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碱金属1
- 格式:pdf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10
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一、本章内容的地位和功能本章所选择的金属元素钠、铝、铁、铜颇具代表性:两种主族,两种副族;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两种比较活泼的金属,一种不活泼金属;除钠外其余三种均为常见金属。
学生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以及生活、生产中的一些实例,已对它们有所认识,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利用已有的经验对将要学习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也能够把刚学知识和日常生活中金属的应用结合起来。
从知识编排上,在第一章从实验学习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本章开始介绍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知识。
先介绍金属及其化合物、然后介绍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金属(或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
要了解物质世界,了解化学,需要从构成常见物质的元素知识着手。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
这些知识既可以为前面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学习《化学2》中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奠定基础;还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还能使学生深刻体认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内容结构与特点分析《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结构体系[1]如图1所示。
从图1所示的知识结构可以看出,新课程一改传统的元素化合物教学路线,即“结构——性质——用途”的教学路线,它没有利用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知识来研究元素化合物,而是强化物质分类和氧化还原理论对物质性质研究的指导作用。
这使得新课程的内容呈现出与原有教材不同的特点。
1. 内容选择与呈现方式的变化原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的编排上,金属知识呈现的内容比较分散,涉及碱金属(高一)和几种重要的金属(高二)两章,耗时长。
而新课程将原人教版高中化学中的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融为一章,根据物质分类思想进行内容呈现。
新课程标准对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标准规定为“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2]。
高一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1.氧化还原反应
2.离子反应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第二章碱金属
1.钠
2.钠的化合物
3.碱金属元素
第三章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
2.气体摩尔体积
3.物质的量的浓度
第四章卤素
1.氧气
2.卤族元素
3.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
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1.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律
3.与素周期表
4.化学键
第六章氧族元素环境保护
1.氧族元素
2.二氧化硫
3.硫酸
4.环境保护
第七章碳族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
1.碳族元素
2.硅和二氧化硅
3.无机非金属材料
高二第一章氮族元素
第一节氮和磷
第二节氨铵盐
第三节硝酸
第四节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第五节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第二章化学平衡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第二节化学平衡
第三节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第三章电离平衡
第四章几种重要的金属
第五章烃
第一节甲烷
第二节烷烃
第三节乙烯烯烃
第四节乙炔炔烃
第六章烃的衍生物
第七章糖类油脂蛋白质——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第八章合成材料
高三
第一单元晶体的类型与性质
第二单元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第三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
第四单元电解原理及其应用
第五单元硫酸工业
第六单元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继续阅读。
高二化学竞赛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空气B. 矿泉水C. 蒸馏水D. 石油2.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形式是()。
A. 热能B. 电能C. 光能D. 机械能3. 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第三周期的元素是()。
A. 锂B. 钠C. 镁D. 铝4. 根据化学平衡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物的浓度增加,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 反应物的浓度减少,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 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D. 压力增大,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5. 酸雨的形成是由于大气中()含量过高。
A. 二氧化碳B. 一氧化碳C. 二氧化硫D. 氮氧化物6.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
A. 与酸反应生成氢气B. 与碱反应生成氢气C. 与水反应生成氢气D. 与氧气反应生成氢气7. 根据原子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B. 电子在原子核内运动C. 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D. 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等于质子数8. 下列化合物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A. 氯化钠B. 氢氧化钠C. 硫酸铜D. 碳酸钙9.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氧化剂被还原B. 还原剂被氧化C. 氧化剂被氧化D. 还原剂被还原10. 根据化学计量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的量是物质的质量B. 物质的量是物质的体积C. 物质的量是物质的摩尔数D. 物质的量是物质的重量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 元素周期表中,第IA族的元素是______。
