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工程导论
- 格式:doc
- 大小:55.04 KB
- 文档页数:5
判断:10*1单选:10*1多选:10*2名词解释:4*4简答:4*6计算:1*10材料:1*101、运输活动:使用各种运载工具(如火车、汽车、船舶、飞机等),使运输对象(货物或旅客)实现地理位置上(空间)的位移。
2、现代运输组织管理的基本原则:及时、准确、安全、经济。
3、交通运输系统的性能:普遍性机动性效率和效益④服务对象和服务水平。
4、我国铁路分为国家铁路、合资铁路和地方铁路三种,国家铁路占绝对主导地位。
5、1949年,我国共有铁路营运里程21810km集中分布在东北地区(占40% 和东部沿海地区。
&铁路系统所承运的货物主要是煤,占总货运量的46.37%,总货物周转量的32.95%。
7、我国公路按其重要性及其行政管理等级分为:国道、省道、县道、乡道、专用道路。
8、水路交通运输系统按距离分类为:内河、沿海、远洋,按运营分类为:班轮、租船。
9、除台湾外,全国仅23个省市自治区有内河航道,其中江苏最多。
10、长江水系一有大小通航支流3600多条,通航里程7万多公里。
11、管道可分为油品管道(原油管道、成品油管道、液态烃管道等)、气体管道(天然气管道、二氧化碳气体管道等)、及固体浆管道(煤浆管道等)。
12、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包括市域内交通运输和城市对外交通运输。
13、对外交通系统组成部分:线路站场与市内道路网和公共交通网络衔接。
14、市域内交通运输特点:交通运输对象以城市居民为主出行的距离比较短,从几百米、几公里、到几百公里,与城市的规模及形态有关市内的货物运输主要为城市本身的生产、生活和建设需要服务道路网是城市交通设施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网络密度远大于公路网或铁路网的密度各个城市的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其交通类型、网络布局和结构、设施规模等各不相同,随各城市的性质、规模、结构形态、地域面积及形态、人口和工作岗位的规模及分布因素而变化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和城市的发展和土地开发利用是相互作用、不断强化的正反馈关系。
《交通运输工程导论》教学大纲《交通运输工程导论》教学大纲课程编号:B021052适用专业:交通运输总学时:46学时(42+4)一、编写说明1.修订的依据本教学大纲是依据交通运输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修改编定的。
2.课程简介本书以整个交通运输系统为对象,主要介绍现代社会运输的性质和作用,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以及我国各种交通运输系统的现状;阐述各类载运工具的特点和与交通运输工程设计有关的特性;扼要介绍交通运输工程规划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步骤;择要阐明轨道、道路、港口和机场工程的主要组成、功能要求和设计要点;简略介绍各种载运工具在交通运输设施运行时进行交通控制和管理的要求与方法。
3.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现代社会运输的性质和作用,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以及我国各种交通运输系统的现状;各类载运工具的特点和与交通运输工程设计有关的特性;轨道、道路、港口和机场工程的主要组成、功能要求和设计要点。
使学生了解交通运输工程规划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步骤;各种载运工具在交通运输设施运行时进行交通控制和管理的要求与方法。
4.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与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交通运输工程学、交通管理工程学、汽车运用工程学、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运输监理组织学、交通安全工程学等学科有较为密切的联系。
二、大纲内容绪论(一)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和特点,城市交通运输系统.2.使学生了解运输的性质和作用及我国各种交通运输系统概况。
(二)教学内容1.运输对经济发展、对社会、对政治、环境的影响。
