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2007年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其治理——从货币数量理论角度进行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176.63 KB
- 文档页数:2
试述通货膨胀的成因及相关治理对策通货膨胀的原因一、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demand-pull inflation)主要观点是以需求过度解释通货膨胀,认为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经济发展过程中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引起价格水平持续上升。
这种通货膨胀表现为“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
”对价格水平产生拉上作用的过度需求有两个方面:实际因素和货币因素。
实际因素包括过度的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等,其中主要是过度投资。
货币因素是指由于货币供给过度导致总需求过剩。
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cost-push inflation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指对社会商品和劳务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因生产成本提高而引起的物价总水平的上涨。
成本提高的原因基本有两个:一是工资增长率快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二是一些垄断企业为了获得垄断利润,经常大幅度地提高垄断产品的价格三、结构型通货膨胀(structural inflation )基本观点是,由于不同国家的经济部门结构的某些特点,当一些产业和部门在需求方面和成本方面发生变动时,往往会通过部门之间的相互看齐的过程而影响到其他部门,从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
这种结构型通货膨胀可分为三种情况:1. 需求转移型2. 部门差异型3. 外部输入型1.需求转移型。
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某个部门的一部分需求转移至其他部门,而劳动力及其他生产要素却不能及时转移,这时需求增加的部门的工资和产品价格就会上涨,而需求减少的部门的产品价格却未必相应下降,结果导致价格总水平上升。
2.部门差异型。
英国经济学家萨尔沃用部门间的差异来解释结构型通货膨胀。
一般来说,产业部门生产率的增长快于服务业部门,但两大部门的货币工资增长速度却大体相同,而且这种增长速度是由产业部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决定的,结果造成服务业部门货币工资的增长速度超过其生产率的增长速度。
这种部门间生产率增长速度的差异和货币工资的一致增长,形成服务业部门成本持续上升的压力,从而成为价格水平上涨的压力。
浅析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治理建议作者:魏征来源:《经营管理者·下旬刊》2016年第08期摘要:通货膨胀问题是经济学中争议很多的一个话题。
本文从货币主义学派的观点出发分析通货膨胀,最后通过分析相关数据找出我国通货膨胀的“罪魁祸首”—货币超发,验证了货币主义学派的观点,并对政府治理通货膨胀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通货膨胀货币主义学派验证建议一、货币主义学派对通货膨胀成因的解释货币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米尔顿·弗里德曼曾说:“通货膨胀总是而且处处都是一种货币现象。
”现实中,货币数量理论认为,通货膨胀在本质上是由于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实际需求数量而造成的,控制通货膨胀的主要措施是减少货币供应量。
实证经济学一般采用货币供应量(M2层次)和GDP的比值来衡量货币供应量是否超过实际需求量,这一比值越大,表明该经济体中的货币超发越严重。
通货膨胀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物价的上涨,CPI指数是通货膨胀的直接表现。
二、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特点近年来在CPI构成中,食品价格涨幅一直高于非食品价格,并且超过CPI的涨幅。
自2006年以来,除个别年份外食品价格均呈现上涨趋势,就其CPI涨幅最高的2011年7月份来看,食品价格上涨14.8%,非食品价格上涨2.9%;消费品价格上涨7.6%,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7%。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CPI的构成和比重为:食品31.79%,烟酒及用品3.49% ,居住17.22% ,交通通讯9.95%,医疗保健个人用品9.64%,衣着8.52% ,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5.6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3.75%,据此测算食品价格涨幅影响CPI上涨约4.38个百分点,占物价上涨的三分之二,由此可见食品价格涨幅对推高CPI贡献非常大。
三、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本文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M2数据和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数据,计算了2006~ 2015年M2和GDP(单位:万亿元人民币)的比值,详细数据见表1:由表中数据可知,自2006年以来,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与GDP的比值除个别年份外一直处于不断攀升的过程,2014年末的M2与GDP的比值达到1.91的历史新高。
