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反思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2024年爱莲说教学反思总结范本教学反思总结:____年爱莲说____年,我作为一名爱莲说老师,经历了一年多的教学工作。
在这段时间里,我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回顾这一年的教学经验,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和反思。
一、教学准备不够充分首先,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准备上存在不足。
有时候因为时间紧迫或其他原因,我会匆忙备课,没有充分准备好教案和教学资源。
这导致了教学过程中缺乏条理性,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我意识到在教学前要充分准备,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的有序进行。
二、教学方法不够多样化其次,我发现自己在教学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单一性。
虽然我尝试过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如游戏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是显得不够灵活和丰富。
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不断探索并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互动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性的学习活动等,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三、学生个性化需求未充分考虑另外,我也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特点,但是我在教学中没有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
导致部分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困难、学习效果不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决定在教学中采用分层次的教学策略,给每个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化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四、与学生的沟通不够充分最后,我反思到自己在与学生的沟通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有时候在教学中,我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节奏和课程内容,而忽略了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
这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有时并不明确,也无法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因此,我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鼓励学生提问,主动反馈他们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综上所述,我的教学反思总结主要包括教学准备不足、教学方法单一、未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化需求和与学生的沟通不够充分等方面。
《爱莲说》读后感《爱莲说》读后感(通用14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爱莲说》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爱莲说》读后感篇1周敦颐的《爱莲说》从“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众”。
开篇深沉大气,既点明了《爱莲说》之莲也属水陆草木之花,也点明了莲的可爱,只是“甚蕃”者里的之一罢了。
这为他下文的“予独爱莲”埋下了顺理成章的伏笔。
如此开篇,出笔皆成不凡,吸人眼球也。
接下去周敦颐并没在甚蕃里纠缠,只是直接缩景,一句“晋陶渊明独爱菊”,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接下句“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为强烈,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
大意是周敦颐本人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
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
这种在污世保持清白与独自避世求真的心态,与众人皆羡富贵(牡丹)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质的区别的。
这为爱莲说所要表达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铺垫。
下句周敦颐就直接进入了正题“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莲之语,爱莲之心,喻莲之志,可谓一气呵成,看似是对莲的直观描写,其实字字句句皆是借莲之表像倾诉心衷也。
此运笔之老到,实让人叹为观止。
可说通篇读者都无一丝喘息之机。
语言超凡脱俗,而回味却是隽永绵长,越品越有滋味。
收篇,周敦颐先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平淡,但比喻帖切,让人读来也别有一番回味。
《爱莲说》读后感篇2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爱莲说》?这是宋代的哲学家周敦颐的作品,他的这个作品可以说是赞美的莲花中的佼佼者了。
里面更是有着千古绝句,予唯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这句话,仔细看上去只是有些古风韵味,可细细读来,思绪万千,深意更是颇多。
