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第44号令)-2018修改单
- 格式:doc
- 大小:327.50 KB
- 文档页数:2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8年修订】发文号:环境保护部令第44号发布单位:环境保护部发布日期:2018-04-28实施日期:2017-09-01(根据2018年4月28日公布的《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部分内容的决定》修正)第一条为了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制定本名录。
第二条根据建设项目特征和所在区域的环境敏感程度,综合考虑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本名录的规定,分别组织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第三条本名录所称环境敏感区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保护区域和对建设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特别敏感的区域,主要包括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或者其外的下列区域:(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海洋特别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二)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长繁殖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三)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以及文物保护单位。
第四条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本名录确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类别,不得擅自改变环境影响评价类别。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就建设项目对环境敏感区的影响作重点分析。
第五条跨行业、复合型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类别按其中单项等级最高的确定。
第六条本名录未作规定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类别由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的污染因子、生态影响因子特征及其所处环境的敏感性质和敏感程度提出建议,报生态环境部认定。
第七条本名录由生态环境部负责解释,并适时修订公布。
第八条本名录自2017年9月1日起施行。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8 第一条为了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制定本名录。
第二条根据建设项目特征和所在区域的环境敏感程度,综合考虑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本名录的规定,分别组织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第三条本名录所称环境敏感区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保护区域和对建设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特别敏感的区域,主要包括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或者其外的下列区域:(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海洋特别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二)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长繁殖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
(三)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以及文物保护单位。
3第四条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本名录确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类别,不得擅自改变环境影响评价类别。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就建设项目对环境敏感区的影响作重点分析。
第五条跨行业、复合型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类别按其中单项等级最高的确定。
第六条本名录未作规定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类别由省级生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的污染因子、生态影响因子特征及其所处环境的敏感性质和敏感程度提出建议,报生态环境部认定。
第七条本名录由生态环境部负责解释,并适时修订公布。
第八条本名录自2017年9月1日起施行。
2015年4月9日公布的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33号)同时废止。
已根据《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部分内容的决定》(生态环境保护部第1号令)修稿完善。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8 第一条为了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制定本名录。
第二条根据建设项目特征和所在区域的环境敏感程度,综合考虑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本名录的规定,分别组织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第三条本名录所称环境敏感区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保护区域和对建设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特别敏感的区域,主要包括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或者其外的下列区域:(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海洋特别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二)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长繁殖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
(三)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以及文物保护单位。
. word可编辑.第四条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本名录确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类别,不得擅自改变环境影响评价类别。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就建设项目对环境敏感区的影响作重点分析。
第五条跨行业、复合型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类别按其中单项等级最高的确定。
第六条本名录未作规定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类别由省级生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的污染因子、生态影响因子特征及其所处环境的敏感性质和敏感程度提出建议,报生态环境部认定。
第七条本名录由生态环境部负责解释,并适时修订公布。
第八条本名录自2017年9月1日起施行。
2015年4月9日公布的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33号)同时废止。
已根据《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部分内容的决定》(生态环境保护部第1号令)修稿完善。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编辑锁定讨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是为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提高审批效率,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七条的规定。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已于2016年12月27日由环境保护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17年9月1日起施行。
2015年4月9日公布的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33号)同时废止[1]。
根据2018年4月28日公布的《修改决定》修正。
