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人际关系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4
《人际关系教案》word版第一章:人际关系的定义与重要性1.1 人际关系的定义1.2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1.3 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1.4 人际关系的类型与特点1.5 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第二章:沟通与人际关系2.1 沟通的定义与过程2.2 有效沟通的要素2.3 沟通障碍及其解决方法2.4 非语言沟通的作用与技巧2.5 倾听与表达的艺术第三章:人际交往技巧3.1 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3.2 建立良好第一印象的方法3.3 交流中的同理心与关心3.4 积极倾听与有效反馈3.5 处理冲突与解决问题的技巧第四章:人际关系中的情感管理4.1 情感与人际关系的关系4.2 情绪调节与自我控制4.3 理解他人情感的需求与表达4.4 情感表达与沟通的技巧4.5 情感支持与情感互动第五章:人际关系中的角色与界限5.1 人际关系中的角色识别5.2 角色冲突与角色适应5.3 个人界限的定义与重要性5.4 设置与维护个人界限的技巧5.5 尊重他人界限与处理界限冲突第六章:团队协作与人际关系6.1 团队协作的重要性6.2 团队角色的理解与分工6.3 团队内部的人际关系管理6.4 团队沟通与协调的技巧6.5 团队精神与团队效能的提升第七章:跨文化人际关系7.1 文化差异对人际关系的影响7.2 跨文化沟通的基本原则7.3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与非语言行为7.4 适应不同文化的人际交往策略7.5 跨文化团队合作与冲突管理第八章:网络与人际关系8.1 网络时代的人际关系特点8.2 社交媒体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8.3 网络沟通的技巧与注意事项8.4 网络关系的维护与发展8.5 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第九章:特殊情境下的人际关系9.1 压力下的人际关系处理9.2 悲伤与失落时的支持与安慰9.3 职场人际关系管理9.4 家庭关系中的特殊问题9.5 应对歧视与偏见的方法第十章:人际关系的发展与维护10.1 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10.2 长期人际关系维护的策略10.3 自我提升与关系成长的互动10.4 人际关系中的给予与索取10.5 建立与维护良好人际网络的技巧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人际关系的定义与重要性:理解人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和其在个人成长、社会交往中的关键作用。
在校园中营造友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主题班会教案一、引言在人类社会中,人际关系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和处理的一道难题。
尤其是在学校这个小社会中,学生们从小就开始接触社交生活,他们的人际关系处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
在学校中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
本次主题班会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们,如何在校园中营造友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基本概念1. 了解人际关系的定义人际关系是指人与其他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交流、合作、互助等。
它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并且是社会中人际相互依存、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重要手段之一。
2. 了解人际关系的类型人际关系一般分为亲密关系和非亲密关系两种。
亲密关系是指彼此之间情感深厚、关系密切、相互信任的关系。
例如亲人、恋人、好友等。
非亲密关系是指彼此之间没有亲密情感的关系,这些人之间关系的建立和维护是为了达到双方的某种利益或目的。
例如同学、同事、上下级关系等。
三、如何在校园中营造友好、和谐的人际关系1. 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平等、尊重、友善是沟通的最基本原则。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的人,应当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
学会倾听、理解别人,及时表达个人想法、感受,以营造良好的沟通环境。
2. 注意言辞和举止言语和举止的文雅、得体也是维持人际关系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
要避免语言攻击、挑衅、威胁和侮辱等行为,同时要关注自己的姿态、言辞,给人留下一个优美、自信、得体的印象,增强互相间的尊重和信任。
3. 尊重和他人的权利和信仰在校园中,要尊重每个人的权利和信仰,不能对他人有歧视和不当行为。
尊重别人的信仰、文化、个人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建立相互尊重、包容、理解和互利的人际关系。
4. 学会拥有优美的心态家长和老师们也应该教育学生们,学会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
以一种平和、宽容、包容的态度来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让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使每个人都成为一个好的学习者和生活者。
四、总结营造友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每个人都必须要面临的一道难题,特别是在校园中。
中小学生人际关系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影响。
2. 掌握建立积极健康人际关系的基本技巧。
3. 学会处理人际冲突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人际关系的定义和特点。
2. 建立积极健康人际关系的技巧:- 倾听和表达尊重。
- 规划和参与团队活动。
- 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感受。
- 公平和正直的行为。
3. 处理人际冲突的方法:- 积极倾听和沟通。
- 寻找共同解决问题的方案。
- 谦虚和包容的态度。
4. 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技巧:- 定义问题和设定目标。
- 收集信息和分析情况。
- 制定解决方案并实施。
- 评估结果并调整。
三、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建立积极健康人际关系的技巧。
2.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人际关系经验,探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3. 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练处理人际冲突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4. 游戏活动:设计一些游戏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同时提高他们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估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游戏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2. 学生作品评价:评估学生完成的练、作业和小项目,考察他们对人际关系教育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口头问答评价:通过提问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情况,评估他们对人际关系教育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视等。
2. 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源相关于人际关系教育的素材。
3. 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情景设定和问题设计。
4. 游戏活动相关的道具和游戏规则。
六、教学计划七、教学反思1. 在多媒体教学时,确保教学资源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避免引用不可确认的内容。
