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平板集热器检验报告模板
- 格式:docx
- 大小:134.27 KB
- 文档页数:6
微通道太阳能平板集热器的集热性能试验常晓琪; 杜震宇【期刊名称】《《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9(040)005【总页数】8页(P653-660)【关键词】太阳能平板集热器; 微通道; 集热效率; 热损失; 能效比【作者】常晓琪; 杜震宇【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太原030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511.2由于自然资源日益消耗,新型能源的开发和传统能源的高效利用变得尤为重要[1].太阳能因其具备普遍、安全、清洁、无害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光热、光电领域中.我国太阳能光照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大于2 200 h,年总辐照度高于5 016 MJ·m-2的地区占全国总面积2/3以上,具有良好的太阳能利用条件.目前,太阳能热利用主要集中在热泵热水系统的构建及提高集热器热性能等方面.黎珍等[2]为解决太阳能热水系统中供水稳定性差、能效较低的问题,提出太阳能或空气能蒸发集热器,并构建热泵热水系统.集热器热性能主要从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和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进行优化,平板型因其承压效果好、热效率高、便于与建筑一体化等优点,应用广泛[3].国内外诸多学者对太阳能平板集热器的集热性能进行了大量研究[4-6].文献[7-9]对基于太阳能光伏重力式热管的太阳能集热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每日平均电效率与热效率分别为9.1%,39.2%,且系统平均能效比为5.5.王勇等[10]利用实验和模拟对全流道吸热板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增大流体传热接触面积不仅可以使排管间流量分布更加均衡,还可以有效地增大板芯的对流换热系数.周伟等[11]采用树形分支模型自主设计了一种微细通道的集热或蒸发器,并应用到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中,结果表明,系统运行良好,平均能效比为4.8.江乐新等[12]对单圆形、单矩形、五圆形、五矩形4种流道截面吸热板的传热特性、压降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五矩形流道的效果最好,最大导热速率比其他3种提高了55.4%.Zhou等[13]使用一种微通道光伏光热集热器,并联合热泵、燃气热水器对住宅进行供热,结果表明,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效率可以达到50.8%,且在整个测试期间,室温均保持在18 ℃以上,达到所需的热舒适条件.虽然已有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多种流道结构的太阳能集热器,但大多仍为单一块板的实验室测量,并未应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且集热效率还有待提高.因此,本文研究一种新型微通道太阳能平板集热器,分析其结构特点,并对该集热器应用于山西省某农村住宅的供暖系统进行试验测试.1 微通道太阳能平板集热器1.1 微通道吸热板图1 微通道单元体吸热板横向剖面图(单位:mm)Fig.1 Transverse section of micro-channel unit heat absorption plate (unit: mm)微通道单元体吸热板横向剖面图,如图1所示.微通道吸热板由铝制的微通道整体结构与上层覆有黑铬涂层的吸热板构成,将4个微通道流道与两侧的翅片结构看作一个单元体,微通道整体由21个单元体并排排列组成,经两端的集管连接为一个整体.微通道材质厚度为1 mm,中间的工质通道尺寸为4 mm×5 mm,两边翅片宽度均为15 mm.每个微通道单元体结构独立运行,若其中一个损坏,不会影响其他单元体的正常运行.另外,微通道结构采用铝材一次性挤压拉伸成型,成本远低于传统铜材.微通道结构可以减小传统管板式流道的截面尺寸,使流体流速减慢,从而延长循环工质吸收热能的时间.同时,微通道矩形截面能增大吸热板与循环工质的热传导面积,使总传热量提高.1.2 微通道太阳能平板集热器的结构图2 微通道太阳能平板集热器结构示意图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micro-channel solar plate collector微通道太阳能平板集热器的结构,如图2所示.图2中:微通道太阳能平板集热器主要是由玻璃盖板、微通道吸热板、保温层、外框等4个部件组成.外形结构尺寸为2 000 mm×1 000 mm×80 mm,透明的玻璃盖板采用低铁钢化玻璃,阳光透过率可以达到95.0%,4个侧面与底部的保温采用聚氨酯发泡保温,导热系数约为0.052 W·(m·℃)-1,侧边、底部保温层厚度分别为20,30 mm,外框采用轻质的铝制材料.循环工质在单个集热器板中以3流程方式流动,其流动示意图,如图3所示.图3 循环工质流动示意图Fig.3 Flow diagram of circulating working fluid由图3可知:相较于传统单流程式的循环方式,3流程方式流动可极大地降低不同集热器中流体的温差,从而降低热损失.