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园林五小害虫防治

园林五小害虫防治

园林五小害虫防治
园林五小害虫防治

园林“五小害虫”的防治不容忽视

园林“五小害虫”是指螨类、蚜虫、介壳虫、粉虱和木虱、蓟马五种体积较小的刺吸性害虫。以前由于其发生较轻,构不成大面积的危害或树木死亡,常常被园林植保者所忽略。但若遇气候高温干旱,五小害虫就会猖獗发生,对园林植物的正常生长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一、蚜虫

蚜虫,同翅目蚜总科昆虫的总称,其分布广、种类多、寄主杂、危害大。春夏季是蚜虫生长发育的主要季节,因此也是防治的主要季节。

1.常见种类及发生症状:

徐州地区常见的种类有棉蚜、桃蚜、月季长管蚜、柏大蚜、松大蚜、白毛蚜等。其寄主杂、分布广、种类多、世代重叠、数量大、繁殖快、危害大,常聚集在植株的芽、花蕾、嫩叶或嫩枝上,以尖利的口器刺吸植物汁液,轻者引起植物营养恶化、生长缓慢,以后引起生长畸形、落叶、萎蔫及引起次生植物病毒虫害,严重危害时导致植物枯死。春秋两季是蚜虫危害林木花卉、蔬菜等的高发期,蚜虫的防治历来是全世界农林业虫害防治的重要内容。

主要危害的植物:月季,蔷薇、紫叶李、桃树、海桐,菊科花卉、石榴、栾树、竹类等

2.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的代数因种类、区域、当年气候不同而不同,徐州地区棉蚜、桃蚜、月季长管蚜一般每年发生10至20代左右,柏大蚜、松大蚜一般每年发生10代左右。以卵或成蚜(若蚜)在杂草、芽基部、芽叶、枝条伤疤处、树干裂缝处越冬。翌春越冬卵孵化(越冬成蚜在新梢叶上开始繁殖),爬到嫩叶背面危害(针叶树多在叶基部),5、6月和10月为危害盛期,严重时叶、嫩枝上布满虫体,大量排泄物向下流,易导致煤污病,同时枝叶变黑,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和观赏,11月份开始越冬。

3.防治方法:

(1)于冬季至越冬卵孵化前,人工树干涂白或喷洒石硫合剂于主干2米以下裂缝、疤痕内的虫卵。修剪的纸条然后集中烧毁或管理,可消灭大量越冬源,节约资金,减少环境污染。

(2)危害严重时,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 至3000倍或2000倍4.5%高效氯氰菊酯或1000-1500倍的48%毒死蜱乳油喷施。

(3)高大乔木或行道树喷药不便时可树干注释防治,效果卓越。也可进行根部埋药,于4月底在植物树冠投影边缘内分三、四处挖坑,坑深至须根处,沟中均匀埋施3%呋喃丹颗粒,用量以苗木干径为依据,每厘米干径用药4至6克。(4)保护瓢虫等天敌,控制蚜虫危害。阴雨天等不利天气也可抑制蚜虫的危害,可减少防治次数。

二、介壳虫

介壳虫是同翅目,盾蚧科的昆虫。大多数虫体上备有蜡纸分泌物,即介壳。介壳虫是花卉和果树上最常见的害虫,常群集于枝、叶、果上,吸取植物汁液为生,严重时会造成枝条凋萎或全株死亡。介壳虫的分泌物还能诱发煤污病,危害极大。常见的有吹绵蚧、圆盾蚧、糠片蚧、朝鲜球坚蚧、桑白蚧、康氏粉蚧等6种。1.常见种类及发生症状:

徐州地区常见的有草履介、吹绵介、桑白介等,由于介壳虫体积小,繁殖快,种类多,幼虫后期被蜡质层保护,所以防治起来较困难,对有些植物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主要危害:苹果、桃、李、杏、樱挑、葡萄、山楂、柿、石榴紫薇、女贞、法青、紫荆、海桐、枇杷、无花果、杨树等。

2.发生规律:

发生规律:草履介、日本龟蜡介在徐州地区一年一代。吹绵介、桑白介一般一年2代,以卵或成虫在土中或茎干等处越冬,翌春开始孵化、产卵。

3.防治方法:

(1)加强植物检疫工作,防治带虫植物入境或出境。

(2)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植物的抗性。冬季树干涂白或喷洒石硫合剂,高度一般为1.1至1.2米,可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3)针对某些介壳虫(如草履介)有上下树的特点,抓准这一时期,于树干上涂药环:可用1∶1的40%的氧化乐果,药环宽度为10厘米左右或绑缚毒草环。注意应用此方法要远离人群集中区。

(4)休眠期防治在花卉植物休眠期,喷洒3~5.5°Bé石硫合剂,3%~5%柴油ES 或5%~6%煤焦油ES,对介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并可兼治蚜虫和叶螨。当虫量少时,可用粗毛刷刷除虫卵,捕杀幼虫。当虫害严重时,在若虫期进行药剂防治:1000-1200倍的48%毒死蜱乳油,或40%速扑杀(杀扑磷)均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注意晴天喷施,喷药要均匀)

(5)利用天敌如红环瓢虫、蒙古光瓢虫、异色瓢虫等进行生物防治。

(6)根部埋药,方法同蚜虫。

三、螨类(红蜘蛛)

近些年来,红蜘蛛已成为危害园林花卉树木的重要害虫之一。它主要危害植物的叶、茎、花等,刺吸植物的茎叶,使受害部位水分减少,表现失绿变白,叶表面呈现密集苍白的小斑点,卷曲发黄。严重时植株发生黄叶、焦叶、卷叶、落叶和死亡等现象。同时,红蜘蛛还是病毒病的传播介体。

1.常见种类及发生:

徐州地区较严重的害螨有朱砂叶螨、二点叶螨、小爪螨、山楂叶螨等。这些害螨食性杂,除直接使植物出现褪绿、黄点、褐斑、落叶等症状外,还可传播各种病原体,引起其他病害。

红蜘蛛食性杂,寄主植物广,在园林中以蔷薇科植物、豆科、禾本科、茄科、葫芦科、百合科、菊科等,包括多种杂草。

2.发生规律:

螨类不同、区域不同每年发生的代数也不同。徐州地区常见螨类多为1年10代左右,多以雌成螨(或卵)在土块缝隙、杂草、树皮缝、枯枝落叶等处越冬,翌春4月上旬气温回升后开始活动(或卵孵化),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尤其是高

温干燥季节暴发成灾。一般情况下,在5月中旬达到盛发期,7至8月是全年的发生高峰期,尤以6月下旬到7月上旬危害最为严重。一般在叶背危害,用口针穿刺到植物的组织里吸取细胞汁液,破坏叶绿体,使叶面出现褪绿、黄点,严重时造成叶枯脱落,甚至植株死亡。

3. 防治方法:

防治红蜘蛛平时应注意观察,发现叶片颜色异常时,应仔细检查叶背,个别叶片受害,可摘除虫叶;较多叶片发生时,应及早喷药。特别是在4月底以后,对植株要经常进行观察检查,在气温高、湿度大、通风不良的情况下,红蜘蛛繁殖极快,可以造成严重损失。根据红蜘蛛的生物学习性,可应用农业、物理、和化学防治措施。

