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涉外英语专业听说课创新教学模式研究

涉外英语专业听说课创新教学模式研究

涉外英语专业听说课创新教学模式研究
涉外英语专业听说课创新教学模式研究

涉外英语专业听说课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

摘要:英语听说课程在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涉外英语教材中处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听说课的情境创设、听说课的听说并举以及听说课的导入三个方面来阐述何种教育教学模

式能够适应中职学校涉外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以及如何正确的利用语言实验室来提高听说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涉外专业听说课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052-01

英语听说课程在中职涉外英语听说教材中处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课程教学的目的在于为落实大纲规定的“培养在口头上和笔头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材的设计中,编者既对语言的功能予以强调,又注意了语言结构的合理安排。但是,教材所提供的只是对话的文字和极有限的图片,学生的课堂操练和语言运用受到了很大的局限。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设法创造交际情景,便于学生在口头上和笔头上运用所学的语言。在听说课教学中,不但要有创新的教学方法,教师还应合理利用语言实验室,以此来不断地提高听说课教学的效果。

1 听说课的情景创设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交际情景的创设在对话课教学中是最重要的一环。教育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人的认识过程是对进入感官进行刺激,才有可能达到

“英语听说课”教学方法

“英语听说课”教学方法交流探讨 现行外研版英语课本的每一单元的第一课安排的都是“听说课”。那么应该怎样上好一节英语听说课呢?首先教学目的要明确,教学目标要具体,突出课型。既是“听说课”,就应该体现听、说两个重要环节。不可以上成语法课或只是讲解其中知识点、做练习。备课时要列出本课要达到的目标及要掌握的语言点、功能及听说技能。 具体的教学步骤: 1.教学新单词。听说课不同于阅读课,它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听说技能,所以在真正听说之前要教会学生掌握新单词及一些重要的短语,特别是它们的发音。(此部分也可结合2 “听前活动”一起进行)。 2.听前活动 听前指听前准备阶段。即该阶段师生所进行的活动。其目的是介绍听说语篇的主题,文体或听力的目的,使学生对该语篇有所感知,这样学生就可以有备而听。而且可教学部分重要的新单词、词组。如初二上半学期,以莎老师在教Module4 Unit1时,通过一段与学生的free talk“Who is your good friend?”等问题自然引出like the same thing 和get on well with等短语,在教新单词的同时也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有时我们也可以给出主题,让学生猜测将会听到什么内容。当然,我们也可通过图片、录像、录音、有关话题、引导性的问题等介绍课文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或设置与课文有关的情景,引出课文中的生词、句型及内容。 3.听中活动 要求学生不看书听录音磁带,包括泛听和精听。听第一次获取课文中的一般信息。(对话过长的教师可处理为2-3个独立部分);精听阶段要求学生在初步理解语篇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语篇的细节和重要事实,所以听第二次时应提出一些具体的细节问题,以获取课文中的具体信息。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设计的检查学生理解能力的题型有难、易之分,其中包括单项/多项选择题、对错题、搭配题、改错题、问答题等。(有些较难的句子中间可停顿,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开放型问题可逐渐增多)。 4.跟录音带朗读。 5.语言点的讲解。 6.读:其形式包括朗读、默读、对话、角色扮演等。 以上只是我们在英语听说课中的一些不成熟的尝试,希望大家共同交流探讨。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中期评估报告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中期评估报告 ----菱角乡中心学校2007年12月我校申报了云南省“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得到立项批准,自课题立项至今,在县教育局和中心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指导下,课题研究小组全体成员按照课题方案稳步推进课题研究进程,扎扎实实地开展具体的探索与实践,现就此课题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执行情况 自课题批准立项以来,菱角乡中心学校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题研究的领导和指导工作,在人员、资金和研究时间等方面给予了充分保障,并加大了信息技术建设力度,为课题研究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我乡各学校投入了大量资金配备计算机、投影仪,建设多媒体教育室,接入互联网等,现全乡13所小学已有12所接入互联网,收集资料、传递信息迅速、方便,处理信息容易。中心学校还投入4万余元,建起了多媒体教室及菱角教育网站,为开展课题研究及教学研讨提供了场所,搭建了交流平台。先进的设备和水平,以及强有力的资金保证,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人、财、技术、设备的保证。在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课题研究负责人的带领下,全体成员严格按照课题实施方案中