2. 在小组讨论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给予合理的指导和反馈。
3. 在角色扮演和游戏活动中,设定适当的难度和挑战,使学生能够全面练和应用所学的技巧。
幼儿园和谐人际关系教案的情景模拟与实践活动一、教学目标1.通过情景模拟,培养幼儿园儿童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2.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幼儿发展积极的人际交往习惯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3.提升幼儿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准备2.实践活动准备:卡片、纸张、彩笔等。
三、情景模拟活动1.“幼儿园办公室”角色扮演b.安排两名幼儿分别扮演办公室主任和接待员的角色。
d.老师引导幼儿观察、模仿和参与情景,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2.“园所卫生阿姨”角色扮演a.在教室一角布置成“幼儿园卫生室”的样子,摆放床、药箱等道具。
b.安排幼儿扮演卫生阿姨的角色,负责照顾生病的玩伴。
c.老师扮演幼儿病人的角色,与幼儿进行对话和互动。
d.通过角色扮演,引导幼儿理解关怀他人、照顾他人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同理心和关爱意识。
四、实践活动1.制作人际交往规则卡片a.老师带领幼儿讨论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和规则。
b.老师提供卡片和彩笔,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制作人际交往规则卡片。
c.幼儿可以绘画、写字、黏贴图片等方式来表达人际交往规则。
d.幼儿完成后,集体展示和讨论,加深对人际交往的理解和认识。
2.人际交往活动游戏a.老师提供各种情景和问题的卡片。
b.幼儿以小组为单位,抽取一张卡片,进行相应的角色扮演和解决问题活动。
c.每个小组完成后,进行讨论和分享,加深对人际交往的理解和实践。
五、课后反思通过情景模拟和实践活动,幼儿园儿童能够在有趣的情境中感受和体验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和技巧,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通过制作人际交往规则卡片和进行人际交往活动游戏,帮助幼儿发展积极的人际交往习惯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他们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
如何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主题班会教案一、引言在生活中,我们与人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如何与别人保持良好的关系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问题。
在学习和工作中,学校和公司也逐渐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纷纷开展人际关系主题班会等活动,来培养和加强同学或同事之间的关系。
如何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将是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
二、如何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1. 了解彼此了解彼此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我们在一起工作或学习,因为各种原因出现分歧是很常见的,但如果我们相互了解,尊重彼此的想法和要求,就能有效地缓解这种矛盾。
如果我们能通过谈话、交流或做项目中的细节了解彼此,我们就能更好的交流,建立更深的感情。
2. 尊重彼此,并相互信任尊重彼此和相互信任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之一。
如果我们总是不尊重别人的意见和诉求,我们将会难以获得别人的尊重。
在同事或同学之间,总会出现一些紧急情况,如果我们不能相互信任,难以做出合理的应对。
基础上,同学或同事之间也能更容易地寻找共同点,达成共识,进而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
3. 用心倾听,关心他人倾听和关心别人是培养和加强人际关系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有时候我们不免会因为自己的事情而忽视同学或同事的困难和想法,但如果我们关心他人并主动提供帮助,我们就能够表明我们对别人的尊重与关注,这将有助于我们建立更亲密的人际关系,而不是单纯地依赖工作或学习带来的相互依赖。
4. 积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在人际关系中,适时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我们不适时地向同事或同学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想法,别人将不了解我们,更难以与我们沟通和交流。
但是如果我们表达得太过激烈或者愤怒,很可能会伤害到对方。
我们需要在表达自己时,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方式,理性沟通,并将自己的心声逐渐注入到关系中。
5. 保持适度的距离感在人际关系中,保持适度的距离感也是非常重要的。
过度亲近和依赖也会导致关系的破裂。
我们需要在与同事或同学相处时,找到一种适度的距离感,既能培养人际关系,又能够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心理教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心理教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它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在这个心理教案中,我们将探讨一些方法和策略,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通过培养积极的沟通技巧、加强合作能力和提高自我意识,学生能够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增强彼此间的理解和尊重。
第一部分:积极的沟通技巧1. 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积极的沟通技巧对于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2. 方法:a) 情景模拟: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日常交往中遇到的各种情境下练习积极的沟通技巧。
b) 讨论与分享:学生可以分享他们在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并讨论如何通过积极的沟通技巧解决这些问题。
3. 内容:a) 倾听技巧:学生学习倾听的重要性,并练习倾听的技巧,如眼神接触、肯定回应和提问。
b) 非暴力沟通:学生了解什么是非暴力沟通,并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同时尊重他人的感受。
第二部分:合作能力的培养1. 目标:通过团队合作的活动,帮助学生培养团队合作和协作的能力。
2. 方法:a) 小组项目:学生可以分成小组,一起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或项目。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将学会如何合作、分工和互相支持。
b) 集体讨论:通过集体讨论,让学生了解集体决策的重要性,并学习如何在集体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3. 内容:a) 团队合作:学生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包括有效的分工、互相倾听和互补能力等。
b) 互相支持:学生学习如何在团队中互相支持和鼓励,以达到共同的目标。
第三部分:提高自我意识1. 目标: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意识,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2. 方法:a) 反思练习:通过反思练习,让学生思考自己的情感、需求和价值观,并了解它们如何影响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b) 自我表达: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如写作、绘画或演讲等,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和理解。
3. 内容:a) 情绪管理:学生学会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以便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b) 自尊与尊重:学生了解自尊和尊重的重要性,并学习如何保护自己的自尊同时尊重他人的尊严。
