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专题:地球的圈层结构(解析版)
- 格式:docx
- 大小:358.72 KB
- 文档页数:11
地球的历史及地球的圈层结构考点(2021·江苏高三零模)下图示意横跨帕米尔高原主体、阿莱谷地、西天山、费尔干纳盆地等主要构造单元及对应的莫霍面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地壳厚度最大处为()A.费尔干纳盆地B.西天山C.阿莱谷地D.中帕米尔2.图示剖面断层发育的根本原因是()A.地壳垂直运动B.地壳扩张运动C.岩浆活动D.地壳挤压运动【答案】1.D2.D【分析】1.图中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为地壳,图中莫霍面与地表起伏线之间的间隔即是地壳厚度,读图可知,选项四个地区相比而言,中帕米尔两者之间间隔最宽,地壳厚度最大,故选D。
2.该区域位于帕米尔地区,岩层受地壳挤压,当内力挤压超过岩层的承受能力,岩层破裂并沿破裂面发生位移,形成断层,主要受地壳水平挤压运动形成,D正确,AB错;与岩浆活动无关,C错。
故选D。
(2021·北京海淀区·人大附中高三三模)下图示意北京时间2021年5月21~22日世界上发生的三次震级较高地震的位置,下表为三次地震的相关信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乙地发生地震时,震中所在地的区时是()A.5月21日20:02B.5月22日03:02C.5月21日21:02D.5月22日09:024.据图表信息推测()A.三地震源都位于岩石圈内B.甲地震中位于板块生长边界C.乙地地震可能诱发风暴潮D.丙地地震烈度大,破坏最强【答案】3.C4.A【分析】3.乙地发生地震的北京时间为22 日00:02,震中经度为68.20°E,位于东5区,比东8区晚3小时,所以此时震中所在地的区时是21日21:02,故选C。
4.三地震源深度小于等于10km,都位于岩石圈内(岩石圈:地壳+上地幔顶部),A正确;甲地震中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B错;风暴潮多是由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系统)导致的海水异常升降,与地震关系不大,海底地震易诱发海啸,C错;丙地地震震级大,但震中深居海洋,周边人口密度小,对人类财产等破坏不大,D错。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课时分层作业(六)(建议用时:45分钟)[合格基础练]科学家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划分地球内部圈层和寻找地下矿藏。
读图回答1~2题.1.若图中a是d的一部分,a和b组成c,则图中a、b、c可分别表示的概念是( )A.外核、内核、地核B.地壳、地幔、地核C.上地幔顶部、地壳、岩石圈D.上地幔、下地幔、地幔2.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面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地下有石油储存的是( )A.①B.②C.④D.③1.C 2。
A [第1题,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合称岩石圈,所以a 为上地幔顶部,b为地壳,c为岩石圈.第2题,由于石油为液态物质,所以横波不能通过,纵波传播速度变慢,由图可知,①符合题意.]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3~4题。
3.有关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C.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D.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传播速度减为04.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包括地壳和地幔②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③位于软流层以上④厚度不一,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甚至缺失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3.C 4。
B [第3题,图示C表示水圈,而B表示生物圈,故A 项错误;图示D表示地壳,故B项错误;地震波经过FG之间的交界面,横波速度减小为0,但纵波速度不为0,故D项错误。
第4题,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的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故选B项。
]2015年12月21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玻利维亚通信卫星发射升空。
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图示能正确反映玻利维亚通信卫星在升空过程中经历的大气环境状况的是()6.下列有关Ⅰ、Ⅱ层可能出现的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飞机在Ⅰ 层飞行有时会出现颠簸现象B.飞机在Ⅱ层飞行时,飞行员常感觉是万里无云C.在Ⅰ层中有时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上升的现象D.在Ⅱ层中沐浴阳光时不会损伤皮肤5.C 6.D [第5题,由图可知,Ⅰ层是对流层,Ⅱ层为平流层,Ⅲ层为高层大气层.通信卫星在升空过程中经历的大气环境状况,从气温的垂直变化特点和臭氧层的位置看,C图所示正确。
高一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分)(1)图中A代表_______层,B代表_______层。
(2)A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其主要特点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对流运动显著和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3)B层有利于高空飞行,其原因是________ 。
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
(4)C层中的_____层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
太阳耀斑爆发时,耀斑发射的进入地球电离层,会引起电离层的扰动,从而导致通信。
(5)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是_____(填字母)层;能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的臭氧层是在 (填字母)层。
【答案】(1)对流层平流层(2)递减(3)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水汽、固体杂质极少,天气晴朗上升(4)电离电磁波中断(5)A B【解析】(1)从A、B、C所处的高度分析,A为对流层,B为平流层。
(2)分析A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变化分析,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3)B层大气的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大气较稳定,以水平运动为主,又因距地面远,水汽、固体杂质极少,天气晴朗,利于高空飞行。
(4)C层中的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当太阳耀斑爆发时,能释放大量能量,发射的电磁波,干扰电离层,导致通信中断。
(5)A层大气上冷下热,易发生对流运动,又因含有水汽和固体杂质,所以天气现象复杂多变;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中。
