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医务科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考核内容
- 格式:doc
- 大小:93.00 KB
- 文档页数:15
持续改进医疗质量考核标准
1.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等。
实行医疗质量责任追究制。
2.门诊布局合理,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
3.有分诊、导诊服务,落实首诊负责制和科间会诊制度。
4.依据工作量及需求,合理配置专业技术人员,落实普通门诊、专科门诊、专家门诊职责,提高门诊确诊能力,保障门诊诊疗质量。
5.规范门诊医疗文书,有书写质量监控措施。
6.制定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处理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7.开展多种形式的门诊诊疗服务,满足患者不同就医需要,方便患者就医。
8.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和报告制度。
医务科日常医疗质量与持续改进检查记录日期:XXXX年XX月XX日检查人员:XXX1.检查目的和背景:本次检查旨在对医务科的日常医疗质量与持续改进措施进行评估,以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2.检查内容:2.1医疗质量管理机制是否健全:检查医务科是否制定了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并是否有有效的执行措施。
2.2医疗过程中的医疗安全控制:检查医务科是否建立了医疗安全防范措施,如医疗过程中的双人核对、药品使用的规范等。
2.3医疗文件管理情况:检查医务科的医疗文件管理是否符合相关法规和规范要求,是否完整准确,是否及时归档。
2.4医务科持续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检查医务科是否对医疗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是否有有效的执行和监测机制。
3.检查结果:3.1医疗质量管理机制是否健全:医务科已制定了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并对各项制度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培训。
医务科在每周例会上进行质量管理制度的宣贯,并对医疗质量进行定期的评估和总结,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3.2医疗过程中的医疗安全控制:医务科在医疗过程中严格执行双人核对原则,特别是对于高危操作,如手术准备、药物使用等。
此外,在药品使用过程中,医务科要求医生和药师共同对药物进行核对,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3.3医疗文件管理情况:医务科对医疗文件管理非常重视,要求医生和护士在每次医疗操作后及时完成相关文书工作,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归档。
此外,医务科还定期进行医疗文件的抽查和审核,确保医疗文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4医务科持续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医务科对医疗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及时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例如,医务科注意到术后感染率较高的问题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加强手术室和病房的消毒措施,优化手术流程,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意识等。
通过这些措施的有效执行,手术室的术后感染率得到了明显的下降。
4.检查结论和建议:4.1医务科的医疗质量管理机制较为健全,但还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
4.2医务科在医疗过程中的医疗安全控制和医疗文件管理方面均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和审核。
医疗技术管理持续改进记录
医疗技术管理的持续改进记录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医疗技术部门中,记录和追踪医疗技术管理过程中的改进措施和结果的文件或记录。
这些记录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改进目标和目的,记录改进的目标和目的,明确改进的方向和目标。
2. 改进计划和策略,记录制定的改进计划和策略,包括改进的具体步骤、时间表和责任人。
3. 数据收集和分析,记录收集的相关数据,如设备故障率、维修时间、用户满意度等,以便进行后续的数据分析。
4. 问题识别和分析,记录发现的问题和障碍,并进行详细的问题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
5. 改进措施和实施,记录制定的改进措施和实施情况,包括改进措施的具体内容、实施时间和责任人。
6. 效果评估和反馈,记录改进措施的效果评估结果,包括改进的成果、效果和影响,以及用户的反馈和满意度。
7. 持续改进计划,记录根据评估结果和反馈意见,制定的持续改进计划,以进一步提升医疗技术管理水平。
通过持续改进记录的建立和维护,医疗机构或医疗技术部门可以更好地管理和改进医疗技术,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医院医务科医疗质量管理考核标准一、考核背景医院医务科作为医疗机构中负责医疗质量管理的部门,对医疗质量的监控和评估起着关键作用。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水平,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满意度,制定一套合理的医疗质量管理考核标准势在必行。
二、考核内容1. 临床质量管理(1) 临床路径管理的实施情况:根据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医务科需要评估医院是否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考核。
