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计造假案例

会计造假案例

会计造假案例

会计造假是指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故意隐瞒或篡改有关会计记录,以谋取个人或公司利益的行为。会计造假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声誉,也损害了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会计造假的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问题。

案例一,WorldCom公司。

2002年,美国第二大电信公司WorldCom公司因为会计造假丑闻而申请破产保护。该公司的高管人员利用会计手段,将数十亿美元的费用误记为资本支出,以此来掩盖公司的亏损。这一丑闻最终导致了WorldCom公司数百亿美元的资产贬值,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企业破产案。

案例二,Enron公司。

Enron公司是美国一家能源公司,也因为会计造假案例而声名狼藉。公司高管人员通过虚构交易和隐瞒债务等手段,使公司的利润看起来更加可观,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然而,实际上公司的财务状况却是岌岌可危。2001年,Enron公司宣布破产,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企业破产案之一。

案例三,山水集团。

山水集团是中国知名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但因为会计造假案例而备受关注。2016年,山水集团因为涉嫌虚报销售额、利润和资产规模,被证监会处以重罚。公司高层人员通过虚构业绩、夸大资产规模等手段,误导了投资者和监管部门,最终导致了公司的信用受损和股价暴跌。

以上案例充分说明了会计造假对企业和社会的危害。会计造假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声誉和利益,也损害了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因此,加强会计监管,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是防范会计造假的重要举措。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审计,依法依规编制财务报表,增强会计信息的可信度和可靠性。同

时,投资者和社会公众也应增强风险意识,理性投资,不盲目追逐高额利润,以免受到会计造假案例的伤害。

总之,会计造假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对企业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各方应共同努力,加强监管,提高透明度,防范会计造假,维护企业和社会的正常秩序。

会计造假案例

会计造假案例 会计造假是指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故意隐瞒或篡改有关会计记录,以谋取个人或公司利益的行为。会计造假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声誉,也损害了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会计造假的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问题。 案例一,WorldCom公司。 2002年,美国第二大电信公司WorldCom公司因为会计造假丑闻而申请破产保护。该公司的高管人员利用会计手段,将数十亿美元的费用误记为资本支出,以此来掩盖公司的亏损。这一丑闻最终导致了WorldCom公司数百亿美元的资产贬值,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企业破产案。 案例二,Enron公司。 Enron公司是美国一家能源公司,也因为会计造假案例而声名狼藉。公司高管人员通过虚构交易和隐瞒债务等手段,使公司的利润看起来更加可观,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然而,实际上公司的财务状况却是岌岌可危。2001年,Enron公司宣布破产,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企业破产案之一。 案例三,山水集团。 山水集团是中国知名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但因为会计造假案例而备受关注。2016年,山水集团因为涉嫌虚报销售额、利润和资产规模,被证监会处以重罚。公司高层人员通过虚构业绩、夸大资产规模等手段,误导了投资者和监管部门,最终导致了公司的信用受损和股价暴跌。 以上案例充分说明了会计造假对企业和社会的危害。会计造假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声誉和利益,也损害了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因此,加强会计监管,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是防范会计造假的重要举措。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审计,依法依规编制财务报表,增强会计信息的可信度和可靠性。同

时,投资者和社会公众也应增强风险意识,理性投资,不盲目追逐高额利润,以免受到会计造假案例的伤害。 总之,会计造假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对企业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各方应共同努力,加强监管,提高透明度,防范会计造假,维护企业和社会的正常秩序。

中国会计舞弊案例

中国会计舞弊案例 2009-2010年 一、上市公司十大管理舞弊案各显“神通” 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现象屡禁不止,甚至可以用“造假成风”形容。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泛滥是制度缺陷使然,如股权结构的分裂(流通股上市、非流通股不能上市)、公司冶理结构存在缺陷(一股独大)、独立会计师丧失独立性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笔者对近年来影响重大的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只包括已查明案件)作了梳理,遴选出十大上市公司管理舞弊案[1]. 1、原野管理舞弊案(会计师——深圳经济特区会计师) 该公司自成立到上市两年时间内初始投资不实,频繁变动股东、虚增资本、对公司资产进行两次大幅度的调账升值并对升值部分进行不合理分配以及在资产评估中虚列资产项目。1989—1991年该公司通过虚增销售收入、隐匿管理费用、炒卖本公司股票等手段虚增利润2.22亿元,1989—1991报表累计盈利为7742.5万元,实际累计亏损14457.5万元。其中1、1991年11月原野公司与海南I公司和深圳L公司签署合作建造两座大厦的工程及承包利润的合同,合同规定,原野负责提供土地并办理开发经营许可证等有关事宜,I公司具体负责工程施工及房产经营,并承诺付给原野公司承包利润8500万元。12月31日,原野公司在两座大厦王曙晖个没有动工、一个刚打地基的情况下,将所有承包利润8500万元作为本年实现的利润入帐,并倒算出销售收入2.76亿元,同时倒挤出销售成本和销售税金等数字。 1989年至1991年,原野公司共发生管理费用8300万元,其中1989年为1440万元,1990年为2730万元,1991年为4130万元。原野公司将管理费用或列作开办费挂帐,或分摊给下属公司,下属公司摊不了的作为待摊费用等挂帐。

