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法律基础》形成性考核作业册参考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4.07 KB
- 文档页数:6
第一次平时作业
一、名词解释
1、法: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靠国家强制力为保证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法律关系:指根据法律规范产生的、以主体之间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殊的社会关系。
3、法律解释:指对法律规范的内容、涵义等所作的说明。
4、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通过选举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一种根本政治制度。
5、国家机构: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形式自治权,实现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一种政治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
1法是以(B)为内容的行为规范。
2. 法是调整(A)的行为规范。
3. 法的溯及力,是指法律颁布后(C)是否适用,如果适用,就有
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没有溯及力。
4. 我国公民在选举权方面要求年满(D)。
5.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
6.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属于(A)。
7. 在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D)。
三、多项选择题
1、法具有以下哪些特征(ACD)。
2、任何法律关系都是由下列(ABC) 要素构成,缺一不可。
3、国家创制法的方式包括(AC)。
4、宪法规定,公民的政治自由包括(ABD)。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是(CD) 。
四、简答题:
1、法的局限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要点:①法不是调整社会关系的唯一的方法。②法的僵化性。③法不可避免地存在漏洞。④法的保守性。⑤法可能带来的压制。
2、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答案要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革命的创造性产物,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因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具体表现如下: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放映了我国的阶级本质。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其他制度的基础。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反映了我国政治生活的全貌。
第二次平时作业
一、名词解释
1、行政主体:是指依法享有行政职权,能代表国家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能对行为效果独立承担责任的组织。
2、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3、要约:是指订约当事人一方向另一方发出的希望和他订立合同的意识表示。
4、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的法律制度。
二、单项选择题1.我国目前没有形成统一、完整法典的部门法是(D)。
2.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D)。3.行政处罚的对象是(B) 。
4.我国的《民法通则》规定:当事人在实施法律行为时,行为
时,不得欺诈、胁迫对方当事人,双方不得串通实施损害国家、集体、第三人的利益的行为。这一规定是(D) 原则的体现。
5.王某今年17 周岁,为某大学学生,智力超常,生活,生活自理能力很强。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是(C)。
6.某厂采购员甲外出采购本单位所需的一批水泥,某甲是该厂
的(B)。
7、下列组织中,具有法人资格的是(D)。
8合同的订立,在法律上主要分为(B)两个阶段。
9、下列(C)属于抽象行政行为。
三、多项选择题
1、行政行为的特征有(BCD)。
2、宣告死亡的法律后果有(ACD)。
3、某甲今年15 周岁,他用口头协议的方式将家里的钢琴卖给某乙,因某甲身高体健,某乙并不知道某甲尚未成年。该协议(AD)。
4、财产所有权包括四项权能,除了占有,还包括(BCD)。
5、公民因遭受他人不法侵害而造成身体伤害或死亡的,可以
请求赔偿(ABCD) 。
6、张某误将邻居的衣物当成自己家的收了回来,并放进柜子里。
在法律上,张某的行为属于( BC)。
四、案例分析
甲经人介绍,在某厂做了搬运工,每月有800 元收入,平时就住在工厂的宿舍里。由于工作,宿舍又离厂较远,甲打算从乙处花900 元买一辆轻便摩托车。此事遭到甲的父母的强烈反对,但甲还是将摩托车买了下来。几个月后,甲因患精神分裂症,无法工作和独立生活。由于甲今年17 周岁,其父母找到乙,认为他们之间的买卖无效,要求乙返还钱款,拿走摩托车。
请问:甲的父母的主张有没有法律根据?甲乙之间的买卖有效
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甲的父母的主张没有法律依据。甲乙之间的买卖有效。因为《民法通则》规定,16 周岁以上不满18 周岁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虽然几个月后甲患精神分裂症,但买卖当时并没有发病,双方买卖符合《民法通则》的三个实质要件:第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第二,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不存在欺诈行为;第三,没有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所以说甲乙之间的买卖有效。
第三次平时作业
一、名词解释
1、犯罪的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2、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具体犯罪的实行行为,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的犯罪停止形态。
3、回避制度:是指承办案件的有关人员因与案件、案件的当事人有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关系,不得参与办理该案的诉讼活动的制度。
4、上诉:是指法定的诉讼参与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第一审的判决或裁定时,依照法定程序要求上级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诉讼行为。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C)。
2.已满14 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故意伤害他人致人轻伤的,(B)刑事责任。
3.甲和乙多次发生争吵,矛盾日深。某日两人又发生争吵,二人决定决斗。决斗中,甲将乙刺成重伤,乙刺穿甲的心脏致甲死亡。乙的行为属于(D)。
4.区分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的关键在于(D) 。
5.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D) 是不正确。6.下列不属于刑事诉讼中的
强制措施的是(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