(2) 手术质量管理:手术是医疗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医务科需考核手术室的运行规范、手术操作的安全性和术后效果等指标来评估手术质量管理的水平。
(3) 不良事件的管理与评估:医务科需对医院内的不良事件进行管理和评估,包括事后处理的及时性和处理结果的有效性等,以确保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2. 人员管理(1) 人员素质考核:医务科应对医院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和工作态度进行综合评估,以确保医疗服务的优质和安全。
(2) 岗前培训与继续教育:医务科应定期开展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培养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提高工作技能,为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提供保障。
(3) 人员数量与配置:医务科需根据医院的规模和需求,合理配置医务人员的数量和岗位,以确保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高效性。
3. 资源管理(1) 医疗设备的采购与管理:医务科需对医疗设备的采购过程进行评估,包括设备的质量、使用效果和供应商的服务水平等。
此外,医务科还需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
(2) 药品和耗材管理:医务科需对医院内药品和耗材的采购、储存和使用情况进行考核,以确保药品安全和有效治疗。
(3) 资金管理:医务科需对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所需的经费进行合理分配和使用,并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
三、考核方法1. 审核评估:医务科可以通过定期的内部审核和外部专家的评估来了解医疗质量管理的实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2. 数据分析:医务科需对医疗质量管理相关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如手术质量指标、不良事件报告等,以发现问题和改进措施。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1. 引言医疗质量管理是医疗服务机构为提供安全、有效、及时、人性化的医疗服务,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满意度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
持续改进是医疗质量管理的核心理念,通过不断优化医疗流程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以满足患者需求和提高医疗机构的绩效。
本文将记录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过程和成果,包括制定质量管理计划、实施质量管理措施、持续改进举措以及评估效果等方面。
2. 制定质量管理计划为了有效实施医疗质量管理,首先需要制定质量管理计划。
质量管理计划是医疗机构在制定医疗质量目标的基础上,确定质量管理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流程和工具,以及实施质量管理所需资源的计划。
质量管理计划需要包括以下内容:2.1 质量管理组织架构确定医疗质量管理的组织结构,包括质量管理部门的职责和人员配置。
2.2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医疗质量管理的基本要素、质量管理过程及相应的文件控制和记录控制。
2.3 质量管理流程和工具制定质量管理流程和相关工具,包括质量监控、问题管理、风险管理、改进管理等。
2.4 资源需求规划分析医疗质量管理所需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资源、设备设施等,制定相应的资源需求规划。
3. 实施质量管理措施依据质量管理计划,开始实施医疗质量管理措施。
这包括医疗质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问题管理、改进管理以及相关培训等。
3.1 医疗质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建立医疗质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机制,对医疗过程中产生的各类质量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以评估医疗服务的质量水平。
3.2 问题管理建立问题管理机制,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隐患,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和质量。
3.3 改进管理制定改进管理计划,通过分析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定改进方向和目标,制定改进措施,并跟踪改进效果。
3.4 培训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唐河刘岗医院
临床科室医疗质量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 (试行)
医疗质量是我院医疗服务的核心和整体工作的生命线,《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已于2016年11月正式实施,我院将持续推进医疗技术管理和质量控制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各科室主任要加强在医疗管理、行政管理、质量管理、经济管理、医德医风建设等方面的科室内部管理;严格按照临床诊疗技术规范、标准和操作规程开展医疗服务,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注意对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的管理,要对整个医疗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指导、检查和自我评价,杜绝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把“一切以病人为中心”落实在医疗服务的每个环节,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说明:1、本标准为每月行政大查房的检查内容和评分标准,自2017年元月1日起执行,年终汇总;
