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波普解析试题

波普解析试题

波普解析试题
波普解析试题

波谱解析1-4答案

波谱解析试题1

一、名词解释:

1.发色团2. 化学位移

二、简答题:

1.红外光谱在结构研究中有何用途?

2.偏共振去偶碳谱在结构研究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三、化合物可能是A或B,它的紫外吸收?max 为314nm (lg?=4.2),

指出这个化合物是属于哪一种结构。

(A)

(B)

四、下面为化合物A、B的红外光谱图,可根据哪些振动吸收峰推断化合物

A、B中分别存在哪些官能团?A:B:

1

五、归属下列化合物碳谱中的碳信号。(15)

六、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14H14S,其氢谱如下图所示,试推断该化合物的结构式,并写出推导过程。(15分)

2

七、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3H7ON, 结合下面给出的图谱,试推断其结构,

并写出简单的推导过程。

3

波谱解析试题1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发色团:从广义上讲, 分子中能吸收紫外光和(或)可见光的结构系统叫做发色团。因常用的紫外光谱仪的测定范围是200~40Onm 的近紫外区, 故在紫外分析中,只有?-?* 和(或)n-?* 跃迁才有意义。故从狭义上讲,凡具有π键电子的基团称为发色团

2. 化学位移:不同类型氢核因所处化学环境不同, 共振峰将分别出现在磁场的不同区域。实际工作中多将待测氢核共振峰所在位置( 以磁场强度或相应的共振频率表示) 与某基准物氢核共振峰所在位置进行比较, 求其相对距离, 称之为化学位移。

二、简答题:

1.红外光谱在结构研究中有何用途?(1)鉴定是否为某已知成分(2)鉴定未知结构的官能团

(3)其他方面的应用:几何构型的区别;立体构象的确定;分子互变异

构与同分异构的确定。

2.偏共振去偶碳谱在结构研究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当照射1H 核用的电磁辐射偏离所有lH 核的共振频率一定距离时,

测得的13C-NMR(OFR) 谱中将不能完全消除直接相连的氢的偶合影响。此时,13C 的信号将分别表现为q (CH3), t (CH2),d(CH),s (C)。据此,可以判断谈的类型。三、

A: 217(基值)+30(共轭双烯)+5×2(环外双键)+5×4(烷基)=277(nm)

B: 217(基值)+30(共轭双烯)+36(同环二烯)+5×1(环外双键)+5×5(烷基)=313(nm)

其中,化合物B的计算值与给出的紫外吸收?max (314nm)接近,因此,该化合物为B。四、

A:约3520 cm-1 为酚羟基(或酚OH)的伸缩振动,表明有酚羟基(或酚OH);约1600,1580,1500,1450 cm-1 为苯环的骨架振动,表明有苯环。B:约1750 cm-1 为酯羰基的振动吸收峰,表明有酯羰基。五、?39.6(C-1),?110.8(C-2),?124.8(C-3),?131.5(C-4),?154.0(C-5),?189.5(C-6)六、

解析:C14H14S

Ω=14+1-(14/2) =8

4

1

H-NMR中

δ7.1(10H,s)应为苯环芳氢信号,因氢数为10,又为单峰,示有二个对称的单取代的苯基(C6H5)结构。

将两个单取代的苯基结构中的碳、氢数目与分子式比较,还余2个碳、4个氢、1个硫原子。因此,δ3.60(4H,s)为与2个与电负性基团相连的亚甲基,即-CH2-。

因氢谱中给出的质子信号均为单峰,表明分子既有很高的对称性。因此该化合物的结构式为:

CH2SCH2

七、

解析:C3H7ON

Ω=3+1-(7/2) +1/2 =1 IR中,

1680 cm-1吸收峰为羰基的伸缩振动吸收峰,表明有1个羰基;

3400、3500 cm-1吸收峰为NH2的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和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表明有1个-NH2 。13

C-NMR中

δ10(q)为-CH3;δ29(t)为-CH2-;δ178.0(s)为-CO; 1 H-NMR中

δ1.2(3H,t)应为-CH3,且与1个-CH2-相连,即-(CH2)- CH3;

δ2.3(2H,q)因化学位移值较大,示与羰基或双键相连;且红外光谱显示含有羰基,又因表现为q峰,表明应与一个甲基相连,示有结构片段:

CH3-CH2-CO-

δ6.4(2H,br.)峰宽且矮,示存在结构片断:-NH2

根据上述分析,得到结构片段如下:

CH3-CH2-CO- -NH2

因此其结构式为:

CH3-CH2-CO-NH2

5

波谱解析试题2

一、名词解释

1. 助色团

2. 偶合常数

二、简答题

1.紫外光谱在结构研究中有何用途?

2.如何利用质谱判断化合物中是否含有一个Cl原子或一个Br原子?

三、化合物可能是A或B,它的紫外吸收?max 为302nm (lg?=4.1),指出这个化合物是属于哪一种结构。

HO

(A)

HO

(B) 四、下面为化合物A(分子式为C8H8)、B的红外光谱图,可根据哪些振动吸收峰推断化合物A、B中分别存在哪些官能团?A:

B:

6

五、归属下列化合物氢谱中的质子信号。(15分)

六、某化合物分子为式C8H8O,碳信号分别为:

δ197.8(s), δ137.1(s), δ132. 9(d), δ128.4(d),

δ128.2(d),δ26.3(q) 如下图所示,试推导其结构式。(15分)7

七、一化合物分子式为C3H6O2,该化合物的各种图谱如下图所示,试推

断其结构,并简要写明推导过程。

8

波谱解析试题2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助色团:有些原子或原子团, 如具有n电子的基团, 本身不能吸收大于200nm 的光波, 但它与一定的发色团相连时, 则可使发色团所产生的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 同时使吸收强度也增加, 这些基团称为助色团。

常见的助色团有-OH 、-OR 等。 2. 偶合常数:两个( 组) 氢核之间的相互干扰叫做自旋偶合。干扰强度可用偶合常数J 值表示。根据J 值大小可以判断偶合氢核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简答题:

2.紫外光谱在结构研究中有何用途?

(1)确定检品是否为某已知化合物;

(2)确定未知不饱和化合物的结构骨架;将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或与同类型的已知化合物UV光谱进行比较。

(3)确定构型

(4)测定互变异构现象

2.如何利用质谱判断化合物中是否含有一个Cl原子或一个Br原子?

当化合物中含有Cl、Br等元素时, 其(M+2) 峰的强度将明显增大, 有时还会出现(M+4)、(M十6)峰。这是因为这些元素的同位素相差2质量单位、且重同位素的天然丰度也较大的缘故。

如CH3CH2Cl分子量是64, 在其质谱中(M+2)/M =1: 3 , 因35Cl 的天然丰度为100%, 37Cl 的天然丰度为32.5%,故可知该化合物含有 1 个氯原子。又如,CH3CH2Br 分子量是108, 在其质谱中(M+2)/M =1:1 , 也可知该化合物中含有 1 个溴原子, 因79Br 的天然丰度为100%,81Br 的天然丰度为98% 。

三、

A: 217(基值)+30(共轭双烯)+36(同环二烯)+5×1(环外双键)+5×3(烷基)=303(nm)

B: 217(基值)+30(共轭双烯)+36(同环二烯)+5×1(环外双键)+5×5(烷基)=313(nm)

其中,化合物A的计算值与给出的紫外吸收?max (302nm)接近,因此,该化合物为A。四、

A:约1630 cm-1 为双键骨架的伸缩振动,表明双键;

约1600,1575,1500,1450 cm-1 为苯环的骨架振动,表明有苯环。B:约1650 cm-1 为双键的振动吸收峰,表明有双键。

五、?3.30 (3分)、?1.10 (3分) 、?2.20 (3分) 、?7.00 (3

分) 、?6.40 (3个位置共3分)

9

3.30(q)1.10(t)CH26.40(m)2.20(s)CH3CH3NCH26.40(m)H3C6. 40(m)7.00(m)