[2]中文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发布机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日期2002年10月3日实施日期2003年1月1日修订时间2018年4月28日目录1 目录信息2 目录全文3 内容解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目录信息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44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已于2016年12月27日由环境保护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9月1日起施行。
2015年4月9日公布的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33号)同时废止。
[1]环境保护部部长李干杰2017年6月29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目录全文编辑(2017年6月29日环境保护部令第44号公布根据2018年4月28日公布的《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部分内容的决定》修正)[2]第一条为了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制定本名录。
第二条根据建设项目特征和所在区域的环境敏感程度,综合考虑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本名录的规定,分别组织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第三条本名录所称环境敏感区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保护区域和对建设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特别敏感的区域,主要包括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或者其外的下列区域:(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海洋特别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二)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长繁殖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三)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以及文物保护单位。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目-05-02(6月29日环境保护部令第44号公布根据4月28日公布旳《有关修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目>部分内容旳决定》修正)第一条为了实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六条旳规定,制定本名目。
第二条根据建设项目特性和所在区域旳环境敏感程度,综合考虑建设项目也许对环境产生旳影响,对建设项目旳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本名目旳规定,分别组织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汇报书、环境影响汇报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第三条本名目所称环境敏感区是指依法设置旳各级各类保护区域和对建设项目产生旳环境影响尤其敏感旳区域,重要包括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或者其外旳下列区域:(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海洋尤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二)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长繁殖地、重要水生生物旳自然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三)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重要功能旳区域,以及文物保护单位。
第四条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本名目确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类别,不得私自变化环境影响评价类别。
环境影响评价文献应当就建设项目对环境敏感区旳影响作重点分析。
第五条跨行业、复合型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类别按其中单项等级最高确实定。
第六条本名目未作规定旳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类别由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旳污染因子、生态影响因子特性及其所处环境旳敏感性质和敏感程度提出提议,报生态环境部认定。
第七条本名目由生态环境部负责解释,并适时修订公布。
第八条本名目自9月1日起施行。
4月9日公布旳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目》(环境保护部令第33号)同步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44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7)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7.06.29•【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44号•【施行日期】2017.09.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环境影响评价正文环境保护部令第44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已于2016年12月27日由环境保护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9月1日起施行。
2015年4月9日公布的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33号)同时废止。
环境保护部部长李干杰2017年6月29日附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附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第一条为了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制定本名录。
第二条根据建设项目特征和所在区域的环境敏感程度,综合考虑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本名录的规定,分别组织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第三条本名录所称环境敏感区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保护区域和对建设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特别敏感的区域,主要包括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或者其外的下列区域:(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海洋特别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二)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长繁殖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三)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以及文物保护单位。
第四条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本名录确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类别,不得擅自改变环境影响评价类别。
2018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44 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已于2016年12月27曰由环境保护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9月1曰起施行。
2015年4月9日公布的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33号)同时废止。
2017年6月29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第一条为了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制定本名录。
第二条根据建设项目特征和所在区域的环境敏感程度,综合考虑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本名录的规定,分别组织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第三条本名录所称环境敏感区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保护区域和对建设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特别敏感的区域,主要包括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或者其外的下列区域:(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海洋特别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二)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长繁殖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三)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以及文物保护单位。