微通道太阳能平板集热器与传统平板集热器相比,具有以下3个优点:1)采用矩形截面的微通道流道,延长循环工质在流道内的停留时间,提高集热器的集热效率;2)微通道与两端集管采用嵌套式连接,与传统使用的焊接式相比,可极大地降低流动热阻;3)吸热板与微通道流道厚度共有7 mm,采用铝制材料,使集热器更加紧凑、轻便,且成本较低.2 热传导基本理论2.1 传热过程图4 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热量传递过程Fig.4 Heat transfer process of flat plate solar collector当太阳辐射透过集热器的玻璃盖板后,其能量被涂有黑铬涂层的吸热板吸收,吸收的这部分能量Qs全部转化为热能,其中,大部分热能传递给微通道内的循环工质,使工质温度升高,通过流动将热量带入水箱,从而间接加热水箱中的水.被循环工质吸收的这部分能量称为集热器获得的有用能Qu,集热器玻璃盖板和保温层表面均以对流和辐射的形式连续不断地向周围环境散失热量,这些向环境散失的热量包括集热器的顶部热损失Qt、底部热损失Qb和边缘热损失Qe,该过程循环往复,直至稳定.具体的传热过程,如图4所示.2.2 评价参数2.2.1 集热效率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的热性能可以用集热效率衡量.在稳态运行工况下,其集热效率定义为在单位时间内,集热器实际获得的有用能与集热器表面所接收的太阳总辐射之比,其计算式为(1)式(1)中:I为太阳辐照度;A为集热器采光面积;M为集热器循环工质的质量流量;cp为工质定压比热容;θf,o,θf,i分别为集热器工质出口、进口温度.2.2.2 瞬时效率归一化温差[14]是指单位面积单位辐照度集热器的温升.集热器的热性能可以用基于进口温度归一化温差Δθ的瞬时效率η′进行计算,即(2)式(2)中:θa为环境温度.2.2.3 总热损失集热器只要在吸热板高于环境温度时吸收太阳辐射,就不可避免地有一部分热量会散失到周围的环境中.这部分热量越大,有用能越小,这将直接影响集热效率.集热器总热损失QL为QL=Qt+Qb+Qe=AUt(θp-θa)+AbUb(θp-θa)+AeUe(θp-θa).(3)式(3)中:θp为吸热板平均温度;Ut为顶部热损失系数;Ab为集热器底部面积;Ub为底部热损失系数;Ue为边缘热损失系数;Ae为集热器边缘面积之和.集热器顶部热损失系数在计算时需多次迭代,Klein[15]于1974年提出了经验公式,即(4)式(4)中:N为透明盖板的层数;εp为吸热板的发射率;εg为透明盖板的发射率;σ为斯蒂芬-玻尔兹曼常数;hw为由于风引起的对流换热系数[16];v为环境风速.当0°<β<70°时,c=520×(1-0.000 05β2);当70°≤β<90°时,β为70°时,c为392.6,其中,β为集热器倾角.由于集热器底部外表面温度一般较低,在与环境辐射换热时,辐射换热量可忽略不计.故底部热损失系数可表示为(5)式(5)中:Rλ1为底部导热热阻;Rh1为底部对流换热热阻;λb为底部保温层材料的导热系数;δb为底部保温层厚度.边缘热损失系数Ue与底部热损系数Ub的计算过程类似,不再赘述.2.2.4 系统能效比对于以太阳能集热器为吸热装置的供暖系统,利用水泵提供动力,在使循环工质不断流动的同时,还消耗电量.因此,采用集热器获取的有用能与水泵的实时变化功率之比,表示系统能效比(COP),具体可表示为(6)式(6)中:P为水泵实时变化功率.3 项目概况试验项目设在山西省某农村,其目的在于为3间长、宽、高分别为14 000,7 000,4 000 mm的农村住宅提供房间供暖热负荷及部分生活热水负荷.项目整体由2组并联的太阳能集热器、蓄热装置、地板辐射供暖系统及作为补充热源的空气源热泵组成.系统整体采用二次换热,具体的系统流程图与测点布置,分别如图5所示.太阳能集热器系统实物图,如图6所示.图5中:蓄热装置由1.5 m3的蓄热大水箱、潜水泵及位于顶部的换热小水箱等部件构成;小水箱内有波纹管式换热器,用于集热器与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热量交换;大水箱主要用于太阳辐照度较高时热量的保存,以及辐照度较低时热量的释放.图5 系统流程图与测点布置Fig.5 System flowchart and measuring point图6 太阳能集热器系统实物图Fig.6 Physical diagram of solar collector system 太阳能集热器以体积分数为40%的乙二醇与水的混合溶液作为循环工质,通过循环泵实现工质的强制循环.太阳能集热器根据循环工质进出口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第1组集热器工质进出口方式为上进下出;第2组集热器工质进出口方式为下进上出.采光面与水平面的倾角均为60°,朝向为正南.太阳能集热器的运行是通过循环泵的启停进行控制,当工质通过的第1块板的平均板温达到35 ℃时,循环泵开启,太阳能集热器开始运行;当测量计算的平均板温低于36 ℃时,循环泵关闭,集热器停止运行.4 试验结果与分析4.1 测试系统试验中的测试内容包括运行参数与环境参数.运行参数包括集热器进口、出口温度、板温、循环工质流量、水泵实时功率等;环境参数包括室外温度、太阳辐照度和环境风速等.测试仪器主要有太阳辐照仪、风速仪、流量计、铂电阻温度传感器和数据采集仪等.测试仪器的相关参数,如表1所示.表1 测试仪器的相关参数Tab.1 Parameters of testing instrument测试仪器型号个数测量范围精度放置位置太阳辐照仪TQB 2C10~2 000 W·m-2±2%距太阳能集热器0.5 m范围内,与集热器采光面平行风速仪HS FS0110~30 m·s-10.2 m·s-1太阳能集热器旁流量计LWGY MK DN2530.5~10.0 m3·h-1±0.5%太阳能集热器总、分支路处铂电阻温度传感器PT100035-50~150 ℃±0.002 ℃太阳能集热器进出口、吸热板表面、水箱内、环境中等数据采集仪34970A10~300V±0.004%测试房间内4.2 试验过程4.2.1 试验方法试验时间为2017年整个冬季,从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5个晴天(12月23-27日)进行数据整理,根据集热器的开启时间,详细分析10:00-16:00时间段内的环境参数和运行参数.使用34970A型数据采集仪(美国Agilent安捷伦公司)采集环境参数和运行参数数据,数据采集时间间隔为2 min,将采集的数据按设置的采集间隔导入Excel中,分析处理并绘制相关曲线图.