2.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性能,各类运输系统的特点,综合运输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趋势。
3.铁路、公路、水路、航空交通运输系统和管道运输系统。
4.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特点、组成。
(三)教学要求1.使学生掌握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性能,各类运输系统的特点,综合运输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趋势,铁路、公路、水路、航空交通运输系统和管道运输系统。
《交通运输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总体目标:本课程是交通运输专业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旨在通过专业启蒙教学,使学生了解交通运输专业知识体系和应用领域。
由于行业划分和专业设置过细,学习交通运输工程的学生或从事交通运输工程的技术人员对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知识的认识和了解,往往局限于某种交通运输方式,或者局限于该方式中的某一方面。
该课程较系统地介绍交通运输工程的各个方面,使得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的学生和专业人员以及交通运输工程有关或对其有兴趣的非专业人员,对该领域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对交通运输专业的知识理解、基本方法、行业视角和职业认可。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分目标如下:课程目标1:理解交通运输领域中的重要概念、原理、地位、作用、发展演变、技术等,加深对交通运输行业中交通现象的认识,理解交通与环境、社会的关系,培养行业视野和实践能力。
课程目标2:结合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在交通运输专业的背景下,简单描述交通现象中各元素的关系,了解交通运输行业中的工作基本原理和方法,基本掌握五种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应用。
(H)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三、实践项目内容本课程的实践项目包括九项,具体内容如下:实践项目一、认识运输和交通运输系统1、实践目的(I)掌握运输的基本概念,了解运输的作用;掌握交通运输系统的基本组成;了解各类交通运输系统总体性能的通用评估指标;(2)了解铁路、道路、水路、航空、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的主要使用性能特点;了解我国各种运输方式的客运、货运构成比例及其变化特点;(3)了解我国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等各类交通运输系统的供给与需求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
2、实践主要内容(1)运输的性质和作用(2)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和特点(3)我国各交通运输系统概况(4)城市交通运输系统3、重难点(1)运输的概念、作用与组成;(2)五种运输方式的特点与区别。
实践项目二、学习交通运输领域中典型载运工具的运行特性1、实践目的(1)了解评价各类载运工具的使用性能的通用评价指标;(2)了解轨道载运工具、道路载运工具、水上载运工具、空中载运工具的应用类型、主要使用性能指标及主要运行特性指标。
交通运输工程导论交通运输工程导论考试形式:闭卷考试,平时成绩20%,考试成绩80%考试题型: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计算题、论述题考核重点:(分章)第一章运输和交通系统1.运输、交通的概念及其区别与联系运输是指借助交通网络及其设施和载运工具,通过一定的组织管理技术,实现人和物空间位移的一种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构成运输的四个基本要素:运输网络及设施,载运工具,组织管理系统和运输对象(人和物)。
交通被定义为:通过一定的组织管理技术,实现载运工具在交通网络上流动的一种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
