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远端骨折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5
桡骨远端骨折复位标准
桡骨是人体前臂的一根长骨,远端指的是离手腕较远的部位。
桡骨远端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复位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下面将介绍桡骨远端骨折复位的标准。
1. 骨折类型
桡骨远端骨折常见的类型包括背侧螺旋骨折、前倾型骨折、后倾型骨折、侧向骨折等。
不同类型的骨折需要采用不同的复位方法。
2. 复位前准备
在进行复位前,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手部神经血管功能的检查、X线片的拍摄等。
同时需要对患者进行镇痛、止血等处理,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稳定。
3. 复位方法
(1)背侧螺旋骨折:采用手法复位法,即将手掌置于患者手背上,用另一只手握住患者手腕,向桡骨方向施加旋转力,使骨折端复位。
(2)前倾型骨折:采用伸展法复位,即将患者手腕向手背方向伸展,同时施加
向桡侧的压力,使骨折端复位。
(3)后倾型骨折:采用屈曲法复位,即将患者手腕向掌心方向屈曲,同时施加向尺侧的压力,使骨折端复位。
(4)侧向骨折:采用牵引法复位,即将患者手腕向手背方向牵引,同时施加向桡侧或尺侧的压力,使骨折端复位。
4. 复位后处理
复位后需要进行固定,常用的固定方法包括石膏固定、外固定等。
同时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手部功能。
总之,桡骨远端骨折复位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骨折采用不同的复位方法,同时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处理,复位后需要进行固定和康复训练。
桡骨远端骨折(Colles骨折)【病因】本病多由于间接外力引起,摔倒时,肘部伸直,前臂旋前,腕部背伸,手掌着地。
应力作用于桡骨远端而发生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绝大多数是腕背伸受伤,其轴向作用力大部分经中央柱和外侧柱,经舟状骨、月骨传导至桡骨远端,由于头状骨位于舟、月骨之间,所以作用力主要集中在舟月韧带上,易造成舟月韧带损伤而发生舟月分离,桡骨远端关节面往往呈粉碎状。
由于掌屈不利于背侧结构的修复,尺偏使舟月分离加大,并使肱桡肌紧张,易造成桡侧移位,不利于改善腕关节不稳定。
【症状】发生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主要有以下的一些临床表现:手腕疼痛肿胀,尤其以掌屈活动受限。
骨折移位严重者,可出现餐叉状畸形,即腕部背侧隆起,掌侧突出。
尺骨茎突轮廓消失。
腕部增宽,手向桡侧移位。
尺骨下端突出,桡骨茎突上移达到或超过尺骨茎突水平。
桡骨远端有压痛,可触及向桡背移位的骨折端,粉碎骨折可触及骨擦音。
【饮食保健】【护理】(1)及时的门诊复查:复查时间一般以第1周每2天复查1次,1周后每周复查1次。
首先检查绷带松紧及肿胀情况,骨折固定时根据手腕及前臂肿胀情况随时调整夹板绷带和石膏夹的松紧度。
4周时摄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可解除固定,积极进行功能锻炼。
(2)防止肌腱、神经损伤:一般克雷氏骨折在固定时,多采用掌屈尺偏位固定,可使腕管内压力增加,有的易压迫正中神经,有的可因骨折端畸形愈合,加上长时间固定,可造成拇长伸肌腱断裂,在复查过程中应与予重视,一旦发现应及时手术探查治疗。
(3)早期应控制旋前移位:固定时应将患肢保持在旋后15°位或中立位。
旋前固定往往使前臂旋后功能受限,应及时纠正,放回到旋后位,否则将影响前臂的旋转功能。
