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1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7
16 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报刊业进展的过程,了解中国影视业进展的过程,识记第四媒介奇异的魅力;明白得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以及它们在各个时期所起的宣传作用;比较各个媒介不同的特点,探究它们各自对人类社会产生的阻碍。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制作表格归纳总结和历史比较法对本课探讨和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近代报刊事业的繁荣关于唤醒民众争取国家独立起了庞大的推动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报刊业走向繁荣和影视事业的进展。
难点:大众媒体的进展对中国社会进展的阻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什么是大众传媒呢?大众传媒确实是传播大众信息的媒体。
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社会化程度大大加深,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传播范畴广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渠道,人类社会的传媒手段应运而生。
报刊、影视、广播,这三种大众传播媒体的依次显现,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庞大的变化,被称为三大媒介。
由于互联网同报纸、广播和电视三大媒介一样,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因此被称为“第四媒介”,即“网络媒介”。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1、“报纸的故乡在中国。
”2、显现:要紧是介绍时事、发表评论、讨论商情(1)19 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
报刊业起步时期有两份报刊:其一是《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由德 国汉学家郭实腊 1833年 7月在广州创办的,这应该是中国境内由外国人创 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其二是 1872 年一位名叫美查的英国商人在上海创办 《申报》,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阻碍最大的中文报刊。
“申报纸”,成为新 闻界和报业的巨擘,对社会和文化都有一定的主动作用。
【合作探究】 1: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刊是由外国人创办的,你如 何看到外国人在中国创办报纸?一种观点对其持完全否定态度,认为外报在列强入侵过程中充当了文 化的先遣队,是对中国进行文化入侵的重要阵地,同时又为西方武装入侵 刺探情报,因此是列强侵华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学习目标:内容标准: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事业和互联网逐渐普及的情况;2、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社会生活的变迁,认识社会生活的变迁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1、制作《报刊、影视和互联网发展简表》,用数据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与影响;2、搜集相关资料,探讨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知识结构:一、报刊业走向繁荣1、近代前期(1)外国人在华创办的报纸: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比较著名的有《》和《》等。
(2)国人自办的报纸:,陆续出现。
这些报刊主要是介绍时事、发表评论或。
____________,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越来越多,且多反映社会思潮。
先是维新派在报上发表文章,宣传维新思想;后来,_________创办报刊,同________展开论战。
____________,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大力宣传___________思想。
中国报刊业呈现出繁荣景象。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同国民党控制的《_________》等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3、新中国成立以后(1)改革开放前:《__________》《_______》等党报党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而《__________》《_______》等其他类型的报刊,在介绍学术文化、社会生活方面,内容比较丰富。
(2)改革开放后:我国报刊业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除了党报党刊继续发挥主导宣传作用外,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也如雨后春笋般创办起来。
各报刊把真实、及时、客观和讲求___________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普遍扩大信息含量,拓宽报道领域。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自主学习】一、报刊业走向繁荣1.出现(1)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有和《万国公报》等。
(2)19世纪70年代,出现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
2.发展(1)戊戌变法前后:维新派创办报刊,宣传。
(2)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创办报刊,同维新派展开论战。
(3)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大力宣传思想。
(4)20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
(5)新中国成立后:《红旗》等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而《光明日报》《文汇报》等报刊的内容也比较丰富。
3.繁荣(1)除党报党刊外,各种专业性、报刊也创办起来。
(2)各报刊把真实、及时、客观和讲求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1.电影事业(1)起步: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
(2)成熟: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
(3)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题材被搬上银幕,成为电影主题。
