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稻钵育秧盘起盘机的设计和试验研究

水稻钵育秧盘起盘机的设计和试验研究

水稻钵育秧盘起盘机的设计和试验研究
水稻钵育秧盘起盘机的设计和试验研究

水稻钵育秧盘起盘机的设计和试验研究

/h1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总产量约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百分之四十。相比较而言,水稻是比玉米和小麦更加具有经济效益的粮食作物;水稻的种植技术以及生长环境相对复杂,生产过程涉及环节流程多,种植的季节性强,并且水稻全程生产过程中所需的用工量多、劳动强度大。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和消费国,水稻生产不仅负担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也肩负着实现种粮增效、稻农增收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使命,同时也是现阶段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心任务之一。黑龙江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是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黑龙江属中温带到寒温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4~5℃。黑龙江土地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是世界三大黑土地带之一,是名副其实的国家粮食主产区。2013 年黑龙江省粮食种植面积为20 913.1 万亩,总产量跃上 1 200 亿斤新台阶,比上年增加48.5 亿斤,增长 4.2%,再获特大丰收。黑龙江适合种植水稻、玉米、大豆、小麦四种粮食作物。尤其是黑龙江的粳稻全国闻名,品质优良,口感好,备受人们青睐,需求呈扩大的趋势。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化脚步的加快以及农村耕地面积的逐渐减小,加之农村的主要青壮劳动力流向城市务工以及农用物资、生产原料的成本上涨等原因,以往的水稻育秧生产模式已经落后。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以及对农业扶持力度的逐年加大,我国水稻生产模式将发生变革。因此,推广使用简单,省力,省人工的技术模式,对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的推广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1.2 国内外相关机械的研究

在农业生产的各项环节中,使用机械作业代替人力作业,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已经成为全世界各国的研究趋势,但由于现阶段农艺与农机的相互配合的程度以及机械设备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使得全程机械化作业的发展受到制约。同时由于国内外农业机械化水平存在着差异,特别是国内的水稻种植培育模式正处于更新换代的阶段,相应的配套机械还未完全适应新的生产模式。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家率先将大田作业的配套农机具,经过一系列的改装后,用于果树苗木的生产中。自六十年代以来,园林机械发展迅猛,各项生产工序由原来的人力操作逐渐被机械化操作替代,同时为了满足农机与农艺的相互配合,园林机械也做出了相应比较大的改革。从生产规模上分析,国外的苗圃一般占地面积较大;从配套机械的使用上分析,国外的机械化程度较高。在我国,农业机械的起步较晚、起点较低、发展较慢,并且以往的生产管理模式较为落后,目前依旧普遍采用农户分散培育,各自独立管理的种植模式,从而无法完成机械化生产。现阶段我国的园林机械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国外大型园林机械的工作方式,并针对我国农业的实际生产、种植与管理模式进行了相应的研发,从而研制出符合我国各项农业生产的配套机械。为了实现水稻生产的机械化,通过借鉴以往在农田大型机械的研究方法,针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农艺要求以及进行起盘的工作要求,对相应工作部件以及工作方式进行分析、研究,研制出适合我国现阶段水稻钵育秧盘的起盘机。

第二章起盘机整机的设计分析

2.1 起盘机的设计要求

(1)起盘的规格要求插秧工作中插秧机要求使用的是以营养土为载体的标准化秧盘,简称秧块。秧块的标准长为490mm,宽度范围应在275~280mm 之间,高为22mm,四角垂直方正,不缺边缺角。要求秧块上的成品苗需要 1.5~3 株/穴,秧苗在整个秧块上要分布均匀,秧苗挺拔整齐,秧苗根在秧块中形成根部盘结,提起时不易松散,可将秧块整体放入秧箱,最后进行插秧工作时,不会造成卡死、脱空以及漏插。