大学人际交往教案20篇1. 理解人际交往的概念与重要性目标:- 了解人际交往的定义和意义- 掌握人际交往对大学生个人和学术发展的重要性2. 发展积极的人际交往技巧目标:- 掌握积极的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和非语言沟通- 学会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的技巧3.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目标:- 学会建立友谊和信任的基础- 掌握与他人合作和协作的技巧4. 处理人际关系中的挑战目标:- 了解人际关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学会处理人际冲突和解决人际问题的方法5. 培养自信与自尊目标:- 学会增强自信和自尊心- 掌握面对挫折和压力时的正面心态和应对策略6. 大学生择友的原则和注意事项目标:- 了解健康友谊的特征和标准- 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朋友和交往圈子7. 社交礼仪与规范目标:- 掌握社交场合的常规礼仪与规范- 学会在不同场合中合适表达自己和尊重他人8. 处理网络人际关系的技巧目标:- 学会在虚拟社交网络上建立和维护良好人际关系- 掌握处理网络冲突和隐私保护的方法9. 功能性沟通技巧目标:- 掌握在大学生活和研究中常用的功能性沟通技巧- 学会有效地表达需求和表达意见10. 人际交往与职业规划目标:- 了解人际交往对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 学会在人际交往中塑造个人形象和发展人脉11. 如何处理友谊与爱情的关系目标:- 学会在友谊和爱情之间把握距离与平衡- 掌握维护友谊和爱情关系的技巧12. 加强自我认知与人际交往目标:- 学会通过自我认知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 掌握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方法和技巧13. 积极参与学术和社交活动目标:- 学会积极参与学术和社交活动的重要性- 掌握参与学校组织和社团活动的方法和技巧14. 沟通技巧在团队合作中的应用目标:- 学会在团队合作中合理运用沟通技巧- 掌握团队合作中的协作和领导技巧15. 以尊重和包容为基础的人际交往目标:- 学会尊重和包容不同价值观和文化背景的他人- 掌握跨文化交往和沟通的技巧16. 人际交往中的情绪管理目标:- 掌握情绪管理对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学会情绪调控和冷静思考的方法17. 建立有效的人际网络目标:- 学会建立强大的人际关系网络- 掌握发展人脉和社交技巧18. 增强自我宣传和表达能力目标:- 学会自我宣传和表达自己的能力- 掌握有效演讲和公众演讲的技巧19. 学会感恩和回报他人目标:- 学会感恩和回报他人的重要性- 掌握感恩和回报的方式和方法20. 不良人际关系的处理策略目标:- 学会处理不良人际关系的策略和方法- 掌握避免和解决人际问题的技巧。
七年级心理健康课人际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际关系的概念,认识到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人际交往技巧。
3. 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理解包容,树立合作与共赢的意识。
4. 增强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应对人际关系困境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人际关系的定义与类型2. 良好人际关系的意义3. 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与技巧4. 尊重与包容的重要性5. 合作与共赢的理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人际关系的定义、类型、意义以及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
2. 难点:尊重与包容的实践应用,合作与共赢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际关系的基本概念、类型和意义。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人际交往技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尊重、包容、合作与共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角色扮演法:模拟不同的人际交往场景,让学生参与实践,提高交往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趣味小故事,引出本课主题——人际关系。
2. 讲解:介绍人际关系的定义、类型和意义,讲解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
3. 案例分析: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案例中的人际交往技巧。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尊重、包容、合作与共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角色扮演:模拟不同的人际交往场景,让学生参与实践,提高交往能力。
6. 总结: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人际关系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与反思。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的积极参与情况。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人际关系方面的优点和不足。
七、教学资源1. 案例素材:收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 角色扮演道具: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如帽子、围巾等,用于角色扮演环节。
小学生人际关系教案(心理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际关系的概念,认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与人相处的良好态度和行为习惯。
3. 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1. 人际关系的定义与重要性2. 与人相处的良好态度3. 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与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与人相处的良好态度和行为习惯,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与方法。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生活中的人际关系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传授与人相处的良好态度和行为习惯,介绍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与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人际关系的处理原则和方法。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人际关系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角色扮演法:设置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锻炼人际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人际关系案例,引发学生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人际关系的重要性:阐述人际关系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4. 介绍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与方法:讲解倾听、表达、沟通、调解等技巧,并分享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人际关系问题,共同探讨解决办法。
6. 角色扮演:设置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人际交往过程,锻炼沟通能力。