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方法积极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二、课题研究进展 本课题研究分设计申报、实施阶段、中期论证、结题鉴定四个步骤进行,现课题研究已进入了中期论证阶段,将进行检查、总结和调整、改进,完成中期评估报告、课题研究论文、教学案例及资源集锦,接收中期评估。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属于应用研究范畴,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之以经验总结法、实验法、调查法、文献法等。 1、行动研究法:教师将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教师参与研究和实践,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统一起来。 2、文献研究法:多渠道收集、整理和运用现今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理论,以及本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寻求理论与实践创新。 3、经验总结法:通过总结,全面深入、系统地提高经验实质,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教育教学方法。 4、调查研究法: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掌握实验研究的第一手材料,为课题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5、观察法: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下的外在表现进行考察,然后通过

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新案例

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新案例 王秀琴 高中英语(SEFC)阅读课文具有题材广泛、体裁各样、语言知识丰富等特征,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部分,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然而,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模式常常是单一的自下而上模式,教学方式只是把课文作为单纯向学生传授语法及语言知识的载体,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传统的阅读理解提问方式也常常停留在对所阅读文章的表层理解层次上。那么,如何借助这些课文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水平呢?经过教学实践和不断尝试,笔者发现:不同阅读活动阶段,必须采用不同阅读理解模式以求不同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下面以SEFC Book 1A Unit 7 "Earthquakes" 单元阅读课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探析。 一、First–reading 采用自上而下模式,侧重培养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自上而下的模式‖是哥德曼(Goodman)1971年提出的阅读理论模式。这一理论反对把阅读看成是对一系列词句的知觉,认为阅读者不必使用全部文本中的提示,他们在文章中挑选和选择足够的信息来作出预测,用他们自己的经验和有关客观世界的知识去验证他们的预测。按这个模式,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是逐字、逐句地去理解,而是结合自己的预测,在文章中找出有关的信息,来验证自己的预测。该模式有利有弊,弊在对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利,容易造成学生语言基本功不扎实。然而,由于强调整体篇章理解,在阅读时采取跳跃式搜索、猜测等方法,所以有利于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速度的培养是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务。目前,中学生阅读能力在速度上与可能达到的指标相比普遍要低几倍,甚至十几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急需尽快获取各种信息资料,成倍提高工作效率与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理解能力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然而,训练学生阅读速度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文章内容处于陌生状态的基础上,因此,在学生初次接触阅读课文时,应该采用自上而下阅读模式,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快速阅读习惯、快速阅读理解能力。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 1、引入题材。可采用设疑悬念、直观导入、故事导入等引入方式。 2、进行快阅。可向学生介绍组读法、察读法、浏读法、略读法、跳读法等快速阅读方法。 3、检测理解。可采用问答题、判断题、选择题、做笔记、填图表等检测形式。 附SEFC Book IA Lesson 26 & Lesson 27 阅读理解问答题: 1) Which was the USA's strongest earthquakes ? 2) How many people lost their lives and how many people lost their homes in the 1906 earthquake ? 3) How many people lost their lives in the 1989 earthquake? 4) When the 1906 earthquake happened, how many metres did the Pacific plate jump to the north ? 5) How many measures(措施) can we take in order to deal with earthquakes ? 6) What is " The Big One"? 经过一读课文及完成表层信息捕捉问题后,学生对文章有了肤浅的认识,阅读速度也得到训练。然而,阅读包含两个阶段:一是辨认文字符号的感性认识阶段;二是理解内容,吸收信息,创造性思维译码的理性认识阶段。因此,二读课文,加深文章的理解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方案

《新课程实施中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实施方案新野县王庄镇中张志良张瑞芬杨晓星 一、研究背景: 在传统的教学中,贯穿整个课堂始末的是教师讲解。它的模式一般是这样的,即:组织课堂、复习旧知识、讲解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作业。应当说,这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教学程序,在传统教育时代发挥着重要作用,至今也还可以在一些情况下采用。2001年全国启动了新一轮课程教育改革。教育改革重在于课程改革。课程改革重在于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新课改对课程的性质、功能、内容、实施以及评价都进行了重新定位。新课程对教学过程的要求不只局限于完成教学内容的单一目标,而指向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多个领域。在新课程的执行过程中,死守传统的模式,已经不合时宜,课堂教学模式需要进一步发展和改进。2006年新年伊始,我校各个学科教研组就已在学习借鉴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的先进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开始酝酿适合我校校情、学情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此过程中,我校英语教研组进行了几个阶段的实验、反思和总结,也对实际教学产生了一定的促进。由此,我们响应上级号召,特申请对“新课程实施中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做进一步的研究,以图找到适合我校校情、学情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为我市教学改革创建课堂教学新模式。

