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设计及其发展和城市空间的思考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考》内容摘要。
进入21世纪,经济的高速发展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城市规划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本文就目前我国城市规划现状作了系统梳理,针对目前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探讨了现代化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
文章指出,城市规划应以保护环境作为前提条件,以追求和谐作为基本准则,以人性化作为核心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城市规划现状发展趋势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同时响应世界范围内信息化、市场化、法制化、生态化的趋势,新时期的城市规划必将进入一个新的台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自然环境的保护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将在规划中凸显,追求和谐的基本准则将成为亮点。
因此,为适应新时期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要通过深入系统的研究和探索,认清我国在大规模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汲取其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在城市规划中的成功做法,努力开创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新局面。
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纵观我国城市建设过程,在肯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在今后的大规模城市规划建设中加以妥善合理的解决,必将严重影响到我国城市建设质量,以致患上难以解决的“城市病”,造成建设资源的极大浪费。
中科院院士陆大道说,我国不少地方正在走入城市规划“蔓延式”发展的误区。
主要表现为:不切实际地发展“国际大都市”,大建开发区、新城和大学城,以及政府办公区大搬家。
据不完全统计,各地提出要建设国际性大都市的城市有183个。
许多城市提出不切实际的发展目标,要求按现有人口和产业规模的两倍乃至三倍、四倍进行大城市规划。
对城市发展规律的不了解,造成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大量浪费。
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朱介鸣说,不少城市采用“筑巢引凤”模式,急切地规划和实施新市中心商务区(cbd)建设,但是很少达到规划预期的目标。
这是因为,中央商务区是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到一定程度后才产生的城市功能需求,大多数城市目前仍以低产值的零售业为主。
.哈尔滨工业大学跨学科交叉性研究基金(HIT.MD2003.1.3)・影响城市规划创新的十大哲学思想及方法TenPhiIosophyIdeasandMethodsInflUencingtheInnoVationOfUrbanPlanning程文邹广天ChengWenZOuGuangtian中图分类号Tu981文献标识码A摘要哲学是关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学问,是城市规划创新研究的指导思想与基本手段。
该文在分析、提炼影响城市规划创新发展的十大哲学思想及方法的基础上,指出哲学作为科学之根基,在我国目前城市规划变革的关键时期,将帮助相关的创新研究活动摆脱思想局限、开拓思路、把握方法,从而获得突破性、适用性进展。
关键词城市规划创新哲学哲学思想及方法AbStraCtAbStractPhllOsophyisaknowledgeconcerningtheepistemoIogyandthemethodoIogy.ItisaIsotheguidingideaandbaslcmeansofurbanpIanninginnovationresearch.1nthispaper,basedonanajyzingandsumminguptengreatestphilosophyideasandme}hodswhichinfIuencethedevelopmentOfurbanpIanninginn0Vation,phiIosophyispointed0utt0beasthefoundationofscientificresearchthatcouIdhelDtherelatedinnovatiOnresearchactiV…estogetawayfromtheIimitt0ideas,toexpandway0fthinking,tograspme十hOds,s0astomakeprogressw计hbreakthroughandappJicabiJjtyjncu几’entjmportantpe一0dOfu帕anpIanningreform.KeyWOrdSUrbanplanninginnoVation,Philosophy,IdeasandmethodsofphiIosophy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第一作者副教授第二作者教授邮编100056收稿日期20070724文章编号1003—739×(2007)09一O007一02在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中,一些重大的认识变革和思想创新,常常离不开哲学的启示与支撑。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思考一、引言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也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现状1.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历程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逐渐走向成熟。
在此期间,我国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公共空间项目,如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海外滩等。
这些项目不仅在国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在国际上也获得了认可。
2.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特点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更加注重环保、可持续性和人性化。
例如,在建设公共绿地时,要充分考虑植被种植、雨水收集和利用等因素;在建设城市广场时,要注重人流、车流等交通组织,以及提供多样化的休闲娱乐设施。
3.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在建设城市公共空间时,有些项目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功能和实用性;有些项目缺乏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还有些项目在建设初期缺乏后期管理和维护等。
三、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1. 环保可持续性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未来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
