等。
例如,在教学面积概念时,教师可以使用实物模型或图片,向学生展示如何测量面积。
引导环节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关键环节。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讨论或组织实践活动等,激发学生思考和发现规律。
例如,在教学倍数的概念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关倍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高中数学概念课课堂模式的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中数学概念课是数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数学概念的学习和掌握,学生可以建立起对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理解。
传统的数学概念课课堂模式往往以老师为中心,传授知识点,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互动和探究的环节,导致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欠缺。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数学概念课课堂模式开始注重学生主体性和实践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旨在探究高中数学概念课的课堂模式,分析传统数学概念课课堂模式的不足之处,探讨现代的数学概念课课堂模式,并通过案例分析和教学方法与策略的介绍,探讨如何有效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进一步总结未来发展趋势,展望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的发展方向,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数学教育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1.2 目的和意义高中数学概念课作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其课堂模式的设计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中数学概念课课堂模式的探究,分析传统与现代的课堂教学方式,探讨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以及提出相关的教学策略和建议。
研究高中数学概念课课堂模式的目的在于深入了解数学概念课的教学特点和要求,提高教师对课堂模式设计的认识和水平,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发展。
通过对传统数学概念课和现代数学概念课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缺点,为教师提供更多的选择和灵活运用的空间。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中数学概念课课堂模式的深入探究,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创新和发展,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和素质,对于推动数学教育的进步和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高中数学概念课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高中数学概念课课堂模式概述高中数学概念课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其课堂模式的设计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有着重要影响。
浅谈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初中数学是中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它对学生的数学素养、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数学概念课作为初中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建立数学思维模式、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数学概念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对初中数学教学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数学概念课是建立数学基本概念的重要环节,它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确立数学基本概念:通过数学概念课,让学生正确地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如数、代数、方程、函数等,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模式。
2.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概念课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正确地运用数学概念进行推理、证明和解决问题。
4.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概念课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积极地学习数学。
二、教学内容数学概念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学概念的介绍、数学概念的性质、数学概念的运用等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学概念的介绍:包括数、代数、方程、函数等基本数学概念的介绍,让学生对这些概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数学概念的性质:对每个数学概念的性质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讲解,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这些数学概念的性质。
3. 数学概念的运用: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能够掌握这些数学概念的运用方法,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数学概念课的教学方法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以下几点:1. 模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模型来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概念,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直观。
2. 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际的例题和问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计算,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3. 引导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问题,让他们能够主动地进行思考和探索。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改进数学概念教学,强调通过实际情景使学生体念、感受和理解”、“很多重要的概念,都要求在现实情景中去理解,恢复‘来源于现实,又扎根于现实’的本来面目……”。
可见,新课程标准更增强调数学概念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
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或结构关系的特征概括,是对一类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反映。
掌握准确的数学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石,是培养数学水平的前提,是解答数学实际问题的重要条件。
数学概念一般都比较抽象,这与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构成了一大矛盾。
传统的概念教学在方式上以“告诉”为主让学生“接受”新概念,置学生于被动地位,使思维呈依赖性。
