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 格式:doc
- 大小:18.86 KB
- 文档页数:3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导读: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鲜花,它以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精练的语言,含蓄的表达,博得人们的喜爱,下面为同学们整理了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详情内容查看全文。
咏柳/柳枝词(唐代:贺知章)【原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1.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
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
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
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
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
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
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
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
“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
”——自答。
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
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
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
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春日(宋代: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三年级古诗词下册20首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解析:你看啊,诗人把柳树比作一个精心打扮的美女呢,说它像用碧玉装扮起来一样,高高地站在那儿。
那无数的柳条就像绿色的丝带垂下来,多美的画面呀。
然后诗人就调皮地问啦,这么细小精致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哦,原来是二月的春风像剪刀一样,把它们裁剪出来的。
这诗写得可真妙,把柳树的美和春风的神奇都写出来了。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赏析: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诗人到泗水河边去寻找美景。
哇,一到那儿就发现眼前一片光明,到处都是新鲜的景色。
其实很容易就能感觉到春天的气息啦,你看那到处都是万紫千红的花朵,这不就是春天嘛。
诗人写这首诗,就像是带着我们一起去感受春天的那种热闹和生机,让我们也能体会到春天的美好。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解析:七夕这天晚上呀,大家都抬头看那碧蓝的天空呢。
为啥呢?因为传说中牛郎织女要在这天晚上渡过银河来相会。
这时候,家家户户的姑娘们都对着秋月祈求能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
你想啊,为了这个愿望,她们得穿多少红丝线啊,几万条都有了,这画面感很强,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代七夕节的那种独特氛围。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赏析:你看那嫦娥住的地方,云母做的屏风后面,蜡烛的影子深深的,银河渐渐西落,星星也都快看不见了。
这时候就想到嫦娥啦,她应该后悔自己偷吃了灵药,飞到月亮上去了吧。
现在只能在那碧海青天之中,每天晚上孤独地生活,想想都觉得有点可怜呢。
诗人通过描写嫦娥的孤独,也可能是在表达自己内心的一些孤独或者对某些事情的感慨。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解析:这诗特别感人。
妈妈手里拿着针线,给即将出远门的儿子缝衣服呢。
缝得特别细密,为啥呢?妈妈就担心儿子出去太久才回来,衣服不结实可不行。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课文原文及赏析
《古诗三首》包括《绝句》、《惠崇春江晚景》和《三衢道中》这三首古诗,下面我将为您展示这三首古诗的原文及赏析。
《绝句》原文: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赏析:
此诗抓住阳光、江山、春风、花草及燕子和鸳鸯等春天特有的景物,给读者描绘了一幅明丽纷繁的春景图,表达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暂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喜爱之情。
《惠崇春江晚景》原文: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赏析:
这首诗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
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
《三衢道中》原文: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赏析:
此诗首句写出行时间,次句写出行路线,第三句写绿萌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第四句写黄莺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几声悦耳的黄莺的鸣叫声,为三衢山的道中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
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译文:绝句[唐] 杜甫迟日江ft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三衢道中[宋] 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ft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江ft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注释:①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②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③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常双双出没。
惠崇春江晚景[宋] 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注释:⑴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善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⑵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⑶芦芽:芦苇的嫩芽。