(1)入冬后至冬卵孵化前,用粗毛刷刷老树皮缝,然后深翻土壤。冬季树干涂白或喷洒石硫合剂,减少越冬害虫。

(2)危害严重时,可用哒螨灵、克螨特、毒死蜱、氧乐果、速灭杀丁或者机油、矿物油等叶面喷雾。

(3)家庭养花喷药时,最好将盆花移到室外进行,若在室内喷药,切勿接近食物、用具。阴雨天也可将花盆置于室外雨淋。

四、粉虱和木虱

粉虱:同翅目粉虱科吸汁昆虫的统称。若虫像介壳虫,扁卵圆形,常被有棉花状物质。成虫长2~3公厘,被有白粉像小蛾。主要危害:苹果、梨、葡萄、海桐、梧桐、香樟、悬铃木、柿茶、枇杷、、栗、柑桔等,特别是温室花卉、蔬菜等危害严重。

木虱:同翅目木虱亚目,木虱多危害木本植物。园林中常见的有青桐木虱、梨木虱、桑木虱等。一年发生二、三代,以卵在枝干上越冬。越冬卵翌春4月下旬至5月中旬孵化,6月羽化;第二代卵大部分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中旬孵化,7

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羽化;部分延至9月中、下旬孵化10月上,中旬至11月中旬羽化;第三代卵在8月中、下旬孵化,9月中、下旬羽化。发生较迟的若虫与第二代混杂发生。若虫有群聚性,以三龄时危害最烈。第一代卵多产在叶背,若虫在叶背或嫩枝上危害。

1.常见种类及危害

徐州地区常见有白粉虱和梧桐木虱。其危害表现为在嫩枝或植物叶片背面刺吸汁液,造成叶片变黄、萎蔫、枝梢干枯,甚至死亡。另外大量的排泄物或分泌物,易招致煤污病。

2.防治方法:

(1)冬季清园,秋末早春刮除老树皮,清理残枝、落叶及杂草,集中烧毁或深埋,同时树冠枝芽、地面全面喷布波美3-5度石硫合剂,消灭越冬成虫。秋季9月下旬在树干上缠草把,诱杀越冬成虫,严冬来临前全园灌水,可大大减少越冬虫口数。

(2)对于温室粉虱,可利用其对黄色的趋性,在温室内不同方位,挂浸毒液的黄纸进行诱杀,或将温室内门窗闭好,用80%的敌敌畏熏蒸,用量1.5毫升/立方米,时间最好保持一天。(注意熏蒸后再进入温室时,必需先打开门窗换气后再进入)

(3)药剂防治重点抓好越冬成虫出蛰期和第一代若虫孵化盛期喷药。药剂可选用25%阿克泰5000-6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5%啶虫脒可溶性粉剂2500-3000倍液,2000倍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95%灭幼脲水剂1 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3 000倍液,或2.5%敌杀死(溴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

五、蓟马类

蓟马是缨翅目昆虫的统称,是一种靠植物汁液维生的昆虫,种类较多,食性复杂,常栖息在大蓟、小蓟等植物的花中,故名蓟马。常见蓟马有稻蓟马和花蓟马、烟蓟马以及管蓟马科的稻管蓟马,主要危害禾本科草坪及杂草、白三叶、红三叶、苜蓿等豆科植物、百合科、菊科、茄科植物。

1.发生规律:

蓟马的成虫活泼,善飞能跳,又能借风力传播。蓟马有趋嫩绿的习性,怕光。白天一般集中在叶背为害,阴雨天、傍晚可在叶面活动。蓟马一般进行孤雌生殖,偶尔进行两性生殖。蓟马的适宜生育环境温度因种类不同有所差异,最适宜发育温度瓜蓟马为24—30度、葱蓟马为23—26度,相对湿度为40—70%,若温度达35度以上,虫口则明显下降。

2.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早春清除田间杂草和枯枝残叶,集中烧毁或深埋,消灭越冬成虫和若虫。加强肥水管理,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减轻为害。

(2)物理防治:利用蓟马趋蓝色的习性,在绿地里设置蓝色粘板,诱杀成虫,粘板高度与植物持平。合理科学用药,保护绿地中天敌。

(3)当虫量大时,喷施化学药剂可以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还可用0.1%阿维菌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交替使用防治。也可以将吡虫啉和阿维菌素两种药剂混合后1500倍液喷洒使用。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途径和措施方案

.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途径和措施 一、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 在自然界中,农业有害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害虫等)是在综合环境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在这种综合环境条件下,生物与生物之间通过食物的联系,结成一个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农田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农业有害生物本身既是一个组成成员,又受这个生态系统的制约,各个组成部分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其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发生变动,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从而导致有害生物种类及其种群数量的消长和为害程度的变动。 农田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应用任何单一的防治措施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有害生物病虫为害的问题,尤其是单纯依靠化学防治的措施,往往只能收到暂时效果,而终将导致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破坏,引起病虫害的再猖獗,造成环境污染等。因此,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其道理也就在这里。 . . .

综合防治,就是利用自然控制,协调运用一切适当的技术,把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控制和维持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以下,只有在预测到有害生密度超过规定的受害允许水平界限时,为了暂时减少它们的密度,才谋求化学药剂的防治措施。 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途径 (一)改变生物群落的组成。 目的在于使群落中的有害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天敌和有益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从而有效的控制病虫的发生。具体办法有两条,一是实行植物检疫,防止新有害生物的传入,限制危险性病虫有害生物的蔓延;二是引进、驯化、防治和保护天敌。 (二)恶化害虫发生为害的环境条件。 目的在于减少其发生量,提高其死亡率,从而把有害生物的发生量降低到不致于造成经济损失的程度。实现这个任务的主要办法是采取一系列的农业栽培技术措施。 (三)提高农作物的抗性。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增强作物本身抵抗或忍受有害生物侵害的能力,二是使作物的危险生育期与病虫害的盛发期错开,从而达到减轻或避免受害的目的,主要采取抗

园林病虫害防治方案

园林病虫害防治方案 为了使上海庙能源化工基地园林植物在发生重大病虫 害时,能够及时、有效、迅速控制,确保安全,根据《植物检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新区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上海庙经济开发区城镇公共事业管理局植物病虫害防 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就是,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与确保园区 园林植物的健康成长,保护生态环境为重点,强化管理,强化服务,提高植物重大病虫防治组织化程度,及时有效控制危害,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二、工作目标 加强对突发性、爆发性、流行性、毁灭性与危险性重大 病虫的防治,力争使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一下。 三、应急机构及责任 成立园林病虫害预警防治指挥部。具体职责为: 1、严格按照病虫测报制度,以流行性、爆发性、大面积发生的病虫为重点,认真做好重大病虫的基数调查、系统调 查与大面积普查工作,根据病虫发生情况,及时向园区城镇公共事业管理局与林业部门通报病虫发生情况,关键时期一周一报或随查随报,同时要做好预报,通过预报,提出关键防治时期与重点防治区域。 2、强化生态调控措施,定制病虫预警控制与危险性检疫 病虫围歼扑灭的技术方案,指导疫情疫区进行无害化治理。