【考点】大气的垂直分层2.关于大气的组成成分及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从低层到高层的大气成分依次是水汽、干洁空气、尘埃B.对流层由于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使空气对流运动显著C.平流层既对生物有保护作用,又有利于飞机飞行D.高层大气随高度的增加温度降低、密度减小,与人类活动没有关系【答案】C【解析】低层大气中的都含有水汽、尘埃和干洁空气,而高层空气中主要是干洁空气;对流层由于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使空气对流运动显著;高层大气中热层大气随高度的增加温度增加,其中的电离层与人类的通讯活动关系密切;而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对生物有保护作用,大气稳定,利于飞机飞行。
考点四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考点解读】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由地核、地慢、地壳组成的内部圈层和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的外部圈层。
它们的特点是:地核的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状,内核为铁镍固体;地慢为铁镁固体,地慢上部的软流层为岩浆发源地;地壳厚度不均,陆壳厚洋壳薄,地壳上为硅铝层,下为硅镁层;大气圈高度愈增大气密度愈降;水圈由液、固、气三态组成,连续而不均匀分布;生物圈与地壳、大气圈、水圈交叉分布且相互渗透,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最活跃的圈层。
(一)地球内部圈层(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界面——不连续面地震波分类及特点(3)划分:以两个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将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4)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全部由岩石构成,是构成地貌、土壤的物质基础,提供各种矿产资源。
岩石圈与其它三个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一起,构成了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
(二)地球外部的四大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1.大气圈的作用: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大气,而且还是生物生存的保护层等,对人类有重大作用。
2.大气的主要成分及各种成分的环境意义总的说来,自然界干洁空气中各部分的含量处于动态平衡中,但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能够改变大气各种成分的含量(特别是微量气体,如、臭氧的含量的变化)。
当前,特别引起人类关注的是全球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和臭氧含量减少的现象,已经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
3.大气的垂直分层各部分大气层的基本特点:大气层虽然有数千千米(一般认为有2000~3000千米),但其质量的3/4以上却分布在离地面十几千米的低层。
依据各大气层温度(如图5-1)、密度和运动状况,我们可以将大气层分成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1)大气层的基本特点见下表:【考题例析】1.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波,B表示波,其判断依据是。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地球的圈层结构考点分析一、命题揭秘常以地理景观图为背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地球圈层结构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二、考点分析考向一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特点读下图,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A.地表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地幔答案 D解析根据景观图片中山体的形态和火山喷发的景象可以判断出该山体属于火山,其岩石为岩浆岩,是由来自上地幔上部软流层的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的。
因此,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地幔。
考向二地球圈层结构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
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答案 A解析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灰首先在大气圈中迁移,然后进入水圈和生物圈,而后进入岩石圈。
三、考点讲解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1)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2)2.C以上为地壳,C、D之间为地幔,D以内为地核(由E外核和F内核组成)。
3.岩石圈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提示地壳厚度不均,陆地地壳厚,海洋地壳薄。
在陆地上,高原、山地地壳厚,平原、盆地地壳薄。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1.A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2.B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3.C生物圈:广泛分布于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中。
四、跟踪训练1.有关地震波的正确叙述是()A.地震波是一种无线电波 B.纵波传到古登堡界面时完全消失C.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在莫霍界面都明显减小 D.从震源发生的地震波,纵波比横波先到达地表2.地壳最薄的地方,一般在()A.盆地 B.平原 C.海洋 D.大陆高山3.地壳的平均厚度()A.约为33km B.约为6kmC.大于岩石圈的平均厚度 D.小于岩石圈的平均厚度4.不属于地球外部圈层的是()A.水圈 B.生物圈 C.地幔 D.大气圈5.读地球外部圈层构成图,其中B代表的是()A.大气圈 B.生物圈 C.水圈 D.岩石圈6.从地壳到地心()①温度越来越低;②压力越来越大;③密度越来越大;④波速越来越快。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地球的圈成结构都说高中的天文是文科中的文科,但是同窗们也不要太担忧了,其实天文你只需掌握住主要的知识点,解题就会手到擒来,下面是2021年高考天文一轮温习知识点:地球的圈成结构,供大家参考。
一、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外部的结构的研讨:由于地球外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讨。
外地震发作时,地下岩石遭到剧烈冲击,发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方式向周围传达,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
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之分。
纵波传达速度较快,可以经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达;横波的传达速度较慢,只能经过固体传达。
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外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1)由于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达的速度不同,地震波在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就会发作反射和折射现象,迷信家正是应用了地震波的上述性质,经过对地震波的准确测量,〝透视〞了地球外部的结构。
