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
- 格式:pdf
- 大小:48.80 MB
- 文档页数:82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米的认识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米的认识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教学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
2、能力训练点:通过直观演示和学生自己操作,注意培养观察、分析、综合、动手、迁移、推理创造等能力。
3、德育渗透点:启迪学生主人公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通过教学,初步渗透由量变到质变的辨证思维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使学生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概念,理解单位间的进率;2、难点:用毫米和分米作单位准确测量。
三、教具、学具准备:1分硬币、米尺、纸条(待量)、电脑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
1、提问:请同学们拿出米尺,找找上面有我们学过的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同桌互相用手比比看。
2、提问:我们在表示什么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举例说说。
什么物体用厘米呢?为什么?3、出示1分硬币,它的正面是什么形状?(圆形)请你来量量这个圆形最宽的地方大约是几厘米?谁来指指它的厚度是哪?够不够1厘米?4、引出课题,看来光有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还不够用,我们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或需要量得比较精确时还需要一个更小的单位,谁知道是什么?(可能有学生能回答出毫米)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课题:认识毫米。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1)电脑出示米尺放大图。
提问:你能找到1毫米吗?请认识的几名同学上台给大家指指看。
引导学生说出厘米中间的每1小格就是1毫米。
(2)初步感知:这幅图上的每1毫米都是放大的,实际的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尺子看一看。
同桌互相看看。
(3)用1分硬币帮助建立毫米概念:拿出1分硬币,把1分硬币的厚度对准尺子上的1小格,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四人小组讨论:怎样测量比较准确?学生回答出步骤,说不全可互相补充。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为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包括角的定义、分类和度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角的含义,认识锐角、直角、钝角,并能用度量工具测量角的大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角的定义,能够正确分类和识别各种角,学会用度量工具测量角的大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角的定义,锐角、直角、钝角的识别,用度量工具测量角的大小。
难点:角的分类和度量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角的模型、量角器、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学具:每人一套角的模型、量角器、直尺、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角的生活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角的初步认识。
3. 课堂讲解:讲解角的定义,演示角的分类和度量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锐角、直角、钝角,并学会用度量工具测量角的大小。
4. 例题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引导学生跟随讲解,共同完成解题过程。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六、板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1. 定义: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2. 分类: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直角:等于90°的角钝角:大于90°,小于180°的角3. 度量: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七、作业设计1. 题目:用量角器测量下列角的度数,并分类。
(1)30°的角(2)90°的角(3)120°的角答案:(1)锐角(2)直角(3)钝角2. 题目:判断下列各角属于哪种类型,并说明理由。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导学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教材91页、92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在100以内)的加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境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
教学重点:会用数的组成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
教学难点: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2、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43+3= 53+9= 75+2= 35+8= 56+5= 36+20= 23+40= 72+10= 5+30= 58+30=(1)开火车的形式进行一组口算练习,课件显示出结果。
(2)教师在2行中各挑一道让学生说口算方法。
(3)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第一行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第二行是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4)引出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师板书)。
二、明确算理,学习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91页情境图(1)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说,教师用课件展示)。
(2)问:限乘68人表示什么意思?(不能超过68人、可以正好是68人、还能少于68人)。
(3)超过68人可能会发生什么?看来为了安全,我们不管是乘车还是乘船,都要遵守规章制度。
2、估算:一条船能坐下四个班的同学吗?说说你的理由。
3、猜测:至少要几条船四个班的同学才能坐下?4、计算:二(1)班、二(2)班合乘一条船,能坐下吗?(1)读题。
(2)问: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只要把二(1)班和二(2)班的人数加起来,和68人比较就可以了。
)(3)列算式:23+31= (教师板书)(4)讨论算法。
(5)交流汇报,教师有选择的板书学生的算法。
(6)要求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说一说。
(7)完善该题。
5、二(3)班、二(4)班合乘一条船,能坐下吗?(1)把这道题写在练习本上,并写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第一单元:测量【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五册课本1-14页教学内容【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四个部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及质量单位吨。
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及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
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校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主要特点有:1.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2.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