在数据采集过程中,由于存在传感器故障、环境条件突变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可能会出现数据异常等情况.在数据处理和拟合公式过程中,应及时剔除坏值.图7 12月26日试验测试结果Fig.7 Test result on December 264.2.2 试验分析以12月26日试验结果为例.当天天气晴朗,无云,微风,测试结果,如图7所示.图7中:θ为温度.由图7可知:当太阳辐照度稳定增大时,微通道集热器循环工质的进出口温度、小水箱温度均不断提升,两组出口温度在集热器运行初期增长较快,在12:20时,第2组出口温度达到最高值62.5 ℃,微通道太阳能集热器可以快速地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使循环工质较快升温,为小水箱提供热量;而进口温度的最高温度(52.7 ℃)出现在13:00,这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水箱温度不断提升,使得集热器回水温度,即板进口温度达到最高值;小水箱温度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13:40时,小水箱温度达到最高值49.3 ℃.由图7还可知:第1组、第2组太阳能集热器虽进出口方式不同,但在相同进口温度时,出口温度相差不大.4.3 结果分析图8 集热效率与太阳辐照度随时间变化曲线Fig.8 Curve of heat collection efficiency and solar irradiance with time4.3.1 集热效率 12月26日集热效率与太阳辐照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8所示.图8中:η为集热效率.根据式(1)可以计算出第1组、第2组集热器日平均集热效率分别为63.5%,63.7%,两组集热器的平均集热效率为63.6%.由图8可知:在集热器运行初期,集热效率迅速增大,在11:20时,第1组、第2组集热器的集热效率分别达到最大值77.9%,80.4%;随后,2组集热器的集热效率有所下降,这是因为当板进口温度不断提升时,循环工质从外界吸收的热量有所减少;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太阳辐照度不断降低,集热效率平缓下降,但集热效率也能保持较大数值,说明该集热器集热能力强,保温性能好.4.3.2 瞬时效率为了更准确地得到基于进口温度的归一化温差与瞬时效率的关系,选取12月23-27日5天的测试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拟合第1组、第2组集热器的瞬时效率曲线,如图9所示.图9中:分别为第1组、第2组集热器的瞬时效率.(a)第1组集热器 (b)第2组集热器图9 基于进口温度的集热器瞬时效率曲线Fig.9 Efficient curve of collector based on inlet temperature拟合的微通道太阳能集热器的瞬时效率方程为(7)由式(7)的计算结果可知:第1组、第2组集热器的最大瞬时效率分别为86.0%,88.0%,而第1组、第2组集热器的实际热损失仅为3.24,3.07 W·(m2·℃)-1,可见微通道结构能够高效地吸收经吸热板转化的光能,从根本上改善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性能.由图9可知:第2组集热器的瞬时效率比第1组大.这是因为第2组集热器工质采用下进上出的流动方式,其吸热板上部温度远大于下部温度,使封闭空气夹层内上层热空气与下层冷空气之间不发生对流作用,从而减小因对流而产生的热损失,故第2组集热器的瞬时效率较高.图10 集热器板1的平均热损失分布图Fig.10 Average heat loss distribution diagram of collector plate 14.3.3 总热损失由式(3)~(5)可计算单个集热板顶部、底部、边缘的热损失值.以第1组集热器的板1为例,12月23-27日的平均热损失分布,如图10所示.由图10可知:在12月23-27日,10:00-16:00时间段内,集热器板1的平均热损失量为233.3 W,其中,顶部热损失为139.7 W,底部热损失为72.1 W,边缘热损失为21.5 W;顶部热损失最大,占整个板全部热损失的59.9%,而底部热损失和边缘热损失较少,分别占整个板全部热损失的30.9%,9.2%.这是因为板上部的单层玻璃盖板与外界接触的表面受风速的影响,有较大的对流传热系数;同时,低铁钢化玻璃的导热系数约为5.8 W·(m·℃)-1,对封闭空气夹层内的热量有一定的散失作用.因此,减少热损失可以从减小顶部热损失入手,如使用双层玻璃盖板或采用导热系数更小的LowE膜玻璃[17],其导热系数可以降低到1.4 W·(m·℃)-1;减小底部和边缘热损失可以采用保温性能更高的材料,并根据气候、选用材料等确定保温层厚度.12月23-27日,集热器板1与集热器板2的总热损失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11所示.由图11可知:板1,2每日热损失变化趋势均是先增后减,且最大热损失出现在12月25日中午12:40,此时,板1,2热损失分别为340.5,319.1 W,二者相差21.4 W;板1在15:20之前,平均热损失明显大于板2,这是因为在太阳辐照度较高时,第1组集热器采用上进下出的流动方式,使板1下部分吸热板温度较高,这不仅加大与外界的辐射传热,还增大夹层内部上、下空气对流换热,导致热损失明显增大.4.3.4 系统能效比 12月23-27日,系统能效比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12所示.由图12可知:每天的系统能效比均随着时间的推移先增后减;在10:00-16:00时间段内,瞬时能效比均在3.0以上;5日平均能效比为16.1;12月25日12:00时,能效比达到最大值(24.0),说明该系统效率较高,可以通过消耗较少的电能获得较多的热能.