(2)从地球外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作突然变化,这种速度发作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延续面。
(3)地球外部有两个不延续面。
一个在空中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局部),在这个不延续面以下,纵波和横波传达速度都清楚添加。
这个不延续面是奥天时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首先发现的,所以叫莫霍面。
另一个在地下2900千米深处,纵波传达速度突然下降,横波那么完全消逝。
这个不延续面是德国地震学家古登堡最早研讨的,所以叫古登堡面。
(4)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面,把地球外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所以地球的外部圈层是依据地震波传达的突然变化的两个不延续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来划分的。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各外部圈层的概略比拟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络、相互制约,构成人类赖以生活和开展的自然环境。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3小题)1.五大连池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
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将五个火山堰塞湖连在一起,形成了五大连池。
结合五大连池(局部)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
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A.①圈层B.②圈层C.③圈层D.④圈层【分析】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两大部分。
地球外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圈)、地幔(圈)、地核(圈)。
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两大部分。
【解答】解:读图可知,①为地壳、②为地幔、③为外核、④为内核,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软流层,上地幔中有软流层。
故选:B。
2.地震波中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的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但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10多秒的时间,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A.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分析】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速度快可以在固、液和气体中传播.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主要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它们的分界面分别为:莫霍界面(横波和纵波速度增加)、古登堡界面(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下降).【解答】解:由题,由于横波传播速度慢,纵波传播速度快,当地震发生后,纵波传来感受到地震发生,到横波传来,破坏建筑物之间的时间差,为最佳逃生时间。
故选:A。
3.读“中亚地壳西藏至准噶尔(沿85°E)的地形与莫霍面剖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莫霍面是一条水平直线B.莫霍面是地壳和岩石圈的分界线C.地壳厚度的变化取决于地表形态的起伏D.地形高度与莫霍面深度呈现“倒影”的关系【分析】地壳是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陆地壳厚度一般为35﹣45千米。
2023年高考地理地球内外圈层结构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科学,而地球作为我们生活的家园,其内外圈层结构对我们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023年高考地理考试中,地球内外圈层结构是必考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地球内圈层结构和地球外圈层结构两方面进行论述,以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考点。
地球内圈层结构地球内圈层结构是指地球表层向地球核心的分层结构。
根据地质学家的研究,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首先是地壳,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一层,厚度约为5-70千米。
地壳又可分为海洋地壳和大陆地壳。
海洋地壳主要由较重的铝、硅等元素组成,而大陆地壳主要由较轻的硅、铝等元素组成。
这种分层结构称为地壳的“重构造”。
其次是地幔,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厚度约为2900千米。
地幔由含有较多铁、镁等元素的硅酸盐矿物组成。
地幔在地球的热对流和地震波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最内层是地核,地核位于地幔之下,占据地球内部的中心位置。
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等重金属元素组成,温度和压力都非常高。
地核的外核是流动的液体,而内核则是固态的。
地球外圈层结构地球外圈层结构是指地球的包围层,主要由大气圈和水圈组成。
首先是大气圈,地球的大气圈是围绕地球的薄层气体,它由不同气体组成,包括氮气、氧气、水蒸气等。
大气圈主要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臭氧层等几个层次。
大气圈能吸收太阳辐射、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对维持生命起到重要作用。
其次是水圈,水圈是指地球上的水资源。
它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冰川、地下水等多种形式。
水圈的存在对维持地球的水循环、调节气候以及维持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球内外圈层结构的相互作用地球内外圈层结构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
首先是地幔和地核的热对流作用驱动了地球的板块运动和地震、火山等地质活动。
这些地质活动对地壳的形态、地表的地形地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地球内圈层结构也与地球外圈层结构有重要的联系。
例如,地球内部的热量通过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释放到大气圈中,影响着大气环流系统的形成与变化。
高一地理地球圈层结构笔记
一、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1、划分依据:地震波
2、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壳、地幔和地核
3、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线: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线:古登堡界面
