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论文
- 格式:pdf
- 大小:129.92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教育体制改革论文改革开放以来,以适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提高民族素质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为核心指向的教育体制改革推动中国教育事业取得巨大成功。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中国教育体制改革论文,希望大家喜欢!中国教育体制改革论文篇一《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摘要:党的报告指出,教育的发展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河南高等教育经历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要着力推进教育内涵式发展,实现科学发展,使河南的高等教育再上新的台阶。
关键词:河南省;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进入新世纪以来,河南省的高等教育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大形势,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高等教育在办学规模、办学空间、师资力量和办学实力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贡献也大比重增加。
然而,在扩招大环境下的跨越式发展是难以持续的。
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造成教育内部的失衡,制约教育的发展,这是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所不相容的。
“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就必须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教育较其他发达省份还有一定的差距,应该抓住历史机遇,促进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一、新世纪河南高等教育取得的成就(一)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在新世纪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中,河南高校的数量增加迅速,从办学的规模上看,全省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
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到2011年年底,河南省共有普通高校(包括本科、专科、高职院校)117所,其中,本科以上院校47所,专科院校70所。
在近几年高等教育的外延式发展中,由于河南省原有高校不断合并组建、新高校不断变化发展,高校数量迅速增加,在校学生数量迅速增加,毛入学率快速提高。
河南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00年达到了8.7%,2011年提高到24.6%,提前实现了大众化高等教育的目标。
河南省高校招生人数整体呈上升趋势,从2000年到2010年的10年间,高校学生数增加了4倍多,从2000年的28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149万人。
基础教育改革论文六篇基础教育改革论文范文1(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老师提出了新要求新课程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开放性和综合性等特点[2]。
毫无疑问,这些新特点将在教育理念、教学力量和学问构成等方面对实施新课程的老师提出新的挑战。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老师的课堂教学将更加强调过程而不是内容,老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也更加倾向于以同学的爱好为动身点,老师的教学方式也更加注意启发式、体验式和探究式。
在新课程背景下,老师在教学方面要实现这些转变,必需具备更高的综合素养,尤其要具备肯定的教学讨论力量。
因此,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定要求老师从课程的执行者向课程的讨论者和开发者转变。
众所周知,课程开发要求老师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能够精确地分析社会和同学的进展需求,敏捷地设计和实施各项教学活动。
这也就是说,老师除了具备基本的教学技能和合理的学问结构之外,肯定的教学讨论力量也是必不行少的。
教学讨论对于老师是一种理性的教学实践过程,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教学问题,对教学理论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运用[3]。
老师只有深刻把握新课程的内涵,以讨论者的眼光去分析教学中存在的新问题,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促进新课改的顺当实施。
(二)我国基础教育老师队伍的现状闻名课程改革专家富兰曾经说过:“教育变革的实施取决于老师的所思和所为,就这么简洁,也这么简单。
”之所以这么简洁,是由于这个道理简洁明白,无需多言;之所以如此简单,是由于老师在教育变革中的适应与转变并不简单[4]。
目前,基础教育改革中遇到的困难肯定程度上来自老师无法适应新课改对他们提出的新要求。
我国基础教育老师队伍的现状的确不令人乐观,老师群体的素养普遍偏低。
2021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一般高中专任老师中,讨论生仅占3.6%;一般学校专任老师中,讨论生比例仅为0.64%,专科生比例高达34%,甚至部分老师是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5]。
详细到各省师资状况,以甘肃为例:甘肃省现有一般中学专任老师8.27万人,其中,学校专任老师6.41万人,学历合格率84.80%;高中专任老师1.86万人,学历合格率56.59%。
中国教育体制改革论文中国教育体制改革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和社会的发展,对于教育体制的改革呼声也日益高涨。
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本文将探讨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首先,教育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着多重挑战,包括经济结构调整、人口老龄化和创新能力不足等。
这些挑战要求教育系统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然而,目前的教育体制存在一些问题,如应试教育的倾向、严格的分数导向和课业负担过重等。
这些问题导致学生们缺乏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难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
因此,教育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然而,教育体制改革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是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当前,中国的教育资源仍然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发达地区,而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
这导致了贫困学生接受教育的机会不足,学校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加大。
其次是教师培养和激励机制的问题。
教师是教育的核心,他们的培养和激励对于教育质量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的教师培养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培养内容与实际需求的脱节、缺乏激励机制和职业发展机会的不足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数量,也限制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最后是家庭教育观念的问题。
