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施肥的基本原…
- 格式:ppt
- 大小:1.88 MB
- 文档页数:27
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合理施肥是指根据作物的生长需要,科学地选择施肥方式和施肥量,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充分了解土壤和作物需求、合理选择肥料种类和施肥方法、根据土壤养分状况调整施肥量和时机,以及合理施用有机肥料。
首先,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之一是充分了解土壤和作物需求。
作物对养分的需求是根据其生长阶段和品种特性而定的。
不同的作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有所差异,要根据作物的生长需要进行调整。
另外,土壤养分的供给情况也需要了解,包括土壤的养分含量、养分的形态及其有效性。
通过了解土壤和作物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施肥,可以提高施肥效果。
其次,合理选择肥料种类和施肥方法也是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之一。
肥料种类主要包括有机肥和无机肥。
有机肥是指来源于动植物的有机物质,如粪肥、秸秆等,其特点是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有利于土壤结构改善。
无机肥是指化学合成的肥料,如氮磷钾肥料等,其特点是营养成分含量高,作用迅速,可以满足快速生长的需要。
在选择施肥方法时,要综合考虑土壤性质、作物特性和施肥需要等因素。
常见的施肥方法有基肥、追肥和叶面喷施。
基肥是在作物种植前进行的施肥,用于提供作物在整个生长期所需的基本养分。
追肥是在作物生长期间按照作物生长需求进行的施肥,以保障作物的正常生长。
叶面喷施是将肥料溶液喷洒在作物的叶面上,通过叶片吸收,可以快速增加作物的养分供应。
第三,根据土壤养分状况调整施肥量和时机也是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之一。
土壤养分状况的评价可以通过土壤测试和植物营养诊断等方法来进行。
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作物生长状况,可以合理地调整施肥量和时机。
当土壤养分不足时,可以增加施肥量和频次,以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当土壤养分过多时,应适当减少施肥量,以避免浪费和环境污染。
最后,合理施用有机肥料也是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之一。
有机肥料是一种天然肥料,具有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的作用。
一.科学施肥基础知识1.什么是科学施肥科学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合理施用数量,计算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合理施用数量,选择适当的肥料品种,同时在合适的施肥时期,使用科学的施用方法进行施肥的技术方法体系,科学施肥技术的核心是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土壤供肥和人为施肥之间的矛盾;同时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作物缺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补多少,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的需要;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省劳力、节支增收、培肥地力、节支增收、培肥地力的目的,目前科学施肥最主要的形式就是测土配方施肥,即农民在农业科技人员的指导下,科学施用配方肥;2.科学施肥应尊循那些原则科学施肥主要由三条原则:一是有机与无机相结合;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沃程度的重要指标;增施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状,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增强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促化肥利用率的提高;二是大量、中量、微量元素配合;各种营养元素的配合是配方施肥的重要内容,随着产量的不断提高,在耕地高度集约利用情况下,必须强调氮、磷、钾肥的相互配合,并补充必要的中、微量元素,才能或的高产稳产;三是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投入与产出相平衡;要使作物—土壤—肥料形成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必须坚持用养结合,投入产出相平衡,避免土壤肥力下降;3.通过科学施肥可以实现哪些目标科学施肥是一项科学性、应用性很强的农业科学技术,有五方面的目标:一是增产目标,即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措施使作物单产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提高,在当前生产条件下,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物的生产潜能;二是优质目标,即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均衡作物营养,使作物在农产品质量上得到改善;三是高效目标,即做到合理施肥、养分配比平衡、分配科学,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施肥效益;四是生态目标,即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减少肥料的挥发、从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五是改土目标,即通过有机肥和化肥的配合施用,实现耕地养分的投入产出平衡,在逐年提高单产的同时,使土壤肥力得到不断提高,达到培肥土壤、提高耕地地综合生产能力的目的;4.