《爱莲说》教学反思《爱莲说》教学反思「篇一」所谓文以载道,议古论今,本次课的讲授及课后的专家点拨,让我深刻的感受到,文言文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根弦,精湛的指法拨动起来就会激起一片浓浓的情愫。
而如今,文言文教学被禁锢在实词、虚词、文言现象上,当下的语文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必须要在实践的过程中深入思考,如何在体现文言文本工具性的同时落实其人文性的体悟。
另一方面,要树立大的语文观,充分利用课堂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更重要的是激起他们对中华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作为年轻教师,我们前路漫漫,任重道远。
《爱莲说》教学反思「篇二」我想,如果把《爱莲说》融入到整个专题之中,让学生真正的实现自主探究合作,通过搜集、查阅资料,深入了解莲、理解莲,会比在课堂上的听与记更有收获。
另外,从《爱莲说》本身来讲,除去传统的文言字词知识点以外,更可以从哲学角度进行解读,文章作者周敦颐,为理学的开山鼻祖,理学融儒道释为一体,尤其佛家思想占据其主流,而莲花在佛家中为一重要意象,这也是周敦颐喜爱莲花的一个重要原因。
通过深入剖析作者的生平与思想流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体悟其高洁的品质,有利于更深入的理解文章主旨,这也就是专家所说的“不为彼岸只为海”。
《爱莲说》教学反思「篇三」本次培训课中,我讲授的内容为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荷》专题中的《爱莲说》一课。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我由古典诗歌中意象的内在含义切入,在学生复习旧知的同时对“荷”的内涵有初步了解,之后顺势解题,学生通过预习分享关于“说”这一文体的相关知识。
第三部分为检查预习与整体感知,通过对学案的检查,梳理文言知识点,对全文有初步的整体把握。
第四个环节为精读品析,设置问题一:从文中找出作者因何而爱莲?本题较为简单,问题二承接问题一的答案:分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一句中“莲”的形象。
爱莲说教学反思总结第一:在教学模式上,我们一贯采用的传统教授文言文教学的固定模式,即:朗读-疏通-理解-积累,在议课过程中许小艳老师提出怎样突出重点,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节课仅仅是为了追求某种形式上的完美,还是要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更让我受益的是陈教授的做法,他也是以读来带动、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但陈教授绝不拘泥于读的形式,而要求学生应读出作者,读出自我。
与陈教授的课相比,本节课中我设计的朗读在某些地方就显得很浪费时间。
为了这个环节,即使教学内容很简单,即使学生已经会读,仍要按模式照旧进行。
所以教无定法,不可按一定的模式因循守旧。
第二:在导入新课时,孔令宏老师建议以古往今来赞美莲的诗句或学生谈莲的形象等方式来导入,以此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是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课用什么方式调动起学生内在的热情,激发起活跃的思维,积极地去参与应该是我们关注的问题,同时我觉得孔老师这个提法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去挖掘文本,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这样做也未尝不可。
不过,我也不推翻我的观点,我觉得学生的课前三分钟演讲也是一种很好的调动方式,它是学生参与课堂的一个极好的手段。
第三:对于自主、合作、探究这种教学模式在议课中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我的课堂一直采取的模式就是以调动学生发现问题为突破口,我仍然认为学生发现一个问题比老师讲授十个问题都可贵。
今天王坤娟老师的建议说在探究时老师是不是该适当点拨,这一点我是认同的。
同时,陈教授的课也给我同样的启示: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对于学生挖掘不出来的问题,教师应该给以适时的引导,然后给他们以时间去体会,从而成为自己的收获。
相比较而言,我的学生在课堂上虽然说了、问了,但是真正在思想上收获的同学不多,语文课堂应该是和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而生活这个外延如此广大,如何让学生学会在其中采撷珍珠,为师者应该为学生指引。
第四:我想再谈一点,就是观了陈教授这节课以及通过我们的议课,我觉得我们在备课时忽略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爱莲说》读后感范文(通用10篇)《爱莲说》读后感范文(通用10篇)读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爱莲说》读后感范文(通用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爱莲说》读后感1今天,我读了南宋学者周敦颐的一篇议论散文《爱莲说》之后,颇有感触。
花,值得人们喜爱的实在繁多。
东晋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李氏唐朝来,人们十分喜爱牡丹,而,周敦颐不人云亦云,只喜爱莲花。
因为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的洗涤而不显得妖艳……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作者用隐者菊花,来正面衬托出莲花在尘世中也能洁身自爱。
同时运用了富贵者牡丹来反面衬托出莲花拥有君子的高尚情操,不与世人同流合污,不追求名利。
文章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与赞美,歌颂它坚贞不屈,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衬托,用菊花正面衬托,用牡丹花反面衬托。
一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表现了莲花的高洁品质,现在人们也用来比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人。
有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
《爱莲说》,是一篇让我感动的文言文,真是体现出一种让人自悟自醒的力量,去追求那高洁的人生品质。
