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高考历史大一轮选考复习检测专题 第讲 两次工业革命 含答案

浙江省高考历史大一轮选考复习检测专题 第讲 两次工业革命 含答案

浙江省高考历史大一轮选考复习检测专题 第讲 两次工业革命 含答案
浙江省高考历史大一轮选考复习检测专题 第讲 两次工业革命 含答案

第22讲两次工业革命

考点1| “蒸汽”的力量

1.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1)前提: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2)条件:海外殖民扩张与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来源。圈地运动的进行,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源。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

2.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的重大发明

(1)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手摇纺纱机。

(2)1782年,瓦特发明了联动式蒸汽机。

(3)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

(4)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

3.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密切了国际交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

(2)拓宽了商品市场,促进了国际间人口和资金的流动,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

(3)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①世界殖民体系形成时间:19世纪中期。

②世界殖民体系形成标志:日本的“开国”、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完全被英国控制及中国被迫“门户开放”。

(4)使自由主义原则成为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使世界经济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强,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

4.英国政府为适应工业社会发展的需要所采取的措施

(加试题)

(1)背景

工业革命使英国的实力大大增强。

(2)措施

①政治方面:进行了三次议会改革,建立了警察制度。

②经济方面:运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经济。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创立自由主义经济理论。1852年,英国议会声明自由贸易是英国的国策。

③法制方面:废除阻碍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旧法令,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维护资本主义自由贸易、自由竞争和自由生产的原则。

④对外政策:推行“炮舰政策”,以海军力量控制海洋,强制推行自由贸易,19世纪中期建立了“日不落帝国”,迫使全世界为英国商品打开门户。

⑤经营管理:利用大工厂制对工人进行严格管理和残酷剥削。

⑥文教方面:大力兴办教育,传播科学技术。

5.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表现(加试题)

(1)使英国的资本迅速增长。19世纪中期,英国的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

(2)英国逐步取得“世界工厂”的地位。

(3)伦敦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

(4)1851年,英国举办了第一次世界博览会,展示“水晶宫”。

1.(2015·浙江学考)下表所列数字的变化,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

英国棉纺织业中动力织布机台数变化表(单位:万台)

年份1813 1820 1829 1833 1850 1861

台数0.24 1.4 5.5 10 25 40 A.

C.完成了城市化进程D.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D[表格反映了英国棉纺织业中动力织布机台数呈上升趋势,体现了棉纺织业生产能力的提升,即在本质上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故D项正确。A、B、C三项在表格中无法体现。]

2.(2016·浙江学考)有学者指出:“经济史上的事件和人物还沉浸在昏暗中的时候,阿克莱特的名字就成为那些在昏暗中发出最灿烂光辉的名字之一。”阿克莱特的“最灿烂光辉”之处是()

A.发明了蒸汽抽水机

B.推行标准化生产

C.创立了近代大工厂制度

D.创制水力织布机

C[阿克莱特1771年创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家水利纺纱厂,标志着近代机器大工业的诞生,故选C项。另外三项与阿克莱特并无关系。]

3.(2013·浙江学考)(节选)发明、创造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推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18世纪80年代初,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只有棉纺厂两家,但后来由于有了瓦特蒸汽机这种动力装置,棉纺厂发展很快,1830年达到99家。1776年,“钢铁大王”约翰·威尔金森在自己的工厂中首次使用瓦特蒸汽机给炼铁炉鼓风。1788-1806年平均每个鼓风炉产量从800吨增加到1130吨。1825年,乔治·史蒂芬孙设计的“旅行”号蒸汽机车在英国第一条商用铁路上运行成功。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根据材料二,简述“瓦特蒸汽机”的应用在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作用。

【解析】本题根据材料中的“有了瓦特蒸汽机这种动力装置,棉纺厂发展很快”“蒸汽机车在英国第一条商用铁路上运行成功”可知,蒸汽机的应用推动了棉纺织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从而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答案】促进棉纺织业、炼铁业和交通运输业等发展,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加快了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