会计造假案例分析

会计造假案例分析 ——南方保健 摘要:随着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会计造假案例曝光,国际会计事务所的审计不力现象越来越严重,会计造假的原因和手段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对初学者有很大的学习意义。使其充分认识财务信息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公司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信息而且对社会正常的经济秩序产生影响。本文意在通过对南方保健造假案例的剖析,探究其造假原因和方式,从而提出如何治理会计造假的建议。 关键字:会计造假南方保健契约调整 正文:一南方保健案例回顾: 美国最大的医疗保健公司南方保健日前对其前任审计师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提起诉讼,称安永违背了合约且由于疏忽未能发现该公司高达27亿美元的会计舞弊。 上世纪80年代初,斯克鲁西创建了南方保健公司(Health-southCorporation)。他被誉为变革美国理疗业的灵魂人物。他创造性地提出将理疗和恢复性治疗等手术辅助环节从医院中独立出来运作的构想,并探索出一套低成本、高疗效的诊所运营模式。1986年南方保健完成新股发行并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以后的十年,南方保健疯狂购并,2002年已发展成为全美最大的私立保健医疗公司。在全球拥有了1229家诊所,203家外科手术中心和117家疗养院,成为全美最大的保健服务商。正是这几年疯狂的扩张速度使南方保健消化不良,加上首席执行官斯克鲁西在董事会中的独断专行和过分追求个人成就感,最终使南方保健走上了财务舞弊的不归路。2003年3月南方保健的财务舞弊丑闻浮出水面,创下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涉案人员最多的纪录(11名高管人员涉案)。已经抖露出的25亿美元的虚假利润更使其成为仅次于世界通信的第二大“会计造假大王”。 然而,南方保健至少从1997年开始就使用各种会计造假手法对经营利润和资产负债表科目进行操纵,以满足华尔街的盈利预期。2002年8月,南方保健的CEO理查德·斯克鲁西和CFD威廉·欧文斯按照《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要求,宣誓他们向SEC提交的2002年第二季度的财务资料真实可靠。宣誓后,欧文斯慑于安然和世界通信造假丑闻曝光后社会公众的反响和压力,于2003年3月18日向司法部门投案自首,供出南方保健的会计造假黑幕。已经抖露出的25亿美元虚假利润使南方保健成为仅次于世界通信的第二大“会计造假大王”。 南方保健是在阿拉巴马州杰斐逊县的巡回法院提出上述起诉的,而就在上个月这家公司还是安永的起诉对象,当时安永指控南方保健使其受到了诉讼案的牵连并导致其名誉受损。路透社的消息称,南方保健对安永的反诉意在寻求对其损失的收入、利润、商业机会、诉讼费用以及了结舞弊案和重述收入的成本的赔偿金。南方保健在反诉陈述中说,“安永要么是有意对南方保健前任CEO故意操纵的会计舞弊、不当行为以及要求查明此事的管理人员和雇员们视而不见,要么是由于疏忽违背了合约和法定职责,以致未能发现会计舞弊行为并将其报告给南方保健的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发言人对美联社说,南方保健舞弊案“是该公司前任管理人员和雇员为了欺骗外部审计者而精心谋划的骗局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安永认为“南方保健的索赔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它应该通过仲裁而非诉讼来解决问题”。 二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造假公司会计造假原因与手段 斯克鲁西是南方保健的缔造者,被誉为变革美国理疗业的灵魂人物。他是个开拓进取的创业者,却也是个独断专行、刚愎自用之徒。在南方保健,他实行独裁式的强权管理。曾

财务造假经典案例

财务造假经典案例 案例背景 财务造假是指企业在会计和财务报告中故意提供虚假信息来误导投资者和监管 机构的行为。财务造假不仅损害了投资者和信任企业的公众利益,还给金融市场带来了不稳定因素。下面将介绍一些经典的财务造假案例,以警示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对于财务报告的审慎态度。 Enron案 Enron是美国一家以能源交易为主的大型企业,曾在2001年突然宣布破产, 引起了轩然大波。Enron案是迄今为止最著名的财务造假案例之一。 Enron之所以能够长期隐藏其财务问题,是因为其采用了一套复杂的会计手法 和特殊目的实体,以转移债务和虚增收入,虚报资产和利润。这些手法包括:利用特殊目的实体将债务转移到企业之外,将债务转化为权益;利用能源交易合约中的会计漏洞进行虚增收入;隐瞒和虚报相关方关联交易等。通过这些手法,Enron成功地在一段时间内掩盖了其巨额负债和亏损的真实情况。 Enron的破产事件不仅导致了投资者和员工巨大的损失,还对美国的会计准则 和公司治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一事件促使美国政府加强了对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透明度的监管。 WorldCom案 WorldCom是美国一家通信公司,也是2002年爆发的另一起重大财务丑闻。WorldCom案是迄今为止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会计欺诈案件。 WorldCom案的核心问题是公司高层团队通过虚增运营成本来减少纳税额和虚 增营收,以达到避税和提高股价的目的。这种财务造假手法被称为“罗斯投票法”, 即虚增支出以掩盖公司实际业绩。这种手法使得WorldCom的运营成本显著增加,从而使净利润看起来更小。然而,实际上公司的运营成本并没有那么高,而是被故意虚增了。 WorldCom案引发了投资者的恐慌,公司股价暴跌,最终导致其破产。这一案 件极大地震动了金融界和投资者,也促使美国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企业财务报告的监管和公司治理的规范。 Tyco案 Tyco是美国一家多元化企业,涉及安全系统、流体控制等多个领域。Tyco案 是2002年爆发的又一起重大财务丑闻,给金融界带来了巨大震动。