中国家长普遍存在功利主义倾向,过分关注分数和升学,忽视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这种教育观念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给教育体制改革带来了挑战。
针对以上挑战,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首先,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缩小教育资源的差距。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和培训等方式来支持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
其次,改革教师培养机制,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培养质量。
可以加强教师培训、引进优秀教师和提高教师的待遇,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
同时,改革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和职业发展通道,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论文(4篇)第一篇:新课程下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新课程教育改革是教育进入到21世纪后,传统教学体制与教学观念不能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现实,所必须做出的变革。
在传统应试教育体制和观念下,教育思想陈旧,其与市场化的人才培养理念和人才培育模式无法相互适应。
特别是美术教学,在传统应试教育的体系中,其往往处于边缘化的境地。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推进美术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一、传统美术教学与新课程理念的冲突分析1、美术教学的边缘化与美育的目的无法适应新课改的目的在于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增长,使得其各个能力全面提升。
而素质教育是包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而美育教育的中心环节及是美术教育。
在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改革的同时,传统美术教育模式却与美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无法适应。
首先,在学科定位上,受到应试教育的偏见影响,美术学科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副科环节。
这体现在具体的教学安排上,无论是课时还是授课内容,美术教育往往容易被广大教师所忽视。
本来就显得偏少的学时安排,往往面临着其他学科的挤占。
而在教学效果评估及学习成绩的考核上,美术教育往往不能有所体现。
其次,目前的美术教学呈现出弱化趋势,就师资力量而言,其往往相当薄弱。
在教学水准和教学方式上,无法与其他学科一样能够吸引优秀人才涌入。
并且,由于缺乏足够的发展空间,美术教师队伍还呈现出人才流失的现象。
这更加大了传统美术教育教学的困境。
2、美术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式无法与学生兴趣形成共振受到传统美术教学观念和体制的影响,当前,我国的美术教学理念陈旧,在教学方式和教育方法上,显得非常陈旧和落后。
当前,在大部分地区,特别是教育基础资源相对落后的农村学校,其在美术教育教学上,仍然呈现出教学方式简单、教育内容弱化、教学手段单一的现象。
美术教育在一些地区的课堂上,被简单地等同于画画,而学生对于美术的理解,仍然处于临摹阶段。
对模型的简单模仿和对画面的单一呈现,是当前最主要的教学内容。
关于教育教学改革的论文范文现今世界文化的多元化,教育也逐渐走向多元化发展,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育改革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教育改革的论文范文篇一:《地方高校动画教育改革与探索》摘要:我国动画教育的开展在“燥热期”的泡沫破碎后渐渐进入“冷却期”。
本文通过对当代地方高校动画教育开展中的师资、教学投入、教学体系、校企合作、学生就业等问题做出思考,提出了一些对策和看法,以期为处于“冷却期”的当代地方高校动画教育教学的开展与课题研究作出贡献。
关键词:地方高校动画教育开展师资校企合作思考截至2014年,全国开设动画及相关专业的高校接近1500余所,然而近年在教育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动画专业连续数年位列红牌警告的首位。
地方高校动画教育开展的“燥热期”导致供大于求,真正培养出合格的动画策划、制作、营销等人才的院校极少。
表面上动画专业开办一片繁荣,实际上师资力量严重匮乏、教学条件普遍较差,教学体系混乱,校企合作困难重重,生源质量不稳定,毕业生质量和就业问题困难重重。
地方高校动画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学习者自身都存在很多问题。
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探索一条引领地方高校动画教育走向春天的道路,为振兴动画产业的道路添砖加瓦,是当前动画教育开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角度探索:1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缩减招生规模师资队伍匮乏是地方高校动画教育开展的最大瓶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时间,但更需要相关部门在政策上的支持和高校自身在引进对策上的改进。
地方高校必须根据自身现有动画教师数量规模缩减招生规模,这是当下解决师资力量匮乏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加大优秀教师引进力度是深层次解决教师匮乏的长久之策。
第一,“一名合格的动画教师必须具备四个基本要求:首先必须懂导演理论与表演艺术,其次必须懂得原画创作、人与动物的动作规律及运动规律等,其三是必须对三维动画软件应用非常了解,最后必须参与过专业动画电影电视的创作。
教育教学改革的论文怎么写教育教学改革更好地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教育教学改革的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教育教学改革的论文篇一浅议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经济的发展,世界已然进入了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
当今世界之间的竞争,关键也是人才的竞争。
而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机构——高等院校责任重大。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教学面临着重要的挑战,加之人类知识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等教育教学中的新问题不断出现。
所以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满足日益增长的知识文化需求,必须要对高等教育教学进行改革,以便更好地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
文章立足当下,对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矛盾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关于高等教育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思考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0-0280-02改革开放这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就显著而辉煌,高等教育在此期间也获得了长足的改善与发展,为新时期的国家建设提供了一批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适应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培养一大批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目的,反过来,优秀的人才也有利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