8.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人际关系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后与他人进行一次积极的沟通,体会人际交往的乐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的参与情况,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与人沟通、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反馈:收集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处理人际关系的情况。
小学开学第一课人际关系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人际关系的意义和重要性。
2. 掌握良好的人际交往技巧。
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友善互助的人际关系观念。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人际关系- 介绍人际关系的定义和涵义。
- 引导学生思考人际关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人际交往技巧-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
- 引导学生掌握与同伴合作、互相尊重的基本技巧。
- 强调诚实、坦率和友善的交往方式。
3. 培养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观念- 引导学生认识到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培养友爱、宽容和互助的品质。
三、教学活动1. 人际关系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如何改善人际关系。
- 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观点并倾听他人的意见。
2. 游戏:感谢之旅- 创建一个游戏环节,让学生互相表达对彼此的感谢和欣赏之处。
- 帮助学生认识到通过表达感谢和欣赏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 角色扮演:友善对话- 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角色进行友善对话。
- 引导学生在对话中展示诚实、坦率和友善的交往方式。
四、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估- 观察小组讨论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和交流质量。
- 根据学生的表现评估他们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 游戏表现评估- 观察学生在游戏中展示感谢和欣赏的表达能力。
- 考察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并应用人际交往技巧。
3. 角色扮演的评估- 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展示的友善对话能力和交流技巧。
- 评估学生的交流方式是否符合良好的人际关系观念。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们对人际关系的意义和重要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并学会了一些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
他们也意识到了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教学评估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游戏和角色扮演中表现出良好的交流能力和友善的态度。
然而,仍有少数学生需要加强对人际关系的认识和技巧的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与学生保持密切互动,并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以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观念。
小学生人际关系教案(心理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际关系的概念,认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人际交往技巧。
4. 帮助学生解决人际交往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高人际关系质量。
二、教学内容1. 人际关系的定义与重要性2. 与人沟通的技巧与方法3. 尊重他人,学会倾听4. 良好交往态度的培养5. 处理人际关系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际关系的基本概念、重要性以及交往技巧等。
2. 互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处理人际关系的常见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案。
2. 教学PPT或幻灯片。
3. 案例材料。
4. 小组讨论所需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人际关系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人际关系的定义与重要性。
3. 讲解与人沟通的技巧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表达自己的观点。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处理人际关系的常见问题。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经验与困惑。
六、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邀请心理咨询师或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士,为学生讲解人际关系的实用技巧和心理策略。
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组织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剧表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3. 创设实践机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培养他们在实际交往中运用人际关系技巧的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的积极性与投入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心理测试:通过人际关系测试问卷等工具,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发展。
八、教学反馈与改进1. 课后收集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体验,征询他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意见和建议。
《人际关系教案》word版一、前言1.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了解人际关系的概念,掌握建立和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2. 适用对象:中学生、大学生、社会各界人士。
3. 教学方式: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互动游戏等。
4. 教学时长:每课时45分钟,共15课时。
二、课程内容1. 第一课时:人际关系概述介绍人际关系的定义、类型和重要性分析人际关系的四大要素:沟通、情感、信任和尊重2. 第二课时:人际沟通技巧讲解有效沟通的七个步骤探讨倾听、表达和反馈的技巧练习观察和理解他人的非语言信号3. 第三课时: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讨论与人相处的四大原则:尊重、理解、支持和包容分享建立人际关系的实用技巧,如赞美、道歉、妥协等分析常见的人际冲突原因及解决方法4. 第四课时:人际交往中的情感管理探讨情绪的识别和调控方法教授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中的负面情绪分享提高情感智商的技巧5. 第五课时:团队协作与领导力分析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及影响因素讲解领导力的本质和五大维度探讨提高团队协作效率的方法和技巧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理论知识,阐述观点。
2. 案例分析:分析真实或虚构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促进学生互动和分享。
4. 角色扮演:模拟实际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练习。
