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重点
- 格式:doc
- 大小:62.18 KB
- 文档页数:4
题型:名词解释填空题问答题论述题
一.名解
1.温病,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2.温毒指感受温热毒邪引起的一类具有独特临床表现的急性外感热病。除一般温热疾病的症状表现,还有局部红肿热痛,甚则溃烂,或肌肤密布斑疹等特征。
3.日晡潮热指发热于下午为甚。日晡即申、酉时,相当于午后3-5时。
4.夏暑发自阳明暑热炎蒸,伤人急速,其暑热炎蒸,伤人急速,其侵犯人体往往不分表里渐次,大多初病即入阳明气分,而无卫分过程。
5.昏愦不语指意识完全丧失,昏迷不语,呼之不应,对外界各种刺激全无反应---神志异常中最严重者。
6.分消走泄用辛开苦泄之品宣展气机,清化三焦气分痰热或湿热之法。邪留三焦,
气化失司所致痰热或痰湿阻遏的证侯。
7.神昏谵语神昏指神志昏迷,不能识人,呼之不应。谵语指语无伦次。共称为昏谵。
8.战汗温病发展过程中突见肢冷爪青,脉沉伏,全身战栗,继而全身大汗淋漓的表现。
9.身热不扬指身热羁留而热象不显,初扪不觉发热,久扪始觉烫手。
二.熟记如下原文:
1)叶天士“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
2)叶天士“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3)吴鞠通《温病条辨》“凡温病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温病由口鼻而入,鼻气通于肺,口气通于胃,肺病逆传,则为心包;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胃与脾也;中焦病不治,即传下焦,肝与肾也。始上焦,终下焦。”
4)吴鞠通“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5)陆子贤《六因条辨》“斑为阳明热毒,疹为太阴风热”
6)王孟英:“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7)《灵枢·营卫生会》:“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8)《内经》“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9)《难经》“伤寒有五:有中风,------有温病”。
三.掌握如下问题:
1)叶天士、吴鞠通、刘河间、王安道对温病学的发展有何主要贡献?其代表著作是什么?温病四大家是哪几个?
①叶天士《温热论》,创立卫气营血学说,阐明温病病因病机,发展温病诊断方
法。
②吴鞠通《温病条辨》,倡导三焦辩证,规范四时温病证治。
③刘河间,立新论:六经传受,皆是热证;创新法:寒凉为主,表里双解;制新
方:表里双解剂。
④王安道概念: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病机:里热自内外达;治则:清泄里热。温病四大家: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
2)温病发展具的规律性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温病临床表现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规律性主要表现在:1.病机演变的规律性:温邪病因的作用下,疾病在机体内有卫气营血和上中下三焦演变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人体卫气营血与三焦所属脏腑的功能失调及实质损害。
2.病程发展的阶段性:前期以机体功能失常为主,后期以实质损害为主,主要是阴津的耗损及重要脏器的损害。
3.从温病的发展趋向:多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由实致虚。
临床表现特殊性主要表现在:1、起病急骤,来势较猛,传变较快,变化较多。2、发热为主症,热象偏重;3、易内陷生变4、病程中易耗伤阴津。
3)风热病邪、暑热病邪、湿热病邪、燥热病邪致病有哪些特点?P12-P14
①风热病邪:1)多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2)易化燥伤阴;3)变化迅速。
②暑热病邪:1)伤人急速,先犯阳明气分;2)暑性酷烈,易耗气伤津;3)易
直中心包,闭窍动风;4)易兼挟湿邪,郁阻气分。
③湿热病邪:1)以脾胃为病变中心;2)易困清阳,阻滞气机;3)起病较缓,传变较慢,病势缠绵。
④燥热病邪:1)病变以肺为主;2)易致津液干燥;3)易从火化。
4)温病上焦证、中焦证、下焦证各有几个证型?其辨证要点及代表方各是什么?P26表3-2
5)斑疹的形态、病机和治疗、透发前的征兆各是什么?p33-p34
形态:斑--点大成片,不高于皮面,触之不碍手,压之不退色;
疹--点小成粒,高于皮面,触之碍手,压之退色,消退时皮肤脱屑。
病机:斑—热毒炽盛,郁于阳明,胃热炽盛,内迫血分,灼伤血络,血从肌肉外溢致—属胃(深)。疹—风热伏郁于肺,内窜营分,达于肌肤血络—属肺(浅)治法:斑宜清胃泄热,凉血化斑-清化-化斑汤;疹宜宣肺达邪,清营透疹-透发-银翘散加味。
6)泄卫透表法、清解气热法、和解表里法、祛湿清热法、通下逐邪法、滋阴生津法有哪几个类型?举出各自的代表方剂及适应证。P45-P51
①泄卫透表法:疏风散热;解表清暑;宣表化湿;疏卫润燥
代表方:银翘散
适应症:温病初起,邪在卫表
②清解气热法:轻清宣气;辛寒清气;清热泻火
代表方:栀子豉汤加竹叶、连翘
适应证:邪入气分,热郁胸膈
③和解表里法:清泄少阳--蒿芩清胆汤。
分消走泄--温胆汤、杏朴苓
开达膜原--雷氏宣透膜原法、达原饮(药偏温燥)
适应证:半表半里证
④祛湿清热法:宣气化湿--三仁汤
燥湿清热--王氏连朴饮(辛开苦降法)
分利湿热--湿热阻于下焦+茯苓皮汤。
适应证:湿热性质温病:湿温暑湿
⑤通下逐邪法:通腑泄热--调胃承气
导滞通便--枳实导滞丸(轻法频下)
增液通便--增液承气汤
通瘀破结--桃仁承气汤
适应证:有形实邪,互结肠腑
⑥滋阴生津法:滋养肺胃--沙参麦冬汤、益胃汤
增液润肠--增液汤
填补真阴--加减复脉汤
适应证:温病后期邪热渐退阴液耗伤
7)为什么说祛除温邪是治疗温病的关键?P44
1.温病主因为温邪,温邪是导致人体卫气营血病理变化和三焦所脏腑功能失常及
实质损害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温病发生、演变、转归等的罪魁祸首。
2.温病的病理演变早期以功能损害为主,后期以实质损害为主;
3.温病的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起病急、来势较猛、传变较快、变化较多;病中
易见热、昏、痉、厥、血、脱等危重证;病变过程中易耗伤阴液。
4.基于以上原因,所以说祛除温邪是治疗温病的关键。且要做到“祛邪为第一要
务”,祛邪务早、务快、务尽,及时阻止病机发展,减少温邪对机体的损害和并发症的发生。
8)为什么说“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P51
1.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热象明显,易伤津耗液;在温病发生发
展过程中温热邪气自始自终不同程度地损伤人体的阴液,且病至极期和后期尤为突出,且肝肾真阴耗竭为不可逆。
2.阴液的耗损程度与疾病的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3.在温病初期就应时时顾护阴津,后期阴液耗伤明显,便要以救阴为务。在温病
的各个阶段和层次都要顾护阴津。所以说“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10)温病的分类有哪些?何为新感温病和伏气温病?P17
温病的分为:新感温病和伏邪温病
1.新感温病:又简称"新感",是指感受当令病邪即时而发的一类温病。初起病多
在表,一般无里热证,发病以发热,恶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咳嗽,苔薄白、脉浮数等卫表证候为主。
2.伏邪温病:又称伏气温病,简称"伏邪"。伏邪温病是指感邪后未即时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