一、新时期高等教育面临的新矛盾面对新时期高等教育教学的新矛盾,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勇于分析矛盾、认识矛盾,才能有力地解决矛盾。
笔者总结的新时期高等教育面临的新矛盾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1.人才数量上不足是其主要矛盾。
从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来说,新时期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主要矛盾是人才数量上的不足,高等教育改革要往教育大众化的方向发展也是当下的紧要任务。
放眼当下,虽然与以前相比人民的知识文化水平已经在逐渐提高,但是总体水平普遍不高。
所以,我国的高等教育就不能只停留在精英教育上,要提高人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另外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不仅仅是培养精英人才,而是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劳动者,可以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劳动者。
浅谈中国教育改革的相关论文推荐文章关于中国梦教育论文热度:中国梦素质教育论文热度:中国近现代史教育相关论文热度:现代教育技术浅谈论文热度:小班幼儿常规教育浅谈论文热度:在世界性教育思潮的影响下,新世纪的中国教育改革必将出现新的趋势。
以教育体制改革为核心,全面发挥教育的潜能,是民族教育真正融入国际大舞台的基础所在。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谈中国教育改革的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浅谈中国教育改革的相关论文篇一《浅谈新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新趋势》摘要:在世界性教育思潮的影响下,新世纪的中国教育改革必将出现新的趋势。
以教育体制改革为核心,全面发挥教育的潜能,是民族教育真正融入国际大舞台的基础所在。
关键词:中国教育改革新趋势20世纪50年代后相继出现的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素质教育等各种现代教育思潮,伴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悄悄地但却不可阻挡地进入了我们的教育领域。
观念能支配人们的行为。
当一种带有普遍性的思想倾向成为民族教育中的一种现象的时候,民族教育就不能不受这种倾向的影响。
在世界性教育改革思潮的大背景下,中国教育改革将出现新的趋势:一、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中国政府为中国社会与教育选择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科教兴国之路。
1.教育思潮的突现,使世界发展越来越朝着重视教育、振兴教育的方向发展教育,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社会发展的差异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人口素质的差异。
解决好教育问题,民族素质才能得到提高,社会发展才会走向全面、深入。
通过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通过人的素质的提高缩小中国社会现存的差距,从而使社会朝着协调、均衡的方向发展,这是中国社会应该采取的明智的选择。
2.通过教育,体现“人的意义的实现是社会发展的目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探索要求我们确立起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
当然,重视人的因素,不仅仅是出于一种社会功利的目的。
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核心就是强调“发展是为了弘扬人生的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学生需求的变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成为当今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本篇论文将探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目标和挑战,以及改革的策略和成果。
1. 必要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在于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传统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学生的综合发展需求。
传统的课程形式注重各学科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刻不容缓。
2. 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综合素质教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其核心目标是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的能力培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改革后的课程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提供各种综合素质的评价方式,以真正衡量学生的能力。
3. 挑战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需要克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教师培训体系需要完善,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教育的理念。
其次,课程设置需要更加多样化,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此外,评价制度也需要相应改革,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科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4. 策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以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首先,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规范和引导教育机构的改革实施。
其次,学校需要积极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开设多样化的课程内容,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
最后,家长需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理念,支持孩子发展多样的才能,不仅注重学术成绩,还注重个性发展。
5. 成果经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们可以期待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
首先,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得到明显提升,他们将具备创新思维、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其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将大幅增加,他们将更加主动参与学习,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最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造力。
教育教学改革论文六篇教育教学改革论文范文1高等教育大众化后,会计专业同学就业难的问题突显出来。
这一方面说明会计教育有其体系方面的缺陷。
会计教育在人才培育的指导思想、规格定位、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还不能适应社会经济进展对会计人才的要求。
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某些学校的短期行为,认为会计教育只要一把算盘、几本书,成本低、效益高,跟风走,一拥而上,造成近几年来会计教育办的过多、过滥。
