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期末考试核心必考复习资料精简版

  • 格式:docx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论》期末考试核心必考复习资料精简版

整理人:王宰相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一.填空题:(25小题,每空1分,共50分)

1.孔子论语 "思无邪"就是提倡音乐的乐曲,要中正平和,要"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孔子的文质说,他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一种美学观念。

4.司马迁写作《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5.《毛诗大序》中说:"诗有六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6.曹丕提出四科八体说的文体论:“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7.西晋陆机《文赋》进一步把文体分为诗、赋、碑、诔、铭、箴、颂、论、奏、说十类。

8.陆机《文赋》:陆机,西晋文学家。

9.刘勰,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理论家。

10.陆机在《文赋》中论文体风格特征时,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和“赋体物而浏亮”。

11.《典论•论文》强调作家个性对文学创作的意义,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观点。

12.曹丕《典论•论文》研究了不同类型文体的特点,指出“文本同而末异”。

13.钟嵘对诗歌理论的贡献,诗论专著《诗品》,其文论思想的核心,认为是“直寻”。

14.钟嵘把诗经分为:小雅和国风。

15.钟嵘的《诗品》和刘勰的《文心雕龙》,代表了齐梁时期文学批评的最高成就。

16.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提出“兴寄”和“风骨”说,这是他诗歌革新主张。

17.陈子昂心目中的理想作品是:“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18.韩愈在《答李朔书》中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气盛言宜”之论。

19.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提出了他的“不平则鸣”论。

20.白居易《与元九书》中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主张诗歌功利目的。

21.白居易主张诗歌达到功利目的,即“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

22.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说:“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之致耳。”

23.李清照著《论词》篇,主张严格区分词与诗的界限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著名观点。

24.严羽在《沧浪诗话》里提出了“妙悟”说,这是他以禅喻诗的核心内容。

25.杜甫的组诗《戏为六绝句》.

26.王土禛是清初的诗人和诗论家,《带经堂诗话》其诗歌理论的核心是“神韵”说。

27.《红楼梦》的开卷诗.“满纸谎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28.王士禛认为清和远是具有神韵的诗歌境界的审美特征。

29.金圣叹说:“圣人之作书也以德,古人之作书也以才。”这是把作家从道德家中分离.

30.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里说:“诗有别才,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31.司空图在《与王驾评诗书》中提出“长于思与境偕,乃诗家之所尚者。”是讲意境性质。

32.钟嵘在《诗品序》中说:“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

33.风骨:“风”当是一种表现得鲜明爽朗的思想感情;“骨”当是一种精要劲健的语言表达。

34.刘勰认为文学的本质是:道是其内容,文是其表现形式。

35.陆机对于文学作品的艺术美,提出了五条标准,这就是应、和、悲、雅、艳。

36.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37.曹丕在《典论,论文》里首先提出的重要问题是作家的才能与文体的性质特点之关系。

38.要在艺术创造上达到理想的境界,《庄子》认为创作主体必须进入“虚静”的精神状态。

39.《庄子》祟尚自然、反对人为,是其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

40.孔子关于“文”和“质”的论述,成为要求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基本理论。

二.名词解释:(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诗言志:最早见于《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先秦古籍中“志”的用法的大量考证,指出早期的“志”包括着3种含意:①记事的,如《诗经》中的商《颂》及周《颂》;②记诵的;③由于早期的诗原于歌谣,因此“志”也即抒情的。即“诗言志”之“志”,包括“志”(记诵)、“事”(记事)、“情”(抒情)三重含义

2.“发愤著书”说: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提出的。意思是说:文学史上许多有生命力和审美价值的作品,都是作者抒写强烈情感与深广忧思的产物。要求作家直面惨淡的人生,抒写对现实的不平与忧愤,把著书立说、文学创作当作实现人生理想和自我情感表现的重要途径。体现了强烈的对现实的批判精神,对后世的文学理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3.“兴寄”说:是说诗歌要有充实的内容,言之有物,寄怀深远,因物喻志,托物寄情。他自己的《感遇诗》三十八首就借咏物叙事抒发自己壮志情怀和以物喻人,托物喻志,寄托自己对社会政治的主张和见解,是他对自己的“兴寄”主张的最好的实践和最明确的注解。

4.“风骨”说:指具有鲜明爽朗的思想感情和精要劲健的语言表达的艺术风格,具有风清骨峻的特点。亦即是“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

5.“不平则鸣论”:“不平则鸣”论: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还提出了“不平则鸣”论。他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所谓“不平则鸣”从文学理论批评上看,就是认为作家、诗人在不得志时,就会用创作的方法抒写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的内心情志。

6.“别是一家”说:李清照在《论词》中提出的一个著名观点是词“别是一家”说,力主严格区分词与诗的界线。她认为两者区别主要在于:诗、词声律要求不同。诗的声律要求简单粗疏,而词的音律、乐律规则要求严格;如果说,诗要求语言的节奏美,则词不仅要求语言的节奏美,而且要求歌唱时的音乐美,反对以诗的粗疏的格律来破坏词之音乐美。

7.“气盛言宜”论:韩愈在《答李翊书》中,提出了“气盛言宜”之论。他说:“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也。”“气盛”,是指作家的仁义道德修养造诣很高而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气质,一种人格境界,与孟子的“配义与道”而修养成的“浩然之气”含义相同。“气盛”了,就能创造出“言宜”的文章,把“养气”与作文统一起来了。

8.《毛诗序》:是我国古代诗论的第一篇专论。相传是汉人毛苌所撰《毛诗故训传》在首篇国风《关雎》题下的一篇序言,它不仅说明了《关雎》一篇的创作主旨,而且总论诗歌理论,提出了文学上的许多根本问题,故亦称《诗大序》。

三.文段翻译题:(2小题,1个5分,1个10分,共15分)

1.【必考翻译】今既唱其体曰唐诗矣,则学者谓唐诗诚止于是耳,得非诗道之重不幸邪?故予不自量度,辄定诗之宗旨,且借禅以为喻,推原汉魏以来,而截然谓当以盛唐为法,(后舍汉魏而独言盛唐者谓古律之体备也)虽获罪于世之君子不辞也。选自《沧浪诗话》

译文:现在既然提倡江西诗派就是诗正宗,那么学诗的人就会认为唐诗不过只是这个样子,这不是诗发展的又一不幸吗!所以我不自量力,从而定下诗的宗旨,而且借禅理来作比喻,推求汉魏以来诗歌的本源,而断然地认定应当以盛唐为法。即使会得罪当世的君子,也是不退避的。

2.夫《离骚》之文,依托五经以立义焉。“帝高阳之苗裔”,则“厥初生民,时惟姜嫄”也。“纫秋兰以为佩”,则“将翱将翔,佩玉琼琚”也。“昔揽洲之宿莽”,则《易》“潜龙勿用”也。“驷玉虬而乘鷖”,则“时乘六龙以御天”也。“就重华而陈词”,则《尚书》《咎繇》之谋谟也。登昆仑而涉流沙,则《禹贡》之敷土也。故智弥盛者其言博,才益多者其识远。屈原之词,诚博远矣。自终没以来,名儒博达之士,著造词赋,莫不拟则其仪表,祖式其模范,取其要妙,窃其华藻。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者矣。选自王逸《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