5. 互动游戏:设计有趣的游戏,巩固所学知识和技巧。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和质量。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改进教学。
4. 课程总结:对学生进行课程总结和评估,了解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人际关系相关书籍、文章、视频等。
2. 课件:制作精美的PPT,辅助讲解。
3. 案例:收集或编写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4. 练习题: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游戏道具:准备用于互动游戏的道具。
教学反思: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小学心理健康人际关系教案9篇小学心理健康人际关系教案 1《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教学理念: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做人的基本修养。
而现在的中学生就其心灵的“情”来看,普遍患有“感情冷漠症”。
对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导之恩,有时会熟视无睹、置若惘然。
面对这种现状,有必要设计一节以《感恩》为主题的心理健康课,让感恩走进每一位同学的心灵。
教学设计说明: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从感恩父母,到感恩老师,感恩帮助过你的人,感恩社会,最后感恩升华,感激所有的人。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谈父母、老师的付出,到分析我们为他们做的,体会他们的恩情,随之引出如何感恩,落到行动上。
从感恩家人到感恩老师、帮助过自己的人,最后上升到感激所有的人,包括伤害我们的人。
教学活动多样,有听歌曲、听故事、讲故事、大家说、做游戏、演小品、大家歌、读资料、天平称量等多种形式,学生从听、讲、说、做、演、称等多方面体会恩情,学会感恩。
从意识到行动。
达到教学的目的。
教学目标:1、使学生懂得,对关怀和帮助自己的人抱有感激之情是一种美德,也是做人的道德准则。
2、使学生知道,现在每个人享受的快乐生活是通过别人的付出得到的,培养学生对父母、他人、社会的感恩意识。
3、教育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感恩,为关心过自己的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重点:培养学生对父母、对他人、对社会的感恩意识。
难点:教育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感恩。
教学过程(一)、感恩父母1、听音乐《感恩的心》2、亲情游戏你们从一个咿呀学语的孩子成长到一名初中生,谁给你们的爱最多,帮助最大,请写出五个人的名字。
3、感受父母的爱4、感悟:乌鸦有反哺之义,羊羔有跪乳之恩。
父母为我们费尽心血,我们应该为他们做点什么,才能表达你的感激之情?使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活动主题请同学按照老师的指令进行。
说一说,父母给你那些爱。
学生读材料,谈感受。
学生针对现在的我进行畅谈。
(二)、感恩老师1、师恩回放生活中除了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我们,再就是我们的恩师了。
幼儿园中班人际交往教案30篇教学主题:幼儿园中班人际交往教学教学目标:1.认识身边的人,增强幼儿间的人际关系;2.培养幼儿的友好向上的品行;3.引导幼儿用文明礼仪交往;4.增强幼儿的社交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认识身边的人,了解他们的名称、特点和兴趣爱好;2.掌握日常礼仪和社交礼仪,如问候、道谢、感谢、请求等;3.学习和练习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和难点:1.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2.引导幼儿学习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交往习惯。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在幼儿身边构建相互依存的社会情境,让幼儿在生活实践中感受人际交往的意义;2.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增强幼儿的交往技巧和沟通表达能力;3.互动教学法:运用互动的方式,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感知理解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认识身边的人1.老师在幼儿园中班班内或操场等场合为幼儿介绍其他幼儿的名称、特点和兴趣爱好;2.幼儿根据老师介绍,在幼儿圈、自由活动时主动认识其他幼儿,交流感受。
第二步:学习和练习文明礼仪1.老师向幼儿讲解日常礼仪和社交礼仪的相关知识;2.幼儿在游戏、角色扮演、绘画等活动中学习和练习文明礼仪。
第三步:引导幼儿解决人际交往问题1.老师通过情境讲解、角色扮演等形式,向幼儿介绍和教授解决人际交往问题的方法和技巧;2.幼儿在游戏和活动中,通过模仿和实践,逐步掌握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的技能。
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学习中的表现,如幼儿围坐在一起的时间增加、互相问候的礼貌性言语增多等;2.调查幼儿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如会主动与其他幼儿打招呼、会礼貌地表达感谢和歉意等。
小学生人际关系教案(心理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际关系的概念,认识到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人际交往技巧。
3. 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理解包容,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班级凝聚力。
二、教学内容1. 人际关系的基本概念2. 人际交往的重要性3. 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4. 尊重与包容5. 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6. 团队协作的意义7. 班级凝聚力的重要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际关系的基本概念、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基本技巧等。
2. 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让学生学会尊重与包容,理解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人际交往经验,提高团队协作意识。
4. 游戏互动法:设计相关游戏,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班级凝聚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学PPT,包括人际关系的基本概念、案例分析等。
2.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3. 准备游戏互动的道具及规则。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及互动情况。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3. 游戏互动:评价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协作、问题解决等。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短片,引入人际关系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人际关系的基本概念:解释人际关系的定义,阐述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在不同情境下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在校园生活中遇到的人际关系问题,分享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5. 游戏互动:设计一个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人际交往的过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一位心理学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人际关系教案8篇人际关系教案篇1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定》和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以坚持科学发展观指导,坚持以育人为本,规范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根据我校不同地区、不同学段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通过各种途径继续认真开展小型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和谐发展。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不断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班主任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学科性和实效性,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