《爱莲说》读后感2宋朝著名的的哲学家周敦颐,又称濂溪先生。
周敦颐的《爱莲说》是古代散文中的脍炙人口的名作。
表现了作者坚贞的气节和洁身自好的志向。
其中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更是有口皆碑,广为传颂。
黄庭坚还称周敦颐“人品甚高,兴怀洒落,如光风霁月”,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提到了“晋陶渊明独爱菊”,下文进一步提到“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陶渊明是我们所熟悉的东晋大诗人,文学家。
他的诗文辞赋中,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
他优秀的作品中隐喻着他对腐朽统治集团的憎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
语文《爱莲说》反思总结教《爱莲说》一课时,我从讲解课题、作者入手,然后一句一句领读,一字一字翻译,直到文章中心、写作方法,所有该讲的,一句话也不漏掉,所有该做的课后练习,一道题也不放过。
结果还是错得一塌糊涂。
当时更多的是责怪学生,并没有从自身去找原因。
后来,我换了一个思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发现。
用这种方法上完课后我才真正明白了教与学的真谛。
那一课我是这样上的。
开始,同学们,见过莲花吗?欣赏课本一幅莲花插图,引导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
(学生吟诵诗句:有唐代诗人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宋代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唐代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古往今来,有不少的文人墨客将莲作为描写的对象。
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____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
但周敦颐喜欢莲花主要并不是因为它美,他写《爱莲说》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赞美它的美。
那是为了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接着是第二步骤:学习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发现不认识的字和拗口难读的句子,提出来,当堂有予以纠正。
(2)、范读课文。
(3)自读课文。
(4)、结合课下注释默读课文,疏通字词句,问也较多。
但绝大部分问题,学生能自己解决,极少数问题,老师点拨一下即可。
翻译完后,我提了两个问题:作者写莲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要写这些特点?对于第二问,我原先以为学生回答不出来。
结果,学生不仅正确地回答了出来,而且还联系到以前学过的托物言志的文章,以前太低估了学生。
语文《爱莲说》反思总结(二)《爱莲说》是唐代文学家曹雪芹创作的一篇散文,通过描写莲花的优雅美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美的追求和对生活之真实与美好的探索。
曹雪芹以独特的视角和感悟,引导读者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人生的热爱。
以下是我对这篇文章的反思总结。
首先,《爱莲说》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以及作者对莲花背后的含意的思考,表达了对美的追求。
爱莲说反思总结-爱莲说教学反思爱莲说反思总结:爱莲说教学反思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爱莲说》课文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爱莲说反思总结,希望大家喜欢!爱莲说反思总结篇1对于自主、合作、探究这种教学模式在议课中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我的课堂一直采取的模式就是以调动学生发现问题为突破口,我仍然认为学生发现一个问题比老师讲授十个问题都可贵。
今天王坤娟老师的建议说在探究时老师是不是该适当点拨,这一点我是认同的。
同时,陈教授的课也给我同样的启示: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对于学生挖掘不出来的问题,教师应该给以适时的引导,然后给他们以时间去体会,从而成为自己的收获。
相比较而言,我的学生在课堂上虽然说了、问了,但是真正在思想上收获的同学不多,语文课堂应该是和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而生活这个外延如此广大,如何让学生学会在其中采撷珍珠,为师者应该为学生指引。
我想再谈一点,就是观了陈教授这节课以及通过我们的议课,我觉得我们在备课时忽略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比如:三种花喻三种人,三种人的处世态度,我们如何看待等。
爱莲说反思总结篇2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我由古典诗歌中意象的内在含义切入,在学生复习旧知的同时对“荷”的内涵有初步了解,之后顺势解题,学生通过预习分享关于“说”这一文体的相关知识。
第三部分为检查预习与整体感知,通过对学案的检查,梳理文言知识点,对全文有初步的整体把握。
第四个环节为精读品析,设置问题一:从文中找出作者因何而爱莲?本题较为简单,问题二承接问题一的答案:分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一句中“莲”的形象。
这一问题是全文的重点,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合作学习,深入探究周敦颐笔下莲的内涵,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呈现。
问题三为:作者爱莲赞莲,为何还要在菊与牡丹上花费笔墨?以此题作为拓展分析的着眼点,进行情感价值观的升华,让学生对比作者对待莲、菊、牡丹的态度,进而升华总结,突出周敦颐及古代文人卓然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议古论今,引发学生对正直人格的崇敬,对高尚情操的追求。