二.前人或同行研究情况: 魏书生、洋思与新课改 魏书生六步教学法: 定教学目标—自学—讨论—解疑—做题—回想收获 洋思教学法: 自学指导—自学—做题、纠错、错中学会—总结方法—当堂作业、反馈矫正 新课改: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科学探究 三者的相通之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探索能力的培养 三、概念界定: 1.新课程改革:新世纪之初,在全国推行的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次改革以转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为切入口,实现了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2.模式,就是课堂教学实践思路形式 3、教学模式: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它由“理论基础”、“功能目标”、“实现条件”和“活动程序”四个要素构成。 四、研究目标和价值 1、研究目标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浅析与心得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浅析 龙潭双语实验小学许晓燕阅读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阅读,教予学生阅读的方法,训练其阅读技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阅读教学不仅仅是理解其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 长期的英语教学实践使我懂得了: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有效地获取信息,理解大意,完成学习任务。否则,学生则处于被动的地位。下面简单谈谈小学英语教学的策略: 一课始——整合教材,形式多样 教师仅仅教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收集资料,为学生提供能够增长见识、提高阅读能力的语篇材料。教师只有跳出英语教英语,跳出教材教教材,不断开发与创新语篇,实现拓展化、实践化和趣味化,才能让学生在拓展阅读中得以发展,使知识在被拓宽的同时,被接受、被消化和被吸收。 1. 创编教材,灵活多变 众所周知,教材只是我们教学中的辅助工具。那么如何才能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呢?这就需要我们一线的教师对教材进行有效整合。比如,仔细研读教材,弄清楚内容之间的前后联系;什么地方的内容需要填补,什么地方的内容需要剔除,什么内容可以灵活变换出示的顺序。教师只有灵活地处理教材,才能更好地促进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

2. 结合图片,降低难度 由于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毕竟有限,阅读储蓄毕竟不多,因此,在遇到比较难理解的阅读材料时,教师可以将复杂的阅读材料转换成图文并茂的形式予以呈现。这样,可以大大降低阅读的难度。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有一个视觉上的冲击,让学生在图片的指引下更快地了解阅读材料的大意。 3. 挖掘生活,为我所用 由于某些教材内容离学生相对比较遥远,所以为了更好地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在课之初就要寻找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加以整合。比如,在学习pep版四年级family单元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将father, mother, brother和sister等家庭成员单词加以成串,并组合成篇。笔者进行了这样的尝试:There are four persons in my family. They are my father, mother, sister and I. My father likes reading. My mother likes singing. My sister likes watching TV. And I like watching TV too. 由于谈论的是学生们自己的家庭,他们特别地感兴趣,更加有话可说。 二课中——感知内容,练做结合 1. 听力入手,知其大意 (1)浏览后相机提问,目标明确 学生在听阅读材料的录音内容时,教师可以先提前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围绕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当然,要引起注意的是这个时候的问题提出不能过于细化,而应该是大多数学生基本可以回答的,