3、对统防统治与应急防治所需资金进行评估,并提出资金使用计划。 4、建立病虫应急防治物资储备库,储备必要的农药、药械、防护用品、交通及通讯工具等。 5、培训病虫测报技术人员、农药与药械经营人员及其 她应急防治人员。 6、加大产地检疫与流通检验工作力度,对苗木与疫区进行监测与监督管理。 四、保障措施 (一)物资保障 建立园林病虫应急防治物资储备库储备应急物资,城镇公共事业管理局要积极储备用于重大病虫应急防治的农 药与药械。 (二)资金保障 园林病虫害应急防治与统防统治经费,要纳入城镇公共事业管理局财政预算,确保所需资金落实到位。 (三)技术保障 1、建立健全病虫测报信息库,规范病虫调查办法,在重大病虫发生的关键时期,及时做出预报与防治警报,为防治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2、设立病虫诊断专家组,专家组以林业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专家组提供现场标本的初步诊断,提出防治技术方案与建议。专家组结论或市级实验室的检测诊断结果,作为指挥部进行疫情处理的依据。

(完整版)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一、解释名词 1. 侵染性病害: 由致病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叫做侵染性病害,该类病害具有传染性,又称为传染性病害。 2. 症状: -植物感病后,外部形态上所表现出的不正常的变化。 3. 子实体: 真菌产生孢子的结构。 4. 非专性寄生: 病原物既能营寄生生活,又能营腐生生活。 5. 单循环病害: 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的植物病害。 6. 致死温度: 又称为钝化温度,把病毒汁液放在不同温度下处理10分钟,在10分钟内使病毒失去侵染力的最低温度。 7. 半寄生种子植物: 寄生性种子植物有叶绿素,能够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但缺少根,靠吸盘与植物的导管相连,从寄主上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8. 系统侵染: 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其扩展范围较大,可沿着维管束蔓延到整个植株,形成系统症状。 9. 病程: 病原物侵入寄主引起发病的过程。 10. 病害流行: 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病害在植物群体中大量而严重的发生,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11.初侵染:病原物经过越冬或越夏,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传到新生长的植株体上,所引起的第一次侵染称为初侵染 12.再侵染:受到初次侵染的植株在同一生长季节内又产生大量的病原繁殖体,经再次传播、侵染、发病,称为再侵染。 13. 孤雌生殖:雌虫所产生的卵不经过受精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

14.植物检疫:指一个国家或地方政府颁布法令,设立专门机构,禁止或限制危险性病虫害、杂草人为地传入或传出,或者传入后为限制其继续扩展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15.生物防治:利用生物及其代谢物质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称为生物防治。 16.性二型:昆虫雌雄两性在形态上明显差异的现象称为性二型或雌雄异性。 17. 趋化性:昆虫通过嗅觉器官对于化学物质的刺激而产生的反应行为称为趋化性。 18世代重叠:一年发生多代的昆虫,由于成虫发生期长和产卵期先后不一,同一时期内,在一个地区可同时出现同一种昆虫的不同虫态,造成上下世代间重叠的现象,称为世代重叠。 二、填空题 1.引起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有____ 、____ 、____ 、和____。(真菌、病毒和类病毒、原核生物、线虫、寄生性植物) 2.植物病害的病状类型有____ 、____ 、____ 、和____。(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 3.郁金香碎色病毒在____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来源,田间的主要传播方式为____ 。(病鳞茎,蚜虫和汁液传播) 4. 植物病毒的核酸主要作用是____,蛋白质衣壳的作用是____ (遗传物质,识别和保护) 5. 桑寄生和菟丝子一般寄生在植物的_ 茎___部位。

人教版生物选修2第二章第三节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 同步练习A卷(练习)

人教版生物选修2第二章第三节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同步练习A卷(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 1. (2分) SOD是一种抗氧化酶,它能催化O2形成H2O2,增强植物的抗逆性。下图为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一种方式。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 ①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采用显微注射技术将SOD基因导入植物细胞 B . ②、③分别表示脱分化、再分化过程,均无需严格的无菌操作就可以完成 C . SOD催化O2形成H2O2的机制是为该反应提供能量 D . 该育种方式利用了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考点】 2. (2分)使用农药来防治棉铃虫,开始效果很好,但长期使用后,效果越来越差,其原因是() A . 棉铃虫对农药产生了隔离 B . 棉铃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选择 C . 棉铃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的变异 D . 农药对棉铃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考点】 3. (2分)关于蝗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蝗灾是危害最严重的爆发性生物灾害

B . 危害最严重、成灾率最高的是飞蝗灾害 C . 东亚飞蝗对我国危害最大 D . 多雨天气利于蝗虫幼虫生长,所以蝗灾经常与水灾链性发生【考点】 4. (2分)森林病虫害多发的人为原因是() A . 原始森林面积大 B . 森林树种组成多 C . 单一人工林太多 D . 森林抗虫害能力差 【考点】 5. (2分)我国棉花的重大致灾害虫是() A . 棉红铃虫 B . 棉铃虫 C . 棉红蜘蛛 D . 棉蚜虫 【考点】 6. (2分)我国发生范围最广、危害最严重的小麦病害是() A . 小麦白粉病

第二章害虫防治的原理和方法

第二章害虫防治的原理和方法 害虫防治历史悠久,在长期防治实践的过程中以及各类防治技术的研究发展,一些传统的防治方法有了新的内容,一些近代的防治方法也逐步形成。按照各类防治方法性质和作用,通常可分为五类,即植物检疫、农业防治法、生物防治法、化学防治法、物理机械防治法。有的防治技术如植物抗虫性的利用、昆虫激素的利用以及不育技术等也均有其自身的特点,也很难将其划为那一类别,这里结合有关部分作一简要概述。 根据虫害发生的原因,把害虫的种群数量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农业害虫的防治主要采取下列基本途径: 1.控制田间的生物群落,即争取减少害虫的种类与数量,增加有益生物(害虫的天敌)和种类与数量。 2.控制主要害虫种群的数量,使其被抑制在足以造成作物经济损失的数量水平之下。具体措施可从三方面考虑:(1)消灭或减少虫源。例如,植物检疫是为了防止国外或外地的危险性虫、病、杂草传入本国或本地。越冬防治是为了压低害虫的来春发生基数。(2)恶化害虫发生为害的环境条件。例如,改进栽培技术使农田环境不利于害虫和生活,栽培抗虫良种,保护天敌使其在自然界能发挥更大的抑制害虫的作用等等。(3)及时采取适当措施抑制害虫在大量发生为害以前,例如,及时施用适当的农药,或人工释放害虫的天敌或采用有效的物理、机械防治措施等。 3.控制农作物易受虫害的危险生育期与害虫盛发期的相配合关系,使作物能避免或减轻受害。 第一节植物检疫 一、概念 追溯“检疫”(Quarantine)的词意是“40天”,实意是“禁止”。14世纪意大利威尼斯城,为了防止肺鼠疫等烈性传染病的侵入,规定抵港的船只滞留港外停泊40天以渡过疾病的潜伏期后经检验无病患者才允许登陆。其后将它用于预防动物传染病上,最后又引用到植物上来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的传播蔓延,称之为植物检疫。 简言之,植物检疫(plan quarantine)就是国家以法律手段,制定出一整套的法令规定,由专门机构执行,对就受检疫的植物和植物产品控制其传入和带出以及在国内的传播,是用以理论上有害生物传播蔓延的一项根本性措施,有的也称为“法规防治”(legislative control)。 目前,国际的地区间的物资交流日益频繁,无论在数量上和种类上都增长迅速,免除性病、虫、杂草传播的机会也就必然增多,为此,许多国家近年来植物检疫的机构都有所加强。制定了严格的检疫条例,国内检疫也采取多种有交的话,不使危险性病、虫、草传播蔓延,并进一步要求达到彻底消灭其危害的目的。我国自1954年建立植物检疫制度以来,多次制订并修改了我国对内、外的植物检疫办法、条例、植物检疫对象名单、应受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名单和植物检疫操作规程,对于保护我国农业生产和促进国际贸易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植物检疫的理论依据 植物检疫虽然是一项具体措施,但这项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是有其理论依据的。概括来说,它是建立在某些病原物、害虫和杂草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点的基础上的。具体来说,就是根据这些有害生物的分布地域性;扩大分布为害地区的可能性;随同农产品,尤其是种子、苗木、栽培材料传播的主要途径和其它人为传带的方式;对寄主植物或其它食料的选择性和嗜食程度;对环境条件的适生性(气候、食料、生境等自然因素等)以及自然天敌对其控制作用,在有所原产地和在传入新区后的变动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橱师后,才能更准确有效地制定法规、实施检疫检验、决定处理办法和采取其它一系列的检疫防治措施。植物检疫涉及方面极广,检疫对象不同于一般的病虫害,人为因子成为主要传播途径,检疫工作涉及到很

