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晒盐课后反思

  • 格式:docx
  • 大小:16.59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水晒盐》教学反思

在学习了海水中提取镁元素之后学习本节课内容,内容衔接自然,所以开篇直接点题,如何从海水中讲氯化钠提取出来,从所学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中学生可以自然的想到蒸发结晶的方法。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海水晒盐。

自学课本海水晒盐,并通过观看海水晒盐的短片介绍,思考海水晒盐的方法和过程是怎样的。通过带着问题查阅课本和观看视频,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课堂内容上,同时锻炼学生归纳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学生难于理解,且这个概念也是初高中衔接不上的一个点,初中新课程中对溶解度的计算不作要求,老师也讲得浅显,但到了高中,又有对溶解度进行直接计算,所以很多同学不能适应。因此,初中老师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溶解度这个概念的实质。以前是老师讲授,然后生硬地给出溶解度的概念,不符合新课标理念,因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通过溶解性的影响因素的介绍,学生了解了溶剂种类和温度会影响物质的溶解能力。然后抛出这样的问题:如何比较两种物质的溶解能力,以氯化钠和硝酸钾为例,有以下几种方案请学生作出判断:(1)两个烧杯中加入相同质量的水,一个在20度加氯化钠,一个在40度加硝酸钾,学生判断方案不行,得出要在相同温度下进行;(2)两个烧杯中,一个加100g水然后加氯化钠,一个200g水然后加硝酸钾,学生判断方案不行,得出要在相同质量的溶剂中进行;(3)两个烧杯中加入相同质量的水,一个加1g氯化钠,一个加1g硝酸钾,学生判断方案不行,得出要都达到最大溶解量才能比较。

由此得出比较两种物质的溶解能力,需要控制的条件:相同温度下,相同质量的溶剂,达到饱和状态。化学上就用溶解度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请学生自己给出溶解度的定义。

到这时应该说已水到渠成,学生自己得出了溶解度概念,体现了获取知识生成的过程,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

最后一点是对溶解度曲线的学习,该内容相对简单,学生通过制数据的曲线图和对比,锻炼了收集数据的能力,培养了对数据及其变化的归纳与分析能力。

从总体上看,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但仍然存在

着很多不足之处:

1、老师说的还是有些多,不能充分相信学生,有些放不开。

2、实验设计缺乏创新。

3、探究实验时有些学生并没有参入进去,学生的实验技能有待于进一步提

高。

4、自主实验讨论的时间把握的不好,没有给予充足的时间给学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