交通的三个要素:公共交通网络及其设施,载运工具和组织管理系统.运输和交通的关系①同一过程(载运工具在交通网上的流动)中的两个方面a. 交通关注载运工具的流动情况,包括流量大小和拥挤程度等;b.运输关注载运工具上所载运的人和物的多少和输送的距离等。
②习惯上将"交通"和"运输"二词合并使用,合并起来可以理解为:载运工具在交通网上流动和载运工具载运人和物在两地之间位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总称。
区别见上,要素不同!2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及各类交通运输系统的特点和适用性组成:载运工具、站场、线路、交通控制和管理系统、设施管理系统(五个)各类交通运输系统的特点①装载能力递减:水运>铁路>航空>公路②线路上通过能力水运最大③成本递增:管道<海运<内河<铁路<公路<航空除了与运量有关的固定费用以外,还与运输距离和运载工具的载运能力有关。
④能源消耗水运最低,铁路,公路,航空依次递增⑤占地水运最少,航空,铁路(30亩/KM),公路(60亩/KM)⑥环境污染水运最小,公路最严重⑦技术速度水运最低,空运最高⑧运输经常性和机动性管道<水运<铁路<航空<公路3水路运输系统的分类及沿海港口群的分布水路运输系统分为内河、沿海、远洋三部分。
沿海港口群的分布:①环渤海(大连、天津、青岛等)②长三角(上海、宁波-舟山等)③珠三角(广州、深圳港口群)④东南沿海⑤西南沿海港口群第二章载运工具的运行特性1.轨道载运工具的应用类型及其区别类型包括:有轨电车、轻轨列车、地铁列车、市郊铁路列车、普通铁路列车、高速铁路列车、高速磁浮列车。
第二章载运工具的运行特性•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输送旅客和货物的速度以及能承运的容量,主要取决于载运工具的速度和容量。
•各项交通运输工程设施的规划和设计,要考虑并满足这些设施的使用对象——载运工具的运行特性要求。
例如•工程设施的几何设计要能容纳载运工具在尺寸和通行能力等方面的使用要求。
•工程设施的结构设计则要能承受得住载运工具的作用。
因此,交通运输工程的规划和设计人员,必须了解载运工具的运行特性,以便能规划和设计出满足使用要求的各项工程设施。
第一节 载运工具的类型•相应于运输方式的分类,载运工具可分为以下五类:轨道载运工具道路载运工具水上载运工具空中载运工具其它载运工具•对于被输送旅客和货物来说,通常希望所乘坐的载运工具具有下述性能:①速度快;②容量大(一次装载能容纳的旅客数或货物量);③费用低(包括建设投资、运营管理、能源消耗等方面的费用);④安全可靠(事故少、耗损少、准点等);⑤对环境污染少(空气、水质和噪音等);⑥舒适性好(对客运)等性能•载运工具的速度和容量不断增快和增大 ◇协和飞机的巡航速度达到2 178km/h,为一般飞机的2.5倍◇法国高速列车TGV采用25 000hp功率的机车实现了575km/h的行驶速度◇空中客车公司建造了可以载运555名旅客的飞机A-380◇皇家加勒比公司建造了158 000t的邮轮•速度提高同能源消耗增长之间大体上呈现出指数关系,因而,要求速度快,就势必要多消耗能源,从而使运营费用大大增加。
•各种载运工具具有不同的使用性能特点,分别适应于各种运输对象在速度和容量等方面的不同要求。
用户可以根据各自的目的和要求,依据效率和效益选择合适的运载工具。
第二节 轨道载运工具•轨道载运工具依靠车辆外部的轨道进行导向,车辆通过带凸缘的钢轮沿钢轨内侧行驶,轨道起着支承车辆和导向的作用,而驾驶员的作用仅是控制车辆的行驶速度。
优点•钢轮同钢轨之间的滚动阻力约是汽车轮胎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上的滚动阻力的1/10,因而轨道载运工具单位重量的能源消耗最低。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
交通运输工程导论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20303Z10
课程名称(中/英文):交通运输工程导论/Introduction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教材:交通运输工程学讲义(自编教材)
教学参考书: 1. 交通运输工程学, 沈志云,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交通运输工程导论是土木工程与铁道工程专业设立的拓展知识体系的学科基础课,开设本门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交通运输工程导论这门课程,拓宽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了解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中各种运输方式的基本情况及发展方向,为从事土木工程及相关行业的研究开发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通过本课程学习,应掌握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交通运输业的特点,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主要设施、运输流程。