这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如何利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概念教学;如何把新课程理念内化,并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外化,展示出来;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形成概念,将枯燥的数学概念生动化、具体化,使学生易于接受;如何让学生在获得概念的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在实际教学中,我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对概念掌握的物点,实行了有选择地尝试、探索,发现使用以下策略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效果颇好。
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创设现实情境,引入概念概念是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里的反映,是人们在实践中用科学方法从感觉到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
概念引入是否得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形成。
因为小学生抽象思维差,生活经验少,如果教学中突兀、生硬地引入概念,学生大多会困惑、迷茫,难于接受,而丧失学习兴趣。
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好直观形象思维的特点,投其所好,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入概念,让学生在故事、游戏、悬念等情境中慢慢进入思维轨道,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与实践引言小学阶段是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数学概念教学有助于学生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和实践,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
教学方法1. 直观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物、图形或模型,让学生直观感受数学概念。
例如,在教授“分数”时,可以使用披萨模型,将其切成不同的部分,让学生直观理解分数的含义。
2. 游戏教学法利用数学游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可以设计一些与所学数学概念相关的竞赛游戏,例如使用扑克牌进行加法和减法的练习,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3. 问题解决法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思考。
在教授“几何形状”时,可以询问学生如何通过不同的方式组合图形,鼓励他们讨论和展示自己的想法。
4.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实践案例1. 具体操作活动在教学“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小物件(如水果、积木等),让学生动手操作。
通过实际的加减操作,帮助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
2. 主题数学日定期组织“数学主题日”活动,设计一系列与特定数学概念相关的活动和比赛。
例如,围绕“图形与空间”主题,学生可以通过制作纸模、拼图等方式来理解不同的形状和空间关系。
3. 数学故事结合将数学概念融入到有趣的故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教“时间”概念时,可以编写一个关于时间旅行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识别时间的单位和表示方法。
结论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需要多元化的方法和实践,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通过直观的教学、游戏互动以及合作学习等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帮助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取得成功。
浅谈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数学概念是导出全部数学定理、法则的逻辑基础,它不仅是建立理论系统的中心环节,同时也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因此,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知识与技能”教学的核心。
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老师在数学概念教学时要做“有为”的事,要以学生为本,围绕学生的“兴趣需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教学情境,营造积极思考的氛围,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专注于课堂教学内容。
要把握初中数学中的基本概念、性质、法则、变换等“知识与技能”知识体系的核心。
1.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分析综合,正确处理概念的“形式”与“本质”的关系,准确把握概念。
“形式”即概念、法则、定理及其纯文字叙述,“本质”即以上对象的本质与应用。
根据新教材特点与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认识规律,应淡化“形式”,注重“本质”。
积极思考和运用教材在数学概念教学前安排的图形与实例,将“形式”与“本质”相结合,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化、模型化、具体化,使新旧概念之间的关系明朗化、系统化。
通过提示概念“形式”与“本质”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加深对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和掌握。
新教材中大多数代数概念都是“形式”定义,教师在教学中对每一个数学概念的定义形式不必花力气去钻,对一些纯文字叙述较繁的法则、定义不必要求学生背诵,但对其本质属性的理解,如概念的发生方式、过程应用等则需多用时间与精力,要引导学生多练习、思考。
2.注重运用生活实例和模型,创设数学概念的教学情境,揭示概念的形成过程。
数学概念往往是由一些实例和具体的数学材料抽象概括而成的,如果不揭示这个抽象形成的过程,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
新教材对数学概念教学提供了较丰富的生活素材和模型,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创造性地加以思考和整合,更有效地揭示概念形成的过程,极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例如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单纯这样讲,学生不容易接受。
其实,秤杆、温度计、标尺都具有“三要素”:一是度量的起点;二是度量的单位;三是明确增减方向。
高中数学概念课课堂模式的探究高中数学概念课课堂模式是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它主要以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为核心来探究各种数学概念,以便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更好地理解知识,加强自己的学习能力。
本文将从讨论数学概念课课堂模式的内容、特点、优势以及改进措施几个方面来探究高中数学的概念课课堂模式。
首先,针对不同的数学概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级、特别是思维水平,来设计相应的教学任务,让学生通过探究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
比如,在数学函数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准备一个增量法练习,让学生在增量法的意义上有一定的认识;在数学证明方面,教师也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定理,让学生熟悉证明方法,以加强学生的数学能力。