(2)起盘机的作业要求在满足插秧机插秧标准的前提下,为了防止造成插秧不均造成的漏插或每穴株数差距过大,起盘机对秧盘的损伤率不大于5%。

2.2 起盘机的设计原则

/h1

结合现阶段水稻大棚植质钵育秧盘的培育以及管理现状,参照农艺和农机相互配合的要求,对比相关起苗机械的工作形式,设计出一种能够满足农艺要求的水稻钵育秧盘起盘机。从机具的总装上,机具应首先满足作业基本要求,具有稳定的工作性能,可操作性强等基本条件。并且还应该考虑在保证机具工作可靠性的前提下,使机具的结构更加的紧凑、各连接部件和切土部件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机具整机的各个部件要相对独立,便于拆卸、更换、安装。

2.3 起盘机的作业原理

起盘机机架为整体铆接结构,起盘铲固定在连接杆上,可随履带式行走机构一起运动。起盘机整体向前运动时,推动固定在行走装置侧面的起盘铲向前做切削运动,将秧盘底端与土壤分离,以便于协作人员拾起。作业时,首先清理机具在行走方向上的土壤,使机具的行走平面相对平整,减少行走机构在作业方向上机具的上下起伏,造成切土深度的变化或使秧盘直接遭到破坏。作业后,切割的秧盘平放在土壤上,协作人员只需将秧盘拾起,摆放到秧盘运输车上便可。

2.4 起盘机行走装置的设计

水稻秧盘起盘机是专为水稻植质钵育秧盘起盘而设计的,由机架、起盘铲、连接杆及履带式行走机构等组成,履带式行走机构如图2-1 所示。工作时,行走机构带动起盘铲向前运动并随之入土,当铲体对秧盘进行铲切时,铲体进行水平切割并将秧盘沿铲面向上铲起。起盘铲沿水平面对秧盘底部进行切割,保证了秧盘底面的平整性,并使秧盘与地面分离,以便于随机工作人员拾起。

水稻盘育秧播种机的使用与维护

水稻盘育秧播种机的使用与维护 【摘要】实现水稻插秧播种的机械化,不仅有利于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还提高了水稻的生产量。因此近年来,在我国水稻生产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就采用水稻盘育秧播种机,来保障水稻的生产量。本文通过水稻盘育秧播种机的安装、试运以及调整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讨论了水稻盘育秧播种机的使用和维护方法,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水稻盘育秧播种机;使用;维修;保养 目前,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水稻种植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有利于我国水稻产量的提高,还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当前水稻培养的过程中,人们就将水稻的机械化生产广泛的应用到水平的种植和培养过程当中,使得传统的人工栽培方法得到完全的取代。但是,由于水稻盘育秧播种机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使得水稻盘育秧播种机无法正常的工作,因此为了能保证水稻的生产量不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人们就对采用相关的技术来对水稻盘育秧播种机进行维护保养。下面我们就对水稻盘育秧播种机的使用方法和相关的维护技术进行介绍。 1.当前我国水稻盘育秧播种机的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发展,人们在水稻培育的过程中,也已经开始将机械化技术应用其中,从而取代了传统的人工劳动方式,使得水稻的生产技术得到有效的提高。目前,我国在实现水稻机械化生产,所采用的水稻盘育秧播种机设备主要有2BL-500水稻育秧播种机,ZBPS-300水稻育秧播种机,2BS-1200型水稻育秧播种机,2BL-280B水稻育秧播种机等设备,而且在一些特殊的地区中,人们为了保障水稻生产的质量,也会采用一些进口的水稻盘育秧播种机来进行播种处理。 1.1水稻盘育秧播种机的工作原理 水稻盘育秧播种机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其工作原理十分的简单,它主要是通过点击设备来带动机构驱动输送带,再利用传动机构来将动力分配的进行设备的各个机构当中,从而使得水稻盘育秧播种机有着良好的播种能力。而在播种的过程中,人们则是将水稻盘育秧播种机的空秧盘通过铺土刷平装置铺底土,镇压辊压土,在利用喷水设备和播种装置将水稻种子均匀的散播的土地当中,然后通过耙平毛刷将稻种的覆土进行均匀的处理,从而完成整个播种过程。 1.2水稻盘育秧播种机的工作特点 目前,水稻盘育秧播种机在使用的过程中人们也将机电一体化的设计理念应用到了其中,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机械设备的自动化工作,这样不仅提高了水稻生产的效率,还有着良好的作业效果,使得水稻的生产量得到了增加。