能力:从人类同环境和能源关系的角度去考察问题,具有提出符合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要求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同时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交通运输复杂工程问题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的能力。
素质:建立交通-能源-环境一体的概念,通过课程中的分析讨论辩论培养分析沟通交流素质;建立从全局考虑问题的思维模式,提升有预见地、有计划地进行综合考虑,协调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关系的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无实践内容。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七、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
交通运输工程导论报告1、引言交通运输工程是研究铁路、公路、水路及航空运输基础设施的布局及修建、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经营和管理的工程领域。
交通运输工程学把人、车、路、环境及能源等与交通有关的几个方面综合在道路交通这一统一整体中进行研究,以寻求尽可能大的道路通行能力、尽可能少的交通事故、尽可能快的运行速度、最少的运输费用、最小的环境污染、最低的能源消耗的交通系统规划、建设与管理方案,从而达到安全、迅速、经济、方便、舒适、节能及低公害的目的。
2、对交通运输工程的基本认识交通是运输和邮电的总称。
运输活动是使用各种载运工具(如火车、汽车、船舶、飞机和管道等),使运输对象(货物或旅客)实现地理位置上的转移;邮电则是邮政和电信的总称。
载运工具、站场、线路、交通控制和管理系统、设施管理系统这五个基本部分则可构成一个交通运输系统。
按载运方式和运输方式的不同,交通运输系统可分为五种基本类型:轨道交通运输、道路交通运输、水路交通运输、航空交通运输和管道交通运输,而每一类运输系统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优劣。
各类交通运输系统的不同特点和性能,使之能在整个交通运输系统中并存和互补,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系统。
城市,作为交通运输网络上的节点,不仅需要完成在网络中所承担的疏通、集散或枢纽作用,还要满足由城市内部因生产、工作、生活、文化娱乐和社交活动所派生的旅客出行和货物运输需求。
因此,城市交通系统具有些与城市间系统不同的特点。
城市交通系统包括市域内交通运输和城市对外交通运输两部分。
而市域内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集合系统,由城市道路系统、城市道路交通控制与管理系统、公共交通系统和货运系统4部分组成。
规划是一个展望未来和安排未来的过程。
交通运输工程规划是对交通运输系统内的各项工程设施的规划,包括交通运输网规划、交通运输站场规划以及交通设施规划。
一个好的规划,不仅能够满足服务要求,还能带来无尽的便利与经济效益。
运输业是第三产业的流通部门航空大气层内的活动航天大气层外的活动运输活动是使用各种载运工具(如火车、汽车、船舶、飞机和管道等),使运输对象(货物或旅客)实现地理位置上的转移。
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促进生产的地区分工1鼓励生产规模的扩大2开发自然资源,发展落后地区经济3加速土地开发4促进与交通运输相关工业部门的发展5平抑物价一个交通运输系统主要由下列五个基本部分组成:1载运工具2站场3线路4交通控制和管理系统5设施管理系统按载运工具和运输方式的不同,交通运输系统可分为下述五种基本类型:1轨道交通运输2道路交通运输3水路交通运输4航空交通运输5管道交通运输交通运输系统的性能1普遍性包括交通运输线路网的密度和进出系统的出入口或站场数量2机动性包括系统的通行能力(容量)和系统内交通流的速度3效率4服务对象我国公路按其重要性及其行政管理等级分为: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和专用道路五类。