其次,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数学概念的特性,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一些巧妙手段,如让学生通过讨论、实验以及演示等方式,搞清数学概念之间的关联,加深对数学概念了解,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使用数学抽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实施高中数学概念课课堂模式有一定的优势:一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从而能够更好地使用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二是能够让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三是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使学生学习数学规律,进而开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当然,实施高中数学概念课课堂模式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首先,探究时间将限制住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甚至有没有正确理解的可能;其次,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年级水平,给学生准备充分的讨论内容,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并且没有统一的方法进行搞清;最后,一些学习落后的学生跟不上讨论的步伐,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
归纳起来,实施数学概念课课堂教学模式,既可以有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又能够丰富学生学习内容,但应重视改进措施,如把握探究内容与搞清步伐、加强学生参与、增加教师引导等方面,从而让高中学生在数学概念课上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
高中数学概念课课堂模式的探究高中数学概念课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课程,教师在课堂上的授课模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对于此类课堂模式的探究,以下将从课堂组织方式、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参与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
高中数学概念课的课堂组织方式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
课堂可以采取小组讨论、问题导入、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探讨数学概念,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交流讨论,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相互启发和学习。
教师在高中数学概念课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容易使学生陷入被动接受的状态,缺少主动思考和创新意识。
教师可以选择运用课件展示、实验演示、游戏化学习等教学方法,使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概念。
在教学三角函数时,可以通过让学生制作三角仪、利用三角仪测量实际物体的高度来引导学生理解正弦、余弦等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重视学生的参与程度是高中数学概念课的关键。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可以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如小组讨论、问题解答、课堂演示等,让每位学生都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中来。
教师还可以通过家庭作业扩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鼓励,激励他们持续参与学习。
高中数学概念课还应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教师可以通过拓展课外的数学应用活动,如数学建模、数学竞赛等,使学生将所学概念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去解决。
这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高中数学概念课的课堂模式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及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参与学习,培养出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概念。
高中数学概念课课堂模式的探究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数学课堂的教育模式也逐渐发生变化。
高中数学是中学数学教育的领域之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传统的数学教育模式往往强调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强化,这种模式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兴趣,因此往往容易导致学生的兴趣丧失和学习动力下降。
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的探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不再感觉数学课是枯燥无聊的。
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如对数学概念做一些趣味性的解说、用一些符合学生口味的故事来讲解数学概念等,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其次,应该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开发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由于高中数学概念课程的难度比较大,因此学生应该具备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自学、小组合作、论文写作等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应用,提高数学素质和解题能力。
三、注重实践教学在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中,应该注重实践教学,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和实际应用。
如何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是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的一道难题。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实际应用,以生动形象的方式来讲解数学概念的应用,建立学生认识数学的理论基础,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
四、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同时,高中数学概念课的教学应该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特长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在探索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知识的整合性应用高中数学的概念很多,形式也多样,难度也较大,教学要注重知识的整合性应用,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树立相关性观念。
2.多使用多媒体技术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和发展,高中数学概念课的教学也应该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例如用幻灯片、动态图等形式来讲解数学概念,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和知识整合的目的。
试论中学数学课标下的概念课教学探讨与实践运用中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应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对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要贯穿中学数学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逐步加深理解。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具有确定研究对象和任务的作用。
数学概念则是客观事物中数与形的本质属性的反映。
数学概念是构建数学理论大厦的基石,是导出数学定理和数学法则的逻辑基础,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前提,是数学学科的灵魂和精髓。