(4)早期正确的功能锻炼:患者应克服因功能锻炼所致的怕疼怕肿,担心骨折脱位的顾虑。
在准确的复位及局部牢固外固定下,及早进行患肢的功能锻炼。
先进行被动活动,再进行主动活动,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
固定当日即可进行活动手指关节,握拳松拳活动,活动次数逐渐增多,同时做肩肘关节的屈伸运动。
桡骨远端骨折诊断标准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外伤性骨折。
它可以严重影响患者的手腕和手部的功能。
因此,准确的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非常重要。
下面将分步骤地介绍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断标准。
1. 客观检查首先,医生需要进行客观检查。
他们应该观察患者的手腕和手部周围的皮肤,查看是否有明显的肿胀、瘀伤或红肿等现象。
他们应该观察手腕、手掌和手指的形状。
2. X射线检查如果医生怀疑患者患有桡骨远端骨折,则应进行X射线检查。
X射线是一种无痛的检查方法。
医生会向患者的手腕和手部放射X射线,在计算机屏幕上观察骨折的位置和程度。
3. 图像学评估医生还可以使用其他图像学评估技术,如磁共振成像(MRI)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
这些技术可以提供更精确和详细的图像,以便确定骨折的位置、类型和程度。
4. 骨折类型根据骨折的位置和类型,可以将桡骨远端骨折分为以下几种类型:a. Colles骨折:在手腕端发生,是最常见的桡骨远端骨折。
b. Smith骨折:也称为倒置的Colles骨折,发生在手腕端的另一侧。
c. Barton骨折:在桡骨远端的凸起面发生。
d. Chauffeur's骨折:在桡骨远端的侧面发生,通常由于车祸引起。
5. 骨折程度医生还需要确定桡骨远端骨折的程度。
骨折的程度通常分为以下几个等级:a. 未移位的骨折:骨折碎片并没有移动。
b. 部分移位的骨折:骨折碎片有所移动但未完全移位。
c. 完全移位的骨折:骨折碎片已完全移位。
d. 联合骨折:桡骨和尺骨均有骨折。
在确定了骨折的类型和程度之后,医生可以建议适当的治疗方法。
这些治疗方法可能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等。
总之,准确的桡骨远端骨折诊断标准对于治疗和预后非常重要。
通过客观的检查、X射线和其他图像学评估技术,医生可以确定骨折的位置、类型和程度,并提出相应的治疗建议。
桡骨远端骨折最常见的原因桡骨远端骨折是指桡骨的远端(近腕端)发生骨折,是骨折常见的类型之一。
以下是关于桡骨远端骨折最常见的原因的详细回答:1. 跌倒:跌倒是导致桡骨远端骨折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当一个人跌倒并用手臂着地来支撑身体重量时,桡骨可能无法承受冲击力,导致骨折。
2. 摔跤:摔跤是另一个会导致桡骨远端骨折的常见原因。
比如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当身体失去平衡并倒地时,手臂通常会承受全部身体重量,造成桡骨远端的骨折。
3. 运动损伤:桡骨远端骨折也可能是运动损伤的结果。
例如,在滑雪、滑板、橄榄球等具有高风险的运动中,当运动员下落时手腕受伤,导致桡骨远端骨折。
4. 高速撞击:发生高速撞击时,桡骨远端骨折也会发生。
比如交通事故中,当乘车人员用手抓住方向盘或者紧紧握住汽车身体时,发生碰撞时可能导致桡骨远端骨折。
5. 老年骨质疏松症:老年人的骨骼变脆弱和骨质疏松都会增加他们发生桡骨远端骨折的风险。
由于老年人骨密度下降,即使受到较小的冲击也可能导致骨折。
6. 肿瘤或疾病:肿瘤或其他疾病也可能导致桡骨远端骨折的发生。
例如,骨肿瘤可能破坏正常骨骼结构,从而增加骨折的风险。
7. 持续使用手臂:长期使用手臂进行重复性工作或活动也可能引起桡骨远端骨折。