科学施肥如何实现增产和增效科学施肥是一项先进的科学技术,在生产中应用可以实现增产、增效的作用;1通过调肥增产、增效;在不增加化肥投资的前提下,调整化肥N:P2O5:K2O的比例,协调养分供应起到增产、增收的作用;2减肥增产、增效;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和高产地区,由于农户缺乏科学施肥知识和技术,往往以高肥换取高产,经济效益很低;通过科学施肥技术,适当减少某一肥料的用量,以取得增产或平产的效果,实现增效的目的;3增肥增产、增效;对化肥用量水平很低或单一施用某种养分肥料的地区和田快合理增加肥料用量或配施某一养分肥料,可使农作物大幅度增产,从而实现增效;5.常见不合理施肥有哪些不合理施肥通常是由于施肥的数量、品种、施肥时期、施肥方法不合理造成的;常见现象有:施肥浅或表施肥料易挥发、流失或难以到大作物根部,不利于作物吸收,肥料利用率低;一次性施肥用化肥过多或施肥后突然水分不足,会造成突然溶液浓度过高,作物根系吸水困难,导致植株萎蔫甚至枯死;施氮肥过量,土壤中有大量的氨或铵离子,一方面,氨挥发,遇空气中的雾滴或碱性小水珠,灼伤作物在叶片上产生焦枯斑点;另一方面,铵离子在亚硝化细菌作物下转化喂亚硝酸气话产生二氧化氮气体会毒害作物,在作物叶片上出现不规规则水渍状斑块,叶脉间逐渐变白;此外,土壤中按态氮过多时,指望会吸收过多的氨,引起氨中毒,施氮过量引起缺钙;硝态氮过多,会引起缺钼失绿;钾过多会降低钙、镁、硼的有效性;磷过多会降低钙、锌、硼的有效性;6.为什么新鲜人粪尿及未腐熟的畜禽粪便不宜直接施用新鲜的人粪尿中含有大量病菌、毒素和寄生虫卵,如果未经腐熟而直接施用,会污染蔬菜,易造成病从口入,需经高温堆沤发酵或无害化处理后才能施用;未浮士德畜禽粪便在腐烂过程中汇产生大量的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易使蔬菜种子缺氧窒息;腐烂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使蔬菜种子烧种或发生根腐病,不利于蔬菜种子萌芽生长;7.如何防止肥害的发生为防止肥害的发生,生产上应注意合理施肥;一是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缓冲能力;二是平衡施用化肥;根据作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土壤养分水平和肥料效应情况、合理施肥,平衡各种养分,不随意加大施肥量,施追肥掌握薄肥勤施的原则;三是全层施肥;同等数量的化肥,在局部施用时往往造成局部土壤溶液浓度急剧升高,伤害作物根系;改为全层施肥,让肥料均匀分布于整个耕层,能使作物避免伤害;8.科学施肥为什么要取样测土科学施肥是根据土壤的供肥能力、作物的需肥规律与肥料效应提出不同生产区域、不同作物使用有机肥以及氮、磷、钾化肥和各种微肥的合理配比、用量和相应的施肥技术,其基础是必须科学判定土壤的供肥能力;我国土壤类型频繁多,肥力水平差异较大,因此必须通过取样分析化验土壤中各种养分含量,才能判断各种土壤类型、不同生产区域土壤中不同养分的供应能力,为配方施肥提供基础数据;9.如何根据推荐施肥量计算各种肥料用量一般情况下,科学施肥的推荐施肥量是纯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的用量;但由于各种化肥的有效养分含量不同,所以农民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不易准备地把把握用肥量;根据实际情况,应按以下方法计算施入土壤中的化肥量:假设该地块推荐用肥量为每667米施纯千克、千克、千克;用单质化肥,其计算方式为:推荐施肥量/化肥的有效养分含量=应施数量;可的如下结果,施入尿素尿素含氮量一般为46%为46%=千克,施入硫酸钾硫酸钾中K2O的含量一般为50%为50%=13千克,施入过磷酸钙过磷酸钙中P2O5的含量一般为12%为12%=千克;如果施用复混肥,用量应先以配方施肥表上推荐施肥量最少的那种肥计算,然后添加其他两种肥;如某种复混合肥袋上标示的氮、磷、钾含量为15:15:15,那么先按照千克计算,15%=30千克,该地块应施这种复混肥30千克,磷元素已经满足了作物需要,同时,N和k2o也各施入了千克,N还需要补充4千克,也就是尿素千克,K2O还需要补充2千克,也就是硫酸钾4千克;10.有机肥在科学施肥中的作用是什么随着化肥施用量的日益增加,肥料结构中有机肥的比重相对下降,农业增产对化肥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随着单一化施用量的逐渐增加,土壤有机质消耗量也增大,造成土壤团粒结构分解,土壤板结,协调水、肥、气、热的能力下降,土壤保肥性能变差;要同时达到发挥土壤供肥力和培肥土壤两个目的,仅仅依靠花费上做不到得,必须增施有机肥料;有机肥的作用,除了供给作物多种养分外,更重要的是更新合积累土壤有机质,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有利于形成土壤团粒结构,协调土壤中的水、肥、气、热等肥力因素,增强土壤保肥供肥能力,为作物高产优质创造条件;所以,科学施肥不仅仅是几种化肥的简单配比,还应以有机肥为基础,做到氮、磷、钾化肥以及中、微量元素配合施用,即获得作物优质、高产、又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二、常见氮磷钾化肥的科学施用11.常用的氮肥品种有哪些氮肥指具有氮标志明量,并提供植物氮素营养的单元肥料;常用的氮肥品种可分为按态、硝态、铵态硝态和酰胺氮肥4种类型;各类氮肥主要品种如下:1铵态氮肥:有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氢水和液体氨;2硝态氮肥:有硝酸钠、硝酸钙;3铵态硝态氮肥:有硝酸铵、硫酸钠钙和硫硝酸铵;4酰胺态氮肥:有尿素、氰氨化钙石灰氮12.如何科学施用氮肥氮肥的科学施用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各种氮肥特性加以区别对待;碳酸氢铵和铵水易挥发损失,宜作基肥深施;硝态氮肥在土壤中移动性强、肥效快,是旱田的良好追肥;一般水田作追肥可用按态氮肥或尿素;有些肥料对种子有毒害,如尿素碳酸氢铵、氨水、石灰氮等,不宜做种肥硫酸铵等尽管可作种肥,但用量不宜过多,并且肥料与种子间最好有土壤隔离;在雨量偏少的干旱地区,硫态氮肥的淋失问题不突出,因此以施用硫态氮肥较合适,在多雨地区或降雨季节,以适应铵态氮肥和尿素较好;2要将氮肥深施;氮肥深施可以减少肥料的直接挥发、随水流失、硝化脱氮等方面的损失深层施肥还有利于跟系发育,使跟系深扎,扩大营养面积;3合理配施其他肥料;氮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对夺取作物高产、稳产及降低成本具有重要作用,这样做不仅可以满足作物对养分的全面需要,而且还可以培肥地力;氮肥与磷肥配合施用,可提高氮磷两种养分的利用效果,尤其在土壤肥力较低的土壤上,氮磷肥配合施用效果更好;在有效钾含量不足的土壤上,氮肥与钾肥配合使用,也能提高氮肥的效果;13.