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题知识点归纳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5
小说阅读题知识点归纳
一、环境题
①(环境本身)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季节;描写了环境的………(特点)。
②(人物)A渲染……气氛,烘托……心情;
B表现……地域风光,映衬……形象;
C渲染…气氛,奠定……的基调,暗示人物命运;
D暗示……社会背景,揭示……性格成因。
③(情节)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导引人物出场。
④(结构)与上下文、首尾、标题之间有无承上启下、铺垫、照应的关系。
⑤(主题)A象征……揭示……主题;B与……形成对比,突出……主题。
二、艺术技巧题:
鉴赏小说情节谋篇布局艺术技巧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表现手法、小说的线索、小说的结构、叙述人称及角度、小说的叙述顺序。
1.小说表现手法:
①设置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前有伏笔、后有照应;
③铺垫蓄势;
④情节突转,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⑤情节摇摆发展,一波三折,赋予小说更为人心魄的魅力。
(6)误会巧合,引人入胜。
(7)结局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又俗称为“欧·亨利式结尾”。(8)结局戛然而止,留下空白,激发读者想象。
(9)“黑色幽默”(运用滑稽、夸张变形、双关反语等艺术手法,对社会现实的黑暗进行嘲讽和鞭挞,让人觉得滑稽可笑的同时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闷。)
2.小说的线索
小说线索分为单线和双线两种,双线结构,一明一暗,相互交织。3.小说的结构
传统小说通常以时空为本位的线性结构模式即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而现代小说在结构上赋予小说更多的变化,主要有三种常见结构模式:
一是“延迟”式结构。一环扣一环,引人入胜。
二是生活的横断面。将时空浓缩到一个小小的点上,在精巧的结构中展开立体的无限时空间。
三是按照心理时序而展开的意识流结构。
4.小说的叙述人称及角度
叙述角度有“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两种。
“有限视角”好处:完全依赖于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里的世界,有意隐藏一些环节,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让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与评价。富有悬念,引人入胜。
第一人称好处: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作品和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
5.小说的叙述顺序:顺序、插叙和倒叙。
【插叙的作用】(1)(情节):对主要情节作必要补充,使笔墨更集中,情节更加圆满合理;
(2)(结构):为后面某一情节作铺垫;(3)(人物):更好地刻画突出了人物特点;
(4)(主题):暗示……,突出……主题;
【倒叙的作用】
(1)(情节):倒叙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2)(结构):引出下文对……描写;
(3)(人物):倒叙可以突出刻画人物的……特点,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4)(主题):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放在前面,可以使读者更好地去思考小说传达的主旨。
三、“形象”题
1.刻画人物的方法:
①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如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补充:细节描写包括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成功的细节可以增强艺术感染力。
②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A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衬托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B用环境描写或烘托。
③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
四、“主旨”题
1.小说表现主题的方式:
(1) 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概括主题的格式:小说通过……形象的刻画,歌颂赞扬……。
(2) 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常用以小见大手法)
概括主题的格式:小说叙述了……的故事,讽刺揭露……,表明作者(情感态度)……。
(3) 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常用象征手法)
概括主题的格式:小说通过……的寓言故事,揭示……人生道理。
(4) 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常用想象、夸张、变形、象征、荒诞手法)
小说通过想象、夸张、变形、象征、荒诞等手段虚构了一个……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什么现象的反思或对……的困惑。
2.理解虚构对于小说的重要意义
小说中的真实是对生活的提炼,是一种想象和虚构的真实,小说最终要表达的不是某种事实,而是一种内心的真实,一种具有审美魅力的真实·
五、分析标题
1.小说标题的含意(双重或多重)
①语境意义。②是否有比喻象征意义。③是否有一语双关,双层含义。
2.小说标题的用意(作用、效果、好处)
①(情节):是否点明时间地点及故事背景。是否概括点明小说的主要情节。
②(结构):线索?悬念?
③(人物):是否揭示人物形象的特点。
④(主题):题眼?是否暗示比喻象征、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
六、分析语言
小说语言分为人物语言、叙述和描写语言
从三方面入手:
①人物语言:个性化,充分显示了其身份性格精神品质。并举小说中的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②叙述语言:简洁传神或冷静客观或幽默风趣、含蓄俏皮或典雅庄重。
③描写语言有表现力、感染力,令读者如见其人、如听其言,仿佛亲临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