园林植物病虫害知识点归纳

昆虫成虫的基本特征: 1)体躯分成头、胸、腹三个体段 2)头:头部有1对触角和1个口器,通常还具有一对复眼和0~3个单眼,这是昆虫的感觉 和取食中心 3)胸:胸部有3个体节组成,一般着生3对足和2对翅,是昆虫的运动中心(六足虫纲)4)腹:腹部由9~12体节组成,含大部分脏和生殖系统,多数昆虫腹部末端具有外生殖器,是昆虫的营养和生殖中心 5)变态:在昆虫的生长发育中,其部构造及其外部形态上需要经过一系列显著的变化才能转变为成虫 昆虫的头部 1、昆虫的头式:前口式(食植性)、下口式(肉食性)、后口式(刺吸式) 触角的类型:刚毛状(蜻蜓)、羽毛状(大多数雄蛾)、膝装(蜂)、丝状(蟋蟀,叶甲)、念珠装(蚊子)、锯齿状(扣头虫)、栉齿状、具芒装(苍蝇)、环毛状(蚊子)、棒状(蝶类)、鳃片状(金龟甲) 2、昆虫的眼类型:单眼(侧单眼、背单眼)、复眼 复眼功能:分辨近距离的物体,特别是移动物体;成像;辨别光的颜色和方向。由若干单眼组成,单眼数量越多,视觉能力越强。 3、昆虫口器的类型: 咀嚼式:最原始的口器:组成(上颚(最坚硬)、下颚、上唇、下唇、舌),主要特点有坚硬而发达的上颚以咬碎植物并吞咽下去。(叶蛾、叶峰、叶甲、瓢虫) 刺吸式:口针(上颚和下颚延长)、喙(上唇、下唇)、咽喉唧筒。主要集中在同翅目。嚼吸式:咀嚼式+刺吸式(为高等蜂类所特有) 虹吸式:有一条可以弯曲和伸展的喙,不取食时想发条一样反卷,为鳞翅目所特有。 舔吸式:有大型唇瓣。为双翅目蝇类所具有。 锉吸式:为蓟马目昆虫所特有。 4、昆虫的胸部=前胸+中胸+后胸+4块骨板(背板、腹板、侧板X2) 前足+中足+后足 前翅+后翅 胸足组成: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前跗节 胸足类型:步行足、跳跃足(蝗虫、螽斯)、开掘足(蝼蛄、金龟甲)、捕捉足(螳螂)、携粉足(蜜蜂)、游泳足(龙虱)(并举例) 翅的类型: 膜翅(膜翅目),复翅(蝗虫、蟋蟀),鞘翅(甲虫),半鞘翅(蝽),鳞翅,缨翅(蓟马目),平衡棒(苍蝇、蚊子)(举例) 翅的连锁器:前翅发达后翅不发达的昆虫,在飞行的时候后翅必须以某种构造挂在前翅上,用前翅来带动后翅的飞行,二者协同动作,将昆虫的前后翅连锁成一体,以增进飞行效率的各种特殊构造。 6、昆虫的腹部(9~12节):尾须,外生殖器(外交配器、产卵器) 7、昆虫的变态类型: 1)不完全变态:个体发育过程只经过卵、若虫和成虫3个虫期。其特点是成虫和幼虫的形 态和生活习性相似,只是幼虫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未发育成熟,翅未发育完全。 渐变态:成虫和幼虫在形态、习性上均相似,幼体称为若虫。如蝗虫、蟋蟀、蝽、蝉。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标准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园林技术专业《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园林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平台必修课程,是在学习了《园林植物》、《园林植物栽培》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核心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了解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发生的规律、特征及其防治措施;具备能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安全、经济、环保、高效控制园林植物生产中有害因素影响的能力。为后续《花卉栽培技术》、《草坪建植与养护》及《园林植物整形与修剪》等课程的学习及获得相应职业岗位资格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 学时数:90学时,学分:6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应体现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病虫害防治技术人员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推行课程内容项目化,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高度融合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职业技能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 1.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园林技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突出对园林植物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技能和能力的培养,确定课程目标。 2.根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园林技术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标准、岗位需求,对接职业标准,体现园林植保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确定课程内容。 3.以园林植物生产过程中病虫害防治具体需求为主线,遵循中职生综合素质的形成规律,年龄特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把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融入教学任务。 四、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理及方法,具备能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安全、经济、环保、高效控制园林植物生产中有害因素影响的能力,为从事园林植物生产、养护、栽培、管理等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1.知识素养。理解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概念、性质、任务;掌握当地园林植物病虫害识别与诊断基本知识;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能解释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原理。 2.能力素养。能正确诊断园林植物主要害虫种类,掌握正确的防治措施;能正确诊断园林植物主要病原的病害,掌握正确的防治措施;能正确诊断有害草的种类,掌握正确的防治措施。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选择题集锦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选择题集锦 1.园林植物病害大多数是由病原菌引起的,下列完全属于病原菌的是(D)。 A.真菌、蚜虫、气候因子 B.细菌、四足螨、寄生性种子植物 C.真菌、木虱、有毒物质 D.真菌、细菌 2.不属于园林植物病害的是(C)。 A.杨树烂皮病 B.丁香白粉病 C.郁金香碎色病 D.丁香花叶病 3.植物病害的病状可分为病状和病症,属于病症特点的是(A)。 A.丁香白粉病病部出现一层白色粉状物和许多黑色小颗粒状物 B.杨树根癌病,病部要命茎肿大,形状为大小不等的瘤状物 C.丁香花斑病,叶病部为坏死的褐色花斑或轮状圆斑 D.果腐病,表现病部腐烂,果实畸形 4.非侵染性病害是因环境条件不适宜而所致,属于非侵染性病害的是(A)。 A.植物缺素症、冻拔、毛白杨破腹病 B.杨树腐烂病、螨类病害 C.动物咬伤、机械损伤、菟丝子 D.害虫刺伤,风害, 1.真菌具有真正的(A)。 A.细胞核 B.粒质 C.荚膜 D.胚乳 2.真菌的营养方式是(B)。 A.自养型 B.异养型 C.好氧型 D.咀嚼式 3.真菌菌丝体的变态类型是(A) A.菌核.子座 B.孢囊梗与孢束 C.子囊果 D.分生孢子器 4.真菌的繁殖方式为(D) A.裂殖 B.复制 C.二均分裂 D.无性和有性 5.霜霉菌侵染葡萄叶背时在病部出现一层(C) A.黄色粉状物 B.灰色霉层 C.白色霜状物 D.白色粉状物 6.(C)常引起贮藏期种实、球根、鳞茎等器官腐烂发霉。 A.白锈菌 B.子囊菌 C.毛霉和根霉菌 D.黑粉菌和锈菌 11.丁香白粉病菌特点是附属丝未端分叉,闭囊壳内含多个子囊,该菌为(D)。 A.钩丝壳属 B.叉丝单囊壳属 C.白粉菌属 D.叉丝壳属 12.白粉菌引起阔叶树植物的白粉病,其同一病症为(A)。 A.白色粉状物和小黑颗粒 B.霜霉状物 C.白色丝状物 D.小黑点 14.引起杨树、苹果树枝干烂皮病的病原物是(B)。