因此,数学概念教学是“双基”教学的核心,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引起足够重视。
由于数学高度抽象的特点,注重体现基本概念的来龙去脉。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在初步运用中逐步理解概念的本质。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教师重解题、轻概念,造成数学概念与解题脱节的现象。
有些教师仅仅把数学概念看作一个名词而乙,概念教学就是对概念作解释,要求学生记忆。
而没有看到像函数、向量这样的概念,本质是一种数学观念,是一种处理问题的数学方法。
一节“概念课”教完了,也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剩下的是赶紧解题,造成学生对概念含糊不清,一知半解,不能很好地理解和运用概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解题质量。
如何搞好新课标下的数学概念课教学?笔者结合参加新课程的实验,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在体验数学概念产生的过程中认识概念数学概念的引入,应从实际出发,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通过与概念有明显联系、直观性强的例子,使学生在对具体问题的体验中感知概念,形成感性认识,通过对一定数量感性材料的观察、分析,提炼出感性材料的本质属性。
如在“异面直线”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应先展示概念产生的背景,如长方体模型和图形,当学生找出两条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直线时,教师告诉学生像这样的两条直线就叫做异面直线,接着提出“什么是异面直线”的问题,让学生相互讨论,尝试叙述,经过反复修改补充后,给出简明、准确、严谨的定义:“我们把不在任何一个平面上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
高中数学概念课课堂模式的探究一、引言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高中阶段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
高中数学中的概念课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环节,是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的关键。
而针对高中数学概念课的课堂模式,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一直是数学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高中数学概念课的课堂模式,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工作。
二、高中数学概念课的特点1. 抽象性强高中数学概念课程内容通常涉及到很多抽象的概念和定理,比如集合、函数、极限、导数等,这些概念和定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可能没有直接联系,容易造成学生的困惑和难以理解。
2. 逻辑性强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其概念和定理之间存在较强的逻辑关系,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和定理。
3. 抽象问题与现实问题的联系高中数学概念课通常涉及到一些抽象问题和现实问题的联系,学生需要通过学习数学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从而培养良好的数学建模能力和实际问题求解能力。
1. 讲授为主的课堂模式在很多学校的概念课课堂上,教师通常会以讲授为主,通过讲解概念、定理,推导相关结论,让学生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
2. 互动式教学模式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互动式教学模式,采用提问、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参与主动探究和学习数学知识。
3. 课堂实践模式对于一些概念课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案例、数学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1. 强调基础知识的渗透在高中数学概念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注重基础知识的渗透,要求学生在掌握概念和定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
逻辑思维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推理等方法,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和知识。
3. 注重实际问题的引入通过引入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新探究数学是一门抽象理论和实际应用并重的学科,它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数学概念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素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数学概念课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当前数学概念课的教学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重新进行探究和改进。
本文将从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入手,探讨如何创新数学概念课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一、数学概念课的教学现状当前数学概念课的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传统教学模式单一传统的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少主动参与和实践的机会。
这种模式下,学生容易产生学习兴趣不高,记忆负担重,理解不深刻等问题。
2. 缺乏互动和实践传统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中,缺乏师生互动和学生间互动,学生缺乏与他人讨论、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实践环节不足,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停留在概念层面,缺乏对数学概念的实际运用和实践。
3. 缺乏启发式教学传统的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中,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不足,缺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学生在接受数学概念教学时,缺乏对问题的主动探究和解决的能力。
以上种种问题说明了传统的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存在着不足。
我们有必要进行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的新探究,以适应当下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数学概念课的教学效果。
1. 引入互动式教学在数学概念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入互动式教学,包括师生互动和学生间互动。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给出自己的答案,或者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互动式教学,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 引入实践环节在数学概念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实践环节,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让学生理解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通过实际测量和统计,让学生理解概率的计算和应用等。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模式研究的实践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概念教学的进程是熟悉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进程。
