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辛亥革命》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4
《辛亥革命》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兴中会、同盟会的成立,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清帝退位。
2、理解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自主学习和展示辛亥革命兴起和过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掌握史学评价方法,学生探究评价辛亥革命,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掌握史学评价方法;结合现实,感知历史和现实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革命者愈挫愈奋的精神,是人生观教育的极好教材。体会辛亥革命的意义,推动当今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教材重点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评价。
教材难点
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的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幻灯片一)
海峡两岸分歧多又大,为什么都要纪念辛亥革命?(学生有可能回答,则组织学生展示预习成果,直接过渡到探究环节)我们该怎样纪念辛亥革命?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专题三第二课《辛亥革命》。(播放幻灯片二)
展示课标要求(播放幻灯片三)
二、展示预习成果,师生探究
1、学生通过回答辛亥革命的过程初步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随后提点哪些是辛亥革命背景。五个条件: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军事行动
2、师生探究
(探究一)思考:武昌起义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探究二)临时约法
大家在刚才的自学当中基本了解了辛亥革命的全过程,现在我们来共同探究一下本课的重点内容:辛亥革命的成果及其评价。
辛亥革命的最直接的成果是什么?资产阶级是如何维护的?
自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兴起以来,英美法德等主要资产阶级国家纷纷通过制订宪法的方式维护其革命成果。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个表格(播放幻灯片四)
师:通过表格我们可以看出几个国家虽然同属共和政体,但由于各自的历史和国情不同,共和政体也有差别。
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对表格的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更接近于哪个国家的宪法?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学生回答)
2. 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性质、意义是什么?(播放幻灯片五)
根据民权主义,规定中华民国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防止帝国主义侵略,规定中华民国领土的范围;根据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规定人民的自由权利根据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规定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包括实行责任内阁制;规定保护私有财产,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原则。即主要主权在民、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对于总统的权力作出了如何规定?(播放幻灯片六)(学生回答)这样做是什么?(学生回答)
(探究三)如何评价辛亥革命的成败
师: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了解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的目的,内容和评价。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辛亥革命成败的评价。评价是史学的最高层次,学会评价是大家
学习历史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要想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必须掌握评价的方法。(播放幻灯片七):
评价的方法:判断性质积极评价局限性
师:我们结合辛亥革命分析一下。
1、判断性质
2、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的标准: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
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根本目的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其直接目标是要推翻满清政权,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以挽救民族危亡。成功指的是完成了直接目标,失败指的是根本目的没有实现,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虽然没有实现其根本目的,但是辛亥革命的革命成果及其革命精神将永远载入史册,不愧是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丰碑,我们教材用了整整一段阐述了它的历史功绩,(播放幻灯片八)
老师给大家编了一个小口诀帮助大家记忆。(播放幻灯片九):口诀记忆法
历史功绩:推翻清王朝,结束君专制
建立共和国,自觉是主人
人民得权利,共和入人心
促进资发展,历史新里程
师:可能有的同学会问,为什么袁世凯就能窃取革命果实呢?大家可能会不约而同地从袁世凯身上找原因,这样思考是对的,但不全面,我们还要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
一方面我们要考虑袁世凯是否有能力取?(有实力/帝国主义支持/政治手腕)另一方面还要看资产阶级能否守的住?(软弱妥协/立宪派旧官僚破坏/对袁世凯认识不足,孙中山等人的主观愿望)
师:通过大家的自学和我们共同的探究,完成了本课重点内容的学习,下面我们来归纳一下本课的知识点。
三、本课小结(播放幻灯片十)
一场革命:辛亥革命
二大任务:直接反清间接反帝
三大目的:推翻清政府 /建立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
四个第一: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
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
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
中国第一位选举产生的总统( )
四、巩固练习(见学案和课件11--17)和学生展示。
五、预习《三新民主主义革命》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