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明清经济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4
明清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变革随着明清时期的到来,中国经济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
经济的发展和变革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社会和文化,塑造了中国的历史走向。
本文将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来探讨明清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变革。
一、农业明清时期,中国农业再次得到了发展。
在农业方面,明代的农业生产强度较高,农民的收入也比较稳定。
由于清政府采取的一些改革政策,农业生产也得到了变革和发展。
乾隆时期,农业变得十分重要,不仅是为了维持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也是为了支持和维持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农业工具和设备也相继出现。
明清时期的农民使用的农具大都是翻地锄、耙、镰刀、犁以及挑担等手工生产的工具,但在清代中期,耕种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出现了多种机械化的农具。
农业生产进入了小型和大型先进技术的阶段。
二、手工业手工业在明清时期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它是明清时期经济中的一大支柱。
手工业生产在中国的历史上曾一度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明代和清代历任皇帝都非常重视手工业的发展,致力于其不断创新与发展。
在明清时期,手工业的生产方式和手段也得到了改善。
传统的手工业生产慢慢被新型的机器生产方式所取代。
毛纺、棉纺、漆器、陶器等嘉兴的手工业生产采用自动化机械来生产,使传统的手工业生产流程自动化。
三、商业明代和清代都是商业的盛时期。
商业经济的发展和变革对于中国历史的进步和繁荣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明清时期,商业经济的发展涉及到很多方面,如商业技术、制度与商业制造技术的创新。
明清时期的商贸发展主要由行商和商业运输业推动。
它们凭借着商贸运输的香火和收益,广泛地开展了商品贸易活动。
明清时期的商业运输主要依赖于船运和马车运输。
中央市场的盛行把贸易活动向全国传播,在加强了商贸活动、使商人间传输信息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商业的发展。
总之,明清时期的中国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和变革。
从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多个方面来看,明清时期的经济将从缺乏竞争力几乎崩溃的农业,变成了使用现代机器和技术的现代化产业,中国经济迎来了一个崭新而充满机遇的时代。
明清时期的经济繁荣与社会变迁明清时期,中国经历了经济繁荣与社会变迁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经济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同时社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就明清时期的经济繁荣与社会变迁展开探讨。
一、经济繁荣明清时期,中国的经济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这一时期,中国的农业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明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使得农民的农业产量显著提高。
农民利用水利工程进行灌溉,改良耕作方法,推广新的农业品种,使得农田的利用率大幅提高。
同时,此时期还兴起了现代种植业,种植业的发展使得农产品的种类变得更加多样化,进一步推动了农业的繁荣。
与此同时,明清时期的工商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
明代,国家对外贸易得到了进一步扩展,对外贸易带来了许多珍贵的商品和技术,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增长。
清代,随着城市的发展,商业活动日益兴旺。
商业区的兴起带动了人们的消费需求,各种手工业和小作坊逐渐形成并发展。
这些都为明清时期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二、社会变迁明清时期,中国的社会也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
其中最重要的是农村人口的增长和城市的兴起。
农民人口的增加导致土地的不断分割,土地兼并的现象开始出现。
这使得富裕农民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而贫困农民的处境也进一步恶化。
同时,农民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日益加剧。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城市的出现使得人们的职业多样化,各行各业的人们汇聚在城市,形成了独特的社会群体。
城市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各种文化和思想交汇在一起,进一步丰富了社会的多样性。
同时,在这一时期,社会等级制度也开始发生变化。
传统的士人阶层逐渐失去了其统治地位,而商人、手工业者等新兴社会阶层逐渐崭露头角。
这一变化不仅改变了社会的阶级结构,也给中国的社会带来了许多新的思潮和观念。
总结:明清时期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重要时期。
经济的繁荣为社会变迁提供了基础,同时社会的变迁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明清时期的经济繁荣与社会变迁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步。
明清时期的农耕经济与手工业发展
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农耕经济和手工业的发展对于中国社会和经济的演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时期,农耕经济和手工业的相互影响与共同发展呈现出了一系列引人深思的特点。
农耕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明清时期,农耕经济作为当时中国社会的支柱之一,蓬勃发展。
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使得农业产量逐渐增加,粮食供应得到保障。