2. 化学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最小公倍数是______。
3. 根据酸碱中和反应,当酸和碱完全中和时,溶液呈______性。
4. 根据化学键理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主要区别是______。
5. 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当温度升高时,放热反应的平衡会向______方向移动。
碱金属沸点变化规律
碱金属是指周期表中第一组元素,包括锂、钠、钾、铷、铯和钫。
它们是典型的金属元素,具有许多共同特性,但由于原子结构的差异,它们的沸点会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首先,沸点是指在标准大气压下,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
对于碱金属来说,沸点的变化规律主要受到原子结构和原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
从周期表上来看,随着原子量的增加,碱金属的沸点一般呈现递增的趋势。
这是因为随着原子量增加,原子内电子层的能级结构发生变化,电子排布方式的改变导致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也发生了变化,从而影响了沸点的高低。
具体来说,锂、钠和钾的沸点随着原子量的增加而递增,这与原子间的范德华力有关。
范德华力是一种分子间的吸引力,随着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强,因此沸点也随之增加。
然而,铷、铯和钫由于其较大的原子半径和电子层结构的特殊性,沸点并不像前三者那样简单地随原子量递增,而是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除了原子结构外,碱金属的沸点还受到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晶体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要全面了解碱金属沸点变化规律,
需要综合考虑原子结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晶体结构等多个因素
的影响。
总的来说,碱金属的沸点变化规律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通过研究这些因素的相互影响,可以更好
地理解碱金属沸点的变化规律。
高中化学教资教案碱金属教学内容:碱金属的性质和应用一、教学目标:1. 理解碱金属的一般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掌握碱金属的反应特点和应用场合。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碱金属的一般性质和化学性质。
难点:碱金属的应用场合和相关实例。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锂、钠和钾样品、水、碘溶液、甲醇。
2. 实验仪器:试管、酒精灯等。
3. 教学辅助材料:幻灯片、化学实验手册等。
四、教学过程:1. 碱金属的一般性质介绍(15分钟)a. 碱金属是指第一族元素中的锂、钠、钾等金属元素。
b. 碱金属具有银白色、柔软、密度低等特点。
2. 碱金属的化学性质探究(30分钟)a. 碱金属与水的反应:演示实验,观察碱金属与水的反应产生氢气和碱性溶液。
b. 碱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介绍碱金属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3. 碱金属的应用场合(20分钟)a. 碱金属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讲解碱金属在合金制备、催化剂制备等方面的应用。
b. 碱金属的危害性:介绍碱金属在处理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4. 实验操作与讨论(20分钟)a. 实验:观察碘与碱金属的反应。
b. 讨论:让学生讨论碱金属与碘的反应可能产生的产物及其特点。
五、课堂练习与作业(15分钟)1. 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a. 碱金属的一般性质是什么?b. 碱金属与水的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总结碱金属的一般性质和化学性质,并列举碱金属的应用案例。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碱金属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
高中化学学生分组实验目录
高一高二(理科)
第一学期(必修一)第一学期(选修五)
1.粗盐的提纯 1.含有杂质的工业乙醇的蒸馏
2.蒸馏和萃取 2.苯甲酸的重结晶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3.萃取
4.胶体的制备和性质 4.乙炔的制取及性质
5.钠的化合物的性质、焰色反应 5.乙醇的性质
6.铝、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6.卤代烃——溴乙烷的性质
7.氯、溴、碘的性质,氯离子的检验7.醛的性质
8.氨气的制取和性质,铵根离子的检验8.酯化反应
第二学期(必修二)高二(文科)
1.碱金属单质的性质探究第一学期(选修一)
2.化学反应中的放热和吸热现象 1.淀粉的水解
3.原电池原理 2.蛋白质的性质
高二(理科)
第二学期(选修四)
1.中和热的测定
2.铜锌原电池。
高二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知识点1.高二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知识点篇一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
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2.高二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知识点篇二氯气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加压和降温条件下可变为液态(液氯)和固态。
制法:MnO2+4HCl(浓)MnCl2+2H2O+Cl2闻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氯气进入鼻孔。
化学性质:很活泼,有毒,有氧化性,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盐)。
也能与非金属反应:2Na+Cl2===(点燃)2NaCl2Fe+3Cl2===(点燃)2FeCl3Cu+Cl2===(点燃)CuCl2Cl2+H2===(点燃)2HCl现象: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雾。
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并不是只有在氧气中才可以燃烧。
燃烧的本质是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所有发光放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称为燃烧。
3.高二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知识点篇三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3、焰色反应:Na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10、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MgO),产生黑烟;11、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12、HF腐蚀玻璃:4HF+SiO2=SiF4+2H2O13、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由白色变为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14、在常温下:Fe、Al在浓H2SO4和浓HNO3中钝化;15、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遇空气呈粉红色。