第五章 园林植物害虫防治原理

一、园林植物害虫防治原则 园林植物害虫的防治应在“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治虫方针指导下,贯彻以“园林技术措施为基础,充分利用园林生物群落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地协调好生物、物理、化学等各种防治方法,以达到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害虫不成灾的目的”。 二、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1.在害虫防治上,不着重害虫的彻底消灭,而是着重将害虫的数量调节到不造成经济损失的地步。 2.在防治技术上,不仅强调各种防治方法的配合,而且强调以自然调控为主,各种防治措施都有它的优点,也有其局限性。 3.在防治效益上,应从生态学观点出发,不能单看防治效果,同时,还应注重生态平衡,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植物检疫:又称法规防治,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用法律或法令形式,禁止某些危险的病虫、杂草人为地传入或传出,或对已发生及传入的危险病虫、杂草,采取有效措施消灭或控制蔓延。 植物检疫的种类(对外检疫、对内检疫) 3、园林植物害虫检疫对象的确定原则 ?我国尚未发生或局部发生的危险性害虫。 ?必须是严重影响园林植物的生长和观赏价值 ,而防除又极为困难的。 ?必须是人为传播的 二、园林技术防治措施 园林技术防治:利用一系列的栽培管理技术,有目的地改变园林生态系统中的某些因子,以达到控制害虫发生,保护园林植物生长的目的。 常见措施 选择适宜圃地,育苗或栽植前应先进行地下害虫调查。 合理轮作。 选用良种壮苗。 施用充分腐熟的肥料。 培育抗虫品种。 适地适树,合理配置各种树木、花卉。 加强对园林植物的抚育管理,及时修剪。 修除枯枝,清扫落叶,及时除草。 物理机械防治 概念:利用各种物理因子、人工和器械控制害虫种群数量的一种防治方法。 常用的防治方法 捕杀:利用人力或简单器械,捕杀有群集性、假死性习性的害虫。 诱杀:利用害虫的趋性,设置灯光、潜所、毒饵、饵木等诱杀害虫 阻杀:人为设置障碍,防止幼虫或不善飞行的成虫迁移扩散。 高温杀虫: 生物防治 概念:利用生物及其代谢物质来控制害虫。 生物防治的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①生物防治法不仅可以改变生物种群组成成分,而且能直接消灭大量害虫;②对人、畜、植物安全,不会杀伤天敌,不会污 染环境;③不会引起害虫的再次猖獗和形成抗性;④对一些害虫有长期的抑制作用。 局限性:①生物防治效果比较缓慢;②人工繁殖技术较复杂;③受自然条件限制较大。 化学防治 概念:利用化学农药直接杀灭农业害虫的措施称为化学防治法。 化学防治的优缺点 优点:a.高效;b.使用方便;c.速效;d.杀虫谱广。 缺点:a. 易产生抗性;b.引起环境污染和人蓄中毒;c. 造成主要害虫的再猖獗和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 合理使用农药,防止药害产生 正确选用农药: 适时用药: 农药交替使用和混用: 防止药害产生: 产生药害的类型:急性、慢性。 产生药害的部位: 产生药害的因素: 植物本身生理生化及形态因素: 药剂因素: 气候因素: 农药的分类 按其作用和效益分类: 触杀剂: 胃毒剂: 内吸剂: 熏蒸剂: 绝育剂: 拒食剂与忌避剂: 引诱剂: 接农药来源与化学组成分类 无机农药: 有机农药: 植物性农药: 微生物农药: 5、农药的加工剂型及其应用方法 粉剂:用原药加入一定量的惰性粉经机械磨碎成为粉状的混合物。 可湿性粉剂:在原药中加入一定量的湿润剂和填充剂,通过机械研磨或气流粉碎而制成。 可溶性粉剂:把具有水溶性的固体农药制成可溶性粉剂。 乳油:用原药加入一定量乳化剂、溶剂制成透明油状剂型。 颗粒剂:原药加载体制成大小约30-60目的颗粒。 烟剂:用原药加燃料、氧化剂、消燃剂制成。 超低容量制剂:是专门供超低容量喷雾使用的剂型。

园林五小害虫防治

园林“五小害虫”的防治不容忽视 园林“五小害虫”是指螨类、蚜虫、介壳虫、粉虱和木虱、蓟马五种体积较小的刺吸性害虫。以前由于其发生较轻,构不成大面积的危害或树木死亡,常常被园林植保者所忽略。但若遇气候高温干旱,五小害虫就会猖獗发生,对园林植物的正常生长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一、蚜虫 蚜虫,同翅目蚜总科昆虫的总称,其分布广、种类多、寄主杂、危害大。春夏季是蚜虫生长发育的主要季节,因此也是防治的主要季节。 1.常见种类及发生症状: 徐州地区常见的种类有棉蚜、桃蚜、月季长管蚜、柏大蚜、松大蚜、白毛蚜等。其寄主杂、分布广、种类多、世代重叠、数量大、繁殖快、危害大,常聚集在植株的芽、花蕾、嫩叶或嫩枝上,以尖利的口器刺吸植物汁液,轻者引起植物营养恶化、生长缓慢,以后引起生长畸形、落叶、萎蔫及引起次生植物病毒虫害,严重危害时导致植物枯死。春秋两季是蚜虫危害林木花卉、蔬菜等的高发期,蚜虫的防治历来是全世界农林业虫害防治的重要内容。 主要危害的植物:月季,蔷薇、紫叶李、桃树、海桐,菊科花卉、石榴、栾树、竹类等 2.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的代数因种类、区域、当年气候不同而不同,徐州地区棉蚜、桃蚜、月季长管蚜一般每年发生10至20代左右,柏大蚜、松大蚜一般每年发生10代左右。以卵或成蚜(若蚜)在杂草、芽基部、芽叶、枝条伤疤处、树干裂缝处越冬。翌春越冬卵孵化(越冬成蚜在新梢叶上开始繁殖),爬到嫩叶背面危害(针叶树多在叶基部),5、6月和10月为危害盛期,严重时叶、嫩枝上布满虫体,大量排泄物向下流,易导致煤污病,同时枝叶变黑,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和观赏,11月份开始越冬。 3.防治方法:

(1)于冬季至越冬卵孵化前,人工树干涂白或喷洒石硫合剂于主干2米以下裂缝、疤痕内的虫卵。修剪的纸条然后集中烧毁或管理,可消灭大量越冬源,节约资金,减少环境污染。 (2)危害严重时,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 至3000倍或2000倍4.5%高效氯氰菊酯或1000-1500倍的48%毒死蜱乳油喷施。 (3)高大乔木或行道树喷药不便时可树干注释防治,效果卓越。也可进行根部埋药,于4月底在植物树冠投影边缘内分三、四处挖坑,坑深至须根处,沟中均匀埋施3%呋喃丹颗粒,用量以苗木干径为依据,每厘米干径用药4至6克。(4)保护瓢虫等天敌,控制蚜虫危害。阴雨天等不利天气也可抑制蚜虫的危害,可减少防治次数。 二、介壳虫 介壳虫是同翅目,盾蚧科的昆虫。大多数虫体上备有蜡纸分泌物,即介壳。介壳虫是花卉和果树上最常见的害虫,常群集于枝、叶、果上,吸取植物汁液为生,严重时会造成枝条凋萎或全株死亡。介壳虫的分泌物还能诱发煤污病,危害极大。常见的有吹绵蚧、圆盾蚧、糠片蚧、朝鲜球坚蚧、桑白蚧、康氏粉蚧等6种。1.常见种类及发生症状: 徐州地区常见的有草履介、吹绵介、桑白介等,由于介壳虫体积小,繁殖快,种类多,幼虫后期被蜡质层保护,所以防治起来较困难,对有些植物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主要危害:苹果、桃、李、杏、樱挑、葡萄、山楂、柿、石榴紫薇、女贞、法青、紫荆、海桐、枇杷、无花果、杨树等。 2.发生规律: 发生规律:草履介、日本龟蜡介在徐州地区一年一代。吹绵介、桑白介一般一年2代,以卵或成虫在土中或茎干等处越冬,翌春开始孵化、产卵。 3.防治方法:

(完整版)《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期末试题及答案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期末试题 一、解释名词(20分,每题2分) 1. 侵染性病害 2. 症状 3. 子实体 4. 专性寄生 5. 单循环病害 6. 生活史 7. 全寄生种子植物 8. 系统侵染 9. 病程 10. 趋光性 二、填空题(15分,每空0.5分) 1.引起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有____ 、____ 、____ 、和____。 2.翠菊黄化病的病原是____ 。主要通过____ 、____ 、和____传播。 3.郁金香碎色病毒在____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来源,田间的主要传播方式为 ____ 。 4. 桑寄生和菟丝子一般寄生在植物的____部位,它以____伸入寄主茎干内与其 ____ 和____连接,吸取全部养分。 5. 牡丹(芍药)炭疽病发病部位有____ 、____ 、____和____ 。 6. 仙人掌类茎腐病的病原有____ 、____ 、____ 和____ 。 7.唐菖蒲干腐病主要危害球茎,球茎受害后有3种症状类型,即____ 、____ 和 ____ 。 8. 草坪草害虫按照其危害习性与部位的不同分为____ 、____ 、____ 和____ 。 9.扁刺蛾成虫前翅灰褐稍带紫色,有____ 条明显的暗褐色线。 三、判断题(15分,每题1.5分) 1. 园林植物主要叶部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锈病、炭疽病、叶斑病等。() 2. 兰花炭疽病只发生在我国的广东地区。() 3. 柑橘溃疡病的病原是柑橘极毛杆菌。() 4. 柑橘溃疡病的病菌潜伏在土壤中越冬。() 5. 翠菊黄化病引起植株矮小萎缩、花小、边色等症状。() 6. 菟丝子为全寄生种子植物。() 7. 预防根癌病可对病土进行热力或药剂处理。() 8. 杨树溃疡病菌越冬的主要场所为病残体。() 9. 草地螟老熟幼虫体长为9~12mm。() 10. 黄刺娥成虫体在翅尖上汇合于一点,呈倒“U”字形。() 四、简答题(20分,每题5分) 1. 何谓无性繁殖?无性孢子有几种? 2. 仙人掌类茎腐病的症状如何? 3. 园林植物主要食叶害虫的危害特点是什么? 4. 桃缩叶病的发病规律是怎样的? 五、问答题(30分,每题15分) 1.蛴螬的识别特征和分布、危害怎样?其防治措施有哪些? 2. 根据郁金香碎色病的发病规律制定病害防治措施。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园林植物保护》实施性教学大纲 廊坊职业技术学院 园林植物保护课程组编写 完成时间2006年5月

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园林技术专业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园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高等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园林植物病虫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植物病虫害诊断、调查与防治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现对园林植物主要病虫的可持续控制。在教学中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课程教学目标 一、基本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2、掌握园林昆虫基础知识 3、掌握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和技术措施 4、掌握园林植物病虫害调查与预测预报的原理和基本方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 1、掌握园林植物病虫标本采集、制作与保存技能 2、具有园林植物病虫害识别与鉴定能力 3、会拟定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 4、掌握园林植物病虫害各种防治技术 具备病虫害调查与预测预报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具有辩证思维的能力 2、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精神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总学时为9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8学时,实训教学28学时。 教学课时分配 综合实训课时分配

理论教学部分 绪论(1学时) 【教学目的】 了解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内容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意义和任务。 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 一、园林植物保护的内容及任务。 二、园林植物保护的重要性。 三、园林植物保护的特点。 四、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发展概况 【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特点 本章难点:无 【教学建议】 1、着重讲解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2、利用电化教学、报告的手段增加同学们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第一章园林植物昆虫基础知识(13学时) 【教学目的】 掌握昆虫外部形态、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分类基本知识,掌握园林植物主要害虫目、科鉴别技能,为害虫治理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植物保护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2 .植物病害病状的类型有、、、和。2?变 色坏死腐烂畸形萎蔫 3 ?病原物入侵并建立寄生关系到开始表现症状,称为潜育期。 4 .黄瓜霜霉病的菌丝体在越冬植株上越冬,其传播途径有气流传播、 雨水和昆虫传播? 5 .在气温25—30C条件下,雨量与柑橘溃疡病的发生呈正相关。 6 .昆虫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有关的消化腺。 7 .昆虫的腹部是的中心,腹腔内有 ___________ 等器官。 8 .不全变态昆虫的个体发育只经过三个阶段。 9 .仙人掌的类品种易感炭疽病。 10 .我国危害茄科蔬菜的瓢虫主要有和两种。 11 .美人蕉锈病病原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菌,病菌主要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和越冬。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 .经济阂值: 2 .侵染循环: 3 .世代重叠: 4 .食物链和食物网: 5.多胚生殖: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苹果轮纹病有性繁殖产生的抱子为()。