例如,在植被选择上,会更多地考虑本地植物和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植物;在水资源利用上,会更多地采用雨水收集和利用等方式。
2. 人性化未来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将更加注重人性化。
例如,在广场、公园等公共空间的设计中,会更多地考虑人们的需求和活动方式,提供更加舒适、便捷、安全的休闲娱乐设施。
3. 数字化未来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将更加数字化。
例如,通过智能化系统实现对公共空间的管理和维护,提高公共空间的使用效率和服务质量。
四、结论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在不断发展中,未来将更加注重环保、可持续性和人性化。
同时,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也将为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阐述建筑设计多元化的背景及思考引言建筑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历史文化发展的载体与见证,所以建筑设计的发展不仅体现了设计师对于建筑构造的理解,更体现了社会经济,科技,人文发展的时代特征。
而在如今社会各方面爆发式发展的当下,建筑设计也呈现了百花齐放的发展趋势。
如何在这众多的选择中找到方向,正确的对待建筑设计的多元发展,笔者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一、建筑设计多元化的背景上世纪90年代后期,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为建筑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带来千城一面的弊端,我国这一时期的建筑设计虽仍以现代主义风格为主导,但也出现了延续传统文化、注重新技术等多元化设计趋势。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带来建筑技术和材料的不断创新,进一步促进了建筑设计的多元发展,而不断涌现出的国外设计师的先进理念及优秀作品也为建筑设计多元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积累。
近年来,国家提倡的以人为本,生态和谐的理念,也为建筑设计多元化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但值得一提的是,建筑设计多元化的蓬勃发展不能仅是浮于建筑外形上花样百出、标新立异的表面文章,也要注重内涵和发展方向。
二、建筑设计多元化的思考随着近些年来国家发展对人文关怀和自然生态越来越重视,建筑设计在逐渐从“国际化”向“本土化”转变,所以建筑设计的多元化发展也需要控制方向,需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更多的立足在以人为本、地域文化、自然生态以及新材料新技术等方面,不断拓展和深化建筑设计的内涵与外延,从而将建筑设计推向新的高点。
下面是对于多元化原则和方法的一些思考。
1.以人为本、生态和谐应是建筑设计多元化的原则“以人为本”是以人的体验与感知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遵从建筑使用者的感受,不仅要满足人的物质层面需求,更要照顾人的精神层面需要。
例如当今许多大城市CBD的底层空间都采用宜人化设计,关注于人在其中的感受,通过各种手法塑造环境,形成闹中取静的休息环境和交往空间。
建筑空间和城市空间形成良好的衔接与过度,最大程度上方便人的使用和通行。
'为城市而设计'|包赞巴克:现代空间的'有无'之道建筑既改变着城市,又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
当代中国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步伐给中国及全世界的建筑师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舞台。
2015年,中国城市建设趋向理性,在此背景下,2015北京国际设计周“为城市而设计”国际建筑高峰论坛邀请参与中国建筑实践的国内外著名建筑师以城市的可持续、气候与地域、文化基因等为话题,聚焦于中国首都北京展开讨论......文 / 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法国著名建筑设计师、城市规划设计师、艺术家,1994年普立兹克奖获得者时间和现代性Time And Modernity勒.柯布西耶画的一张昌迪加尔开掌纪念碑的草图为我开启了建筑之门。
那时有一件事是确定的:我们都坚信时间是一支势不可挡的进步之箭,对历史决定论和未来权威性的认可空前绝后。
然而这份绝对的信心很快就随着战争和所谓的“现代建筑运动”的到来而土崩瓦解。
我们必须重建新世界,满足人们对大量住宅的需求,将被勒.柯布西耶称之为“人类定居地”的“城市”概念明确化、高效化和纯粹化。
美和功能形成一个共同体,而科学技术则带领我们走向文明。
这就和曾经的 15 世纪(文艺复兴初期)一样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20 世纪中期,欧洲的现代化进程以惊人的步调加速前进。
新技术的到来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涵盖人类活动的各个层面,包括农业、健康卫生、行政管理、政治、交通运输、交流通讯、建造和商业等。
现代化的发展在每个地区都有或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对个人生活也产生了或好或坏的影响。
随后发生了是180°的大转变,它造成的种种不可逆的后果使现代化备受质疑:20世纪70年代爆发了能源危机、工作环境改变造成人口迁移、食品污染等问题,之后气候问题和金融危机也随之而来。
80 年代起进入了不断变动的过渡期。
然后是数字时代的到来。
建筑师们再也不需要像文艺复兴时期那样辛苦绘制复杂的施工图。
我们可以建模,进入内部研究空间,甚至可以在里面检测采光状况。
\\192.168.32.88\景观资料库建设\7-分类素材\建筑规划素材城市设计的定位与思考刘力:胡先生是清华大学原建筑学院院长和建筑设计院院长,他在文化大革命之后接任几位老先生做建筑学院领导,且把建筑学院从文革之后一个过渡阶段,带到一个实力非常强大、在国内有影响,而且在能够向国外高国际水准看齐的发展阶段,在清华建筑学院的发展历程中,胡先生起到非常重要推动作用,在清华大学导师里面是实力派代表。
非常幸运的是胡先生是我的研究生导师,从我上大学第一堂课《建筑初步》就是胡先生给我上的。
到4年级做的酒店设计也是胡先生带我,毕业设计也是他带我,最后我是胡先生第一个研究生,留校之后在胡先生所在的第一研究教研组工作了三年。
所以说我在建筑设计方面所有的学习成就可以说和胡先生的教导分不开。
今天请胡先生给我们五合员工做一个学术方面的讲座。
大家欢迎。
(热烈鼓掌)胡绍学:各位早上好。
最近这些年我们学院在办公意识生态环境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工作,同时我们以前几年做了城市一些干道总体概念性规划和城市设计做得比较多,所以今天讲城市设计的体会。
城市设计很重要,从我接触以后,感觉建筑整个业务领域一下子拓宽了很多。
过去城市设计总是规划院、规划局搞,后来老百姓有好多意见,说这个城市弄得不好。
其实并不是每个建筑都是十分差。
但是有缺陷。
北京规划局、中科院看了他们搞的,都是画框框概念图。
路线图,突出颜色,就完了。
这和我们原来的说的城市设计本意有差别,大家知道,城市设计没有一个确切概念!我们国家现在从无序的城市规划到正式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中间最关键的就是城市设计。
比如说,现在所谓城市设计开始开发这条街,或者这个区开发,开发商首先问多大容积率,建筑高度多少?管理方一拍脑袋,规定这个地块容积率多少,什么用地性质,建筑高度是多少,这些数字怎么来的?有无科学依据?有没有美学基础?都没有,就是欠缺。