第四条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本名录确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类别,不得擅自改变环境影响评价类别。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就建设项目对环境敏感区的影响作重点分析。
第五条跨行业、复合型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类别按其中单项等级最高的确定。
第六条本名录未作规定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类别由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的污染因子、生态影响因子特征及其所处环境的敏感性质和敏感程度提出建议,报环境保护部认定。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7年6月29日环境保护部令第44号公布根据2018年4月28日公布的《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部分内容的决定》修正)第一条为了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制定本名录。
第二条根据建设项目特征和所在区域的环境敏感程度,综合考虑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本名录的规定,分别组织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第三条本名录所称环境敏感区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保护区域和对建设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特别敏感的区域,主要包括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或者其外的下列区域:(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海洋特别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二)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长繁殖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三)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以及文物保护单位。
第四条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本名录确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类别,不得擅自改变环境影响评价类别。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就建设项目对环境敏感区的影响作重点分析。
第五条跨行业、复合型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类别按其中单项等级最高的确定。
- 1 -第六条本名录未作规定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类别由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的污染因子、生态影响因子特征及其所处环境的敏感性质和敏感程度提出建议,报生态环境部认定。
第七条本名录由生态环境部负责解释,并适时修订公布。
第八条本名录自2017年9月1日起施行。
2015年4月9日公布的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33号)同时废止。
修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部分
内容的决定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关于修改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部分内容的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令第1号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现决定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44号)的部分内容作以下修改:
一、将第六条和第七条中的“环境保护部”修改为“生态环境部”。
将第六条中的“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修改为“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二、对项目类别、环评类别部分内容予以修改。
修改内容见附件。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44号)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附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修改单
二、农副食品加工业。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部令第44号,2018年修正版) (1)项目、油脂加工项目、食品加工项目、酒类生产项目涉及环境敏感区的第三条(一)中的全部区域;第三条(二)中的基本农田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长繁殖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本栏目环境敏感区含义三、林业567森林经营项目、森林旅游项目、木材加工项目涉及环境敏感区的第三条(一)中的全部区域;第三条(二)中的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长繁殖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本栏目环境敏感区含义四、水利8910水库、水闸、水电站涉及环境敏感区的第三条(一)中的全部区域;第三条(二)中的水源保护区、重要湿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本栏目环境敏感区含义五、交通运输111213公路、铁路、民航、水运涉及环境敏感区的第三条(一)中的全部区域;第三条(二)中的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本栏目环境敏感区含义六、城市建设141516城市规划、市政公用设施、住宅区涉及环境敏感区的第三条(一)中的全部区域;第三条(二)中的水源保护区、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长繁殖地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本栏目环境敏感区含义七、工业17181920化工、矿山、冶金、建材涉及环境敏感区的第三条(一)中的全部区域;第三条(二)中的水源保护区、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长繁殖地、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本栏目环境敏感区含义八、能源212223石油、天然气、煤炭涉及环境敏感区的第三条(一)中的全部区域;第三条(二)中的水源保护区、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长繁殖地、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本栏目环境敏感区含义性漆量(含稀释剂)10吨及以上的其他/27木质家具制造有电镀或喷漆工艺且年用油性漆量(含稀释剂)10吨及以上的其他/十、造纸和纸制品业28造纸及纸板制造年生产能力10万吨及以上的其他/29纸制品制造有印刷、覆膜、涂布、复合等加工工艺的其他/十一、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30印刷31记录媒介复制除单纯印刷、复制外的其他/十二、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32文教办公用品制造33乐器制造34体育用品制造35玩具制造除手工制作外的其他/十三、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36石油加工37炼焦38核燃料加工年生产能力100万吨及以上的其他/十四、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39基础化学原料制造40肥料制造41农药制造42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43合成材料制造44专用化学品制造45日用化学品制造46医药制造除手工制作外的其他/十五、医药制造业47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48化学药品制剂制造49中药饮片加工50中成药生产51兽用药品制造52生物药品制造除手工制作外的其他/十六、化学纤维制造业53纤维素纤维制造54合成纤维制造55生物基材料制造年生产能力1000吨及以上的其他/十七、橡胶和塑料制品业56橡胶制品业57塑料制品业除手工制作外的其他/十八、非金属矿物制品业58水泥、石灰和石膏制造59石膏、水泥制品及类似制品制造60砖瓦、石材等建筑材料制造61玻璃制造62玻璃制品制造63陶瓷制品制造64耐火材料制品制造65石墨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除手工制作外的其他/十九、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66炼铁67炼钢___压延加工除手工制作外的其他/二十、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69常用有色金属冶炼70贵金属冶炼71稀有稀土金属冶炼72有色金属合金及其制品制造73有色金属压延加工除手工制作外的其他/二十一、金属制品业74结构性金属制品制造75金