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乐美学》

《音乐美学》

《音乐美学》
《音乐美学》

对歌剧《弄臣》中男高音唱段的音乐美

《弄臣》是威尔第1851年完成的作品,也是我特别钟爱的一部歌剧,它是威尔第最惊人的作品之一,至今久演不衰。本剧剧本由M.皮亚维歌剧V.维克多.雨果的讽刺戏剧《国王寻欢作乐》改编。该部歌剧由三幕组成,旋律大师威尔第用他优美的旋律把剧中各个人物的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在这里我挑选了男高音的部分唱段做一点简单的探究与赏析。

该剧描写了这样一个故事,他发生在十六世纪的意大利曼杜瓦城,主人公利哥莱托貌丑背驼,在孟图阿公爵的宫廷中当一名弄臣。公爵年轻貌美,专以玩弄女性为乐,引起朝臣们的不满。而利哥莱托对朝臣妻女受辱的不幸大加嘲讽,得罪了许多人,终致失女之祸。他的爱女吉尔达,纯洁貌美,公爵乔装成穷学生暗中追求,骗得了她的爱情。后来,利哥莱托以美色诱使公爵夜宿旅店,雇用刺客将他杀死。黎明前,却发现受害的是女扮男装,已经奄奄一息的吉尔达。原来,这个获悉行刺计划的少女对虚情假意的公爵一往情深,甘愿为爱情而替公爵一死的悲剧故事。该剧中的公爵由男高音饰演,作曲家威尔第创造了性格优柔寡断、内心感情变化多端的弄臣,风流浮华、多情善变的公爵和纯真深情、富于诗意幻想的吉尔达三个不同的音乐形象。其中威尔第为公爵写的旋律无不表现出他的风流倜傥多情也无情的浪荡公子的模样。

该剧中有两首著名的男高音咏叹调《这位小姐那位太太》和《女人善变》,这两首咏叹调被称为是考验男高音音质和表演实力的试金石,这两首作品涉及到较色的人物形象和心理活动的描述,其中音乐主体结构十分相似,在节奏,节拍,旋律调性方面有很多共性,接下来我将分别对这两首著名的咏叹调做以简单的赏析。

《这位小姐,那位太太》这首咏叹调出现在歌剧的第一幕曼图亚公爵的出场看到了美丽妖艳的切普诺拉夫人不禁大献殷勤。尽管切普拉诺伯爵也在这里,可他却毫不在意,挽起夫人的的胳膊快活地唱。

“这位小姐,或那一位漂亮太太,在我看来,都一样有风采,对于她们,

我从来不偏爱,我也不会以真心相待。上帝将这么多美人恩赐给我,使我的生

活像鲜花般盛开。如果今天,我爱上了这位,也许明天,又另有所爱。人们

都说,对爱情要无限忠诚,这样恋爱,我可不能容忍。就让傻瓜去保持那份忠诚!若没有自由,就没有爱情。不顾丈夫们嫉妒的怒火,不管情人们怎样受折磨,哪怕大家横着眼睛看我,我也不会拒绝爱的诱惑!”

这段《这位小姐、那位太太》旋律的节奏性、律动性很强,具有鲜明的舞蹈型特征。固定的节奏型贯穿始终。音乐在降A 大调开始,风格明朗、欢快。充分给我们描述了一位风流快活,轻浮高贵的青年贵族登徒浪子的形象。它所描述的形象也就是公爵的戏剧人物角色形象,这段音乐也成为了曼图亚公爵的主题音乐,在之后的歌剧情节中,公爵的主题都是围绕着这段主题而展开变化。这是曼图亚公爵的第一首咏叹调,从头到尾透着一股子玩世不恭的浪荡劲儿,一下子就把公爵高傲轻浮的个性凸现出来了。6/8 拍,降A 大调的柱式和弦,明亮的演奏出了具有舞蹈风格的节奏特征,这样的节奏生动地反映出了曼图亚公爵花心,快活的性格本质。