种植业的发展也推动了农村社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城乡经济的互动打下了坚实基础。
手工业的兴盛与多样化
与农耕经济相辅相成的是明清时期手工业的蓬勃发展。
在这个时期,手工业以纺织业、陶瓷业、铁器业等为代表,呈现出多样化和兴盛的态势。
手工业的发展不仅为城市经济注入了活力,也为农村地区提供了就业机会,推动了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农耕经济与手工业的互动与融合
明清时期,农耕经济和手工业之间形成了密切的互动关系。
农产品的生产需要依赖手工业的加工和销售,而手工业的发展也需要农产品的支持。
这种互动与融合促进了双方的共同发展,推动了整个经济体系向着更加繁荣和多元化的方向迈进。
明清时期的农耕经济与手工业发展相互交织、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进程。
农耕经济的繁荣为手工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基础,而手工业的发展也为农耕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这种密切的互动关系和共同发展趋势,为中国社会经济的稳定与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明清时期是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段时期里商品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明清时期,中国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中国的商品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全国经济总量大大增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的生产和流通也大大提高。
明清两代实行“粮草两税”政策,加大了对粮食、草料等农业生产的投资,使农业生产更加集约化,增加了农业商品的供给,拉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此外,明清时期国际贸易也发展迅速,商品经济的外向型发展形成了新的格局,吸引了更多的外资流入,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明清时期,中国的商品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随着商品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商品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从农业向工业转变,工业和商业的比重不断上升,商品经济结构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明清时期,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
中国的商品经济规模不断增大,国内市场逐渐完善,经济形态也发生了变化,中国的商品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可以说,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精选6篇)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篇1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学习目标1. 中国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这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经济规律相符,说明封建制度已经无法推进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 明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却使中国无法和他国交流,而更加落后与世界。
3.思考“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闭关锁国”政策难点:明清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点拨、当堂巩固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1、农业:原产南美洲的、等高产粮食作物,自明朝传入我国,明朝还从外国引进的农作物还有、和。
2、手工业棉纺织业:丝织业:瓷器:3、商业:4、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明朝中后期,、等丝织业中,出现了,他拥有资金机器,开设厂房,他们雇机工工作,机工计日向机户领取工资,这种“,”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二、“闭关锁国”政策1、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2、政策:禁海政策→开放政策→闭关政策清政府规定只开作为对外通商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
3、“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合作探究】阅读教材119页的动脑筋题,并回答问题【当堂检测】1、鸦片战争前,一位中国文人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
”就连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
”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a.中西方文化的差异b.长期的闭关锁国c.中西方人种的差异d.中国文人的偏见2、清朝统一中国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来又关闭其他港口,只留下一个港口对外通商,这个港口是()a、广州b、漳州c、宁波d、云台山3、学完中国古代史后,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有了基本的了解。
明清经济的新变化的表现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它影响着中国的社会文化发展。
在这一时期,中国经济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经济发展迅速。
明清时期,中国农业经济有了迅速的发展,工农业生产及其附属劳动力的使用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种植技术水平提高,比如明清时期,人们开始使用“三孔秧”种植技术,使作物的产量提高;2、农业机械的使用,比如明清时期,人们开始使用大量的农耕机械,比如播种机、犁田机和犁田机,使农民的劳动效率提高;3、农业产业向城市化发展,比如明清时期,农业城市化的进程得到了加快,农村的劳动力、资源和生产等都有了大量的流动,使农业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二是商业经济的蓬勃发展。