此外,也应从会计教育自身反思。
(一)由于高校会计教育的进展定位不准,思路不清,培育模式特色不明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大多变为本科压缩型,就业力量、创新力量、创业力量培育没有凸现出来。
(二)适应市场需要、与国际接轨的教育思想、观念,人才培育模式、规格探究讨论不够,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还未真正树立起来。
(三)课程设置上反映信息化内容不多、创新力量的培育力度不够。
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充实滞后于会计业务的进展。
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不少学校“纸上谈兵”。
黑板“记账”,课堂“理财”。
试验室建设与实训基地的建立严峻滞后,学研产结合基本没有。
(四)学问和教学内容陈旧,课程和教材内容重复较多,课程教学缺乏对同学智力进展的培育,课堂方案刚性过强、弹性不足,限制了同学选择与进展的空间。
课程结构和人才培育过于僵化、封闭,培育模式落后。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简洁化,只注意书本学问的传授,不注意同学动脑、动手力量的培育;仅注意专业教育,忽视对同学综合力量的训练。
二、高校会计教育模式改革(一)改革必要性高等教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型人才培育为目的,让同学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具备超群的从业技能。
因此,面对市场的竞争,面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逐年走低的现实。
我们应当糊涂的熟悉到:1、市场经济给会计人才学问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更详细的要求。
为适应社会对更高层次信息的需求,要求会计人员的学问结构由核算型逐步向猜测、决策和理财型会计转变,即会计人员不仅成为核算人才,而且要成为用计算机分析财务活动的专家,对企业的经营猜测进行管理。
教育改革方面的毛概论文教育界对当今教育的诟病已经不绝于耳,但最终在教育改革上基本是裹足不前,这里面有一个原因是从教育教学理念上思考多,而从在实现方法上考虑的却不多,再好的理论没有现实的方法做支撑也是镜中花水中月。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教育改革方面的毛概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教育改革方面的毛概论文篇一《改革教育改革》摘要:新中国60年来的教育历程大体是一个改革的过程。
其间诸多重大教育改革,均为基于政治一经济需要和逻辑推论而操持的教育改革。
建国初年,伴随着新民主主义教育政策的颁布,思想改造运动政治化地整饬了教师的角色;“52调整”既是经济重工业的迫切需要,也是政治整齐化的重大举措;“85决定”则直接造就了此后20年转移政治一经济义务的“义务教育”,并与重点学校制度一道使教育公平问题积重难返。
1992改元市场经济以降,教育改革,尤其高等教育改革惟经济主义马首是瞻,走上“扩招”、“升级”、“并校”的产业化和大跃进之路。
作为政治一经济改革的教育改革,要么沦为政治的工具,要么用于经济的筹码,抑或受二者钳夹,效果堪忧。
有必要改革教育改革,走向作为社会一文化的教育改革,并保有文化视野。
关键词:教育改革;政治一经济改革;社会一文化改革;教育社会学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124(2012)02-0015-06改革与发展是这个时代的主题,也是我国教育的主题和任务。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育历程,大体亦是一个改革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教育投入大幅增长,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改革逐步深化。
但60年来的教育改革,特别是其问诸多重大教育改革,均为作为政治一经济的教育改革,亦即基于政治一经济需要和逻辑推论而操持的教育改革。
教育毕业论文教学改革问题对策研究论文(共3篇)论文一:教学改革问题对策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改革成为教育领域中的热点问题。
然而,当前的教学改革仍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评价体系不科学、教师培训体系不完善等。
本文旨在研究教学改革问题的对策,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教学改革、问题对策、教育资源、评价体系、教师培训一、引言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到。
教育体系的改革和完善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
然而,教育领域的问题和困扰仍然层出不穷,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教学改革。
本文旨在研究教学改革问题的对策,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
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对策1. 制定合理的教育资源分配政策,确保教育机会公平2. 加强财政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供给能力3. 加强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三、评价体系不科学的问题对策1.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2. 改革评价方式,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纳入评价体系3. 加强对教育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利用,推动教学改进四、教师培训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对策1. 完善教师培训机制,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2. 加强教师职业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3. 注重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教师五、结论本文对教学改革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评价体系不科学和教师培训体系不完善是当前教学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
只有通过改革和完善,才能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论文二:教学改革问题对策研究摘要:教学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中的一大热点话题,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扰。
本文通过对教学改革问题的深入研究,探讨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为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小学教育改革的一些思考论文•相关推荐小学教育改革的一些思考论文(精选7篇)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
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教育改革的一些思考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教育改革的一些思考论文篇1一、小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我国的小学教育一直处于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中,到目前为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不可否认,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小学教育的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入。
