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名言集锦16页

  • 格式:doc
  • 大小:54.50 KB
  • 文档页数:1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教育名言集锦

1.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

2.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陶行知

5.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苏霍姆林斯基

3.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苏霍姆林斯基

4.为了在教学上取得预想的结果,单是指导学生的脑力活动是不够的, 还必须在他身上树立起掌握知识的志向, 即创造学习的诱因。——赞科夫

7.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 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斯宾塞

9.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10.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魏书生

3.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

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陶行知

4.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陶行知

5.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陶行知

6.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陶行知

7.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

——爱因斯坦

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曾说过:“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

教育家第斯惠说:“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凡是出现大声叱责的地方,就有粗鲁的行为和情感冷漠的现象,大声叱责表现出最原始本能的反映,每个教师心灵中

所具有的情感素养的种子都会在这种反映中丧失殆尽。”

美国教育家华特很早就提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即是死教育。”

教育家刘国正先生也曾提出:“教室的四壁不应该成为水泥的隔离层,应该是多孔的海绵,透过多种孔道使教学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斯说的那句话——“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真正能够驾驭教育过程的高手,是用学生的眼光来读教科书的。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指出:“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康德说:“想像力是一种创造性认识功能。”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十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强调“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所谓语感,就是读者或听者通过听人讲话或阅读直接感知语言,是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感知力,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叶圣陶先生也曾深刻的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

好的习惯。”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

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

美国教育家哈•曼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五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

拿破仑说:“如果你想挖开那口井,就再向下挖一尺。”

一根粉笔,一支教鞭,一篇课文讲两天”

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瑞士教育学家皮亚杰也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工作者的经验表明,对男女青年谈什么是爱情,不仅是可以的,而且是必要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潘瑞金先生在《浅谈新课程实施中教学的有效性》中指出: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中所言:语文课不仅仅在于教给孩子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

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着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的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人的精神世界中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冰心老人曾说过,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

魏书生老师曾说过:“凡是学生能干的事,就让学生自己做,否则,就抑制了学生能力的提高。”“学生的能力是学出来的,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为学生服务,就不强迫学生适应自己,而努力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原有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要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同时也要坚信每位学生都不仅能帮助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帮助自己提高教学水平。”

苏霍姆林斯基曾尖锐地指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这样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充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文章中写道:“影响人们内心活动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语言。教师口中的语言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就像演奏家手中的乐器,画家手中的颜料,雕塑家手中的刻刀和大理石一样。没有乐器就没有了音乐,没有颜料和画笔就没有绘画,没有大理石和刻刀就没有雕塑,同样,没有活生生的,深入人心的动人语言就没有学校,没有教育。语言就仿佛一座桥梁,教育科学就是通过这座桥梁变成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能力的。”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