《英语听说课程》教学大纲

《英语听说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语听说课程》 开课专业:应用法律系、监狱劳教系、司法技术系各专业 学时:50学时 课程性质:必修 考核方式:闭卷 一、课程总体基本要求: 英语听说课程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听说课程的教学,基本上改变以往学生英语听力能力培养相对滞后的局面,避免“聋哑”英语的情况出现,使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与读、写、译等能力的培养实现同步均衡的发展,并在日常交际和业务活动中能够进行较为简单的口头交流,在课堂上加强实际能力的培养,达到国家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对于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目标。 二、课程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 1.培养目标:通过听说教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下列要求: ①听懂一般的日常交谈用语,抓住讲话和交谈的中心大意; ②运用简单的日常英语进行对话,并能就所听、读的材料回答问题及复述,做到语音、 语调、语法基本正确; ③对一般日常生活话题进行简单的交谈; ④经一定的准备后,就熟悉的话题做3—5分钟连贯性的发言; ⑤听懂一般交谈和简短讲话,辨别讲话人的态度和语气; ⑥与英美等国家人士谈论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话题,比较准确地表达思想,语言基本得体。 2.教学内容: 听说理论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①语音和朗读训练; ②听说基本技能训练; ③听说交际技能训练和篇章听说技能训练。 三、教学方法 1.将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学习、语言应用技能训练和影响到交际效能的文化背景知识介绍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突击语言的交际语境和实用的功能意念,在强化语言基本训练的同时,注重语言交际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显凸学生所处的生活学习环境和文化氛围,力求使英语学习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学后会用。 2、根据认知语言文学和语言习得理论的研究成果,在各单元的题材选择上,力求从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个人兴趣 爱好、实际交流需求出发,通过题材广泛、短小精悍的学生素材,尽可能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和可思性融合在一起,以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在处理听与说的关系时,以听为导入,以说为目标,让学生首先轻松愉快地接受和领会有关的语言信息,然后兴 趣盎然地加以模仿,力求让学生做到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和有话会说,从而完成听说技能的转换和提高。 四、听力实训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语言实训课部分是通过一系列具体的表现形式,训练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按照《高职高专英语基本要求》所规定的交际范围表,为学生提供100%的英语环境,提高学生英语综合水平。 五、实训课的主题和范围 (一)日常生活交际主题: 介绍、问候、感谢、致歉、道别、指点、接受、拒绝、问询、天气、学习、爱好、饮食、健康、间距等等。 (二)日常涉外交际主题: 迎送、安排日程与活动、安排住宿、宴请与迎送会、陪同购物、游览、就诊等。 (三)一般涉外业务交际主题: 面试、公司/工厂简介:历史、现状;产品介绍:类型、性能、规格、市场等;市场推销、人员培训、业务洽谈、合作意向、投资方向、商品订购、付款方式、谈论价格、业务交流、签定合同等等。 六、实训内容主要包括: 1. 发音训练:说一口标准的英语,较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发音知识。 2. 口语技能训练:通过大量的口语技能训练和语音实践活动,巩固和扩展所学语音功能

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新课程教学改革中,要求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实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因此,创新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方式,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的统一,让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所以,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实效,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 1、开展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研究,构建立体化教育框架,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在今天新的时代条件下教育首先要解决好育人为本的问题,即把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就必须改革旧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的革命。通过开展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创新模式活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有效地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

2、开展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研究,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与方法,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它是相对于不思创造、缺乏创造能力的比较保守的人而言的。通过开展创新教学模式课活动,在课堂上让每一个学生积极活动起来,学生大声说话,大胆质疑,大气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3、开展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研究,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传统的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通过自己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入、展开、延伸的,这样的弊端是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把学生当成学习的局外人,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率不高。通过开展创新教学模式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不再是局外人,而是课堂真正的主人,这样,师生互动、民主平等、和谐融洽,学生的自主与自信成为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内驱力,可以大幅度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4、开展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创新教学模式活动,可以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向学者型、专家型高方向发展。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

浅谈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模式[1]

浅谈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模式 一:结构图 阅读在英语的听、说、读、写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而在中国大量的中学生经过多年的学习后,仍看不懂英文报刊书信,究其原因,这与我们多年陈旧的教学模式有关。在此,经过多年的教学,我尝试出一个新的模式,分为三个阶段:读前活动——读中活动——阅后活动。 二模式解读 1、读前活动(5分钟),也就是导入,通过问题,讨论或多媒体导入新课,提出指导性问题,让学生了解课文的话题内容和梗概,让其构建初步的、模糊的全文语义图像,帮助学生建立“自上而下”的信息加工机制。 2、读中活动(15分钟)。分略读、细读和研读,指导学生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其次让学生细读和研读,使学生