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包括市域内交通运输和城市对外交通运输两部分。
车辆按有无动力配置,可分为动车、拖车。
如果车辆配置动力而不承运旅客则称为机车。
机车按动力装置的不同,可分为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
运输机可按航程距离分为:远程飞机航程约在8000km以上中程飞机航程约在3000km-5000km范围内3近程飞机航程约在3000km以下短途飞机航程约在1000km以下运输机可按其发动机和所产生推力的类型不同而分为:1活塞式2喷气式(涡轮螺旋桨、涡轮喷气式、涡轮风扇喷气式)运输飞机的主要外形尺寸,包括机身长度、翼展(两翼尖间的距离)、纵向轮距(前后起落架之间的纵向距离)、横向轮距(主起落架两侧轮组中心间的横向间距)等。
稳态交通流的三要素:速度,交通量和交通密度非稳态流的指标:排队长度和等待时间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某一瞬间的速度,称为瞬时速度。
车辆不受耽搁的连续行驶,驶经某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称为行驶时间,该段路程与行驶时间之比称为行驶速度。
飞机以匀速飞行的速度称为巡航速度。
《交通运输工程导论》总复习第一章绪论1、交通运输的概念。
(了解)2、交通运输系统的六个基本组成部分。
(重点)3、五大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
(重点)4、世界交通运输发展的四个阶段。
(简单掌握)5、我国铁路运输系统的主要运输通道。
(了解)6、我国铁路、公路、水路运输系统的不足。
(重点)7、我国航空运输系统的现状。
(简单掌握)第二章轨道交通运输系统1、轨道交通的应用类型有哪些?(重点)各有什么特点?(了解)2、铁路机车的类型;车辆的类型。
城轨交通车辆的类型。
(简单掌握)3、铁路线路的等级及其主要技术标准。
(简单掌握)4、铁路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了解)5、铁路轨道的组成。
(道岔、无缝线路、道床等概念,钢轨、轨枕的特性)。
(重点)6、铁路车站的类型。
(重点)7、中间站、区段站、编组站的概念、主要作业及其区别。
(重点)8、几种主要固定信号机的设置地点及显示意义。
(重点)9、联锁、闭塞的概念。
(重点)10、实现联锁的条件、联锁的类型。
(重点)11、闭塞的类型;半自动闭塞和自动闭塞的区别。
(简单掌握)12、什么是机车信号?(简单掌握)13、什么是列车调度集中系统?(简单掌握)14、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的概念。
(了解)第三章公路交通运输系统1、道路等级的划分。
(公路的等级和城市道路等级)(重点)2、道路设计的技术标准。
(了解)3、道路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
(简单掌握)4、行车视距的概念。
(简单掌握)5、道路交叉的类型,立体交叉的类型。
(简单掌握)6、道路交通管理的主要内容。
(简单掌握)7、道路交通控制设施有哪些?什么是交通标志、交通信号、路面标线?交通标志有哪些类型?交通信号又有哪些类型?(重点)8、安排公路客运班次考虑的因素。
(了解)9、直达行驶法、分段行驶法的概念。
(简单掌握)10、甩挂运输法的概念和特点。
(简单掌握)11、零担货物运输的特点和组织形式。
(简单掌握)12、集装箱运输的概念和特点。
一,填空:1.运输是具有一定垄断性的资本密集型产业。
运输的基本功能通常可分为产品转移和产品储存。
2.交通运输是衔接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环节。
3.不定期船运输的方式可分为航次租船方式、定期租船方式、包运租船方式和光船租船方式。
4.政府管制从总体上分为海上外贸运输和沿海旅客运输。
5.运输的原理,也就是指运输管理和营运的基本原理,分别是规模经济和距离经济。
6.运输生产者成本可分为资本成本和营运成本。
7.从地理概念划分,水路运输分为内河运输和海洋运输。
8.航空货物运价由特种货物运价、货物等级运价、一般货物运价三类组成。
9.合理运输的五要素是指运输距离、运输环节、运输工具、运输时间、运输费用。
10.铁路车辆标记中,平车的代号是。
11.综合运输体系包含两个系统,一个是:交通基础网络系统,是实现运输的基础;一个是一体化的运输系统。
是运输服务和体系效益效率最终体现的运系统。
12.现代化运输业的产品是位移。
运输的基本功能通常可分和。