往往就是规划得不好,建完以后,所有开发商都依据这些数据,建筑高度60米,一律建到60米,100米,就全部做到100米,争取最大容积率,这是天经地义的。
对城市设计内涵的理解一、引言城市设计是指对城市空间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旨在创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城市设计内涵丰富,包括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交通规划、景观设计等方面。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城市设计的内涵。
二、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城市设计的基础,它考虑了城市的整体布局、用地分配、交通网络、公共设施等各个方面。
城市规划的目标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高效的城市功能,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需要综合考虑人文、经济、环境等因素,注重城市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三、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是城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建筑物的外观、内部布局、结构设计等方面。
优秀的建筑设计能够为城市增添独特的艺术氛围,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
同时,建筑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采用环保的建材和节能的设计理念,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四、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城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到城市的交通流动和人民的出行体验。
合理的交通规划可以缓解交通压力,提高交通效率。
现代城市交通规划注重公共交通的发展,鼓励步行、骑行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以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五、景观设计景观设计是城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公园、广场、街道绿化等方面。
优秀的景观设计能够为城市增添美感,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景观设计需要考虑到城市的文化特色和自然环境,注重与周围建筑和谐统一。
六、社区规划社区规划是城市设计中以人为本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关注居民的需求和社区的发展。
社区规划需要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创造和谐的社区环境。
同时,社区规划还需要注重社区的社会互动,鼓励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增强社区凝聚力。
七、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城市设计的指导思想之一,它强调满足当前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的发展空间。
城市设计需要考虑到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的保护和社会的公平。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设计注重节约能源、减少排放、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设计如何适应城市发展的思考李超摘要: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地域间联系的加强使得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加,合理的城市规划会引领城市走向新的发展道路。
城市规划是提高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的发展提供合理的计划,使城市计划与城市发展相适应。
本文将主要针对城市规划设计的现状和城市规划的原则以及如何增强城市规划的适应性措施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城市发展;思考一、城市规划设计现状1、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协调合理进行城市土地资源的分配以及对城市建筑布局进行科学的规划是开展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企业在对城市建设布局进行规划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城市所有资源的有限性,要能设计出对环境既无破坏性又能够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合理规划方案。
当前的许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从事城市设计的工作者不够重视环境问题,在城市的规划过程中缺乏全面的考虑,只重视城市经济如何发展的更快更好,而忽略了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城市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城市发展过程是不能以牺牲环境保护以及资源浪费为代价的,若要有效的结局城市中有限的环境资源以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两者之间存在的矛盾,作为设计者应当充分的进行全面性的考虑,科学合理的对城市进行规划设计,增强城市环境、有限资源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相互的协调性。
2、忽视生态平衡。
现代城市居民对环境质量越来越高,希望能够得到一个融于自然的生活环境。
生态环境也是评价一个城市是否适合居住的一个标准。
我国城市规划设计因为注重经济建设法口对生态环境带来了强烈的冲击。
虽然我国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但是在实际规划中很难落实到位导致现代城市环境越来越差。
3、设计者缺乏创新精神。
设计工作者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缺乏创新精神,盲目的参考其他城市的设计模式和设计理念。
然而,每个城市都有它自己的内涵和特色,设计者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必须充分的考虑该城市的实际情况,通过这一设计规划过程展示城市自身的特色所在。
4、盲目追求“大”、“高”、“国际”、“现代”。
现代城市设计中的城市定位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定位已成为现代城市设计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城市定位旨在根据城市的空间形态和功能结构,为城市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实现城市各类功能的有机融合,提高城市的整体效能和综合竞争力。