六、

解析:C8H8O

Ω=8+1-(8/2) =5

13

C-NMR中

δ26.3(q)为-CH3;δ197.8(s)为-C=O

δ128.2(d)为=CH-×2 δ128.4(d)为=CH-×2 δ132.9(d)为=CH-δ137.1(s)为=C-

表明存在单取代苯环:

综上分析,该化合物的结构式为:

OCCH3

七、

解析:C3H6O2

Ω=3+1-(6/2) =1

UV中,无吸收峰,表明没有共轭体系。IR中,

1725 cm-1吸收峰为酯羰基的伸缩振动吸收峰,表明有1个酯羰基;13

C-NMR中

δ14(q)为-CH3;δ60(t)为-OCH2-;

10

δ162.0(d)为HCOO-;

1

H-NMR中

δ1.4(3H,t)应为-CH3,且与1个-CH2-相连,即-(CH2)- CH3;

δ4.3(2H,q)表现为q峰,表明应与一个甲基相连,因化学位移值较大,示与氧原子相连;示有结构片段:

CH3-CH2-O- δ8.1(1H,s),示为HCOO-中的质子信号

因此其结构式为:

HCOO CH2-CH3

11

波谱解析试题3

一、名词解释

1.蓝(紫)移2. 红外光谱指纹区

二、简答题

1.质子噪音去偶碳谱有哪些特点?

2. 在氢谱中,由低级偶合系统产生的图谱为一级图谱。试问一级图谱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二、化合物可能是A或B,它的紫外吸收?max 为273nm (lg?=4.9),

指出这个化合物是属于哪一种结构。

(A) (B)

四、下面为化合物A、B的红外光谱图,可根据哪些振动吸收峰推断化合物

A、B中分别存在哪些官能团?

12

五、某化合物的结构式如下,其碳谱中各碳信号的化学位移值分别为:?55,

64.0,114.0, 129.0, 133.5, 159.0,如下图所示。试归属该化合物碳谱中的碳信号。(15分)H3COCH2OH

六、一个化合物分子式为C4H9Br,其测定的氢谱如下。试根据给出的条件推断该化合物的结构式,并归属质子信号。(15分)

13

七、合物分子式为C6H10O2, 结合下面给出的图谱,试推断其结构,并

写出简单的推导过程。

14

波谱解析试题3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蓝(紫)移:由于助色团如-OH、-OR取代作用或溶剂效应导致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的现象叫做向紫位移(hypsochromic shift) 或叫蓝移(blue shift) 。

2. 红外光谱指纹区:红外吸收光谱上1333~40Ocm-1(7.5~15 μ m) 的低频区, 通常称为指纹区。该区域中出现的谱带主要是C-X (X=C,N s O) 单键的伸缩振动以及各种弯曲振动,在核对和确认有机化合物时用处很大。

二、简答题:

1.质子噪音去偶碳谱有哪些特点?

(1)分子中所有的碳核均表现为单峰, 因此无法区分碳的类型( 伯碳、仲碳、叔碳、季碳);

(2)可据以准确判断磁不等同碳核信号的数目及它们的化学位移;(3)

信号强度与碳的数目不完全呈定量相关;

(4)仍可大体根据峰高对同类型碳核的碳数比例作出粗略的估计。

2. 在氢谱中,由低级偶合系统产生的图谱为一级图谱。试问一级图谱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在一级图谱中,质子信号

(1)分裂的小峰数符合n +1 规律;

(2)小峰面积比大体可用二项式展开后各项前的系数表示;(3)? 与J 值可由图谱上直接读取。三、

A: 217(基值)+30(共轭双烯)+36(同环二烯)+5×1(环外双键)+5×3(烷基)=303(nm)

B: 217(基值)+30(共轭双烯)+5×1(环外双键)+5×4(烷基)=272(nm)

其中,化合物B的计算值与给出的紫外吸收?max (273nm)接近,因此,该化合物为B。四、

A:约1750 cm-1 为酯羰基(或羰基)的伸缩振动,表明有酯羰基(或羰基);约1600,1500,1450 cm-1 为苯环的骨架振动,表明有苯

环。

B:约1700 cm-1 为醛羰基(或羰基)的振动吸收峰,表明有醛羰基(或羰基)。;约1640cm-1 为双键的振动吸收峰,表明有双键。五、?55 ,64.0 ,114.0 , 129.0 , 133.5 , 159.0

15

114d129d55q64tH3CO159sCH2OH133.5s

六、

解析:C4H9Br

Ω=4+1-(9+1)/2 =0 1

H-NMR中

δ0.9(3H,t)应为-CH3 ,且与1个-CH2-相连,即-(CH2)- CH3;δ3.4(2H,t)为1个亚甲基,表现为t峰,表明应与一个亚甲基相连,因化学位移值较大,示与溴原子相连,示有结构片段:-(CH2)-CH2-Br δ1.4(2H,m)为1个亚甲基;

δ1.8(2H,m)为1个亚甲基。因此该化合物的结构式为:

Br-CH2-CH2-CH2-CH3

七、

解析:C6H10O2

Ω=6+1-(10/2) =2 UV中,

200~218nm有很强的末端吸收,表明该化合物中有1个小的共轭体系。IR中,

1720 cm-1吸收峰为羰基的伸缩振动吸收峰,表明有1个羰基;1650 cm-1吸收峰为双键的伸缩振动吸收峰,表明有1个双键。13 C-NMR中

δ15(q)为-CH3;δ19(q)为-CH3;

δ61.0(t)为-CH2O-;

δ124.0(d)为=CH-;δ146.0(d)为=CH-;因此有结构片段-CH=CH -δ168.0(s)为-COO- 1

H-NMR中

δ1.3(3H,t)应为-CH3,且与1个-CH2-相连,即-(CH2)- CH3;δ1.9(3H,d)结合其化学位移值分析,推测为CH3-(CH)- δ4.3(2H,q)因化学位移值较大,示与电负性较强的氧原子相连;又因表现为q峰,与甲基相连,示可能有结构片段:CH3-CH2-O-CO-

δ5.8(1H,d)示为=CH-; δ6.9(1H,m)示为=CH-,应存在结构片断:(CHn)-CH=CH-因此其结构式为:

CH3-CH2-O-CO-CH=CH-CH3

16

波谱解析试题4

一、名词解释

1. 红移

2.特征频率区

二、简答题–

1.在质谱中如何判断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

2.在氢谱中,质子信号的峰面积与产生该信号的质子数目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在结构解析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三、化合物可能是A或B,它的紫外吸收?max 为268nm (lg?=4.9),

指出这个化合物是属于哪一种结构。

(A) (B)

四、下面为化合物A、B的红外光谱图,可根据哪些振动吸收峰推断化合物

A、B中分别存在哪些官能团?

17

五、某化合物的结构式及氢谱如下图所示,试归属该化合物氢谱中的质子信号。(15分)

六、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10H12,其碳谱如下图所示,试推导其结构,并

写出其简单的推导过程。

18

七、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9H10O,各种图谱如下列所示,其中,碳谱中各信号分别为:δ30(信号强度28,q),δ126(52,d),δ127(92,d),δ128(87d),δ134(19,s),δ206(18,s);氢谱中:?7.3的质子信号由5个H产生,?3.6的质子信号由2个H产生,?2.1的质子信号由3个H产生。试推断所表示的化合物的结构,并简要写明推导过程。(15分)

19

波谱解析试题4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红移:由于助色团如-OH、-OR取代作用或溶剂效应导致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的现象叫做向红位移(bathochromic shift) 或叫红移(red shift) 。

2.特征频率区:特征谱带区有机化合物的分子中一些主要官能团的特征吸收多发生在红外区域的4000~1333cm-2(2.5~7.5 μ m) 。该区域吸收峰比较稀疏, 容易辨认, 故通常把该区域叫特征谱带区。

二、简答题:

2.在质谱中如何判断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

(1)最大质量数的峰可能是分子离子峰(同位素峰除外)。

(2)它在高m/z区域应有合理的、通过丢失中性碎片而形成的碎片峰。合理的中性碎片(小分子及自由基)的丢失,这是判断分子离子峰的最重要依据。失去中性小分子在质量上有一定的规律性,如失去H (M-1),CH3 (M-15)

或H2O (M -18)等。

M-3到M-13之内不可能有峰,因分子离子峰不可能掉下四个氢原子而保持分子的完整性; M-20到M-25也不可能有峰,因为有机分子不含这些质

量数的基团。当发现上述差值存在时,说明最大质量数的峰不是分子离子峰。

(3)判断其是否符合N律。不含N或含偶数N的有机分子, 其分子离子峰的m/z为偶数。含奇数N的有机分子, 其分子离子峰的m/z为奇数。

2.在氢谱中,质子信号的峰面积与产生该信号的质子数目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在结构解析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在1H-NMR谱上, 各吸收峰覆盖、面积与引起该吸收的氢核数目成正比。因此, 在分析图谱时, 只要通过比较共振峰的面积, 就可判断各种类型氢核的

相对数目;当化合物分子式已知时, 就可求出每个吸收峰所代表的氢核的绝

对个数。三、

A: 217(基值)+30(共轭双烯)+5×1(环外双键)+5×3(烷基)=267(nm)B: 217(基值)+30(共轭双烯)+5×2(烷基)=257(nm)其中,化合物A的计算值与给出的紫外吸收?max (268nm)接近,因此,该化合物为A。四、

A:约1600,1450 cm-1 为苯环的骨架振动,表明有苯环。B:约3400 cm-1 为羟基的振动吸收峰,表明有羟基。

五、?1.3 (2分)、?3.9 (2分) 、?6.9 (3分) 、?7.5 (3分) 、?9.8(3分)、?2.0(2分)

20

OH3C2.0(S)7.5(d)6.9(d)3.9(q)1.3(t)CNH9.8(s)OCH2CH3

六、

解析:C10H12

Ω=10+1-(12/2) =5

化合物10个碳,而图谱给出5个碳信号,说明该化合物结构高度对称,且不饱和度为5,表明含有苯环。13C-NMR中

δ126. 1,δ129. 7 和δ137.4为苯环上的碳信号,且仅有3个碳信号,表明为对称的邻二取代,即:

将分子式与上述结构片断比较,还余4个C、8个H和1个不饱和度?3.30 (1分),

因此,高场区的δ24. 1和δ30. 1应分别为2个磁等同亚甲基的碳信

号,即:

δ24. 1为-CH2-×2 (2分) ;δ30. 1为-CH2-×2 (2分)

综上所述,该化合物的结构式为:

七、

解析:C9H10O

Ω=9+1-(10/2) =5

UV中,250nm左右的吸收峰,表明该化合物中存在共轭体系。IR中,1725 cm-1吸收峰为羰基的伸缩振动吸收峰,表明有1个羰基;1600cm-1和1500 cm-1的吸收峰表明存在苯环结构。13

C-NMR中

δ30(q)为-CH3;δ50(t)为-OCH2-;

δ127(d)为=CH-×2 ,δ128(d)为=CH-×2 ,δ126(d)为=CH

21

-,δ134(s)为=C-,表明存在单取代苯环δ206(s)为羰基碳信号1

H-NMR中

δ7.3(5H,m)应为苯环上的质子信号,表明存在单取代的苯环;δ3.6(2H,s),表明应为一个亚甲基,与季碳相连;δ2.1(3H,s),示为1个甲基,与羰基相连

因此其结构式为:

OCH2CCH3

22

波谱分析教程考试题库及答案

第二章:紫外吸收光谱法 一、选择 1. 频率(MHz)为4.47×108的辐射,其波长数值为 (1)670.7nm (2)670.7μ(3)670.7cm (4)670.7m 2. 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是由外层价电子能级跃迁所致,其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 (1)吸收峰的强度(2)吸收峰的数目(3)吸收峰的位置(4)吸收峰的形状 3. 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 (1)紫外光能量大(2)波长短(3)电子能级差大 (4)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 4. 化合物中,下面哪一种跃迁所需的能量最高 (1)σ→σ*(2)π→π*(3)n→σ*(4)n→π* 5. π→π*跃迁的吸收峰在下列哪种溶剂中测量,其最大吸收波长最大 (1)水(2)甲醇(3)乙醇(4)正己烷 6. 下列化合物中,在近紫外区(200~400nm)无吸收的是 (1)(2)(3)(4) 7. 下列化合物,紫外吸收λmax值最大的是 (1)(2)(3)(4) 二、解答及解析题 1.吸收光谱是怎样产生的?吸收带波长与吸收强度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 2.紫外吸收光谱有哪些基本特征? 3.为什么紫外吸收光谱是带状光谱? 4.紫外吸收光谱能提供哪些分子结构信息?紫外光谱在结构分析中有什么用途又有何局限性? 5.分子的价电子跃迁有哪些类型?哪几种类型的跃迁能在紫外吸收光谱中反映出来? 6.影响紫外光谱吸收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7.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带有几种类型?它们与分子结构有什么关系? 8.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有什么影响?选择溶剂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9.什么是发色基团?什么是助色基团?它们具有什么样结构或特征? 10.为什么助色基团取代基能使烯双键的n→π*跃迁波长红移?而使羰基n→π*跃迁波长蓝移?

波普分析试题

波谱解析试题A 一、名词解释(5*4分=20分) 1.波谱学:波谱学是涉及电池辐射与物质量子化的能态间的相互作用,其理论基础是量子化的能量从辐射场向物质转移。 2.屏蔽效应:感生磁场对外磁场的屏蔽作用称为电子屏蔽效应 3.电池辐射区域:γ射线区,X射线区,远紫外,紫外,可见光区,近红外,红外,远红外区,微波区和射频区 4.重排反应;在质谱裂解反应中,生成的某些离子的原子排列并不保持原来分子结构的关系,发生了原子或基团重排,产生这些重排离子的反应叫做重排反应 5.驰骋过程:要想维持NMR信号的检测,必须要有某种过程,这个过程就是驰骋过程,即高能态的核以非辐射的形式放出能量回到低能态,重建Boltzmann分布的过程。 二、选择题。(10*2分=20分)CDBBA BCCAB 1. 化合物中只有一个羰基,却在1773cm-1和1736cm-1处出现两个吸收峰这是因为:(C ) A、诱导效应 B、共轭效应 C、费米共振 D、空间位阻 2. 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的色散元件材料为:() A、玻璃 B、石英 C、红宝石 D、卤化物晶体 3. 预测H2S分子的基频峰数为:(B ) A、4 B、3 C、2 D、1 4. 若外加磁场的强度H0逐渐加大时,则使原子核自旋能级的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所需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 A、不变 B、逐渐变大 C、逐渐变小 D、随原核而变 5. 下列哪种核不适宜核磁共振测定:() A、12C B、15N C、19F D、31P 6.在丁酮质谱中,质荷比质为29的碎片离子是发生了() A、α-裂解 B、I-裂解 C、重排裂解 D、γ-H迁移 7. 在四谱综合解析过程中,确定苯环取代基的位置,最有效的方法是()

有机波谱分析习题(最新)