属工具制造76集装箱及金属包装制造77金属丝绳及其制品制造78建筑、安全用金属制品制造79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加工除手工制作外的其他/二十二、通用设备制造业80锅炉及原动设备制造81金属加工机床制造82金属切削机床制造83铸造机械制造84物料搬运输送设备制造85泵、阀门、压缩机及类似机械制造86轴承、齿轮和传动部件制造87烘炉、熔炉及电炉制造88风机、通风设备制造89气体、液体分离及制氢设备制造90制冷、空调设备制造91食品、饮料、烟草及饲料生产设备制造92包装专用设备制造93制造业通用自动化控制设备制造94其他通用设备制造除手工制作外的其他/二十三、专用设备制造业95采矿、冶金、建筑专用设备制造96化工、木材、非金属加工专用设备制造97食品、饮料、烟草及饲料生产专用设备制造98印刷、制药、日化及日用品生产专用设备制造99纺织、服装和皮革加工专用设备制造100电子和电工机械专用设备制造101农、林、牧、渔专用机械制造102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103环保、邮政、社会公共服务及其他专用设备制造除手工制作外的其他/二十四、汽车制造业104汽车整车制造105改装汽车制造106低速汽车制造除手工制作外的其他/二十五、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107铁路运输设备制造108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制造109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110航空、航天设备制造111摩托车制造112自行车制造113非公路休闲车及零配件制造除手工制作外的其他/二十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114电机制造115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116电线、电缆及电工器材制造117电池制造118家用电力器具制造119非电力家用器具制造120照明器具制造121其他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除手工制作外的其他/二十七、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22计算机制造123通信设备制造124广播电视设备制造125电子器件制造126电子元件制造127其他电子设备制造除手工制作外的其他/二十八、仪器仪表、文化和办公机械制造业128通用仪器仪表制造129专用仪器仪表制造130钟表与计时仪器制造131光学仪器制造132衡器制造133其他仪器仪表制造134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除手工制作外的其他/二十九、其他制造业135工艺美术品制造136体育用品制造137玩具制造138游艺器材及娱乐用品制造139音响、影视设备制造140其他制造业除手工制作外的其他/备制造及修理;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及修理;其他运输设备制造及修理有电镀或喷漆工艺且年用油性漆量(含稀释剂)10吨及以上的零部件生产的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及修理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及修理业,包括有电镀或喷漆工艺且年用油性漆量(含稀释剂)10吨及以上的零部件生产的业务。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8年4月28日启用)来源:生态环境部2018-05-04(2017年6月29日环境保护部令第44号公布根据2018年4月28日公布的《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部分内容的决定》修正)第一条为了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制定本名录。
第二条根据建设项目特征和所在区域的环境敏感程度,综合考虑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本名录的规定,分别组织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第三条本名录所称环境敏感区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保护区域和对建设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特别敏感的区域,主要包括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或者其外的下列区域:(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海洋特别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二)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长繁殖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三)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以及文物保护单位。
第四条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本名录确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类别,不得擅自改变环境影响评价类别。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就建设项目对环境敏感区的影响作重点分析。
第五条跨行业、复合型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类别按其中单项等级最高的确定。
第六条本名录未作规定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类别由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的污染因子、生态影响因子特征及其所处环境的敏感性质和敏感程度提出建议,报生态环境部认定。
第七条本名录由生态环境部负责解释,并适时修订公布。
第八条本名录自2017年9月1日起施行。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7年6月29日环境保护部令第44号公布根据2018年4月28日公布的《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部分内容的决定》修正)第一条为了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制定本名录。
第二条根据建设项目特征和所在区域的环境敏感程度,综合考虑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本名录的规定,分别组织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第三条本名录所称环境敏感区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保护区域和对建设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特别敏感的区域,主要包括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或者其外的下列区域:(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海洋特别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二)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长繁殖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三)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以及文物保护单位。
第四条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本名录确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类别,不得擅自改变环境影响评价类别。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就建设项目对环境敏感区的影响作重点分析。
第五条跨行业、复合型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类别按其中单项等级最高的确定。
第六条本名录未作规定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类别由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的污染因子、生态影响因子特征及其所处环境的敏感性质和敏感程度提出建议,报生态环境部认定。
第七条本名录由生态环境部负责解释,并适时修订公布。
第八条本名录自2017年9月1日起施行。
2015年4月9日公布的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33号)同时废止。
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部分内容的决定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现决定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44号)的部分内容作以下修改:一、将第六条和第七条中的“环境保护部”修改为“生态环境部”。
将第六条中的“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修改为“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二、对项目类别、环评类别部分内容予以修改。