一、城市定位的定义与意义城市定位,指的是将城市按照其所拥有的不同功能和特点进行合理划分,确定各个区域在城市的总体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并针对每个区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和设计,实现城市规划的战略性布局和理性利用城市空间资源的目标。
城市定位在现代城市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城市定位能够通过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实现城市空间资源的最大利用。
其次,城市定位能够避免城市功能过于混杂,空间利用率低、交通拥堵等问题,提高城市的综合效益。
最后,城市定位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高城市的整体品质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城市定位的原则城市定位的制定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从城市整体规划出发首先,城市定位的制定需要从整体规划出发,考虑城市的建设目标、城市空间的规模和结构,以及城市的宏观战略需求。
只有从整体角度出发,才能够全面考虑城市的各种因素,实现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的多种需求城市定位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多种需求,包括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社会服务、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的需求。
只有从多方面角度出发,才能够实现城市的综合、协调、可持续发展。
3、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城市定位的制定需要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照顾广大群众的利益和愿望,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活质量要求。
只有着眼于人民的利益和需求,才能够实现城市功能的最大化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4、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城市定位的制定需要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改善,避免城市建设对自然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只有保护好城市的自然环境,才能够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民众的生态福祉。
三、城市定位的划分方法城市定位的划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种:1、根据城市经济特点划分这种划分方法是根据城市经济发展的特点进行的,将城市划分为商业中心、金融中心、产业基地等不同的功能区,以实现经济发展的最大化。
“空间的生产”内涵、逻辑体系及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实践的思考一、概述“空间的生产”概念源自人文地理学和社会理论的研究,其核心内涵强调了空间并非自然存在或既定不变的实体,而是通过人类活动、社会关系与权力结构动态建构的过程。
这一理论框架认为,空间不仅反映着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元力量的交织与博弈,而且也是这些力量相互作用下的产物和载体。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科技的快速发展,空间生产的模式、形态与意义都在不断演变。
对于中国新型城镇化实践而言,深入理解和应用“空间的生产”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涉及的土地利用变化、城市空间重构、城乡关系调整乃至区域发展格局优化等一系列问题,本质上都是空间生产过程的具体表现。
探讨“空间的生产”的逻辑体系及其与中国新型城镇化实践的内在联系,旨在揭示城镇化背后的动力机制,探寻更加科学、可持续的空间治理策略与路径,以期推动城镇化向着更高质量、更和谐的人居环境方向发展。
研究背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现状与挑战不平衡发展:中国城镇化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水平较高,而中西部地区相对滞后。
这种不平衡发展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以及区域间的发展差距。
城市病:随着人口的大量涌入,城市面临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在城镇化过程中,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存在大量的土地浪费现象,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问题: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给城市的社会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如留守儿童、农民工权益保障等。
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中国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旨在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高城镇化质量等手段,实现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研究“空间的生产”内涵、逻辑体系及其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实践的思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意义:探讨“空间的生产”理论在新型城镇化中的应用价值指导城市规划与设计:“空间的生产”理论强调空间的社会属性和生产性,认为空间是社会关系和经济活动的载体。
现代城市设计理论1西方近现代的城市设计工业革命后,近现代的西方城市空间环境和物质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
由于新型武器的运用,使中古城市的城墙渐渐失去了原有的军事防御作用;同时,近现代城市功能的革命性发展,以及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明运用,使得近现代城市形体环境的时空尺度有了很大的改变,城市社会亦具有了更大的开放程度。
这一时期的城市规划设计曾取得显著成就。
其中克里斯多弗·仑主持的伦敦重建规划、欧斯曼的巴黎改建设计、朗方的华盛顿规划设计及阿姆斯特丹旧城改造均是这一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案例。
然而,就在这一时期,西方城市人口及用地规模急剧膨胀,城镇自发蔓延生长的速度之快超出了人们的预期,而且超出了人们用常规手段驾驭的能力。
就在这一时期,城市逐渐形成了一种犬牙交错的“花边状态”,城镇形态产生了明显的“拼贴”特征。
环境异质性加强,特色日渐消逝,质量日益下降。
这时人们逐渐认识到,有规划的设计对于一个城镇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只有通过整体的形态规划才能摆脱城镇发展现实中的困境。
因此,以总体的可见形体的环境来影响社会、经济和文化活动,构成了这一时期城市设计的主导价值观念。