4、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花岗岩、玄武岩等岩石组成
二、地球外部圈层结构
1、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分为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外层
2、水圈: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冰川等,是地球上水循环的载体
3、生物圈:包括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生存和繁衍的场所
4、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花岗岩、玄武岩等岩石组成
5、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是地球上三个最重要的圈层,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球上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
三、重点难点讲解
1、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依据及内部圈层结构是学习本节内
容的重点。
只有了解了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才能更好地理解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原理及地壳运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是地球上三个最重要的圈层,它们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因此,了解这些圈层的特征和作用,对于我们认识自然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3、在学习本节内容时,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深入理解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原理及地壳运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同时,也要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二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试题答案及解析1.地震发生时,在水中游泳的人会感到A.左右摇晃B.先摇晃后颠簸C.先颠簸后援晃D.上下颠簸【答案】D【解析】地震波分横波和纵波,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可以在固体、液体中传播。
游泳的人在水中,不受横波的影响,所以只感到上下颠簸,D对。
感受不到左右摇晃,A、B、C错。
【考点】地震波的传播特征。
2.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完成下列各问题。
【1】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A.由西向东逐渐增厚B.由北向南逐渐增厚C.由东向西逐渐增厚D.由南向北逐渐增厚【答案】C【解析】地壳厚度的一般规律是海洋地壳厚度较薄,陆地地壳厚度较厚。
根据图中显示东侧是海洋,地壳厚度较薄。
所以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是由东向西逐渐增厚。
所以C选项正确。
【2】图中M和N所位于的地形区分别是A.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B.青藏高原、四川盆地C.黄土高原、汾河谷地D.四川盆地、大别山区【答案】D【解析】根据图中等值线分布特征,MN处等值线闭合,等值线闭合处的大小判读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
所以M处地壳厚度小于42,比周围地区薄,为四川盆地;N处地壳厚度大于38,比周围地区地壳厚,为大别山区。
所以D选项正确。
【3】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A.海平面B.岩石圈底部C.莫霍面D.软流层中部【答案】C【解析】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界面分别是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
地壳为莫霍界面以上部分。
所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应为莫霍面。
所以C选项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等值线的判读。
3.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A.地震波速度的变化B.温度的垂直变化C.内部压力的变化D.物质密度的变化【答案】A【解析】科学家利用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的变化,并结合横波和纵波的传播特征的差异为依据,以此确定地球内部三大圈层的划分。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点评:本题难度系数较低,解题的关键掌握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基本依据解题应很容易,本题还可利用地震波随深度的传播速度的变化图示,结合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和横波、纵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的变化设计试题。
高三地理知识点: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鉴于大家对查字典地理网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整理了此文高三地理知识点: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供大家参考!本文题目:高三地理知识点: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第6 讲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考点整合】【要点热点探究】探究点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形成地震波。
根据地震波传播的特征,可将地震波分为纵波(P 波) 和横波 (S 波) 。
纵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速度较快; 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慢。
2.划分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莫霍面距离地表约 33 千米 ( 大陆部分 ) ,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 古登堡面距离地表约 2900 千米,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突然消失。
3.三大圈层: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⑴地壳:①厚度:地壳平均厚度约17 千米,地壳厚度的变化规律是: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度约33 千米,海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约 6 千米 ; 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 ②结构:上层为硅铝层,相对密度较小,分布不连续,在大洋底部罕见甚至缺失 ; 下层为硅镁层,相对密度较大,分布是连续的。
⑵地幔:①结构:分上地幔和下地幔。
