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23.81 KB
- 文档页数:11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理解幼儿学习与教育的规律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中的能力为原则,使学生具备从事幼儿教育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理解幼儿学习与教育规律的能力,能够熟练地运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的品德。本门课在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具制约幼儿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作用。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理解幼儿学习与教育的规律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为导向,根据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设计,把导论、心理发展与差异、学习理论、学习心理、教学心理等作为教学内容,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合作探究的方式实施教学,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方面的能力,重点培养创新实践能力。本课程总学时26 课时,各任务分配学时为5-6 课时。
三、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幼儿教育心理方面上午知识和必备的职业素养,为今后从事幼儿教育岗位提供必需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一)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及掌握以下五方面的内容
1. 幼儿学习的种类、模式和幼儿学习的特殊性。
2. 儿童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和自我发展的基本特点。
3. 行为主义、认知学派和折中主义学习理论
4. 幼儿概念、技能和策略的学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学习;幼儿情商、道德与心理健康。
5. 教学中幼儿学习动机与迁移;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与专业发展。
(二)能力目标:
1. 通过学习“导论”,使学生对这门学科有整体的把握。
2. 通过学习“心理发展与差异” ,使学生为因材施教提供心理学依据。
3. 通过学习“学习理论” ,使学生能够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学各学科流派之间的差异。
4. 通过学习“学习心理” ,使学生能够掌握幼儿的概念学习方法及幼儿解决问题的方式。
5. 通过学习“教学心理” ,使学生掌握幼儿学习与迁移及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三)素质目标:
1. 具备良好的学前教育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和责任感
2. 具备较强的表达能力、团队协作精神、计划组织能力
3. 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具备通过网络、期刊、专业书籍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5. 具备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能力
四、课程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五、课程实施说明
(二)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
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但应当引导学生结合教科书上所讲的内容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去观察幼儿认知、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等各个方面发展的规律和特征,提高学生对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2.教学形式:
该课程可采用班级集中授课与安排到幼儿园实习见习相结合的教学形式。还可以组织收听、收视音像教材或教学节目,指导学员利用业余时间收看幼教电视节目。
(三)考核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分三部分:过程性评价20%+任务性评价30%+阶段性评价50%(包括期中20%、期末30%两次),三项评价的最终结果作为学生该学科的结业成绩记入学籍档案。
1. 过程性评价:主要针对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定,表格如下:
2. 任务性评价:针对教学设计中每个任务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最后统计出该项最后成绩。
牙克石市综合高级中学《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标准汇编
阶段性评价:依据期中期末两次考核,期中占,
期末占60%,教师通过试卷(理论40%+实践60%)对学生进
行检测
(四)教材使用与编写
(五)资源利用
1. 充分利用实训中心,让学生有实际动手操作的条件,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成立一些以学习为目的的社团让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训练” 。
2. 注意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幼儿计算教学法的方式方法和操作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让学生观看幼儿计算教学的录像,拓宽眼界,有利于学生对于整个学前教育专业有更加全面和系统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