如何科学施用碳酸氢铵碳酸氢钠简称碳铵,有称重碳酸铵,含氮N量17%左右;纯品为白色粉末状结晶体,工业用品略发灰白色,并有氨味;碳酸氢氨一般含水量5%~6%,易潮解,易结块;温度在20度以下还比较稳定,温度稍高或产品中水分超高一定的标准,碳酸氢铵就是会分解为氨气和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在空气中,造成氮素的肥效损失;碳酸氢氨的溶解度比其他固定氨肥都小,但较易溶于水基本身为生理中性速效氮肥,是固体氮肥中含氮量最低的一个品种;碳酸氢铵适用于各种作物和各类土壤,既可作基肥有可作追肥;碳酸氢钠作基肥时,可沟施或穴施;若能结合耕地深施,效果会更好;但需注意施用深度要大于6厘米砂质土壤可更深些且施入后腰立即覆土,只有这样才你能减少氮素的损失;碳酸氢铵作追肥时,旱田可结合中耕,要深施6厘米以下,并立即覆土,还要及时浇水;水田要保持3厘米左右的浅水层,但不要过浅,否则容易伤跟,施后要及时进行耕耙,这样做的目的促使肥料被土壤很好地吸收;碳铵做追肥时,要切记不要在刚下雨后或者在露水还未干前撒施;碳铵无论作基肥或追肥,切忌在土壤表面上撒施,以防氮挥发,造成氮素损失或熏伤作物;碳酸氢铵施用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不能将碳酸氢铵与碱性肥料混合施用,以防止氨挥发,造成氮素损失;2土壤干旱或墒情不足时,不宜使用碳酸氢铵;3施用时勿与作物种子、根、茎、叶接触,以免灼伤植物;4不宜作种肥,否则可能影响种子发芽;14.如何科学施用尿素尿素含氮量在44%~46%之间,是固体氮肥中含氮量最高的肥料,理化性质比较稳定,纯品为白色或略带黄色的结晶体或小颗粒,内加放湿剂,吸湿性较小,易溶于水,为中性氮肥;尿素养分含量较高,适用于各种土壤和多种作物,最适合作追肥,跟外追肥效果也很好;尿素施入土壤,只有在转化成碳酸氢铵后才能被作物大量吸收利用;由于存在转化的过程,因此肥效较慢;一般要提前4~6天施用;同时还要求深施覆土,施后也不要立即灌水,以防氮素淋深层,降低肥效;尿素根外追肥时,尤其是叶面,对尿素中的营养成分吸收很快,利用率也高,增产效果明显;喷施尿素时,其浓度要求较为严格,一般禾本科作物的浓度为2%左右,果树为%左右,蔬菜在0.51.5%之间对于作物的生长盛期,或者是成年的果树,施用尿素的浓度合适当提高;使用尿素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得问题:1一般不直接作种肥;因尿素中含有少量的缩二脲,缩二脲对种子的发芽和生长均有害;如何不得已作种肥时,可将种子和尿素分开下地,切不可用尿素浸种或拌种;2当缩二脲含量高于1%时,除前述不能用于种肥之外,还不可用作根外追肥;3尿素转化成碳酸氢铵后,在石灰性土壤上易分解挥发,造成氮素损失,因此,要深施覆土;15.如何科学施用长效氮肥长效氮肥有教涂层氮肥,是一种被涂层物资包裹的尿素;它的包膜是由少量氮、钾、镁、锌、硼等营养元素的溶液喷涂而成;经过涂层的氮肥,不改变原有的性质;与普通氮肥相比较,长效氮肥具有物理性能好、氮素释放平缓、肥效长、氮素利用率高等特点;长效氮肥适合于农作物由苗期到成长期的整个生长过程对氮素吸收利用的需要,不存在前期供应过量、后期量小不足的缺点;推广长效氮肥,不仅能节约能源,而且可以提高氮肥的有效利用率,换能缓解氮肥供应不应球的矛盾;因侧,大力推广并合理使用长效氮肥是提高农产品产量的质量的重要手段;长效氮肥适宜于各类农作物和各类土壤条件;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长期的长效氮肥主要以长效尿素为主,其施用方法与尿素基本相同;具体施用要点如下:1长效氮肥的氮素释放相对缓慢,释放高峰期比尿素约迟5天;故应比尿素的常规施用期提前;一般早春提前5~6天,夏季提前3~4天为宜;2长效氮肥在土壤中的保氮能力比较强,利用率也较高,因侧,它的用量比一般氮肥要略少些;通常而言,要比常量减少10%~15%为宜;3由于土质不同,长效氮肥在土壤中吸收保存能力也有明显的差异;黏土的吸收保存能力较强,一次用量可多些;而砂质土却应以少量多次施用为宜;4要根据作物不同的吸氮特性,科学地施用长效氮肥;16.如何科学施用磷肥科学施用磷肥腰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土壤供磷能力,掌握合理的磷肥用量;土壤速效磷的含量的含量是决定磷肥肥效的主要因素,应通过土壤取样和分析化验,确定土壤有效磷含量,根据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判断土壤磷营养状况;2掌握磷肥在作物轮作种的合理分配;水田轮作时,如稻稻连作,在较缺磷肥的分配比例以2:1为宜;在不太缺磷的水田,磷肥可全部施在早稻上;在水旱轮作时,磷肥应首先施于旱作;在旱地轮作时,由于冬、秋季温度低,土壤磷素释放少,而夏季温度高,土壤磷素释放多,故磷肥应重点用于秋播作物上;如小麦、玉米轮作时,磷肥主要投入在小麦上作基肥,玉米利用其后效,豆科作物与粮食作物轮作时,磷肥重施于豆科作物上,以促进其固氮作用,达到以磷增氮的目的;3注意施用方法;磷肥施入土壤后易被土壤固定,且磷肥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差,这些都是导致磷肥当季利用率低的原因;为提高其肥效,旱地可用开沟条施、穴施;水田可用醮秧根、塞秧蔸等集中施用的方法;同时注意在作基施上下分层施用,以满足作物苗期和中后期对磷的需求;4配合施用有机肥、氮肥、钾肥等;与有机肥堆沤后在施用,能显着地提高磷肥的肥效;但是氮肥、钾肥等配合施用时,应掌握合理的配比,具体比例要根据对土壤中氮、磷、钾等养分的化验结果及作物的种类确定;17.