2007-2008年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分析一、引言二、2007-2008年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的成因1.国际油价影响2.工业品涨价3.生产资料价格上涨4.食品价格上涨5.外汇升值导致进口物价上涨三、2007-2008年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对策分析1.加大对外贸易投资的力度2.加强货币政策调节3.控制能源价格上涨4.加强农业生产,保障粮食供给5.增加进口的多样化,降低对某一种物品的依赖四、案例1: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成因2.影响3.对策五、案例2:食品价格上涨1.成因2.影响3.对策六、案例3:外汇升值导致进口物价上涨1.成因2.影响3.对策七、案例4:加大对外贸易投资的力度1.成因2.影响3.对策八、案例5:加强货币政策调节1.成因2.影响3.对策引言:2007-2008年,我国出现了输入型通货膨胀,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对于经济专家而言,分析其成因及对策,对于未来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二、2007-2008年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的成因:1. 国际油价影响:2007年国际油价快速上涨,推动了我国能源价格上涨。
2. 工业品涨价:2007年,全国大规模的“洗钱”行动,导致上游的原材料、中游的制造业、下游的消费者价格齐齐走高。
3. 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受宏观经济形势、交通运输成本等因素影响,生产资料价格整体上涨。
4. 食品价格上涨:2007年,我国遭受了严重的雨雪灾害,导致农作物产量大幅下滑,食品价格大幅上涨。
5. 外汇升值导致进口物价上涨:2007年,我国外汇储备一直处于高位,而美元贬值,导致外汇升值,进口商品价格上涨。
三、2007-2008年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对策分析:1. 加大对外贸易投资的力度:尽量多地发展对外贸易,增加出口量,缓解压力。
2. 加强货币政策调节:通过抑制通货膨胀,保持货币稳定。
3. 控制能源价格上涨:加大能源资金的投入力度,增加新能源使用的比例。
4. 加强农业生产,保障粮食供给:采取各种措施,加强粮食生产,并及时储备。
通货膨胀的成因及治理对策(大全五篇)第一篇:通货膨胀的成因及治理对策11、通货膨胀的成因、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以及治理对策?1)、通货膨胀的成因:1、需求拉上说:这一理论认为通货膨胀是由于总需求超过总供给,以至于“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多的商品”而引起的。
或者说,因为社会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超过了按现价可得到的供给,从而引起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
2、成本推进说:该理论认为通货膨胀是由于总供给方面生产成本上升所引起的。
3、供求混合推进说:该理论认为通货膨胀是在总供给和总需求共同作用下所引起的。
4、“结构型”通货膨胀说:该理论认为即使整个经济生活中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平衡状态,但由于经济结构方面的因素变动,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也会发生。
5、通货膨胀预期说:该理论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如果人们普遍预期一年后的价格将高于现在价格,就会在出售和购买商品是把预期价格上涨的因素考虑进去,从而引起现行价格水平提高,直至其达到预期价格以上。
2)、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的影响:1、强制储蓄效应2、收入分配效应3、资产结构效应4、产出效应3)、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1、需求管理政策,包括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包括削减政府支出;限制公共事业投资和公共福利支出和增加赋税。
紧缩性货币政策既控制货币供应量,缓减货币的增长速度,遏制总需求的急剧膨胀。
2、收入政策,具体政策包括指导性为主的限制;以税收为手段的限制;强制性限制。
3、收入指数化政策,又称指数联动政策,是指在货币性契约中订立物价指数条款,使工资、利息,各种债券收益以及货币收入按照物价水平的变动进行调整。
第二篇:2011我国当前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分析浅谈我国当前通货膨胀成因及治理对策建议摘要:作者结合目前国际、国内主要工业品和农产品价格上涨趁势,对我国目前通货膨胀形成原因进行了浅析,并提出了如何进行通货膨胀治理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今年召开的两会中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2011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摘要:现今,中国的通货膨胀已愈趋严重,政府的宏观调控相继出台,但是效果不甚明显。
2010年以来的新的一轮的通货膨胀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来就通货膨胀的定义,中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如何抑制通货膨胀作了一些简要分析。
关键字:通货膨胀成因宏观调控对策一、通货膨胀的定义及由来通货膨胀是指所有社会商品和劳务的一般价格水平或平均价格水平的持续上升。
在通货膨胀时期, 单位货币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呈持续下降局面。
因此, 通货膨胀的发生必然伴随着通货紧缩的存在。
