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图腾的读书笔记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6
《狼图腾》,五十余万字的厚重的一本书,写得相当精彩,每每读到激动时,总会拍案而起,惊曰:“写的太妙了!”
从小喜欢狼,那挺拔健美的身躯总能让人羡慕不已。看了《狼图腾》,如同遇到一个知音,每当捧起这本书总不忍心放下。书中对狼的行为的刻画十分细致,场面描写也相当有画面感,我最喜欢看的那段狼群追赶厮杀马群的描写,眼前似乎浮现出当时的情景。可见作者到草原插队没白过,把草原的生活观察的细致入微,除了狼,作者还描写了其他草原动物如草原鼠、黄羊、獭子等,对草原人的生活状况的描写也十分出色,全书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幅蒙古草原生活的图景。
除了对作者的描写表示认可外,我还对作者渊博的文化知识感到惊叹,全书每章都有援引各种古籍中关于狼的故事原文,在具体描写的时候,主人公陈阵也是没看到一件小事就会浮想联翩,尤其在其养狼的过程中,几乎小狼的每一个举动都足以让他思考一整个晚上,并且思考得相当有深度。但这种在故事中穿插大段道理的方法有时会让人感觉过于生硬、说教。开始读者会沉浸在狼的英勇善战的故事中,越看到后面读者往往会陷在痛苦中——草原被破坏、狼的数量不断减少,这时那只活泼可爱的小狼的死更是雪上加霜。农区来的人却完全没有一点环保概念,不停地开垦新的草场、过度放牧,尤其看到全书最后几段,其中那一句“额仑宝力格苏木(乡)百分之八十的草场已经沙化”更是让人心如刀绞。或许正是本书给我们呈现的是最后一场狼文化的盛宴,所以该书才如此令人着迷、如此珍贵吧。
本书也会让读者思考一个民族性格以及民族信仰的问题。例如著名出版策划人安波舜在卷首语中提到的那个疑问“我们究竟是龙的传人还是狼的传人”,我汉人一直在说自己是龙的传人,龙只是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形象,而狼却是带有铮铮铁骨的草原霸主,它代表一种英勇无畏的性格。
不过,作者似乎有些过火了,他过于喜爱狼、钟爱草原民族,以至于把所有积极的事情都归功于狼性格,而汉人代表的羊性格一直是作者批判的对象,说得它一无是处。
全书最后一章是讲陈阵回城后再次回到草原探望的情景,它的题目叫《理性探掘——关于狼图腾的讲座与对话》,这部分花了近四十页的纸张,但流于说教,理论太多,枯燥无味。全章以陈阵和杨克的对话构成,但颇有生硬地将硬演讲稿改成对话的感觉。该讲座几乎把中国历史讲了一遍,每一段历史都被作者从狼与羊的角度重新分析了一遍,并重复提到应该还原历史的真实面目,说得好像我们现在接触的历史都是错的一样。
无论怎样,这实在是一本“奇书”,这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惟一一部描绘、研究蒙古草原狼的“旷世奇书”。只有在这本书里,你才能如此畅快地与狼共舞。
1
“毕利格一家人经常问陈阵一个使他难堪的问题:为什么汉人恨狗骂狗杀狗还要吃狗肉?“这是个很有趣的问题,作为一个汉人,我从来不曾这样想过,没想到这件再喊人习以为常的事情上,蒙古人会如此纳闷。陈阵给出的答案是,汉人把能吃的东西都吃光了,就不知道狗的好处;汉人人多热闹,不需要狗来解闷;狗不符合汉人的规矩,汉人的规矩是好客尊客,而狗见人就乱吼乱咬;汉人的规矩是男女不能乱伦乱搞,而狗并不是这样的;汉人的规矩是吃穿干净,而狗却喜欢吃人屎;穷人没钱养狗,而富人养的狗常被放出来咬人,也让大多数穷人恨狗;汉人认为狗也是人养的畜生,也可以吃,并且狗肉很香。综上原因,汉人恨狗、骂狗、杀狗还要吃狗。
2
“一条标准的蒙古草原小河,从盆地东南山谷里流出。小河一流到盆地底部的平地上,立即大幅度地扭捏起来,每一曲河弯河套,都弯成了马蹄形的小半圆或大半圆,犹如一个个开口的银圈。整条闪着银光的小河宛若一个个银耳环、银手镯和银项圈串起来的银嫁妆;又像是
远嫁到草原的森林蒙古姑娘,在欣赏草原美景,她忘掉了自己新嫁娘的身份,变成了一个贪玩的小姑娘,在最短的距离内绕行出最长的观光采花路线。河弯河套越绕越圆,越绕越长,最后注入盆地中央的一汪蓝湖。泉河清清,水面上流淌着朵朵白云。”