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情感与态度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1、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以及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估测物体长度和质量的意识。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质量单位中的千克与克,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加之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测量问题。
因此,学生的已有经验是比较丰富的。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课题一毫米、分米的认识【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会用他们作单位进行测量。
情感与态度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内容】:课本2、3、4页【教学过程】:一、板题示标上)。
要达到目标,还要靠大家自学,请看自学指导。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一、情况分析(一)班级情况分析:在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
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但是一部分学困生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
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
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再加之有一些厚爱生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数学学习中的良好习惯还有待于加强,对于这些学生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千米和吨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1、会笔算.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几分之一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几分之一导学案第【1】篇〗教材第76~78页的内容。
1.在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一份时,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
2.通过观察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推理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的连续性和工具性。
理解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一份时,用几分之一表示,并能够正确地用分数表示出来。
6个桃子的。
(1)是()个;(2)是()个;(3)是()个;(4)是()个。
1.老师出示主题图。
老师提问:仔细观察这幅图,说一说从图中可以知道什么学生:要把一盘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求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老师提问:这盘桃有几个平均分给几只小猴每只小猴得到几个学生甲:这盘桃有6个,平均分给2只小猴。
学生乙:因为把6个桃平均分成2份,所以每只小猴分得3个桃。
老师提问:那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学生: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
老师提问:如果有8个桃还平均分给2只小猴,那么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学生:。
2.老师出示例2图。
老师提问:观察图,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学生甲:这盘桃有6个,平均分成了3份。
学生乙:求每份是这盘桃的几分之几老师提问:哪位同学可以说一说学生:。
老师质疑:你是怎样得到的学生讨论;老师巡视。
老师板书: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了几份,分母就是几;取其中的一份,分子就是1。
教材与学情分析: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学生在学习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认识几分之一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认识分数的一次质的飞跃。
例题从小猴分桃的情景图再到集合图,始终把6个桃看成一个整体,其中的一个桃是这盘桃的六分之一。
认识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是此后教学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的基础。
教学时要组织学生交流,用精炼、准确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思考。
教材首先创设小猴分桃的现实情境,根据2只小猴平均分6个桃,提出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的问题,学生通过具体的感知及已有的经验,理解把6个桃看作一个整体,这样的一份表示这盘桃的六分之一。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笔算乘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导学案人教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笔算乘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导学案我今天要分享的教学内容是三年级上册的笔算乘法,具体是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我的教学目标是希望学生们能理解并掌握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法则,并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重点讲解笔算的步骤和法则,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例题来理解和巩固这些法则。
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我会准备一些写有不同多位数和一位数的练习纸,以及一些色卡和计数器。
我会用一个实际的例子来引入今天的课程,比如说,我会展示一个苹果树,树上挂着5个苹果,然后问学生们,如果有3棵这样的苹果树,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然后,我会引导学生用手指数数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让他们感受到乘法的意义。
我会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完成一些随堂练习,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用大字写出计算法则,并配合实际的例题来进行讲解。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题目,并附上答案,让学生们回家后进行练习。
我会进行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思考今天的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们是否掌握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这就是我今天的教学计划,期待和学生们一起学习和成长。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刚才的教学内容分享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法则的理解和掌握。
这个部分是本次课程的核心内容,学生们需要理解并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步骤和法则。
我会通过实际的例题和练习来帮助他们理解和巩固这些法则。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来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这个部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为学生们可能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感到困惑。
我会使用计数器和色卡等教具来辅助讲解,让学生们通过实际的操作来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毫米的认识》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自学2-3页内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学习重难点:(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2)培养估测方法。