根据通货膨胀的程度不同,人们把通货膨胀划分为以下三种:(1)温和的通货膨胀;(2)急剧的通货膨胀;(3)恶性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21世纪初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形成以后的产物。
在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条件下, 货币本身没有价值, 可以无限发行, 从而为通货膨胀的产生打开了大门。
只要货币供应量超过了社会商品量, 通货膨胀就发生了。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教授认为通货膨胀无论在何时何地发生, 都是一种货币现象。
二、通货膨胀的原因1)、货币供给增加最直接的原因是因为央行在大量印制货币,是一种内生性通胀,央行滥发纸币的原因如下:1.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2.政府主导的投资体系3.联系汇率制度2)、我国农业的基础不牢固近年来我国粮价不断上涨,是由于粮食产量下降造成的,是攻击除了问题。
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畜产品的商品率低;我国人口多,对农畜产品的需求旺盛,农畜产品的供需矛盾将长期存在,价格必然成上升趋势;如遇到大的自然灾害这种供求矛盾将更加突出,价格上涨也会加快。
3)、输入性通胀压力也就是中国进口的商品涨价了:原油、铁矿石、粮食、油料等大宗进口商品价格仍在高位波动,推高国内商品的价格,这种原因是存在的,自然带动下游产品成本增加,进而涨价。
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背景下,这种输入性通胀并没有那么厉害,国外大额商品涨价往往最主要的理由就是中国的需求大增。
4)、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因长期外贸顺差多发的货币和2009年前后大量的贷款需要较长时间进行消化,美国实行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的全球性流动过剩对我国的影响也还在发生作用。
年级:2005级专业:行政管理姓名:学号:2005308305012007年以来我国通货膨胀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摘要:2007年以来,我国经济形势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通货膨胀问题日益突出,已经到了比较严峻的地步。
本文着重于对通货膨胀问题的成因分析。
在分析国内与国际因素对我国通货膨胀现象的影响后,本文提出了三大政策建议,即审慎调整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控制信贷,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
关键词: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经济形势2007年以来,在国内金融政策紧缩和美国次贷危机双重因素的重叠影响下,我国经济形势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最明显的现象是物价水平上涨,通货膨胀十分严重。
从通货膨胀类指标来看,居民消费指数(CPI)逐季、逐月向上攀升。
表1. 1996—2007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第 1 页共5 页本资料由欢乐百分百提供从表中可以看出,从1996年到1999年,居民消费指数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到了1999年,居民消费指数跌入低谷;2000年开始,CPI有所回升;可到了2002年,CPI又有所回落;从2002年到2004年,CPI逐步回升;2005年,CPI有所下降;直至2007年,CPI又返升至104.8。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CPI的升降呈现出经济的周期性特征。
要把握这一特征,笔者认为,可以从原材料的价格上着手。
从2003年以来,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住宅和房地产价格已经先后开始上涨,进入2007年以后,这种价格波动开始延伸到其他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
从这一过程来看,可以推算,2008年可能是我国进入通货膨胀周期性压力最大的年份。
由此可知,我国目前面临着较为严峻的经济形势,而以通货膨胀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经济问题很可能引发其他的问题。
国际经验证明,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将导致基尼系数的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是社会不安定的重要因素。
抑制通货膨胀不仅是经济稳定的需要,也是社会稳定的需要。
就中国目前发生的通货膨胀来说,原因是多方面的。
中国近年来通货膨胀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通货膨胀,顾名思义,就是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不符,从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多次发生,一般都是战争时期或是政治腐败,从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社会不稳定。
又由于国家监管不严,民众多私铸币,货币泛滥。
“此后,民多私铸,钱更薄小,钱价更低。
时所用钱,人多私铸,销就薄小,乃至风飘水浮,米斗几值一千。
”私铸钱轻薄如榆叶,入水不沉,其流通的后果是物价上涨,货币流通阻滞,犯罪者增多,加剧了社会矛盾。
如此后果,导致人们对于通货膨胀谈虎色变,然而通货膨胀真的百害而无一利吗?当然不是,通货膨胀确实有害处,但也有有益的地方,适当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生产,对经济增长具有正的效应。
由于经济处于有效需求不足、实际经济增长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的状态,可以通过通货膨胀,增加投资,提高货币供给刺激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所以各国在制定经济计划时都保持了一定的通货膨胀。