明清时期,中国商业经济有了蓬勃发展,市场交易活动大大增加,商品流通明显加快,商业活动更加频繁,给中国经济带来了相当大的活力。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城市发展迅猛,比如明清时期,中国大量的小城镇急剧发展,城市的商业活动也有了迅速发展;2、商品代销的普及,比如明清时期,商品代销的方式被普遍采用,使得商品的流通大大加快;3、商业技术的发展,比如明清时期,商业技术有了很大进步,商业活动也因此变得更加复杂;4、银行业的发展,比如明清时期,银行业有了蓬勃发展,国家开始采用纸币和银行卡等支付手段,使得商业活动更加便利。
三是工业经济的萌芽。
明清时期,中国工业经济有了萌芽,工业产品的生产开始逐渐趋于繁荣。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冶炼业发展迅速,比如明清时期,冶炼业发展迅速,铁炉熔炼铁锭的技术被普及;2、机械制造业发展,比如明清时期,机械制造业发展迅速,比如木工机械、锻铸机械等;3、纺织业发展,比如明清时期,纺织业发展迅速,比如织布机械、织梭机械等,使得纺织产品的生产及其流通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以上是明清时期经济的新变化的表现,它不仅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商业变革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此时经济发展和商业变革至关重要。
在这个时期,商业方式和经济模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革,使中国的经济逐渐迈向现代化。
下面从多个角度来探讨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和商业变革。
一、明清时期的经济状况在明清时期,中国的农业发展得到了很大的推动,从而促进了全国经济的繁荣。
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成为了中国的经济中心,这里拥有肥沃的耕地和丰富的水资源,使得农业生产得以蓬勃发展。
不仅如此,中国的手工业生产在这个时期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例如,产地规模不断扩大,手工业的技术不断提高,青花瓷和盐业生产的发展使得中国的商业贸易大幅提高。
此外,明清时期也是中国海外贸易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丝绸、茶叶和瓷器等产品被海外买家热烈接受,并且走出了国门。
商人们的出口贸易活动不仅使中国的经济状况得到了发展,同时也提高了海外国家对中国的访问频率。
二、商业变革的影响在明清时期,中国商业变革的影响非常大。
与此前的手工业经济大不相同,商业经济成为了中国市场的重要部分。
在这个时期,商业流通领域中出现了很多全新的参与方,包括经商的大商人、贩子、店家以及小商人等。
从长远来看,这些新兴商业力量非常重要,因为它们为中国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明清时期的商业经济还有一个重要变化是货币流通。
此时中国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货币经济体系,在大量的铜钱与银钱的流通下,进出口贸易活动在中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货币的流通也为中国商业贸易提供了保障,此时货币一般是由政府发行,通货膨胀和物价波动都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三、明清时期的商业模式在明清时期,商业模式也得到了一定的变化和革新。
首先,由于交通条件的改进,大批商人可以通过水运或马车来往于各地,从而大量开拓了市场,加强了中国各个地方之间的商业贸易往来,也为国家的税收提供了保障。
同时,此时的城市商贸日益繁荣,各种商业街与商铺逐渐形成,贸易额大幅增加。
不仅如此,明朝时期还出现了苏州、汉口和福州等全国性的商业中心,这些城市不仅为政府税收提供了重要基础,同时也为商家们开拓了新市场。
明清农业发展的趋势
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农业生产力不断提高:明代以后,中国农业生产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明代开始推行封建地主的“优本固邻”的政策,通过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农田面积,改进农具、施肥等方式,使得土地的生产能力得到了明显的增加。
清代继续推行这一政策,并进一步扩大了农田面积,提高了农田的利用率,使农业生产更加高效。
2. 科技进步和农业技术发展:明清时期,许多新的农业技术被广泛应用,如水利灌溉技术、田间水稻的育种改良、改良农具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有助于增加农产品的产量。
3. 农业经济的多元化:明清时期,农业经济开始向多元化发展,农民开始从事兼业经营,例如种植经济作物、养殖家禽家畜等。
这种多元化的经营不仅使农业生产更加稳定,还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4. 商业和市场化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活动和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产品的买卖逐渐由传统的集市贸易发展为商业市场买卖。
农民通过市场化的销售渠道,能够更好地获取到资金和物资,从而鼓励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总的来说,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趋势是生产力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和农业技术发
展,农业经济的多元化,以及商业和市场化的发展。
这些趋势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为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明清时期的中国经济体制变化明清时期,作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其经济体制变化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话题。
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从农业社会到商品经济的变化过程,在经济制度、商业制度、货币制度、税收制度等多个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经济制度变化明清时期,中国的经济制度从封建经济制度逐渐向市场经济制度转变。