(4)辉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
2.电视事业(1)诞生:1958年,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2)普及: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
(3)影响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增加了;在现代社会中,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三、互联网的兴起1.诞生:20世纪60年代末。
2.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风靡全球。
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3.特点(1)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被称为。
(2)网络媒介可以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还能模拟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影响(1)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
(2)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
智能测试一、选择题1.近代《上海总商会月报》评论说:“近世商战之声浪,若怒涛之澎湃然,各呈其能,各炫其技,以互相角逐于世界,孰胜孰负,变在俄顷。
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报刊业进展的过程,了解中国影视业进展的过程,识记第四媒介奇异的魅力;明白得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以及它们在各个时期所起的宣传作用;比较各个媒介不同的特点,探究它们各自对人类社会产生的阻碍。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制作表格归纳总结和历史比较法对本课探讨和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近代报刊事业的繁荣关于唤醒民众争取国家独立起了庞大的推动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报刊业走向繁荣和影视事业的进展。
难点:大众媒体的进展对中国社会进展的阻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什么是大众传媒呢?大众传媒确实是传播大众信息的媒体。
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社会化程度大大加深,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传播范畴广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渠道,人类社会的传媒手段应运而生。
报刊、影视、广播,这三种大众传播媒体的依次显现,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庞大的变化,被称为三大媒介。
由于互联网同报纸、广播和电视三大媒介一样,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因此被称为“第四媒介”,即“网络媒介”。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1、“报纸的故乡在中国。
”2、显现:要紧是介绍时事、发表评论、讨论商情(1)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
报刊业起步时期有两份报刊:其一是《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由德国汉学家郭实腊1833年7月在广州创办的,这应该是中国境内由外国人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其二是1872年一位名叫美查的英国商人在上海创办《申报》,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阻碍最大的中文报刊。
“申报纸”,成为新闻界和报业的巨擘,对社会和文化都有一定的主动作用。
【合作探究】1: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刊是由外国人创办的,你如何看到外国人在中国创办报纸?一种观点对其持完全否定态度,认为外报在列强入侵过程中充当了文化的先遣队,是对中国进行文化入侵的重要阵地,同时又为西方武装入侵刺探情报,因此是列强侵华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另一种观点认为,尽管一部格外报在列强侵华过程中扮演了不光荣的角色,但其主动作用依旧不容忽视的,其本身确实是一种近代文明的表征和近代文化的载体,因此它在客观上也起到过一定的主动作用,这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
(2)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人开始自己办报刊。
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昭文新报》是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的报刊。
3、进展(1)维新变法时期:《时务报》《国闻报》等(2)辛亥革命时期:《民报》(3)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每周评论》(4)20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华日报》是由周恩来等创办,中国共产党第一份在全国公布发行的报纸。
1938年1月,《新华日报》正式在武汉创刊,后迁重庆。
(5)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红旗》等党报党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要紧舆论工具,还显现介绍学术文化、社会生活方面的各种报刊,如《光明日报》《文汇报》等。
《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是中国最具权威性、发行量最大的综合性日报,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十大要紧报刊之一。
1948年6月,《人民日报》在河北省平山县产生,1949年3月,迁至北平(今北京),作为一份权威、严肃的综合性日报,对新闻事件作出迅速、及时、有效的反应,及时、准确而有深度地报道国内外重大事件已成为人民日报的特色之一,赢得大量国内外读者的信任。
《人民日报》承担着每天向全国和世界传播与介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方针、政策的重任,其中《人民日报》的言论(专门是社论和评论员文章等),已成为《人民日报》的一面旗帜,被认为直截了当传达着党中央的声音,倍受海内外读者、外国政府和机构的重视。
因此,《人民日报》既是宽敞干部群众了解中国共产党中央精神的最要紧的媒体,也是世界了解和观看中国的重要窗口。
【合作探究】2:报刊对中国近代历史进展所起的作用⑴传播西方文明,促进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
⑵近代报刊发挥了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作用。
