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应知应会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2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要点第一单元植物生活的秘密1、植物的身体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
2、资料卡一般由主题、出处、搜集时间、搜集人和内容摘要五部分组成。
3、根分为直根和须根两种。
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的根属直根,主侧根分别不明显的根属须根。
4、根系具有吸收水分和固定植物的作用。
5、茎是植物的生命运输线。
在茎内有向上运输水分的导管和向下运输养料的筛管。
6、我们把绿色植物在阳光的照射下利用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为养料和氧气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
7、1606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的证明植物的“食物”来源于雨水;1774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的发现证明植物生长需要吸收二氧化碳。
8、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空气中去的过程叫蒸腾作用。
9、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从而促进植物体内水和养料的运输,也可以保持植物相对恒定的体温。
10、仙人掌的针状叶可以降低水分的蒸发,肉质茎可以储存水分,进行光合作用。
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动物1、描述动物的特征可以从运动方式、生活习性、身体结构、食性及繁殖方式等方面去描述。
2、每一种动物的运动方式都与它的身体结构紧密相关的,在不同环境下生活的动物,其身体结构也会出现差别。
3、动物按食性的不同可以分为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和腐食动物。
以植物为食的动物叫植食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叫肉食动物,以植物和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叫杂食动物,以腐败的动植物为食的动物叫腐食动物。
4、鱼身体外表的主要特点有:身体呈流线型,头部有鳃,体表有鳞,鳞片表面有黏液,身体两侧有侧线,背、胸、腹、尾等处还有鳍。
鱼的这些特点都与其在水中生活有关。
鳃可以帮助呼吸,鳞可以保护身体,鳍可以帮助游动。
5、金鱼是野生鲫鱼经过数百年的饲养和改良演变来的。
6、我们把胎生、靠吃奶长大的动物叫哺乳动物。
鲸、蝙蝠、海豚、鸭嘴兽等都是哺乳动物。
7、不同种类飞翔动物的翅膀是有区别的:鸟类的翅膀长有羽毛,蜻蜓的翅膀膜质,蝙蝠的翅膀是皮质的。
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湘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班级:姓名(本资料自己务必认真加深记忆,并能灵活运用,切勿丢失)第一单元植物生活的秘密、植物的身体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
2、资料卡一般由主题、出处、搜集时间、搜集人和内容摘要五部分组成。
3、根是构成植物供氧系统的器官之一。
它不停地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通过茎内的导管,输送到植物的各个部分。
根分为直根和须根两种。
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的根属直根,主侧根分别不明显的根属须根。
4、根系具有吸收水分和固定植物身体的作用。
有些植物的根还具有储藏营养成分的作用。
5、茎是植物的生命运输线。
在茎内有向上运输水分的导管和向下运输养料的筛管。
6、我们把绿色植物在阳光的照射下利用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为养料和氧气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
7、1606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的证明植物的“食物”于雨水;1774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的发现证明植物生长需要吸收二氧化碳。
8、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空气中去的过程叫蒸腾作用。
9、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从而促进植物体内水和养料的运输,也可以保持植物相对恒定的体温。
0、仙人掌的针状叶可以降低水分的蒸发,肉质茎可以储存水分,进行光合作用。
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动物、描述动物的特征可以从运动方式、生活习性、身体结构、食性及繁殖方式等方面去描述。
2、每一种动物的运动方式都与它的身体结构紧密相关的,在不同环境下生活的动物,其身体结构也会出现差别。
3、动物按食性的不同可以分为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和腐食动物。