人教版高二化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是古今中外无数化学家的化学科学研究和实践的成绩。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人教版高二化学必修三知识点,期望能够帮助到需要的高考考生。
人教版高二化学必修三知识点11——原子半径(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元素化合价(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正价、负价均相同(3)所有单质都显零价3——单质的熔点(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及其判定)(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
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判定金属性强弱金属性(还原性)1,单质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气越容易越强2,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1—20号,K;整体Cs最非金属性(氧化性)1,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反应形成气态氢化物2,氢化物越稳固3,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1—20号,F;最体一样)5——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一样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判定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由于阴离子是电子最外层得到了电子而阳离子是失去了电子6——周期与主族周期:短周期(1—3);长周期(4—6,6周期中存在镧系);不完全周期(7)。
高二化学元素周期表解析1. 元素周期表简介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用来分类元素的一种表格,它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元素,并展示了元素之间的关系。
周期表中的元素可以分为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或类金属)三大类。
2. 周期表的结构2.1 周期周期表中的水平行称为周期。
每个周期代表了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能量级。
周期数等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2.2 族垂直列称为族(或族群)。
每个族代表了具有相同价电子数的元素。
价电子是元素原子中最外层电子,它们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3.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3.1 周期规律从左到右,周期表中的元素原子序数逐渐增加。
同一周期内,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电负性逐渐增大。
3.2 族规律从上到下,同一族元素的原子序数逐渐增加。
同一族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因为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4. 重要元素群4.1 碱金属族第1A族,包括锂、钠、钾、铷、铯和钫。
它们都是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性。
4.2 碱土金属族第2A族,包括铍、镁、钙、锶、钡和镭。
它们也是金属,具有较高的熔点和硬度。
4.3 卤素族第17A族,包括氟、氯、溴、碘、砹和石田。
它们都是非金属,具有较高的电负性。
4.4 稀有气体族第18A族,包括氦、氖、氩、氪、氙和氡。
它们都是非金属,具有稳定的原子结构。
5. 应用实例5.1 钠(Na)钠属于碱金属族,具有低熔点和良好的导电性。
它广泛应用于照明(如钠灯)、制造化学品(如烧碱)和电池(如碱性电池)。
5.2 铁(Fe)铁属于第8族,是地球上最常见的金属元素。
它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工具制造、机械制造和电子产品等领域。
6. 总结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的重要工具,通过周期和族的排列,展示了元素之间的关系和性质。
掌握周期表的结构和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应用。
高二化学元素周期律知识点元素周期律,也称为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最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
它将元素按照其原子序数的增加以及其化学性质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排列。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和建立,对于理解元素的性质、化学反应以及原子结构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以高二化学课程中的元素周期律为主题,简要介绍相关的知识点。
1. 元素周期律的历史元素周期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
他将已知的元素按照原子质量的增加进行了排列,并发现了原子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后来,英国化学家门德莱夫对元素周期律进行了改进和解释,提出了现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形式。
2.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元素周期表由水平行(期)和垂直列(族)组成。
水平行表示元素的周期数,垂直列表示元素的族别。
在周期表中,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增加从左到右排列,同时具有周期性的特点。
同一族中的元素拥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而同一周期则代表着原子结构的变化。
3. 元素周期表的分类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性质,元素可以分为主族元素、过渡元素、稀有气体和内过渡元素。
主族元素包括I A至VIII A族元素,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点,在化学反应中呈现出明显的价态变化。
过渡元素则位于周期表的B族,具有复杂的原子结构和多样的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是周期表中的VIII A族元素,具有高度稳定的原子结构和极低的化学活性。
内过渡元素即为f块元素,其电子填充在f轨道上。
4. 周期性规律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性质具有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这些周期性规律包括电子层结构、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以及金属性等。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电子层逐渐填满,电子云的半径增大。
而电离能则随着电子层的增加而增大;金属性则在元素周期表的左下角达到最大值。
这些规律的发现和理解,为解释化学反应以及元素的化学性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5.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元素周期表中核外电子的排布也具有一定的规律。