⑷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译文: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ft路继续前行。
ft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注释:①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ft县,因境内有三衢ft而得名。
②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③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小溪,小河沟。
泛,乘船。
尽,尽头。
④却ft行:再走ft间小路。
却,再的意思。
⑤绿阴:苍绿的树阴。
阴,树阴。
⑥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⑦黄鹂:黄莺。
元日[宋] 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三年级下册古诗词汇总(附注释+译文)(人教版)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迟日:春日。
《诗经·七月》中有“春日迟迟”的诗句,春天一到,白昼渐长,所以说迟日。
②泥融:冬去春来,气温回升,泥土融化,变得湿润、松软。
③鸳鸯:一种水鸟。
鸳指雄鸟,鸯指雌鸟,雄鸟和雌鸟常常出双入对。
【译文】春日照着江山,多么秀丽,春风吹来了花草的香味。
燕子们衔着刚融化的泥土忙着筑巢,温暖的沙滩上睡着成对的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①惠崇:北宋名僧,擅长写诗作画,尤其喜爱画鹅、雁等禽鸟与河湖等水景。
春江晓景:也作“春江晚景”,是惠崇的画作。
这首诗是苏轼在《春江晓景》上题写的,是一首题画诗。
②蒌蒿: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长在河滩,嫩芽叶和茎可以食用。
芦芽:芦苇的嫩芽。
③河豚:一种肉质鲜美但有剧毒的鱼,学名“河鲀(tún)”。
生长于沿海和一些内河地带,每年春天逆江而上产卵,经加工处理后才可食用。
【译文】竹林外桃花开了两三枝,春天的江水变暖,鸭子是最先知道的。
蒌蒿已经长得满地都是,芦苇刚刚抽出嫩芽,这正是河豚要逆流而上产卵的季节。
三衢道中【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释】①三衢道中:在三衢山的路上。
三衢,即三衢山,在今浙江衢州常山县,是衢州市的母亲山。
②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③小溪泛尽:乘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泛,乘船。
却:再。
④阴:树荫。
不减:不次于,差不多。
【译文】梅子成熟的时候,每天都是晴天,乘船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间小路,继续前行。
路上绿树成荫,和来的时候一样,只是新添了几声黄鹂的鸣叫。
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注释】①忆江南:词牌名。
江南,这里指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白居易生在北方,曾经在苏州、杭州任职,回到洛阳后写了不少怀念旧游的作品。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课本下册所有古诗词小学三年级的部编版语文古诗词是很重要的,对于学生来说最好准备好资料时常诵读,这样就会加强我们的记忆。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与译文绝句[唐]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注释①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②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③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常双双出没。
惠崇春江晚景[宋] 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注释⑴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善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⑵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⑶芦芽:芦苇的嫩芽。
⑷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三衢道中[宋] 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译文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注释①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②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③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三一文库()/小学三年级〔【三首】小学三年级学生要学的古诗词的原文翻译及赏析〕【篇一】小儿垂钓唐代: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译文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着大人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注释蓬头:形容小孩可爱。
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
垂纶:钓鱼。
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一种野草。
苔:苔藓植物。
映:遮映。
借问:向人打听。
鱼惊:鱼儿受到惊吓。
应:回应,答应,理睬。
鉴赏《小儿垂钓》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诗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小儿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趣盎然。
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
此诗分垂钓和问路两层,第一、二句重在写垂钓(形),第三、四句重在问路(传神)。
第一、二句,稚子,小孩也。
“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
“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
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
“学”是这首诗的诗眼。
这个小孩子初学钓鱼,所以特别小心。
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眼前。
“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
侧坐,而非稳坐,正与小儿初学此道的心境相吻合。
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
“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
“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小儿打问,就因为看得见小儿。