中国也不例外,中国的通货膨胀率按照官方公布的CPI计算,大约3%。
如果按照GDP折算指数,要高一些。
当然官方的数据总是半真半假,有民间学者表示膨胀率在13%到14%之间,当然这个数据也有些耸人听闻。
我们可以通过最低工资标准的变化来综合考虑。
比如北京市13年、14年、15年的工资水准分别为1400/1560/1720元,那通胀率的计算就是本年减去去年的,然后再除以去年的。
即:(今年最低工资标准-去年工资标准)/去年工资标准*100%。
得出的结果分别是11.1%,11.4%,10.25%。
由此看出大约至少在11%以上。
从居民生活的角度看,最直观感受就是物价上涨,钱不值钱了,同样的一百元钱没有几年前经花了。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的通货膨胀了呢?先从国内看,国家的政策是首要影响,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实施了经济刺激政策,货币发行量过多,导致流动性过剩,物价上涨。
比如在新闻中听到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因为金融危机导致的流动性不足,影响经济发展,所以国家刺激经济加大政府购买,提高银行发放贷款力度,支持中小企业进行生产型投资,增加货币供给。
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以及对策探讨_贸易经济论文摘要:2010年年我国开始我国进入了一轮新的通货膨胀周期,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9月份我国通货膨胀率依然处于6.1%的高位,这意味着我国从2011年3月开始已经连续7个月维持在5%以上的高位。
在通胀不断高企的背景下,如何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阻止通货膨胀率的继续攀升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在阐述通货膨胀率上升的原因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为降低通货膨胀率,确保我国经济平稳运行做出有益探索。
关键词:通货膨胀;原因;对策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我国通货膨胀率逐月攀升,到2011年7月达到了6.5%高位,创37个月以来新高,8月份以及9月份通货膨胀率仍处于6%以上的高位,处于一个严重通胀的阶段。
通货膨胀率的居高不下已经影响到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并开始冲击实体经济,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通货膨胀率上升的原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通货膨胀率攀升原因分析目前我国通货膨胀率高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货币层面的因素,也有经济政策方面的因素,具体分析如下:1.流动性过剩马克思主义货币理论认为,通货膨胀的产生从根本上来讲是一种货币现象,即货币的过度发行导致物价上涨,引起通货膨胀率的上升。
尽管目前学界对流动性过剩的标准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但是对流动非流动性过剩的定义却比较统一,即货币的发行量超过了经济运行所需。
流动性过剩的状况在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变。
我国流通中的货币量依然偏松,根据央行的统计2011年6月新增贷款高达6339亿元,上半年新增贷款累积4.2万亿元。
6月广义货币M2增速达15.9%远高于名义GDP增速,总量升至78万亿元,我国货币超发高达40多万亿。
事实上自2008年11月开始至今的三年多时间,中国货币环境的整体特征为“非正常化”状态,即货币政策仍然处于一个非常态的量化宽松状态,导致今天流动性过剩引发的通货膨胀能高企。
流动性过剩的另外一个原因在于美国持续的量化宽松政策,由于目前我国人民币对美元处于一个持续上升的通道,导致大量的美元涌入国内,截止2011年6月我国外汇储备高达3万多亿美元,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热钱”,由此导致大量的外汇占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局面。
通货膨胀论文: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分析摘要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自2008年9月份全面爆发后,各国政府纷纷推出各自的救市方案,中国的货币政策也转为适度宽松。
而这一政策以及4万亿的消费刺激计划使得市场上货币供应相对过剩。
随着经济的逐步回暖和市场信心的逐步增强,价格上涨的潜在风险也逐步增大,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也越来越高。
从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来看,通货膨胀确实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
本文通过当前中国通货膨胀的现状,分析了这种状况的成因,认为主要是由2008年中国实现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及在整个世界性通货膨胀背景下和全球性债务危机等,并据此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希望能对决策者和大众都有所帮助。
关键词通货膨胀货币供给一、通货膨胀及其危害经济学上的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为货币供给大于货币的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从而引起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指标可以用来测量通货膨胀的水平,其中最常用的为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和生产者物价指数(ppi)。