1.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是当年国家提倡的教育观念,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不仅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锻炼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2.创新教育的要求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创新是一个成功人士必备的素质,在小学改革的过程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小学教育改革的措施小学教育的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各方面提供更多有利的条件并相互配合,才能够不断推进小学教育改革的深入。
1.以学生为本小学教育改革的第一步是要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不能为了完成教学采取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而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地位,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2.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小学阶段是价值观教育的启蒙,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成为小学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过程,强化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培养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塑造高尚的道德品质。
除了要在课程中加入思想与道德的课程之外,还需要学校、教师、家长、社会的配合,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从小开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品德高尚的合格公民。
3.健全学习评估体系对于小学阶段的教育而言,为了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学校必须建立健全学生的学习评估体系,注重学生知识、技能、价值观等方面教育,扩展学生思维,实现学生多元、全面的发展,而学生发展情况如何需要一个完整、科学的评价体系,要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既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同时要将评价结果及时向家长反馈,以便于家长、教师、学校对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育。
教改类论⽂范⽂3篇教育学类课程改⾰论⽂⼀、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解读1.⼉童为本教师的教育对象是⼉童,作为未来的教师要了解⼉童、发现⼉童、尊重⼉童,⼉童为本是“以⼈为本”在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童为本⼀⽅⾯要求教师要尊重⼉童,保障每⼀个⼉童的“学习权”,保障⼉童的基本⼈权,另⼀⽅⾯要求教师要按照“⼉童的天性率性发展”尊重⼉童的⾝⼼发展特点,按照教育的科学规律去实施教育。
这是重组教师教育课程内容的重要依据。
2.实践取向旧的教师教育课程⽅案存在着专业意识淡薄、忽视⼉童价值、实践环节薄弱以及培养与实践脱节等问题[2]。
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加强师范⽣职业基本技能训练。
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
教师⼯作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同时⼜是教师在复杂多变的实践情境中通过实践问题的解决和实践经验的反思,⽽形成⾃⾝的实践智慧、发展教学风格的过程。
教育实践能⼒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
因此,教师教育课程应当重视个⼈经验,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把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结合起来。
3.终⾝学习我们常说教师要给别⼈⼀杯⽔,⾃⼰必须要有⼀桶⽔,这种说法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需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要给别⼈⼀杯⽔,⾃⼰必须要有⼀个活的⽔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不断地学习,具有终⾝学习的意识,这样才能具有可持续发展性,源源不断地为学⽣提供最新的科学知识。
联合国教科⽂组织强调,教师⼯作是⼀种“专业”,是“学习的专业”,是“终⾝学习的专业”。
学习的专业需要专业的学习。
当今的教师必须成为“终⾝学习者”。
⼆、教师教育课程改⾰策略1.确⽴“教-学-做-评”⼀体化的教育学类课程教学指导思想20世纪初我国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开始确⽴起来。
在相当长的⼀段时间内,我国的教师教育课程⼀直是按照“⽼三门”(⼼理学、教育学、学科教学法)来培养教师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没有较⼤的突破。
⽬前教师的培养逐渐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我国⾼等师范院校也正处于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型时期。
中国基础教育教育改革论文共2篇中国基础教育教育改革论文(一)摘要:近年来,中国基础教育教育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本论文通过对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目标和措施进行研究,分析了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旨在为今后的基础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1.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中国基础教育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和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基础教育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
2. 背景2.1 教育发展的动力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教育改革是迫在眉睫的。
人口红利和人才储备是中国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力。
2.2 教育问题的日益突出尽管中国在基础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面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3. 目标3.1 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是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通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国民。
3.2 推进教育公平基础教育改革还致力于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缩小城乡、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使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
4. 措施4.1 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是基础教育的核心力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是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