曼图亚公爵的咏叹调《这位小姐,那位太太》后,公爵向切普诺拉夫人示爱,交响乐队的音乐缓缓变成了柔情而甜蜜的旋律。

由之前的欢快、明朗的6/8 拍转为舒缓、温柔的3/4 拍子。速度由小快板转成小步舞曲的速度。弦乐合奏轻缓抒情,诉说着公爵对切普诺拉夫人的赞美和深情,曼图亚公爵轻抚着切普诺拉夫人的手,如痴如醉地表现着自己的一网深情。柔美的弦乐在这里既有微风吹拂般的细腻温情,又有着内心里热烈而怦然的心动,把曼图亚公爵的温柔和浪漫多情的爱意抒发的淋漓尽致。

《女人善变》在这部歌剧中的第三幕中出现,他是一首公爵的抒情歌,节奏轻松活泼,音调花俏,就是这位情场能手的绝妙写照。于是这首歌很快就成为世界流行的歌曲。

女人爱变卦,

像羽毛风中飘,

不断变主意,

不断变腔调,

看上去很可爱,

功夫有一套,

一会儿用眼泪,

一会儿用微笑。

……"

看到这样一个曲名,听到这样一些歌词,很可能误认为这首歌谴责的是某些水性杨花、朝三暮四的轻浮女人。

实际上,这正是作者对那些玩世不

恭、侮辱女性的达官贵人的深刻揭露。唱段采用小快板(每分

138拍),B大调八三拍。作曲家在这里的描写使姬尔达的咏叹调与公爵的咏叹调在反映人物性格,使用节奏变幻形式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威尔第的歌剧领域里他始终坚持戏剧与音乐合二为一的理想。首先他充分运用了管弦乐在塑造戏剧人物性格中的表现作用,虽

然重心仍置于声乐上却避免了老式的咏叹调与宣叙调之间的决然分立,而写出了有写实感的声乐旋律以直接描写了感情的起伏,他将传统的分曲结构融入到场景整体设计中,就是为了达到音乐表现戏剧的最终目的而是用主导动机时也结合意大利人的审美习惯,从不抛弃完整的美好旋律,管弦乐队的分量和表现力较之意大利前辈作曲家可谓是大大加强但同样基于突出歌唱旋律的传统。

女人善变》的主题旋律一共出现的 3 次,第一次是曼图亚公爵的刚到酒店时所唱,第二次是在准备睡觉时演唱,并在这歌声中缓缓睡去。第三次是黎哥莱托以为公爵已经被杀死,要把口袋拖向河边,这是传来了公爵的歌声。在一幕里同样的大段旋律反复出现了三次。一方面是对公爵风流性格的一种描述,但另一方面也表达了曼图亚公爵快乐潇洒,轻松愉悦的处世心态和贵族情调。据说这首咏叹调是威尔第为了避免乐队人员泄露,一直到演出前才交给乐队谱子,并要求所有演出人员保证不得在剧院外哼唱。首演的当晚,每一段落都受到热烈欢呼而使表演中断,还有多处被迫重唱。作曲家受到群众热情的喝采,而《女人善变》一曲更迅速传遍威尼斯,乃至于整个意大利,成为最流行的歌曲。B 大调加上仍然沿用的 3/8 拍的描写公爵形象的标签式的写作手法,清晰地凸显了曼图亚公爵的放荡不羁和潇洒快活。不管是他的荒淫腐朽,也不论是他的风流多情;不管是他的轻浮傲慢,也不论他偶然间的一往情深;一个“称职”的情场老手,不管是在玩弄情感游戏的时候抑或式本身的生活规律就是如此,他是快乐的,他的内心永远是充满喜悦和明朗的心境的。他不顾别人的感受,

只追求自己的自由生活,在生活中的每一时刻里都为自己而快乐的讴歌。

以上是我对《弄臣》这部歌剧中的男高音的两部咏叹调的音乐美的一点浅显的赏析在歌剧艺术中,音乐形象越鲜明、越生动,这部作品的艺术魅力就越会长久不衰,《弄臣》中曼图亚公爵已经向我们充分地展现了这一点。对于歌剧角色形象的塑造,是古往今来所有歌剧作曲家都十分重视的领域,同时也是评判一部歌剧作品好坏优劣重要标准之一,角色形象塑造需要多种戏剧和音乐手段,完美的角色形象塑造必须是音乐与戏剧的紧密结合所达到的完美统一。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去进行更为仔细的研究和挖掘,去深入探索形象塑造的艺术魅力。

11级音乐表演蔡雷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