历史上大多数地方性城市设计与建设意象往往是明确的、共享的,城市建设是累积、渐进也是相对缓慢的,因而两者匹配比较容易。
而今天的城市设计却出现了许多非共享的、互异的甚至对立的设计意象,城市建设的速度、规模、尺度和开发强度亦远非工业革命前可比,因而,其准则价值构成就十分复杂,经济、技术、社会文化乃至心理方面均对城市设计产生影响。
2现代城市设计的产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经济恢复、重建,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也积累了足够的财力、物力用于城市建设,使许多城市继工业革命后又一次获得了高速的发展。
然而,由于过度依循形体决定论的建设思路,重视外显的建设规模和速度,特别是席卷西方的城市更新运动,对城市内在的环境品质和文化内涵掉以轻心,反而使得城市中心进一步衰退和“空心化”,不少历史文化遗产受到威胁与破坏,甚至有不断恶化的趋势。
城市更新中的城市设计策略思考摘要:新时期以来,我国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而其改造的目标多为新建成的城市,其所涉及的利益主体较多,使得我国城市环境的改造开发与建设面临着一些难题。
在我国,城市设计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规划系统,既是对城市更新相关政策进行可行性分析,又是对城市更新相关政策的推动和发展。
文章以城市设计为切入点,对我国在城市更新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与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更新;城市设计;策略思考引言:城市更新是目前城市建设过程中,对空间环境进行理性的更新与再发展的指导方针。
城市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所以,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既要注重经济,又要注重社会。
在城市更新发展中,将致力于构建一个新的、生态的、健康的城市。
为此,文章从城市设计对城市更新的重要意义入手,对城市更新中的城市设计与规划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对城市更新中的城市设计与规划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最后对城市更新中的城市设计与规划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城市更新中进行城市设计的意义(一)提高城市更新合理性与可行性进行城市更新,并不只是要将城市的范围扩大,而是要在这个基础上,对各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优化和完善,持续地对城市的总体设计方案进行改进,采用先进的城市设计理念和方法,让城市更新变得更具合理性和可行性。
在众多的城市建设工程中,有些工程的选址对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施工工地上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能有效地防止施工失误。
让各种建设工程更加符合城市发展的需要,让广大市民得到幸福的生活。
同时,一个好的城市设计能更好地体现设计者的设计意图,更好地发现和矫正城市更新中存在的问题。
这对于提升都市更新的效率与可行性具有重大意义。
(二)提高城市公共空间的整体质量城市公共空间作为一个城市最直观的展现其自身魅力的地方,在一个城市的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所以,在城市更新的进程中,科学地进行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是十分必要的。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思考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
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不断推动,为了建造舒适优美的城市生态空间,各城市不断进行着园林景观设计改建和修缮工作,实现城市园林美化和生态保护的双赢。
1、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多样性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形态的多样化,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也变得日益多样化。
通过建筑外立面的搭配、庭院景观的设计、街道绿化的布局等手段,使得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具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绿化成为城市园林景观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绿化带、多功能绿地、小品化绿地等各种方式,扩大城市的绿化面积。
同时,新型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强调生态保护与环境整治,并将绿色环保作为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重要的表现手段。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不仅仅是为了绿化城市空间,也是为了美化它,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融合,让城市的艺术气息更浓郁,为市民提供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
随着大数据技术、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城市已经进入到智慧城市时代。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城市园林景观将成为城市智能化的重要方面,通过新型技术手段,实现城市园林的集中管控、运营与管理。
2、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的理念,需求市民过上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对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需要从可持续的角度出发,将生态和经济发展进行优化,避免过度的开发和环境污染。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也需要将文化因素考虑进来,将传统文化完美融合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为城市增添浓郁的文化韵味。
例如,利用中国传统园林的手法,将传统文化气息融入当前的城市景观中,打造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观。
总之,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已经呈现出多样化、绿色化、艺术化的特点,并且在不断地改进和创新。
在未来的发展中,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将更多地融入智慧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中,打造更宜人、更舒适的城市生态空间,为市民提供更加高品质的生活。
关于当代城市设计理论的回顾与思考摘要:文章主要从城市设计对象和手段的角度剖析了城市设计的基本概念,并且从城市设计的设计内容角度归纳了城市设计的基础理论,在城市设计理论的历史发展中剖析其社会背景,以及站在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透视城市设计遇到的问题,并且对城市设计的未来进行展望。