以植物为食的动物叫植食动物(牛、羊、梅花鹿、骆驼、猪等),以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叫肉食动物(老虎、狮子、豹类、狼、鳄鱼、蛇等),以植物和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叫杂食动物(猫、狗、鸡、鸭、老鼠等),以腐败的动植物为食的动物叫腐食动物(秃鹰、乌鸦、苍蝇、豺狼等)。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复习提纲
(1-8单元全册)
第一单元:观察天空
- 识别太阳、月亮、星星
- 描绘太阳和月亮的特征
- 掌握太阳、月亮的不同之处
第二单元:感受风
- 认识风的表现形式
- 观察风的造成和影响
- 探索风的作用和利用
第三单元:水的变化
- 观察水的形态和状态变化
- 研究水的循环过程
- 掌握水的三态及其特征
第四单元:万有引力
- 了解地球的引力
- 探索物体受到引力影响的现象
- 了解引力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第五单元:声音与光
- 认识声音的来源和传播方式
- 观察光的传播过程
- 掌握声音与光的不同特征
第六单元:植物和动物的生长
- 了解植物和动物的生长过程
- 研究植物和动物的生活环境
- 探索植物和动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第七单元:动力和能量
- 掌握不同物体运动的原因
- 了解物体储存和释放能量的方式
- 探索动力和能量的应用
第八单元:生活中的物体
- 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物体
- 描绘物体的特征和用途
- 探索物体的分类和属性
以上为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复提纲,涵盖了1-8单元全册的内容,希望对您的研究有所帮助。
第一单元植物生活的秘密1、植物的身体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构成的。
根、茎、叶是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生殖器官。
2、资料卡一般由主题、出处、搜集时间、搜集人、容摘要五部分组成。
3、植物的根分为直根和须根两种。
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的根属于直根,主侧根分别不明显的根属于须根。
4、将右图实验装置放在下,过一段时间观察容器水量会减少。
这个实验说明植物的根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5、把一段芹菜插入红水瓶,过一段时间,可以发现芹菜的茎变红了,将芹菜横切,可以看到一圈红点,将芹菜纵切,可以看到一条条的红线,这个实验说明植物的茎具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6、海尔蒙通过做柳树实验认为植物的“食物”来源于雨水;普里斯特利的小鼠实验证明植物的生长需要吸收二氧化碳。
7、植物的叶具有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8、绿色植物的叶片在下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营养物质,同时放出氧气。
叶的这种作用称为光合作用。
9、叶蒸发水分的作用称为叶的蒸腾作用。
蒸腾作用的意义是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叶的蒸腾作用散失,从而促进植物体水和养料的运输。
10、仙人掌的叶子呈刺状,大大降低了水分的蒸发。
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动物1、描述动物的特征可以从运动方式、生活习性、身体结构、食性及繁殖方式等方面去描述。
2、动物按食性的不同可以分为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和腐食动物。
以植物为食的动物叫植食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叫肉食动物,以植物和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叫杂食动物,以腐败的动植物为食的动物叫腐食动物。
3、人的一生只换一次牙齿,换牙期在6~12岁。
4、鱼身体外表的主要特点有:身体呈流线型,头部有鳃,体表有鳞,鳞片表面有黏液,身体两侧有侧线,背、胸、腹、尾等处还有鳍。
鱼的这些特点都与其在水中生活有关。
鳃可以帮助呼吸,鳞可以保护身体,鳍可以帮助游动。
5、金鱼是野生鲫鱼经过数百年的饲养和改良演变来的。
6、我们把胎生、靠吃奶长大的动物叫哺乳动物。
鲸、蝙蝠、海豚、鸭嘴兽等都是哺乳动物。
第一单元声音第1课各种各样的声音声音是多样的。
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声音的强弱叫作音量,声音的高低叫作音调。
第2课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将手放在正在发声的锣上面,锣停止振动,声音就会终止。
第3课声音的变化声音的高低和强弱与物体振动有关。
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决定了声音的强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声音的高低。
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决定了声音的强弱。
振动幅度大,音量大;振动幅度小,音量小。
物体的大小、长短、厚薄、松紧等特性都会影响它振动的快慢。
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它发出声音的高低,振动越快,物体发出的声音越高;振动越慢,物体发出的声音越低。
第4课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能传播声音的空气越来越少,所以声音会逐渐减弱。