修改内容见附件。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44号)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修改内容见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部分内容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 44 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已于2016年12月 27曰由环境保护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9月 1曰起施行。
2015年4月9日公布的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33号)同时废止。
2017年6月29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第一条为了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制定本名录。
第二条根据建设项目特征和所在区域的环境敏感程度,综合考虑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本名录的规定,分别组织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第三条本名录所称环境敏感区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保护区域和对建设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特别敏感的区域,主要包括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或者其外的下列区域:(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海洋特别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二)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长繁殖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三)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以及文物保护单位。
附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第一条为了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制定本名录。
第二条根据建设项目特征和所在区域的环境敏感程度,综合考虑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本名录的规定,分别组织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第三条本名录所称环境敏感区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保护区域和对建设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特别敏感的区域,主要包括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或者其外的下列区域:(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海洋特别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二)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长繁殖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三)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 2 —要功能的区域,以及文物保护单位。
第四条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本名录确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类别,不得擅自改变环境影响评价类别。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就建设项目对环境敏感区的影响作重点分析。
第五条跨行业、复合型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类别按其中单项等级最高的确定。
第六条本名录未作规定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类别由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的污染因子、生态影响因子特征及其所处环境的敏感性质和敏感程度提出建议,报生态环境部认定。
第七条本名录由生态环境部负责解释,并适时修订公布。
第八条本名录自2017年9月1日起施行。
2015年4月9日公布的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生态环境部令第33号)同时废止。
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部分内容的决定《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部分内容的决定》已于2018年4月28日经生态环境部第3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生态环境部令第1号2018.4.28(2017年6月29日环境保护部令第44号公布根据2018年4月28日公布的《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部分内容的决定》修正)第一条为了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制定本名录。
第二条根据建设项目特征和所在区域的环境敏感程度,综合考虑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本名录的规定,分别组织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第三条本名录所称环境敏感区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保护区域和对建设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特别敏感的区域,主要包括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或者其外的下列区域:(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海洋特别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二)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长繁殖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三)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以及文物保护单位。
第四条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本名录确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类别,不得擅自改变环境影响评价类别。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就建设项目对环境敏感区的影响作重点分析。
第五条跨行业、复合型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类别按其中单项等级最高的确定。
第六条本名录未作规定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类别由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的污染因子、生态影响因子特征及其所处环境的敏感性质和敏感程度提出建议,报生态环境部认定。
第七条本名录由生态环境部负责解释,并适时修订公布。
第八条本名录自2017年9月1日起施行。
2015年4月9日公布的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33号)同时废止。
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部分内容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令第 1 号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现决定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44 号)的部分内容作以下修改:一、将第六条和第七条中的“环境保护部”修改为“生态环境部”。
将第六条中的“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修改为“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二、对项目类别、环评类别部分内容予以修改。