获取较详细的篇章信息,了解和熟悉课文中生疏的词汇,短语结构等语言现象,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老师应对语言作整体处理,并结合意义和语法讲解,可按整体到部分,自下而下的方法即篇章——段落——句子——词组——单词。从整篇入手,捕捉重要语言线索,对所读文章有一个总体印象,再找出中心思想,主题句,把长句和难句放在语言环境中进行语法分析,讲授和训练,使学生在语境中掌握语言表达方式,词组和词汇。 3、阅后活动(20分钟)。目的在于使学生活用,老师创设活动环境,组织和指导学生在练习和活动中自由、实际地运用语言,可运用关键词或图片,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复述和改写,课后拓展性的阅读。 三:教学案例: What’s Cool? Step1:标题预测 首先引导学生通过文章题目对语段内容进行预测 Show the title of the passage: What’s Cool? T:Do you think what’s cool? (Ask some students。) S1:I think the sunglasses are very cool。 S2:The wallet is cool.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摘要】随着中学教学改革的全面开启,中学英语教学也要随之进入新的教学阶段,运用创新的教学理念,增强学生上课的趣味性,从而使学生高效率学习。以当代中学英语课堂实况为基础,简析应用创新模式的中学教学,总结出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效率的最佳方法,最终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创新;中学英语;新模式;高效 在以前的中学英语教学中,英语老师在课堂上比较注重英文词语以及语法方面的知识,教学停留在书本上,学生很少接触英语口语。久而久之,英语课堂失去了其基础的英语口语教学。基于此种情况,现代中学英语教师要以新模式为基础,不仅注重学生听、写方面的教学还要加强学生读、说方面的口语练习,只有四者完美结合,中学生的英语水平才会得到综合发展。 一、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性 1.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当代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因为我国的不断进步,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越来越重要,一个综合性人才必须熟练掌握英语以适应这个快速发展的国际社会,而中学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效率最高的时期,因此我们应改善中学英语的教学模式,培养出全面发展型人才。 2.提升教学质量 旧式中学英语课堂上主要从英语单词、短语及语法方面出发,训

练学生的书面能力,因此中学英语教师经常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反复诵读硬记,课后作业也是对知识点的反复抄写,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加大了学生学习的压力,还大大削减了学生的上课热情,使学生对英语这一科目产生抵触心理,学生不能高效吸收上课知识,严重影响上课效率。因此,启用新模式的英语教学很有必要,采用创新的教学可以改善学生对英语课堂的看法从而增强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提高上课效率。 二、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创新的路径 1.创新教学方法 因为旧式英语教学都是英语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往往忽略学生实际掌握了多少,这种教学减弱了学生的自学意识。但现代社会需要全面发展型综合人才,传统教学的诸多弊端也逐渐体现,这些旧式教学模式总是以教师为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老师的知识灌输,这种方式扼杀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学生学习英语缺乏主动性,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因此,基于传统教学的弊端,现代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运用创新的教学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上课前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预习,查阅课堂相关资料总结自己的疑惑,课上进行交流探讨。这样的安排可以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及掌握程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堂讲解,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以英语教师讲解“Globalwarming”这一教学内容为例,对于“全球变暖”这个概念,相信学生都不陌生,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分组合作法,让小组成员相互配合,主动探索

初中英语听说课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初中英语听说课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在英语教学中,我们需要逐步转变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全方位地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丰富我们的课堂,英语课堂教学模式革新势在必行。听说课是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一种常见的课型。在人教版新目标这套教材中,每个教学单元都有听说训练的模块,一般都是围绕一个与学生日常相关的话题进行,由浅人深,由易到难,使学生系统而扎实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达到深刻记忆、灵活运用的目的。本文将探索适合初中英语教学现状的听说课教学模式,其教学理念应充分体现任务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交际教学法和听说教学法。主题词:情境任务听说激发随着中国经济腾飞,中国教师和学生更加意识到练就一口流利的英语的必要性。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与推进,英语的教与学也在逐步地改革与创新。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为目的的听说训练越来越受到师生的普遍关注。由国家教育部制订的《新课标》)从2001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试行,它提倡我国英语教学尽量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该模式提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完成任务链,在此过程中自然地习得目标语和发展语言能力,实现目标,从而感受成功的心理体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和教材出发,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

激起学生热烈的情绪,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态度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的理解教学内容,来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 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英语教材。它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要求老师将每个单元的语言结构和话题结合起来,并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性地设计任务。其中听说课是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一种常见的课型。它是每个单元的第一节课(A部分)。它以培养学生的听说技能为主要教学目标,它以一个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目标语言为主要内容,并为后面进一步展开教学活动(B部分)作好准备。因此,构建一套符合《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并能取得一定教学成效的听说课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探索适合初中英语教学现状的听说课教学模式,其教学理念应充分体现任务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交际教学法和听说教学法。 在本模式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以交际为目的。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创造出不同的任务化活动,让学生在运用语言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来学习、体会、掌握语言,让学生通过学习、伙伴合作、协商,在做中学,学中用,学习过程充满了反思、顿悟和自醒,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他们的认知策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充分发挥成功的潜能。教学过程中,教