在明朝时期,新的经济结构开始形成,商业活动逐渐活跃起来。
随着商业活动的发展,商品经济形成了市场经济的基础。
在清朝时期,国家逐步采取开放政策,加强了对外贸易的管理,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商业制度变化在商业制度方面,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大量的商贩、商行、卖场等商业实体,城市商业中心逐渐形成。
商业流通以货币交换为主,尤其是铸铜、布币逐渐普及,对货币市场的组织和管理起到了促进作用。
为了保护国家和商人的利益,明代制定了航海管理法规,规范了海上商业活动。
清代秉承了明代的商业政策,加强了对商业市场的管理,倡导了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很多大型铺子、商场和营业局等商业实体,促进了商品的生产和流通。
三、货币制度变化明清时期的货币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明朝时期,出现了大量的私铸货币现象,货币体系缺乏稳定性。
因此明代针对货币制度问题制定了很多规章制度。
在清朝时期,政府采取了更加严格的管理措施,推行统一货币,鼓励银行业的发展。
此外,清朝还鼓励私人充当银行家和货币经纪人,为商品交易铺平了道路。
四、税收制度变化明清时期的税收制度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明朝时期,税收来源主要是农业生产,税收种类虽比较复杂,但底层农民还是承担了绝大部分税负。
为了避免对底层农民的过度压迫,明朝后期出现了让地主负担部分税收的政策。
清朝推行的“吏、赋、科、举”基本上沿袭明朝的制度,但也有一些变化。
例如,清政府规定地税和头税的征收标准应根据地方经济状况和人口数量等实际情况进行,以免给土地和人口供应造成过度压力。
总的来说,在明清时期,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向着更加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人教版明清两代的经济发展明清两代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也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人教版教材中,明清两代的经济发展被广泛涉及,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各个领域的经济变革。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探讨明清两代的经济发展。
一、农业发展明代是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实行了多种农田水利工程,使得农田灌溉得到改善。
同时实行“单季两熟”制度,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清代继承了明代的农业政策,继续进行农田水利和农具改进,使农业产量进一步提升。
二、手工业发展明代手工业的发展较为迅猛,特别是织造、造纸、造船等行业。
由于新技术的引进和改良,手工业的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清代继承了明代的手工业基础,并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改革。
清代增加了对手工业的税收减免和贷款支持,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
三、商业发展明清两代商业发展的重要特点是海上贸易的兴起。
明代以后,海上贸易逐渐成为主要的商业活动,涌现了众多商贾和贸易公司。
此外,明代还开展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促进了对外经济交流。
清代则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与西方国家的贸易。
四、经济制度变革明清两代的经济发展不仅体现在生产力的提升,也表现在经济制度的变革。
明代实行了许多有利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政策,如改革租佃制度、实行义务田制度等。
清代则更加注重经济体制和税制的改革,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了经济制度。
五、经济地理重心的转移明清两代的经济地理重心发生了显著的转移。
明代以南方经济为主,尤其是江南地区的经济。
而随着清朝的建立,北方逐渐成为经济的重心,尤其是北京、天津等地区的商贸中心的崛起。
综上所述,人教版明清两代的经济发展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材中,明清两代的经济发展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阐述。
通过学习明清两代的经济发展,可以更清晰地认识中国历史的变迁和经济发展的轨迹。
明清两朝的皇权强化与社会经济发展
明清两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时期,不仅在政治和社会制度上有着显著变革,同时也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皇权在这两个朝代中得到了强化,与此社会经济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皇权强化:集权制度的确立
明清两朝皇权的强化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在明朝,朱元璋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巩固了皇权,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统治体系。
清朝则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实行了严格的官僚体制和科举制度,使得皇权得以更加集中和强大。
社会经济发展:农业与商业的繁荣
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农业与商业并重的特点。
在农业方面,明清两朝实行了一系列农业政策,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随着海外贸易的兴起,商业经济得到了蓬勃发展,各地商品交流频繁,市场经济日益繁荣。
文化传承与创新:科技与教育兴盛
在明清两朝,文化传承与创新并重,科技与教育兴盛。
许多科技成果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发展和应用,如明代的四大发明和清代的康熙字典等,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教育也得到了重视,科举制度的实施为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提供了重要途径。
社会风貌:官僚与士绅的兴起
明清时期,官僚与士绅成为社会的重要阶层,他们不仅掌握着政治权力,同时也在经济和文化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官僚集团的形成使得政治格局更加稳定,而士绅的兴起则推动了社会风气的开放与进步。