4.2 改革教育课程基础教育改革还需要通过调整教育课程,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4.3 完善教育评价体系为了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改革还需要建立科学、全面的教育评价体系。
5. 成就与挑战5.1 成就近年来,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取得了一些显著成就,如教育硬件设施的改善、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和优秀学校的兴起等。
5.2 挑战但是,基础教育改革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教育资源的整合、师资队伍的不足和教育质量的不均衡等。
6. 结论基础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各方共同的努力和配合。
通过本论文对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研究可以看出,基础教育改革在满足社会需求、提升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
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建议论文〔通用5篇〕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建议论文篇1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得以凸显。
当前的小学教育中仍然存在着诸多误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小学教育工作的高效开展。
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推进小学教育改革,实在进步小学教育教学的程度与质量,是教育者当前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
一、推进小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1、小学教育的现状要求必须进展改革当前我国小学教育的现状对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接下俩笔者将从宏观与微观两大方面综合分析^p 当前小学教育的现状。
从宏观层面来看,我国对小学教育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升,无论是九年义务制教育政策的出台,还是免除学杂费的相关政策,都为我国小学教育改革的推进奠定了坚实的根底。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局部地区的九年义务制教育却无法得到落实,局部学校也仍然存在乱收学杂费的现象。
从微观层面来看,那么主要表达在小学教育本身的缺陷与缺乏,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单一追求学生的成绩而无视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以及德育教育,造成了学生成长的不全面。
2、时代开展对小学教育改革的要求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育改革成为必然。
传统的教育形式与教育理念与时代要求逐渐相背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学教育的开展。
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学教育必须及时进展改革与调整才能与时代相适应,也才能承当起人才培养的重任。
新时代意味着会出现新的情况与新的事物,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的开展及其的广泛应用也显示出了传统教育形式的滞后性。
除此之外,时代开展意味着知识也进展了相应的更新,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开展,小学教育也应该进展改革以适应时代开展的需求。
3、教育开展规律对改革的要求事物开展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而矛盾是推动事物向前开展的根本原因。
当前小学教育中越来越突出的矛盾为改革奠定了根底。
在事物开展的过程中,只有通过变革旧事物中不相适应的成分才能催生新事物,也符合事物开展的根本规律。
传统教育形式之下的小学教育逐渐走向衰落,必将被新的教育形式所代替。
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论文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及措施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基础教育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环节,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和变革的呼声。
本文将以全面分析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及措施为主题,旨在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推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一、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基础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起点,对于个体的成长和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从经济、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来探讨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1. 经济层面:基础教育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优质的基础教育能够培养出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经济进步提供有力支撑。
只有加强基础教育的质量和广度,才能为未来的产业发展储备更多精英人才,保证国家的竞争力。
2. 社会层面:基础教育改革也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一方面,具备良好基础教育的人才更容易适应社会的需求,为社会各领域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
另一方面,基础教育的公平与普及也是社会公平与和谐的基石,通过改革使得每个人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的稳定与进步。
3. 个人层面:基础教育的改革将直接影响每个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优质的基础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不仅有利于学生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也有助于提升个人的终身学习能力和自我实现的机会。
通过改革,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培养他们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
二、基础教育改革的措施为了解决当前基础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下面从课程改革、教育资源均衡、教师队伍建设三个方面,提出如下措施。
1. 课程改革: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应从学科知识向综合素质发展转变,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同时,建立灵活的评价体系,综合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减少对传统单一考试成绩的过度追求。
2. 教育资源均衡: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减少城乡和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
当代教育改革2024期末论文《当代教育改革 2024 期末论文》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石和人类进步的重要驱动力,始终处于不断变革与发展的进程中。
当代教育改革更是备受关注,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