看完这段以后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种清晰美好的自然风光,就像有一个导游导引着读者从高处观赏蒙古草原小河,这可是个很奇妙的角度呢。就是一条小河,作者就用了各种比喻、拟人去形容它,构思新颖,让人不禁眼前一亮。
3
“陈阵没有被自己烧出的狼烟吓着,而对中国权威辞典中关于狼烟的解释十分生气。华夏农耕文明对北方草原文明的认识太肤浅,对草原狼的认识也太无知。狼烟是不是用狼粪烧出来的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只要弄点狼粪烧一烧不就知道了吗?可是为什么从古至今的亿万汉人,竟没有人去试一试?陈阵转念一想,又觉得这个简单的事情,实际上并不简单。几千年华夏民族农耕文明的扩张,把华夏狼斩尽杀绝,汉人上哪儿去找狼粪?拾粪的老头拾的都是牛羊猪马狗粪或者是人粪,就是偶然碰到一段狼粪也不会认得。”
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不禁笑出来了,陈阵太可爱了,陈阵看到狼粪想到“狼烟四起”、“烽火戏诸侯”,接着他居然就去烧狼粪,实验结果证明狼烟是没办法烧出浓烟的。然后就有了以上这一段陈阵的心理活动,陈阵认为“狼烟”是望文生义的误传,是胆小的华夏和平居民吓唬自己的鬼话。我也处在看不见狼的时代,我无法亲自烧一烧狼粪以验证这种说法的真实性,但是我却挺相信用“狼”来描述烟是因为这种烟是为了给众人传递一种长城那头有狼一样的凶猛军队来袭的信息的。
写到这里,我不禁嘲笑起自己,刚刚老师才说看学生的读书笔记很搞笑,这个年纪的人写的都是自己的感受缺乏理性思考。
4
“绵羊低等而愚昧,当狼咬翻那只大羊的时候,立即引起周围几十只羊的惊慌,四处奔逃。但不一会儿,羊群就恢复平静,甚至有几只绵羊还傻呼呼战兢兢地跺着蹄子,凑到狼跟前去看狼吃羊,像是抗议又像是看热闹。那几只羊一声不吭地看着热闹,接着又有十几只羊跺着蹄子去围观。最后上百只绵羊,竟然把狼和血羊围成一个三米直径的密集圈子,前挤后拥,伸长脖子看个过瘾。那副嘴脸仿佛是说‘狼咬你,关我什么事!’或是说‘你死了,我就死不了了’。羊群恐惧而幸灾乐祸,没有一只绵羊敢去顶狼。“
看完这一段后感觉绵羊特别恶心,动画片中那可爱的小羊羔形象立刻在心中一扫而光,作者全书不断提及的羊性大概就是这种自私麻木怯懦的性格吧,从这个角度说,“羊性“确实要不得。
我有幸拜读了姜戎先生的《狼图腾》这本书,心灵被作者描写的蒙古草原及蒙古狼深深震撼了。作者姜戎,在内蒙额仑草原插队11年,用了30多年的时间完成了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一部描绘、研究蒙古草原狼的旷世奇书。这部以狼为叙事主体的史诗般的小说,给我们展示了在宽广、辽阔、深沉、静谧的蒙古大草原上,蒙古游牧民族对狼图腾的崇拜,演绎了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价值。
在环环相扣的“狼故事”的紧张氛围中,蒙古狼卓越的智慧、机警的作战、坚强的意志、忘我的忠义、浓厚的亲情历历在目,还有以毕利格老人为代表的蒙古草原的游牧文化也是文明悠长。主人公陈阵养的小狼活灵活现,把狼性的热爱生命与顽强的忍耐力更刻画的栩栩如生:在对待食物上,小狼对喜爱的食物居然可以先观察在偷袭;对烈日的暴晒,小狼能想出用挖洞的方法隐藏身体;对脱离家园的迁移小狼可以一次次宁死不屈的和牛马车抗争也不妥协。对着野性十足的小狼,我却油然而生敬意与怜爱之情。
起初以为狼只是喜欢群居的野兽,凭借着数量的优势扑捉一些小动物,苟且存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一种生物而已。读<狼图腾>,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狼在我心目中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狼是智慧的.
这一点在草原狼捕杀猎物的时候体现的淋漓尽致,它们的每一次进攻都
堪称经典.它们不打无准备之仗,踩点、埋伏、攻击、打围、堵截,组织严密,很有章法.好像在实践孙子兵法,…多算胜,少算不胜‟.在狼与人的争斗中,这种智慧也随处可见.为了不使狼群暴露,独处而被人发现的狼,往往逃向与狼群相反的
方向.牺牲自己,保全群体.这绝非聪明,而是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