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提供了物质基础。①工业革命用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空前发展。②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扩张,使世界上绝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密切了国际交流。各行业间和各国间生产的互补性,使世界各国各地区

间的交往更加频繁,分工也更具体。

(3)推动工业文明的传播。①它促进了国际间人口和资金的流动;②引起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革命;③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4)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殖民体系的确立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保障。

(2014·浙江学考)(节选)英国在近代化进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世纪以来)从英国中部和苏格兰低地装载的棉纺织品和蒸汽机运送到世界所有地区。英国的资本输出到世界的一切国家,而在那里就产生了新的企业。伦敦变成世界的交易所和金融中心。其他国家进步的人们都把英国当作自己的榜样,希望从它那里学到先进的工业化方法,同时在政治上仿效它的议会制。这样一来,19世纪的更好的基础就奠定了下来。

——[美]帕尔默等《近现代世界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对19世纪世界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

【解析】本题根据材料信息,如“英国的资本输出到世界的一切国家”“伦敦变成世界的交易所和金融中心”等可以归纳出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以及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同时根据所学,还可以从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成为其他国家工业化的榜样等方面进行概括。

【答案】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成为其他国家工业化的榜样;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1.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下列各项,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可靠政治保障的是()

A.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B.圈地运动的进行

C.手工工场的发展D.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D[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解答时注意题干的限制“政治保障”。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本和海外市场;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国内市场;手工工场的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经验。A、B、C 三项不符合题意。]

2.(2016·宁波3月选考模拟)下列对英国工业革命过程概括正确的是() A.生产工具革命—生产组织形式革命—生产动力革命—交通运输革命

B.生产动力革命—生产组织形式革命—生产工具革命—交通运输革命

C.生产组织形式革命—生产动力革命—交通运输革命—生产工具革命

D.交通运输革命—生产动力革命—生产工具革命—生产组织形式革命

A[由所学知识可知,A项概述符合工业革命的发展过程,故选A项。] 3.(2016·宁波一模)“传统的方法是一个技术工人生产一支完整的步枪,各部分自成一体”“机器可以让无技术的工人生产能够适用于任何同一型号步枪的特定零件”。最初设计这种机器的是()

A.英国的瓦特B.美国的马克沁

C.美国的惠特尼D.德国的西门子

C[1798年,美国人艾利·惠特尼在制造来福枪过程中,运用了互换性原理,先成批制造具有互换性的零部件,再大量组装步枪,与材料相符,故C项正确。] 4.(2015·湖州期末)中国元代的黄道婆对纺织工艺进行革新,创造了新式纺车,极大地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而英国历史上对棉纺织技术革新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有()

①哈格里夫斯②瓦特③阿克莱特④史蒂芬孙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③

D[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促进了英国棉纺织业的发展,故①正确;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不是在棉纺织业方面的贡献,故②错误;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促进了棉纺织业的进步,故③正确;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不是

棉纺织业方面的成就,故④错误。]

5.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竞争替代了早先曾经控制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对该观点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工业革命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B.工业革命要求政府放弃其经济职能

C.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日益扩大

D.工业化要求不断打破对经济的垄断

C[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日益扩大。根据题干信息“竞争替代……中世纪管制”可知,强调了自由竞争的思想。A项属于政治内容,B项属于经济内容,D项属于经济思想,都不符合题干中强调的“竞争”。故选C项。]

考点2| 走向整体的世界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1)前提: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主要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

(2)条件

①资金: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积累了大量的资本。

②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并逐渐成熟。

③技术:科学技术取得突破性成果和创新。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标志和发源地

(1)开始标志: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

(2)发源地:美国和德国。

3.爱迪生、贝尔、本茨与莱特兄弟的重大发明

(1)爱迪生:发明了钨丝灯泡、留声机、电影放映机等。

(2)贝尔:发明了电话机。

(3)本茨:和戴姆勒一起发明了汽车。

(4)莱特兄弟:1903年发明了飞机。

4.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2)使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地联结在一起。