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与阅读策略

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与阅读策略 ——————I’ll send you a photo of Lucky教学案例分析 十五中学实验校区莫叶青 摘要:本文讨论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优化阅读课的练习设计,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以及综合英语运用能力。 关键词:阅读导入阅读练习阅读策略 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也是我们英语教学的难点。阅读是吸收语言信息最重要的手段,它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以及了解英语国家的人文知识。尽管我们很重视阅读教学,但学生阅读能力仍然不尽如人意。 一、教材分析 Go for it 教材从八年级(下)开始在各单元增加了Reading这个模块,并且有意识地根据篇章的特点,注重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步形成较系统有效的阅读策略和技巧。Reading的阅读材料一般由五个部分组成:Section 1 Before you read, Section 2 While you read, Section 3 After you read, Section 4 Go for it! Section 5 If you have time! 生词短语多。每一单元的生词大部分都是阅读语篇中出现的,学生不仅阅读起来不能很流畅,而且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 二、教学设计 Lead-in Pre-reading Prediction First reading (deal with new words) While-reading Second reading deal with activity 3a retell the story Anderson(2003)提出了三类阅读策略:认知阅读策略、元认知阅读策略和补偿阅读策略。其中认知策略有11种,分别是:预测、运用语法知识帮助理解难句、理解文章大意、扩展词汇和语法知识、猜测生词、分析文章主题与风格及篇章结构、区分个人看法与事实、讲打的语言单位分解成晓得单位以便帮助理解文章、对于单词建立母语与英语之间的联系、讲文中概念与单词的练习用图标活画图表示,以及写间断概括。 1. 精心设计导入,激发阅读兴趣,合理进行预测 在本节课中,本人现在课前空余时间,播放了一首《we are the world》,

小学英语阅读课教学模式初探---张自立

小学英语阅读课教学模式初探 历城区工业北路小学张自立 一、什么是阅读课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人们往往认为小学生的词汇少,知识面窄、语法欠缺,不易开展阅读教学。有不少老师对于阅读课采用“讲解式”的呆板陈旧的教学方式,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技巧,无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事实上,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训练其阅读技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具体地说,就是使学生学会在英语阅读中有目的地去获取信息,并能对它们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意义。《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毕业时的阅读要求:“.…..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 阅读课教学顾名思义就是以语篇阅读为主,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体正确输入与否为标准进行的教学。即学生是否能正确理解全文意思,深入理解重点词、词组和句子的意思,并能就文章进行口、笔头理解练习。对于阅读课我们不能以词汇课、对话课的标准去衡量是否完成了几个词的教学,是否达到了“x会”的要求,更不能以是否具有花样繁多的教学活动如:TPR,玩游戏等为衡量标准,因为它的教学目的不是“点”而是“面”。对话课就是听说领先,让学生尽量地多听多说,最后达到能交际,而阅读课则要在阅读的基础上不断扩展一些知识。 阅读课文是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和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最好的综合教学材料。只有通过阅读课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及持久的学习兴趣,因为学生到了高年级后如只停留在句型教学(对话课)上,学生会因没有提高而感到单调乏味,从而使英语学习没有后劲。这如同《英语九百句》不适合作为中小学教材一样。阅读课不像句型课那么单一,它是各种句型、语言现象构成的“杂烩”,因此抓好重点是个关键,抓住了关键句或词组,以点带面,很多非重点的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 有些自命话题阅读课容量大,生词多,新句型多,在40分钟内要处理好的确不容易。遗憾的是个别教师在教学中出现了教学目标定位偏差。教师将目光更多放在了学生词生句上,导致花费了大量时间用来呈现、学习、领读、练习生词上,进入课文后所剩时间无多。这样,一节课的主体放在了新授生词、句上,文本阅读理解反而成了附属,这就把阅读课的