相比于其他供热设备,如电加热器(最大COP为1.0)和空气源热泵(COP为3.0~5.0),自主设计的供热系统可极大地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图11 集热器板1,2的热损失随时间变化曲线图12 系统能效比随时间变化曲线Fig.11 Heat loss of collector plate 1,2 with time Fig.12 Diagram of system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with time5 结论通过对新型微通道太阳能平板集热器的基本结构及基本理论进行分析,以及对其在农村住宅供暖系统进行试验,得出以下4点结论.1)自主设计的微通道太阳能平板集热器集热能力强,日平均集热效率为63.6%,集热效率最高可以达到80.4%,且在太阳辐照度持续降低时,集热效率仍然能够保持较大数值.2)由太阳能集热器瞬时效率的拟合方程可知,第1组、第2组集热器的瞬时效率分别为86.0%,88.0%,热损失系数分别为3.24,3.07 W·(m2·℃)-1,这表明微通道能够高效地吸收经上层吸热板转化的光能,且采用下进上出的工质循环形式,热损失系数较小,瞬时效率较高.3)板1的平均热损失为233.3 W,其中,顶部热损失占整个板全部热损失的59.9%.因此,减小顶部热损失是减小板热损失的有效途径,可以通过采用双层玻璃盖板或使用LowE膜玻璃等减小顶部热损失.4)系统5日平均能效比为16.1,与其他供热设备相比,自主设计的供热系统可极大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 王勇,段广彬,刘宗明.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强化传热特性研究[J].材料导报,2014,28(19):62-67.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4.19.013.[2] 黎珍,田琦,董旭.太原地区太阳能耦合空气源热泵一体化热水系统性能分析[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版科学版),2017,38(5):670-675.DOI:10.11830/ISSN.1000-5013.201612014.[3] 卢郁,于洪文,丁海成,等.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数学建模及模拟[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7(3):293-297.[4] MODJINOU M,JI Jie,LI Jing,et al.A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f micro-channel heat pipe solar photovoltaics thermal system[J].Applied Energy,2017,206:708-722.DOI:10.1016/j.apenergy.2017.08.221.[5] LI Guiqiang,PEI Gang,JI Jie,et al.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n a PV/T system with static miniature solar concentrator[J].Solar Energy,2015,120:565-574.DOI:10.1016/j.solener.2015.07.046.[6] 李戬洪,江晴.一种高效平板太阳能集热器试验研究[J].太阳能学报,2001,22(2):131-135.DOI:10.3321/j.issn:0254-0096.2001.02.003.[7] ZHANG Xingxing,ZHAO Xudong,SHEN Jingchun,et al.Design fabrication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f a solar photovoltaic/loop-heat-pipe based heat pumpsystem[J].Solar Energy,2013,97:551-568.DOI:10.1016/j.solener.2013.09.022.[8] ZHANG Xingxing,ZHAO Xudong,SHEN Jingchun,et al.Dynamic performance of a novel solar photovoltaic/loop-heat-pipe heat pump system[J].Applied Energy,2014,114(2):335-352.DOI:10.1016/j.apenergy.2013.09.063.[9] XU Peng,SHEN Jingchun,ZHANG Xingxing,et al.Design, fabrication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f a novel loop-heat-pipe based solar thermal facade water heatingsystem[J].Energy Procedia,2015,75:566-571.DOI:10.1016/j.egypro.2015.07.456.[10] 王勇,段广彬,丁海成,等.全流道式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的试验研究与模拟分析[J].可再生能源,2015,33(12):1762-1768.[11] 周伟,张小松.基于微细通道集热/蒸发器的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性能模拟与实验研究[J].暖通空调,2017,47(10):108-113.[12] 江乐新,李雅瑾,江劲松.流道型式对光热组件传热影响的数值模拟[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8(2):339-344.DOI:10.3969/j.issn.1001-7445.2013.02.015.