有机波谱分析习题 第一章电子辐射基础 (一)判断题 1.现代分析化学的任务是测定物质的含量。( ) 2.测定某有机化合物中C、H、O、N元素含量的方法属于定性分析。( ) 3.测定某有机化合物中是否含有羰基属于有机结构分析。( ) 4.利用物质分子吸收光或电磁辐射的性质,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属于吸收光谱分析。( ) 5.物质被激发后,利用物质跃迁至低能态或基态时发光的性质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属于发射光谱分析。( ) 6.根据Franck-condon原理,在电子能级发生跃迁时,必然伴随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变化。( ) 7.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是有机结构分析的四种主要的有机光波谱分析方法,合称为四大谱。( ) 8.电磁辐射的波长越长,能量越大。( ) 9.有机波谱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度都要比化学分析法高得多。( ) 10.一般来讲,分子光谱远比原子光谱复杂,原子光谱通常为线状光谱,而分子光谱为带状光谱。( ) 11.吸收定律偏离线性完全是由于仪器因素引起的。( ) 12.电子能级间隔越小,跃迁时吸收光子的频率越大。( ) 13.分子光谱是由于电子的发射而产生的。( ) 14.分子荧光也叫二次光,都属吸收光谱的畴。( ) 15.ICP可用于测定F、Cl、Br、C、H、N、O、S等非金属元素。( ) (一)判断题答案 1.×2.×3.√4.√5.√6.√7.√8.×9.×l0.√11.×l2.×13.×l4.×l5.× (二)单选题 1.光或电磁辐射的二象性是指( )。 A.电磁辐射是由电矢量和磁矢量组成;B.电磁辐射具有波动性和电磁性; C.电磁辐射具有微粒性和光电效应;D.电磁辐射具有波动性和微粒性。 2.光量子的能量与电磁辐射的哪一个物理量成正比?( ) A.频率;B.波长;C.周期;D.强度 3.可见光区、紫外光区、红外光区、无线电波四个电磁波区域中,能量最大和最小的区域分别为( )。 A.紫外光区和无线电波区;B.紫外光区和红外光区; C。可见光区和无线电波区;D.可见光区和红外光区。 4.频率为l×107MHz的电磁辐射是处在哪个光区?( ) A.红外光区;B.紫外光区;C.无线电波区;D.可见光区。 5.有机化合物成键电子的能级间隔越小,受激跃迁时吸收电磁辐射的( )。 A.能量越大;B.波数越大;C.波长越长;D.频率越高。 6.分析化学发生第二次变革的年代是( )。 A.20世纪初;B.20世纪20年代;C.20世纪40年代;D.20世纪末。

波普分析试题及答案

波普分析试题及答案 《波谱分析》自测题1 一、简要回答下列可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用其它方法分得一成分,测得UV光谱的λ=268nm,初步确定该max 化合物结构可能位A或B。试用UV光谱做出判断。 (A) (B) 2、应用光谱学知识,说明判定顺、反几何异构的方法。 3、试解释化合物A的振动频率大于B的振动频率的原因。 CH3OO NCC HHCH3 -1-1 (A) ν1690cm (B) ν1660cmC=OC=O OO CHC ClCHC CH333 -1 -1 (A)ν1800cm (B)ν1715cmC=OC=O 4、下列各组化合物用“*”标记的氢核,何者共振峰位于低场,为什么, OCH3 CHC3 5、某化合物分子离子区质谱数据为M(129),相对丰度16.5%; M+1 (130),相对丰度1.0%;M+2(131),相对丰度0.12%。试确定 其分子式。

二、由C、H组成的液体化合物,相对分子量为84.2,沸点为63.4 ?。其红外吸收光谱见图11-12,试通过红外光谱解析,判断该化合物的结构。 1三、化合物的H—NMR如下,对照结构指出各峰的归属。 a c d b NCHCHCHCH2332 N O 13四、某化合物CHO,经IR测定含有OH基和苯基,其C—NMR信息1312 为76.9(24,d), 128.3(99,d), 127.4(57,d), 129.3(87,d), 144.7(12,s),试推断 其结构。(括号内为峰的相对强度及重峰数) 五、某酮类化合物的MS见下图,分子式为CHO,试确定其结构。 816

六、试用以下图谱推断其结构。

波谱分析习题库答案

波谱分析复习题库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化学位移:将待测氢核共振峰所在位置与某基准氢核共振峰所在位置进行比较,求其相对距离,称之为化学位移。 2、屏蔽效应:核外电子在与外加磁场垂直的平面上绕核旋转同时将产生一个与外加磁场相对抗的第二磁场,对于氢核来讲,等于增加了一个免受外磁场影响的防御措施,这种作用叫做电子的屏蔽效应。 3、相对丰度:首先选择一个强度最大的离子峰,把它的强度作为100%,并把这个峰作为基峰。将其它离子峰的强度与基峰作比较,求出它们的相对强度,称为相对丰度。 4、氮律:分子中含偶数个氮原子,或不含氮原子,则它的分子量就一定是偶数。如分子中含奇数个氮原子,则分子量就一定是奇数。 5、分子离子:分子失去一个电子而生成带正电荷的自由基为分子离子。 6、助色团:含有非成键n电子的杂原子饱和基团,本身在紫外可见光范围内不产生吸收,但当与生色团相连时,可使其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使吸收强度增加的基团。 7、特征峰:红外光谱中4000-1333cm-1区域为特征谱带区,该区的吸收峰为特征峰。 8、质荷比:质量与电荷的比值为质荷比。 9、磁等同氢核化学环境相同、化学位移相同、对组外氢核表现相同偶合作用强度的氢核。 10、发色团:分子结构中含有π电子的基团称为发色团。 11、磁等同H核:化学环境相同,化学位移相同,且对组外氢核表现出相同耦合作用强度,想互之间虽有自旋耦合却不裂分的氢核。 12、质谱:就是把化合物分子用一定方式裂解后生成的各种离子,按其质量大小排列而成的图谱。 13、i-裂解:正电荷引发的裂解过程,涉及两个电子的转移,从而导致正电荷位置的迁移。 14、α-裂解:自由基引发的裂解过程,由自由基重新组成新键而在α位断裂,正电荷保持在原位。 15、红移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 16. 能级跃迁分子由较低的能级状态(基态)跃迁到较高的能级状态(激发态)称为能级跃迁。 17. 摩尔吸光系数浓度为1mol/L,光程为1cm时的吸光度 二、选择题 1、波长为670.7nm的辐射,其频率(MHz)数值为(A) A、4.47×108 B、4.47×107 C、1.49×106 D、1.49×1010 2、紫外光谱的产生是由电子能级跃迁所致,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C) A、吸收峰的强度 B、吸收峰的数目 C、吸收峰的位置 D、吸收峰的形状 3、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C )

波谱解析试题及答案

波普解析试题 一、名词解释(5*4分=20分) 1.波谱学 2.屏蔽效应 3.电池辐射区域 4.重排反应 5.驰骋过程 二、选择题。( 10*2分=20分) 1.化合物中只有一个羰基,却在1773cm-1和1736cm-1处出现两个吸收峰 这是因为:() A、诱导效应 B、共轭效应 C、费米共振 D、空间位阻 2. 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的色散元件材料为:() A、玻璃 B、石英 C、红宝石 D、卤化物晶体 3.预测H2S分子的基频峰数为:() A、4 B、3 C、2 D、1 4.若外加磁场的强度H0逐渐加大时,则使原子核自旋能级的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所需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 A、不变 B、逐渐变大 C、逐渐变小 D、随原核而变 5.下列哪种核不适宜核磁共振测定:() A、12C B、15N C、19F D、31P 6.在丁酮质谱中,质荷比质为29的碎片离子是发生了() A、α-裂解 B、I-裂解 C、重排裂解 D、γ-H迁移 7.在四谱综合解析过程中,确定苯环取代基的位置,最有效的方法是() A、紫外和核磁 B、质谱和红外 C、红外和核磁 D、质谱和核磁 8.下列化合物按1H化学位移值从大到小排列 ( ) a.CH2=CH2 b.CH CH c.HCHO d. A、a、b、c、d B、a、c、b、d C、c、d、a、b D、d、c、b、a 9.在碱性条件下,苯酚的最大吸波长将发生何种变化? ( ) A.红移 B. 蓝移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10.芳烃(M=134), 质谱图上于m/e91处显一强峰,试问其可能的结构是:( ) A. B. C. D. 三、问答题(5*5分=25分) 1.红外光谱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什么? 2.影响物质红外光谱中峰位的因素有哪些? 3. 色散型光谱仪主要有哪些部分组成? 4. 核磁共振谱是物质内部什么运动在外部的一种表现形式? 5. 紫外光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四、计算和推断题(9+9+17=35分) 1.某化合物(不含N元素)分子离子区质谱数据为M(72),相对丰度100%; M+1(73),相对丰度3.5%;M+2(74),相对丰度0.5%。 (1)分子中是否含有Br Cl? 。 (2) 分子中是否含有S? 。 (3)试确定其分子式为。 2. 分子式为C8H8O的化合物,IR(cm-1):3050,2950,1695,1600,1590,1460,1370,1260,760,690等处有吸收, (1)分子中有没有羟基(—O H)?。 (2)有没有苯环。 (3)其结构为。 3. 某未知物的分子式为C3H6O,质谱数据和核磁共振谱如图1、2所示,试推断其结构。 图1 、C3H6O的质谱