《爱莲说》心得体会(通用6篇)《爱莲说》篇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盛爱一作:甚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爱莲说》心得体会篇2听了杨老师执教的《爱莲说》,我受益匪浅,杨老师课堂设计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课前交流。
杨老师的课前交流可以说驾轻就熟,简单的几个问题,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师生之间不再陌生。
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学习语文要善于提问、敢于提问。
这就为整个课堂提供了一个学习活动的平台。
其次,理解文意。
对于文言文教学,疏通文意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怎样使学生动起来,既学到知识,又锻炼能力?杨老师采取“提出问题——生生问答——师生互译”的步骤,达到了这一课堂效果。
再次,品味文本。
杨老师从语言之美、手法之美、立意之美三个方面着手,采取“提出问题——示范举例——小组合作——展示成果”的步骤,完成了这一环节。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始终跟随老师的思路去分析、思考、解答,课堂气氛及其活跃。
当学生遇到困难,思路暂时中断时,杨老师总能非常恰当地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爱莲说教学反思总结范文在以往的教学中,教《爱莲说》一课时,我从讲解课题、作者入手,然后一句一句领读,一字一字翻译,直到文章中心、写作方法,所有该讲的,一句话也不漏掉,所有该做的课后练习,一道题也不放过。
我那时所担心的,考试时千万别因为自己没讲到,而使学生不会做。
至于对学生,我那时所关心的,是他们上课记不记笔记,下课复习不复习。
有时候考完,自己也纳闷:这道题明明在课堂上已经讲过了,还反复强调,一定得注意。
结果还是错得一塌糊涂,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当时更多的是责怪学生,并没有从自身去找原因。
后来,我换了一个思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发现。
用这种方法上完课后我才真正明白了教与学的真谛。
上这一课我主要抓住了这两个环节:一、学习课文。
先由学生自由朗读,发现不认识的字和拗口难读的句子提出来。
学生提出有两个字音读不准:“涤”,“鲜”。
当堂有学生予以正读。
一个句子难读:“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老师稍加朗读,大家就明白了。
然后是对照注释翻译课文,不懂的先画下来,待会儿提问。
这一步用的时间稍长,学生的提问也较多。
但绝大部分问题,学生能自己解决,极少数问题,老师点拨一下即可。
翻译完后,我提了两个问题:作者写莲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要写这些特点?对于第二问,我原先以为学生回答不出来。
结果,学生不仅正确地回答了出来,而且还联系到以前学过的《行道树》。
这不禁使我有些自惭,以前太低估了学生。
二、评价课文。
这里有两层含义:课文里值得学习的地方和对课文有疑问的地方。
这是让学生发现问题的最关键之处。
一开始,学生由于习惯了老师的满堂灌,没人发言。
我就引导大家:你自己认为课文哪里写得最好?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对《爱莲说》的主旨、结构和写法,一点一点地全“拼”了出来。
老师该讲的,学生都讲到了;老师没讲的,有些地方学生也讲到了。
比如以前作为难点分析的,是作者以莲自况,追求高尚情操,讽刺污浊世风的观点。
学生在分析的时候,不仅赞扬了作者的高尚情操,而且还结合社会实际,批判了一些高官利用手中的权力贪污受贿的丑行,说他们连古代的周敦颐还不如,真该要他们好好读读这篇文章。
语文《爱莲说》反思总结(精选30篇)语文《爱莲说》反思总结篇1首先,研读课文。
一开始,学生由于习惯了老师的满堂灌,没人发言。
我就引导大家:你自己认为课文哪里写得最好?让学生自读、思考、合作交流,结果学生把《爱莲说》的主旨、结构和写法,一点一点地说出来。
至于对课文有疑问的地方,我启发大家:作者所处的年代,距离现在近一千年,难道到了现在,大家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发生变化,还完全同作者的观点一样?这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有同意的,有不同意的。
大家争得面红耳赤。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又由于是初次上这样的课,非常遗憾,我没敢让学生再继续争论下去。
最后一个步骤:迁移能力。
喜欢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
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欢的一种花。
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由于整堂课都是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学生的发现为主,所以,学生作起这样的作文来,并不犯难。
这堂课,学生学得轻松自如,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不仅把老师该教的知识自己学习了,掌握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能真正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去发现问题,去决定吸取或舍弃。
这堂课也使我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引导者、参与者,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才会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语文《爱莲说》反思总结篇2教《爱莲说》一课时,我从讲解课题、作者入手,然后一句一句领读,一字一字翻译,直到文章中心、写作方法,所有该讲的,一句话也不漏掉,所有该做的课后练习,一道题也不放过。
结果还是错得一塌糊涂。
当时更多的是责怪学生,并没有从自身去找原因。
后来,我换了一个思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发现。
用这种方法上完课后我才真正明白了教与学的真谛。
那一课我是这样上的。
开始,同学们,见过莲花吗?欣赏课本一幅莲花插图,引导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