[13] ZHOU Jinzhi,ZHAO Xudong,MA Xiaoli,et al.Clear-days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of a hybrid experimental space heating system employing the novel mini-channel solar thermal and PV/T panels and a heat pump[J].Solar Energy,2017,155:464-477.DOI:10.1016/j.solener.2017.06.056.[14]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试验方法: GB/T 4217-200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15] KLEIN S A.Calculation of flat-plate collector loss coefficients[J].SolarEnergy,1975,17:79-80.DOI:10.1016/0038-092X(75)90020-1.[16] 高腾.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的传热分析及设计优化[D].天津:天津大学,2011.[17] 林鸿宾,徐美君,韩彤.我国深加工玻璃的发展与现状[J].玻璃,2010,37(12):26-30.DOI:10.3969/j.issn.1003-1987.2010.12.009.。
太阳能热水系统竣工验收报告
工程名称:
工程编号:
亿家能太阳能工程公司
年月日
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表
工程验收项目记录表
工程验收项目记录表
安全和功能检查资料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表
工程观感检查记录表
太阳能工程项目抽查记录表
太阳能工程现场培训记录表
太阳能热水工程移交报告
致:公司
现工程已安装完毕,所有设备运行正常,符合合同要求,现正式移交给公司的管理人员操作及管理。
移交单位:接受单位:
移交时间:接受时间:
管道系统冲(吹)洗记录
水箱满水试验记录
集热器满水试验记录
强度和严密性水压试验记录
各项试验的参数,在设计无要求时,应按照相应的规要求执行
系统试运转调试记录。
第六章1.试定性分析下列问题:(1)夏季与冬季顶棚内表面对流换热系数是否一样?(2)夏季与冬季房屋外墙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是否相同?(3)普通热水或蒸汽暖气片高些、矮些,对流换热系数是否一样?(4)从传热观点看,为什么暖气片一般都放在窗户的下面?(5)相同流速或者相同的流量情况下,大管和小管(管内或管外)对流换热系数会有什么变化?(6)参观太阳能平板集热器,分析它可能涉及的传热问题?2.垂直管内流体向上或向下流动被加热或被冷却时,目然对流对速度场的影响如何?试作速度场变化的示意图。
3.试推导垂直壁层流自然对流动量微分方程式,设w t <f t 。
4.关于管内流动换热的热进口段长度有几种表达方式,它们各适应干什么条件?(1)从管子入口到热边界层在管中心闭合前的一段长度;(2)当0xθ∂=∂平h const =前的一段长度;(3)/l d =0.05Re Pr ⋅。
5.自然对流是因温度差引起的,为什么t δδ≠(Pr ≮l 时)在t δδ≥≤的区域内流动是什么情况?6.外掠平板紊流局部换热系数沿板长的变化(图5-6)与管内紊流进口段局部换热系数沿管长的变化(图6-2)两者有明显的差别,请作一些分析?7.以薄壁不锈钢管作导体通电加热在管内流动的气体,管子裸露置于室内,试写出在稳态情况下,该管dx dx 长微元段的热平衡关系。
已知钢管电阻为R ,/m Ω;电流为I ,A 。
8.黄铜管式冷凝器内径12.6mm ,管内水流速1.8m/s ,壁温维持80℃,冷却水进出口温度分别为28℃和34℃,管长上/l d >20,请用不同的关联式计算换热系数?9.已知锅炉省煤器管壁平均温度为250℃,水的进出口温度分别为160℃及240℃,平均流速要求为1m/s ,热流通量q=3.84×105W/m 。
,试求所需管内径和长度(提示:先按紊流计算,再校核Re)。
10.一盘管式换热器,蛇形管内径d=12mm ,盘的直径D=180mm(以管中心距离计),共有四圈盘管。
太阳能热水工程验收报
告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太阳能热水系统竣工验收报告工程名称:
工程编号:
有限公司
年月日
工程验收项目记录表
致:公司
现工程已安装完毕,所有设备运行正常,符合合同要求,现正式移交给公司的管理人员操作及管理。
移交单位:接收单位:
移交时间:接收时间:
管道系统冲(吹)洗记录
水箱满水试验记录
集热器满水试验记录
强度和严密性水压试验记录
各项试验的参数,在设计无要求时,应按照相应的规范要求执行
系统试运转调试记录。
真空管与集热器清华阳光SLL-4715-50联集管太阳热水系统是由:SLL-50系列联集器、全玻璃真空集热管(分为“晒乐”系列真空管与“速乐”系列真空管)、储热水箱、管路系统、控制系统和辅助能源部分组成的。
每块集热器由一套联集器和50只真空管组成。
每套联集管太阳热水系统由若干块集热器阵列而成,照片如下:集热器:1.集热器由联集器与真空管组成,用于吸收太阳辐照并转化为热量储存起来。
联集器储水部分为聚氨酯整体发泡保温,内胆为316L不锈钢,外壳为430不锈钢或者镀铝锌板,具有设计合理,耐腐蚀,强度大、不变形、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2.集热器规格型号表SLL—4715-56系列集热器规格型号3.集热器特点:3.1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3.2国际首创——将全玻璃真空集热管东西方向水平放置组合而成联集管式集热器是清华阳光公司的发明(专利号:94218448.3、96215867.4、96120414.1) 3.3世界领先——1996年经瑞士Rapperswil太阳能检测中心按ISO98606-1标准测试,清华阳光SLL-1200/50联集管式集热器的瞬时效率截距居世界领先水平。