波普解析试题

波谱解析1-4答案 波谱解析试题1 一、名词解释: 1.发色团2. 化学位移 二、简答题: 1.红外光谱在结构研究中有何用途? 2.偏共振去偶碳谱在结构研究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三、化合物可能是A或B,它的紫外吸收?max 为314nm (lg?=4.2), 指出这个化合物是属于哪一种结构。 (A) (B) 四、下面为化合物A、B的红外光谱图,可根据哪些振动吸收峰推断化合物 A、B中分别存在哪些官能团?A:B: 1 五、归属下列化合物碳谱中的碳信号。(15) 六、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14H14S,其氢谱如下图所示,试推断该化合物的结构式,并写出推导过程。(15分) 2 七、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3H7ON, 结合下面给出的图谱,试推断其结构, 并写出简单的推导过程。 3 波谱解析试题1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发色团:从广义上讲, 分子中能吸收紫外光和(或)可见光的结构系统叫做发色团。因常用的紫外光谱仪的测定范围是200~40Onm 的近紫外区, 故在紫外分析中,只有?-?* 和(或)n-?* 跃迁才有意义。故从狭义上讲,凡具有π键电子的基团称为发色团 2. 化学位移:不同类型氢核因所处化学环境不同, 共振峰将分别出现在磁场的不同区域。实际工作中多将待测氢核共振峰所在位置( 以磁场强度或相应的共振频率表示) 与某基准物氢核共振峰所在位置进行比较, 求其相对距离, 称之为化学位移。 二、简答题: 1.红外光谱在结构研究中有何用途?(1)鉴定是否为某已知成分(2)鉴定未知结构的官能团 (3)其他方面的应用:几何构型的区别;立体构象的确定;分子互变异 构与同分异构的确定。 2.偏共振去偶碳谱在结构研究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当照射1H 核用的电磁辐射偏离所有lH 核的共振频率一定距离时, 测得的13C-NMR(OFR) 谱中将不能完全消除直接相连的氢的偶合影响。此时,13C 的信号将分别表现为q (CH3), t (CH2),d(CH),s (C)。据此,可以判断谈的类型。三、 A: 217(基值)+30(共轭双烯)+5×2(环外双键)+5×4(烷基)=277(nm) B: 217(基值)+30(共轭双烯)+36(同环二烯)+5×1(环外双键)+5×5(烷基)=313(nm)

(一到四章)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复习指导

第一章紫外光谱 一、名词解释 1、助色团:有n电子的基团,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强度增强. 2、发色团:分子中能吸收紫外或可见光的结构系统. 3、红移: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强度增加,增色作用. 4、蓝移: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减色作用. 5、增色作用:使吸收强度增加的作用. 6、减色作用:使吸收强度减低的作用. 7、吸收带:跃迁类型相同的吸收峰. 二、选择题 1、不是助色团的是:D A、-OH B、-Cl C、-SH D、 CH3CH2- 2、所需电子能量最小的电子跃迁是:D A、ζ→ζ* B、 n →ζ* C、π→π* D、 n →π*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饱和烃类在远紫外区有吸收 B、 UV吸收无加和性 C、π→π*跃迁的吸收强度比n →ζ*跃迁要强10-100倍 D、共轭双键数目越多,吸收峰越向蓝移 4、紫外光谱的峰强用εmax表示,当εmax=5000~10000时,表示峰带:B 很强吸收B、强吸收 C、中强吸收 D、弱吸收 5、近紫外区的波长为:C A、 4-200nm B、200-300nm C、200-400nm D、300-400nm 6、紫外光谱中,苯通常有3个吸收带,其中λmax在230~270之间,中心为254nm的吸收带是:B A、R带 B、B带 C、K带 D、E1带 7、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是由外层价电子能级跃迁所致,其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C A、吸收峰的强度 B、吸收峰的数目 C、吸收峰的位置 D、吸收峰的形状 8、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D A、紫外光能量大 B、波长短 C、电子能级差大 D、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 9、π→π*跃迁的吸收峰在下列哪种溶剂中测量,其最大吸收波长最大:A A、水 B、乙醇 C、甲醇 D、正己烷 10、下列化合物中,在近紫外区(200~400nm)无吸收的是:A A、 B、 C、 D、 11、下列化合物,紫外吸收λmax值最大的是:A(b) A、 B、 C、 D、 12、频率(MHz)为4.47×108的辐射,其波长数值为A

波谱解析试题及答案

波谱解析试题及答案 【篇一:波谱分析期末试卷】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一、判断题(1*10=10 分) 1、分子离子可以是奇电子离子,也可以是偶电子离子。 ?????????() 2、在紫外光谱分析谱图中,溶剂效应会影响谱带位置,增加溶剂极性将导致k 带紫移,r 带红 移。... ??. ???????????????????????() 4、指纹区吸收峰多而复杂,没有强的特征峰,分子结构的微小变化不会引起这一区域吸 收峰的变化。........................................... . ?(.. ) 5、离子带有的正电荷或不成对电子是它发生碎裂的原因和动力之 一。....... () 7、当物质分子中某个基团的振动频率和红外光的频率一样时,分子就要释放能量,从 原来的基态振动能级跃迁到能量较高的振动能级。 ??????????.?() 8、红外吸收光谱的条件之一是红外光与分子之间有偶合作用,即分子振动时,其偶极 矩必须发生变 化。??????????????.. ??????????.() 9、在核磁共振中,凡是自旋量子数不为零的原子核都没有核磁共振现象。() 10、核的旋磁比越大,核的磁性越强,在核磁共振中越容易被发现。???() 二、选择题(2*14=28 分) 2.a.小 b. 大c.100nm 左右 d. 300nm 左右 2、在下列化合物中,分子离子峰的质荷比为偶数的是 ??????????() a.c9h12n2 b.c9h12no c.c9h10o2 d.c10h12o

3 、质谱中分子离子能被进一步裂解成多种碎片离子,其原因是????????.. () a. 加速电场的作用。 b. 电子流的能量大。 c. 分子之间相互碰撞。 d.碎片离子均比分子离子稳定。 a .苯环上有助色团 b. 苯环上有生色团 c .助色团与共轭体系中的芳环相连 d. 助色团与共轭体系中的烯相连 5、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可用来测定化合物构型,在几何构型中, 顺式异构体的波长一般都比反式的对应值短,并且强度也较小,造成此现象最 主要的原因是... ? ....... (.). a.溶剂效应 b. 立体障碍c.共轭效应 d. 都不对 6 ????????.(. ) a .屏蔽效应增强,化学位移值大,峰 在高场出现; b. 屏蔽效应增强,化学位移值大,峰在低场出现; c .屏蔽效应减弱,化学位移值大,峰在低场出现; d. 屏蔽效应减弱,化学位移值大,峰在高场出现; 7 、下面化合物中质子化学位移最大的 是??????... ??????????. ?.(. )a.ch3cl b. 乙烯c.苯 d. ch3br 8、某化合物在220 —400nm 范围内没有紫外吸收,该化合物可能属于以下化合物中的哪一 类????????????????????????????? ??.. () a.芳香族类化合物 b. 含双键化合物c.醛类 d.醇类 9、核磁共振在解析分子结构的主要参数 是..... a .化学位移 b. 质荷比 ..).. c.保留值 d. 波数 10、红外光谱给出的分子结构信息 是?????????????????.. () a.骨架结构 b.连接方式 c .官能团 d.相对分子质量 11、在红外吸收光谱图中,2000-1650cm-1 和900-650 cm-1 两谱带是什么化合物的特征谱 带...... ???????????????????????