明清两朝的皇权强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交织,皇权的强化为社会的稳定奠定了基础,同时社会经济的繁荣也为政治权力的稳固提供了支撑,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
20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1
一.学习目标
2
【知识与能力】能说出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较前代发展的表现,3
知道这一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掌握4
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5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明清经济发展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联系,学会6
分析问题的方法;
7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提高学生以史为8
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
9
【教学重点】清朝闭关锁国政策
10
【教学难点】“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这一概念
11
【教学方法】综合式启发教学法
12
【教学手段】多媒体设备
13
【课时安排】一课时
14
【教学过程】
15
一、前置自学:(认真预习课文,并在课本划出相关内容且牢固记忆)
16
二、交流展示
17
(一)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18
(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19
(三)“闭关锁国”政策
20
三.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21
清朝为什么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联系当前对外开放的现实,你有什么看法?
22
四、当堂达标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5、清政府推行了近二百年的“”政策,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35
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36
上逐渐落伍了。
37
38
39
处对外通商,并且由___统一进行管理。
40
7、宋代设立的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叫,清朝时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41
叫。
42
(二)、选择
43
1、传入我国的原产美洲的农作物是( )
44
①马铃薯②甘薯③玉米④花生
45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6
2、明朝丝织业的中心是( )
47
A、苏州
B、杭州
C、湖州
D、松江
48
3、明朝的制瓷中心是( )
49
A、杭州
B、苏州
C、松江
D、景德镇
50
4、明朝资本主义萌芽最先出现于( )
51
A、纺织业
B、制瓷业
C、造纸业
D、冶矿业
52
5、小明家有一件明代瓷器珍品,那么它应当是( )
53
A.白瓷
B.青瓷
C.青花瓷
D.冰裂纹瓷器
54
6、“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历史现象表明了( )
55
A、资本主义开始
B、封建自然经济不占主要地位
56
C、资本主义生产萌芽
D、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57
7、清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开放哪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
58
A、北京
B、南京
C、广州
D、苏州
59
8、清朝前期,主要经济成分 ( )
60
A、小农经济
B、工商业
61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D、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62
9.“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在此思想的影响63
下,清朝统治者实行的政策是()
64
A.君主专制 B.闭关锁国
65
C.重农抑商 D.对外贸易
66
10.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
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67
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
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68
A.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69
以通有无。
”
70
B.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
71
C.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
72
D.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73
74
(三)、材料题
75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76
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
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77
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
上述材料反映出清朝政府实78
行怎样的对外政策?结合材料说说你对这一政策的理解。
(2分)
79
80
“闭关锁国”政策;(1分)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实行了近 200 年,对西方81
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但是,与世隔绝即看不到世界形势的82
变化,也未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83
落伍了。
(1分)
84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