教育改革的必要性源于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
传统的教育模式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在当今时代,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批判性思维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
其次,科技的迅猛进步也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出现,改变了知识的获取和传播方式,要求教育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创新。
再者,教育公平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之间的教育资源差距仍然存在,教育改革需要致力于缩小这些差距,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在当代教育改革中,课程改革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课程内容需要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和社会需求,注重跨学科的融合,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一些学校,开设了诸如“STEM”课程(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融合),让学生通过实际项目的操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课程设置也要更加个性化,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教育路径。
教学方法的创新也是改革的关键。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已经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如今,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问题导向学习等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通过这些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也迫在眉睫。
过去,过分依赖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导致了应试教育的盛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被忽视。
如今,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过程、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能力等多个方面。
教育改革论文篇一:教育改革论文摘要:国际化是当今世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和趋势。
教育国际化就是用国际视野来把握和发展教育。
时代和社会对教育提出了要适应国际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的要求。
基础教育应对教育国际化要“深入国际理解教育,建立价值信念”;“加强基础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提供真实经验”和“加强教师队伍的国际化建设,培养育人精英”。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世界一体化格局的逐步形成,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
虽然对教育国际化的理论关注和实践探索最初更多地聚焦于高等教育,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基础教育国际化逐渐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基础教育国际化也在快速推进。
特别是2005年以来,有关国际交流合作的相关法律法规更加完善,涉及的内容更加明确,为基础教育国际化提供了政策依据,提出了新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从地区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制定了旨在促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管理规定,引导当地中小学教育机构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化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一、何谓教育国际化所谓教育国际化,就是用国际视野来把握和发展教育。
教育国际化的核心就是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教育市场,优化配置本国的教育资源和要素,培养出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高素质的人才。
在知识经济日益凸显的时代,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因此,教育国际化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这种人才能立足于本土,放眼于世界,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
一、教育国际化的内涵二、教育国际化的需要文化和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社会变化而变化的。
孔夫子时代的教育满足于“述而不作”;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提出“班级授课”法,培养专门人才;19 世纪德国学者提出“教学与科研统一”的办学思想;20世纪初美国提出“大学为社会服务”的教育思想。
名词解释学校教育改革论文名词解释:学校教育改革论文学校教育改革论文可以被定义为对目前教育系统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方案以及阐述实施过程的学术文章。
这些文章的主要目的是反思当前教育体系中的问题,探讨教育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及时调整教育政策,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如果这些论文被提出和实施,它们应该有助于学校教育的进步和改进。
学校教育改革论文的重要性学校教育改革论文可以激发在教育工作中的革新思想,解决目前困扰教育行业的问题。
同时,这些文章可以为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并促进先进的资讯和技术的应用。
学校教育改革论文不仅可以激发教育者的创新思想,还可以为全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编写学校教育改革论文的过程编写学校教育改革论文时,作者必须首先确定研究的目标,并确立清晰的分类。
例如,作者可能要调查某个国家的教育体系,或者对一个地区的学校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在确定研究目标之后,作者需要对实证数据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确定研究的结论和建议。
最终,作者应该总结和阐述结论,并提出为学校教育改革建议的方案。
经验的共享和应用学校教育改革论文还可以为教育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供平台。
完整的发表论文需要多方面的研究,因此需要许多专家共同合作。
有时,如果专家们共同协作,可能产生更好的结论,更符合整个教育行业的实际需求。
此外,如果教育改革的实行需要很长的时间,那么这些论文将充当一个跨时间的资源,教育工作者可以在未来继续使用这些文章的结论和建议。
结论学校教育改革论文是为解决教育行业中出现的负面现象,推动教育行业的覆盖和提高,提出合适方案和建议的必要工具。
由于教育是一种系统的、发展性的、具有复杂性的活动,所以学校教育改革论文不仅对教育工作者而言,更是对整个社会而言,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教育改革论文
中国的教育改革.txt51自信是永不枯竭的源泉,自信是奔腾不息的波涛,自信是急流奋进的渠道,自信是真正的成功之母。
谈谈中国的教育改革
收集了各方面的材料,参考了一些专家学者的意见,现在让我就从大众教育和科研教育两方面谈谈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几点看法。