A.抱囊抱子B C?接合抱子D 2 .蔬菜病毒病的侵入途径是( A.植物幼嫩部位B C.植物根部D 3 A .细菌B C .病毒 3 .以下不是描述真菌的是( A.营养体为丝状体B C?以产生抱子的方式繁殖 D 4 .属于病毒病的是()。 .真菌 )° .具有细胞结构 .形态有球形、杆状、螺旋状 .番茄早疫病 .黄瓜花叶病 .线虫在土壤中的移动 .真菌通过雨水传播 A.树干及枝条上产生溃疡型病斑 B?树体负载量过高是发病的关键 C. 受害果实常以皮孔为中心形成水渍状斑点 D. 病部常有黄褐色汁液流出,有酒糟味 8.以下描述不属于昆虫的是()° A.身体分头、胸、腹三个体段 B ?头部有口器和触角.子囊抱子.厚垣抱子 )° .自然孔口 .微伤口 .昆虫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很多,常用的苏云金杆菌属于() A.黄瓜霜霉病B C?辣椒白绢病D 6. 属于被动传播的是()。 A.真菌菌丝体的生长B C.游动抱子在水中的游动D 7. 描述苹果轮纹病的是()。

浅谈园林植物害虫防治原理

浅谈园林植物害虫防治原理 发表时间:2019-07-08T17:10:36.58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作者:杨智远[导读] 摘要:近几年,随着园林行业科技的发展,虫害防治方法也较之以前有了明显提高。 山东华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青州 262500 摘要:近几年,随着园林行业科技的发展,虫害防治方法也较之以前有了明显提高。随着园林行业的不断进步,我们要在园林虫害防治工作中认真学习,不断摸索,不断尝试,研发、运用一些更先进、更便捷的除治方法。 关键词:植物;害虫;防止 1园林植物钻蛀性害虫分类园林植物钻蛀性害虫是指为害植物树干和枝梢的害虫,它们常以幼虫蛀食植物韧皮部和木质部,严重影响疏导组织的功能,并蛀成许多虫道,导致树势衰弱或遭风折而死亡。这类害虫俗称蛀干害虫,除成虫裸露在外,其他各虫态均在枝干内营隐蔽生活。因此,受外界环境影响比较小,种群数量相对较稳定,可连年危害,植物一旦受侵害,很难恢复生机。这类害虫包括鞘翅目的天牛类(9种),小蠹虫类 (3种),吉丁虫类(1种),象甲类(3种),鳞翅目的木蠹蛾类(5种)、透翅蛾类(2种)、辉蛾类(1种)、螟蛾类(4种)、夜蛾类(4种),以及双翅目的杆蝇类(2种),膜翅目的茎蜂类(1种)等。 1.1蝶类的防治措施。 1.1.1人工防治。 人工摘除卵块、越冬蛹、虫苞或捕捉老龄幼虫及群集期的幼龄幼虫,如被寄生率高,应先将其放入纱笼内,使寄生蜂、寄生蝇等天敌羽化后再清除,以保护天敌。 1.1.2生物防治。 在幼虫发生期用100亿/g孢子的青虫菌、苏云金杆菌100~1000倍液,或1~2亿/ml的白僵菌孢子悬浮液喷雾;或用5亿/ml孢子的乳剂、油剂进行超低容量或低容量喷雾,用量2.5~3kg/hm2,或4.5~6kg/hm2.保护和利用食虫鸟类、螳螂、蚂蚁及寄生性天敌等,均有很好的防虫效果。 1.1.3化学防治。 严重发生时,可喷施20%除虫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40%菊窑杀乳油1000~1500倍液,防治效果很好。对有些林间活动时间长的蝶类成虫,可在害虫羽化盛期和翌年春出蛰期,用10~15 kg/hm2的10%敌马烟剂薰杀成虫,防效极佳。 1.2蛾类的防治措施。 1.2.1加强检疫工作。 严禁调入、调出带虫苗木,尤其对于来自疫区的相关植物产品,必须严格检疫,防止其传播蔓延。 1.2.2利用园林栽培技术预防。 选育抗性树种,增强植株的抗虫能力。消灭越冬虫源,及时清除落叶、杂草,破坏害虫隐蔽场所,减少越冬虫口基数。 1.2.3物理防治。 利用趋光性,在成虫羽化盛期用诱虫灯进行诱杀。利用趋化性,用糖醋液诱杀夜蛾,糖醋液配方:糖颐酒颐醋颐水=渊2颐 1颐 2 颐 2冤+少量美曲膦酯。人工捕杀成虫,摘除卵块、虫苞、越冬虫囊、网幕等,均可杀死大量害虫。 1.2.4生物防治。 保护利用天敌,如释放赤眼蜂防治松毛虫,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在幼虫期使用白僵菌、青虫菌、苏云金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制剂,均能杀死大量害虫。 1.2.5药剂防治。 在幼虫3龄前及时喷施药剂,防止幼虫分散危害。常用药剂有2.5%溴氰菊酯乳油3000耀5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500耀2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1000~3000倍液、5%定虫隆乳油1000耀2000倍液等,均可收到良好的杀虫效果。 1.2.6毒笔、毒绳防治。 对于有上、下树习性的幼虫,可用溴氰菊酯毒笔在树干上涂1耀2个闭合环渊环宽1 cm冤,可毒杀幼虫,死亡率可达86%耀99%,残效期8耀10d;也可绑毒绳等阻止幼虫上、下树,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2介壳虫及其他刺吸式害虫类 2.1介壳虫类的防治方法 (1)加强植物检疫。介壳虫活动能力弱,其自身的传播扩散有限,分布较集中。在苗木交换、调运过程中,加强检疫,发现此类病虫害,即停止运输,采取措施消灭。 (2)在树木发芽前,使用晶体石硫合剂50倍喷洒枝干,消灭越冬虫体。 (3)结合春季浇返青水,根施3%呋喃丹颗粒。在浇水前,用带尖的铁钎在植物根系周围每隔30cm左右打孔,孔深10~20cm,施3%呋喃丹4~6g/m2,施入后掩埋浇水。 (4)在养护过程中,如发现个别枝叶有虫害时,应立即剪除或刮除虫枝、虫叶,集中烧毁,防止蔓延传播。 (5)若虫孵化盛期。在未形成蜡质或刚开始形成蜡质层时,向枝叶喷施40%速扑杀乳油1 500~2 000倍液,或6%吡虫啉可溶性液剂2 000倍液,或菊酯类农药2 500倍液。上述3种药剂交替使用,每隔7~10d喷洒1次,连续喷洒2~3次,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喷药的关键在于抓住时机(若虫期),一旦介壳形成,喷药难以见效。 (6)保护和利用天敌。在天敌昆虫出现盛期,应避免使用有伤天敌的药剂。 2.2斑衣蜡蝉和国槐木虱的防治方法 喷施1.2%苦?烟乳油800~1 000倍液,或6%吡虫啉乳油3 000~4 000倍液,或5%啶虫脒乳油5 000~6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800~1 000倍液,或2.5%敌杀死2 500~3 000倍液等,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于斑衣蜡蝉,也可在春季修剪树木时刮除卵块。 3蛀干类

园林常见病虫害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第一部分园林植物病害防治 第一章园林植物病害的概念 第一节园林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园林植物病害 第二节园林植物病害的原因 1.病原:引起园林植物生病的直接原因称为病原。按其性质可分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两大类。 2.生物性病原:是指以园林植物为寄主对象的一些有害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类病毒、类菌质体、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螨类等。 3.侵染性病害:凡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园林植物病害都能相互传染,故称为传染性病害或侵染性病害,也称为寄生性病害。 4.非生物性病原:指除生物以外的一切不利于园林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因素,包括气候、土壤和营养等因素。 5.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是不能相互传染的,故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非侵染性病害,也称生理病害。 第三节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和类型 一、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 二、症状的主要类型: 1.具有特征性病症的类型 2.坏死和腐烂