三.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2、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四.学前准备:卷尺和测绳五.学习时间:一课时。
六.学习过程:课前学案自学:一、自主学习我能填1、我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和()2、我知道1米=()厘米3、我能填:2米=()厘米 300厘米=()米 5米=()厘米认识毫米:1、我估计数学书的长大约是()厘米,宽大约是()厘米,厚大约是()厘米。
2、我用直尺实际测量出数学书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厚是()厘米。
3、读教材第2-3页,理解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应该用作什么单位。
4、完在教材第3页的“做一做”。
探究1毫米的长度1、数一数直尺上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小格?1小格就是1(),1厘米里面有()个1毫米,得出1厘米=()毫米。
2、体验1毫米的长度(1)拿出1张IC卡,估一估,厚度大约为。
(2)量一量,IC卡的厚度是(3)比一比,先用食指和拇指捏住IC卡,然后抽出。
(食指和拇指间的宽度就是1毫米)。
3、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4、我知道生活中这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课中1.小组合作小组合作要求:由组长对小组活动进行组织和分工,每个题有中心发言人,其他人补充。
发言要有顺序,当一人发言时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倾听。
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划下来。
2.班内展示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确定每一题的中心发言人,展示自学体会和好的见解和方法,展示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教师适时点拨。
3.质疑探究你还有什么新的疑惑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
2.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正确进行三位数加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与验算的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体会算法多样化。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2.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用万以内的加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笔算和验算。
教学难点:正确笔算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能结合实际选取合理的方法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
三、教学准备: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1.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分组练习)156+162204+825271+297525+7212.集体反馈:计算中应该注意什么?这几道题有什么联系与区别?3.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加三位数的加法。
【设计意图】以比赛的形式进行练习,既可以复习旧知,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1.出示例3某湿地有野生植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
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1)仔细阅读,你获取了那些信息?(2)解决什么问题?怎样列式(板书:445+298=)【设计意图】结合书中情景,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获取有用信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交流算法,体会算法多样化(1)这道题等于多少呢?同学们自己想办法计算出来吗?请大家试一试。
(2)全班交流方法。
预设1:列竖式计算带领学生回顾过程,并重点提问:问题1 你是从哪一位开始算起的?问题2 十位上4+9=13,怎么会在十位上写4呢?问题3 百位上的7是怎么来的?预设2 简便运算的方法【设计意图】连续进位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通过追问及学生介绍计算的过程突破难点。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一单元:时、分、秒课时一:秒的认识学习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学习重点:时间单位“秒”的认识,知道1分=60秒。
一、自主学习1、看教材2页,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
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时()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10 、()、 8 、()、()、 52 、()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
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
3、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4、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
5、钟面上有( )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个小格.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秒针走一圈是()分.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1、请大家拨一拨你手上的钟面,你有什么发现?(提示:分针走()格,秒针走()。
秒针走()圈,分针走()。
2、秒针走()圈是()秒,分针正好走()小格,由此得出1分=()秒。
3、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请你静静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
4、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1分钟我们能画()、能写()、能算()。
(要求第1、2、3大组同学从做口算、画画、写一段话中任意选一件做,第4组的同学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5、尽管()很短,但好好利用它可以做许多事情。
三、达标检测: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大约每天睡9()穿衣服大约需要20()烧一壳开水大约需要25()2、人1分钟脉搏跳()下,1分钟做()道题,1分钟写()个字。
3、深呼吸1次用()秒,15秒内能深呼吸()次。
从1数到30用了()秒。
*1分=()秒,120秒=()分4、绕操场跑1圈,王刚用59秒,李月用了1分零3秒,谁快些?四、反思总结五、课后作业1、练习一1、2、3、4、5题2、拓展提高:课时二:时间的计算学习目标:1、使学生会根据1时=60分,1分=60秒进行简单的换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人教版(一)知识点总结。
1. 钟面的认识。
- 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走1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也就是1小时。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2. 时间单位的换算。
- 1时 = 60分,1分 = 60秒。
例如:3时 = 3×60 = 180分;4分 = 4×60 = 240秒。
3. 经过时间的计算。
- 计算经过时间,可以用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
例如:小明上午8时开始上课,11时下课,经过的时间是11时 - 8时 = 3小时。
(二)典型例题。
1. 钟面认读。
- 例:写出钟面上的时间。
- 分针指向6,时针在3和4之间,这个时间是3时30分。
2. 时间单位换算。
- 例:5分=( )秒。
- 因为1分 = 60秒,所以5分 = 5×60 = 300秒。
3. 经过时间计算。
- 例:一列火车9:30从甲地出发,13:30到达乙地,火车行驶了多长时间?- 13时30分 - 9时30分 = 4小时。
(一)知识点总结。
1.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