温和的通货膨胀,即每年物价上升的比例在10%以内,通常并不需要担心,甚至有时候这种缓慢而逐步上升的价格对经济和收入的增长还有着积极地刺激作用。
而一旦发生了奔腾的通货膨胀(指年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又低于100%)甚至超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超过100%),对国家和民众而言,就不是一件好事了。
在生产领域,会破坏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导致生产过程紊乱,打破原有的商品和劳务供需间的平衡关系,同时使生产性投资减少,不利于生产的长期稳定发展。
在流通领域,由于物价上涨不均衡,商品会冲破原有的渠道,向价格上涨快的地方流动,打乱了企业原有的购销渠道,破坏商品的正常流通。
在分配上,改变了社会成员间原有的收入和财富占有的比例。
由于物价上涨先于工资的增长,依靠固定工资收入生活的社会些在流通领域哄抬物价的不法单位和个人反而得到了好处;此外社会成员的财富占有比例也会因通货膨胀而改变。
我国通货膨胀的根源分析及其治理的政策组合选择摘要:当前我国通货膨胀问题比较严重,如何对通货膨胀实施有效的治理是中央政府关注的一个问题,本质讲,通货膨胀的高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真正搞清楚目前通货膨胀产生的根本原因及传导机理。
对此,本文从经济总体构成到经济结构、从现象到本质深入研究认为,造成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粗放增长方式下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要想有效抑制通货膨胀,必须采用标本兼治的政策组合策略。
关键词:通货膨胀;二元经济机构;政策治理组合;巴塞尔协议通货膨胀是目前困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对本次通货膨胀产生原因,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也存在较大分歧,概括起来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种观点:一是认为由于需求拉动引起;二是认为由于原材料、能源等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导致成本上升引起,三是认为由世界通货膨胀输入我国所致,四是认为由于我国的经济结构不合理引起。
当前我国的通货膨胀比以往任何时候出现的通货膨胀都要复杂,因此,但从某个角度来考察我国的通货膨胀产生的根源似乎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若就此不分问题的产生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而盲目进行治理,不但无助于通货膨胀压力的缓解,反而会给宏观经济带来更大的混乱。
本质讲,通货膨胀的高低并不重要,而搞清楚通货膨胀产生的根本原因对于有效治理通涨则至关重要。
对此,本文从目前通货膨胀的通货膨胀治理现状以及通货膨胀治理的政策传导机制进行分析,来考察目前政策实施的效力,进而以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为突破口探讨通货膨胀产生的根本原因,最后针对这些根本原因提出通货膨胀治理的政策组合措施。
一、我国通货膨胀治理现状分析我国的通货膨胀自2007年3月超过3%的警戒线后便一路走高,究其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
按支出法,四部门构成下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投资、消费、净出口和政府采购占总产出的比重分别为55.6%、36.1%、7.7%和1.6%,表面上看,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主要源于投资、出口和消费,因此采取的政策主要是抑制信贷投放的紧缩性货币政策、人民币升值的汇率政策和抑制消费品价格上涨的行政手段。
浅谈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通货膨胀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通货膨胀不仅会导致消费者购买力的下降,也会对经济运转造成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对策两方面来进行探讨。
原因1. 市场供需失衡市场供需失衡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市场上的商品供应不足,而需求过多时,就会引起物价上涨。
例如,在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迅猛发展、能源和金属等资源紧缺等因素,都导致了物价的上涨。
2. 金融政策宽松如果国家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了货币的供应量,就会导致货币贬值,进而引起通货膨胀。
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周期中,央行会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但如果政策引入过多的流动性,就会让市场上的资金更加充裕,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3. 生产成本上升原材料和能源等生产成本上升也是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因为生产成本上升,就会导致生产企业为了保证利润,提高产品价格。
4. 外部环境影响国际市场对于我国通货膨胀也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外部的通货膨胀持续加剧,那么它们的价格上涨会传导到我国市场上,导致我国的通货膨胀率上升。
对策1. 稳定货币政策稳定货币政策是控制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
因此,央行应当制定合理的货币政策,以控制货币供应量,避免通货膨胀的出现。
此外,央行还可以采取宏观调控手段,限制贷款额度,防止通胀逐步形成。
2. 预防市场供需失衡预防市场供需失衡也是控制通货膨胀的有效手段。