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报刊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思想武器。
⑶对夺取近代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
3、繁荣:(1)特点:种类增多,数量增多,集团化,市场化(2)缘故: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进展;政府的支持;人们关于科技文化的重视【合作探究】3:中国报刊业的进展对社会的阻碍有哪些?目前,进展报刊业需要注意什么咨询题?阻碍:报刊具有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的功能,从总的趋势来看,它对中国社会的进展起着庞大的推动作用。
咨询题:作为大众传媒的要紧方式,更应注重其在社会舆论方面的导向性作用,把真实、客观作为进展的方向,同时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幸免假新闻和恶意炒作的显现。
二、影视事业的进展1、电影(1)产生:19世纪末,西方显现了电影,世界上第一部电影《火车进站》(2)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3)进展并走向成熟: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的电影迅速进展并专门快走向成熟。
1931年中国拍照成功自己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1935年3月,《渔光曲》参加莫斯科国际电影博览会获“荣誉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获国际电影奖项的作品。
《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唱遍大江南北,鼓舞着全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的新生,为了祖国的解放前仆后继,勇往直前。
现在差不多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4)走向辉煌建国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纷纷被搬上银幕;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数量和质量都远远超过了往常。
2、广播事业(教材P74历史纵横)3、电视(1)产生: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业的产生。
(2)普及:改革开放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电视逐步普及。
随着电视的普及,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电视迅速普及的一个重要缘故。
【合作探究】4:阅读P74【学思之窗】,请回答,除技术因素外,你认为电视普及的因素还有哪些?(1)人民生活水平提升,购买力强,电视成为家庭中的一般电器。
(2)群众精神生活的需要,电视节目专业性、知识性、娱乐性并存,适合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群,易与观众形成互动。
(3)是信息传递的要紧方式,信息量大,具有可视性、多角度、覆盖面广的优势,开阔人们视野,对社会阻碍大。
三、互联网的兴起1、兴起:互联网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90年代以后风靡全球。
1 994年,中国正式接人互联网。
这几年,中国上网用户急剧增加。
2、功能:互联网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被称为“第四媒介”。
网络媒介能够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还能模拟三维动态成效,具有专门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特点:互联网能够高度互动,双向传受,传者与受者之间能够通过电子邮件、谈天室等方式及时沟通,人们还能够上网参与讨论,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
4、阻碍: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日益紧密。
【合作探究】5:美国科学家米歇尔•科兹曼对近现代历史作的划定:“19世纪是铁路时代,20世纪是高速公路时代,21世纪将是宽带网络时代。
”那么,网络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有何启发?A互联网的优势:(P75本课测评)(1)集报纸、广播和电视的优势于一体;(2)费用低廉;(3)能够高度互动,双向传受;(4)能够更主动、更便利和最大限度地猎取信息。
B互联网的缺陷:(1)不法分子传播阻碍青青年的成长的不良信息;(2)利用网络进行犯罪;(3)使青青年沉迷于网络游戏。
C启发:互联网比其它媒介更有潜力,但它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正确使用才能促进社会的进展和进步。
【合作探究】6:互联网产生的社会阻碍(1)促使知识经济的产生和进展,其不但成为国民经济中进展最快的部门,而且制造的社会财宝占据了国民生产总值的相当大的部分;命名知识产权的爱护得到空前的重视,对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的要求也逐步提升;知识对社会经济的作用日益加大,促使了传统产业持续得到更新改造。
(2)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人们的工作方式不仅突破了空间限制,而且提升了效率,增加了乐趣;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多彩,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3)教育和学习方式的革命:互联网不仅使传统的学校教育更加完善,而且使远程教育成为可能,从而引发了一场教育和学习的革命。
(4)思维方式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的进展使人们对生产、生活、社会交往的形式等多方面的认识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课堂小结】【单元小结】: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差不多规律和特点。
(1)对近代社会生活产生过重大阻碍的因素:经济体制的变化和经济进展水平的提升;政治制度的变革;科技革命对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的阻碍;思想启蒙的作用。
(2)近代社会生活变革的趋势:由以往的闭关自守,转而为面向世界;由过去的封建传统天下,变为向近代化的趋进。
(3)社会风俗的特点:既具有追新慕异、去土存洋的特点,又表现为新旧并存现象。
如何认识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1)从动态运演的整体过程看,近百年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具有庞大、深刻和急骤的特点。
2)从空间上看:近百年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又具有不平稳的特点。
沿海变化快,内地变化慢,都市变化快,农村变化慢。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