如何科学施用过磷酸钙过磷酸钙也叫普通过磷酸钙,简称普钙;它是世界上最先生产的一种磷肥,也是我国应用比较普遍的一种磷肥;普钙的有效磷含量差异较大,一般在12%~18&之间;纯品过磷酸钙为深灰色或灰白色粉末,稍有酸味,易吸湿,易结块,有腐蚀性,溶于水不溶部分为石膏,约占40%~50%后,为酸性速效磷肥;过磷酸钙施用于各种作物和各类土壤;由于它本身含有大量的石膏和游离酸,因而特别适用于碱性土壤;它既可以作基肥、追肥,由可以作种和根外追肥;过磷酸钙做基肥时,对缺少速效磷的土壤,每667米2施用量可在50千克左右,耕地之前均匀撒上一半,结合耕地作基肥;播种前,再均匀撒上另一半,结合整地浅施用入土,做到分层施磷;这样,过磷酸钙的肥料效果就比较好,其右效成分的利用率也高;如与有机肥混合作基肥时,过磷酸钙每667米2的施用量为20~25千克;也可采用沟施、穴施等集中施用办法;过磷酸钙作追肥时,每667米的用量可控制在20~30千克,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早施、深施,施到根系密集土层外;否则,过磷酸钙的效果就会不佳;若作种肥,过磷酸钙每667米用量应控制在10千克左右;过磷酸钙作根外追诶时,要在作物开花前后喷施,喷施最好选择浓度为1%~3%的过磷酸钙溶液;过磷酸钙施用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不能与碱性肥料混合施用,以防酸碱中和降低肥效;(2)注意用在缺磷的地块,以利于发挥磷肥的增产潜力;(3)施用过磷酸钙时一定要适用,如果连年大量施用普钙,则会降低磷肥的效果;(4)适用时过磷酸钙要碾碎过筛,否则会影响均匀度并会影响到施肥的效果;18.如何科学施用重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又称三料磷肥,简称重钙;P2O5的含量在42%—50%之间;纯品重过磷酸钙为浅灰色的颗粒或粉末,带有酸味,理化性质与普钙相似;粉末状易吸湿,易结块,有腐蚀性;制成颗粒状后,不易吸湿,不易结块;重过磷酸钙易溶于水,为酸性速效磷肥;重过磷酸钙适用用于各种作物和各类土壤;施用方法与过磷酸钙相同;由于重钙含磷量比较高,因而它的施用量比过磷酸钙要减少;因为重过磷酸钙中不含具有硫成分的石膏,所以对喜硫作物,如马铃薯、豆科及过磷酸钙了;需要注意的是,重过磷酸钙不宜用来醮秧根,也不宜用来拌种,对于酸性土壤而言,施用前几天最好普施一次石灰;重过磷酸钙施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与过磷酸钙相同;19.如何科学施用磷酸二铵磷酸二铵简称二铵;纯品为白色结晶体,易吸湿,不易结块;总有效成分64%,其中含氮18%,速效氮、磷复合肥;目前在我国的应用比较普遍,因为它不仅适用于各种类型的作物,而且适宜于各种类型的土壤条件;磷酸二铵的具体施用方法如下:1最合适于作基肥;一般每667米用量在15~25千克;对于高产作物而言,还可适当提高每667米的用量;通常在整地前,结合耕地,将肥料施入土壤;也可在播种后,开沟施入;2可以作种肥;磷酸二铵作种肥时,通常是在播种时将种子与肥料分别播入土壤,每667米用量一般控制在—5千克;使用磷酸二铵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不能将磷酸二胺与碱性肥料混合施用,否则会产生氮的挥发问题,同时还会降低磷的肥效;2已经施用过磷酸二胺的作物,在生长的中、后期,一般只补适量的氮肥,不再需要不施磷肥;20.如何科学施用钾肥一般来说,禾谷类作物施用钾肥以提高产量为主,而对经济作物施钾,则更注重于改善产品品质,施钾可增加烟草叶片的厚度,改善烟叶的燃烧性和香味;可降低果树过时的酸度,提高甜度;能增加甘蔗、甜菜的含糖量,提高出糖率;1不同钾肥品种的特性;常用的钾肥品种有氯化钾、硫酸钾、硫酸钾镁肥;硫酸钾、硝酸钾、硫酸钾镁肥由于不含氯,主要用于忌氯的经济作物,如烟草、瓜果类及蔬菜;而氯化钾广泛用于除烟草等少数忌氯作物外的其他作物;2种植制度与钾肥施用;在稻一稻轮作种,晚稻比早稻更易;对水稻冷浸田施钾肥,能增加根系活力,同时减轻硫化物、有机酸和亚铁的危害;水稻秧田施钾有利于培养壮苗,移栽本田后,返青快、分蘖早、叶片多、产量高;在水旱轮作中应优先保证作物的施钾,在小麦、玉米轮作中应优先用于玉米;3钾肥的施用方法;对大多数作物来说,钾肥应以基施为主,在施足有机肥的情况下,也可基、追肥各半,而追肥宜早施,对砂质土壤,宜分施用,以减少钾素的流失;21.如何科学施用氯化钾氯化钾KCL纯品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体;有效成分k2o的含量通常在60%左右;这种肥料有较强的吸湿性,易结块,易溶于水,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不断增大;氯化钾为化学中性、生理酸性的速效钾肥,这种肥料最合适用于水稻、小麦、棉花、玉米、高粱等大田作物;同时也比较适宜于中性石灰性土壤;氯化钾具体使用方法如下:1不要在忌氯作物上施用,如烟草、甜菜、甘蔗、马铃薯等,否则会影响这些作物的产量和质量;2可作基肥、追肥,但不宜作种肥;因为氯化钾肥料中含有大量的氯离子,不会影响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的生长;当用作基肥时,通常要在播种前10~15天,结合耕地将氯化钾施入土壤中;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把氯离子从土壤中淋洗掉;当把氯化钾用作追肥时,一般要求在苗长大后再追施;3用量问题;一般质量的土地,没667米2的施用量控制在~10千克;对于保肥,保水能力比较差的砂性土,则要遵循少量多次施用的原则;4氯化钾无论用作基肥还是用作追肥,都应提早施用,以利于通过雨水或利用灌溉水,将氯离子淋洗至土壤下层,清楚或减轻氯离子对作物的危害;使用氯化钾肥料时应注意的事项:(1)氯化钾与氮肥、磷肥配合施用,可以更好地发挥其肥效;(2)透水性差的盐碱地不宜施用氯化钾,否则会增加对土地的盐害;(3)砂性土壤施用氯化钾时,要配合施用有机肥;(4)酸性土壤一般不宜施用氯化钾,如要施用,可配合施用石灰和有机肥;三、其他常见肥的科学施用22.镁肥有什么作用镁主要存在于叶绿素,植物素和果胶质中,对光合作用有重要作用,镁离子是多种酶的活化剂,促进体内糖类转化及代谢,促进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油料作物施镁可提高其含油量,镁还可以促进作物对哇的吸收;23.如何科学施用镁肥1土壤、作物与镁肥施用;土壤中镁的含量主要受成土母质和风化条件影响,地外多雨高位地带,土壤全镁含量低;当土壤交换性镁含量低于50毫升/千克时,施用镁肥增长效果明显;。
合理施肥的六大基本原则合理施肥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一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减少肥料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下面是合理施肥的六大基本原则:1.了解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状况:了解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养分状况,包括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pH值、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等。