波谱解析

光谱分析基本定律——Lambert-Beer定律: 电磁波的波粒二象性——Planck方程: 电磁辐射按波长顺序排列称为电磁波谱(光波谱)。分区依次(短→长)为: γ射线区→X射线区→紫外光区(UV)→可见光区→红外光区(IR)→微波区→射频区(NMR)Franck-Condon原理:①电子跃迁时认为核间距r不变,发生垂直跃迁;②电子能级跃迁时必然同时伴有多种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变化,同理振动能级跃迁时必然同时伴有多种转动能级的变化。 有机波谱的三要素:谱峰的①位臵(定性指标)、②强度(定量指标)和③形状。 【提请注意】对《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波谱解析》(以下简称“教材”)P.5图1-8不理解的同学,应注意到轨道其中的“+”“-”表示的是波函数的位相,而不是电性!

E总=E0+E平+E转+E振+E电 电子跃迁类型: ①σ→σ*、②n→σ*、③π→π*、④n→π*,其中,后两者对紫外光谱有意义。此外,还包括主要存在于无机物的⑤电荷迁移跃迁和⑥配位场跃迁。 分子和原子与电磁波相互作用,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称为光谱选律。紫外光谱所遵循的选律包括:①自选旋律和②对称性选律。 影响紫外光谱最大吸收波长(λmax)的主要因素: ①电子跃迁类型; ②发色团(生色团)和助色团; ③π-π共轭、p-π共轭和σ-π超共轭(弱); ④溶剂和介质; 〃规律:溶剂极性增大,n→π*跃迁发生篮移(紫移),π→π*跃迁发生红移。 〃总结:溶剂的选择原则即紫外透明、溶解度好、化学惰性。 〃例子:甲醇、95%乙醇、环己烷、1,4-二氧六环。 【相关概念】等色点:同一化合物在不同pH条件下测得的紫外光谱曲线相交于一点,此即~。 ⑤顺反异构、空间位阻和跨环效应。 影响紫外光谱吸收强度(εmax)的主要因素: εmax=0.87×1020×P(跃迁几率)×α(发色团的靶面积) 【提请注意】严格地说,跃迁的强度最好是用吸收峰下的面积来测量(如果是以ε对ν作图)! 吸收带:跃迁类型相同的吸收峰称为~。包括:①R带(基团型谱带)、②K带(共轭型谱带)、③B带(苯型谱带)、④乙烯型谱带(E1带、E2带)。 【学习交流】不同文献对苯的吸收带命名不甚一致,有时也把E1带、E2带和B带分别叫做180带、200带和256带。为什么? 紫外光谱中计算λmax的四大经验规则: 基 ①Woodward-Fieser规则Ⅰ(适用于共轭二烯、共轭三烯和共轭四烯); ②Fieser-Kuhns规则(适用于共轭多烯); λmax=114+5M+n(48-1.7n)-16.5R endo-10R exo ③Woodward-Fieser规则Ⅱ(适用于α , 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

波谱分析考题

一、判断题 1. 质谱图中质荷比最大的峰不一定是分子离子峰,但分子离子峰一定是质谱图中质荷比最大的峰。(√) 2. 分子离子峰的强度与化合物的类型有关,一般含有芳环的化合物分子离子峰的强度较大。(√) 3. 分子离子可以是奇电子离子也可以是偶电子离子。(×) 4.当分子离子峰的稳定性较低时,可以通过增加轰击电压,使分离离子峰的强度增强。(×) 5. 双聚焦质谱仪实现了能量和方向的双聚焦,所以分辨率较高。(√) 6. 在目前的各种分析器中,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量分析器具有最高的分辨率。(√) 7. 由于产生了多电荷离子,使质荷比下降,所以可以用常规的质谱检测器来分析大分子质量的化合物。(√) 8. 根据“氮律”,由C、H、O、N组成的化合物,N为奇数,分子离子峰为奇数,N为偶数,分子离子峰也为偶数。(√) 9. 当化合物分子中含有C=O基团,而且与这个基团相连的键上有γ-氢原子,该化合物的质谱出现麦氏重排离子峰。(√) 10. 化学电离源属于软电离技术,因此在CI-MS中最强峰通常是准分子离子峰。(√) 11. 由于不能生成带正电荷的卤素离子,所以在质谱仪分析中是无法确定分子结构中是否有卤素元素存在的。(×) 12. 在标准质谱图中,醇类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很小或不出现。(√) 13. 大气压化学电离源(ACPI)适合分析中等极性的化合物,而且产生的碎片离子很少,主要是准分子离子。(√) 14.通过研究亚稳离子峰,可以找到某些离子之间的相互关系。(√) 15.在(EI-MS)中,产生的碎片离子很少,分子离子峰通常是基峰。(×) 16. 含奇数个电子的离子重排断裂后产生的离子不一定含有奇数个电子;而含偶数个电子的离子重排断裂后产生的离子一定含有偶数个电子。(√) 17. 奇电子离子断裂后可以产生的奇电子离子,也可以产生偶电子离子;偶电子离子断裂后只能产生偶电子离子。(√) 18. 简单断裂仅有一个键发生开裂,并脱去一个自由基;而重排断裂同时发生几个键的断裂,通常脱去一个中性分子同时发生重排。(√) 19. 在质谱中,一般来说碳链越长和存在支链有利于分子离子断裂,所以分子离子越强。(×) 20. 在质谱中离子在断裂中若产生H2O、C2H4、CO、CH2=C=O、CO2等中性小分子产物,将有利于这种断裂途径的进行,一般产生比较强的碎片离子峰。(√) 1. 判断分子离子峰的正确方法是(D) A. 增加进样量,分子离子峰强度增加; B.谱图中强度最大的峰; C. 质荷比最大的峰; D. 降低电子轰击电压,分子离子峰强度增加; 2. 某碳氢化合物的质谱图中若(M+1)和M峰的强度比为24:100,预计该化合物中存在碳原子的个数为(C) A. 2; B. 8; C. 22; D. 46 3.在质谱图中,CH2Cl2的M:(M+2):(M+4)的比值约为(C) A. 1:2:1; B. 1:3:1; C. 9:6:1; D. 3:1:3 4.在下列化合物中,分子离子峰的质荷比为奇数的是(B) A. C8H6N4; B. C6H5NO2; C. C9H10O2; D. C9H10O

有机物波普分析习题及解析

第一章质谱习题 1、有机质谱图的表示方法有哪些是否谱图中质量数最大的峰就是分子离子峰,为什么 2、以单聚焦质谱仪为例,说明质谱仪的组成,各主要部件的作用及原理。 3、有机质谱的分析原理及其能提供的信息是什么 4、有机化合物在离子源中有可能形成哪些类型的离子从这些离子的质谱峰中可以得到一些什么信息 5、同位素峰的特点是什么如何在谱图中识别同位素峰 6、谱图解析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7.初步推断某一酯类(M=116)的结构可能为A或B或C,质谱图上m/z 87、m/z 59、m/z 57、m/z29处均有离子峰,试问该化合物的结构为何 (A)(B) (C) 8.下列化合物哪些能发生McLafferty重排 9.下列化合物哪些能发生RDA重排 10.某化合物的紫外光谱:262nm(15);红外光谱:3330~2500cm-1间有强宽吸收,1715 cm-1处有强宽吸收;核磁共振氢谱:δ处为单质子单峰,δ处为四质子宽单峰,δ处为三质子单峰,质谱如