水稻钵育秧盘起盘机的设计和试验研究

水稻钵育秧盘起盘机的设计和试验研究 /h1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总产量约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百分之四十。相比较而言,水稻是比玉米和小麦更加具有经济效益的粮食作物;水稻的种植技术以及生长环境相对复杂,生产过程涉及环节流程多,种植的季节性强,并且水稻全程生产过程中所需的用工量多、劳动强度大。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和消费国,水稻生产不仅负担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也肩负着实现种粮增效、稻农增收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使命,同时也是现阶段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心任务之一。黑龙江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是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黑龙江属中温带到寒温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4~5℃。黑龙江土地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是世界三大黑土地带之一,是名副其实的国家粮食主产区。2013 年黑龙江省粮食种植面积为20 913.1 万亩,总产量跃上 1 200 亿斤新台阶,比上年增加48.5 亿斤,增长 4.2%,再获特大丰收。黑龙江适合种植水稻、玉米、大豆、小麦四种粮食作物。尤其是黑龙江的粳稻全国闻名,品质优良,口感好,备受人们青睐,需求呈扩大的趋势。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化脚步的加快以及农村耕地面积的逐渐减小,加之农村的主要青壮劳动力流向城市务工以及农用物资、生产原料的成本上涨等原因,以往的水稻育秧生产模式已经落后。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以及对农业扶持力度的逐年加大,我国水稻生产模式将发生变革。因此,推广使用简单,省力,省人工的技术模式,对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的推广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1.2 国内外相关机械的研究 在农业生产的各项环节中,使用机械作业代替人力作业,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已经成为全世界各国的研究趋势,但由于现阶段农艺与农机的相互配合的程度以及机械设备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使得全程机械化作业的发展受到制约。同时由于国内外农业机械化水平存在着差异,特别是国内的水稻种植培育模式正处于更新换代的阶段,相应的配套机械还未完全适应新的生产模式。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家率先将大田作业的配套农机具,经过一系列的改装后,用于果树苗木的生产中。自六十年代以来,园林机械发展迅猛,各项生产工序由原来的人力操作逐渐被机械化操作替代,同时为了满足农机与农艺的相互配合,园林机械也做出了相应比较大的改革。从生产规模上分析,国外的苗圃一般占地面积较大;从配套机械的使用上分析,国外的机械化程度较高。在我国,农业机械的起步较晚、起点较低、发展较慢,并且以往的生产管理模式较为落后,目前依旧普遍采用农户分散培育,各自独立管理的种植模式,从而无法完成机械化生产。现阶段我国的园林机械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国外大型园林机械的工作方式,并针对我国农业的实际生产、种植与管理模式进行了相应的研发,从而研制出符合我国各项农业生产的配套机械。为了实现水稻生产的机械化,通过借鉴以往在农田大型机械的研究方法,针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农艺要求以及进行起盘的工作要求,对相应工作部件以及工作方式进行分析、研究,研制出适合我国现阶段水稻钵育秧盘的起盘机。 第二章起盘机整机的设计分析 2.1 起盘机的设计要求

水稻育秧播种流水线控制系统毕业设计说明书

水稻育秧播种流水线控制系统 摘要:作为水稻育秧机械化的主要研究装备,水稻秧盘育秧流水线经过3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满足不同地区水稻种植农艺要求的条件下,已有了较大发展,较完备的播种育秧流水线主要包括秧盘供送、铺底土、压实、播种(撒播、条播)、覆表土、淋洒水、取秧盘等关键工序。本文设计了以AT89C51为核心的水稻育秧播种流水线控制系统,实现了覆土、播种、覆表土和喷淋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并从软、硬件两个方面进行系统抗干扰设计。 关键词:水稻育秧;自动控制;抗干扰

Control System Design of Rice Seedling Sowing Pipeline Abstract:As primary research equipment of rice seeding automation,it made great progress on condition that it meet different rice planting region agricultural demands after 30 years of development history.A complete seeding seedlings line mainly includes seeding disc for sending, spreading subsoiling, compaction,seeding (sowning,drilling,),the surface soil, watering, taking seeding disc shower key process.In this paper, based on A T89C51 single chip as the core of the rice planting seedings assembly line control system,it realized the turns the soil, sow, covering surface soiling and spraying process automation control, and was designed anti-interference from two aspects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system. Key Words: Rice seeding; Automatic control; anti-interference