《绝句》【唐】杜甫迟ch í日r ì江ji ān ɡ山sh ān 丽l ì, 春ch ūn 风f ēn ɡ花hu ā草c ǎo 香xi ān ɡ。
泥n í融r ón ɡ飞f ēi 燕y àn 子z ǐ,沙sh ā暖nu ǎn 睡shu ì鸳yu ān 鸯y ān ɡ。
注释: ①迟日:春季太阳落山逐渐变晚。
所以说“迟日”。
②泥融:这里指泥土湿软。
③鸳鸯:一种鸟,常在水边嬉戏,雄鸟和雌鸟常结对生活。
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zh ú外w ài 桃t áo 花hu ā三s ān 两li ǎn ɡ枝zh ī, 春ch ūn 江ji ān ɡ水shu ǐ暖nu ǎn 鸭y ā先xi ān 知zh ī。
蒌l óu 蒿h āo 满m ǎn 地d ì芦l ú芽y á短du ǎn, 正zh èn ɡ是sh ì河h é豚t ún 欲y ù上sh àn ɡ时sh í。
注释:①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
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
②芦芽:芦苇的嫩芽。
③河豚:一种肥而味美的鱼,有毒。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三衢道中》【宋】曾凡梅m éi 子z ǐ黄hu án ɡ时sh í日r ì日r ì晴q ín ɡ, 小xi ǎo 溪x ī泛f àn 尽j ìn 却qu è山sh ān 行x ín ɡ。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及日积月累(注释、译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及日积月累(注释、译文)在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古代的诗歌,这些诗歌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同时也培养了我们的审美意识。
今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些古诗,并给出相应的注释和译文。
1.《春晓》杜牧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春天的早晨,人们因为睡得太沉,没有察觉到天亮了。
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清脆啼鸣声。
昨晚的风雨声还在耳边萦绕,花儿掉落的声音告诉我们,春天转眼间过去了多少。
译文:春天的早晨,沉睡不知天已亮,四处都是鸟鸣声。
夜来的风雨声,花儿纷纷落下,这一切又预示着春天即将过去。
2.《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床前明亮的月光,好像是地上的霜。
抬起头望着那明亮的月亮,不禁会低下头来思念故乡。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疑似地上铺满了白霜。
抬头望着那明亮的月亮,又不禁低下头来怀念故乡。
3.《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白天因为太阳的西沉而结束,黄河的水流入大海。
如果想要看得更远,就要再往上走一层楼。
译文:白天的阳光渐渐退去,黄河的水流向大海。
如果想要远眺万里山河美景,就要继续向上攀登一层楼。
4.《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鹅,鹅,鹅,它们的脖子弯成了天空的形状,高声歌唱。
它们的白羽毛漂浮在绿色的水中,红色的脚掌轻轻拨动着清澈的波浪。
译文:鹅,鹅,鹅,曲颈向天唱歌。
白色的羽毛在清澈的水上漂浮,红色的脚掌轻拨着水波。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我们不仅能欣赏到古代文人的才华,还能感受到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同时,注释和译文的提供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注释和译文是对古诗的解释,它们使得诗歌的意义更加清晰明了。
注释可以解释一些古代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古诗的内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导读: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鲜花,它以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精练的语言,含蓄的表达,博得人们的喜爱,下面为同学们整理了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详情内容查看全文。
咏柳/柳枝词(唐代:贺知章)【原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1.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
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
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
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
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
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
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
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
“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
”——自答。
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
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
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
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春日(宋代: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三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及译文《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在夜晚,床前的月光明亮,让人误以为地上铺满了霜。
抬头看向明亮的月亮,不禁低头沉思,思念起远方的家乡。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春天的早晨,人们沉浸在甜美的睡眠中,不自觉地就到了早晨,四周都是鸟儿的啼叫声。
昨夜的风雨声中,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吹落。
《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阳光照耀着香炉峰,升起了紫色的烟雾,远远地望去,瀑布像挂在前面的河流上。
水流飞泻而下,高达三千尺,让人怀疑是不是银河从天上倾泻下来。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一行白鹭飞上蓝天。
窗户映着西岭上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来自东吴的船只。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所有的山中鸟儿都已经飞走,所有的小路上都看不见人的踪迹。