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新一轮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以来,我国英语教学发生了一系列可喜变化,比如,教师比较重视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的课堂互动和参与,改变了传统的“单向灌输”和“填鸭式”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重视听说教学,学生的听说能力有了普遍提高。但是,我们也看到,基础教育英语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教师受传统的英语教学理念影响,无法突破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还有一些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理念理解得比较肤浅,走了极端或犯了形式主义错误,严重影响了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进而解释道:“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此标准一出,“任务型教学”的风潮似乎一下子席卷了基础英语教学,一夜间成为了我们基础英语课堂教学的主导方法和模式,甚至作为唯一的方法倍加推崇。许多人把“任务型教学”看成是英语课堂教学的灵丹妙药,其实连自己都还没弄明白究竟什么是“任务”。难道“任务型教学”就真那么有效吗?经过几年的实践后,不少英语教师又陷入了迷茫。一些英语教师的曾经反映:“我教了十几年英语了,突然发现我今天不会教英语了。”这种反映代表了不少教师的真实想法。一套好的英语教学方法应当在继承的基础去改进和发展,逐步适应我们英语教学特点。如果丢掉了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一味地追求创新,甚至求异,结果是丢掉了旧的,新的又没有学好,岂不是很可惜吗?新课标下的英语课程强调的是“学习过程”和“体验参与”,而“任务型教学”只是体现语言学习过程的方法之一。诚然,“任务型语言教学”有很多优点,比如强调语言的真实运用,突出语言的意义,重视语言实践,突出习得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强调“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等。但是,“任务型教学”对英语教师的要求很高,我们大部分英语教师恐怕一时间还难以适应这一新的英语教学模式。一是教师自身的语言素质和教学能力不够高;二是我们特殊的英语教学条件和环境,比如班大人多、课时较少、考试导向、教学评价滞后等。三是外语学习环境不同于二语学习环境。另外强调学生直接“在用中学”,容易忽视语言基础。以语言运用为起点对学生来说要求较高,尤其是对低年级学生在语料输入较少的情况下要求他们去用英语完成交际任务,难度就会更大,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会遇到更大的挫折。 根据这次英语课程改革的宗旨来看,我们以前的问题是机械性练习过多,真实运用太少,而现在的问题是一切为了运用,为“任务型”而“任务型”,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大搞“任务型教学”,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其表现为: 1. 任务前准备不充分,缺乏足够的语言输入。忽视任务前的热身活动、呈现活动。 2. 忽视语言学习得内化过程。任务充斥课堂,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3.忽视包括语法知识在内的语言知识教学。不少教师在课堂上大张旗鼓地帮助学生做各种交际活动,但不注重语法教学,即使有也是轻描淡写,结果学生的听力和口语确实提高了,但学生一下笔就错,连一个完整正确的句子都写不出来。教学中的弊端逐渐显现。 4. 未形成有效地课堂教学模式。课堂结构杂乱无章,存在随意性现象。 为此,探讨新课程背景下适合包括我市广大农村地区在内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努力实现《课标》提出的课程目标,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课题研究的基础 1.理论基础。课堂教学模式(结构、过程)应体现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感知,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摘要】英语阅读在初中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应注意改革教学方法、重视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以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只有把这几个问题真正科学地解决好,英语阅读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英语课程标准》的日益完善,为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将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转变成语言交际运用型教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教师如何教、引导学生如何学,已经成为所有英语教育工作者都在关心的问题。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能使学生能够得心应手的应付考试,而且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作为一线教师,想就如何在初中课堂开展阅读教学,浅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1.高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改革英语阅读的教学方法,使教学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现代语言教学理论认为,阅读教学的目的不单纯是要学生学习掌握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学习文化、发展阅读技能和策略,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英语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他们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认知方式、学习方式、英语水平、性格特点、情感态度、对老师的态度,学习环境等方面。这些因素决定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及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因此,从初一开始,我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就特别注意,难易一定要适度。材料过分容易,学习起来没有成就感;过难,学生就会丧失兴趣和阅读信心。我会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为他们选择难易不同的读物。而且阅读材料的内容必须多样化,故事、传记、历史、地理知识等都能培养初中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开阔了眼界,了解了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及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极大的增加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课文教学与阅读教学是有区别的。课文一般是一个主题一个篇章。在教学中,老师常会对课文进行很细的分解,以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纯粹的阅读,我们可以更多的去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教材中的那些浅显易懂的课文,我从不花大量时间去精讲,通常会通过一些活动让学生自己去领悟;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可以让学生排成课本剧进行表演;一些有难度的文章,可以让学生带着任务分组讨论后在全班进行讲解,有时候也会要求学生写英文的读后感。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日后的高层次学习打下了基础。 2.抓好课堂教学,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获。 从初一起,教师就应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明确初中阶段阅读教学的目标和应采用的措施。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把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细化到每一个教学模块,避免阅读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无论是哪种课型,我们都必须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其次才是针对这些目标考虑采取哪种教学模式。阅读有多种目标,包括寻找信息(read for information)、提高阅读技能(read for skill)、获得语言知识(read for language)、增加生活乐趣 (read for enjoyment)等。对于中学阶段的英语课程来说,其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应该定位于培养学生read for skill和read for language两种能力,这是英语教师首先必须明确的①。

