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兰亭集序练习题

兰亭集序练习题

兰亭集序练习题
兰亭集序练习题

兰亭集序练习题

《兰亭集序》随堂练习

一.基础检测(25分)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

②所以游目骋怀(用来)

B.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

②曾不知老之将至(乃,竟)

C.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交往)

②或取诸怀抱(从……中取得)

D.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导致)

②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

2.下列句子中“一”作数词用的一项是()

A.①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B.①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②悟言一室之内

C.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②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D.①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3.下面“其”字的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A.吾其还也

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D.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

4.指出下面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B.未尝不临文嗟悼

C.齐彭殇为妄作 D.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5.下面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散文佳作,又是名帖,流传久远。

B.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著作的前言,《兰亭集序》是朋友之间互相唱和的赠言。

C.魏晋时期在中国抒发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王羲之书写的《乐毅论》《黄庭坚》等楷书作品被称为“书之圣”,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

2

D.书法艺术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在我国书法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书法大家,有并称“二王”的王羲之、王信之,有“颜筋柳骨”之称的颜真卿、柳公权等。

二.阅读欣赏(4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9题(25分)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6.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与否,请作出判断(10分)

①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聘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抬头观览浩渺的宇宙,低头审视繁多的物类,借凭它们纵目浏览,舒展胸怀,足以尽情地享受着看和听的乐趣,确实很愉快啊。()

②夫人之本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人和人相处在世上,低头举首间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倾吐胸中抱负,与友人室内畅谈;有的人借助外物寄托情感,无拘无束地生活。()

③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才知道一生一死都是虚假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④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等到他们对所追求的事情已经感到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转移,感慨就随之而产生了。()

⑤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所以我一一记下这次聚会诸君的名字,抄录下他们所作的诗赋。即使时代不同,世事有别,但是人们因死生而产生感慨,这种情致则是一样的。

7.第二段段末说“岂不痛哉”,作者为什么感到“痛”?请用原文中的话分条回答。(5分)

8.用课文原句概括第2段所议论的问题,然后说说这番议论跟前一段叙事是怎样联系的。(5分)9.最后一段从“临文嗟悼”说到“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0-13题(20分)

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3

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种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A.及长,辩赡赡:丰富 B.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目:看待

C.然闻信至,咸自矜持信:信使

D.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冠:位居第一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5分)()

A、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B、意甚悦,固求市之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

C、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低头共耳语:“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D、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吾尝终日而思矣

1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羲之“率性而为”性格的一组是(5分)()

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②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③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④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⑤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⑥止一吊,遂不重诣

A.①②③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1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只不过为人狂放傲岸,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

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4

三、写作训练(30分)

14.仿照课文二、三段的写法写一段文字,先写景,然后由此生发某种感慨,300字即可。

答案:

1、D.思想情趣。

2、A 。B、C两项中①的“一”是相同、同等的意思,D项中的①“一”是副词,相当于“很”。

3、A.语气副词,表婉商,其它三项作代词。

4、D.“由”通“犹”。

5、B.《兰亭集序》是诗集的序言,不是赠序。

6.①②④正确;③错,“一生死”是“把生死等同”的意思;⑤错,“虽”,译为“虽然”较适宜。

7.(1)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3)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8.第一问:“死生亦大矣”。第二问:前一段叙事说的是“人之相与”之“乐”,本段即由此生发议论,从“欣于所遇”说到“情随事迁,感慨系之”,再到“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最后归结为“死生亦大矣”。

9.作者认为生就是生,死就是死,二者不得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

10、B.“目”应为“认为、品评”。

11、D.A组中的“焉”均为兼词“于之”;B组中的“固”均为副词“一定”;C组中的“相”均为副词,偏指第二人称;D组中的“而”均为连词,前者表承接,后者表修饰。

12、C.①是王羲之的书法特点,③是王羲之的淡泊的性情,⑤是王羲之傲岸的性格。

13、D.“王述在会稽任职进,恰适母丧”应为“王述先前曾在会稽任职,因母亲去世,回会稽治丧”。

第五课兰亭集序

一、语言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⑴癸.丑()⑵会.稽()⑶修禊.()⑷激湍.()⑸流觞.()

⑹行骸.()⑺趣.舍()⑻骋.怀()⑼彭殇.()⑽嗟.悼()

2.请写出下列各句中“信”字的意义。

⑴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⑵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⑶言必信.,行必果

⑷大丈夫能屈能信.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茂林修竹

..和畅:惠风:和风。

..修竹:高高的竹子。 B.惠风

C.快然

..事异世殊:世事悬殊。

..自足快然:高兴的样子。 D.虽世殊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⑴列坐其次

..古义:今义:

⑵俯察品类

..之盛古义:今义:

⑶夫人之相与,俯仰

..一世古义:今义:

⑷或取诸怀抱

..,晤言一室之内古义:今义:

5

⑸所以

..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古义:今义:

5.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⑴群贤毕至⑵少长咸集

⑶一觞一咏⑷所以游目骋怀

⑸足以极视听之娱⑹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⑺齐彭殇为妄作

6.翻译下列句子。

⑴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译文:

⑵虽趣舍万殊,静噪不同译文:

⑶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译文:

⑷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译文:

⑸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译文:

7.填空。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山东临沂人。我国古代著名的家,被后人尊称为“”。出身名门,官至右军将军,世称“”。王羲之48岁任会稽内史,永和九年三月初三,与谢安、孙绰等42人修禊兰亭,写下了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这篇序言,不仅文采斐然,书法艺术更是精美绝伦,为千余年来书家所公认。这实际上也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的顶峰。正因为此,兰亭雅集也被千古传颂,流传至今。

二、课堂点击

8.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第3段议论的中心问题,想一想,作者的感情怎样由“乐”转而为“痛”?

答:

9.“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

答:

三、选段在线

阅读《兰亭集序》第一段,完成文后11—17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10.以下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①引以为流觞曲水②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A ①用作为流觞的弯曲之水。

②众多贤士到齐后,其他少长者也全聚集了过来。

B ①把它作为流动酒的环渠。

②众多贤人都会聚在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在一起。

C ①引清流激湍作为流觞的曲水。

②众贤才都聚在这里,年长年少的都集在一起。

D ①把清流激湍作为流动酒杯的环形渠水。

②众贤才到了以后,年长年少的才全聚集过来。

11.下面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一篇记游抒怀之作,本段描写兰亭景物抓住特征,用粗线条勾勒,格调淡雅。

B 本段写盛会的时间、地点、原由、与会人物、周围环境和流觞情景。

C 本段写天气好,人心乐,盛会难得,段尾突出一个“乐”字。

D 本段叙事写景后落在“乐”字上,是为后文述说世事流逝的感慨、转出“痛”字,联系古今事,引出了“悲”字作铺垫。

12.用原文语句回答:

(1)描写兰亭集会周围环境的语句是

(2)作者“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的两个前提条件是

13.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是

四、延伸拓展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8题。

万石君,名奋,姓石氏。年十五,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奋独

6

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高祖曰:“若能从我乎?”曰:“愿尽力。”於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徙其家长安中戚里①,以姊为美人故也。其官积功劳至大中大夫。无文学,恭谨无与比。及孝景即位。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庆,皆以驯行孝谨,官皆至二千石。於是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号奋为万石君。

景帝季年,万石君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过宫门阙,必下车趋,见路马必式焉。子孙为小吏,来归谒,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上时赐食于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子孙遵教,亦如之。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长子建为朗中令,少子庆为内史。建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极切;至廷见,如不能言者。是以上乃亲尊礼之。书奏事,事下,建读之,曰:“误书!”‘马’者与尾当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谴,死矣!”甚惶恐。其为谨慎,虽他皆如是。庆醉归,入外门不下车。万石君闻之,不食。庆恐,肉袒请罪,不许。举宗及兄建肉袒,让曰:“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匿,而内史坐车中自如,固当!”乃谢罢庆。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於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然犹如此。为齐相,举齐国皆慕其家行,不言而齐国大治,为立石相祠。

太史公曰: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注] ①中戚里:长安城内住皇帝戚属的一条街。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小吏,侍.高祖侍:侍奉

B.子孙有过失,不谯让

..谯让:呵责

C.虽齐鲁诸儒质行

..质行:质疑(他的)行为

D.是以上乃亲尊礼

..之尊礼:尊敬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徙其家长安中戚里,以.姊为美人故也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B.人臣尊宠乃.集其门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D.虽.他皆如是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16.下列各组句子中,直接表明万石君“恭谨无与比”的一组是()

①号奋为万石君。

②子孙为小吏,来归谒,必朝服见之,不名。

③上时赐食於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

④乃谢罢庆。

⑤过宫门阙,必下车趋,见路马必式焉。

⑥其为谨慎,虽他皆如是。

A.①③⑥B.②③⑤C.①④⑤D.②④⑥

五、欣赏顿悟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孙文

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巇,以坚毅不扰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踣者屡。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黄花岗上一抔土,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记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矣。

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余。时余方以讨贼督师桂林。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杌靰之象,视清季有加,而余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其不获实行也如故。则余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倘国人皆以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助余完成此重大之责任,实现吾人理想之真正中华民国,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可传而不朽。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六、探究性学习

1.作者说“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你还读过哪些抒人生无常之感、发时不我待之叹的古代诗文?举出三五例与同学交流。文章最后说:“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你作为“后之览者”,读了此文,有什么感触?

第二单元

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