只有一位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垂钓。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太阳依偎着山峦落下,黄河滚滚流入大海。
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就要登上更高的楼层。
《悯农》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译文:春天种下一粒种子,秋天就能收获成千上万的粮食。
虽然四海之内没有闲置的土地,但农民们仍然面临着饥饿的困境。
《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天门山被楚江一分为二,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去,到了这里又折回。
两岸的青山相对而出,远处的孤帆在夕阳下缓缓驶来。
《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慈爱的母亲手中拿着线,为即将远行的孩子缝制衣物。
临行前密密地缝制,担心孩子迟迟不能归来。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必背古诗附解释译文古诗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教育意义。
在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中,有一些必背的古诗,它们通过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传达着人们对自然、人生和情感的感悟。
下面是这些古诗的诗名、原文及解释译文。
诗一:《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解释译文:阳光照耀下,山在终极处消失,黄河流入大海。
想要看尽千里风景,就要爬上更高的楼。
诗二:《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解释译文:春天沉睡中不知天亮,到处可以听到鸟儿的鸣叫声。
经过一夜的风雨,知道有多少花儿已经凋谢。
诗三:《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解释译文:床前的明亮月光,好像地面上的霜。
抬头望着明亮的月亮,低头思念我的故乡。
诗四:《独在异乡为异客》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解释译文:孤身一人在外地做客,每次佳节倍感思念亲人。
遥远地知道兄弟登上高山,其中少了一个人。
诗五:《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解释译文:狂风怒号,天空高远,猿猴悲啸。
湖面清澈,沙滩洁白,鸟儿返回。
无边无际的凋零的树叶纷纷落下,长江水奔涌不息。
诗六:《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解释译文:年轻时不喜欢俗世的琐事,本性热爱田园山水。
被世俗的网罗误导,一去不返已经三十年。
诗七:《小鹅》小鹅小鹅,一只小鹅。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解释译文:小鹅,一只小鹅。
它的白色羽毛漂浮在绿色的水面上,红色的爪子拨动着清澈的波浪。
诗八:《竹竿》竹竿横过十二层楼,茅草无人敢踏足。
天上飞来一条龙,口吐珠,千八百。
解释译文:竹竿横跨十二层楼,屋顶上的茅草因为没有人敢踩踏而留下了痕迹。
天空中飞来一条金龙,从口中喷出了一千八百颗珠宝。
这些古诗展现了各种情感、景色和思考。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及译文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2)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3)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古诗大意: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2)蒌蒿: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可入药(3)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4)河豚:鱼的一种,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5)上:指鱼逆江而上。
古诗大意: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三衢道中【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2)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3)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小溪,小河沟。
泛,乘船。
尽,尽头。
(4)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的意思。
(5)绿阴:苍绿的树阴。
阴,树阴。
(6)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7)黄鹂:黄莺古诗大意: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1)谙(ān):熟悉。
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2)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古诗三首》的译文如下:
一、《绝句》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二、《惠崇春江晚景》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三、《三衢道中》
译文: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希望这些译文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古诗三首》的内容。
全册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及翻译
古诗一:《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长悠悠,去年秋叶聚还散。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貌铁马冰轮。
古诗二:《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古诗三:《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诗四:《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古诗五:《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古诗六:《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古诗七:《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牵舟过淡荷。
独听横笛听鸣凤,人已去,楚管吹江雨。
古诗八:《朝天子·咏史》
何时归去,归去,十五从军征。
从军征,车轮灰尽马蹄轻。
不闻父母唤女声,出郭转蓬乘风行。
古诗九:《子夜歌》
小星星,你亮堂,
照照我,我上床。
床头掏两个耳朵,
听听爸爸现手机。
古诗十:《竹石》
老僧把问山僧说,山僧乃指法华经。
尘世多幻相纷乱,随缘应。
今古往来谁不死?