二、教学目标总目标:培养和造就具有良好的文明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和卫生习惯,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自立自强的生存、生活能力,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会做人,会求知,会创新,能从容迎接未来挑战的高素质的人才。
具体目标:1、能够经常对自己进行警句长鸣――一定要做到守信与守时,消除嫉妒心,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充满信心,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勤于思考,不甘落后,走上成功之路。
2、使学生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友谊,男女同学间怎样进行交往好,如何同老师、同学保持密切的感情联系,有集体荣誉感,并掌握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使学生知道遇到困难和挫折应怎么办,自觉地控制和改变不良行为习惯,锻炼自己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个人灵活应对的品格,初步学会休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学会调适。
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自己、接纳自己,化解冲突情绪,保持个人心理的内部和谐。
矫治学生的问题行为,养成正确的适应学校与社会的行为,消除人际交往障碍,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
5、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认清自己的潜力与特长,确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追求高质量、高效率的生活。
培养人际关系(教案)教案:培养人际关系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人际关系的定义和重要性;2. 掌握培养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技巧;3. 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人际沟通技巧。
二、教学内容1. 人际关系的定义和重要性;2. 培养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3. 人际沟通的基本原则及技巧。
三、教学步骤I. 课堂导入老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者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思考并表达对人际关系的理解与重视。
II. 人际关系的定义和重要性1. 介绍人际关系的概念和定义,以及良好人际关系的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人际关系对个人发展、职业成功以及身心健康的影响。
III. 培养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1. 培养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介绍:a. 相互尊重和理解;b. 积极倾听;c. 共享帮助和资源;d. 诚实与宽容。
2. 分组活动:请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场景下的人际交往,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IV. 人际沟通的基本原则及技巧1. 介绍人际沟通的基本原则:a. 清晰明了地表达意思;b. 积极倾听对方;c. 尊重对方的观点;d. 避免使用攻击性语言。
2. 引导学生了解人际沟通的技巧:a. 正面积极的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b. 使用合适的语言和措辞;c. 学会倾听和提问。
V. 总结与反思1. 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培养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点。
2. 分享个人感悟和经验,互相启发与学习。
四、教学资源1. 课堂板书:人际关系的定义和重要性、培养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人际沟通的基本原则及技巧。
2. 视频、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用于丰富教学内容。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回答问题、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2. 学生表现:观察学生对人际关系和沟通技巧的理解和运用是否准确;3. 课堂小结:学生能否正确总结课程内容,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感悟。
六、拓展延伸1. 推荐相关阅读:提供一些与人际关系和沟通技巧相关的书籍或文章,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思考;2. 实践应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模拟面试、社交活动等,提供机会锻炼实际应用能力。
小学人际关系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人际关系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基本技巧。
3. 培养学生积极、友善和合作的行为惯。
4. 培养学生解决冲突和处理分歧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人际关系的定义和意义。
2. 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基本技巧:- 倾听和表达- 尊重和包容- 礼貌和友好- 合作和分享3. 解决冲突和处理分歧的方法:- 多角度思考- 积极沟通- 寻找共同点- 提出解决方案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人际关系的概念和重要性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挑战。
2. 带领学生了解人际关系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良好人际关系对个人成长的积极影响。
3. 分组活动:学生分小组分享自己在学校中遇到的人际关系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第二课时: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基本技巧1. 发放研究笔记,学生带着问题仔细阅读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基本技巧,并记录关键点。
2. 学生小组内互助研究,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心得。
3. 合班展示:各小组选派代表,介绍所研究的技巧,并分享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经验。
第三课时:解决冲突和处理分歧的方法1. 讲解解决冲突和处理分歧的方法,重点强调积极沟通和寻找共同点。
2. 小组活动:学生分小组模拟冲突场景,并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冲突。
3. 分享经验:各小组选派代表分享解决冲突的过程和结果,从中归纳总结有效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评价1. 课堂活动观察评价:老师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 书面评价: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反思文章,回顾自己在研究人际关系主题班会过程中的收获和成长。