英语听说课模式

我的模式我的课模式解读 ------五步评价教学模式解读 贵州省贵阳市息烽县第二中学:钟险峰 一,五步三环模式的产生与构建。 2014年3月,我校才刚刚启动课改,经过几个月的摸爬滚打,在我校换位课堂模式的基础上,经过无数次的探索与体验,我总结出了本校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基本模式——五步评价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建立是依据新课程教育理念,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学会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和主动实践,让学生在教学的五个步骤中,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提高学生其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以实现以读带听,以听促读。 二,五步评价教学模式的操作过程。 1,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这一步骤大概需要1-2分钟。教师可根据本节课需要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比如:游戏、歌曲、图片、看视频等。此环节以教师导学为主,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情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开始,教师能否在较短的时间里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思维进入兴奋状态,迅速进入学习轨道,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2,呈现新知,反复操练。 在这一步骤我们可以包括两个方面的学习:单词和句型。大约需要15分钟左右。而这两个方面的学习都包含了三个环节:自主学习,对子互练,组员互帮。具体操作如下: 老师把带有英标的单词或句型呈现,学生先自己试读,把自己不会的用笔标注出来,向组员寻求帮助,然后接对子互相操练,小组长再逐一一检查,帮助困难学生。老师可以鼓励同学们逐步向更高等级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交流展示,突破疑难。 这一过程大概需要8分钟左右老师找几个组展示他们的操练成果,其他组的同学可以进行简单的点评,然后组与组之间交流他们在操练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互相帮着解决,最后都不能解决的老师再进行帮助、点拨。

教学模式创新研究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摘要】:是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探索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学模式创新是实行创新教育的重要环节。文章从原有教学模式和高校现代教学模式的特征作简要比较,讨论了建立现代教学模式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在创新教育的大背景下,现代教学模式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材施教,依景激情,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现代教育手段与传统的“黑板”教学的辩证统一。同时从教学阶段、教师行为、教学策略和适用范围及其预期效果等角度进行了探讨,从而对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作出积极思考。 【关键词】: 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教学策略 一、教学模式的尝试性界定与当代国内外教学模式举隅 (一)教学模式的尝试性界定 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为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形成的一套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国内较为有影响的是张武升《关于教学模式的探讨》中的定义: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设计和组织教学的理论,这种理论以简约化的形式表达出来。另外还有戚建庄、王北生主编《教学艺术新论》中的定义: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实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整套用于组织和设计教学活动、再现和调节教学功能的教育策略体系。它由教育哲学主题、功能目标、结构程序及操作要领等部分构成。在国外较有影响的是乔以斯(B. Joyce)的定义:“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提供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或计划。”因此,教学模式可以理解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主体有意识地将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策略组合起来综合运用,以达到特定教学效果的行为模式。

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模式研究

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模式研究

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阅读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力是英语学习中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那么,教师怎样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呢? 本文对初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究及分析。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教学模式 阅读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为继续学习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 英语阅读教学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其中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关系到阅读教学的整体质

量。我们既要重视对学生阅读策略能力的培养,又要重视学生对阅读习惯、技巧的培养,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现行初中英语教材(Junior English Go For It人教版新目标)中,阅读课文在各单元都有分布,在八年级下及九年级每单元还有一篇拓展阅读,这些阅读文章涵盖历史事件,旅游,课余生活等话题,具有篇幅长,句式复杂,词汇障碍多,教学难度大的特点。阅读课在我们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尤为重要,怎样上好阅读课成为英语教师教学中的关键。那么,阅读课应如何把握,遵循哪些原则呢? 一、主要原则 1、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一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单元整体出发,整体把握教材的逻辑体系,通盘考虑教材处理:将一单元中各课的内容和教学过程所涉及的有关环节作整体安排和设计,使各部分、各环节构成一个合理、优化的整体,在不同的阶段有所侧重。从阅读教学而言,教师应当清楚在一个单元中,哪些听、说、写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