这种类型的骨折被称为疲劳性骨折,可能是由于局部压力和应力积累导致的。
8. 年龄因素:年龄是影响桡骨远端骨折风险的一个因素。
年轻人的骨骼较为强壮耐用,而年龄增大后,骨骼逐渐变脆弱,更容易发生骨折。
总之,桡骨远端骨折最常见的原因包括跌倒、摔跤、运动损伤、高速撞击、老年骨质疏松症、肿瘤或疾病、持续使用手臂以及年龄因素。
对于这些风险因素,我们应该注意预防措施,如避免发生跌倒、行动要稳健、手腕骨折易发人群要加强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以减少桡骨远端骨折的发生。
桡骨远端骨折的定义和分型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下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这个部位是松质骨与密质骨的交界处,属于解剖薄弱处,一旦遭受外力,很容易造成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有多种类型,以下是常见的三种类型:
1. 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最常见,多为间接暴力致伤,如跌倒时手掌着地等。
骨折远端向背侧及桡侧移位。
儿童可为骨骺分离;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轻微外力即可造成骨折且常为粉碎骨折,骨折端因嵌压而短缩。
粉碎骨折可累及关节面或合并尺骨茎突撕脱骨折及下尺桡关节脱位。
2. 屈曲型骨折(Smith骨折):此类型较少见,可能跌倒时腕关节屈曲,手背着地引起;可能腕背部受直接暴力打击出现。
伴腕部下垂、局部肿胀、腕部活动受限等表现,骨折明显时伴关节畸形。
3. 巴尔通骨折(Barton骨折):系指桡骨远端关节面纵斜型骨折,伴有腕关节脱位者。
根据发生机制和骨折线不同,分背侧型和掌侧型。
跌倒时手掌着地可引起背侧型骨折;手背着地导致掌侧型骨折,较少见。
如果遇到桡骨远端骨折的情况,建议尽快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桡骨远端骨折1.定义桡骨远端骨折是指桡骨下端关节面2~3cm以内的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主要发生在6~10岁和60 ~75岁两个年龄段,女性多于男性。
2.诊断依据2.1病史有明确外伤史。
2.2症状体征伤后腕部疼痛并迅速肿胀,常波及手背及前臂下1/3,腕关节活动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手指做握拳动作时疼痛加重,暴力轻时,骨折嵌插而无明显移位,畸形不明显;暴力重,Colles骨折移位严重者,腕掌侧隆起,而其远侧向腕背侧突出,从侧面可见典型“餐叉样”畸形。
移位严重的Smith骨折呈“锅铲样”畸形,骨折远端向掌侧移位。
Barton骨折较少见,属于关节内骨折,伴有掌侧和背侧腕关节半脱位和脱位,骨折端有时可触及移位的骨折块。
2.3影像检查X线检查即可明确骨折的部位和移位情况,并可作为复位的依据。
常规摄腕关节的正侧位X线片可确诊。
典型的Colles骨折移位表现为以下几点:桡骨远端骨折块向背侧移位;桡骨远端骨折块向桡侧移位;骨折处向掌侧成角;桡骨缩短,骨折处背侧骨质嵌入或粉碎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块旋后;正位片示尺偏角小于200,侧位片上示掌倾角小于100。
典型的Smith骨折X线片表现是桡骨远折端连同腕骨向掌侧、近侧移位,尺骨茎突可发生骨折。
很少有嵌入骨折,掌侧骨皮质常有粉碎骨折块,骨折块旋转,桡骨缩短。
Barton骨折典型X线表现为骨折位于桡骨远端背侧缘或掌侧缘,骨折块较大时常与腕关节一起向掌侧或背侧半脱位。
X线片上常见合并有尺骨茎突骨折,骨折的尺骨茎突不同程度的分离,严重者向桡侧移位。
3.骨折分型无移位型:骨折无移位,或可为轻度嵌入骨折,腕关节轻度肿胀,无明显畸形,折端有环行压痛,纵轴挤压痛,前臂旋转功能障碍。