关键词: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空间美学;功能主义1 城市设计的基本概念“根据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融合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等主要元素,对空间要素做出形态的安排,制定出指导空间形态的政策性安排。
”[1]城市设计中的“城市”表明城市设计尺度是基于城市化空间的尺度,城市化的空间尺度包括区域、城市、城区、中心区、商业区、公共空间等。
城市设计尺度既然包含任意城市化空间尺度,即其可以是任意尺度的空间设计,那么也可以跳出既定城市化空间尺度的局限,进行过渡空间尺度的设计,从而作为城市规划在既定空间尺度过渡阶段的衔接。
“设计”与规划相对应,设计是基于美学和功能结构优化的角度对规划的补充和提升,而基于美学的角度需要考虑是城市的物质形体空间在三维上的形态设计及其在不同时间维度空间形态设计的延续;基于功能优化的角度要考虑的则不仅仅是土地使用上的经济性,同时还要追求土地使用上社会功能的完整性以及附着于土地上的空间秩序(包括环境、建筑使用功能)的最优性。
1.1 当代城市设计的基础理论张剑涛学者将当前城市设计理论的研究内容划分为以下七个领域:景观一视觉、认知一意象、环境一行为、社会、功能、程序一过程、类型一形态[2] 。
笔者认为现代城市设计理论按照城市设计的设计内容可以分为物质形体空间设计、城市整体社会文化氛围设计、规划实施与运作机制设计三个领域,分别对应物质、制度、文化三个领域,但是作为一个成功的城市设计可能是需要同时考虑三者并将其融为一体。
城市物质形体空间设计是城市设计的基础,也是承载城市文化形象的实在载体,这个领域的研究内容囊括了从城市的平面形态到三维空间形态的,甚至于要考虑到物质空间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形态变化和过渡。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思考摘要:城市园林景观不仅代表着现代城市的外在形象,还是保持城市生态环保的重要途径,在快节奏的现代城市生活中还肩负起了提升人们生活品质、缓解人们压力的重任,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现阶段的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发展良好,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难以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
鉴于此,文章详细论述了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旨在可以为行业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继而更好的为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助力。
关键词: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发展趋势前言:在城市化的发展中,城市规划时景观园林设计的地位更为明显,它已经变成地方特色塑造、生态环境改善的关键手段。
在城市发展中,自然环境往往受到较大破坏,对人们生活的质量会带来直接影响。
但是,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人们往往对居住环境有着更高要求。
由此可见,现阶段应该对园林景观设计的现状不足做好分析,为优质的景观设计提供方向。
1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1.1缺乏个性化设计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在一定程度上是艺术形式的一种表达,其设计应该体现其个性化。
然而,现阶段的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并没有针对园林景观所处位置以及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设计,其植物的选择已经成为定制批量化方式,植物品种单一,搭配方式雷同,一方面地质气候的不同影响植物的生长状态,不利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另一方面使得城市园林景观出现千篇一律的景象,影响着现代城市的形象。
1.2缺乏施工技术创新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在施工技术上,缺乏有效的创新,使得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无法真正发挥其作用,进而无法达到其设计初衷。
再加上后期对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管理不重视,没有对其进行维护或改进,使得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失去了其原有意义。
1.3文化底蕴不足在设计景观园林时,设计工作并不是简单的栽花、植树等活动,而是基于自然且比自然更高的,存在文化底蕴的造景活动。
各城市的历史文化不同,而在更多设计中,设计师却忽视了城市具备的文化特点,让设计和城市历史文脉相偏离。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演变历程及思考摘要:按时间顺序,本文把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演变历程分为六个各阶段,分析了各个阶段的核心特质,抽取并剖析精华思想,以为中国城市规划实践提供经验借鉴。
1.前言在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构成了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必要背景和物质驱动后,现代城市规划就进到理论和实践探索的阶段。
从英国政府改善城市卫生条件和工人居住环境的实践开始,越来越多的先驱(建筑师、艺术家、规划师、社会家、政府官员等)关注城市问题和城市规划,他们或思考理想城市的模型,或提出自己的理论观点,或支持追随,或批判指正……随着历史的发展,一些精华思想洗尽铅华,一些理论被遭贬弃。
但是,曾经某一时代的经典,依然值得我们研究。
探索历史,可以为我们正视历史、把握现在、预测未来提供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法。
本文将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演变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力求清晰系统地阐述规划理论的发展历程。
2.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演变历程2.1初期实践探索2.1.1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运动人类居住模式的转变,导致传染疾病在西方世界迅速蔓延。
14世纪“黑死病”和后来几次传染病的爆发,促使欧洲各国关注城市环境整治和基础卫生设施建设,作为最早的工业化国家,英国的情况毫无疑问是最严重的。
为此,英国于1875年制定了世界第一部《公共卫生法》,强制性规定了城市里的卫生设施和住宅的最低建设水准。
为了改善工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1890年,英国颁布了《工人阶级住宅法》,提出了旧住宅改造的标准,如对给排水、道路、房屋日照、室内日照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城市规划的雏形开始形成。