(学生吟诵诗句:有唐代诗人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宋代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唐代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爱莲说》教学反思《爱莲说》教学反思1以往教学,只要是文言文,一般都设计两课时,今天教学《爱莲说》一课时完成,将本节课的的得失总结如下:一、预习落地掷地有声本课在教学之前,给学生提出了明确的预习要求,查阅资料,了解“说”这种文体及作者基本情况;自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搜集整理文中文言现象;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上课时我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做了检查,检查时采用小组之间相互提问质疑,疏通课文的词句,同学争相回答,在活跃的气氛中学生完成了文言文中字词积累,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问题设置突破难点本课中“托物言志”“衬托”的写法是难点,通过问题设置来突破难点。
问题:作者究竟喜莲的什么?通过这个问题学生讨论分析出,作者从生长环境、体态香味、风度气质三个方面写了对莲的喜爱。
有同学提出:作者写莲,更像是写人?我追问:写的是怎样的人?同学回答,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了莲的君子形象,作者写的是君子,君子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独立高洁,美名远扬,自尊自爱。
也有同学说运用的.是衬托手法。
这时将对比与衬托的区别给学生讲了一下,学生马上就能判断出运用的是衬托手法。
由此学生通过讨论分析理解了作者以莲自况,追求高尚的情操,讽刺污浊世风的观点,理解“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质疑讨论,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三、课后练习丰富积累课后鼓励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不同花的文化内涵。
本节课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还有几个学困生,课堂上不能加入小组合作讨论,以后课堂上要照顾到这部分学生。
做为文言文,朗读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在课堂上朗读形式单一,对第二段应做重点指导的,指点不到位。
《爱莲说》教学反思2《爱莲说》,百来字的历久传诵不衰的佳作。
但日常教学中常以串讲为主,结果诗味荡然无存。
此教例以读为主,读、析、讲、背的手法综合运用。
很有个性特点。
教者明白,好诗好文,其优美意境、深挚感情,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
《爱莲说》教学反思《爱莲说》教学反思1以往教学,只要是文言文,一般都设计两课时,今天教学《爱莲说》一课时完成,将本节课的的得失总结如下:一、预习落地掷地有声本课在教学之前,给学生提出了明确的预习要求,查阅资料,了解“说”这种文体及作者基本情况;自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搜集整理文中文言现象;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上课时我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做了检查,检查时采用小组之间相互提问质疑,疏通课文的词句,同学争相回答,在活跃的气氛中学生完成了文言文中字词积累,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问题设置突破难点本课中“托物言志”“衬托”的写法是难点,通过问题设置来突破难点。
问题:作者究竟喜莲的什么?通过这个问题学生讨论分析出,作者从生长环境、体态香味、风度气质三个方面写了对莲的喜爱。
有同学提出:作者写莲,更像是写人?我追问:写的是怎样的人?同学回答,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了莲的君子形象,作者写的是君子,君子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独立高洁,美名远扬,自尊自爱。
也有同学说运用的.是衬托手法。
这时将对比与衬托的区别给学生讲了一下,学生马上就能判断出运用的是衬托手法。
由此学生通过讨论分析理解了作者以莲自况,追求高尚的情操,讽刺污浊世风的观点,理解“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质疑讨论,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三、课后练习丰富积累课后鼓励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不同花的文化内涵。
本节课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还有几个学困生,课堂上不能加入小组合作讨论,以后课堂上要照顾到这部分学生。
做为文言文,朗读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在课堂上朗读形式单一,对第二段应做重点指导的,指点不到位。
《爱莲说》教学反思2《爱莲说》,百来字的历久传诵不衰的佳作。
但日常教学中常以串讲为主,结果诗味荡然无存。
此教例以读为主,读、析、讲、背的手法综合运用。
很有个性特点。
教者明白,好诗好文,其优美意境、深挚感情,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
2024年爱莲说教学反思总结2024年,对于我作为一名教师来说,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年份。
一方面,我面临着新的教学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另一方面,我也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学生群体和社会环境。
在这一年的教学中,我深感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
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总结,我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下面是我对2024年爱莲说教学的总结和反思。
首先,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我在2024年取得了一些进步。