这有助于合理调整施肥措施,为农作物提供适合的养分。
2.遵循农作物需求:不同的农作物对养分的需求不同,因此施肥时要根据不同农作物的需求进行施肥。
一般来说,农作物对氮、磷、钾的需求较大,但不同农作物对各种养分的需求也有所差异,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施肥。
3.进行准确施肥:准确施肥是指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农作物需求确定适宜的施肥量和时机。
通常情况下,农作物生长最需要氮肥的期间是生长期,磷肥尤其是在营养扩展期和花芽分化期需要较多,而钾肥主要在成熟期需要。
此外,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可进行基础施肥和追肥的组合施肥。
4.科学施用有机肥料:有机肥料对土壤具有良好的改良作用,能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持土壤水分。
有机肥料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养分,对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功效有很大的帮助。
因此,在施肥中适量添加有机肥料,对土壤的调理效果十分明显。
5.注意施肥方式和施肥技术:施肥方式和施肥技术对于养分的有效利用和农作物生长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农作物的根系主要分布在土壤上层,因此浅层施肥可以更好地满足作物的养分需求;另外,采用人工控制灌溉,可以减少肥料的流失和浪费。
6.注意肥料的选择和合理搭配:合理选择肥料种类和养分搭配,可以提高施肥效果。
农作物对养分的需求不仅包括一种养分的需求,还涉及到多种养分的协同作用。
因此,要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情况进行合理的肥料选择和配比,充分利用养分资源,提高施肥效果。
综上所述,合理施肥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一环。
只有了解土壤性质和农作物需求,进行准确施肥、科学施用有机肥料,注意施肥方式和施肥技术,以及合理搭配肥料,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减少肥料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农业科普如何进行农作物的科学施肥农业科普:如何进行农作物的科学施肥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合理施肥是保证作物高产、优质的关键因素之一。
科学施肥不仅要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求,还要考虑土壤特性、作物品种和生长阶段等因素。
本文将从施肥原则、施肥方法和施肥管理等方面进行讲解,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农作物的科学施肥。
一、施肥原则农作物的施肥原则是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养分供给,以保证作物的健康生长。
具体施肥原则如下:1. 了解土壤养分状况:通过土壤检测和分析,了解土壤中氮、磷、钾等主要养分的含量和pH值等指标,为合理施肥提供依据。
2. 根据作物需求确定施肥量: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不同,根据作物特性和生长期需求,合理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时间。
3. 选择适宜的肥料种类和配方: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需求,选择适宜的有机肥、无机肥或复合肥等肥料种类和配方,实现养分的均衡供给。
4. 注意肥料施放技术:合理选择施肥方法,如基肥、追肥、叶面喷施等,以确保养分能够被作物有效吸收利用。
二、施肥方法1. 基肥施肥法:在作物种植前或季节交替时施用,用于补充土壤中的主要养分。
基肥的施肥量和施放时间应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进行合理设计。
2. 追肥施肥法:在作物生长期间,根据作物生长的需要,适时补充养分。
追肥可以通过分蘖基肥、穗肥、叶肥等方式进行,可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 叶面喷施法:通过叶面吸收,提供作物所需的微量元素和快速有效的养分。
适用于作物发育缓慢、根系发育不良或受到病虫害等因素影响的情况下。
4. 圈肥施肥法:适用于果树、蔬菜等作物,将肥料直接施放在作物周围接近根系的位置,提高养分的利用率,减少养分的流失和浪费。
三、施肥管理1. 肥料配方准确:根据作物生长期的养分需求,确定肥料的配比和施用时间。
避免养分过多或过少造成浪费或营养不良。
2. 注意施肥技术:选择合适的施肥技术,确保肥料能够均匀施放在根系范围内,避免养分沉积或流失。
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有哪些合理施肥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
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包括了充分了解土壤肥力状况、科学选择施肥品种、合理施肥量和时机、注意施肥方法和施肥技术等方面。
首先,了解土壤肥力状况是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之一。
不同的土壤肥力状况决定了作物对养分的需求量,也决定了施肥的品种和施肥量。
通过土壤测试,可以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和土壤的肥力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施肥,避免盲目施肥导致养分的浪费和土壤污染。
其次,科学选择施肥品种也是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之一。
不同的作物对养分的需求量和比例是不同的,因此需要选择适合的施肥品种。
比如,氮、磷、钾是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主要养分,但不同作物对这些养分的需求量和比例是不同的,需要根据作物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施肥品种。