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瓶内就成了真空,没有了将声音传出瓶外的介质,就会听不到声音。
声音传播的应用:(1816)年(法)国医师(林奈克)发明了听诊器第5五课噪声控制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
人们为了更好地监测音量对人体的影响,把音量分“级”,单位:分贝。
噪声的危害:噪声主要造成听力损失,干扰谈话、思考、休息和睡眠。
在噪声级85分贝和90分贝的环境中工作30年,耳聋的可能性分别为8%和18%。
在噪声级70分贝的环境中,谈话就感到困难。
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两方面控制噪声每年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保护听力的方法:①戒挖掏耳道,以防发炎;②经常按摩耳部,加快耳朵的血液循环;③正确使用耳机,音量不超过耳机最大音量的60%;④远离噪声。
第二单元消化与呼吸第1课我们的消化1.人类对人体研究历史从公元前500年开始,我国的《黄帝内经》中就用“解剖(pōu)的方法”来研究人体。
古罗马医学家盖伦(129—199年)根据动物内脏绘(huì)制了人体内部的结构图。
到了1543年,比利时医学家维(wéi)萨(sà)里冒着受宗教迫害的危险,做了大量的人体解剖实验,系统地记录了人体各器官的形态和结构,并编写了《人体的构造》一书,从而使解剖学步入了科学正轨(guǐ)。
第一单元植物生活的秘密1、植物的身体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构成的。
根、茎、叶是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生殖器官。
2、资料卡一般由主题、出处、搜集时间、搜集人、内容摘要五部分组成。
3、植物的根分为直根和须根两种。
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的根属于直根,主侧根分别不明显的根属于须根。
4、将右图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过一段时间观察容器内水量会减少。
这个实验说明植物的根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5、把一段芹菜插入红水瓶,过一段时间,可以发现芹菜的茎变红了,将芹菜横切,可以看到一圈红点,将芹菜纵切,可以看到一条条的红线,这个实验说明植物的茎具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6、海尔蒙通过做柳树实验认为植物的“食物”来源于雨水;普里斯特利的小鼠实验证明植物的生长需要吸收二氧化碳。
7、植物的叶具有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8、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下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营养物质,同时放出氧气。
叶的这种作用称为光合作用。
9、叶蒸发水分的作用称为叶的蒸腾作用。
蒸腾作用的意义是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叶的蒸腾作用散失,从而促进植物体内水和养料的运输。
10、仙人掌的叶子呈刺状,大大降低了水分的蒸发。
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动物1、描述动物的特征可以从运动方式、生活习性、身体结构、食性及繁殖方式等方面去描述。
2、动物按食性的不同可以分为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和腐食动物。
以植物为食的动物叫植食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叫肉食动物,以植物和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叫杂食动物,以腐败的动植物为食的动物叫腐食动物。
3、人的一生只换一次牙齿,换牙期在6~12岁。
4、鱼身体外表的主要特点有:身体呈流线型,头部有鳃,体表有鳞,鳞片表面有黏液,身体两侧有侧线,背、胸、腹、尾等处还有鳍。
鱼的这些特点都与其在水中生活有关。
鳃可以帮助呼吸,鳞可以保护身体,鳍可以帮助游动。
5、金鱼是野生鲫鱼经过数百年的饲养和改良演变来的。
6、我们把胎生、靠吃奶长大的动物叫哺乳动物。
四年级上册科学学复习要点第一单元植物生活秘密1、植物身体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
2、资料卡一般由主题、出处、搜集时间、搜集人与内容摘要五局部组成。
3、根分为直根与须根两种。
有明显主侧根之分根属直根,主侧根分别不明显根属须根。
4、根系具有吸收水分与固定植物作用。
5、茎是植物生命运输线。
在茎内有向上运输水分导管与向下运输养料筛管。
6、我们把绿色植物在阳光照射下利用根吸收来水分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合成为养料与氧气过程称为光合作用。
7、1606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证明植物“食物〞来源于雨水;1774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证明植物生长需要吸收二氧化碳。
8、植物体内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空气中去过程叫蒸腾作用。
9、根吸收水分绝大局部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从而促进植物体内水与养料运输,也可以保持植物相对恒定体温。