3.萎蔫 4.畸形 5.变色 第二章园林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 第一节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 引起园林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有很多,常见的有缺乏营养元素、水份供应失调、气候因素、有毒物质对大气、水及土壤的污染等。 一、营养缺乏: 氮 磷 钾及钙 镁 铁 锰 锌 硫 二、土壤水分失调 1.土壤干旱缺水,植物萎蔫 2.土壤水份过多,根系腐烂 三、温度不适宜 1.高温使花木茎(干)、叶、果受到伤害称为灼伤。 2.低温易出现冻害或寒害。 四、有毒物质的污染

大气中污染物有以下几类: 1.氟化物 2.硫化物 3.臭氧 4.氯化物 5.不正确使用化学农药对植物造成危害 第二节非侵染性病害的防治 1.加强对园林植物的养护管理,对于营养缺乏症,采取增施缺乏的元素,改善土质或进行根外施肥,以满足植物对营养元素的需要。 2.植树避免采用地下坑,土壤水份过多时要及时排涝。 3.对越冬易产生皮裂的树木入冬前进行涂白等处理,早春易出现生理干旱的树种进行防寒处理,对小苗或耐寒性较差的树种入冬前进行冬灌及其它防寒处理。 4.对大气或土壤污染所引起的植物病害,首先了解引起病害的污染物,采取消除污染原的措施,对局部枝条危害可采用修枝或移植其它地方。 5.栽植抗污染品种。 第三章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 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主要有真菌、细菌、类病毒、类菌质体、线虫、螨类、寄生性种子植物等。 第一节园林植物病原真菌 一、真菌病害的症状和诊断: 真菌所致的病害除具有明显的病状外,寄主受害部位表面出现病症,如粉状物、霉状物、疱状物、毛状物、颗粒状物、白色絮状物等真菌的子实体或营养体的结

园林植物害虫种类及防治技术

园林植物害虫种类及防治技术- 园林绿化 【摘要】:现代城市发展进程中,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使更多的人群对当前的生存环境、活动空间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因此,城市园林绿化担负着越发重要的工作职责,同时对于城市园林植物的病虫害侵袭现象越发严重,从事园林绿化建设的工作人员唯有就我国现实状况与各个城市植物栽培种植状况,应用对应性病虫害防治处理技术,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园林植物害虫种类及防治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园林植物;害虫种类;防治技术 1 、园林植物虫害特点 1.1 虫害类别多 园林植物的类别较多,设计和规划存在较多差异,不但具备乔、灌、草融合的复式种植,还存在一些稀有的种类。丰富的植物类别、数量乃至生态环境,均为病虫提供了丰沛的食物来源以及寄住场所,构成了园林植物特殊的病虫类别以及构造。 1.2 园林植物生长环境逐渐恶劣 由于城市化进程加速,当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构造愈发烦琐,环境污染现象尤为严重。街道的树木、花卉通常被下水道、煤气管道、电线电缆等设施所影响,并受到汽车尾气、工厂排放的毒气、废水等所影响,园林植物不具备健康的生长环境,植株生长不够强健,抗病能力降低,使害虫有可乘之机。 1.3 虫害防治阻碍大

园林植物自身环境乃至城镇环境的特殊性,使园林植物虫害防治具有多样性和特殊性。园林植物虫害的防治应依照虫害的发展形式,乃至受害植物或寄主的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法,保障防治的有效性。 2、园林植物害虫种类 2.1 地下害虫 顾名思义,地下害虫的主要活动空间是在地下,植物根茎就是它们的食物,它们通过吸食植物的根茎来获取养分,对植物的生长产生破坏作用,典型的地下虫害有蝼蚁、地老虎等。 2.2 刺吸式害虫 这种害虫有几个明显的特征,一是数量庞大、二是体型很小,三是分布非常密集,通常是分布在植物的花蕾和枝叶之上。它们主要是通过自己的刺针式口器吸食植物枝叶,最终造成植物花蕾枯萎,严重者还会导致植物死亡。与其他虫害类型相比,刺吸式害虫有较大的防治难度,椿象、蚜虫以及螨虫是常见的几种刺吸式害虫。 2.3 蛀食性害虫 这种害虫在它们还是幼虫的时候就开始吃树木的枝干,对植物的生长造成了很大的危害,还可能会造成植物的死亡。常见的类型有白蚁和天牛。 2.4 食叶害虫

园林病虫害防治措施方案

第三章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原理及技术措施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树立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基本观念,掌握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五大技术措施的特点,了解五大防治技术措施的一般实施办法。 第一节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又称为法规防治,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用法律或法规形式,禁止某些危险性的病虫、杂草人为地传入或传出或对已发生及传入的危险性病虫、杂草,采取有效措施消灭或控制蔓延。植物检疫与其他防治技术具有明显不同。首先,植物检疫具有法律的强制性,任何集体和个人不得违规。其次,植物检疫具有宏观战略性,不计局部地区当时的利益得失,而主要考虑全局长远利益。第三,植物检疫防治策略是对有害生物进行全面的种群控制,即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防止 危险性有害生物进入或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或将其彻底消灭。所以,植物检疫 是一项最根本性的预防措施,是园林植物保护的一项主要手段。 园林植物检疫对保证园林生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搞好园林植物害虫综合治理的前提。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及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引种或调苗日益频繁,人为传播园林植物害虫的机会也就随之增加,给我国城市绿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因此,搞好植物检疫 工作对防止危险性害虫的传播蔓延、保护园林绿化成果、保障对外贸易的顺利发展均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植物检疫依据进出境的性质,可分为国家间货物流动的对外检疫(口岸检疫)和对国内地区间实施的对内检疫。对外检疫的任务是防止国外的危险性病虫传入,以及按交往国的要求控制国内发生的病虫向外传播,是国家在对外港口、国 际机场及国际交通要道设立检疫机构,对物品进行检疫。对内检疫的任务在于将国内局部地区发生的危险性病虫封锁在一定范围内,防止其扩散蔓延,是由各省、市、自治区等检疫机构,会同交通运输、邮电、供销及其他有关部门根据检疫条例,对所调运的物品进行检验和处理。 虽然两者的偏重有所不同,但实施内容基本一致,主要有检疫对象的确定、疫区和非疫区的划分、植物及植物产品的检验与检测、疫情的处理。 1 .确定检疫对象 根据国际植物保护公约(1979)的定义,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指一个受威胁国家目前尚未分布,或虽然有分布但分布不广,对该国具有经济重要性的有害生物。根据这个定义,确定植物检疫对象的一般原则如下:必须是我国尚未发生或局部发生的主要植物的病虫害;必须是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价值,而防治又是比较困难的病虫害;必须是容易随同植物材料、种子、苗木和所附泥土以及包装材料等传播的病虫害。 我国农业部于1995年发布了全国植物检疫对象和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名单(详见附件一),林业部于1996年发布了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和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名单(详见附件二),其中许多病虫与园林植物有关。 2.划分疫区和非疫区(保护区) 疫区是指由官方划定、发现有检疫性病虫害危害并由官方控制的地区。而保护区则是指有科学证据证明未发现某种检疫性病虫害,并由官方维持的地区。疫区和保护区主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