小学生年龄小,生活体会不足,知识面窄,组成了概念教学中的障碍。
通过教学实践,我以为龙口市实验小学王淑彩教师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模式》,不仅能排除教学中的障碍,而且适应当前减轻课业负担,实施素养教育的需要,还较好地表现了现代课堂教学的原那么。
这一模式的操作程序分四个时期: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巩固—概念的进展。
一、概念的引入。
引入是不是得法,会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效。
模式中有以下几种引入方式:1.从实际引入。
小学生熟悉事物、明白得概念主若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进行的。
在概念的引入教学中,教师从比较熟悉的实际事物中,提供足够的直观感性材料,让学生通过看、听、摸、做等,丰硕他们的感性熟悉,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引出概念。
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同时取得了进展。
例如:在教学体积的概念时,先让学生观看粉笔盒、文具盒、黑板擦等实物,与平面图形比较,使学生取得初步的感性熟悉,再引导学生去发觉概念的本质属性。
2.从旧概念引入。
有些概念之间联系十分紧密,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引入新的概念,便于学生明白得、把握新知识,温习旧知识,同时又强化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有一个完整的概念体系。
3.通过计算引入。
概念尽管很抽象,但它们都有各自具体的表现形式,有些概念通过计算就能够够提示它的本质属性。
例如:“循环小数”、“正(反)比例的意义”等都能够通过计算引入。
二、概念的形成。
在概念引入的基础上,以足足数量的感性材料,组织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进程,通过比较、综合、抽象、归纳等逻辑思维活动,使学生在取得知识的同时进展思维能力。
1.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
感知形象是儿童学习数学的重要一环,也是儿童打开数学大门的金钥匙。
这一模式专门好地把握住了这一点。
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作为概念形成的物质基础,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
高中数学概念课课堂模式的探究高中数学概念课是数学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学生打下数学基础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从具体的问题转向抽象的和理论性的命题,并且需要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概念课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实施是非常关键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种适合高中数学概念课的课堂模式,希望能够给教师们一些启发和帮助。
高中数学概念课的课堂模式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往往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这种模式并不利于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中数学概念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角色,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地位,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探究数学概念,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高中数学概念课的课堂模式应该是以问题为导向的。
数学是一门以问题为核心的学科,在教学中应该以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具体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解决,或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高中数学概念课的课堂模式应该是以实践为基础的。
数学概念的学习需要通过实践来加深理解和掌握。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设计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索数学概念。
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数学概念的乐趣;可以设计一些数学建模的活动,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深入理解数学概念,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四,高中数学概念课的课堂模式应该是以互动为特点的。
数学学习是一个交流和合作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讨论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可以设计一些学生展示的环节,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思考和成果。
通过这些互动活动,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启发,激发出更多的智慧火花,提高学习效果。
“数学概念课”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认识
【摘要】在数学概念课教学中进行探究活动,是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个重要过程。
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创造与发展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数学概念课”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不断改革创新,形成教学风格,数学概念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是教学改革的需要,是鼓励学生创造思维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实践认识
1.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帮助他们(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
”这就清楚地表明,探究应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方式。
在数学概念课教学中进行探究活动,是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个重要过程。
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创造与发展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数学概念课”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上学期,我们课题组对“数学概念课”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总结出“启导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其流程大致分为六个步骤:情景导入→自主探索→课上交流→归纳小结→反馈评价→升华提高。
本学期,我们对六个步骤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进行了探讨,并对上述模式进行了修改和调整。
2.“启导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及认识
课型1、形成性概念教学模式
1.1 模式结构图
1.2 操作实践及认识。
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心理过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概念的形成,一种是概念的同化。
概念的形成是在大量的感性认识下,以归纳的方法概括出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
高中数学教学中,有不少的概念学习仍可采用概念形成的方式来进行。
1.2.1 情境导入环节。
数学概念是抽象的,但都有其客观的物质基础。
创设情境,呈现刺激模式,就是为概念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
呈现的刺激模式或者是经验事实,或者是典型事例,或者是直观演示。