修改内容见附件。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44 号)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附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修改单附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修改单本栏目环境敏感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区含义二、农副食品加工业含发酵工艺年加工 1 万吨2 粮食及饲料加工其他的及以上的制糖、糖制品加其他(单纯分单纯分装4 原糖生产工装的除外)的三、食品制造业手工制作除手工制作和11方便食品制造/ 或单纯分单纯分装外的装的除单纯分装外单纯分装12乳制品制造/的的含发酵工艺调味品、发酵制的味精、柠檬其他(单纯分单纯分装13品制造酸、赖氨酸等装的除外)的制造15 饲料添加剂、食/ 除单纯混合和单纯混合品添加剂制造分装外的或分装的营养食品、保健手工制作食品、冷冻饮品、除手工制作和16 / 或单纯分食用冰制造及其单纯分装外的装的他食品制造四、酒、饮料制造业有发酵工艺的(以水果或17酒精饮料及酒类制造水果汁为原料年生产能其他(单纯勾兑的除外)单纯勾兑的力1000 千升以下的除外)果菜汁类及其他18软饮料制造五、烟草制品业19 卷烟除单纯调制外/的/ 全部单纯调制的/二十八、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80 计算机制造/ 显示器件;集成电路;有分割、焊接、酸洗或有机溶剂清洗工艺的其他智能消费设备制81 / 全部/造显示器件;集成电路;有分82 电子器件制造/ 割、焊接、酸其他洗或有机溶剂清洗工艺的印刷电路板;电子专用材电子元件及电子料;有分割、83 / /专用材料制造焊接、酸洗或有机溶剂清洗工艺的通信设备制造、广播电视设备制造、雷达及配套84 设备制造、非专/ 全部/业视听设备制造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三十四、环境治理业99 脱硫、脱硝、除/ 新建脱硫、脱其他尘、 VOCs 治理硝、除尘等工程三十六、房地产第三条(一)中的全部区域;第三条(二)中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野生动房地产开发、宾涉及环境敏感物重要栖息地、馆、酒店、办公区的;需自建106 / 其他重点保护野生植用房、标准厂房配套污水处理物生长繁殖地;等设施的第三条(三)中的文物保护单位,针对标准厂房增加第三条(三)中的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三十九、卫生医院、专科防治院(所、站)、社区医疗、卫生院新建、扩建床其他( 20 张床20 张床位111 (所、站)、血站、位 500 张及位以下的除以下的急救中心、妇幼以上的外)保健院、疗养院等卫生机构四十、社会事业与服务业第三条(一)中的全部区域;第三条(二)中的基本农田保护涉及环境敏感其他(建筑学校、幼儿园、区、基本草原、区的;有化学、面积 5000 113 托儿所、福利院、/ 森林公园、地质生物等实验室平方米以养老院公园、重要湿地、的学校下的除外)天然林、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长繁殖地114 批发、零售市场/ 涉及环境敏感其他第三条(一)中区的的全部区域;第三条(二)中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长繁殖地;第三条(三)中的文物保护单位宾馆饭店及医疗机构衣物集中洗需自建配套污116 / 其他涤、餐具集中清水处理设施的洗消毒展览馆、博物馆、第三条(一)中美术馆、影剧院、的全部区域;第音乐厅、文化馆、涉及环境敏感三条(二)中的118 / 其他图书馆、档案馆、区的基本农田保护纪念馆、体育场、区、基本草原、体育馆等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长繁殖地;第三条(三)中的文物保护单位公园(含动物园、其他(城市公特大型、大型城市公园、119植物园、主题公园和植物园除主题公园植物园园)外)第三条(一)中的全部区域;第三条(二)中的涉及环境敏森林公园、地质感区的缆车、公园、重要湿地、索道建设;海天然林、野生动120旅游开发其他/上娱乐及运物重要栖息地、动、海上景观重点保护野生植开发物生长繁殖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封闭及半封闭海域;第三条(三)中的文物保护单位第三条(一)中的全部区域;第三条(二)中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驾驶员训练基森林公园、地质地、公交枢纽、涉及环境敏感123 / 其他公园、重要湿地、大型停车场、机区的天然林、野生动动车检测场物重要栖息地、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长繁殖地;第三条(三)中的文物保护单位第三条(一)中涉及环境敏感的全部区域;第区的;危险化125 洗车场/ 其他三条(二)中的学品运输车辆基本农田保护清洗场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长繁殖地;第三条(三)中的全部区域第三条(一)中涉及环境敏感汽车、摩托车维的全部区域;第126 / 区的;有喷漆其他修场所三条(三)中的工艺的全部区域四十九、交通运输业、管道运输业和仓储业新建 30 公里以上的三级第三条(一)中及以上等级配套设施、其他(配套设的全部区域;第等级公路(不公路;新建涉不涉及环含施、不涉及环三条(二)中的157 维护,不含改及环境敏感境敏感区扩境敏感区的四全部区域;第三1 公里的四级公建四级公路)区的级公路除外)条(三)中的全及以上的隧路部区域道;新建涉及环境敏感区的主桥长度 1公里及以上的桥梁城市道路(不含新建快速路、172 / 其他维护,不含支路)干道城市桥梁、隧道173 (不含人行天/ 全部/桥、人行地道)五十、核与辐射第三条(三)中涉及环境敏的以居住、医疗感区的 100 卫生、文化教育、183 电视塔台其他/千瓦及以上科研、行政办公的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第三条(三)中的以居住、医疗涉及环境敏卫生、文化教育、184 卫星地球上行站其他/感区的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185 雷达涉及环境敏其他/ 第三条(三)中感区的的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核动力厂(核电厂、核热电厂、核设施控核供汽供热厂主生产工艺或制区范围等);反应堆(研安全重要构筑内新增的究堆、实验堆、物的重大变新建、扩建不带放射临界装置等);核更,但源项不(独立的放性的实验187燃料生产、加工、显著增加;次射性废物贮室、试验装贮存、后处理;临界装置的新存设施除外)置、维修车放射性废物贮建、扩建;独间、仓库、存、处理或处置;立的放射性废办公设施上述项目的退物贮存设施等役。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部分内容的决定《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部分内容的决定》已于2018年4月28日经生态环境部第3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
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
2018年4月28日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部分内容的决定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现决定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44号)的部分内容作以下修改:
一、将第六条和第七条中的“环境保护部”修改为“生态环境部”。
将第六条中的“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修改为“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二、对项目类别、环评类别部分内容予以修改。
修改内容见附件。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44号)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第一条为了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根据《中华人
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制定本名录。
第二条根据建设项目特征和所在区域的环境敏感程度,综合考虑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本名录的规定,分别组织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第三条本名录所称环境敏感区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保护区域和对建设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特别敏感的区域,主要包括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或者其外的下列区域:
(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海洋特别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二)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长繁殖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
(三)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以及文物保护单位。
第四条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本名录确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类别,不得擅自改变环境影响评价类别。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就建设项目对环境敏感区的影响作重点分
析。
第五条跨行业、复合型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类别按其中单项等级最高的确定。
第六条本名录未作规定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类别由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的污染因子、生态影响因子特征及其所处环境的敏感性质和敏感程度提出建议,报生态环境部认定。
第七条本名录由生态环境部负责解释,并适时修订公布。
第八条本名录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2015年4月9日公布的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33号)同时废止,《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部分内容的决定》已于2018年4月28日经生态环境部第3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4—
—5—
—6—
—7—
—8—
—9—
—10—
说明:(1)名录中涉及规模的,均指新增规模。
(2)单纯分装为不发生化学反应的物理混合过程;分装指由大包装变为小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