10、仙人掌针状叶可以降低水分蒸发,肉质茎可以储存水分,进展光合作用。
第二单元多种多样动物1、描述动物特征可以从运动方式、生活习性、身体构造、食性及繁殖方式等方面去描述。
2、每一种动物运动方式都与它身体构造严密相关,在不同环境下生活动物,其身体构造也会出现差异。
3、动物按食性不同可以分为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与腐食动物。
以植物为食动物叫植食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动物叫肉食动物,以植物与其他动物为食动物叫杂食动物,以腐败动植物为食动物叫腐食动物。
4、鱼身体外表主要特点有:身体呈流线型,头部有鳃,体表有鳞,鳞片外表有黏液,身体两侧有侧线,背、胸、腹、尾等处还有鳍。
鱼这些特点都与其在水中生活有关。
鳃可以帮助呼吸,鳞可以保护身体,鳍可以帮助游动。
5、金鱼是野生鲫鱼经过数百年饲养与改进演变来。
6、我们把胎生、靠吃奶长大动物叫哺乳动物。
鲸、蝙蝠、海豚、鸭嘴兽等都是哺乳动物。
7、不同种类飞翔动物翅膀是有区别:鸟类翅膀长有羽毛,蜻蜓翅膀膜质,蝙蝠翅膀是皮质。
8、羽毛是鸟类特有,通常分为正羽、绒羽与毛状羽三种。
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应知应会知识点一、填空题:第一单元1.植物的身体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
2. 苹果树上的苹果是(果实),苹果籽是(种子)。
3. 植物的叶可以制造(氧气),根具有(吸收水分、养分)和(固定)植物身体的作用。
4. 在植物的根吸水实验中,过一段时间容器内水量会(减少)。
5. 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通过实验证明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6. 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下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营养物质,同时放出(氧气),人们把叶的这种作用叫(光合作用)。
7. (阳光)对植物生长有重要影响,一般背阴的植物长势(不如)向阳的植物。
8. 植物的叶蒸发水分的作用叫叶的(蒸腾)作用。
9. 蒸腾作用可以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养料的运输)。
第二单元1.骏马在(草原)上奔驰,大猩猩一般生活在(森林)里,鸟儿可以(飞翔),鱼儿可以在(水)中游。
2. 我的身边最常见的动物有()。
3. 动物的身体特点是和(环境)相适应的。
4.像兔子、牛、熊猫这样()生,靠()长大的动物都是哺乳动物。
5. 我认识的会飞翔的鸟有()。
6.鸟类的飞行工具是()。
7.鸟类的皮肤表面有(羽毛),具有(护体)(保温)(飞翔)等功能。
8. 鸟类是体表有()覆盖,善于(),()生的恒温脊椎动物。
9.()被称为“国宝”,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10.我知道的珍稀动物有() .11.保护珍稀动物,首先要保护它们生存的(),禁止滥砍乱伐森林。
12.企鹅的双翅变成了(鳍)状,失去了(飞翔)能力,却能在(水里)很快地(游泳)。
13.松鼠生活在()里,鲤鱼生活在()里。
14.动物的食性各不相同,我们把以植物为食物的动物,叫做植食动物。
以其他动物为食物的动物叫做肉食动物。
以植物和其他动物为食物的动物,叫做杂食动物。
以腐败的动、植物为食物的动物,叫做腐食动物。
15.鲸是在水中生活的(哺乳)动物。
体型像(鱼),前肢成(鳍)形。
四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一单元声音1.声音的产生是因为物体的振动。
2.声音的强弱叫音量、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3.声音是由声波的形式进行传播。
4.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5.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6.声音的传播方西是四面八方。
7.音量(声音的强弱)与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大,声音强。
振动幅度小,声音弱。
8.音调(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9.物体的松紧,薄厚,长短,粗细等都会影响振动的快慢。
10.听诊器,1816年法国林奈克发明。
利用固体传声。
11.噪音是一种令人心情烦躁的声音。
12.噪音的危害有,危害人体的身心健康、影响人的学习与工作、影响人的专注力、影响人的心情。
13.阻止噪音的方法,利用隔音材料、隔断噪音的传播、减少噪音的产生、绿色出行。
第二单元消化与呼吸单元知识导图1.人体的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2.胃和肠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
3.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的。
牙齿的作用是咀嚼食物,舌头的作用是搅拌食物,唾液的作用是初步消化淀粉。
4.人们常说细嚼慢咽的道理:细嚼慢咽使牙齿将食物充分的磨碎,减小胃的负担,有利于食物在体内的消化。
5.胃的蠕动可以将食物与胃液混合并磨碎,把食物变成食糜(mí)。
6.小肠是消化与吸收的主要场所7.大肠是吸收水分的地方。
不能吸收的食物残渣,由肛门排出体外。
8.人体的呼吸系统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组成。
9.吸进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少、氧气含量多。