这些刺激模式应该是出自于学生熟悉的生产和生活背景,而且是正面的肯定例证,数量和刺激强度要适当,要有一定的变化性且新颖有趣,并宜采用同时呈现的方式,以利于学生分析比较。
例1 椭圆概念课的引入
教学时可先出示准备好的油罐车图片和演示截面图,再引导学生联想鸡蛋的外形,并演示截面图,最后展示嫦娥1号的奔月轨道视频画面。
从而引出学习椭圆概念这个课题。
1.2.2 启导探索环节。
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对呈现的刺
激模式进行观察分析、对比、发现、归纳,以分化出概念的不同属性。
例2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如图:直线l代表旗杆,平面α代表地面。
(1)学生探究:观察直线l与平面α内的直线l1的关系、与l2的关系、与l3的关系、……与l n的关系
(2)操作:尝试用三角板来度量。
(3)分析:这里直线与直线的互相垂直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看不出来的,也是度量不出来的,而是用心“想”出来的。
(4)发现:反过来,如果旗杆l与地面α上的直线都垂直,那么l与α是什么关系?从而顺利得到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1.2.3 交流概括环节。
在分化各种属性的基础上,抽象出概念的本质属性,概括形成概念。
这一过程,就是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过程,这是探究性活动的重要环节。
抓住了概念的本质属性,要用准确的文字语言给出定义,给出概念的符号表示,有的还需给出描述概念本质属性的图形,使学生有意识地在文字、符号、图形间建立起联系,形成彼此间的高速信息通道。
1.2.4 反馈变式环节。
概念形成后,应及时把新概念纳入到已有的概念体系中,使之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概念建立联
系,同化新概念,并立刻巩固新概念。
巩固概念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巩固的主要手段是应用,在应用中求得对概念更深层次的理解。
在应用练习中,根据概念特点适当让学生辨析正例和反例,是帮助他们理解概念的有效措施。
另外,应注重对概念的“反馈理解”,也就是在学生初步学习某一概念之后,通过对后续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再返回头来对概念进行再分析,以加深理解,正所谓“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例3 学习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概念后,通过对向量数量积运算律的学习,让学生在弄清空间向量的数量积不满足消去律、结合律的原因时进一步加深对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本质是一个实数的理解。
课型2、结构性概念教学模式
概念课教学,有的也可以采用概念同化方式进行,即直接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给出定义,然后把新概念纳入到已有的概念体系中,同化新概念。
2.1 模式结构图
2.2 操作实践及认识
2.2.1 揭示概念环节。
对于那些具有逻辑意义概念,可采用新旧知识类比导入、设疑式导入等。
例4 在引入双曲线概念时,可以采用新旧知识类比引入:(1)复习提问椭圆的第一定义是什么?(2)如果把上述椭圆定义中的“距
离的和”改为“距离的差”,那么点的轨迹会发生什么变化?(3)引导学生作出双曲线的图像,并利用实物、课件进行双曲线的模拟实验;(4)设问|mf1|与|mf2|哪个大?点m到f1与f2两点的距离的差怎样表示? |mf1|-|mf2|与| f 1 f2|有何关系?(5)引导学生概括出双曲线的定义。
2.2.2 启导探索环节。
将获得的概念通过联系、对比等方式来加深理解,如新旧概念的对比(如对数与对数函数);易混概念的对比(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与向量的夹角、截距与距离);类似概念的对比(如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等。
2.2.3 辨析分化环节。
在这个环节用肯定与否定例证让学生辨析,使新概念与已有认知中的相关概念分化,纠正学生在理解上的误区。
例5 在上述例4中给出双曲线的定义之后,可继续引导学生分析定义中常数的各种情况,当常数等于|f 1 f2|时轨迹是什么,当常数大于|f 1 f2|时轨迹又是什么,从而让学生分化出双曲线的定义中的常数有一个特指的范围,就是要大于0而小于|f
1 f2|。
进一步就加“绝对值”和不加“绝对值”进行讨论,明确没有“绝对值”就表示双曲线的一支。
2.2.4 反馈变式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要把新概念纳入到相应的概念体系中,使相关概念融为一体,形成网络;同时在解题中运用概念不断深化、不断提高。
例6 在学完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之后,就要将这三种概念纳入圆锥曲线的知识体系,首先从方程的形式上进行比较,找出共性,接着从定义的统一性上进行比较,最后从三种曲线都是圆锥被平面截得的曲线上比较来获得进一步的理解。
通过解法对比,让学生明确灵活运用概念及定义解题,是运用概念水平的较高表现。
例7 已知线段ab的长为4,点p到两端点的距离之和是6,求点p到ab中点m的距离的最大值。
分析:若从距离入手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得,但运算较繁。
按椭圆定义,即知点p在以为a、b焦点,m为中心,长轴长为6的椭圆上,以ab所在直线为x轴,m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则点p的轨迹方程为x29+y25=1,∴|pm|max=长半轴之长=3
3.数学概念课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反思
3.1 注重教学落实,不要追求形式。
在教学模式的运用上,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注重实效,不要追求形式。
教学模式不是框框,在运用过程中,要针对教学实际进行变通和再创造。
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教学,都要注重落实每一个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充满激情,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给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真正地去想、去看、去做,去说,使每个环节真正落实下来,而不要为了追求教学模式的完整,使学生的参与活动走过场。
3.2 不断改革创新,形成教学风格。
数学概念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但从教育改革的眼光,需要我们不断发展
和突破教学模式,逐渐过渡到无模式教学,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充足的机会和条件。
我们在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不断发挥自我的优势,逐步形成和树立带有个性的教学风格,推动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3.3 注重教师多种角色的运用。
数学从本质上具有两重性,它既是系统的演绎科学,又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
因此,探究性既体现在逻辑思维方面,又体现在数学实验方面,本模式强调学生的探索与研究,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就要提供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空间和时间,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综合、归纳、类比、猜想、抽象、概括等探索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恰当地留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对学生意见、看法和观点不立即作出判断,教师在听到学生不同的意见时,不用自己的想法去束缚学生,不给学生以伤害自尊的批评,以免使学生不敢冒险提出与教师不同的意见。
教师若能接受不同学生的意见和观点,就能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不断发展。
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活动的自由度是与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成正比的。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自由度越大,对教师的施教要求越高,越需要教师以更高级的施教身份和更优化的施教艺术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证。
主导作用的本质是转化。
只有把教师的“导”转化为学生的“思”,转化为学生的探索研究,才能真正落在学生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