二、名词解释1.运输公共政策见P472.物流见P103.FCL 见P1984.运输业见P运输业是“交通运输业”的简称,指国民经济中专门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运输等运输部门5.班轮运输见P646.距离经济见P217.公路整车货物运输见P908.铁路货物零担运输见P1099.社会性管制见P3510.规模经济见P21三、问答1.影响物流运输合理化的因素有哪些?并就其中一个因素作深入分析?答:P62.内河航运的固有优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P263.请说明运输工具实载率的含义?答:P64.简述运输合理化的有效措施?答:P65.请说明各种运输的主要经济技术特征、特点和它们的适用范围?答:P226.简述世界公路货物运输发展的主要特点与趋势?答:P927.简述集装箱运输的交接地点及交接方式,其中哪些交接方式为整箱的交接方式?答:P2008.简述国际多式联运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答:P221。
《交通运输工程导论》读书报告1引言在本学期,我选修了《交通运输工程导论》课程,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对于交通运输工程的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对教材第九章的内容进行了阅读、学习和梳理。
并撰写此读书报告,望老师指正。
2概述本章节内容有两大方面,内容较多,为了方便进行学习,我将本章内容在自己的理解下制作了一张知识网络结构图图表 1知识网络结构图交通运输系统分析2.1系统和交通运输系统在交通运输系统建立前后,都要对交通运输系统进行一定的分析。
2.1.1系统的定义系统是指将零散的东西进行有序的整理、编排形成的具有整体性的整体。
中国学者钱学森认为: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有机整体又是它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系统应该至少满足下列三个基本属性:(1)系统至少包含两个不同元素。
(2)系统的元素按一定方式相互联系。
(3)由于系统要素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可以让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特定的功能或效能,这是各要素个体所不具备的功能。
2.1.2系统工程的研究方法系统工程是从整体出发合理开发、设计、实施和运用系统科学的工程技术。
它根据总体协调的需要,综合应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有关思想、理论和方法,以电子计算机为工具,对系统的结构、要素、信息和反馈等进行分析,以达到最优规划、最优设计、最优管理和最优控制的目的。
系统工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1)研究对象是工程系统;(2)研究目标是让系统达到最优;(3)系统工程学是工业工程学的发展,应用广泛,后者只适用于中小规模;(4)是横跨许多技术的交叉科学;(5)数学要求高,离不开计算机。
交通运输系统的分析方法图见图表2图表 2交通运输系统的分析方法图2.1.3 交通运输系统交通运输系统的基础节点包括:道路,车辆和用户,并且可以从包括工程,经济和社会问题各个方面进行定义和分析。
它具有运输功能、生产功能、工业功能、经济循环功能、客运服务功能、国防功能、城市功能以及区域功能。
判断:10*1 单选:10*1 多选:10*2 名词解释:4*4 简答:4*6 计算:1*10 材料:1*101、运输活动:使用各种运载工具(如火车、汽车、船舶、飞机等),使运输对象(货物或旅客)实现地理位置上(空间)的位移。
2、现代运输组织管理的基本原则:及时、准确、安全、经济。
3、交通运输系统的性能:①普遍性②机动性③效率和效益④服务对象和服务水平。
4、我国铁路分为国家铁路、合资铁路和地方铁路三种,国家铁路占绝对主导地位。
5、1949年,我国共有铁路营运里程21810km,集中分布在东北地区(占40%)和东部沿海地区。
6、铁路系统所承运的货物主要是煤,占总货运量的46.37%,总货物周转量的32.95%。
7、我国公路按其重要性及其行政管理等级分为:国道、省道、县道、乡道、专用道路。
8、水路交通运输系统按距离分类为:内河、沿海、远洋,按运营分类为:班轮、租船。
9、除台湾外,全国仅23个省市自治区有内河航道,其中江苏最多。
10、长江水系—有大小通航支流3600多条,通航里程7万多公里。
11、管道可分为油品管道(原油管道、成品油管道、液态烃管道等)、气体管道(天然气管道、二氧化碳气体管道等)、及固体浆管道(煤浆管道等)。
12、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包括市域内交通运输和城市对外交通运输。
13、对外交通系统组成部分:❶线路❷站场❸与市内道路网和公共交通网络衔接。