2、每月行政大查房可根据我院具体按工作情况作出调整和侧重;
3、望各科参考以上内容,做好日常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医疗质量管理十六项核心制度和各种技术操作规范,并做好相关文字记录。
4、各科室主任及时将医疗质量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建议上报医务科,以便不断修正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改进工作。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内容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内容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患者满意度调查记录:记录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包括对医疗人员的专业水平、治疗效果、医院设施和服务质量等方面的评价。
2. 医疗差错事件记录:记录医疗差错事件的具体情况,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责任人、事件经过、影响范围等,以及事后的处理措施和改进措施。
3. 医疗不良事件记录:记录医疗不良事件的具体情况,包括不良事件的类型、影响程度、原因分析、责任人、事后处理措施和改进措施等。
4. 医疗质量评估报告:记录医疗质量评估的结果,包括对医院、科室或医疗团队的整体质量评估,以及对特定医疗过程或手术的评估结果。
5. 医疗质量改进措施记录:记录医疗质量改进的具体措施和计划,包括改进目标、措施的具体内容、实施时间和负责人等。
6. 医疗质量管理会议记录:记录医疗质量管理会议的情况,包括会议的时间、地点、参会人员、讨论内容、决议等。
7. 医疗质量风险评估记录:记录医疗质量风险评估的结果,包括对潜在风险因素的识别和评估,以及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8. 教育培训记录:记录医疗人员的教育培训情况,包括培训的主题、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和参与人员等。
以上是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的一些内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补充和调整。
这些记录的目的是为了监控和改进医疗质量,以提供更安全、高效和满意的医疗服务。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及相配套制度.考核标准.考核办法.质量指标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及相配套制度.考核标准. 考核办法•质量指标一. 医学影像专业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评价标准项目分值基本要求缺陷内容扣分标准得分一. 质量管理(20) 81.科主任负责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落实“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内容要求,建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及制度,制定科室质量控制标准,定期进行质量评价,体现全面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建立完善的影像信息管理系统1.科主任不了解全面质量管理内容或不清楚科室质量管理重点,对质量存在问题的改进缺乏计划性2.缺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及制度3.缺科室质量控制标准4.缺定期进行质量评价的记录5.科室质量管理小组未按PDCA循环开展有效质量管理活动6.科室质量存在问题改进力度不够,相同质量问题重复出现无改进7.未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111112132.每月召开1次科室质量与安全工作会议,每半年召开1次临床科室联席会,内容要体现全面.全过程质量管理,有记录1.未按规定召开科室质量与安全工作会议或临床科室联席会2.缺改进工作措施及督办记录3.未体现全面.全过程质量管理11143.制定全员培训计划,有业务学习年度计划,有记录,突出“以患者为屮心”的服务理念,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全过程1.缺全员培训计划2.缺业务学习年度计划3.员工对总体质量监控指标与持续改进的措施4.缺培训记录111154.制定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计划,做到知识不断更新。
诊断医师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开展新技术新业务要进行事先培训,有代表科室特色及水平的技术项目。
有本科工作统计数据资料,有与院外先进水平比较的项目1.无人员知识更新继续教育内容2.缺乏代表科室特色及水平的技术项目3.缺本科工作统计数据资料4.无与院外先进水平比较的诊治项目5.新技术新业务未进行事先培训&诊断医师学历不符合要求111 0.51 0.5二工作规范(50) 51.有常规.急诊的医学影像专业检查服务项目清单,能够提供24h急诊服务,专业设置及设备能够满足临床工作需要1.缺科室检查服务项目清单2.缺急诊服务项目清单3.不能提供24h急诊服务4.不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111262.有报告签发制度,有复核制度,能够按规定时间•中文形式出具正确报告。
科室日常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概述医疗行业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复杂性,且人身安全性极高。
因此,医疗治疗的安全和效果成为患者关注的核心。
科室日常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的目的是确保医疗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不断完善医疗流程和提高治疗效果。
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质量管理科室一直致力于提高医疗治疗的质量,确保安全和有效。
具体管理措施如下:1.制定科室治疗流程标准,保证质量。
2.开展医疗技术培训,使全体医务人员保持最新知识。
3.建立记录和管理各种治疗效果的标准化评估制度。