上地幔具有固体特征,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 ; ②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 软流层以上 ) 合在一起组成 ; ③软流层:位于上层地幔中,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⑶地核:①组成: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组成;②结构: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不同,地核又分为内核和外核。
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 内核呈固态。
例 1 ( 改编 ) 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害,人类也可以利用地震技术探索地球内部物质分异、勘探石油。
填图并回答问题。
高一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图分析判断下题:【1】岩石圈的厚度: ()A.平均17千米B.大于地壳平均厚度C.小于地壳平均厚度D.约2900千米【答案】B【解析】岩石圈包括地壳层和上地幔顶部,地壳层平均厚度为17千米,地幔层是地壳以下2900千米;所以岩石圈的厚度大于地壳的平均厚度。
选B正确。
【2】结合上图,当某海域海底发生地震时,位于该海域的轮船将出现什么现象?且与图中表示的哪种波有关()A.只上下颠簸,横波B.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横波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纵波D.只上下颠簸,纵波【答案】D【解析】地震发生时产生横波和纵波,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纵波可以在固、液、气三态中传播。
海底发生地震,受纵波影响,轮船上下颠簸。
选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划分。
2.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
岩石圈位于A.①顶部和②的全部B.②全部C.①的全部和②顶部D.③的外部【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由于地震波在不同物质中传播使得是不同的,故根据这一特点,将地球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它们的分界面分别是莫霍界面(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增加)、古登堡界面(纵波传播速度下降,横波消失),故结合图中地震波的波速变化,判断①地壳、②地幔;③地核,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圈层结构。
3.组成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是A.岩石B.大气C.水体D.生物【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生物圈是由地球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所构成的圈层,它非常活跃,是极其特殊和重要的地理圈层。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圈层结构4.关于地壳和岩石圈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岩石圈就是整个地壳B.岩石圈为地壳的一个组成部分C.地壳和上地幔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岩石圈D.地壳为岩石圈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岩石圈的厚度大于地壳【答案】D【解析】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范围比地壳大,A错。
2024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是地球内部各层的划分,主要包括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在物理和化学性质上有着明显的差异,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球的特殊结构和地球表面的地质现象。
首先是地壳,它是地球最外层的一层,位于地表下约5-70公里的深度范围内。
地壳主要由岩石构成,包括海洋地壳和大陆地壳,其中大约68%的海洋地壳是较为均匀的玄武质岩石,而大陆地壳则更加多样,主要是花岗岩。
地壳是地球上岩石圈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大部分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
其次是地幔,地幔位于地壳的下面,约占地球体积的84%。
地幔主要由硅、镁以及氧、铁、铝等元素组成的硅酸盐矿物构成。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主要是固体的,而下地幔则由部分熔融的物质组成。
地幔是地球上最大的圈层,它起着传热传质的作用,控制着地球上的板块构造和地质活动。
第三个圈层是外核,它位于地幔之下,大约深度为2890-5150公里。
外核主要由液态的铁和镍组成,温度和压力的作用使它呈现流动的状态。
外核的流动产生了地球磁场,这个磁场起到了屏蔽太阳辐射和保护地球生物的作用。
最后是内核,内核是地球最内部的一层,直径约为1220公里。
内核由铁和镍等金属元素构成,温度非常高,因此呈现固态。
内核是地球圈层中密度最高、压力最大的地方,它对地球的稳定性和结构具有重要影响。
地球圈层结构的形成主要是由地球内部物质的分层和不同物质特性的作用所导致的。
地球内部物质在数十亿年的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地壳的产生和再循环、岩石的构造和变质以及板块的运动和地震等多种地质过程。
这些过程在不同深度和压力下产生差异性和分层性,形成了地球的圈层结构。
总结起来,地球圈层结构的划分是基于地球内部物质性质和地质过程的特点,包括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
这四个层次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球特殊的结构和地球表面的地质现象,对于我们认识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球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单选题1.软流层位于()A. 莫霍界面以上B. 上地幔上部C. 下地幔上部D. 古登堡界面以下2.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图中地球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 A圈层是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小的B. B圈层对地球表面形态的形成没有影响C. C圈层是由岩石构成的岩石圈的一部分D. D圈层厚度均匀,是岩浆的发源地(2)在地震波传至①处时,最有可能发生的变化是()A. 纵波消失,横波变慢B. 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变慢C. 横波消失,纵波变慢D. 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加快3.岩石圈是指()A. 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很薄的一层岩石外壳B. 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C. 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厚度均匀的一层岩石D. 地壳和上地慢顶部,由岩石组成的圈层4.如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右图完成下题.(1)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球外部圈层由A,B,C三部分组成,其中C为生物圈B. 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其中G为地核C. E、F合为岩石圈D. 各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自然环境(2)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A. 