需要加强价格监管,保证价格公正合理,防止价格操纵等垄断行为。
3. 促进生产企业降低成本鼓励生产企业降低成本,减少商品价格的上涨,是控制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
政府可以通过减税、补贴等财政政策鼓励企业创新和提高生产效率。
4. 扩大进口通过扩大进口,降低物价,降低国内价格上涨的压力。
中国可以进一步加强与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合作,推动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不断扩大进口。
结论通货膨胀不可避免,但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措施来缓解通货膨胀的影响。
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运行所需的货币数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价格水平全面、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2007年1-9月,我国CPI数据逐月上升,已连续超出央行设定的3%这一通货膨胀警戒线。
2007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防止全面通货膨胀作为宏观经济调控重要目标,可见2007年前9个月的通胀预示着发生全面通胀的可能性。
2008年1月,CPI较去年同期上涨7.1%,4月份达到8.4%,创11年新高。
从这些数据可以明显的看出,我国已发生了较严重的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一)需求拉动当国外出现通货膨胀、价格上涨时,一方面国内商品相比国外商品显得更加便宜,由此造成该国对外贸易出口需求;另一方面又会减少本国居民对国外进口商品的消费,而转为增加对本国商品的消费,一增一减,最终引起国内社会总需求的增加。
而供给在短期内具有黏性,难以及时扩大,导致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最终引起整个物价上升,这就是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这也就是凯恩斯学派所谓的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二)国外输入1.粮食进口因素对于粮食而言,受产量下降、需求增加的影响,世界粮食库存下降,国际市场粮食供需关系总体趋紧。
世界粮食价格自2006年9月份起持续上涨并延续到今,导致我国在进口粮食上的成本日益上升;而粮食价格上涨推动了与粮食有关的食品价格走高,并通过饲料的传导作用推动肉类和奶类等食品价格上扬。
根据“一物一价”原理,进口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会构成国内物价水平的一部分,从而造成“通胀”进口的现象。
2.石油因素目前由于全球经济增长带来的石油需求增加以及其它因素导致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日益攀升。
对于石油我国在国际市场上还缺乏发言权,对待石油价格上涨我国只能被动接受。
而我国是石油进口国,全年进口石油量相当庞大。
石油价格的上涨最终引起整个社会价格总水平的上升。
(三)外贸顺差我国持续的经常项目盈余导致外汇供给持续增加以及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强制性结汇、限制性售汇的外汇管理制度。
要:由于种种原因通货膨胀正悄悄的降临我国,为了避免我国经济出现畸形发展,我们必须采取调整收入政策,货币政策,对外经济政策,提高利率,降低工资水平以及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抑制通货膨胀蔓延,使我国经济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通货膨胀、供需失衡、低汇率、宏观调节当前我国经济已经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中央(2007。
11。
27)政治局会议已提出,当前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但对通胀的来源和原因,不管是管理层还是学术界,众说纷纭,认识很不一致。
占主导的观点是,通胀由流动性过剩和经济增长偏快引起。
因此,今年来的一系列宏观调控都是围绕着如何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以抑制投资、收缩流动性。
但是,收缩流动性仅对股市起些抑制作用,在房地产等生产性领域,抑制投资、收缩流动性过剩的政策反而引起供给的进一歩紧缺,例如,收缩投资使得价越调越涨。
再例如,对猪肉价格的上涨,国务院采取的不是防止投资增长,而是指令增加投资。
实践已经证明,“两防政策”是相互矛盾的。
不管是加息还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防住了经济增长过快,而对抑制通货膨胀根本没有效果。
对凡涉及到人民生活的如汽油价、房价、食品价等的持续上涨,我们都是眼睁睁的没有办法.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出在至今并没有真正搞清楚引起本次通货膨胀的原因。
宏观调控南辕北辙、没有对症下药。
一、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1、由外汇储备引起的供需失衡是通货膨胀的内在因素通缩是社会总供需失衡,同样,通胀的本质也是社会总供需失衡,不过它与通缩相反,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在有国际贸易的背景下,供需平衡在于:国内供给+总进口=国内需求+总出口。
当总出口大于总进口时,表现于顺差,企业手中握有外汇存款.此时,国内的需求是大于国内供给的,缺口部份就是顺差中的外汇购买力,只有当这些外汇用于进口等额商品时,总供需才实现平衡.根据此判断,那么我们当前国内商品总供给缺口就等于外汇储备的1。
浅析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治理对策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普遍持续上涨,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导致物价水平飞涨的现象。