3.4自然跟踪——圆柱形真空集热管水平放置,对不同季节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具有自然跟踪特性,其采光投影面积在一年四季中几乎不变。
3.5密封结构——真空集热管与联集管结合处,采用本公司翻边结构和多道半“O”形密封圈两项专利(专利号:94218448.3、94218450.5、96216122.5),使用寿命长、密封严密、安全可靠;3.6承压能力——由于特殊设计的承压结构,集热器在工作时可以承受0.1Mpa的压力,可采用自然循环或强制循环方式运行。
3.7组合任意——可根据需要,将联集管式集热器任意组合成不同采光面积的热水系统。
4.集热器外形尺寸图SLL-1500系列集热器外形尺寸图“速乐”真空管1.SLL联集器可采用清华阳光自主生产的“速乐”牌硼硅玻璃真空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太阳能光伏组件质量检测报告一、引言太阳能光伏组件是转换太阳能辐射能为电能的重要设备,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性能和寿命。
为了确保光伏组件的质量可靠、安全稳定运行,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
本报告旨在对太阳能光伏组件的质量检测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和总结。
二、样品描述本次质量检测报告的样品为一块多晶硅太阳能光伏组件,型号为XXX。
该组件具有标准的外形尺寸和正常的外观,接线盒完好无损。
样品由知名太阳能光伏组件制造商生产,出厂日期为XXXX年X月X 日。
三、质量检测方法本次质量检测采用了一系列标准化的检测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项:1. 外观检测:对样品的外观、表面平整度、边缘处理等进行检查,确保组件外观符合规定标准,并无明显缺陷。
2. 电性能检测:使用专业的测试设备对样品的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最大功率输出等数据进行测量,以评估组件的电性能指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3. 动态温度循环测试:通过模拟组件在不同温度下的工作环境,进行多次温度循环测试,以评估组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性能稳定性和耐久性。
4. 光强透过率测试:使用光谱分析仪测量组件的光强透过率,以了解组件对太阳能辐射能的吸收和转换效率。
5. 绝缘电阻测试:测量组件正负极之间的绝缘电阻,并确保其符合安全要求。
四、质量检测结果经过以上的检测方法,得到了以下结果:1. 外观检测:样品的外观无裂纹、变形、氧化或其它明显缺陷,表面平整度良好,符合太阳能光伏组件的设计要求。
2. 电性能检测:样品的开路电压为XV,短路电流为XA,最大功率输出为XP。
这些数据与制造商提供的技术参数基本一致,说明样品的电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3. 动态温度循环测试:经过连续X次的温度循环测试,样品在高温、低温环境下的电性能无明显变化,未出现电路断路、接触问题等异常情况,证明组件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和稳定性。
4. 光强透过率测试:样品的光强透过率达到XX%,表明组件能有效吸收和转换太阳能辐射能。
太阳能光伏组件性能验证报告概述:本报告旨在对太阳能光伏组件的性能进行全面的验证和评估。
通过多项实验和测试,对光伏组件的功率输出、耐用性和可靠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表现符合预期。
1. 实验设备和方法为了准确评估太阳能光伏组件的性能,我们使用了以下设备和方法进行实验:1.1 环境条件设定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尽可能模拟真实使用环境下的情况,包括日照强度、温度、湿度等方面的设定。
1.2 功率输出测试通过连接光伏组件到适当的测试设备,我们对其功率输出进行了测试,并记录了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输出数据。
1.3 耐用性测试为了评估光伏组件的耐用性,我们进行了震动、温度循环和湿度循环等方面的适应性测试,检查组件在各种环境变化下的性能表现。
1.4 可靠性测试通过长时间的连续运行实验,我们评估了光伏组件在长期使用情况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结果与分析基于上述实验和测试,我们得出以下结果和分析:2.1 功率输出性能根据功率输出测试,光伏组件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平均功率输出符合设计要求,并且与制造商提供的数据相匹配。
表明光伏组件在实际使用环境中能够正常运行并达到预期的功率输出。
2.2 耐用性评估经过多次的震动、温度循环和湿度循环测试,光伏组件的外部结构和内部元件均未出现明显损坏或性能下降。
表明光伏组件具有良好的耐用性,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下维持其正常运行。
2.3 可靠性分析长期连续运行实验结果显示,光伏组件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保持了稳定的功率输出,未出现明显的性能衰减。
这表明光伏组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能够在长期使用中保持其高效能力。
3. 结论基于以上实验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3.1 太阳能光伏组件在我们的实验条件下表现良好,功率输出符合预期,耐用性和可靠性较高。
3.2 综合评价得出,该光伏组件适合在各种环境条件下使用,并且具备长期稳定的性能表现。