软流层B. 下地幔C. 图中D层D. 图中G层(3)关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正确叙述是()A. 沉积岩重熔再生形成变质岩B. 变质岩经过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C. 岩浆岩冷却凝固形成变质岩D. 岩浆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岩浆5.读“地球的圈层结构示意图”可知()A. 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④是岩石圈B. ③是被陆地分割成的不连续的圈层C. 自然地理环境即组成地球的各圏层D. 外部圈层与内部圈层之间没有联系6.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完成下题.(1)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A. 由西向东逐渐增厚B. 由北向南逐渐增厚C. 由东向西逐渐增厚D. 由南向北逐渐增厚(2)图中M和N所位于的地形区分别是()A. 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B. 青藏高原、四川盆地C. 黄土高原、汾河谷地D. 四川盆地、大别山区7.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圏层结构图(图),回答下题.(1)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A. ①圈层B. ②圈层C. ③圈层D. ④圈层(2)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 ①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B. 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C. 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D. 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3)下列各地,地壳最厚处在()A. 华北平原B. 云贵高原C. 青藏高原D. 塔里木盆地(4)具有层理构造的岩石是()A. 侵入岩B. 喷出岩C. 变质岩D. 沉积岩(5)由于火山喷发而形成于地表的岩石有()A. 玄武岩B. 石灰岩C. 花岗岩D. 大理岩8.左图表示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某种关系。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地球的圈层结构一.选择题(共18小题)1.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气圈就是由各种气体组成的简单系统B.水圈是由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组成的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生物圈就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组成的一个有生命的圈层D.地球的外部圈层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2.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B.包括大气圈的上部、水圈全部、岩石圈上部C.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D.包括大气圈全部、水圈及岩石圈上部3.关于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A.包括地壳和地幔B.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C.包含软流层D.是地球的外部圈层4.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如图是地球部分圈层结构示意图。
有关图中地球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圈层与其他圈层互不相干B.②属于水圈C.①和③圈层构成岩石圈D.④圈层纵波不能通过5.地震波自上而下,经过莫霍面时的传播速度()A.明显加快B.明显减慢C.突变为零D.基本不变6.地震波横波(S)和纵波(P)的传播速度在莫霍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A.S波、P波都明显增加B.S波完全消失,P波突然下降C.S波、P波都完全消失D.P波完全消失,S波突然下降7.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结合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如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8.一般认为,岩浆的发源地可能为()A.软流层B.地壳C.下地幔D.地核9.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量资源,一般认为它主要是地球内部熔岩的热量向地表传递产生的,这些熔岩主要分布在()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地核10.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的总称,关于该圈层叙述不正确的是()A.参与改变地表形态B.可以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C.可以转化太阳能D.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底部11.关于地壳的说法,正确的有()A.介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B.地壳由岩石组成,就是岩石圈C.地壳厚薄不一,平均厚度17千米D.地壳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12.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沙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
高中地理中,地球的圈层结构通常分为以下四个圈层:
1. 大气圈:大气圈是地球最外层的圈层,包括了我们呼吸的空气和各种气体的层。
大气圈分为几个子层,包括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臭氧层和外层空间。
大气圈起着保护地球、调节气候和提供生命所需氧气等重要功能。
2. 地壳圈:地壳圈是地球的外围部分,包括陆地和海洋地壳。
地壳圈是地球上最薄的一层,它由岩石和土壤组成。
地壳圈的厚度在不同地区有所变化,它是地球上生物活动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
3. 地幔圈:地幔圈位于地壳圈下面,是地球的中间层。
地幔圈由固态的岩石组成,包含了大部分地球的质量。
地幔圈具有高温和高压的特点,其中发生着熔融和岩浆活动,对地球内部的热量和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4. 核心圈:核心圈位于地幔圈的中心,是地球的最内层。
核心圈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被称为外核和内核。
外核是液态的,内核是固态的。
核心圈是地球产生磁场的地方,磁场对地球的生物和地球物理过程都有影响。
这四个圈层组成了地球的圈层结构,每个圈层都有不同的物理、化学和地质特征,相互作用着并影响着地球的形成、演化和各种地球现象的发生。