-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可以把其中一个加数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
例如:35 + 28,可以把28拆分成20和8,35+20 = 55,55 + 8 = 63。
- 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可以把减数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
例如:56 - 38,可以把38拆分成30和8,56 - 30 = 26,26 - 8 = 18。
2.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笔算。
- 笔算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例如:340+270,个位0+0 = 0,十位4+7 = 11,满十向百位进1,百位3+2+1 = 6,结果是610。
- 笔算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十,和本位上的数相加后再减。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导学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当我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那一双双期待的眼睛,我知道,我又将开始一场关于数学的旅程。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这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将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第一章节。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运算规则和计算方法。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技巧,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今天的教学难点是学生对于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掌握,以及对于进位和退位的理解。
而教学重点则是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并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我准备了一些计数器、练习本和一些关于加法和减法的图片。
五、教学过程1.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了一些图片,上面分别有一些物品,我让学生数一数这些物品的总数,然后进行加法或减法的计算。
2.例题讲解:我讲解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并通过计数器进行了演示。
3.随堂练习:我让学生进行一些关于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练习,他们可以用计数器,也可以在练习本上进行计算。
4.答案讲解:我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答案,并对答案进行了讲解。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以及一些重要的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2345+321(2)7894562.答案:(1)2345+321=2666(2)789456=333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了今天的教学,我觉得学生对于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掌握还有待提高,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的给予他们练习的机会。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六单元第七课时乘法的估算人教新课标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在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六单元第七课时“乘法的估算”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经验。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新课标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第七课时,涉及到乘法的估算。
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四舍五入法来估算乘法的结果,以及如何利用乘法口诀来简化计算过程。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并能够运用乘法口诀来简化计算。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和乘法口诀的应用。
而教学难点则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四舍五入法来进行乘法估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一些乘法计算的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我会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要计算35乘以42的结果,有没有更快的方法呢?”然后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进行乘法的估算。
在讲解完乘法估算的方法后,我会组织学生们进行一些随堂练习。
我会给出一些乘法问题,并要求学生们运用所学的估算方法来计算结果。
通过这些练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培养他们的解题能力。
六、板书设计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乘法估算的方法和乘法口诀进行清晰的展示。
我会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关键的步骤和公式,以便学生们能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估算35乘以42的结果。
答案:约为1400。
2. 估算73乘以28的结果。
答案:约为2100。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并观察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的完成情况。
如果发现学生们在某个环节遇到困难,我会在下一节课中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我还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进行一些拓展延伸的学习。
纠错栏1.1 秒的认识预习内容】打开数学书,认真预习第2—4 页。
学习目标】1. 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 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学习过程】一、我是预习小能手。
1. 填空。
(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
()是比分更小的()(2)钟面上最细最长的针是()。
秒针走()是1 秒。
(3)1 分=()秒。
2. 观察。
(1)请你认真观察一下你家里的钟表,你观察到了什么?(2)观察一下,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多少小格?你发现了什么?二、学习会分享,知识变力量。
1. 请你和你的学习对子对学预习部分内容。
2.1 秒钟有多长呢?跟你的学习对子说一说,你们1 秒钟能做些什么事情三、小组成员齐努力,交流汇报显身手。
1. 请你和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数学书第4页,“做一做”的第1 个活动.2. 请你和小组成员一起说一说活动后的感想。
3. 你能代表你们小组汇报你们的学习结果吗?1.2 时间的计算纠错栏预习内容】打开数学书,认真预习第 5 页 学习目标】1. 能进行时间单位的换算2. 能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学习过程】一、我是预习小能手1. 我会填 1时 =( )分2. 认一认,连一连5 时 40 分 12 时 15 分二、学习会分享,知识变力量。
1. 独立思考完成教材第 5 页例题。
根据情景可知,小明( )离家去上学, 校用了多长时间。
2. 请你和你的学习对子对学探讨例题的解答方法过程。
方法一:从钟面上看,分针从( )走到( ),共走了( )大格, 1 个大格是 5 分,3 个大格是( )分。
方法二:由于离家时刻和到学校时刻的整时数相同,因此只要求出分钟的差 即可,列式为( )。
三、小组成员齐努力,交流汇报显身手。
1. 请你和你的小组成员一起说一说通过预习活动,你收获了什么?2. 你能代表你们小组汇报你们的收获吗?2.1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预习内容】打开数学书,认真预习第 9—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