再次,合理施肥量和时机也是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之一。
施肥量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因此需要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的需求量来科学确定施肥量。
同时,施肥的时机也非常重要,需要结合作物的生长发育期和气候条件来确定施肥的时机,避免施肥浪费和养分流失。
最后,注意施肥方法和施肥技术也是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之一。
不同的作物和不同的土壤需要采用不同的施肥方法,比如基肥、追肥、叶面喷施等。
同时,施肥技术也需要注意,避免施肥不均匀导致作物生长不良或者养分流失。
综上所述,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包括了充分了解土壤肥力状况、科学选择施肥品种、合理施肥量和时机、注意施肥方法和施肥技术等方面。
只有在充分了解土壤和作物的需求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施肥,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施肥的理论基础:
1.土壤肥力与因子综合作用规律
土壤直接因子:氮磷钾锌钼硼
间接因子:土壤母质、物理结构、酸碱度、通透性、有机质、平衡厚度、水分含量等并不是作物直接需要的对作物吸收营养有
很大影响
2.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氮磷钾
中量元素:钙镁硫
微量元素:铜锌铁锰硼钼
3.养分归还
向土壤施肥
4.同等重要不可替代率
大中量微量元素同等重要
有针对性、缺什么补什么不可替代性
5.最小养分率
(最小的养分)最缺的木桶原理
6.报酬递减规律
肥料增加,单位产量递减超过限度必然带来损失即“吃饱不浪费”
配方施肥即“缺什么补什么”
科学合理施肥:
首先要知道作物生长需要什么、需要多少——需要根据作物品种
和产品水平决定
其次了解土壤中能提供多少养分——分析化验第三了解所施入肥料有多少被吸收——田间肥料测试确定
配方施肥的原则:
1.有机无机结合以有机肥料为基础(有机质是土壤肥沃程度的重要标志)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增进土壤微生物活动,促进化肥利用率提高,因此必须坚持多种形式有机肥的投入,培肥地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2.多种元素的配合使用
强调氮磷钾相互配合必要的中微量元素、获得高产稳产
3.用地养地相结合、投入产出相平衡。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一、施肥原理作物施肥是为了提供作物所需的养分,促进作物生长和发育。
施肥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养分供应:作物需要不同的养分来维持其正常生长和发育,包括主要元素(氮、磷、钾)、次要元素(钙、镁、硫)以及微量元素(锌、铜、锰等)。
施肥的目的是为了提供足够的养分供应,满足作物的需求。
2.养分吸收:作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养分。
不同养分在土壤中的吸附和释放特性不同,因此施肥时需要根据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和土壤的养分含量来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方式。
3.养分转运:施肥后,养分需要通过植物体内的转运系统被输送到需要的部位。
氮、磷、钾等主要元素在植物体内通过根系、茎、叶等组织间的转运来满足作物的需求。
二、施肥技术作物施肥技术是指根据施肥原理,选择合适的施肥方法和施肥时间,以达到最佳的施肥效果。
以下是常用的施肥技术:1.基础施肥:在播种或栽植前,将适量的有机肥或化肥施入土壤中,以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基础施肥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为作物的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2.追肥:在作物生长期间,根据作物的生长特点和需求,适时进行追肥。
追肥可以补充作物在生长过程中消耗的养分,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追肥的方法有根际追肥、叶面追肥等。
3.深层施肥:对于根系生长较深的作物,可以采用深层施肥的方法。
深层施肥可以使养分更好地被根系吸收,增加养分利用效率,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4.定向施肥:根据不同作物和土壤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养分配比和施肥方法,进行定向施肥。
定向施肥可以充分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减少养分的浪费,提高施肥效果。
5.有机肥与化肥结合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具有互补的优点,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而化肥可以提供快速有效的养分供应。
有机肥与化肥结合施用可以发挥两者的优势,提高施肥效果。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是为了满足作物的养分需求,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在施肥过程中,需要根据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的养分含量选择合适的施肥方法和施肥时间,以达到最佳的施肥效果。
一.科学施肥基础知识1、什么就是科学施肥?科学施肥就是以土壤测试与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得合理施用数量,计算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得合理施用数量,选择适当得肥料品种,同时在合适得施肥时期,使用科学得施用方法进行施肥得技术方法体系,科学施肥技术得核心就是调节与解决作物需肥、土壤供肥与人为施肥之间得矛盾。