我意识到教学内容应该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相结合,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因此,在教学前,我会对学生进行调研,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求,从而更好地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
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尽量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如讲解、讨论、实践等,来使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然而,虽然我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方面有了一些进步,但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仍有不足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存在着过于依赖传统教学模式的问题,没有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教学。
我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资源的融合,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我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比如,在教学中,我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活动和课外作业等形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另外,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2024年的教学中,我意识到传统的评价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育的需要,因此我开始尝试一些新的评价方式。
例如,我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来评价他们的学习情况。
另外,在教学中,我也注重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通过这些新的评价方式,我发现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成效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最后,作为一名教师,我也深感到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
在2024年的教学中,我积极参加各种教育培训和学术研讨活动,汲取他人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爱莲说》教学反思《爱莲说》教学反思篇一教《爱莲说》一课时,我从讲解课题、作者入手,然后一句一句领读,一字一字翻译,直到文章中心、写作方法,所有该讲的,一句话也不漏掉,所有该做的课后练习,一道题也不放过。
结果还是错得一塌糊涂。
当时更多的是责怪学生,并没有从自身去找原因。
后来,我换了一个思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发现。
用这种方法上完课后我才真正明白了教与学的真谛。
那一课我是这样上的。
开始,同学们,见过莲花吗?欣赏课本一幅莲花插图,引导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
(学生吟诵诗句:有唐代诗人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宋代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唐代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古往今来,有不少的文人墨客将莲作为描写的对象。
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
但周敦颐喜欢莲花主要并不是因为它美,他写《爱莲说》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赞美它的美。
那是为了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接着是第二步骤:学习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发现不认识的字和拗口难读的句子,提出来,当堂有予以纠正。
(2)、范读课文。
(3)自读课文。
(4)、结合课下注释默读课文,疏通字词句,问也较多。
但绝大部分问题,学生能自己解决,极少数问题,老师点拨一下即可。
翻译完后,我提了两个问题:作者写莲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要写这些特点?对于第二问,我原先以为学生回答不出来。
结果,学生不仅正确地回答了出来,而且还联系到以前学过的托物言志的文章,以前太低估了学生。
再接下来是第三步骤:研读课文。
一开始,学生由于习惯了老师的满堂灌,没人发言。
我就引导大家:你自己认为课文哪里写得最好?让学生自读、思考、合作交流,结果学生把《爱莲说》的主旨、结构和写法,一点一点地说出来。
至于对课文有疑问的地方,我启发大家:作者所处的年代,距离现在近一千年,难道到了现在,大家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发生变化,还完全同作者的观点一样?这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有同意的,有不同意的。
最新《爱莲说》课后反思13篇(优质)《爱莲说》课后反思篇一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我由古典诗歌中意象的内在含义切入,在同学复习旧知的同时对“荷”的内涵有初步了解,之后顺势解题,同学通过预习共享关于“说”这一文体的相关学问。
第三部分为检查预习与整体感知,通过对学案的检查,梳理文言学问点,对全文有初步的整体把握。
第四个环节为精读品析,设置问题一:从文中找出因何而爱莲?本题较为简洁,问题二承接问题一的答案:分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一句中“莲”的形象。
这一问题是全文的重点,同学以小组争论的形式合作学习,深化探究周敦颐笔下莲的内涵,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呈现。