水稻钵盘育苗技术

水稻钵盘育苗技术 水稻钵体软盘旱育秧是与抛秧种稻相配套的一种新型育秧方式,秧苗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抛秧的质量和水稻产量的高低。抛秧水稻壮秧的标准是:秧龄28—30 天,叶龄3.5片,苗高10~13厘米,单株根数7~10条,白根5—7条,百苗鲜种20克左右,带蘖率30%以上,叶片宽厚挺直有弹性,叶色青绿无病害。要达到上述标准,生产中必须作到:精细整地做床。选择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园田或稻田作苗床,然后耕翻整地,耙平打细,做成净宽1.4米,长10~15米的秧床。营养土育苗。按本田抛秧量每盘准备营养土15-20公斤(每亩本田准备561孔秧盘25-30个)。营养土配方为:园田或旱田过筛细土(砂性较小的)70%,优质腐熟(不含草木灰)的过筛粪肥30%,每盘加入软腐壮秧营养剂30克,营养土要充分混拌,要有一定的湿度,以利种子拌匀。严格种子处理。每亩本田准备干稻种2—2.5公斤,播种前搞好晒种、选种,并用巴丹、浸种灵等浸种,多菌灵、甲双灵拌种,防止干尖线虫病、恶苗病及秧苗立枯病、青枯病。高标准高质量播种。根据品种生育期的长短和抛秧时间,确定适宜的种期。首先将配制好的过筛营养土50~60公斤与浸泡消毒的湿稻种25~30公斤混拌3—4遍,然后装入30个秧盘。装盘方法是:先将秧盘放在托盘板(长70厘米、宽45厘米、厚2~3厘米)上,然后装盘。用小木板刮平后再放第二盘,依次类推,上下盘一定要对准对齐,一次装盘15~20盘。摆盘的形式可分两种,一种是播种前摆空盘,而后到床上装盘,但要求床面要特别软,否则压盘时容易把孔穴压扁。

另一种是播后摆盘,秧床施足底墒水,水找平床面,待呈泥浆状态时及时摆盘,摆盘时应注意两点,一是将秧盘轻轻压入泥中,二是秧盘与秧盘之间不要留空隙,一定要相互衔接。秧盘摆好后覆盖少量覆盖物,刮平后用压钵(长140厘米、宽40-50厘米、厚3—5厘米)压盘。压盘后缓慢浇水,一定要浇足浇透。喷除草剂、盖膜。营养土内草籽较少,可不进行化学除草,如草籽较多,应待床面水完全渗入后喷洒地乐安、苗床灵等安全性较高的除草剂封闭灭草,喷后及时支架盖膜。加强田间管理。出苗前水分要宁大勿小,在播后浇足一水的基础上,播后2—3天浇水一次,齐苗前再浇一水,出苗后视床面温度1—2天浇水一次,每次浇水以浇透为宜,防止大水漫灌或长时间积水。在施用壮秧营养剂的基础上,一般不需追肥,如秧苗确有缺肥表现,可于两叶一心期追施少量肥料。秧苗一叶一心后,当膜内温度超过28度时及时通风炼苗。在播前药剂拌种的基础上,于秧苗一叶一心期喷洒甲霜灵及生根粉防青、立枯病。