图所示。参照同位素峰强比及元素分析结果,分子式为C5H8O3,试推测其结构式。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1、表示方法有质谱图和质谱表格。质量分析器出来的离子流经过计算机处理,给出质谱图和质谱数据,纵坐标为离子流的相对强度(相对丰度),通常最强的峰称为基峰,其强度定为100%,其余的峰以基峰为基础确定其相对强度;横坐标为质荷比,一条直线代表一个峰。也可以质谱表格的形式给出质谱数据。 最大的质荷比很可能是分子离子峰。但是分子离子如果不稳定,在质谱上就不出现分子离子峰。根据氮规则和分子离子峰与邻近峰的质量差是否合理来判断。 2、质谱仪的组成:进样系统,离子源,质量分析器,检测器,数据处理系统和真空系统。 进样系统:在不破坏真空度的情况下,使样品进入离子源。气体可通过储气器进入离子源;易挥发的液体,

波谱分析期末试卷1

波谱解析法期末综合试卷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一、判断题(1*10=10分) 1、分子离子可以是奇电子离子,也可以是偶电子离子。………………………() 2、在紫外光谱分析谱图中,溶剂效应会影响谱带位置,增加溶剂极性将导致K带紫移,R带红 移。... ……. …………………………………………………………….............() 3、苯环中有三个吸收带,都是由σ→σ*跃迁引起的。…………………….......…() 4、指纹区吸收峰多而复杂,没有强的特征峰,分子结构的微小变化不会引起这一区域吸收峰的变 化。..........................................................................................................….. () 5、离子带有的正电荷或不成对电子是它发生碎裂的原因和动力之一。..................() 6、在紫外光谱中,π→π*跃迁是四种跃迁中所需能量最小的。…………………..() 7、当物质分子中某个基团的振动频率和红外光的频率一样时,分子就要释放能量,从原来的基态振动能级跃迁到 能量较高的振动能级。………………………….…() 8、红外吸收光谱的条件之一是红外光与分子之间有偶合作用,即分子振动时,其偶极矩必须发生变 化。……………………………………..………………………….() 9、在核磁共振中,凡是自旋量子数不为零的原子核都没有核磁共振现象。..........() 10、核的旋磁比越大,核的磁性越强,在核磁共振中越容易被发现。……….......() 二、选择题(2*14=28分) 1、含O、N、S、卤素等杂原子的饱和有机物,其杂原子均含有未成键的()电子。由于其所占据的非键轨道能级较高,所以其到σ*跃迁能()。 1 . A. π B. n C. σ 2. A.小 B. 大C.100nm左右 D. 300nm左右 2、在下列化合物中,分子离子峰的质荷比为偶数的是…………………………() A.C9H12N2 B.C9H12NO C.C9H10O2 D.C10H12O 3、质谱中分子离子能被进一步裂解成多种碎片离子,其原因是……………………..() A.加速电场的作用。 B.电子流的能量大。 C.分子之间相互 碰撞。 D.碎片离子均比分子离子稳定。 4、在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中,哪些情况可以使化合物的π→π*跃迁吸收波长蓝移。..................................................................................................................................()

有机波谱解析(习题一)

有机波谱解析(习题一) 1、试推测有机化合物A 、B 和C 的结构式 (B )有碘仿反应,红外光谱图在1715cm -1有强吸收峰。A 的NMR 数据为3H (单峰),2H (四重峰),3H (三重峰)。 2、化合物A (C 6H 14O ),1HNMR 如下:δ0.9(9H ,单峰),δ1.10(3H ,双峰),δ3.40(1H ,四重峰),δ4.40(1H ,单峰)。A 与酸共热生成B (C 6H 12),B 经臭氧化和还原水解生成C (C 3H 6O ),C 的1HNMR 只有一个信号:δ2.1,单峰。请写出A 、B 、C 的构造式。 3、一中性化合物C 7H 13O 2Br 不产生肟或苯腙衍生物,IR 谱显示在2850~2950cm -1有一些吸收峰,但在3000cm -1以上没有,另一强吸收在1740cm -1。1HNMR 谱显示如下的信号:δ1.0(三重峰,3H ),δ1.3(二重峰,6H ),δ2.1(多重峰,2H ),δ4.2(三重峰,1H ),δ4.6(多重峰,1H )。试推断其结构并指认各谱峰的归属。 4、根据1HNMR 谱推测下列化合物的结构。 1)C 8H 10,δH :1.2(t ,3H ),2.6(q ,2H ),7.1(b ,5H )ppm ; 2)C 10H 14,δH :1.3(s ,9H ),7.3~7.5(m ,5H )ppm ;, 3)C 6H 14,δH :0.8(d ,12H ),1.4(h ,2H )ppm 4)C 4H 6Cl 4,δH :3.9(d ,4H ),4.6(t ,2H )ppm 5)C 4H 6Cl 4,δH :1.4(d ,2H ),5.2(t ,4H )ppm 6)C 4H 6Cl 2,δH :2.2(s ,3H ),4.1(d ,2H ),5.1(t ,1H )ppm 7)C 14H 14,δH :2.9(s ,4H ),7.1(b ,10H )ppm [其中:s 表示单峰;d 表示双峰;b 表示宽峰;t 表示三重峰;q 表示四重峰;m 表示多重峰;h 表示七重峰] C 4H 8Cl (A)C 4H 8O C 4H 6C 4H 8O C 4H 10O Hg 2+(B)(C)H 2O/H 2SO 4 H 2/Ni

波谱分析-习题集参考答案-1002

波谱分析-习题集参考答案-1002

第一章紫外光谱 一、单项选择题 1. 比较下列类型电子跃迁的能量大小( A) Aσ→σ* > n→σ* > π→π* > n →π* Bπ→π* > n →π* >σ→σ* > n→σ* Cσ→σ* > n→σ* > > n →π*> π→π* Dπ→π* > n→π* > > n→σ*σ→σ* 2、共轭体系对λmax的影响( A) A共轭多烯的双键数目越多,HOMO与LUMO之间能量差越小,吸收峰红移B共轭多烯的双键数目越多,HOMO与LUMO之间能量差越小,吸收峰蓝移C共轭多烯的双键数目越多,HOMO与LUMO之间能量差越大,吸收峰红移D共轭多烯的双键数目越多,HOMO与LUMO之间能量差越大,吸收峰蓝移 3、溶剂对λmax的影响(B) A溶剂的极性增大,π→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峰紫移 B溶剂的极性增大,n →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峰紫移 C溶剂的极性减小,n →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峰紫移 D溶剂的极性减小,π→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峰红移 4、苯及其衍生物的紫外光谱有:(B) A二个吸收带 B三个吸收带 C一个吸收带 D没有吸收带 5. 苯环引入甲氧基后,使λmax(C) A没有影响 B向短波方向移动

C向长波方向移动 D引起精细结构的变化 6、以下化合物可以通过紫外光谱鉴别的是:(C) OCH3与 与与与 A B C D 二、简答题 1)发色团 答:分子中能吸收紫外光或可见光的结构 2)助色团 本身不能吸收紫外光或可见光,但是与发色团相连时,可以使发色团的吸收峰向长波答:方向移动,吸收强度增加。 3)红移 答:向长波方向移动 4)蓝移 答:向短波方向移动 5)举例说明苯环取代基对λmax的影响 答:烷基(甲基、乙基)对λmax影响较小,约5-10nm;带有孤对电子基团(烷氧基、烷氨基)为助色基,使λmax红移;与苯环共轭的不饱和基团,如CH=CH,C=O 等,由于共轭产生新的分子轨道,使λmax显著红移。

波普解析试题1

波谱解析1 一、名词解释 1. 助色团 2. 特征频率区 二、简答题 1.1H-1H COSY谱的主要特征和用途? 2. 在质谱中,判断分子离子峰的原则有哪些? 三、化合物可能是A或B,它的紫外吸收λmax 为273nm (lgε=4.9),试计算并指出这个化合物是属于哪一种结构。 (A)(B) 参考答案: A: 217(基值)+30(共轭双烯)+36(同环二烯)+5×1(环外双键)+5×3(烷基)=303(nm) B: 217(基值)+30(共轭双烯)+5×1(环外双键)+5×4(烷基)=272(nm)其中,化合物B的计算值与给出的紫外吸收λmax (273nm)接近,因此,该化合物为B。 四、下面为化合物A、B的红外光谱图,请指出图中其主要官能团的振动吸收峰。 化合物A