参考文献:[1] 张明. 新能源与可持续发展[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8.[2] 王强, 张亮. 太阳能光伏组件性能测试技术与标准[J]. 光伏, 2019, 48(3): 12-16.。
太阳能光热系统性能测试报告一、背景介绍太阳能光热系统是利用太阳能将光能转化为热能的技术装置,具有清洁、可再生的特点,广泛应用于热水供应、采暖以及工业热利用等领域。
为了评估太阳能光热系统的性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测试以分析其能源收集效率、热损失程度以及系统整体运行情况。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太阳能光热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测试结果及性能评估。
二、测试目的本次测试旨在评估太阳能光热系统在实际运行中的性能表现,验证其设计与制造的可行性,并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以优化系统的运行。
三、测试内容及方法1. 能源收集效率测试通过监测太阳能光热系统的光热转换效率,即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热能的能力。
在一定时间段内,记录光电转换板的发热状况及发热功率,并结合太阳辐射强度数据进行分析评估。
2. 热损失测试通过监测太阳能光热系统及其附件在运行过程中的热损失情况。
包括热水储存罐、传输管道及热水供应装置等元件的热损失数据记录与计算,以评估系统的热能损耗。
3. 运行情况监测系统的稳定运行与故障率是影响其性能的关键因素。
通过安装传感器监测温度、压力等参数,记录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数据,分析判断系统是否正常工作。
四、测试结果分析1. 能源收集效率测试结果根据测试数据及太阳辐射强度数据计算,太阳能光热系统的能源收集效率达到XX%。
光电转换板的发热功率稳定在XX W,达到设计预期。
2. 热损失测试结果经过热损失测试,系统的热损失率为XX%,其中储水罐的热损失率为XX%,传输管道的热损失率为XX%。
根据测试结果,可进一步优化系统的绝热保温设计以降低热损失。
3. 运行情况监测结果太阳能光热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温度、压力等参数稳定,未出现异常情况。
系统连续运行时间达到XX小时,并且未发生故障,验证了系统的可靠性。
五、结论与建议根据以上测试结果及分析,太阳能光热系统的性能表现良好,能源收集效率高、热损失率低,并且稳定可靠。
然而,在实际运行中仍存在一些潜在的优化空间。
太阳能发电板效能试验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太阳能发电板进行效能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通过该试验,我们旨在评估太阳能发电板的发电效率和性能表现,为日后的太阳能发电板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2. 试验方法2.1 实验设备- 10块太阳能发电板- 太阳能辐射计- 数据采集仪- 其他辅助设备2.2 实验步骤1. 将太阳能发电板依次安装在合适的位置,确保其正常接收阳光辐射。
2. 根据实验设备的需要,调整太阳能发电板的角度和位置。
3. 使用太阳能辐射计测量太阳辐射强度。
4. 连接数据采集仪,记录太阳能发电板的发电量和电压信息。
5. 持续监测太阳能发电板的发电效率和性能表现,记录实验数据。
3. 试验结果与分析3.1 太阳能辐射强度对发电效率的影响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太阳能辐射强度对太阳能发电板的发电效率具有显著影响。
辐射强度越大,太阳能发电板的发电效率也越高。
这表明太阳能发电板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能够更高效地转换太阳能为电能。
3.2 发电量与电压的关系我们还观察到太阳能发电板的发电量与电压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随着电压的增加,发电量也有所提高。
这说明太阳能发电板在较高电压下可以更多地输出电能。
4. 结论通过本次太阳能发电板效能试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太阳能辐射强度对太阳能发电板的发电效率具有显著影响。
- 发电量与电压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在较高电压下发电量有所提高。
5. 参考文献(列举本报告中用到的所有参考文献)以上为太阳能发电板效能试验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结论。
通过这次试验,我们对太阳能发电板的性能进行了评估和分析,为进一步的研究和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希望本报告能对相关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有所帮助。
太阳能对环保环境的好处检查报告
1、普遍:太阳光普照大地,没有地域的限制无论陆地或海洋,无论高山或岛屿,都处处皆有,可直接开发和利用,便于采集,且无须开采和运输。
2、无害:开发利用太阳能不会污染环境,它是最清洁能源之一,在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这一点是极其宝贵的。
、巨大:每年到达地球表面上的太阳辐射能约相当于130万亿吨煤,其总量属现今世界上可以开发的最大能源。
3、长久:根据太阳产生的核能速率估算,氢的贮量足够维持上百亿年,而地球的寿命也约为几十亿年,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太阳的能量是用之不竭的。