伸直型:远端向背侧移位,前臂下端呈“餐叉样”畸形,腕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
屈曲型:远折端向掌侧移位,可伴下尺桡关节脱位,腕关节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畸形与伸直型相反。
半脱位型:桡骨远端背侧或掌侧缘骨折,可合并腕关节半脱位,腕关节肿胀,畸形呈半脱位,腕横径增宽。
桡骨远端骨折桡骨远端骨折是指位于距桡腕关节面2.5~3cm内的松质骨骨折。
桡骨干皮质骨向松质骨移行部以远部分,为解剖薄弱处,一旦遭受外力,容易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常见,约占全身骨折总数的1/6。
腕关节是人体中结构最复杂的关节,也是全身活动频率最高的重要关节。
桡骨远端骨折损伤机制复杂,骨折类型多样,治疗方法灵活。
如果治疗不当,容易导致腕关节慢性疼痛和僵硬,严重影响手部的功能,给患者造成不便。
尺桡骨远端三柱理论桡侧柱为桡骨远端外侧半,包括舟骨窝和桡骨茎突,对于桡侧的腕骨具有支撑作用,一些稳定腕关节的韧带也起自于此。
中柱为桡骨远端的内侧半,包括关节面的月状窝(与月骨相关节)和乙状切迹(与尺骨远端相关节)。
通常情况下负荷,来自月骨的负荷经由月骨窝传递到桡骨。
尺侧柱包括尺骨远端、三角纤维软骨和下尺桡关节,承载来自尺侧腕骨以及下尺桡关节的负荷,具有稳定作用。
临床表现(1)外伤史明确(2)患者伤后出现腕关节疼痛、活动受限。
骨折移位明显时,桡骨远端骨折可出现典型的“餐叉手”、“枪刺手”畸形。
(3)检查腕部肿胀,有明显压痛,腕关节活动明显受限,皮下可出现瘀斑,尺桡骨茎突关系异常,则提示桡骨远端骨折。
如果腕部有骨擦音、异常活动,不要反复尝试诱发骨擦音,以免引起神经和血管损伤。
(4)腕部神经、血管肌腱损伤发生率不高,但需充分重视。
骨折向掌侧移位可能导致正中神经、桡动脉等损伤。
骨折向背侧移位可能导致伸肌腱卡压。
(5)注意患者的全身情况及其它合并伤。
2影像学评估(1)X线检查评估桡骨远端损伤的首选检查。
多数骨折、脱位、力线不良、静态不稳定等,都很容易从标准的x线检查鉴别。
标准的前后位及侧位X线可测量出桡骨远端的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等重要参数。
(2)CT检查CT检查尤其是三维CT检查,可以明确骨折块的移位方向、角度,明确关节面的塌陷程度,发现隐蔽的腕骨骨折,特别是普通X线难以诊断的涉及舟骨窝、月骨窝的桡骨远端骨折,对于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而且CT检查对于桡骨远端三柱理论的应用,尤其是传统X线检查容易疏漏的中间柱损伤,包括月骨关节面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MRI检查在桡骨远端骨折的应用中也不可替代。
MRI检查是评估桡腕骨间韧带撕裂、三角纤维软骨(TFCC)损伤、软骨损伤以及肌腱损伤的最准确评估手段。
此外,MRI 还对于腕关节创伤性或非创伤性疼痛、炎症性疾病、腕骨骨折、缺血性坏死等伤病的诊断均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3疾病治疗(一)治疗原则治疗的目的是使腕关节能获得充分的无痛运动及稳定性,恢复正常工作和日常活动,而且将来不会有退行性变倾向。
对于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争议,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对于桡骨远端骨折的预后并非呈现相关关系。
多数桡骨远端骨折通过非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