化合物B 参考答案: 化合物A:约1750 cm-1 为酯羰基的振动吸收峰。 化合物B:3320 cm-1为苯环中酚羟基的O-H伸缩振动吸收峰;1598、1500、1475 cm-1为苯环骨架的C=C振动伸缩吸收峰。 五、归属下列化合物(乙醇)氢谱中的质子信号。 (乙醇结构式:CH3CH2OH)

参考答案: 乙醇: CH3 0.95(t,7.0);OCH2 3.39(q,7.0);OH 4.42(宽单峰) 0.95(t, 7.0) 4.42(br.s) H3C CH2OH 3.39(q, 7.0) 六、综合解析: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3H6O2,下面为其UV、IR、MS、13C-NMR(包含OFR)、 1H-NMR图谱,试推断该化合物的结构,并简要写明推导过程。

参考答案: 解析:C8H8O Ω=8+1-(8/2) =5 13C-NMR中 δ26.3(q)为-CH3;

波谱分析 试题及答案

波谱分析试题及答案 <波谱分析>答案 一、简要回答下列可题(每小题8分,共48分) 1、从防风草分离得一化合物,其紫外光谱在乙醇中λ=241nm。根据文献及其它光max 谱测定可能为松香酸(A)或左旋海松酸(B)。试问从防风草分离的该化合物为何物, A=217+20+5=242nm (4分) B=217+20+5+36=278nm (4分) 从防风草分离的该化合物为何物位A。 2、如何用紫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法区别有机化合物(如1,2—二苯基乙 烯)的顺、反几何异构体, 紫外光谱法:反式紫外吸收波长大于顺式的紫外吸收波长(2分) -1-1红外光谱法:反式γ970cm 顺式γ690cm(3分) =CH =CH 33核磁共振法:反式J =12—18Hz 顺式J =6—12Hz(3分) 3、如何用红外光谱法区别下列化合物,它们的红外吸收有何异同, CHNHCHOHCHCOOH2222(1) -1 -1 -1υ 3400,3490cm, υ 3500—3200cm,υ 1725cm(4分) NHOHCO CH3CH3 CHCHC33CH(2) CH3CH3 -1 -1-1-1-1 δ1380cm单峰, δ1385cm,1370cm, δ1390cm,1365cm(4分) CHCHCH 4、比较化合物中用箭头标记的氢核,何者氢核的共振峰位于低场,为什么,

(1)后者氢核的共振峰位于低场,因为两个苯环的磁各向异性。(4分) (2)后者氢核的共振峰位于低场,因为双键的磁各向异性。(4分) 5、某化合物经MC检测出分子离子峰的m/z为67。试问,从分子离子峰的质荷比,你可获得哪些结构信息,分子式可能为CHO、CH、还是CHN, 435745 可获得的结构信息有:该化合物的分子量为67;含奇数个氮(4分) 分子式可能CHN (4分) 45 6、在甲基异丁基酮(M=100)的质谱中,有m/z85、58、5 7、43、15和M-15等主要 碎片离子,试写出开裂过程。 +O+O O+(1)(2)CHCHC33CHCHCHCCCHCHCHCH32332m/z43 m/z15m/z100CHCH33 (4)(3)m/z85OH OC CHCHCHCHCHCCH32233 M-1m/z58 第一步裂解过程(2分),第二步裂解过程(2分),第三步裂解过程(2分),第四步裂解过程(2分) 二、已知化合物分子式为CHO,IR光谱图如下,试推断化合物结构。(10分) 882 不饱和度=5 含有苯环(1分) -1-1 不饱苯环:>3000cm 不饱和C-H的伸缩振动;泛频区单取代峰型;1600,1500 cm -1和C-C(苯环骨架)的伸缩振动;770,690 cm 不饱和C-H面外弯曲振动;单取代峰位。

分析化学考研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真题

分析化学考研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真题

第一章 紫外光谱 一、简答 1.丙酮的羰基有几种类型的价电子。试绘出其能级图,并说明能产生何种电子跃迁?各种跃迁可在何区域波长处产生吸收? 2.指出下述各对化合物中,哪一个化合物能吸收波长较长的光线(只考虑π→π*跃迁)。 (2) (1) 及 NHR 3 CH CH OCH 3 CH 及CH 3 CH CH 2 3.与化合物(A )的电子光谱相比,解释化合物(B )与(C )的电子光谱发生变化的原因(在乙醇中)。 (C)(B) (A)入max =420 εmax =18600 入max =438 εmax =22000 入max =475 εmax =320003 N N N NO HC 32(CH )2 N N N NO H C 32(CH )2 2 32(CH )(CH )23N N N NO 4.苯胺在λmax 处的εmax 为1430,现欲制备一苯胺水溶液,使其透光率为30%(1cm 比色池),试问制备100ml 该溶液需取多少克苯胺? 二、分析比较 1.指出下列两个化合物在近紫外区中的区别:

CH CH 3 2 (A) (B) 2.某酮类化合物,当溶于极性溶剂中(如乙 醇中)时,溶剂对n →π*跃迁及π→π* 跃迁有何影响?用能级图表示。 3.试述对二烷基苯甲酸在下面一些溶剂中的紫 外光谱的区别: λ 乙醚 max =277nm εmax = 20600 λEtOH max =307nm εmax =19000 λ HCl max =307nm εmax =970 三、试回答下列各问题 1.某酮类化合物λhexane max =305nm ,其λEtOH max =307nm, 试问,该吸收是由n→π*跃迁还是π→π*跃迁引起的? 2. 1,1二苯乙烯(A )在环己烷中的UV 光谱与蒽(B )的UV 光谱有相当大的区别。在浓硫酸中这两个化合物UV 光谱非常相似,见表1-5,而在稀硫酸中又与环己烷中的UV 光谱相同,试问在浓硫酸中这两个化合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N R R COOH

波谱解析试题及答案大全

波谱解析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波长为670.7nm的辐射,其频率(MHz)数值为() A、4.47×108 B、4.47×107 C、1.49×106 D、1.49×1010 2、紫外光谱的产生是由电子能级跃迁所致,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 A、吸收峰的强度 B、吸收峰的数目 C、吸收峰的位置 D、吸收峰的形状 3、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 A、紫外光能量大 B、波长短 C、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 D、电子能级差大 4、化合物中,下面哪一种跃迁所需的能量最高?() A、σ→σ﹡ B、π→π﹡ C、n→σ﹡ D、n→π﹡ 5、n→π﹡跃迁的吸收峰在下列哪种溶剂中测量,其最大吸收波长最大() A、水 B、甲醇 C、乙醇 D、正已烷 6、CH3-CH3的哪种振动形式是非红外活性 的() A、νC-C B、νC-H C、δas CH D、δs CH 7、化合物中只有一个羰基,却在1773cm-1和1736cm-1处出现两个吸收峰这是因为:() A、诱导效应 B、共轭效应

C、费米共振 D、空间位阻 8、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的色散元件材料为:() A、玻璃 B、石英 C、红宝石 D、卤化物结体 9、预测H2S分子的基频峰数为:() A、4 B、3 C、2 D、1 10、若外加磁场的强度H0逐渐加大时,则使原子核自旋能级的低能态跃迁 到高能态所需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 A、不变 B、逐渐变大 C、逐渐变小 D、随原核而变 11、下列哪种核不适宜核磁共振测定() A、12C B、15N C、19F D、31P 12、苯环上哪种取代基存在时,其芳环质子化学位值最大() A、–CH2CH3 B、–OCH3 C、–CH=CH2 D、 -CHO 13、质子的化学位移有如下顺序:苯(7.27)>乙烯(5.25) >乙炔(1.80) > 乙烷(0.80),其原因为:() A、诱导效应所致 B、杂化效应所致 C、各向异性效应所致 D、杂化效应和各向异性效应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