问题三为:爱莲赞莲,为何还要在菊与牡丹上花费笔墨?以此题作为拓展分析的着眼点,进行情感价值观的升华,让同学对比对待莲、菊、牡丹的态度,进而升华总结,突出周敦颐及古代文人卓然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议古论今,引发同学对正直人格的崇敬,对高尚情操的追求。
从最终的课堂呈现上来看,效果不如预期,一方面是由于经受了上午的四节公开课,同学已从紧急过度进入到了麻木状态,我在课前调动力能不足,使同学反应状态欠佳,另一方面则尤为主要,是我在备课的过程中,“备同学”明显不足,同学对文本的预习效果不如最初预设,直接导致课堂的`第三个环节检查预习与整体感知部分用时过长且对基础学问的落实并不扎实。
在小组争论的环节,小组的作用没有充分的发挥,这也与同学平常的课堂习惯有关。
课后专家评课时提出两点,首先,第三部分检查预习与整体感知应当分为两个部分,合在一处有杂糅之感,并且在分开后,时间的支配上会更为妥当;其次,既然是“荷”专题,就应对专题有整体上宏观的把握,不能将文本与专题割裂。
专家还指出,年轻人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跳出传统窠臼,进行课堂创新,切忌走老路。
工作进入第三个年头,课堂教学之上少了一份最初时的急躁与茫然,日渐进入平稳期,本以为这是一种进步的表现,专家的一席点拨,却让我觉得这种所谓平稳,是牵制课堂创新的阻碍力,并不利于教学的随机生成。
《爱莲说》教学反思《爱莲说》教学反思汇编三篇《爱莲说》教学反思一过去,在教《爱莲说》一课时,我从讲解课题,作者入手,然后一句一句领读,一字一字翻译,直到文章中心,写作方法,所有该讲的,一句话也不漏掉,所有该做的课后练习,一道题也不放过。
我那时所担心的,是考试时千万别因为自己没讲到,而使学生不会做。
至于对学生,我那时所关心的,是他们上课记不记笔记,下课复习不复习。
有时候考完,自己也纳闷:这道题明明在课堂上已经讲过了,还反复强调,这是星级题,一定得注意。
结果还是错得一塌糊涂。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当时更多的是责怪学生,并没有从自身去找原因。
后来,我换了一个思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发现。
用这种方法上完课后我才真正明白了教与学的真谛。
那一课我是这样上的。
开始,我从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入手,很随便地和同学们展开了漫谈:莲有哪几部分各有什么特点你喜欢莲吗为什么我把这称之为"漫谈入课"。
说是漫谈,其实是我的精心设计。
我必须从这一过程中,首先发现学生在学这一课前,哪些已经会了,哪些还不会,从而确定下一步如何去"引导"。
接着是第二步骤:学习课文。
先由学生自由朗读,发现不认识的字和拗口难读的句子,提出来。
学生提出有两个字音读不准:"涤","鲜"。
当堂有学生予以正读。
一个句子难读:"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老师稍加朗读,大家就明白了。
然后是对照注释翻译课文,不懂的先画下来,待会儿提问。
这一步用的时间稍长,学生的提问也较多。
但绝大部分问题,学生能自己解决,极少数问题,老师点拨一下即可。
翻译完后,我提了两个问题:作者写莲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要写这些特点对于第二问,我原先以为学生回答不出来。
结果,学生不仅正确地回答了出来,而且还联系到以前学过的《白杨礼赞》。
这不禁使我有些自惭,以前太低估了学生。
《爱莲说》教学反思《爱莲说》教学反思「篇一」新课程下的语文教材,明显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传承性,课文中加大了文言文的比例,而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教师在“讲”与“练”字上下了很大工夫,学生学习的方法只是机械的识记,从而导致学生对文言文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恶心理,因此我认为,文言文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构建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上完《爱莲说》一课后我对此更深有体会。
在教学课文《爱莲说》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把握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遇自己身处污浊环境,洁身自爱,不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我组织了学生展开大讨论,后来我提出:学习这篇文章有没有现实意义呢?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有的同学说:“做人要随和,要亲和,否则会被社会淘汰,因为社会需要的是胸怀大志,无私奉献,能与人和睦相处,诚实敬业的人。
”有的同学说:“本文在当今生活中还教育和鼓励人们在浮躁的现实中保持一颗宁静的心。
”还有的同学说:“我认为坚守独立的人格,需要有坚强的毅力。
”当学生们争先恐后讨论到此,我就告诉他们:“是的,我们在学习知识时,一定要保持宁静,挥别浮躁,否则学到的知识就不扎实。
你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环境,有好的,有差的,有的可能暂时生活在‘污泥’中,但文章告诉我们,不管现实社会怎样,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头脑,有独立的人格,有崇高的追求,绝不能随波逐流,要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做一名坚强、自信、自尊、自爱的人,在逆境中同样健康成长!”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语文教学重在学,学生是主人。
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会知识技能,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帮助其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
《爱莲说》教学反思「篇二」《爱莲说》是一篇杂文。
虽然初一的学生还没有接触到这样的文章,但是作为一篇意蕴丰富的咏莲名篇,我还是想通过这片文章的教学,让学生能理解作者“物之形”——“物之品”——“人之品”的一个思维过程,并且能学以致用,用所学的方法探究“菊”、“牡丹”的内外意义。
爱莲说反思总结
《爱莲说》课文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今天,为大家带来了爱莲说反思总结,希望大家喜欢!