同时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得营养元素作物缺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补多少,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得需要。
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省劳力、节支增收、培肥地力、节支增收、培肥地力得目得,目前科学施肥最主要得形式就就是测土配方施肥,即农民在农业科技人员得指导下,科学施用配方肥。
2、科学施肥应尊循那些原则?科学施肥主要由三条原则:一就是有机与无机相结合。
土壤有机质就是土壤肥沃程度得重要指标。
增施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物理、化学与生物性状,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增强土壤微生物得活性,促化肥利用率得提高。
二就是大量、中量、微量元素配合。
各种营养元素得配合就是配方施肥得重要内容,随着产量得不断提高,在耕地高度集约利用情况下,必须强调氮、磷、钾肥得相互配合,并补充必要得中、微量元素,才能或得高产稳产。
三就是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投入与产出相平衡。
要使作物—土壤—肥料形成物质与能量得良性循环,必须坚持用养结合,投入产出相平衡,避免土壤肥力下降。
3、通过科学施肥可以实现哪些目标?科学施肥就是一项科学性、应用性很强得农业科学技术,有五方面得目标:一就是增产目标,即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措施使作物单产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提高,在当前生产条件下,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物得生产潜能;二就是优质目标,即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均衡作物营养,使作物在农产品质量上得到改善;三就是高效目标,即做到合理施肥、养分配比平衡、分配科学,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施肥效益;四就是生态目标,即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减少肥料得挥发、从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五就是改土目标,即通过有机肥与化肥得配合施用,实现耕地养分得投入产出平衡,在逐年提高单产得同时,使土壤肥力得到不断提高,达到培肥土壤、提高耕地地综合生产能力得目得。
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合理施肥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
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是指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要,科学施用肥料,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保护环境。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
首先,合理施肥要根据土壤肥力进行。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中含有的肥料养分的多少及其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不同类型的土壤肥力不同,因此施肥的方法也有所区别。
例如,肥力较低的土壤需要增加有机肥和磷、钾等元素的施用量,而肥力较高的土壤则需要适当减少施肥量,以免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
其次,合理施肥要根据作物需要进行。
不同的作物对养分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因此在施肥的时候需要根据具体作物的需求来确定肥料的种类和用量。
比如,果树类作物对磷、钾的需求较大,而蔬菜类作物对氮的需求较大,因此在施肥的时候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肥料种类和比例。
再次,合理施肥要根据作物生长期进行。
作物在不同的生长期对养分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因此在施肥的时候需要根据作物的生长期来确定施肥的时间和方式。
比如,在作物生长初期,需要施用氮、磷等快速有效的肥料,以促进作物的早期生长;而在作物开花结果期,需要施用磷、钾等有助于花果生长的肥料。
最后,合理施肥要注意施肥的均衡性。
施肥不仅要考虑到氮、磷、钾等主要养分的平衡,还要考虑到微量元素的平衡。
微量元素虽然在土壤中含量很少,但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施肥的时候需要注意微量元素的补充,以保证作物的全面生长。
综上所述,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要,科学施用肥料,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保护环境。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施肥技术,才能更好地实现合理施肥的目标。
希望广大农民朋友们能够重视合理施肥的重要性,科学施肥,提高农作物产量,保护土壤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作物科学施肥“四大原理”必须要知道科学合理施肥是现代农业所大力提倡的,它不仅可以降低肥料成本,还可以为作物的生长创造更适宜的土壤环境,降低土壤污染风险。
根据土壤肥力判定施肥、根据土质施肥、根据作物的需肥特点施肥、根据作物生长周期施肥,但如果施肥不科学、不合理,会造成肥料的浪费和土壤环境的破坏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在春耕备肥中了解和掌握科学施肥“四大原理”十分有必要。