(3)带来世界动植物物种的广泛交流,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4)国际劳动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贸易和国际分工的最大受益者。

1.19世纪最后二十五年,铁路在全球达到顶峰,其后公路交通开始发展,投向的资金开始往柏油马路转移。这种现象是由于()

A.人类开始逐步进入航空时代

B.人类隔绝的状态开始打破

C.近代交通工具大量投入使用

D.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加剧

C[1885年,以汽油机为动力的汽车制成,汽车成为主要交通工具,公路交通开始迅猛发展,C项符合题意。]

2.(2016·10月浙江选考)右图所示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美、德制造业占世界份额变化图

A.制造业发展提高了人类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

B.工业革命推动了美、德工业经济迅速发展

C.欧美国家开始从“蒸汽”时代迈入电气时代

D.美、德两国成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

B[1750年、1860年、1900年三个时间段美国、德国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可以判断出工业革命推动了美、德工业经济迅速发展,材料无法体现A、C、D三个选项的内容,答案选B项。]

3.(2013·浙江学考)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之一。下列各项中,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是()

A.爱迪生发明钨丝灯泡

B.西门子发明大功率发电机

C.贝尔发明电话机

D.卡尔·本茨制成最早的汽车

B[根据所学,西门子发明大功率发电机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故B项正确。]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比较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动力(机) 蒸汽机电力、内燃机

能源煤电力、石油

特点生产经验总结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发明者工人、技师科学家

结构以轻工业为主以重化工业为主

最早国

英国美国、德国时序从英国一国开始,然后向外扩展多国同时进行

组织工厂制度垄断组织

影响蒸汽时代,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电气时代,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共同点都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存状态和社会经济结构;都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

《西方文明史》中写道:“经过长时期的分离,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终于携

手并进了。”下列选项中,能最先验证这一趋势的是()

A.瓦特改良的蒸汽机B.珍妮纺纱机

C.发电机D.火车机车

C[材料体现的是科学与技术的完美结合,该现象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1.(2016·衢州五校期中)某欧美剧作家在他的一部电影剧本中描写了19世纪50年代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

A.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

B.瓦特给远在美国的朋友打电话,说自己在蒸汽机研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C.岸边工厂一间接一间,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

D.伦敦正在举办“世界博览会”,向世界炫耀其财富和技术

B[注意时间“19世纪50年代”,也就是英国工业革命完成时,电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此时尚未出现,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 2.(2016·浙江协作校期中)1769年,英国人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根据他的设计,必须沿河盖上一栋房子,安上多台纺纱机,由水车产生的动力带动。但这种机器较为庞大和昂贵,家庭生产使用已不可能。这种机器() A.结束了当时生产对传统动力的依赖

B.推动了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的产生

C.限制了棉纺织业技术的革新和推广

D.促成了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的广泛开展

B[据材料“由水车产生的动力带动”和“但这种机器较为庞大和昂贵,家庭生产使用已不可能”可知,阿克莱特的发明推动了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资本主义工厂制的产生,故B项正确。]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世界市场的最终形

成与下列哪一事件直接相关()

A.新航路开辟提供了联结通道

B.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C.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初步实现工业化

D.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D[注意题干要求“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选D项。]

4.“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发生于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它使美国社会生活的每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科技进步:电力和能源开发、材料和材料加工、通信和信息传递技术。”下列成就中属于其表现的是() A.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B.瓦特改良了蒸汽机

C.爱迪生发明电灯D.西门子制造发电机

C[由题干中的信息“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电力和能源开发”可知这指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再结合“美国”可知C项正确。]

5.“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证据是()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国际交流,孕育着世界市场的形成②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密切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③通过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④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

C[本题以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一体化的影响为主题,考查学生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世界市场的孕育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排除①。交通运输工具和电信工具的创新变革,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和交流,使得人们空间距离缩小;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成为一体化加快的重要手段。因此②③④能够论证题干材料的观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