对于自主、合作、探究这种教学模式在议课中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我的课堂一直采取的模式就是以调动学生发现问题为突破口,我仍然认为学生发现一个问题比老师讲授十个问题都可贵。
今天王坤娟老师的建议说在探究时老师是不是该适当点拨,这一点我是认同的。
同时,陈教授的课也给我同样的启示: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对于学生挖掘不出来的问题,教师应该给以适时的引导,然后给他们以时间去体会,从而成为自己的收获。
相比较而言,我的学生在课堂上虽然说了、问了,但是真正在思想上收获的同学不多,语文课堂应该是和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而生活这个外延如此广大,如何让学生学会在其中采撷珍珠,为师者应该为学生指引。
我想再谈一点,就是观了陈教授这节课以及通过我们的议课,我觉得我们在备课时忽略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比如:三种花喻三种人,三种人的处世态度,我们如何看待等。
爱莲说反思总结篇2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我由古典诗歌中意象的内在含义切入,在学生复习旧知的同时对“荷”的内涵有初步了解,之后顺势解题,学生通过预习分享关于“说”这一文体的相关知识。
第三部分为检查预习与整体感知,通过对学案的检查,梳理文言知识点,对全文有初步的整体把握。
第四个环节为精读品析,设置问题一:从文中找出作者因何而爱莲?
本题较为简单,问题二承接问题一的答案:分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一句中“莲”的形象。
这一问题是全文的重点,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合作学习,深入探究周敦颐笔下莲的内涵,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呈现。
问题三为:作者爱莲赞莲,为何还要在菊与牡丹上花费笔墨?以此题作为拓展分析的着眼点,进行情感价值观的升华,让学生对比作者对待莲、菊、牡丹的态度,进而升华总结,突出周敦颐及古代文人卓然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议古论今,引发学生对正直人格的崇敬,对高尚情操的追求。
爱莲说反思总结篇3在教学模式上,我们一贯采用的传统教授文言文教学的固定模式,即:朗读---疏通---理解---积累,在议课过程中许小艳老师提出怎样突出重点,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节课仅仅是为了追求某种形式上的完美,还是要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更让我受益的是陈教授的做法,他也是以读来带动、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但陈教授绝不拘泥于读的形式,而要求学生应读出作者,读出自我。
与陈教授的课相比,本节课中我设计的朗读在某些地方就显得很浪费时间。
为了这个环节,即使教学内容很简单,即使学生已经会读,仍要按模式照旧进行。
所以教无定法,不可按一定的模式因循守旧。
在导入新课时,孔令宏老师建议以古往今来赞美莲的诗句或学生谈莲的形象等方式来导入,以此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是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课用什么方式调动起学生内在的热情,激发起活跃的思维,积极地去参与应该是我们关注的问题,同时我觉得孔老师这个提法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去挖掘文本,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这样做也未尝不可。
不过,我也不推翻我的观点,我觉得学生的课前三分钟演讲也是一种很好的调动方式,它是学生参与课堂的一个极好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