会计造假经典案例

会计造假经典案例 会计造假经典案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下面是一个典型的会计造假案例,该案例是由一家虚构的公司实施的。 某公司是一家制造业公司,生产和销售各种家电产品。该公司在市场上非常有名,并在几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该公司在实施会计造假方面做出了精心的安排,从而掩盖了其实际的财务状况。 首先,该公司虚报了销售额。他们通过与一些合作伙伴签订虚假销售合同来增加销售额。这些合同是伪造的,实际上并没有发生真正的销售交易。这样,公司的销售额看起来非常高,给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留下了错误的印象,认为该公司非常成功。 其次,该公司还进行了成本造假。为了掩盖实际的成本水平,该公司将一部分成本从生产成本中转移到销售和行政费用中。这样,公司的生产成本看起来非常低,利润率看起来非常高。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些费用并不是真实发生的,只是为了靠近公司的财务报表。 此外,该公司还进行了虚假资产贬值。他们故意高估了一些资产的价值,并将其纳入公司的资产负债表。这样,公司的净资产看起来非常高。实际上,这些资产的价值并不像宣布的那么高,这意味着公司的实际价值远低于公告的价值。 最后,该公司还在其他各种财务指标上伪造了数据,如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这样,公司的财务指标看起来非常好,使人们

对公司的投资更加有信心。 这种会计造假行为持续了几年,直到有人揭露了该公司的虚假财务信息。当这一真相被曝光时,该公司的股价暴跌,投资者遭受重大损失。该公司的高管因涉嫌欺诈被逮捕,并被判处长期监禁。 这个案例揭示了会计造假的严重性和后果。会计造假不仅损害了公司的声誉和信誉,还给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内部控制,保持真实和透明的财务报告,以确保公司的财务状况真实可信。同时,监管机构也应该加强对财务报告的审计和监管,及时发现和打击会计造假行为。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确保市场的公平和透明。

财务造假经典案例

经典审计案例之一:“银广夏”上市公司造假案 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银广夏)是1993年经宁夏回族自治区体改委和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批准,采用社会筹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是宁夏首家上市公司,1994年6月17日,银广夏A股(股票代码:000557)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上市6年内公司的资产总额从1.79亿元增至24.3亿元,股本从7400万股扩张至50526万股,税后利润增长率达540%,具备了成为中国未来大蓝筹股的潜力。 这是自治区确定的中药现代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生态建设先进企业经营;高科技中药制药生产、销售;动植物养殖、销售;食品、日用化工品生产、销售;房地产开发、销售;餐饮业、酒店业;葡萄酒的生产、销售(建成3.24万亩酿酒葡萄种植基);公司采用多项高新技术治理沙漠,在沙漠治理及生态农业方面的卓越成绩受到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赞誉,获得多项荣誉。江泽民主席称赞银广夏不但治了沙,改善了生态环境,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做了一件大好事,开创了我国企业治沙的先河,在西部大开发中打响了头一炮。胡锦涛副主席赞扬说:你们是西部大开发的先行者。曾因其骄人的业绩和诱人的前景而被称为“中国第一蓝筹股”。(是指具有稳定的盈余记录,能定期分派较优厚的股息,被公认为业绩优良的公司的普通股票,又称为"绩优股")这只股票是1999年12月30日股价开始启动,至2000年4月19日已涨至35.83元。次日实施了优厚的分红方案10转增10后,即进入填权行情,2000年12月29日完全填权并创下37.99元新高,折合为除权前的价格75.98元,较一年前启动时的价位上涨440%。复权后股价更是高达340元。 2001年8月,媒体对银广夏会计报表造假进行了全面报道,据财政部、证监会、中注协的调查表明,银广夏从1998年至2001年期间,累计虚增销售收入104962.6万元,少计费用4945.34万元,导至虚增利润77156.7万元,其中1998年虚增利润1776.1万元,1999年虚增利润17781.86万元,2000年虚增利润56704.74万元,2001年上半年虚增利润894万元。1999年实际亏损5003.2万元,2000年实际亏损14940.1万元,2001年上半年实际亏损2557.1万元。调整以后的2001年中报显示,股东权益由年初的110296万元减少到51847万元,每股资产为1.03元,对应收帐款调整后,每股资产为0.94元,资产负债率由年初的52.41%上升到74.28%,未分配利润由年初的32908.39万元变为-36097.51万元。 中国证监会从2001年8月3日新闻媒体对银广夏1999年、2000年业绩严重造假曝光当日起,证监会就派出了20人规模的核查组,分赴银川、天津、上海三地,就银广夏业绩造假、二级市场价格操纵等重大疑点进行调查。现已查明银广夏公司通过各种造假手段,中国证监会9月6日公布的查处结果显示:“银广夏公司通过伪造购销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伪造免税文件和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虚构主营业务收入,虚构巨额利润7.45亿元,其中,1999年为1.78亿元,2000年为5.67亿元。”据此1999年、2000年的业绩严重造假,其子公司天津广夏获得“暴利”的萃取产品出口纯属子虚乌有,银广夏利润猛增到股价离谱上涨更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这则消息立即在市场引起轩然大波。银广夏股票于8月3日停牌,8月6日,银广夏股票继续停牌一天半,鉴于情况严重,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自2001年8月9日起停牌30天。,银广夏风光多时的业绩神话将被连续两年半亏损的事实所取代:银广厦股价也从2001年7月的33元多,最低跌至2002年1月的