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
10.吸气时,胸腔扩大,肺扩张,富含氧气的新鲜空气通过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进入肺,其中的氧气进入血液;呼气时,胸腔缩小,肺收缩,血液带回来的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废气排出体外。
11.(1)A是气管 B是肺 C是胸腔(2)当用手往上顶橡皮膜D时,小气球缩小表示呼气过程。
当用手将橡皮膜D往下拉时,小气球鼓起表示吸气过程。
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声音一、知识广场1. 声音的强弱叫作音量,声音的高低叫作音调。
2.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 声音可以在液体、气体、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4. 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决定了声音的强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声音的高低。
5. 我们敲击锣时,听到声音,并发现和感觉到锣面在振动振动停止时,声音终止。
6. 吹响透明的口哨,我看到里面的小球在跳动,可见吹哨子时,由空气的振动产生声音。
7. 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
8. 人们为了更好地监测音量对人体的影响,把音量分成“级”,其单位称为“分贝”(dB)。
9. 物体的大小、长短、厚薄、松紧等特性都会影响它振动的快慢。
10. 听诊器是1816年法国医师林奈克发明的。
经过多次实验,他最后制成了一个木质听诊器。
11.用正在发声音叉紧靠悬挂在线上的乒乓球,会发现乒乓球被弹开,这个现象说明音叉发声时在不停地振动。
12.用相同的力拨弹皮筋时,皮筋绷得越紧,声音越高,皮筋振动得越快。
13.可以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两个方面,想办法控制噪声。
14.噪声的来源: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噪声、生活噪声。
二、简答:噪声控制的方式有哪些?答:1.对噪声源进行改造或者隔音。
2.对噪声的传播途径进行隔声或者吸声。
3.对受影响的人员进行噪声防护。
第二单元消化与呼吸1、人体的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是口腔,口腔对食物的初步消化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的2、口腔:磨碎、搅拌食物,初步消化少量淀粉。
胃:继续混合并磨碎食物,把食物变成食糜。
小肠:进一步消化食物,并吸收养料。
大肠: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
3、我国的《黄帝内经》中就用“解剖的方法”来研究人体。
4、编写了《人体的构造》,从而使解剖学步入了科学正轨的是比利时医学家维萨里。
5、人的呼吸器官主要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最重要的呼吸器官。
2022年新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声音一、填空题1.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
有的声音听上去悦耳,有的听上去刺耳。
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
如果停止振动发声就会马上停止。
)4. 拨动(钢尺)、(击鼓)、敲击(音义)、吹(竖笛)都会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5.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
发声时,声带(变紧),(快速)振动,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6.声音的强弱叫(音量)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7.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8.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决定了声音的(强弱)振动幅度大,音量(大)振动幅度小,音量(小)。
9.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 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
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10. 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它发出声音的(高低)振动越快,物体发出的声音越(高),振动越慢,物体发出的声音越(低)。
11.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传播速度:(铝箔尺〉木尺〉尼龙线〉棉线)12. (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13.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使用(无线电设备)。
14.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的传播速度(固体〉液体〉气体)。