电子的排布顺序可以用三个规则来描述:洪特规则、奥布规则和泡利不相容原理。
煌敦市安放阳光实验学校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一、选择题1.(2016·高二检测)下列说法或有关化学用语的表达正确的是( )A.在基态多电子原子中,p轨道电子能量一高于s轨道电子能量B.核外电子排布由1s22s22p63s1―→1s22s22p6的变化需要吸收能量C.因氧元素电负性比氮元素大,故氧原子第一电离能比氮原子第一电离能大D.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Cu在周期表中属于s区元素2.(2016·高二检测)长式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从左到右排为1-18列,即碱金属为第一列,稀有气体元素为第18列。
按这种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9列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B.只有第2列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 s2C.第四周期第9列元素是铁元素D.第10、11列为ds区3.(2016·高二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非金属元素都分布在p区B.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都分布在s区C.元素周期表中第ⅢB族到第ⅡB族10个纵列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D.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4.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表所示:A.R的氧化物对的水化物可能具有B.X单质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XO3C.离子半径大小:r(M3+)>r(T2-)D.L2+和X2-的核外电子数相5.(2016·高二检测)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B.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C.第一电离能呈周期性变化D.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原子及其阴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B.元素周期表中从第ⅢB族到第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C.同一周期主族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电负性逐渐增大D.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7.(2016·高二检测)以下有关元素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Na,K,Rb ②N,P,As ③O,S,Se ④Na,P,Cl元素的电负性随原子序数增大而递增的是④B.下列原子中,①1s22s22p63s23p1②1s22s22p63s23p2③1s22s22p63s23p3④1s22s22p63s23p4对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④C.某元素的逐级电离能分别为738、1 451、7 733、10 540、13 630、17 995、21 703,该元素在第三周期第ⅡA族D.以下原子中,①1s22s22p63s23p2②1s22s22p3③1s22s22p2④1s22s22p63s23p4半径最大的是①8.(2016·衡二检测)下列关于元素第一电离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钾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小于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故钾的活泼性强于钠B.对于同一元素而言,原子的逐级电离能越来越大C.最外层排布为n s2n p6(若只有K层时为1s2)的原子,第一电离能较大D.因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故第一电离能必依次增大9.某元素X的逐级电离能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元素可能为+4价B.X可能为非金属C.X为第五周期元素D.X与氯反时最可能生成的阳离子为X3+10.X、Y为两种元素的原子,X的阴离子与Y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由此可知( )A.X的原子半径大于Y的原子半径B.X的电负性大于Y的电负性C.X阴离子的半径小于Y阳离子的半径D.X的第一电离能小于Y的第一电离能11.(2016·高二检测)某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排布是6s26p4,该元素或其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该元素单质可能是导体B.该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呈+6价C.该元素能与氢气反生成气态氢化物D.该元素价电子轨道中有2个未成对电子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同族元素在性质上的相似性,取决于原子价电子排布的相似性B.第一电离能越小,表示气态时该原子越易失去电子C.元素的电负性越大,表示其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能力越强D.电负性大的元素易呈现正价,电负性小的元素易呈现负价二、非选择题13.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完整周期元素的性质,在下列空填上适当的元素符号。
高二年级化学挑选性必修二知识点【导语】必修二的化学知识是高中化学中的关键知识,那么相干的必修二化学知识点又有什么呢?作者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二年级化学挑选性必修二知识点》,期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1.高二年级化学挑选性必修二知识点篇一(1)在电解饱和食盐水中,阳极有气泡产生,有刺激性味道的气体,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
阴极有气泡,可燃气体。
(2)如果交换电极:如果用的都是惰性电极(石墨或铂),那么可以互换(反应不变);但如果本来阴极用的是铁棒,那么不能互换,若互换,铁作阳极:Fe-2e-=Fe2+,阴极:2H+2e-=H2;阴极产生的氢氧根离子会和阳极产生的亚铁离子在溶液中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不稳固立刻变成灰绿色,终究变成红褐色)。
(3)阳离子交换膜有一种特别的性质,即它只答应阳离子通过,而禁止阴离子和蔼体通过,也就是说只答应Na+通过,而Cl-、OH-和蔼体则不能通过。
这样既能避免阴极产生的H2和阳极产生的Cl2相混合而引发爆炸,又能避免Cl2和NaOH溶液作用生成NaClO而影响烧碱的质量。
(4)阳极接在电源正极上,电源正极会不断地吸电子,所以只能挂惰性电极,如炭棒和Pt等,若挂其他,如铁棒,那么电子被电源正极吸取,Fe会变成铁离子,从而进入电解液中,你会很快看到铁棒不见了。
那至于为何用炭棒而不用Pt,则是价格关系。
炭棒便宜。
而阴极接在电源负极上,电源负极在不断产生电子,所以挂什么并没有什么大的关系,挂铁的话,反而保护了铁不变为铁离子。
其实负极挂炭棒什么的,也可。
在工业生产中一样阴极不用铁棒而做成铁网,增大反应接触面。
而炭不易做成网状,所以选用炭棒。
2.高二年级化学挑选性必修二知识点篇二(1)原子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散布。
(2)原子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根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根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