财务会计造假手段及典型案例

一、会计造假与信贷风险 市场经济是信息经济,准确、真实、快速的经济信息,是市场主体及市场监督者能够作出正确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社会公众利益的保障。不真实的经济信息,将导致错误的经济决策,损害公众的利益,扰乱市场经济秩序。财务会计信息是经济信息的基础,据专家们统计,财务会计信息在经济信息中占有2/3以上,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对经济信息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会计信息必然受到高度关注。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的安然案与安达信事件,中国的银广夏与中天勤事件会引起全世界媒体的关注。对于安然案,美国《商业周刊》说:“这场金融灾难的影响远远不止一家大公司的破产。这是一场大规模的腐败。”文章指出:“投资者的信心是我们整个经济成功的关键”,安然事件“从根本上动摇了我们的信念”。美国证管会前主任雷维特说:“美国资本市场的基础已被毁坏。”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说:“安然公司的崩溃不只是一个公司的垮台问题,它是一个制度的瓦解。而这个制度的失败不是因为疏忽大意或机能不健全,而是因为腐朽。” 安然式丑闻被大量曝光以后,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发现,原来会计报表的相关数据经常是胡编乱造出来的。这就是所谓的创意会计(creativeaccounting),也叫做财务报表粉饰,但财务报表粉饰过分了就是“假帐”。就比如化妆,把黑人化成了白人,那就成了做假。 朱总理在视察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时挥笔写下了“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帐”的十六字校训,为上海会计学院题写了“不做假帐”。一国总理如此呼唤会计要遵守基本的职业道德,可见做假之风已深到何等程度。 2001年,中国股市暴跌,上市公司造假黑幕一桩桩暴露,结果引来一场中国股市的大论战。在这场大论战中,厉以宁表态说,中国证券市场是新生事物,是“婴儿”。“婴儿尿床很正常”。从厉以宁的话里来推断,也就是说,他认为上市公司造假是必然的。 某教授作了一副对联 上联:上级压下级一级压一级层层加码马到成功 下联:下级骗上级一级骗一级层层注水水到渠成 横批:不是假账 周道烱(前证监会主席)曾在一次论坛上说:“中国企业的会计,实在是很难

会计造假经典案例

会计造假经典案例 会计造假是指企业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通过人为操作财务报表,虚增收入、减少成本、隐瞒负债等手段,来误导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从而达到欺诈的目的。会计造假不仅会损害企业自身的利益,也会对整个市场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引发金融风险。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经典的会计造假案例,以便更好地警示和防范这一现象。 第一,Enron公司会计丑闻。 Enron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顿的能源公司,曾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然气和电力公司之一。然而,2001年,Enron公司因为涉嫌进行大规模的会计造假而破产。该公司通过虚构收入、隐瞒负债,以及利用特殊目的实体等手段,掩盖了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最终,Enron公司因为财务造假丑闻而破产,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企业破产案之一。 第二,WorldCom公司会计丑闻。 WorldCom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密西西比州的电信公司,也曾是世界上最大的电信公司之一。然而,2002年,WorldCom公司因为涉嫌进行数十亿美元的会计造假而破产。该公司通过虚构收入、操纵净利润,以及隐瞒巨额负债等手段,误导了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最终,WorldCom公司因为财务造假丑闻而破产,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企业破产案之一。 第三,中信证券会计丑闻。 中信证券是中国大陆的一家知名证券公司,也曾是中国证券市场的领军企业之一。然而,2017年,中信证券因为涉嫌进行财务造假而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该公司通过虚构收入、操纵业绩,以及隐瞒投资损失等手段,误导了投资者和监管部门。最终,中信证券因为财务造假丑闻而受到了行政处罚,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的一起重大事件。

以上这些案例都充分展示了会计造假对企业和市场所造成的严重危害。因此,企业和相关监管部门应当高度重视会计造假问题,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提高透明度和信息披露的质量,以避免和防范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同时,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也应当保持警惕,增强风险意识,理性投资,以免受到会计造假的伤害。 总之,会计造假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不仅损害了企业的长期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和透明。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有效地遏制和打击会计造假现象,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希望通过对这些经典案例的深入了解,能够更好地引起大家对会计造假问题的重视和警惕,共同营造一个诚信、透明、健康的商业环境。