2.1.2 城市美化运动18世纪后,中产阶级对城市中四周由街道和连续的并列式住宅所围成的居住街道中只有点缀性的绿化表示出极端的不满,在此情形下,有园艺师亨弗利.雷普顿倡导的“英国公园运动”试图将农村的风景庄园引导城市之中,强调城市空间组织和布局要创造健康的环境和展现优美的美学特征。
新时代背景下城市更新改造中的城市设计思考发布时间:2023-03-22T01:40:56.723Z 来源:《城镇建设》2023年第6卷1期作者:周伊宁[导读] 我国城市化建设和我国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效,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化建设。
周伊宁武汉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14摘要:我国城市化建设和我国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效,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化建设。
随着城市化进程速率的提升,我国各个城市的建筑数量与建筑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部分城市的建筑规划极为粗放,对城市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
众所周知,城市环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当今时代的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环境的优劣,也十分认可绿色城市设计理念。
很显然,人们在对城市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遵循绿色城市设计理念非常重要,可以满足当今社会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也能够保护生态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相关部门在规划设计城市的过程中,应积极应用绿色城市设计理念,提高城市化建设水平。
关键词:城市设计理念;规划设计;应用引言城市建筑是城市建设主要组成部分,城市建筑是城市规划的具体实施,建筑设计与建设对于城市形象的展现至关重要。
因此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需要结合城市的发展规划实际需求,兼顾城市的长远发展。
近几年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大量人口聚集于城市,从而不断激发城市开发和发展建设的动能,面对当今快速变化发展的城市,需要采取更为科学合理、严谨论证的方式加以规划,构建更美好的人居环境,更好地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期望,不断增强人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1城市设计在新城市发展理念中应发挥的作用随着城市更新及精细化城建最新理念的转变,城市设计的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
一方面,城市设计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贯穿于国土空间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
在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等不同层级国土空间规划中,在城市中心区、农村等不同的区域内,城市设计方法将发挥不同的作用。
当代城市规划和空间设计的感想作者:朱向冶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7期摘要:城市是由建筑、绿化、道路、水系、人文风景等共同组成的服务于人的空间。
城市规划解决的是上诸因素以及以人的六觉感受尺度为准组合而成的城市空,而建筑设计则解决诸因素中建筑个体功能以及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影响下与城市大环境小环境的协调。
关键词:城市规划空间设计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没有哪个领域像建筑和城市这样,涉及到社会、文化、哲学、艺术、经济、政治、科学技术以及其他的各种社会层面,并对各个领域都有着本质的影响,因此,建筑和城市是人类所有活动的交汇点。
当然,建筑与其他艺术不同,有着非常现实的客观条件。
有经济的制约、法律的束缚、社会的要求,各种现实的条件都会对建筑的美学表现或思想表现产生很大的制约作用。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空间的分析与设计,也即对人活动的区域空间和各区域空间只的关系的协调。
建筑设计是解决室内空间的使用、经济、美观的要求,同时在外部形体上,具有一定时代特性风格的前提下与周围环境、城市历史文脉及城市控制性规划相协调的结果。
城市规划是动态地解决和协调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建筑群的整体形象,以生态的、可持续的观点延续城市的历史,展望城市的未来。
1. 城市规划和建筑空间建筑空间包括建筑形式(平面和立面)、质感、材料、光影和色彩,这一切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清晰的表现空间的品质或精神。
甚至于一声呼啸,一声声回音,也会让人感到空间的存在。
因而,现在所阐述的空间概念,不只是视觉感受,必须包括行动、情感方面的其它概念加以补充,它应是一种感觉,就如同我们全身的皮肤都可以感觉到“辣” 一样,“辣”不只是一个味道,不只是味觉,而是一种感觉。
空间意识远不止是脑力活动,它占据意识和感觉的全部,要求整个自我介入以期作出全面的反应,因而对空间的概括不能用平面、模型或建筑物。
空间就是某种因场所而产生的人的知觉感受。
如同人的听觉,不能用物体振动或声波曲线来概括声音;如同人的色觉,无法用光的反射吸收或光谱来描述颜色一样,空间也不能用平面、模型或建筑物来概括。
现代城市设计及其发展和城市空间的思考
【摘要】城市设计历史悠久,它与城市规划、建筑学以及景观设计关系密切。
现代城市设计强调以人为核心,研究城市整体及布局的形体环境与生活环境的塑造。
以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促进城市的繁荣与发展。
重视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强调综合与交融,监理完善的设计管理程序和与经济发展联系日益密切,是现代城市设计发展的趋势。
而在城市空间上,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封闭与开放相结合,功能的分化、复合和追求高效率,人情化,自然化,整体化这几个方面上。
【关键词】城市设计发展城市空间生态自然整体
【正文】
“城市设计”这一术语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他在各个时代,各个地区,均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却始终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志。
城市设计表现在多个方面,从大的概念上说,它包括政策制定和社会保障,以及社区及城市管理。
而从层面上说,又包括城市政策管理方法设计,城市供应及污染处理设计,以及擦肩而过瑟吉欧规划与建筑学概念上的城市设计。
那么我们怎么理解城市设计呢?
在西方学术界纵多的设计科目中,“城市设计”这门学科的确立大约是在20世纪50年代。
城市设计与其他设计有诸多的不同点:建筑设计是对单体建筑的形体,外观及内部装饰进行设计;公园设计是对游玩空间的装扮和设计;广场设计是相对城市而言较小的空间的设计。
这些设计均是一些对单一场所的规划,而城市设计则是这几种设计的总括,设计的范围较为全面,是为整个城市的形态及空间变化详细规划。