4、光热利用,它的基本原理是将太阳辐射能收集起来,通过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转换成热能加以利用。
目前使用最多的太阳能收集装置,主要有平板型集热器、真空管集热器、陶瓷太阳能集热器和聚焦集热器(槽式、碟式和塔式)等4种。
通常根据所能达到的温度和用途的不同,而把太阳能光热利用分为低温利用、中温利用和高温利用。
目前低温利用主要有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干燥器、太阳能蒸馏器、太阳能采暖(太阳房)、太阳能温室、太阳能空调制冷系统等,中温利用主要有太阳灶、太阳能热发电聚光集热装置等,高温利用主要有高温太阳炉等。
5、发电利用,新能源未来太阳能的大规模利用是用来发电。
利用太阳能发电的方式有多种。
光—热—电转换。
即利用太阳辐射所产
生的热能发电。
一般是用太阳能集热器将所吸收的热能转换为工质的蒸汽,然后由蒸汽驱动气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前一过程为光—热转换,后一过程为热—电转换。
这种方式简单易行,成本低廉回报大,适合在中国大面积推广。
2017002239Z(2017)国认监认字(245)号
检验报告
Test Report
No:201711780
产品名称: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
Name of sample
受检单位:-------
Inspected unit
生产单位:********有限公司
Produced by
委托单位:********有限公司
Commissionunit
检验类别:委托检验
Test purpose
国家太阳能热水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武汉)National Solar Water Heater SupervisionAndInspction
Center of Product Quality(Wu Han)
检验报告
生产单位名称及联系电话*************有限公司000-00000000
任务来源检(协)字2017年0026048-3号
送样日期2017-11-15 送样人员百度文库样品到达
日期
2017-11-15
样品数量1台抽样基数---- 检查封样
人员
----
样品等级合格品样品/抽样单
编号
0026048-3 样品状态完好
检验依据GB/T 6424-2007
检验项目外观、耐压、刚度、强度、闷晒、空晒、外热冲击、内热冲击、耐冻、淋雨、室外稳态效率、压力降落、耐撞击、涂层太阳吸收比、透明盖板投射比
检验结论
该样品按GB/ T6424-2007检验,单项结论见续页。
批准:审核:主检:
检验报告(续页)
1 外观触,有预防热胀的措施,无
扭曲、明显划痕;壳体应耐
腐蚀,外表面涂层应无剥落;
隔热体应填塞严实,不应有
明显萎缩或膨胀隆起;产品
标记应符合标准要求。
26048-
3
符合要求。
合格
2 耐压常温下将集热器内注满常温
的水,排尽空气后由压力源
缓慢增至1.5个工作压力,
维持试验压力10min,集热
器应无变形,破裂和渗漏。
26048-
3
将样品内注满常温的水,排
尽空气后由压力源缓慢增至
0.9MPa,维持试验压力
10min,样品无变形、无破
裂,传热工质无渗漏。
合格
3 刚度常温下,将未加工质的平板
型集热器水平放置,然后将
其一端抬高100mm,保持
5min后复原,应无损坏及
明显变形。
26048-
3
未发现样品出现损坏和变
形。
合格
检验报告(续页)度,集热器应无泄漏、开裂、
破损、变形或其他损坏。
6 空晒在日平均温度t a≥8℃,平
板型太阳能集热器采光平面
接受的日照太阳辐照量H≥
17MJ/(m2.d)条件下,以空
气为工质,除集热器出口的
配管接口敞开作排气外,其
余接口均用堵头密封,空晒
1天后,集热器应无开裂、
破损、变形或其他损坏。
26048-
3
未发现样品出现裂纹、破损、
变形和其他损坏。
合格
7 外热冲击在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采光
面上的总太阳辐射照度G达
到700W/m2以上时,使集
热器空晒30min,对集热器
均匀喷水,喷水方向与采光
面之间的夹角不小于20°,
水温15±10℃、流量>
200kg/(h.m2),保持喷水
5min,集热器应无裂纹、变
形、水凝结或浸水。
26048-
3
未发现样品出现裂纹、变形、
水凝结和浸水。
合格
检验报告(续页)淋面积不小于集热器外表面
积的80%,持续15min,集
热器应无渗水和破裂。
10 耐冻将集热器充满水,水温8℃≤
t1≤25℃。
集热器在(-20±
2)℃下保持至少30min,然
后将温度升高至+10℃,保持
至少30min。
这种冷冻、升
温的循环应进行2次;
将集热器中的水排空,集热器
在(-20±2)℃下保持至少
30min,然后将温度升高至
+10℃,保持至少30min。
这
种冷冻、升温的循环应进行2
次;
试验结束后,集热器应无泄
漏、损坏、变形和扭曲。
26048-
3
试验结束后,集热器均为发
生泄漏、损坏、变形和扭曲。
合格
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的瞬时
效率截距η不低于0.72;
26048-
基于样品进口温度和采光
面积的室外稳态效率一次
方程为:
ηa=0.7934-5.608 T i*;
η0,a=0.79;
U=5.61W/( m2.℃)。
检验报告(续页)
(单位)
26048-
13 耐撞击水平放置平板集热器,用直径
30mm、表面光滑的钢球从
0.5m的高度、静止状态、并
不施加外力的情况下自由落
到透明盖板的中央部分,落点
要落入距中心0.1m的范围之
内。
撞击一次,透明盖板应无
划痕、翘曲、裂纹、破裂、断
裂或穿孔。
26048-
3
透明盖板无划痕、无翘曲、
无裂纹、无破裂、无断裂、
无穿孔。
合格
14 太阳能选择性
吸收涂层的太
阳吸收比α
太阳选择性吸收涂层的太阳
吸收比α≥0.92
26048-
3
0.97 合格
15 透明盖板太阳
透射比τ
应给出透明盖板的太阳透射
比
26048-
3
0.97 -----
以下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