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单选题1.软流层位于()A. 莫霍界面以上B. 上地幔上部C. 下地幔上部D. 古登堡界面以下2.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图中地球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 A圈层是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小的B. B圈层对地球表面形态的形成没有影响C. C圈层是由岩石构成的岩石圈的一部分D. D圈层厚度均匀,是岩浆的发源地(2)在地震波传至①处时,最有可能发生的变化是()A. 纵波消失,横波变慢B. 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变慢C. 横波消失,纵波变慢D. 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加快3.岩石圈是指()A. 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很薄的一层岩石外壳B. 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C. 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厚度均匀的一层岩石D. 地壳和上地慢顶部,由岩石组成的圈层4.如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右图完成下题.(1)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球外部圈层由A,B,C三部分组成,其中C为生物圈B. 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其中G为地核C. E、F合为岩石圈D. 各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自然环境(2)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A. 软流层B. 下地幔C. 图中D层D. 图中G层(3)关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正确叙述是()A. 沉积岩重熔再生形成变质岩B. 变质岩经过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C. 岩浆岩冷却凝固形成变质岩D. 岩浆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岩浆5.读“地球的圈层结构示意图”可知()A. 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④是岩石圈B. ③是被陆地分割成的不连续的圈层C. 自然地理环境即组成地球的各圏层D. 外部圈层与内部圈层之间没有联系6.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完成下题.(1)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A. 由西向东逐渐增厚B. 由北向南逐渐增厚C. 由东向西逐渐增厚D. 由南向北逐渐增厚(2)图中M和N所位于的地形区分别是()A. 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B. 青藏高原、四川盆地C. 黄土高原、汾河谷地D. 四川盆地、大别山区7.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圏层结构图(图),回答下题.(1)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A. ①圈层B. ②圈层C. ③圈层D. ④圈层(2)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 ①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B. 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C. 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D. 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3)下列各地,地壳最厚处在()A. 华北平原B. 云贵高原C. 青藏高原D. 塔里木盆地(4)具有层理构造的岩石是()A. 侵入岩B. 喷出岩C. 变质岩D. 沉积岩(5)由于火山喷发而形成于地表的岩石有()A. 玄武岩B. 石灰岩C. 花岗岩D. 大理岩8.左图表示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某种关系。
a为甲、乙间相互作用,b为甲、丙间相互作用。
右图为我国内陆某地自然景观。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若a形成化石,b形成右图中的景观,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甲表示大气圈B. 乙表示岩石圈C. 丙表示生物圈D. 乙影响丙的演化(2)右图所示的区域()A. 气候湿润、降水多B. 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C. 风力和流水侵蚀显著D. 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9.读图,完成下题(1)图中①表示()A. 地幔B. 地壳C. 地核D. 软流层(2)岩石圈位于()A. ①顶部B. ②的全部C. ①的全部和②的顶部D. ②的全部和③的顶部10.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完成下题.(1)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A. 由西向东逐渐增厚B. 由北向南逐渐增厚C. 由东向西逐渐增厚D. 由南向北逐渐增厚(2)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A. 海平面B. 岩石圈底部C. 莫霍面D. 软流层中部二、综合题11.下图是某区域地壳厚度等值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区域地壳的厚度分布特点是()A. 北部低,南部高B. 中间高,四周低C. 中部地区变化大D. 东部地区最薄(2)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A. 海平面B. 岩石圈底部C. 莫霍面D. 软流层中部1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地理事物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2)C表层以外划分为三个圈层:分别为________圈、________圈、________圈.(3)试描述界面①上③、④波速变化情况:________.13.下图是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________波,B表示________波。
(2)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________,地震波B速度________并继续往深处传播。
(3)这说明F面以上的E物质状态为________态,以下的G物质状态为________态。
(4)C层主要由________组成。
G层叫________,H层叫________。
(5)D叫________界面。
14.读地球内部结构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________,B1________,D________,F________。
(2)C是________层,这里可能是________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3)岩石圈的范围是指________。
(用字母表示)1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实线与虚线都代表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情况,其中虚线代表________波,实线代表________波。
(2)无论纵波还是横波在经过a界面时,速度都明显加快,a为________界面,其以上部分A为________;横波经过b界面时消失,纵波速度突然减缓,b为________界面,其以下部分C为________,其以上部分B为________。
(3)地球内部圈层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其划分依据是()A. 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突然变化B. 各层组成物质的不同C. 各层比重的不同D. 各层的厚度不同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B【解析】【分析】地球的圈层结构比较表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答案】(1)C(2)C【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A圈层为大气圈,是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A错误;B圈层水圈,对地球表面形态的形成有影响,B错误;C圈层为地壳,是由岩石构成的岩石圈的一部分,C正确;D圈层为上地幔顶部,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D错误。