今天小编带领大家一起学学科学施肥“四大原理”。
01报酬递减律一定的土壤所获得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力和资本数量的增加而有所增加,但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力和资本的增加,报酬的增加量却在逐渐减少。
它的意思是说,施肥越多越增产,但增产的幅度会越来越小,比如施肥少时,多施一斤肥料能增产10斤粮食,随着施肥量不断增加,这时多施一斤肥料可能就只能增产9斤粮食了,在加量,可能就变成5斤、3斤或者不增产了,这一原理提醒我们:施肥要有限度,不是越多越好。
02最小养分律作物产量主要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所控制,作物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最小养分补充的程度,最小养分是限制作物产量的主要因子,如不补充最小养分,其他养分投入再多也无法提高作物产量。
举例来说明如果一块地中氮很缺,只能打500斤粮食,那么即使其他磷钾很多,能打1000斤也没用,最后的产量只能是500斤,这时如果要增产,只能施氮肥,把氮肥用量提高到1000斤水平,否则施其它再多的的肥料,不但不增产,还可能导致减产,成本上升,这一原理是提醒我们:施肥要有针对性,缺啥补啥才行。
03养分归还学说这个学说是 19 世纪德国杰出的化学家李比希提出的,也叫养分补偿学说。
其主要论点是;作物从土壤带走养分,土壤中的养分将越来越少,因此,要恢复地力就应该向土壤施加养分,归还从土壤中拿走的全部东西,不然产量就会下降,我们知道作物生长是从土壤中吸收养分的,也就是要从土壤中拿走一部分养分,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把植物带走的全部矿质养分和氮素以施肥的方式归还给土壤;因此养分归还学说对恢复和维持土壤肥力具有积极意义。
科学施肥基本原理一、什么是科学施肥呀?嘿,小伙伴们,咱们先聊聊科学施肥是个啥。
简单来说呢,科学施肥就像是给植物“定制营养套餐”。
植物跟咱们人一样,需要各种营养才能茁壮成长。
土壤就像个大食堂,里面有一些营养,但有时候不够,这时候就需要咱们施肥啦。
不过可不能乱喂,得讲究科学。
比如说,不同的植物对营养的需求不一样。
像种大白菜的时候,它可能就比较喜欢氮肥,氮肥能让它的叶子长得又大又绿,就像给它吃了“长叶特效药”。
而种西红柿呢,除了氮肥,还得给它来点磷钾肥,这样它才能结出又大又红的果实。
这就好比咱们人吃饭,小孩可能需要更多的蛋白质长身体,老人可能就需要更多的钙来保持骨骼健康。
二、科学施肥的依据这科学施肥啊,可不是凭空想象的。
首先得看看土壤的情况。
土壤的肥力有高有低,有的土壤可能本身就很肥沃,含有的氮磷钾等养分比较多,那施肥的时候就可以少施一点。
怎么知道土壤肥力呢?这就有一些小方法啦。
比如说可以看土壤的颜色,如果土壤颜色比较深,可能肥力就比较高;还可以看土壤里的小动物,像蚯蚓多的土壤,一般肥力也不错。
然后呢,还得考虑植物的生长阶段。
植物在幼苗期、生长期、开花结果期对营养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
就像咱们人,小时候要多喝牛奶长个子,长大了就不需要喝那么多啦。
植物在幼苗期可能需要比较稀薄的肥料,到了开花结果期,就需要更多的磷钾肥来促进花和果实的发育。
三、科学施肥的方法那具体怎么科学施肥呢?一种常见的方法就是基肥和追肥相结合。
基肥就像是给植物打基础,在种植之前就把肥料施到土壤里。
这基肥可以用有机肥,像农家肥之类的,有机肥的好处可多啦,它能改善土壤结构,让土壤变得更疏松,有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
追肥呢,就是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补充肥料。
比如说,看到白菜叶子有点发黄了,可能就是缺氮肥了,这时候就可以施点氮肥。
施肥的时候也要注意施肥的位置和深度。
一般来说,施肥要施在植物根系周围,但是不能离根系太近,不然会把根系给“烧”坏了。
就像咱们吃饭,不能把食物直接塞到喉咙里一样,得放到合适的位置。
植物农学中的肥料施用技术与原则肥料施用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科学合理的肥料施用技术与原则是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土壤肥力和保护环境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植物农学中的肥料施用技术与原则,并探讨如何在实践中应用。
一、肥料施用技术1. 肥料种类的选择在选择肥料种类时,应根据土壤类型、植物需求和作物种类综合考虑。
一般可分为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两大类。
有机肥料包括农家肥、畜禽粪便等,具有保持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的优点;无机肥料则根据作物所需的主要养分选择合适的配方肥或复合肥。
2. 施肥量的控制施肥量的控制应根据土壤养分含量、作物需求和肥料的添加量进行合理计算。
通常采用土壤养分测试和植物组织分析等手段进行评估,确保施肥量能够满足作物的需要,避免施肥过量导致浪费和环境污染。
3. 施肥时间的选择施肥时间的选择与作物生长发育阶段密切相关。
一般可分为基肥施用、追肥施用和补充肥施用。
基肥施用应在作物播种或移栽前进行,为作物提供起始养分;追肥施用则是在作物生长中期进行,满足作物的中期生长需求;补充肥施用则是在作物生长后期进行,提供作物成熟所需的养分。
4. 施肥方式的选择常见的施肥方式包括根系喷施、叶面喷施和灌溉施肥。
根系喷施是将肥料溶液直接喷洒到作物根部,通过根系吸收提供养分;叶面喷施则是将肥料溶液喷洒到作物叶片上,通过叶片吸收提供养分;灌溉施肥则是通过灌溉系统将肥料引入土壤中,由根系吸收提供养分。
二、肥料施用原则1. 因地制宜原则不同土壤类型和地理环境下,作物对肥料的需求有所不同。
因此,在施肥前应充分考虑当地土壤的特点和植物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肥料类型和施肥方式。
2. 养分平衡原则施肥应注意平衡作物所需的各种养分,避免某种养分过多或过少,导致养分失衡。
通常可通过配方肥和复合肥的使用来实现养分的平衡。
3. 科学施肥原则施肥应基于科学的实验和实践结果,根据土壤测试和植物需求进行精确计量,避免过量或欠缺肥料的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