会计造假案例分析与警示

会计造假案例分析与警示 在经济运行和金融领域中,会计造假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其对企业和投资者的影响是毁灭性的。本文将分析几个会计造假案例,并提出警示,以引起大家对会计伦理和监管的重视。 案例一:Enron公司 Enron公司是美国一家能源公司,在2001年由于涉嫌财务造假破产倒闭。该公司通过虚报收入、瞒报债务和虚构交易等手段,掩盖了数十亿美元的亏损。Enron公司的会计造假不仅使投资者蒙受巨大损失,而且导致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 分析: Enron公司的案例揭示了财务造假的一些常见手段。虚报收入是会计造假的常见手法之一,通过夸大销售额度、虚假开具销售合同等方式,掩盖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此外,瞒报债务也是造假的手段,企业可以通过将债务转移至子公司、虚构交易等方式来掩盖债务的真实状态。 警示: Enron公司的案例告诫我们,投资者在决策前应充分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并审慎评估风险。同时,监管机构需要严格执行会计准则,加强对企业的审计和监察,及时发现和防范财务造假行为。 案例二:WorldCom公司

WorldCom公司是美国一家电信公司,于2002年因财务造假丑闻而破产。该公司通过设立特殊目的实体、虚构资产减值等手段,隐瞒了大量的债务和亏损。其会计造假案例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企业丑闻之一。 分析: WorldCom公司的案例揭示了会计制度薄弱环节被滥用的情况。通过设立特殊目的实体,企业可以将债务转移到实体中,从而减少负债的报告,掩盖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此外,虚构资产减值也是会计造假的手段之一,企业可以夸大资产损耗,转移利润。 警示: WorldCom公司的案例体现了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性。同时,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提高会计准则和审计标准的要求,加强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监督。 案例三:长城汽车集团公司 近年来,中国境内一些企业也出现了会计造假的案例,如长城汽车集团公司。该公司涉嫌虚报销售数据和产品成本,以及其他财务造假行为。这样的会计造假行为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动摇了市场对中国企业的信心。 分析:

会计专业造假案例分析报告

会计专业造假案例分析报告 会计是公司的重要职位,因为涉及到公司的财务。所以会计工作者一定要认证负责,绝对不能马虎。但是近些年却出现了一些公司会计财务做假,欺瞒国家等等行为,这都是要明令制止的。今天了1篇关于会计专业造假案例分析报告,供大家参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开展,我国的会计职业也逐渐的开展起来,形成了一系列相关的管理监视制度。由于市场的自发性,导致我国出现了一连串的造假事件,使诚信危机愈演愈烈。 一、事件回忆 麦科特公司2000年8月7日在深交所上市,拥有光学机械、纺织轻化、生物医药、精工电子、投资贸易等五大产业,是全国最大光学生产基地之一。经查,麦科特利用虚构巨额利润、欺诈上市。证监会通过对麦科特利润虚假问题调查,查明该公司的问题主要为通过伪造进口设备融资租赁合同,虚构固定资产9074万港元;采用伪造材料和产品购销合同、虚开进出口发票、伪造海关印章等手段虚构收入3011.8万港元,虚构本钱20789万港元,虚构利润9320万港元。为到达上市规模,麦科特将虚构利润9000多万港元先转成资本公积金再转为实收资本,明显属于欺诈上市。 二、案例分析 1.麦科特事件的原因主要就在于人的素质缺乏和制度的不完善 会计职业人员诚信缺失,缺乏职业道德修养,在利益的链条上环环造假。在麦科特发行上市过程中,深圳华鹏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为其出具了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广东大正联合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评估师出具了严重失实的资产评估报告,广东明大律师事务所律师出具了严重失实的法律意见书,南方证券券商参与编制了严重失实的发行申

报文件。诚信是市场经济的要求,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事关企业的成败。诚信从业更是会计人员工作的必要前提。麦科特造假事件突显 了严重的诚信危机和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麦科特做假案曝光后,再一次引起市场哗然。究其原因,不仅该企业 三年内共虚构利润9000多万港元,并以此骗得虚假上市的行径让人 愕然惊叹;更恐惧的是,在此过程中所有中介机构无一例外地“开闸 放水”、“推波助澜”,使这起造假工程发挥到了“极致”。对在麦科特上市过程中,由会计师、评估师、律师及券商出具的审计报告书、资产评估书、法律意见书及发行申报文件,中国证监会发言人一概给出了“严重失实”的结论,并认定其中有犯罪的行为。如此“全面”地追究中介机构造假的刑事责任,在中国证券市场还是第一次。中介机构本来就是作为一种市场制衡力量来设置的,“勤勉尽责,老 实守信”是其最根本的职业信条,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中介机构会不约而同地选择这一条路呢?这与我国证券市场长期监管不到位有关的,即便处分也不痛不痒打不到痛处,也正因为如此使中介机构视法律为儿戏。把违规当游戏。在利益的驱动下,造假者只要将其本钱与效益作一比较,总会选择“道义放两旁利字摆中间”,并且总会认为该行 为不会受到太大的伤害。 2、麦科特本来是不具备上市资格的,如果现在因其补足了虚假出资 就将其欺诈获得的上市资格保存,那么;对于公司来说,无异于以骂名换来大实惠,麦科特发行股票筹集的52 000万元的资金只有7 158.96万元投入工程,闲置资金用于购置国债19 320万元,归还银 行流动资金借款7 711万元,剩余17 810.04万元那么躺在银行生利息。如果大股东仅仅将相当于募集资金18.5%的9 074万港元的等 值人民币划入上市公司账户以补足出资不实部分,就可以将虚增股