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具有多方面因素,主要包括货币供给过度增长、经济结构调整不到位、外部因素影响等。
对于治理通货膨胀,我国可以采取多种对策,包括紧缩货币政策、控制物价上涨、调整经济结构以及加强跨境监管等。
首先,货币供给过度增长是导致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之一、过度印钞、扩大货币供应量会导致货币超发,进而引起通货膨胀。
在我国,过去的经验表明,一些政府部门为了推动经济增长,过度放松货币政策,以加大投资和支出规模,引发了通货膨胀。
因此,治理通货膨胀的第一步就是要控制货币供应量,避免货币超发。
实行紧缩货币政策,加强对银行的监管力度,控制货币投放量,抑制通胀压力的积累。
其次,经济结构调整不到位也是导致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呈现出投资拉动型、出口导向型的特点,这导致了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压力逐渐增大。
为了治理通货膨胀,需要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消费升级,提高内需水平。
此外,还应加强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规范和整顿,防止企业滥发低价产品导致通货膨胀。
第三,外部因素也可能对我国通货膨胀产生影响。
国际油价上涨、粮食价格波动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我国物价水平上涨,进而引发通货膨胀。
为了应对这些外部因素带来的冲击,我国可以通过积极开展国际合作,进一步提高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效率,以降低进口成本,减少通货膨胀的压力。
综上所述,治理通货膨胀需要综合运用货币政策、经济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等多种手段。
在实施紧缩货币政策的同时,还应加大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强消费升级,提高内需水平。
此外,还需要加强跨境监管,防止外部因素对我国通胀率的影响。
通过多方面的综合治理,才能够牢固控制通货膨胀水平,保持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通货膨胀的性质及其治理的方法华 民摘 要:本文首先对2007年以来出现攀升趋势的通货膨胀的成因作了两方面分析:第一,过多的货币是怎样被创造出来的;第二,增加的货币是通过怎样的渠道去影响价格指数的。
结论是,目前的通货膨胀具有十分明显的成本推动的特征。
其次,文章就如何治理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 外部输入中国从2004年开始的紧缩性宏观调控已经历时三年有余,但是本轮紧缩性的宏观调控不仅没有能够达到宏观经济管理当局预期的目标,反而引发了令人不安的通货膨胀。
这种情况的发生意味着什么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对目前出现攀升趋势的通货膨胀的成因加以分析。
从理论上讲,通货膨胀说到底只是一种货币现象,这也就是说,通货膨胀总是源于过多的货币供给。
但是,从通货膨胀的具体成因上来讲,我们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分析,否则,简单地抽紧银根并不一定能够让已经发生的通货膨胀得到有效的治理。
分析通货膨胀的具体成因,就是要深究这样两个问题:第一,过多的货币是怎样被创造出来的?第二,这样货币又是通过怎样的渠道被传递到物价指数上去的?从开放经济下的国民货币账户体系来看,中国不断增加的货币供给主要来源于巨额外汇的流入,在中国资本项目尚未开放的环境下,流入中国的外汇只能由央行加以收购,从而导致货币的外汇占款发行。
那么接下来需要讨论的问题是,中国为什么会有大量外汇的流入?简单地讲,外汇大量流入中国大致上是由以下三个因素推动的:第一,从2000年开始,世界经济发生了由技术竞争为主的增长结构向成本竞争为主的增长结构的转型,中国原本就拥有丰裕的廉价劳动,再加上1994年人民币大幅贬值所带来的成本竞争优势从而导致大量的国际大公司进入中国设厂投资,从而带来了大量的外汇、导致中国储备迅速增加和货币供应量的膨胀;第二,由于中国缺乏内需,从而造成了中国巨大规模的出口和数量十分庞大的经常项目顺差。
再加上外来投资的目的是套利中国的廉价劳动,在中国加工制造的产成品大部分是销往国际市场的,由此产生的贸易顺差也都得记在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栏目下。
从货币供应量角度谈我国通胀的原因及治理方案
高晓乐
【期刊名称】《时代金融》
【年(卷),期】2008(0)8
【摘要】2007年我国居民消费指数不断上涨,已形成通胀现象。
此轮通胀有多种原因,本文着重从货币供应量的角度解释通胀。
首先分析货币供应量历年变化,并分析决定货币供应的两个因素,即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2007年的变化。
其次,阐述了货币导致基础货币增加直接原因——外汇流入过多,进行分析。
文章简要评述了2007年央行实施的一系列货币政策,指出其暂时性,并提出从根本上缓解外汇储备增加对通胀压力的措施。
【总页数】3页(P8-10)
【作者】高晓乐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华金融保险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22.5
【相关文献】
1.以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不适应性分析及优化策略--兼评以通胀定标作为我国货币政策框架的可行性
2.从货币供给角度看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3.从外汇占款角度看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化
4.我国货币供给与通胀运行的相关性分析——兼谈货币供给控制在我国通胀
控制中的地位与作用5.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沉淀率与货币供给量——我国货币供应量过大的原因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