1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16.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外界声音〉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17.人的(外耳)就像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个隧道到达听钟鼓膜。
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18.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构成,中耳由鼓膜和听小骨构成,内耳由耳蜗组成,耳蜗与听觉神经相连。
2020年秋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知识点人的呼吸系统由鼻腔、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呼吸的主要功能是将氧气吸入肺部,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鼻腔是呼吸道的入口,它能够过滤、加湿和加温空气。
气管是连接喉和支气管的管道,支气管则将空气输送到肺部。
肺是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它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将氧气吸入体内,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呼吸是自主神经系统调节的,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呼吸频率和深度,但也会在睡眠或紧张时自动调节。
正确的呼吸方式有助于身体健康,应该尽量通过鼻子呼吸,深呼吸并缓慢呼气,避免浅表呼吸和过度呼吸。
人类的呼吸系统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我们需要氧气,但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
当我们的胸腔舒张时,气体进入肺部;而当胸腔收缩时,气体则被排出体外。
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肺活量和呼吸功能,因为肺活量的大小与呼吸肌的力量和胸腔扩张的范围有关。
任何食物在常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都会变质,有的发霉结块,有的腐烂发臭,有的变酸。
食物变质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微生物作用、酶的作用和食物的化学反应。
食用腐败变质或霉变食物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其严重的潜在危害,因此我们必须予以注意。
影子的形成需要两个必要条件:光和不透明物体。
当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会形成阻挡物的阴影。
影子的方向与光照射的方向相反,而影子的大小与光和遮挡物之间的距离有关。
影子的长短与光照射的角度有关系,斜射时影子长,直射时影子最短。
影子大小还与屏和遮挡物的位置、行进中光的方向有关。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会随着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早晨影子向西,影子最长。
由早晨到正午,影子逐渐变短,中午影子最短。
正午过后,影子又逐渐变长,傍晚影子又变得最长,影子向东。
古人利用太阳投影方向测量时刻的重要工具是日晷。
地球是一个球体,其赤道的周长大约为4万千米。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应知应会知识点
一、填空题:第一单元
1.植物的身体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
2. 苹果树上的苹果是(果实),苹果籽是(种子)。
3. 植物的叶可以制造(氧气),根具有(吸收水分、养分)和(固定)植物身体的
作用。
4. 在植物的根吸水实验中,过一段时间容器内水量会(减少)。
5. 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通过实验证明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6. 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下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营养物质,
同时放出(氧气),人们把叶的这种作用叫(光合作用)。
7. (阳光)对植物生长有重要影响,一般背阴的植物长势(不如)向阳的植物。
8. 植物的叶蒸发水分的作用叫叶的(蒸腾)作用。
9. 蒸腾作用可以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养料的运输)。
第二单元
1.骏马在(草原)上奔驰,大猩猩一般生活在(森林)里,鸟儿可以(飞翔),鱼儿
可以在(水)中游。
2. 我的身边最常见的动物有()。
3. 动物的身体特点是和(环境)相适应的。
4.像兔子、牛、熊猫这样()生,靠()长大的动物都是哺乳动物。
5. 我认识的会飞翔的鸟有()。
6.鸟类的飞行工具是()。
7.鸟类的皮肤表面有(羽毛),具有(护体)(保温)(飞翔)等功能。
8. 鸟类是体表有()覆盖,善于(),()生的恒温脊椎动
物。
9.()被称为“国宝”,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10.我知道的珍稀动物有() .
