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为什么要吃元宵_元宵节吃元宵的来历及寓意
- 格式:doc
- 大小:16.38 KB
- 文档页数:6
元宵节为什么要吃元宵_元宵节吃元
宵的来历及寓意
每年的元宵节人们都习惯吃元宵,这是元宵节的一个习俗,但是大家知道为什么过元宵节要吃元宵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元宵节吃元宵的来历及寓意
相传春秋末楚昭王复国归途中经过长江,见有物漂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黄,内中有红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众人不知此为何物,昭王便派人去问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复兴之兆。”因为这一天恰巧是正月十五日,故以后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仿制此果,并用山楂做成馅煮着食。另一种说法,元宵原本叫汤元,到了汉武帝时,宫中有个宫女叫元宵,做汤元十分拿手,从此以后,世人就以这个宫女的名字来命名。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史料的记载看,元宵作为
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便用元宵命名之。
据记载,明清两代盛行上元节即元宵节吃元宵的风俗。清朝时,每到元宵节,皇帝用毕早膳都要亲自在列祖列宗、天地众神的牌位前供奉元宵,以求护佑。皇帝在乾清宫和正大光明殿设宴,招待皇亲国戚、各族首领时,元宵也是必备的食品。如今,元宵已经成为寻常百姓在元宵佳节乃至平日享用的美味。节日哩,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元宵,寓意亲人团聚,生活甜蜜。
元宵在制作上分有馅和无馅两种。无馅的个头一般都很小,味甜,要加放白糖、桂圆、桂花、藕丁、蜜饯一类佐料,也叫它“珍珠汤圆”;有的个头大,状如核桃。
北方元宵多甜馅,一般有猪油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锦、枣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南方的则甜咸、荤素都有,尤以宁波汤圆、贵阳吴家汤圆,咸馅一般有鲜肉了,火腿丁、虾米等。用芥、葱、蒜、韭、姜组成的菜馅元宵,称“五味元宵”,意寓勤劳、长久、向上。
元宵的制作方法,南北方有很大的差异。南方做元宵时,先将糯米粉用开水调和成皮,然后将馅“包”好揉成圆形;北方做元宵,先把馅儿捏成均匀的球,放在铺有干糯米粉的箩筐里不断摇晃,不时加入清水使馅沾上越来越多的糯米粉,直至大小适中。
元宵佳节吃元宵,既有团圆之意,又尝甜蜜之味。
元宵的吃法更是名目凡多,可水煮、炒、油氽、蒸等。实心的小元宵若加酒酿、白糖、桂花煮食,风味独特,有滋补作用。
有趣的是,各地还有一些吃元宵的地方食俗。云南十些地方喜欢吃豆面团,河南一些地方则讲究吃枣糕,陕西人爱吃“元宵茶”,这种元宵花样是在面汤里加人进各种蔬菜和水果,很有风味。
元宵节除元宵这一具有代表性的节日食品外,各地还有许多其他的应节食品。
浙江浦江一带吃馒头、麦饼。因馒头为发面,麦饼为圆形,故取“发子发孙大团圆”之意。
台州一带在每年正月十四看过花灯之后家家要吃糟羹。糟羹用肉丝、冬笋丝、香菇、木耳、鲜蜻、豆于、油泡、川豆板、菠菜等炒熟,再加入少许米粉,煮成带咸味的糊状食品。而正月十五要喝甜的糟羹,甜糟羹是用番薯粉或藕粉配上莲子、甜枣、桂圆等做成。
江北地区民间流传有“上灯元宵,落灯面,吃了以后望明年”的民谚。十八日落灯后,夜晚吃面条以示元宵节结束。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