会计虚假案例探讨历史上的会计造假案例

会计虚假案例探讨历史上的会计造假案例 会计造假是指企业或个人出于不正当目的,在会计信息的记录、处 理和报告过程中,通过违反会计原则、规定或伪造虚假凭证等手段, 隐瞒或歪曲真实经济交易的行为。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声誉和 利益,对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方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本文 将探讨历史上的几个重要的会计虚假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 的具体表现和教训。 1. Enron案 Enron案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企业破产案之一,也是最具影响力的 会计虚假案例之一。在20世纪90年代末至2001年,Enron公司通过 伪造交易和利用特殊目的实体等手段,将巨额债务和亏损隐瞒起来, 虚假夸大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资产价值。这导致了该公司最终的破产, 数千名员工和投资者遭受了重大损失。 2. WorldCom案 WorldCom案是另一个美国著名的会计造假案例。在2002年,WorldCom公司曝出以超过100亿美元的虚假会计记录,掩盖了公司巨 额亏损的事实。该公司的高管团队通过虚构资产和收入,将亏损转化 为盈利,从而欺骗了投资者和监管机构。这一案件震惊了整个金融界,也导致了该公司的破产和众多员工的失业。 3. Parmalat案

Parmalat案是一起在意大利发生的重大会计丑闻。在2003年,这家食品和乳制品制造商曝出了巨额财务造假,总金额高达170亿欧元。Parmalat公司通过虚构银行存款、收入和资产等手段,掩盖了财务亏损的真相。这一案件揭示了公司高管团队在多年来如何伪造虚假账目, 妄图维持公司的声誉和信誉。 4. Satyam案 Satyam案是印度历史上最大的企业丑闻之一。在2009年,Satyam 计算机公司的创始人迈克尔·西缪林坦承,该公司涉嫌造假至少7000万美元,包括虚构现金存款、收入和客户。这一案件震动了整个印度商界,导致了该公司的破产和投资者的巨额损失。 会计虚假案例的发生揭示了企业道德和监管机制的薄弱之处。为了 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政府和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会计准则和监管规定。同时,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体 系的建设,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并加强员工的道德教育和职业 操守培训。 在个人层面,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也应提高警惕,加强对企业的尽 职调查,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实力。此外,还应积极参与公司 事务,监督公司的财务报告和经营活动,及时发现和揭露任何可疑的 会计行为。 总之,会计虚假案例在历史上屡见不鲜,给企业和投资者带来了严 重的经济损失。通过深入研究这些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会计 虚假的危害和造成的原因。只有通过加强监管、提高企业伦理意识和

13 会计信息失真案例分析

会计信息失真案例分析 背景材料 某市合力集团于2002年7月1日由运输总公司、客运公司、装卸运输公司等7家运输企业共同出资组建,实收资本5000万元。公司经营范围:普通货运、货物专用运输、物流服务;整车大修、二级维护;营运机车驾驶员培训、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出租车客运;汽车销售、机电产品及汽车配件销售等。集团公司下设专运分公司、货运分公司、出租车分公司、物业服务分公司、驾驶员培训学校5个分公司和汽车销售1个子公司,6家公司均实行财务独立核算,但未开设独立银行账户,资金结算均通过集团公司内部银行核算,分公司营业等税费均计提上缴集团公司汇缴。 2008年6月,财政部门派出检查组对某合力集团及下属子公司2007年信息质量进行了检查。检查发现,该公司随意改变会计核算原则,隐瞒利润,虚增实收资本等问题,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违纪事实 一、违纪事实 (一)违反企业会计制度成本核算原则,虚列成本费用,少计以前年度利润191万元,少计当年利润73万元。 (二)违反企业会计制度收入核算原则,收入挂账,未结转损益核算,少计以前年度利润168万元,少计本年利润77万元。 (三)为组建运输集团公司,满足运输企业资质要求,虚拟股东入股资产6465万元,实际股东投入资产过户等手续不完备,注册资本不实。 (四)隐瞒利润,偷逃所得税140万元。 二、违纪手段

(一)2007年及以前年度采取虚列费用、多列费用或多提财务费用挂“预提费用”和往来科目,少计以前年度利润191万元,少计当年利润73万元。 (二)采取收入挂其他应付款等手段,少计以前年度利润168万元,少计本年利润77万元。 (三)采取虚列“长期投资”1003万元,未过户增加资产5462万元等手段,虚增实收资本6465万元。 (四)隐瞒利润561万元,偷逃所得税140万元。 三、违纪特点 (一)造假时间长。由于该企业属于老国有企业,监督部门碍于企业包袱重,困难较大,长时间缺乏监管,企业违纪违规的时间跨度比较长。 (二)会计信息任意调节,随意性大。实际上企业按照“需要”进行会计核算,完全没有按照会计要素的确认原则和会计制度核算要求,对收入、成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要素进行会计核算,人为调节因素很严重,造成会计信息长期失真。 违纪动机和原因 该企业是老国有企业,曾经在计划经济时代效益好,也产生职工多、包袱重的情况。改革开放后随着交通运输市场竞争的激烈,效益每况愈下,企业经营者开始思考改制的后路。为了准备改制后预留部分资产和资金,经营者有了“丰年储粮”的思想,在近几年效益比较好的时候,隐瞒利润,偷逃税收,同时通过组建集团公司,转移原有公司资产,逃避银行和财政部门的债务。 教训和启示 一、国有企业所有者和会计信息监督委托者缺位,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主因。 在会计市场的参与三方委托者、受托者和经营管理者中,经营管理者作为代理人,对委托人(股东)负责,而会计师事务所则是替委托者(股东)鉴证经营者业绩的受托