11.保护珍稀动物,首先要保护它们生存的(),禁止滥砍乱伐森林。
12.企鹅的双翅变成了(鳍)状,失去了(飞翔)能力,却能在(水里)很快地(游泳)。
13.松鼠生活在()里,鲤鱼生活在()里。
14.动物的食性各不相同,我们把以植物为食物的动物,叫做植食动物。
以其他动物为
食物的动物叫做肉食动物。
以植物和其他动物为食物的动物,叫做杂食动物。
以腐败的动、植物为食物的动物,叫做腐食动物。
15.鲸是在水中生活的(哺乳)动物。
体型像(鱼),前肢成(鳍)形。
16.丹顶鹤、中华鲟、金丝猴都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7.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汶川县境内,是大熊猫生存和繁衍后代的理想地区。
第三单元
1.声音)可以供人们互相交流。
2.声音有(大)有(小)、有(高)有(低),声音的大小叫(音量),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3.不同的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5.声音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平时声音是靠(空气)传播到我们耳朵里的。
6.声音的大小可以(控制),当声音影响到人们正常的学习生活时,就会变成(噪音)。
7.人的听觉器官是(耳朵),我们一定要保护听觉。
8.(植树)可以在城市里有效减少噪音。
9.牛的叫声(低),鸟的叫声(高)。
10.用力敲锣时听到的锣声(大),大鼓声比锣声(低)。
11.说话时,感觉喉咙部位在(振动),鼓发声时,鼓皮上的米粒会(振动)。
12.敲击不同大小的编钟可以产生(高低)不同的声音。
13.听诊器是 1816 年由法国医师(林奈克)发明的。
利用它可以增大声音的(音量)。
14.噪声给人带来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会使人的听力受损
②有害于人的心血管系统,容易诱发高血压病③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急躁、易怒④影响睡眠,造成疲倦。
第四单元
1.人在社会中要和别人沟通,就必须互相传递 ( 信息 ) 。
3000 年前,古人就用(烽火台)传递信息。
3. 我们所学习的知识也是(信息),人类保存信息的最主要方法就是(书籍)。
4.(耳朵)(眼睛)是我们接收信息的主要器官。
5.(书信)曾是古代人最主要的信息传递方式。
6.(标志牌)是常见的信息传递方式。
7.(电报)与(电话)的出现,可以使人们远距离,更快捷地传递信息。
8.电报是( 1837 年)莫尔斯发明的,电话是 1892 年(贝尔)发明的。
9.发收电报要经过(编码)(发送)(接收)(解码)的过程。
比较电报和电话,(电话)传递信息更快捷方便。
如今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互联网)的出现和兴起深刻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方式。
12.迄今为止,人类已经历了五次信息革命:第一次是语言的使用,第二次是文字的使
用,第三次是印刷技术的应用,第四次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普及和应用。
第五次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其标志是计算机、互联网、卫星通信的迅速推广。
13.电话从产生到现在有 100 多年了。
请大家记住专用电话号码: 110 (治安报警电
话), 114 (市内电话查询), 120 (医疗急救电话), 119 (火警报警电话)。
第五单元
1.水(受热)会变成水蒸气。
它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 加快蒸发的三种方法:(提高液体温度)(增大蒸发表面积)(加快液体表面空气
流速)。
3.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叫(凝结)。
4.自然界中的(露)(雾)(云)等都是水蒸气(凝结)形成的。
5.冰是固态的(水),水只有在(寒冷)的天气才会结成冰。
6.水结冰一般要在( 0 )摄氏度以下。
7.自然界中的的冰有。
8. “水开了”在科学上叫(“沸腾”)。
沸腾时水会迅速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所
以我们看到水里有大量的(气泡)冒出来。
9.夏天刚洗过的衣服一会就干了,衣服上的水通过(蒸发)变成了(水蒸气)跑走啦。
10.冬天刚洗的衣服晾到院子里,一会儿就会(结冰),再过一会,地上没见水,而衣
服变干了,这是因为冰直接变成了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了。
11.池塘里的水会慢慢减少,是因为水()。
12.(雨)(露)(雾)是水,(霜)(雪)(雾凇)(冰棱)(冰雹)是冰。
第六单元
1. 要想成为一个科学家,就要从小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