对部分关节内明显移位骨折及手法复位失败的患者,手术治疗的目的是要精确重建关节面、坚强内固定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关节外骨折要求恢复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以减少骨折继发移位的可能。
任何对位对线不良均可导致功能受限、载荷分布变化、中排腕骨不稳,以及桡腕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风险。
满意复位的标准为:桡骨短缩小于2~3mm,桡骨远端关节面为掌倾而非背倾,尺偏角恢复接近或达到20°,无粉碎性骨折片合关节面不平整。
(二)治疗方法1、非手术治疗:手法复位外固定为主要的治疗方法。
现以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为例进行介绍:在局部麻醉下,肩外展90°,助手一手握住拇指,另一手握住其余手指,沿前臂纵轴,向远端持续牵引,另一助手握住肘上方作反牵引。
待克服重叠畸形后,术者双手握住腕部,拇指压住骨折远端向远侧推挤,2~5指顶住骨折近端,加大屈腕角度,取消成角,然后向尺侧挤压,缓慢放松牵引,在屈腕、尺偏位检查骨折对位对线及稳定情况。
在屈腕、尺偏位用超腕关节石膏托固定2周,水肿消退后,在腕关节中立位继续用前臂石膏托或石膏管型外固定2周。
桡骨远端屈曲型骨折复位手法与伸直型骨折相反。
由于复位后维持复位位置较困难,因此宜在前臂旋后位用长臂石膏屈肘90°固定5~6周。
复位后若极不稳定,外固定不能维持复位者,则需行切开复位钢板或钢针内固定。
2、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恢复下尺桡关节的正常解剖关系,恢复桡骨下端关节面的完整性。
(1)手术适应证①严重粉碎骨折,移位明显,桡骨远端关节面破坏;②不稳定骨折:手法复位失败,或复位成功,外固定不能维持复位以及嵌插骨折,导致尺、桡骨远端关节面显著不平衡者。
(2)手术方法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经皮克氏针固定、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固定、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入路选择主要有:掌侧入路、背侧入路以及掌背侧联合入路;不同的手术方式及手术入路适用于不同的骨折类型及个体情况,其各有优缺点。
对于复位后骨缺损严重关节面无以支撑者,可考虑行自体骨、异体骨或人工骨植骨。
需要指出的是,桡骨远端的骨折类型、骨折的复位程度、内固定材料与固定方式、手术时机、患者年龄、性别、内科疾病及其它部位的合并损伤均会对手术疗效产生影响。
新技术:以尺桡骨远端的生物力学和解剖学特征为基础提出的三柱理论,是2.4mm钢板系统研发和临床应用的基础。
(一)掌侧锁定钢板固定1、掌侧钢板固定的适应证移位的掌侧关节内骨折(Barton骨折)移位的关节外骨折(Colles骨折和Smith骨折)。
即使存在骨质疏松,应用螺钉钢板也能获得稳定的固定。
移位的掌侧月骨关节面骨折。
2、掌侧钢板固定容易犯的错误钢板的位置非常重要,因为钢板不仅可以支撑骨折块,适当的位置还可以避免远端锁定螺钉侵入桡腕关节。
术中仔细拍摄X 线影像,投照方向与桡骨远端的掌倾角(radial inclination)一致,可准确地观察桡骨远端桡侧的关节面,而术中先置入尺侧的螺钉也可更准确地观察桡侧的关节面。
螺钉穿透背侧皮质有激惹伸肌腱导致肌腱断裂的风险。
锁定螺钉的性能与普通螺钉不同,没必要将螺钉穿透背侧皮质。
3、手术技巧对大多数骨折而言,都可应用掌侧入路,在桡侧腕屈肌和桡动脉之间进行显露。
识别并牵开拇长屈肌后,可看到深面的旋前方肌,“L”型分离掀起。
对于较为复杂的骨折,为了便于骨折复位,可进一步松解肱桡肌腱。
在桡腕关节中插入一枚克氏针,这有助于确定桡骨最远端的界限。
如果存在关节边缘的小骨折块,可将掌侧2.4mm钢板放置在桡骨远端关节边缘进行固定。
换句话说,月骨关节面的小骨折块可用2.4mm“L”或“T”型钢板进行支撑。
复杂的掌侧关节内骨折,应用两块“L”型钢板进行支撑。
对于背侧移位的关节外骨折,注意以下几个要点是很有帮助的。