14、市域内交通运输特点:❶交通运输对象以城市居民为主❷出行的距离比较短,从几百米、几公里、到几百公里,与城市的规模及形态有关❸市内的货物运输主要为城市本身的生产、生活和建设需要服务❹道路网是城市交通设施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网络密度远大于公路网或铁路网的密度❺各个城市的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其交通类型、网络布局和结构、设施规模等各不相同,随各城市的性质、规模、结构形态、地域面积及形态、人口和工作岗位的规模及分布因素而变化❻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和城市的发展和土地开发利用是相互作用、不断强化的正反馈关系。
15、市域内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部分:❶城市道路系统❷城市道路交通控制与管理实施系统❸公共交通系统❹货运系统最高随度可达250-350km/h(2007年的最高纪录为574.8km/h)。
18、高速磁浮列车:采用磁力驱动的高速列车,运行速度一般在300km/h以上。
19、机车按动力装置的不同分为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
20、电动机车以外部供应的电力作为动力,它通过两种机构获得电流:骑在第三轨上的集电靴或者在架空电线下滑行的受电弓或触轮。
21、组合货车(拖挂车):由牵引车或整车同一个或多个挂车组合而成。
牵引车和挂车通过衔接方式连接,彼此可以相对转动,因而也可称为衔接车。
22、挂车有两种:❶前后各有一个或多个轴的全挂式,由整车或带半挂式的牵引车拖带,但不把重力转给前面❷后端有一个或多个轴但前端无轴的半挂式,其前端放在牵引车或前面拖车的后端上,并把一部分重力转给前面。
23、功率:发动机功率是衡量汽车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它反映车辆具有的最大加速率和在坡道上行驶能维持的最大速度。
(P=0.003656Rv, P 所需的可利用功率,R 运动阻力总和,v 车辆行驶速度)24、表征稳态交通流特性的三个基本要素:速度、交通量、交通密度。
25、时间平均速速略大于空间平均速度,约在5%以内。
26、交通量q:单位时段内通过线路或通道上某断面的车辆数(q=n/T=1/h,T-时段,n-车辆数,h-平均车头时距)27、交通密度k(或称交通集度)是某瞬间单位线路长度L上的车辆数n。
(k=n/L=1/s,s-平均车头间距)28、交通量-速度-交通密度(q-v-k)的关系:q=kL/T=kv29、通行能力:在一定速度要求下的最大交通量。
30、P52:示例3、示例431、对于不间断的交通流来说,度量服务水平的常用指标是运行速度,它综合反映了行驶速度、行程时间、停车频率、运行费用和交通密度等方面的影响。
32、对于间断的交通流来说,则采用总的(或平均的)延误时间来度量服务水平,它综合反映了交通运输效率、经济损失和舒适性等方面的影响。
33、平均速度随着交通量的减少而增加。
34、设计行车速度是列车在某种设计特征(主要是轨道线路几何特征)的路段上行驶所能保持的最大安全行车速度。
参数。
轨道交通设计年度分为初期、近期、远期。
37、我国生产的标准钢轨有:75kg/m,60kg/m,50kg/m,43kg/m。
标准长度为25m和12.5m两种。
38、两节钢轨之间接头的形式,按其相对于轨枕的位置,可分为悬空式和承垫式(单枕承垫式和双枕承垫式)两种。
按接头在两股轨线上的相对位置,可分为对接式和错接式,其差别在于两条钢轨的接头是否在同意横断面上。
目前广泛采用的是悬接而又对接的形式。
39、两条钢轨间的标准轨距为1435mm。
40、道岔是铁路线路和线路间连接和交叉设备的总称,其作用是使机车车辆由一条线路转向另一条线路,或者越过与其相交的另一条线路。
道岔大都设在车站区。
41、站场包括各种铁路车站和作业场。
42、车站按运输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货运站、客运站和客货运站;按技术作业特性可分为中间站、区段站、编组站。
43、中间站设在单线或双线铁路线路上,其主要作业有:❶列车的接发、通过、会让和越行❷旅客的乘降和行李、包裹的收发和保管❸货物的承运、交付、装卸和保管❹零担、摘挂列车向货场甩挂车辆的调车作业。
44、中间站按到发线的相互位置可分为横列式和纵列式两类。
(1)、横列式—其特点是到发线横向排列。
这类布置具有有站坪长度短、工程投资省、便于车站值班员管理、到发线适用灵活和站场布置紧凑等优点。
(2)、纵列式—其特点是到发线纵向排列,并向逆运转方向错移一个货物列车到发线的有效长度。
这类布置的优点是有利于组织列车不停车会车,从而提高区间通过能力;但所需站坪长度较长,且摘挂列车的调车作业不便。
45、区段站是路网上各牵引区段的分界点,其主要作业有:❶旅客运转业务❷货物运转业务❸机车业务❹车辆业务46、道路分级:❶高速道路(满足车辆长距离、快速行驶要求的主干线道路,其出入口完全受到控制,同其他道路无平面交叉,对向行车道之间设置分隔带,在各类道路中具有最高服务水平和安全性)❷干线道路❸集散道路❹地方道路47、设计交通量及其分布特性是设计的基本控制因素之一。
