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的名人故事(精选)

  • 格式:docx
  • 大小:44.92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数学的名人故事(精选)

数学的名人故事篇1

欧拉(1707~1783),瑞士数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欧拉从小着迷数学,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数学天才。他13岁便成为著

名的巴塞尔大学的学生,16岁获硕士学位,23岁就晋升为教授。1727年,他应邀去俄国圣彼得堡科学院工作。过度的劳累,致使他双目失明。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他的工作。欧拉具有惊人的记忆力。据说,1771年圣彼德

堡的一场大火,把他的大量藏书和手稿化为灰烬。他就凭着惊人的记忆,

口授发表了论文400多篇、论着多部。欧拉这个18世纪的数学巨星,在

微积分、微分方程、几何、数论、变分学等领域都作出了巨大贡献,从而

确定了他作为变分法奠基人、复变函数先驱者的地位。同时,他还是一位

出色的科普作家,他发表的科普读物,在长达90年内不断重印。欧拉是

古往今来最多产的数学家,据说他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够当时的圣彼得

堡所有的印刷机同时忙上好几年。

欧拉作为历史上对数学贡献最大的四位数学家之一(另外三位是阿基

米德、牛顿、高斯),被誉为"数学界的莎士比亚"。

数学的名人故事篇2

阿基米德(约公元前287-212年),希腊物理学家、数学家。

阿基米德的父亲是一位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特别喜爱数学。有一次,国王请他去测定金匠刚刚为其做好的王冠是纯金

的还是掺有银子的混合物,并且告诫他不得毁坏王冠。起初,阿基米德茫

然不知所措。直到有一天,当自己泡一大满盆洗澡水里时,溢出水量的体

积等于他身体浸入水中的那部分体积。那么,如果把王冠浸入水中,根据

水面上升的情况算出王冠的体积与等重量金子的体积相等,就说明王冠是纯金的;假如掺有银子的话,王冠的体积就会大一些。他兴奋地从浴盆中跃出,全身赤条条地奔向皇宫,大喊着:"我找到了!找到了!"他为此而发明了浮力原理。除此之外,他还发现了著名的杠杆原理。伴随着这一发明,还产生了一句众所周知的名言:"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在阿基米德的老年岁月里,他的祖国与罗马发生战争,当他住的城市遭劫掠时,阿基米德还专心地研究他在沙地上画的几何***形,凶残的罗马士兵刺倒了这位75岁的老人,伟大的科学家扑倒在鲜血染红了的几何***形上……

阿基米德死后,人们整理出版了《阿基米德遗着全集》,以永远缅怀这位科学巨匠的伟大业绩。

数学的名人故事篇3

高斯(1777~1855),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高斯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幼年时,他在数学方面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才华。3岁能纠正父亲计算中的错误;10岁便***发现了算术级数的求和公式;11岁发现了二项式定理。少年高斯的聪颖早慧,得到了很有名望的布瑞克公爵的垂青与资助,使他得以不断深造。19岁的高斯在进大学不久,就发明了只用圆规和直尺作出正17边形的方法,解决了两千年来悬而未决的几何难题。1801年,他发表的《算术研究》,阐述了数论和高等代数的一些问题。他对超几何级数、复变函数、统计数学、椭圆函数论都有重大贡献。作为一个物理学家,他与威廉。韦伯合作研究电磁学,并发明了电极。为了进行实验,高斯还发明了双线磁力计,这是他对电磁学

问题研究的一个很有实际意义的成果。高斯30岁时担任了德国著名高等

学府天文台台长,并一直在天文台工作到逝世。他平生还喜欢文学和语言学,懂得十几门外语。他一生共发表323篇(种)着作,提出了404项科

学创见,完成了4项重要发明。

高斯去世后,人们在他出生的城市竖起了他的雕像。为了纪念他发现

做出17边形的方法,雕像的底座修成17边形。世人公认他是一位和牛顿、阿基米德、欧拉齐名的数学家。

数学的名人故事篇4

陈景润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

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

王子”。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求学时,勤奋的陈景润在福州英华书院,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

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丧,不想因战事被滞留家乡。几所大学得知消息,都想邀请沈教授前去讲学,他谢绝了邀请。由于

他是英华的校友,为了报达母校,他来到了这所中学为同学们讲授数学课。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

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

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

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

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它像一个美丽的光环,在我们不远

的前方闪耀着眩目的光辉。”陈景润瞪着眼睛,听得入神。

从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最爱到

***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

渴地阅读,因此获得了“书呆子”的雅号。兴趣是第一老师。正是这样的

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出了一位伟

大的数学家。

数学的名人故事篇5

在二十世纪之初,著名的德国数学家大卫希尔伯特发表了二十三个吸

引人,但却让绝大多数天才数学家也大伤脑筋的问题。其中第十问题描述

为是否存在一般的算法可以判定所有的丢番***方程(整系数多项式方程)的可解性。设想,存在一个机器对于任意一个丢番***方程可以判别这个

方程是否可解。数学家们常常通过简单而广泛的观察来处理大自然中无穷

无尽又超乎解决能力范围的谜题。这个特殊的问题引起了伯克利数学家茱

莉亚罗宾逊的兴趣。经过了几十年的研究,罗宾逊与她的同事包括马丁戴

维斯与希拉里普特南合作,最终给出了一种情况,否定回答了希尔伯特第

十问题。

在1970年,一位年轻的俄罗斯数学家尤里马季亚谢维奇利用罗宾逊,戴维斯和普特南提供的思路解决了该问题。由于其在数论方面杰出的贡献,罗宾逊成为了杰出的数学家,那是一个最重要的数学问题之一,罗宾逊为

它的解决铺平了道路。在美国数学协会的一篇文章,“茱莉亚罗宾逊自传”中,她的妹妹和传记作家康斯坦斯里德写到“通常情况下,她永远不会刻

意去收集自己的故事。但就她而言,她在数学上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重要的。”

数学的名人故事篇6

在1842年,剑桥数学教授查尔斯巴贝奇在都灵大学做了一场关于他

的解析机器(第一台计算机)的设想的讲座。此后,数学家路易吉蒙博将

讲座笔记转录为法语。年轻的女伯爵阿达洛夫莱斯被查尔斯惠斯通(巴贝

奇的一位朋友)委托把蒙博的笔记翻译成英语。由于其在记录时富有远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