以上是全册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的十首古诗及翻译,希望对您有帮助。
三年级语文下册全部古诗(含译文解析)(一)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译文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泥土随着春天的来临而融化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注释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赏析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
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格的篇章。
创作背景这组五言绝句是诗人漂泊西南的早期作品,作于公元764年(广德二年)暮春,当时杜甫在成都的草堂。
(二)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注释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赏析这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晓景》上的。
惠崇原画已失,这首诗有的版本题作《春江晓景》,现已无从考证。
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创作背景《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及译文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2)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3)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古诗大意: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2)蒌蒿: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可入药(3)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4)河豚:鱼的一种,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5)上:指鱼逆江而上。
古诗大意: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三衢道中【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2)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3)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小溪,小河沟。
泛,乘船。
尽,尽头。
(4)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的意思。
(5)绿阴:苍绿的树阴。
阴,树阴。
(6)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7)黄鹂:黄莺古诗大意: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1)谙(ān):熟悉。
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2)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意思1. 原文。
-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 解析。
- “迟日江山丽”:“迟日”就是春日,因为春天的太阳比冬天升得晚,落得早,感觉它比较“懒”,所以叫迟日。
春天到了,江山看上去特别美丽。
你想啊,冬天的时候,到处都是灰蒙蒙、冷飕飕的,一到春天,就像被魔法棒点了一下,山变绿了,水变清了,整个世界都变得五颜六色的,特别好看。
- “春风花草香”:春风一吹,那些花呀草呀的香味就飘过来了。
就像我们走进一个大花园,各种花香混在一起,再加上小草清新的味道,那股香气直往鼻子里钻,可舒服了。
- “泥融飞燕子”:春天的时候,泥土变得松软了。
为什么呢?因为春天暖和了,冰雪融化了,泥土里有了水分,就像面团被揉软了一样。
这时候燕子就可以轻松地在泥里啄泥筑巢了,它们在空中飞来飞去,可欢快了。
- “沙暖睡鸳鸯”:沙滩被太阳晒得暖乎乎的,鸳鸯就趴在上面睡觉。
鸳鸯是一种很恩爱的鸟,它们成双成对的。
你看,它们在暖和的沙滩上,舒舒服服地休息,就像我们在温暖的午后,找个舒服的地方打个盹儿一样。
1. 原文。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2. 解析。
- “竹外桃花三两枝”:竹林外面,稀稀拉拉地开着几枝桃花。
竹子是那种翠绿翠绿的,桃花是粉粉嫩嫩的,这两种颜色搭配在一起,就像一幅漂亮的画。
桃花开得不多,就三两枝,感觉像是春天刚刚露出一点小脸蛋,有点害羞,先开几朵探探路。
- “春江水暖鸭先知”:江水开始变暖了,谁最先知道呢?是鸭子呀。
鸭子整天在江水里游来游去,江水一有一点暖和的变化,它们的小脚蹼就能感觉到。
就像我们把手伸进水里,能感觉到水是冷是热一样,鸭子就是江水温度的小探测器呢。
- “蒌蒿满地芦芽短”:地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开始冒出短短的新芽。
蒌蒿和芦苇都是江边常见的植物,春天一到,它们就像被叫醒了一样,开始生长。
蒌蒿长得满地都是,芦苇芽还很短,就像一个个小尖脑袋从土里钻出来。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及译文1、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2、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3、三衢道中【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译文】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4、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译文】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5、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6、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7、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8、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鲜花,它以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精练的语言,含蓄的表达,博得人们的喜爱,下面为同学们整理了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详情内容查看全文。
咏柳 / 柳枝词(唐代:贺知章)
【原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1.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
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
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
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
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
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
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
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
“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
”——自答。
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
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
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
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赏析】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
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
“泗水滨”点明地点。
“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
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
次句“无边光景一
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东风面”借指春天。
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
感受到了春天的美。
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
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译文】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注释】
①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②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③几万条:比喻多。
【赏析】《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诗。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
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
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
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
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愈加体现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悦之情。
嫦娥
【原文】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译文】透过装饰着云母的屏风,烛影渐渐暗淡下去。
银河也在静静地消失,晨星沉没在黎明的曙光里。
月宫的嫦娥恐怕后悔偷了后羿的长生不老药,现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她一颗孤独的心。
韵译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
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下灵药,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注释】
1.嫦娥:古代神话中的月中仙女,江苏人。
《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恒娥窃以奔月。
”恒又作姮。
2.云母屏风:嵌着云母石的屏风。
此言嫦娥在月宫居室中独处,夜晚,唯烛影和屏风相伴。
3.长河句:银河逐渐向西倾斜,晓星也将隐没,又一个孤独的夜过去了。
4.碧海:《十洲记》:“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海阔狭浩汗,与东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
”
【赏析】就内容而论,这是一首咏嫦娥的诗。
然而各家看法不一。
有人以为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以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有人以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以为应当作“无题”来看。
兹且当作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
眠的女子。
以此而论,着实写得贴情贴理。
语言含蕴,情调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