高二化学选修一知识点重点归纳高二化学选修一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知识点的重点归纳:1. 元素的周期性- 周期表的组成及其布局: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的顺序排列各种元素,周期表的左侧是碱金属、碱土金属等,右侧是卤素、气体等。
周期表的横行称为周期,纵列称为族。
- 周期性规律的原因:周期性规律是由于原子核电荷的增加和电子排布规律导致的。
如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等的周期性变化。
2. 化学键的类型与性质- 金属键:金属之间电子互相流动形成金属键,它具有导电性、延展性和良好的热导性等性质。
- 离子键: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由电子转移形成离子键,它具有高熔点、高沸点和良好的溶解性等性质。
- 共价键:非金属之间通过电子共享形成共价键,它具有共有电子对的极性和非极性分子的化学性质。
3. 化学反应的平衡与计算- 平衡反应的特征: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数量达到一定比例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平衡反应可逆,反应过程的正方向和反方向同时进行。
- 平衡常数和平衡定律:平衡常数(K)描述了反应物浓度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平衡定律表示在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可以通过平衡常数计算。
- 平衡计算:通过给定条件和平衡常数,可以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或者平衡常数的值。
4. 酸碱中和反应- 酸与碱的定义:酸是指能够释放H+离子的物质,碱是指能够释放OH-离子的物质。
- pH和pOH的计算:pH表示溶液的酸性程度,pOH表示溶液的碱性程度。
pH和pOH可以通过酸碱离子浓度的负对数计算。
-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满足质子守恒原则。
这些是高二化学选修一中的一些重点知识点的归纳。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重点掌握这些知识,理解和运用这些概念和原理。
同时,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梳理1、化合价(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碱金属元素:Ag、H:+1F:—1Ca、Mg、Ba、Zn:+2Cl:—1,+1,+5,+7Cu:+1,+2Fe:+2,+3O:—2S:—2,+4,+6Al:+3Mn:+2,+4,+6,+7P:—3,+3,+5N:—3,+2,+4,+52、氧化还原反应定义:有电子转移(或者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本质: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偏移)特征:化合价的升降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化合价下降——被还原——还原产物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化合价上升——被氧化——氧化产物口诀:升——失——(被)氧化——还原剂降——得——(被)还原——氧化剂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关系: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还原性逐渐减弱4、离子反应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第一步:写:写出化学方程式第二步:拆: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难溶(如CaCO3、BaCO3、BaSO4、AgCl、AgBr、AgI、Mg(OH)2、Al(OH)3、Fe(OH)2、Fe(OH)3、Cu(OH)2等),难电离(H2CO3、H2S、CH3COOH、HClO、H2SO3、NH3·H2O、H2O等),气体(CO2、SO2、NH3、Cl2、O2、H2等),氧化物(Na2O、MgO、Al2O3等)不拆第三步:删:删去前后都有的离子第四步:查:检查前后原子个数,电荷是否守恒离子共存问题判断:①是否产生沉淀(如:Ba2+和SO42-,Fe2+和OH-);②是否生成弱电解质(如:NH4+和OH-,H+和CH3COO-)③是否生成气体(如:H+和CO32-,H+和SO32-)④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NO3-和Fe2+/I-,Fe3+和I-)5、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高二化学选修3第一章知识点现代化学的元素周期律是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首创的。
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高二化学选修3第一章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化学选修3第一章知识点(一)1.电离能、电负性(1)电离能是指气态原子或离子失去1个电子时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第一电离能是指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
第一电离能数值越小,原子越容易失去1个电子。
在同一周期的元素中,碱金属(或第ⅠA族)第一电离能最小,稀有气体(或0族)第一电离能最大,从左到右总体呈现增大趋势。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
同一原子的第二电离能比第一电离能要大(2)元素的电负性用来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的大小。
以氟的电负性为4.0,锂的电负性为1.0作为相对标准,得出了各元素的电负性。
电负性的大小也可以作为判断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尺度,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小于1.8,非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大于1.8,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类金属”的电负性在1.8左右。
它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3)电负性的应用①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及其强弱②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小于1.8,非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大于1.8,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类金属”(如锗、锑等)的电负性则在1.8左右,它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③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小,金属元素越活泼;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大,非金属元素越活泼。
④同周期自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自上而下,电负性逐渐减小。
2.对角线规则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有些性质是相似的。
高二化学选修3第一章知识点(二)高二化学选修3第一章知识点(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