故选C。
(2)据图可知,①深度在2900千米处,为地幔和地核的界面,即古登堡界面的位置,地震波经过时,横波消失,纵波变慢。
故选C。
故答案为:(1)C;(2)C【点评】考查学生的图与知识点相结合的能力。
(1)地球的圈层结构分为内三圈和外三圈,了解和熟记它们的组成,特点,分层。
岩石圈是有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
(2)熟记地震波的特点,横波传播速度慢,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在古登堡界面的位置,地震波经过时,横波消失,纵波变慢。
3.【答案】D【解析】【分析】岩石圈是指地壳和上地慢顶部,由岩石组成的圈层.故选:D.【点评】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部分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4.【答案】(1)D(2)A(3)B【解析】【分析】(1)A、外部圈层为生物圈、水圈与大气圈组成,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生物圈存在于大气圈底部,故不符合题意;B、内部圈层由地核、地幔、地壳组成,图中可知D为地壳,EF为地幔,G为地核,故不符合题意;C、上地幔存在一软流层,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加上地壳组成了岩石圈,故DE为岩石圈,故不符合题意;D、岩石圈、生物圈、水圈与大气圈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组成了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故正确.(2)A、上地幔存在一软流层,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加上地壳组成了岩石圈,软流层是有塑性物质组成,是岩浆的发源地,故正确;B、软流层是有塑性物质组成,是岩浆的发源地,而上地幔存在一软流层,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加上地壳组成了岩石圈,故不是下地幔是上地幔,故不符合题意;C、D为地壳,故不符合题意;D、G为地核,故不符合题意.(3)A、沉积岩重融再生形成岩浆,故错误;B、变质岩经过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故正确;C、岩浆岩经过变质作用转化为变质岩,故错误;D、岩浆岩经过重融再生作用转化为岩浆,故错误.故答案为:(1)D.(2)A.(3)B【点评】(1)地球圈层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外部圈层为生物圈、水圈与大气圈组成.内部圈层由地核、地幔、地壳组成.上地幔存在一软流层,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加上地壳组成了岩石圈;岩石圈、生物圈、水圈与大气圈组成了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故ABC为地球外部圈层.D为地壳,EF为地幔,G为地核.(2)软流层是有塑性物质组成,是岩浆的发源地.地球圈层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内部圈层由内向外由地核、地幔、地壳组成.上地幔存在一软流层,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加上地壳组成了岩石圈.(3)岩浆经过冷却凝固作用转化为岩浆岩;各类岩石可以经过变质作用到变质岩;各类岩石可以经过外力作用到达沉积岩;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经过重融再生作用到岩浆.5.【答案】A【解析】【分析】读图,①和②的顶部组成④,而①②是除地核以外的两个地球内部圈层,且④与三个地球外部圈层共同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
故④为岩石圈,①为地壳,②为地幔,A对;③为水圈,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B错;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组成自然地理环境,而不是自然地理环境就是组成地球的歌圈层,C错;外部圈层与内部圈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性,D错。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
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地球内部从外到内依次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6.【答案】(1)C(2)D【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地壳等厚度线可直接看出,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由东向西逐渐增厚.(2)阅读图示分析数值特点可知,图中M和N分别为低值区、高值区;M的厚度范围为(40,42),地势低于周围地区,结合经纬线(110°E以西,30°N穿过)和所学地理知识可知M为我国的四川盆地.N地区厚度范围为(38,40),地势高于周围地区,结合经纬线和所学地理知识可知,N为我国大别山区.故选:(1)C.(2)D【点评】(1)主要考查了地壳的厚度,根据图中地壳等厚度线的分布特征不难判断出答案.(2)该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地形区的分布和等值线图的判读.7.【答案】(1)B(2)C(3)C(4)D(5)A【解析】【分析】(1)读图,①为地壳、②为地幔、③为外核、④为内核.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上地幔,对应的是②圈层.(2)A、①圈层为地壳,厚度(大陆地壳厚度一般为35﹣45千米,大洋地壳一般厚度只有几千米)海洋较陆地小,故不符合题意;B、②圈层为地幔,横波和纵波都可以通过,故不符合题意C、③圈层为外核,横波不可以通过,最可能为液态,故正确;D、④圈层为内核,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大,故不符合题意.(3)地壳的厚度与露出地表的部分的高度成正比,宛如植物一样,上面部分越高,其根扎得越深.所以海拔越高地壳越厚.大陆厚,海洋薄,高山高原处更厚.地壳最厚处在青藏高原.(4)具有层理构造的岩石是沉积岩.(5)由于火山喷发而形成于地表的岩石有玄武岩.故选:(1)B.(2)C.(3)C.(4)D.(5)A.【点评】(1)在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是岩浆的重要发源地.(2)横波速度慢,只经过固体物质;纵波速度快,能经过固态,液态,气态物质.(3)地壳是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陆地壳厚度一般为35﹣45千米.其中高山、高原地区地壳较厚,平原、盆地地区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4)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侵入岩结晶度好,晶体颗类较大;喷出岩具有气孔构造;变质岩具有片理构造,重结晶作用明显.(5)玄武岩、花岗岩是岩浆活动的产物;地壳中原有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作用下,矿物成分和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而形成变质岩;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积沉岩作用形成沉积岩.8.【答案】(1)D(2)D【解析】【分析】根据化石形成条件,a应是生物圈和岩石圈交汇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