中国的大众教育教育改革
一个国家要想长时间立足当前的世界,教育并且是优秀的教育无疑是一个最重要的条件。
可以说,教育是一个国家用来维持其可持续发展的必需工具。
早在七八十年代,中国只有一部分适龄儿童走进课堂,有极少一部分人可以走进大学校园。
当时的大学课堂是一种交流式的环境,是一种研究式的环境。
可以让人投入到所学知识中去研究问题思考问题消化知识。
走出校园,这是一群可以称得上是精英的大学生,是众人中的佼佼者。
当时的这种教育可以称得上是精英教育。
但是自近年来推行教育产业化以来,不得不承认,大量的中专改大专、大专改学院、学院改大学、扩招研究生班、同等学历研究生班、代培班、委培班等等,确实将大学教育引上了大众教育(就业教育)的道路,成为一种经济行为,这自然同所谓的大学教育的初衷相差甚远。
经过近十年的大众教育经验发现,大众教育条件不足又急于求成,生源质量和教师队伍质量都大幅下降,教育并没有起到计划中的效果,于是中国开始兴起教育改革之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呼吁,中国的教育制度需要改革了。
确实,中国的教育存在着太多的弊端,改革是必须的,但是改什么,怎样改是一直不能定下来的主要原因。
在这个领域有个先锋似的人物,浙江大学的郑强教授,可以说是带头呼吁教育改革的第一人,在很多学校发表过多次演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操,更主要的是让大家明白现在的中国形势,让学生们从内心认识到这些应该牢记的东西。
这时候我们就不得不说到80后,这群特殊的群体。
他们经历了太多的改变,他们沿用了老一辈的教育体制,而他们的下一届已经开始接受了改革,虽然效果很微弱,但是相比起来,已经是革命性的一步了。
不管是书本的改革,教育方法的改革,还是考试制度的改革,无非都是想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让新一代的人才在整体水平上有一个质的飞跃,可是我们看到的确实越来越多的“非主流”、“放浪一组”。
这是教育制度的失败,还是社会这个大染缸把原本雪白的“布匹”都上了色?
从前不久的骑着伟人照相,再到几乎每天发生的学生自杀事件,我们不得不深深反思一下了,为什么再加大教育力度的同时这些事情的发生频率却更加提高了?我们的改革究竟哪里除了问题?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越来越深入,中国的各项指标都和国际接轨了,但教育却迟迟不能进入正轨,从各种媒体上,我们已经对国外的教育了解的相当透彻,但是再看一下中国的教育,就可以很清楚的明白我们的差距究竟差在了什么地方。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让人们的思想中多了一份束缚和牵绊,始终不能放开这些包袱,尤其是家长对于自己孩子的溺爱,导致了现在的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被宠爱的环境中而得不到真正锻炼,他们的头脑中被灌输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思想,一切都变的理所当然。
而在外国,孩子从小的零花钱都是通过做家务赚来的,所以他们更懂得珍惜和感恩。
另外,当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首先学到的不是如何为人处世,而是怎样听话,怎样服从上边的命令,所以当老师出现错误的时候,学生也不敢去反抗。
对于应试教育,我们一直都没有
摆脱,虽然一直在强调减压,选拔高素质人才,但是我想每个学生都会有一肚子苦水要吐,而假期里永远都上不完的补习班,也成了我们的噩梦,在学生们的思想中,目标似乎只有一个“将来要上清华和北大。
可是真的有用么?考上大学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站点,但不是人生目标。
高中的时候老师总是说只要我们努力就能考上好大学,实现人生理想,但谁又跟我们说过考上大学以后该怎么过,我们的人生理想就这么渺小吗?我们中有很多人,空有一肚子知识而不加实践,高数题做得一个比一个熟练,但是与人交往零分,解决难题零分,又有什么用呢?通过做兼职的经验我发现,社会中的很多事情不是一个方程式或者是一本线性代数书可以解决的,需要更多现实的智慧,在这方面我们的教育显然做得不够。
我记得一次班会上,我们班长说他家经济不是很好,但是他勤工俭学,现在颇能赚钱。
我听了后既羡慕又惭愧,本人出身小康家庭,从小就不用为吃穿发愁,生活过的风平浪静,却没有什么值得铭记的为生活拼搏的记忆。
现在在上大学,还没有定下自己的理想和方向,有时候真害怕自己的一生就这样浑浑噩噩的过去了。
相反看身边农村出来的同学,生活能力很强,毕业后要找工作还是考研,都根据条件比较明朗的确定了,有空的时候还会积极的找兼职帮补家用,而不像一些同学一样喜欢看电脑,喜欢宅。
虽然农村的生活可能比不上城市,但是在农村那自然纯朴的环境中,想达成目的就要靠双手,这样更能激发人求上进的欲望和锻炼动手的能力。
对于那些养尊处优的孩子来说,根本就不会体会到现在的金融危机,就业压力,对于那些艰苦的岁月,那些前辈们曾经的不屈奋斗都如故事一般,他们认为只要自己生活的好了就足够了,根本不会去考虑别的。
所以“我爸是李刚”和中学教师下跪这种关于“富二代”、“官二代”的不好新闻才不绝于耳。
而很多人年纪轻轻的就辍了学,整天东遛西逛,无所事事,把大好青春浪费在网络、恋爱、游戏上面,长大后成为“啃老族”“月光族”的主力军。
也许这些孩子的父母真的不想管,或者是管不了。
我们让他们怎么爱国,怎么知荣辱,懂廉耻?总的来说,我觉得目前大众教育的根本弊端就是应试,抛开这些,我们应该学会更重要的为人处世之道。
所以,抛开书本,老师、社会还有很多的东西要教我们学会,而家长在其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从小就应该让我们懂得付出才有回报,对别人要有感恩之心。
中国的科研深造教育改革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教授曾经很形象地把“科学引文索引”(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称之为“愚蠢的中国式观念”(stupid Chinese idea)。
SCI的原意是要帮助科研人员有效获取文献信息,但引入到中国之后逐渐演变和异化,到今天已经成为学校排名、科研项目评审、科研申报、科研人员评介奖励等几乎是覆盖所有科研领域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评价标准。
实际上,情况要比李教授所言严重得多。
考虑到类似的评审制度已经渗透到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在内的所有教育活动领域,如果各种异化了的官僚化评审制度得不到纠正,长期以往,就会使得中国人变得愚蠢,永远培养不出一流的人才,国家也永远成不了一流的强国。
在改革开放前的很多年里,除了在对国家的生存至关重要的少数领域,中国说不上有什么科研。
一切科学研究都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因此在80年代,就有科学家讥讽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物理学。
在人文社会科学中更不用说了,如果没有提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的名字,就算不上研究。
在西方,科学评审明明是科学研究的一部分,但一到中国就马上异化。
原因可能再也简单不过了。
在西方,这样那样的评估体系只是科学研究者们方便和促进科学研究的工具。
但在中国,它们则成了官僚机构衡量一切的有效武器。
就是说,它们已经不再是研究者群体本身的工具,而是官僚制度管理学术研究的一项制度安排。
也很显然,类似的评审制度不仅仅局限在科学研究部门,也发展到了其他所有教育和研
究活动。
例如这些年纷纷流行开来的教育考核制度。
教育考核很多国家都有,但这些都是要专业人士来确定和推行的。
在中国,各种考核却都是教育官僚决定,教育官僚推行。
中国的教育资源,也大多是教育官僚来分配的。
教育评估者和资源分配者的合一导致了教育官僚的专制权力。
一些地方出现一大群校长和教授围着教育部门派来的一个小官员团团转的事情。
尽管这样的事情使得中国的校长和教授们蒙羞,但在这个制度环境下非常能够理解他们的行为。
因为教育官僚的一言一行决定了学校的等级和所能获得资源的多少,校长和教授们要取悦的并非那个小官员,而是金钱。
对后发展中国家来说,在教育和研究发展过程中,政府的确应当扮演一个更为重要的作用。
西方国家在数百年中确立起现代教育和研究标准。
如果没有政府的大力加入和推动,后发展中国家很难赶上西方发达国家。
但是,政府的作用不应当理解成为政府官员或者教育官僚的作用。
专业人士应当扮演一个比政府官僚更为重要的角色,或者说政府官僚应当配合专业人士而发生作用。
德国政府曾经这样做,日本政府也曾经这样做,这两个国家无论在教育和科研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说了以上这些,只是觉得如果不能对中国教育科研官僚主导的评审制度进行深刻的改革,中国永远会处于贫于创新和贫于思想的状态。
无论是初、高等教育还是科研深造的教育,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科教兴国道路、坚持科学发展观,并勇于改革,中国的教育会有它成功的一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