水稻软盘育秧技术简介

水稻软盘育秧技术简介 第一食品网资讯中心 水稻软盘育秧技术是在“工厂化”育秧的基础上总结转化而来的低成本、简易化的育秧方式。该育秧方式成本低,质量好,易于操作,适合机械化栽插的要求。其作业流程为:床土准备--肥料拌混--破碎过筛--堆闷熟化--晒种脱芒--发芽试验--选种--药剂浸种--催芽--铺空盘--精做秧板--装盘土--洒水--播种--覆土--封膜盖草--揭膜练苗--肥水管理--起盘移栽。机械播种可将装土、洒水、播种、覆土一道程序完成。 一、播种前的准备 ⒈备好软盘生产上多采用的软盘为每盘561孔,按80%的成秧率计,杂交稻亩抛2万窝,需40~50盘,常规稻亩抛3万窝,需55~60盘。 ⒉种子 杂交稻每亩大田备种1~1.25kg,常规稻3~4 kg。播种前应晒种,药剂浸种,并催芽至破胸露白。 ⒊营养土配置 取粘性适中,肥力较高的菜园土,或旱地耕作层土,和充分腐熟的酸性土杂肥各一半,打碎拌匀过筛(严禁碳铵等碱性肥料施入,多年施用草木灰的菜园土也不能用,以防死苗)。每50kg细土,加130g半秧剂、0. 5kg复合肥(或尿素50g、氯化钾50g、磷肥200g)反复混匀作营养土,可装35盘。也可利用塘泥、肥沃的沟泥,加入适量的细有机肥和壮秧剂。 ⒋秧床 选用旱育秧床或湿润秧床,最好是旱育秧床。选择背风向阳、土质肥沃的疏松中性至微酸性旱地、挖松、打碎土块,施入农家肥和尿素、钾肥、磷肥均匀、按1.5米厢宽开沟、浇透水。 二、播种 ⒈播种期 中晚熟品种如汕优63,一般在3月15~25 日播种,早中熟品种如合系品种,在3月下旬播种。播种前,将秧厢浇透水,用泥掌将表土刮平,然后将秧盘摆在秧床上,以横摆两个为宜,用泥掌轻拍,使秧盘凸出部分入泥,秧厢四周用细土掩盖严实。

水稻机插的无纺布秧盘育秧和栽插技术

水稻机插的无纺布秧盘育秧和栽插技术 摘要根据水稻机插秧生产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从育秧准备、品种选择及处理、播种、秧田管理、栽插等方面提高秧苗素质,促进早发稳长,以利于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 关键词机插秧;秧盘;无纺布;栽插质量 徐州市是全国主要粮食生产区,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水稻单产能够达到8 475 kg/hm2。近年来,徐州市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面积已经达到3.33万hm2,其中,商品化集中育供秧的面积为312.7 hm2,栽插大田的面积为2.75万hm2。 生产实践证明,机插秧有利于减轻劳动强度,有利于控制适宜的密度和协调个群体矛盾,确保合理的苗情动态,还有利于减轻病虫和倒伏风险,所以,通常情况下机插秧产量要高于常规移栽水稻和直播稻。但目前生产上机插秧普遍存在秧苗质量差、移栽不及时及栽插基本苗不足等突出问题,造成有效穗数偏少,影响水稻产量的提高。针对存在问题,采用无纺布秧盘育秧,狠抓准备、播种、管理和移栽等环节,提高秧苗素质,保证栽插质量,促进早发稳长,为高产奠定了基础。2013年无纺布秧盘育秧机插示范田的水稻单产达到9 484 kg/hm2,比手工栽秧的田块增产6.7%,比直播稻增产14.2%。 1 育秧准备 1.1 秧田准备 秧田选择在靠近大田、土壤肥沃、排水良好、方便灌水的地方,可方便管理,减少搬运秧苗的时间和工作量。为使秧苗个体有良好的营养空间,要按照秧田和大田比1∶80~100的标准留足秧田。秧板要精做。播前15~20 d精做秧板。为使板面平整,可以先上水进行平整,秧板做好后排水晾板。畦面宽度为140 cm,畦床高度为15~20 cm,长度视需要和地块的大小来确定。秧板之间留宽20~30 cm的排水沟兼管理通道。床面要达到实、平、光、直的要求,即秧板沉实不陷脚,板面平整无高低,板面无残茬杂物,秧板整齐沟边垂直。 1.2 床土培肥 采用育秧基质或细土作床土,按照每1 hm2大田准备基质1.5 m3或营养细土1 500 kg,也可选用肥沃疏松的菜园土。床土过筛后,每100 kg细土拌壮秧剂0.5~0.8 kg配制营养土。把配制好的营养土堆置,并用农膜覆盖,集中堆闷培肥30 d。另备未培肥的过筛细土作盖籽土,每1 hm2大田用量300 kg。 1.3 秧盘摆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