会计信息失真案例最新2021

会计信息失真案例最新2021 美国HPL公司财务舞弊案 HPL技术公司是创建于美国的一家互联网软件制造商,因为盈利能力较强,该公司与2001年上市融资,发行690万股股票,以每股11美元的价格筹措资金7590万美元。但是好景不长,HPL公司因为经营不善,业绩急转直下。但是HPL为了保住股票不被纳斯达克摘牌,采取了财务舞弊的手法进行财务报表造假。2002年7月29日HPL由于财务舞弊行为其股票被纳斯达克摘了牌。 HPL的财务舞弊产生的影响与安然财务舞弊案相比,有点微不足道。但是HPL在上市首年就利用财务造假手段虚构了80%的营业收入,其造假比例巨大。HPL公司造假的特别之处在于运用了一系列的高科技手段完成了上述所说的虚构销售,不仅仅瞒过了股东及董事会,成功地欺骗了注册会计师审计。 (1)HPL公司财务软件舞弊情况介绍 ①公司主要客户 HPL公司的业务客户主要有两个:微电公司、加能公司。HPL公司与微电公司的业务金额为1134万美元,与加能公司的业务往来金额为161万美元,如此高的销售收入却未在报表中如实的反应出来。 ②公司发行股票情况对比 该公司在短时间内从初始的每股面额11美元一下飙升到17.85美元,却在股票市场一片大好的时候,出现了公司内部的高管人员抛售他们个人持有的 85500 股公司股票的现象,这一现象则存在着重大的嫌疑。 表4-2 公司发行股票情况对比(单位:美元) 每股面值股数总值 初始11 690万7590万 随后的三个季度17.85 690万12316.5万 ③2002年度前3个季度应收帐款科目部分情况列示 借:应收帐款--加能公司 320万美元 贷:主营业务收入 320万美元 借:应收帐款--微电公司 100万美元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万美元

会计造假案例

1. “百年老店”东芝再陷财务造假 2015年07月 从2015年初至今,日企高层因为各种原因,频频出来道歉,先是东洋橡胶,再 到丰田汽车,如今东芝的老大们也齐刷刷的低头鞠躬;有140年历史的东芝, 2008年以后被指持续地做假账,让企业凭空多出了1518亿日元的利润;东芝的 问题最集中地表露出了日本企业目前的困境;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证券监管机构在接到来自东芝内部的举报后,从今年2月开始暗中调查该公司会计违规问题;日本证券监管机构认定,东芝未能实时计入亏损,涉嫌违反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受到强大外界压力的东芝公司不得不聘请由专业律师和会计师组成的第三方团队,对该公司进行独立审计; 日本NHK援引未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的话说,外聘的第三方机构发现,东芝财务造假是“系统性的”,在质询了公司内部大约200名管理层人员之后,审计机构指出,东芝在很多业务上都涉嫌财务造假,如基础设施建设业务、半导体业务以及个人电脑业务;审计机构得出的结论是,东芝应该下调过去5年的营业利润1500亿日元约12亿美元,而此前日本共同社的一篇报道认为,东芝公司虚报的集团营业利润总额很可能超过1700亿日元,是该公司此前公布的3倍548亿日元; 2.美国历史上最大的财务造假案之一:世通公司WorldCom财务造假案 世界通信公司成立于1983年,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成为美国的第二大长途电信营运商仅次于1877年成立的美国电报公司AT&T,如果不是司法部在2001年否决了世界通信与斯普瑞特Srint公司的合并方案,他很可能成为美国电信业的龙头老大;世界通信的成功应归功于其创始人本纳德·埃伯斯Bernard J. Ebbers在收购兼并方面的禀赋以及首席财务官司考特D·苏利文Scott D. Sullivan;从1983年成