3. 同学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小组成员在合作中的表现和贡献。
五、教学资源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研究笔记、小组分组表、反思评价表。
2. 学生准备:研究笔记、书写工具。
六、教学延伸1. 学校组织人际关系主题的亲子活动,加强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信任和沟通。
2.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时刻重视学生的人际关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惯。
小学生人际关系教案(心理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际关系的概念,认识到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人际交往技巧。
二、教学内容:1. 人际关系的定义与类型2.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3. 与人沟通的注意事项4. 尊重他人的重要性5. 团队协作的意义与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际关系的定义、类型,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尊重他人,团队协作精神。
2. 教学难点:人际交往中的沟通技巧,如何做到尊重他人,团队协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际关系的基本概念、类型及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人际关系的处理方法。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4. 角色扮演法:模拟人际交往场景,提高学生沟通技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人际关系案例,引发学生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人际关系的定义、类型,让学生了解人际关系的基本概念。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5. 角色扮演:模拟人际交往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提高人际交往技巧。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尊重他人、团队协作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如何改进人际关系,并在下一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的积极性与参与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和提出的改进建议。
3. 小组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和沟通效果。
4. 个人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吸收和应用,以及对自己人际关系处理的反思。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人际关系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 设计角色扮演的场景和剧本,确保学生能参与到活动中。
3. 准备教学PPT,包含重点概念和互动环节。
人际关系培养友善与合作(教案)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培养友善与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和交往技巧,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二、教学内容:1. 人际关系的定义和重要性2. 培养友善的态度和习惯3. 合作的意义和技巧4. 沟通和交往技巧的提升三、教学重点:1. 了解人际关系的定义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友善的态度和习惯3. 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技巧4. 提高学生的沟通和交往技巧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人际关系的概念和重要性,并阐述友善与合作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2. 实例法:通过给予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友善和合作的意义,以及通过沟通和交往技巧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
3. 情境模拟法:通过模拟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友善与合作的技巧和方法。
五、教学流程:1. 导入:- 通过抛出一个问题或者短小的故事激发学生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学习内容:- 学生学习人际关系的定义和重要性,了解友善与合作对人际关系的积极影响。
- 学生学习培养友善态度和习惯的方法,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 学生学习合作的意义和技巧,并通过团队活动加深理解。
- 学生学习沟通和交往技巧的提升方法,并通过角色扮演练习实际应用。
3. 巩固练习:- 请学生完成一份小组作业,要求他们以友善和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并在报告中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4. 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友善与合作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在小组练习中的表现和报告的内容。
2. 教师的观察和评价。
七、课后延伸:1. 学生可以自行整理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并写一篇关于人际关系的文章。
八、教学资源:1. 教师准备教案、课件等教学工具。
2. 学生备有笔记本和课堂练习材料。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会明白友善与合作对于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以及提高沟通和交往技巧的必要性。
和谐人际关系人际交往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沟通的一种心理活动形式,是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具备的一种技能,这种能力的形成对个人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人际交往是社会化的必经之路,通过交往,我们能从人与人的相互影响中得到信息,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言行。
另一方面,通过人与人的交往可以让人获得安全感和增强自信心,化解人的孤独感,尤其是对青少年来说,能够得到鼓励,能够被同伴所接受,能够归属于某一积极团体,这都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才能和人品。
因此说,人际交往能力的锻炼可以促成人健康的成长。
青春期是健全人格形成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关键期,但有关调查表明,相当部分的青少年朋友在社交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欠缺,所以要重视青春期人际交往能力的教育和培养。
在青春期,和青少年关系最密切的是父母、师长和朋友,青少年要重视如何处理好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话题一:亲子沟通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一家人吃饭时是争论还是谈话,是称赞还是训斥,是一个很好的测量计,它可以看出这个家庭是在疏远分离还是在越来越亲近。
”以下有话语,同学们看看平常发生在你家的情况有多少:“为什么你总是整天让我操心,难道你不会变得自立一些吗?”“看看你的屋子,脏得跟猪窝一样,难道你就不会收拾一下吗?”“你看你那样,整天只知道玩,不知道学习,我怎么生了你这样的孩子呀?”“如果你昨天晚上不看电视,怎么会起不了床呢?你总是贪玩,不知道学习!”这些话听起来是不是非常耳熟,而这正是许多父母指责、埋怨孩子时经常用到的。
许多父母在责骂孩子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这种责骂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也损害了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