首先,很重要的一点是,临时复位骨折,确定骨折端没有软组织嵌入。
第二,对于没有骨质疏松的患者,可通过钢板辅助骨折复位:先在掌侧解剖型钢板的远端置入锁定螺钉,将其与移位的远骨折段固定在一起,然后在钢板的辅助下将远近骨折段复位,最后再在近端置入其他螺钉。
桡骨远端背侧移位的关节外骨折经掌侧入路进行复位和固定。
经桡侧腕屈肌和桡动脉之间完成显露后,将一枚光滑的克氏针置入到桡腕关节。
对移位的掌侧骨皮质进行手法整复使其复位。
从桡骨茎突置入一枚光滑的克氏针,穿过骨折线,临时固定骨折端。
在置入钢板之前,用牵开器撑开,充分显露术野。
在远折端靠近软骨下骨置应用X线透视确认钢板和远排螺钉的位置。
钢板的近端部分最好与骨干之间有一定的间隙(10度角),这样将钢板固定到骨干上时可进一步复位远端骨折块。
拧入近端的螺钉,重建远折端的掌倾角。
在螺钉完全拧紧之前移除克氏针。
入远排锁定螺钉。
术中X线影像证实,骨折最终获得解剖复位,钢板螺钉的位置满意。
(二)背侧锁定钢板固定1、背侧钢板固定的适应证伴有腕骨间韧带损伤,移位的背侧月骨关节面骨折,背侧剪切的桡腕关节骨折脱位。
掌侧钢板固定的禁忌证严重的骨质疏松且功能明显受限桡腕关节背侧骨折脱位存在多种内科合并症,背侧钢板固定的禁忌证,多种内科合并症。
2、背侧钢板固定容易犯的错误螺钉穿透进入桡腕关节的风险始终存在,与上文所述掌侧钢板相关的方法类似,必须进行斜向拍摄以确定螺钉位置是否安全。
如果先进行桡侧柱的固定,桡骨茎突的螺钉会影响后续月骨关节面复位固定情况的评价。
远端的螺钉如果未能完全拧入螺钉孔,则可能激惹肌腱甚至导致肌腱断裂。
3、手术技巧显露桡骨远端背侧面的手术入路主要取决于骨折的类型,如果骨折存在两个多个关节内骨折块,治疗的目标主要在于同时固定桡侧柱和中柱。
术中须切开伸肌支持带,主要有两种方式:在第2和第3伸肌间室纵向切开,骨膜下剥离至第4伸肌间室,牵开相应的肌腱;或者在第4和第5伸肌间室之间做第二个支持带切口分别显露两柱。
对骨折进行手法整复,并用无螺纹的克氏针临时固定,拍摄X线影像确定骨折复位良好。
接下来在桡骨背尺侧(中柱)用2.4mm 的“L”型或“T”型钢板进行稳定的固定。
将背尺侧钢板塑形,以确保其在桡骨远端背尺侧面紧密贴附。
由于每块钢板底面的相应位置都有凹槽,在对钢板进行折弯塑形时不会损伤螺钉孔内的螺纹,因此,钢板也可尽量靠近远端的月骨关节面背侧。
桡侧柱钢板的固定相对较为简单,第1和第二伸肌间室之间的骨面相对平坦,可应用塑形妥当的钢板在这一位置进行固定。
如果克氏针置入的位置位于桡骨茎突的极远端,由于桡侧柱钢板的远端有一凹槽,正好与克氏针相对应,这样既不妨碍钢板的位置,同时还可维持骨折的复位桡骨远端背侧面的显露。
从第3伸肌间室打开支持带,牵开拇长伸肌腱。
在月骨关节面背侧进行固定时,背侧的“T”型或“L”型钢板通常都需要进行塑形。
月骨关节面背侧的钢板固定妥当后,在进行桡侧柱钢板的固定。
两块钢板相互之间成70度角可提高内固定的稳定性。
将桡侧柱钢板塑形妥当后放置在桡侧柱,注意钢板末端的凹槽,可使钢板避开临时固定的克氏针而不影响钢板的位置。
4康复治疗无论手法复位或切开复位,术后均应早期进行手指屈伸活动。
保守治疗者外固定后每1~2周需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是否再发生移位。
如果未再移位,则继续石膏外固定;如果出现移位,则需要再次手法复位或进行手术复位。
4~6周后可去除外固定后再复查X线片,逐渐开始腕关节活动。
手术内固定稳妥者术后可不必再行外固定,早期进行腕关节的主动屈伸活动训练。
骨折愈合后,桡骨远端因骨痂生长,或由于骨折对位不良,使桡骨背侧面变得不平滑,拇长伸肌腱在不平滑的骨面反复摩擦,导致慢性损伤,可发生自发性肌腱断裂,需作肌腱转移术修复。
若骨折短缩畸形未能纠正,使尺骨长度相对增加,尺、桡下端关节面不平衡,常是后期腕关节疼痛及旋转障碍的原因,可作尺骨短缩术。
5桡骨远端陈旧骨折如果无明显功能障碍,尤其老年人,不需特殊治疗。
骨折仅向掌侧成角,无桡偏及重迭移位,骨折虽达3~4周,仍可按新鲜骨折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