财务报告造假案例

案例1:资产贱买贵卖,获取投资收益 母公司将优质资产以超低价卖给上市公司,如果上市公司再把这些资产按正常价格或高价卖出,则可获得高额价差带来的投资收益。如:2000年年报显示,陕长岭以每股1元的价格购买母公司持有的圣方科技1000万股,随后以8元/股的价格将这部分股份转让给了美鹰玻璃实业公司,获投资收益7000万元,占2000年利润总额13360万元的52.4%。又如世纪中天以人民币1950万元受让第一大股东持有的亚太东方通信网络有限公司40%的股权,然后以3000万美元价格转让,获投资收益21750万元,占2000年利润总额的80.1%。 不难发现,这些案例无一不具有两大特点:一、关联交易涉及的投资收益绝对金额较高; 二、这些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的比重很大。这说明了什么呢?首先,企业利润表中高额的投资收益可能来源于关联交易,在公司财务状况不佳时,这种关联交易可以起到粉饰利润指标的作用,从而使广大投资者受到蒙蔽。其次,如果关联交易产生的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的比重很大,说明公司的盈利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关联方,这就存在了上市公司通过不等价交换来进行报表粉饰的可能性。因此,对2001年中报a股上市公司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比率进行计算和排名,其前10位公司及其所涉及的关联交易如表2所示。由表中可以看出,在2001年中报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比率前10位公司中,绝大多数发生了关联交易,且关联交易涉及金额占利润总额的比重较大。尤其是排名前5位的公司中,就有4位关联交易涉及金额与利润总额的比例超过了100倍。说明这些高额的关联交易很可能是构成公司利润的主要组成部分。投资者应当进一步根据会计报表附注所揭示的内容,特别关注关联交易发生的时间、目的及其定价策略等。必要时,可以运用关联交易剔除法,即:将来自关联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从公司利润表中予以剔除,来分析上市公司自身获取利润能力的强弱,从而判断其利润来源是否稳定、未来的成长性是否可靠,并确定其财务报表的可信赖程度等。 案例1:资产贱买贵卖,获取投资收益 母公司将优质资产以超低价卖给上市公司,如果上市公司再把这些资产按正常价格或高价卖出,则可获得高额价差带来的投资收益。如:2000年年报显示,陕长岭以每股1元的价格购买母公司持有的圣方科技1000万股,随后以8元/股的价格将这部分股份转让给了美鹰玻璃实业公司,获投资收益7000万元,占2000年利润总额13360万元的52.4%。又如世纪中天以人民币1950万元受让第一大股东持有的亚太东方通信网络有限公司40%的股权,然后以3000万美元价格转让,获投资收益21750万元,占2000年利润总额的80.1%。 不难发现,这些案例无一不具有两大特点:一、关联交易涉及的投资收益绝对金额较高; 二、这些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的比重很大。这说明了什么呢?首先,企业利润表中高额的投资收益可能来源于关联交易,在公司财务状况不佳时,这种关联交易可以起到粉饰利润指标

会计舞弊案例分析

会计舞弊案例分析 近年来,会计舞弊事件时有发生,在社会上造成了一些不良的影响。下面就选取蓝田股份及东方电子等会计舞弊事件做具体的描述。 一蓝田股份公司会计舞弊案分析 (一) 蓝田股份公司会计舞弊案概述 1蓝田股份简介 蓝田股份股票(600709) 1996年发行上市,后改名为生态农业,以销售农副水产品和饮料为主营业务。一直以来以“老牌绩优股”的形象出现在证券市场。公司总资产规模五年间增长了近十倍,上市后资产收益率始终位于上市公司的最前列,也曾以股本扩张了360%勺骄人成绩,创造了中国股市的神话。然而,在2002年1月12日,该公司管理人员却因涉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被拘传。 2蓝田股份优秀业绩引发疑问 (1)应收账款比例低得令人难以置信。在其公司2000年及2001年中期的应收账款均不足其上亿元销售的0.5%,这使人怀疑其巨额销售收入的真实性。 因为无论是其水产品还是饮料的销售都不可能是直接与每一个消费者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自然经济状态下完成的。 (2)产品毛利率与同行相比高得异常。2001年年报以及2001年中报显示,蓝田股份水产品的毛利率约为32%饮料的毛利率达46流右,与同一行业相比毛利率高出很多。而一般情况下,这种产品结构的企业,除非是基于产品市场被绝对垄断,产品价格由公司完全控制或产品具有超常低成本优势的情况才会有如此高的毛利率。 (3)融资行为与现金流量表现不符。2001年中报显示,蓝田股份增大了对

银行的资金的依赖程度,流动资金借款增加了 1.93亿元,这与其良好的现金流 表现不太符合。 (4)巨额广告费用在报表中找不到支出。公司2000年销售收入达到了 5 亿多元,而其中仅有3590万元是通过销售网点销售,而在中央电视台投放的巨额广告费用在报表中找不到支出,使其存在虚增股份公司利润的嫌疑。 (5)职工每月收入仅100多元,如此廉价的收入水平,对于历年业绩如此优异的蓝田股份而言,是不合理的。 (二)蓝田股份产生会计舞弊的原因分析 主要原因是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 (三)蓝田实现会计舞弊的手段 蓝田股份主要是通过会计处理上的一些不合规手法,在收入和成本两方面一增一减,大幅增高利润,特别是通过固定资产来调节利润。因为作为一个企业的正常经营,其固定资产是不断增加的,只有详细分析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配比才能发现其中的问题,而这不是一般投资者所能做到。蓝田股份1998.1999.2000 年经营性活动净现金流一直很好,其造假手法就是同时虚增经营性现金流入与投资性现金流出。蓝田股份1998-2000三年间累计经营性现金净流入177734万元,但同期投资性净流出187981万元。蓝田股份虚构收入的同时虚增经营性现金流入,然后通过虚增投资名义将虚增的现金流消化掉,使其账面现金流十分好看。 (四)蓝田股份会计舞弊的后果 由于蓝田股份涉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该公司董事长等10人被警方拘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