同时,在父母眼里,孩子是最重要的,甚至是自己的希望。
因此,他们往往对于孩子的任何要求都予以满足,一旦孩子发话,做父母的都唯命是从,结果,孩子形成了任性、霸道、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品质。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富翁老年得子,他对儿子非常宠爱,对儿子的要求总是百依百顺,不管儿子要什么东西,他都尽量满足。
儿子在吃饭的时候喜欢骑在父亲的背上,于是,父亲就每天在吃饭的时候趴在地上供儿子骑,母亲则在一边给儿子喂饭。
终于,儿子长大了。
他喜欢上了隔壁的一位女孩,要求女孩嫁给他。
这位女孩的家境比较贫穷,但是,她非常勤快。
在她眼里,富翁的儿子根本就是一个任性无礼的人,自己是不可能跟他在一起生活的。
于是,她讥笑着对富翁的儿子说:“像你这样每天吃饭要骑在父亲背上的人怎么可能独立生活呢?我是不愿意嫁给你的。
”为了表示自己的心迹,富翁儿子竟然说:“那我以后不再骑在父亲的背上了,如果你不相信,我就把父亲杀了。
”女孩以为他说说而已,笑了笑就走开了。
结果,当天晚上,富翁的儿子对父亲说:“我喜欢上了一个女孩,但是,因为你每天让我骑在背上吃饭,所以人家不喜欢我。
因此,我要杀了你。
”父亲一听,老泪纵横,但是,谁叫自己这么迁就、纵容儿子呢,于是,他把眼睛闭上了。
儿子真的拿起菜刀砍向了父亲……法国思想家卢梭说过:“你知道怎样使得你的孩子备受折磨吗?这个方法就是父母百依百顺。
”如果孩子习惯于一味地被迁就,那么,父母在孩子的眼里,仅仅是供他们差遣的“仆人”,甚至是满足他们欲望的“钱包”。
连接亲子关系的纽带只有物质和欲望,一旦父母的经济状态出现了危机,或者给孩子造成了妨碍,在孩子眼里,父母就一无是处。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不良的亲子沟通方式,即管家型父母只知道好好照顾好孩子的生活,包括孩子衣食住行,生怕孩子饿着、冻着,但是,他们却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他们不知道孩子有交往的需要、自我体验的需要,等等。
武钢三中高三老师王一凡曾经对班上的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提出的问题是:“你放学回家,家长问的第一句话是什么?”80%左右的学生给出的答案是:“作业多不多”和“在学校吃得怎么样”。
王老师说:“孩子在校差不多一整天,回到家后家长和孩子交流的第一句话可能是无意识的,但能反映出家长最关心孩子的是哪个方面。
”可见,大部分父母走入了管家型父母的误区。
处于管家型亲子关系下的孩子,往往觉得父母是不了解自己的,尽管父母为孩子付出了许多许多。
而且,这种父母往往喜欢整天唠叨。
“早点睡觉,明天早点起床,要不然会迟到的!”“作业本都拿上,红领巾不要忘记了,盒饭带了吗?”“今天天气不好,要多穿件衣服。
要是感冒了,你会很难受的。
”“晚上早点回来,不要到同学家玩,要不然回来的时候没车,你就得走回来了!”实际上,这些事情孩子只要经历过,就自然会明白的。
而父母出于“关心”孩子的角度,整天唠叨个不停,孩子就会产生逆反与抵触心理,亲子关系就这样破裂了。
正如快乐教育创始人、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所说:“孩子有意见得不到及时交流,主要责任在于父母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或掌握不好沟通的火候,甚至有的父母认为对孩子唠叨一顿就是沟通,结果自然是适得其反。
”从人的成长过程来看,青少年在小时候一般不会去考虑父母的教育、职业、出身、品德等情况,他们一般都相信父母,依赖父母。
可是到了青春期,生活环境扩大了,父母不再是孩子心目中的英雄,所以这时候青少年可能会觉得朋友比父母更了解自己,而父母常常不能理解自己,墨守成规、跟不上潮流,加之这时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识已觉醒,十分渴望独立,但他们在经济上还是依赖父母,生活上离不开父母照顾,自己在外界又面对许多问题和困惑,如学习成绩、考试压力,与同学矛盾,对异性好奇等等,因此常常情绪不稳,有挫折、自卑、不安和无助感,这一切都会让他们滋生逆反心理和敌对态度。
所以,在与父母相处上,青少年要注意:首先是,时刻提醒自己珍惜父母的爱心和关怀,对你来说,天下爱你的人莫过于父母,父母总是处处为你设想,不惜牺牲自己,即使父母想法与你不一致,做法欠妥,也必有他们的良苦用心。
其次是,要主动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意愿与想法,消除潜在的误解;学习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地点与父母交谈,对父母态度要谦恭,不要任意发脾气;尊重父母的建议和指导,当与父母出现冲突时,要主动寻求父母谅解。
话题二:青少年与师长的关系小故事:在一次观摩中队会上,中队长由于紧张,把唱队歌这一重要议程丢掉了。
当她意识到自己的失误后,高涨的情绪一下子低落了许多。
会后同学议论纷纷,她的压力很大,她在日记中写到:老师,我没有完成好您交给的任务,您还会信任我吗?知道了学生的想法,班主任一边找中队长谈心,鼓励她主持的队会很精彩,没因一点失误影响全过程。
希望她要充满信心,勇于锻炼自己。
一边教育全体学生,启发他们站在中队长的角度分析失误的原因和体会失误后的心情,引导学生学会理解与宽容。
中队长再一次站起来向大学道歉,表示今后要认真细致地工作,弥补这次失误。
此时,全班响起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教师的工作不仅体现了对待小干部的信任、培养和严格要求,同时也引导学生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
对于青少年来说,教师是除了父母之外与他们接触最多的成年人,师生之间的互相影响对老师,尤其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可是,与小学生不同(小学生一般对老师言听计从),到了青少年时期的学生,他们自己对事物和对人都逐渐有了独特的看法和评价,他们开始会以批判的眼光来评价老师,并且有时会表现出对部分老师的崇敬而对另外部分老师的排斥甚至反感。
如何用自然,正确的态度与老师相处好,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所以与老师相处中要注意:一方面要知道老师与其它成年人一样既不是完美的,也不是万能的。
作为学生,要有意识的调整好自己对教师的看法,如果因为不满意教师的性格或是过度崇拜老师都会影响自己知识的学习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有了对教师正确的态度,才能认真听取教师作为一个年长者和学识丰富者对自己知识的教导和为人之道的指导,通过不断向老师学习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另一方面要知道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作学生的如果对老师敬而远之,就会失去许多与老师相互沟通的机会,实际上一般教师都是愿意和学生建立亲密信任的关系。
所以,青少年学生不要总是被动地等待教师来关注自己,而是可以主动去和老师作交流,探讨课业上的疑问,也可以谈些内心的想法和学习的心得,以便及时得到老师的教导。
话题三:青少年与朋友的关系(同性与异性)小故事:曾经有同学这样问过我:我有很多的好朋友,好得都不知道哪个是我最好的朋友。
每个朋友都有自己最好的朋友。
我也有几个交往频繁的好朋友,有一天他们合起伙来整我,抢我笔不给我。
我最讨厌"多对单"了,他们还笑,还要脱我外套,抢我钥匙,后来我就生气了,怎么着我也是一班之长。
其中也有学习特别好的被老师称作好学生的。
中午我实在没人玩,就找了一个上午跟他们一伙的其中一个。
她竟然不理我,跟自己死党说话还叫我回避,我离开她时尴尬极了。
回到座位,我觉得自己好孤独哦!我该怎么办......进入青春期后,随着青少年自身生活环境的不断扩大,我们开始走向独立,朋友对自己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
这时期,青少年自己也是十分在意同学、朋友如何看待自己,以及自己在他们中间占有什么样的位置。
在和朋友相处中,不仅仅是增进对自己的了解,得到自我更多的肯定,还可以从朋友中得到自身情绪上的缓解。
而且,青少年时期的朋友感情最为单纯、真诚,正因为如此,这个时期的所交的朋友经常是一生的朋友。
所以,学会结交好朋友,并与朋友相处好也是非常重要。
这就要求:一是交朋友要注意性情相投,积极真诚。
俗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交友不当,互相会沾染不好的习性,对自己发展肯定不利,所以朋友交往要注意有益于彼此的健康成长。
二是与朋友相处要学会宽容待人,严以律己。
每个人都会有缺点、短处,朋友的作用是互相取长补短,学习别人的长处,并帮助他改正不足。
嘲笑和轻视朋友的缺点都是不可取的。
三是朋友之间也要互相尊重,保持彼此的相对独立和自主性,不可过分依赖朋友,互相是平等又是友好的。
异性交往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春期,渴望、喜欢与异性同学交往,是青春期心理、生理走向成熟的必然结果,是一种正常的自然表现。
目的:肯定青春期感情的正常存在,对此表示理解,消除抵触心理、调动情绪,便于师生深入沟通与交流。
小困惑:还有一位男同学咨询时说道,我上初一了,与一名女同学交往,我和他也算是朋友,因为她经常帮助我,可是别人总说我和她有那种关系,面对这种流言蜚语,我应该怎么面对,怎么向那些说我坏话的说明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