城市设计也是西方文明的最重要的标志,它包括一些开放空间景观、街区布局、道路系统等一系列的因素,犹如一张绘满各种风景的图纸,它是由各种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的概念组成。
而对于我国而言,城市设计是当前我国规划界,建筑界的人们话题。
按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城市设计下的定义,“对城市体型环境所进行的设计”来衡量,他并不是什么新事物。
在古代和近代都已有不少这方面的理论与优秀的实践。
唐长安,宋东京,元大都等,这些城市设计主要以实体环境与视觉艺术作为基础,运用广场,轴线,视线。
序列,对景等手法,来塑造符合时代需求的城市实体空间环境。
现代城市设计的定义众说纷纭,但多数人对于城市设计,主要研究城市形态环境这一点上认识比较一致。
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提出:“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环境形态所做的各种合理处理和艺术安排”,应当说是一个比较全面的表述。
现代城市设计迅速发展不是偶然的,它与世界范围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经过恢复重建,到了60年代,经济相继出现飞跃,积累了足够的财力物力,用于城市建设,是许多城市高速发展和更新,随之而来的是城市环境质量却改善不多,甚至有不断恶化的趋势,不少历史文化遗产受到威胁与破坏,城市中心在衰退,人们呼吁优美与效率的城市环境,呼吁以人为中心的城市复兴。
原本以研究物质规划为主的城市规划不断向城市社会,经济相关的社会系统设计发展,注重政策规划,忽视环境设计,而建筑师们又偏重于建筑单体创作,忽视城市整体环境。
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现代城市设计的兴
起和发展就成为很自然的事了。
与此同时,城市设计在理论上也有了新的发展,他研究的方法不再局限在视觉艺术的圈里,提出着重以“人、社会、文化、环境”作为城市设计的评价标准。
环境一行为研究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为城市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现代城市设计的宗旨与目标是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方便,高效,卫生,优美,有特色的城市环境,以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和振兴。
这是包含提高城市形体环境质量和城市的经济发展两方面。
形体环境质量,要求城市形态脉理清晰,各个城市要素之间协调,和谐,形象优美,而且使城市整体或局部具有特色,有识别性。
现代城市设计已成为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城市规划,建筑学,景观建筑学,市政工程学紧密联系。
城市设计既贯穿在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又成为城市规划与建筑,景观和市政等详细工程设计的联系桥梁。
尤其是城市重要地段,为确保环境质量,城市设计已成为城市详细规划之外必不可少的设计阶段。
现代城市设计,从形成到现代,已得到社会和规划,建筑界的认同,而且有了大量优秀的城市设计实践。
而今城市设计作为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仍在不断发展完善。
近年来发展的主要趋势,首先表现在城市设计和经济发展有了愈来愈多的联系。
发展趋势之二,是更注重城市设计如何建立一套完善的设计与管理程序。
发展趋势之三,表现在近年来城市设计更强调城市的综合性,交融性,不同功能的建筑相互交融混合,城市绿地,城市交通和建筑交融混合,城市空间的立体混合。
而在另一方面对于新世纪的城市空间我也有所体会。
城市是时代与社会的真实映像,社会革命带来城市革命,城市的功能,性质,空间和物质形态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
而在新世纪现代的城市空间上,较之过去与现在,它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我认为有如下趋势:1.封闭与开放相结合的基本形态;2.功能的分化,符合和追求高效率;3.人情化4.自然化5.整体化。
下面我一一谈一下每点的体会和思考。
首先是基本形态:封闭与开放的有机结合。
总体而言,封闭与开放的有机结合是新世纪城市空间的基本形态。
这种形态既与信息社会的时代特征相耦合,也体现着城市空间历史发展的逻辑规律。
所以让我们从西方历史上来体会——10到15世纪:封闭型形态;15到18世纪:构成型形态;18到19世纪:功用型形态;20世纪:开放型形态;21世纪:走向新形态。
封闭与开放的结合为城市提供了更好的平衡和粘合,同时也没有丢掉现代风格的真正益处。
其次是功能的分化,符合和追求高效率:第一点是城市空间的功能性,以空间为目的的总归是建筑的本源,即使把建筑视为艺术,它的中空部分也是它区别于其他艺术的特点所在,城市,也大体如此。
实用性就是功能性,是对城市空间的第一要求,艺术性只能在实用性的基础上发展出来。
历史上形形色色的城市空间适应着人们的各种使用要求,具有相应的功能。
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变化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功能上的要求。
第二点是城市空间的分化:早期城市比较简单,空间可以粗略概括为从属于统治者的“纪念性空间”和属于广大居民的“生活性空间”。
到了1933年,《雅典宪章》的发表,认定现代城市的四大功能是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城市空间分化为相应的四类空间:居住空间,工作空间,游憩空间,交通空间。
第三,功能的分化与复合带来空间使用的高效率,所谓高效率,一是指对人的行为支持的有效性;再则指空间使用的频率高。
城市空间功能的分化与复合是由于现代生活内容的日益丰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对城市空间的使
用日趋复杂,要求梳理整合,实现效率的必然现象。
再者是人情化。
对现代城市空间批判的一个重要话题是人情味的淡漠。
而我们却是需要充满人情味的城市空间,就是要求城市空间的人情化,场所化。
从历史上看,人们参与社会的地点大部分是在城市外部公共空间。
城市的公共空间无疑是每一个社会曾经创造的最自然,最灵活,由不同成分组成的最广大,最随意的“场所”。
因此,人情化对于城市空间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然后是自然化。
这无疑要跟城市环境以及生态的问题扯上边。
城市内部的环境过渡的人工化和密集发展带来了许多严重的不良后果。
噪声污染,空气污染,视觉污染等等。
各种生态反应都说明了这一点。
那么城市与自然结合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城市的生态问题受到密切关注。
所以就有把自然开放的空间引进城市,人工空间的绿化等手段来使得城市空间自然化。
这是人们回归自然的愿望。
最后是整体化。
整体化是未来城市空间发展的又一重要方向。
对于整体化,有学者有以下两个观点来促进实现:第一是交通空间与人们的交往空间相互交融;第二是城市空间的立体化。
交通空间与人们的交往空间相互交融是实现城市空间整体化的基础。
而城市空间的立体化,即空中,地面,地下的立体开发是当代大城市实现城市空间整体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解决城市交通空间与人们的活动空间相互交融的问题,从而保证城市空间整体化发展。
谈了那么多关于城市设计以及城市空间的发展,我深刻认识到,城市设计也是当今时代当今社会的主流之一,无论是建筑单体设计还是景观设计,还是城市整体的规划,都是与城市设计密不可分的。
学了城市设计概论这门课,让我对城市设计有了一定认识,受益匪浅。
今后我会多关注城市设计,学到更多关于城市设计的知识。
参考文献:《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城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