48、预测值是标准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它是一年内通过路段某一断面的双向交通量的总和除以一年的天数所得的平均值。
49、城市道路设计采用设计小时交通量来确定所需的车道数。
50、行车视距:(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看见前方障碍物或车辆而采取停车或避绕或超越时,车辆所行驶的道路长度)❶停车视距:驾驶员看到前方障碍物后采取紧急制动所需的距离;❷会车视距:两辆对向行驶的车辆在同一条车道上采取紧急制动所需的距离;❸超车视距:在双车道道路上,车辆超越同一车道上的前车而不同对向车辆相撞所需的行驶距离。
51、城市道路横断面: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四幅路,其特点※:52、车辆间的冲突可按方式和严重程度依次分为分流(分为不同的流向)、汇合(合为同一个流向)和穿越(与其他流向相交)三种形式。
53、菱形立交:最简单的一种互通式立交。
互通式立体交叉苜缩叶形立交:采用匝道(交织路段)消除所有的穿越冲突点定向形立交:为各个方向的车流都设置直接连通的定向匝道,保证交通的便捷、畅通和安全,是互通式立交最有效的形式。
54、航道——具有一定水域和宽度,可供船队行驶的水道。
船在航道上行驶,容易受到水流和风的影响,其航记很难保持同航道轴线平行,而往往是在航道周线左右摆动的蛇形航线。
摆动范围同风力和水流横向流速大小有关。
次摆动宽度称航迹带宽度,一般2.0~4.5倍船体宽度范围内。
55、码头前水域(港池)组成:防止船舶触底的龙骨下最小富余深度、船舶因配载不均匀而增加的尾吃水深度、备淤深度。
最小富余深度随水底土质软质程度而已,变动在0.3~0.5m(土层坚硬时取最大值)。
56、防波堤(主要用于预防波浪的侵袭,以维持海港港内水域的平稳,保证船舶在港内安全停泊和进行装卸作业)按其布置的平面位置,分为突堤和岛堤。
57、码头平面布置:顺岸式、突堤式、挖入式、离岸式。
58、码头形式按水位变化幅度和岸坡情况,横向可布置:直立式、斜坡式、半斜坡式、半直立式。
59、机场系统包括空域和陆域,陆域:飞行区、航站区、进出机场的地面交通。
60、飞行区:飞机在地面活动的区域,组成:跑道、滑行道、停机坪、维修机库和机坪61、陆侧:为地面和空中交通工具的转换部,主要包括三部分:旅客航站楼、货运航站楼、出入机场交通设施。
62、跑道通过能力的影响因素:❶空中交通管制因素❷机队组成❸跑道布置和使用方案❹环境因素。
63、跑道的方位应平行于主导风向的布置,使飞机在一年内能有95%以上的时间可在侧风风速低于容许值的情况下使用该跑道。
64、航站区的位置,应布设在从他到跑道起飞端之间的滑行距离最短的地方,并且尽可能使降落飞机的滑行距离也最短。
63.飞机质量:基本质量、商务载重旅客、行李、货物)、航程用燃油、备用燃油重。
飞机的质量决定起飞距离。
起飞长度要求按飞机的最大起飞质量来确定,而着陆长度按最大着陆质量确定。
65、按航站楼的功能要求进行平面(布局时,主要考虑并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1)不同类型的旅客办理手续(eg国际和国内航线,不同航空公司)是集中在一个区域顺序进行的,还是分散在不同区域内分别进行;(2)航站楼空侧边飞机停靠所需的门位数和空间,同路侧边出入机场的地面交通所需的路边线或空间之间的矛盾;(3)控制旅客从航站楼一侧进入另一侧离开之间的步行距离,使之在可接受的长度(eg300m)之内66、旅客航站楼平面布局方案图:❶线形—这是最简单一种布局方案❷廊道形—航站楼空侧边向外伸出指形廊道❸卫星形—一座或多座卫星式建筑,通过通道同主楼相连接❹转运形—飞机停放在同航站楼分开的停机坪上。
67、进站信号机—防护车站,指示列车可否由区间进入车站出站信号机—防护区间,指示列车可否由车站进入区间68、联锁——类车的进、出站和站内调车工作是根据防护每一进路的信号显示状态进行的,同时,列车和调车的进路又要靠操纵岔道来排列,因此,在有关的道岔和信号机之间,以及信号机与信号机之间,必须建立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互制的关系叫联锁。
制约关系:(1)当前进路上有关道岔开通位置不对或敌对信号机未关闭时,该信号机不能开放;(2)信号机开放后,该进路上的有关道岔都被锁闭,不能动作,其敌对信号机不能开放;(3)正线上的出站信号机未开方时,进站信号机不可能开放为通过信号机;主体信号机未开放时预告信号机不能开放。
69.闭塞——在某个轨道线路区段内,同一个时间段只允许有一列列车占用,以免在区间内发生冲突或追尾事故,为保证列车按某种完全的空间间隔运行的技术称为闭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