持续改进科室持续改进的目的是在保证治疗安全有效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治疗效果和提高患者满意度。
主要改进措施如下:1.建立疾病治疗协作机制,确保多学科协同治疗。
2.根据患者反馈意见实施改进行动,包括技术和服务。
3.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定期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期间发现和解决问题。
质量管理工作记录为了进一步保证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科室每年都要进行一系列的质量管理工作。
具体记录如下:治疗流程标准化管理记录医疗技术培训记录治疗效果评估记录患者满意度调查记录质量管理小组工作记录针对每一个记录,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将其中的问题逐条进行整理和改进,督促有关医护人员对于治疗的操作规范进行严格的约束控制。
质量管理小组还定期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优化流程和治疗质量。
科室一直致力于提高医疗治疗质量,加强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治疗效果和服务质量,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满意度。
在今后的工作中,科室将继续持续进行质量管理工作,不断寻求提高医疗治疗结果和患者满意度的新方法和措施,为社会各界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疗环境的变化,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变得越来越关键。
医疗质量管理是指在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通过合理的管理和控制,以达到最佳的医疗质量水平。
持续改进是指医疗机构不断寻找问题和改进的过程。
以下是一个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记录。
目标: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1.收集数据。
收集各个科室的医疗服务数据,包括患者的满意度调查结果、医疗事故报告、医疗差错报告等。
2.分析数据。
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
3.制定改进方案。
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并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4.实施改进方案。
将改进方案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计划,确保每个参与者理解和执行自己的任务。
5.进行持续改进。
定期进行评估和回顾,对改进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价,并及时修正和调整。
7.培训和教育。
定期组织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质量意识,以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8.加强沟通与协作。
建立跨科室和跨职能团队,加强沟通和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和改进工作。
9.安全意识和风险管理。
加强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防止医疗事故和医疗差错的发生。
10.设立奖惩机制。
建立奖励和惩罚机制,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工作。
11.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提供透明、高效和及时的沟通渠道,解答患者的疑问和需求,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12.定期进行医疗质量审查。
组织专业人员对医疗质量进行全面审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和风险,并提出改进意见。
这是一个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简单记录,通过这些步骤,医疗机构可以不断改进和提高自身的医疗质量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富源县人民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表主要检查内容一、医疗制度(以核心制度为主线)执行情况医务人员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应严格遵守医疗规章制度和诊疗操作规范1、首诊负责制:是指第一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对所接诊的病人特别是急危重病人的检查、诊疗、治疗、转科和转院工作负责到底。
2、会诊制度:合理会诊是充分利用某个学科专家的资源,集中力量解决疑难、危重病例诊疗问题的方法.要求:对急危重症患者的会诊被邀科室必须主任或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人员出诊,并在接到会诊通知后5-10分钟内赶到邀请科室,有记录,会诊后需转科治疗的病人必须有责任护士或主管医生护送,并有完善的病情与资料交接。
3、门诊病历:是门诊医疗工作的原始记录,,凡门诊病人不论初诊、复诊都应填写。
对有可能引起纠纷的情况,检查治疗要全面,要留取门诊病历复印件和拒绝检查治疗同意书,并让病人在门诊登记备注栏和上述复印件上签字为证。
4、临床路径:是医疗规范化管理中一项有效的质量效益型模式,实施临床路径的科室,对符合进入临床路径标准的患者力求达到入组率不低于80%,入组后完成率不低于70%。
二、台账诊疗指南操作规范术前讨论会诊记录会诊登记业务学习交接班记录本入、出院登记双向转诊登记危重病例抢救记录检验检查危急值登记本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登记及分析本疑难病例讨论(要求每月至少一次)死亡病例讨论(病人死亡后一周内完成)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记录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评价分析记录富源县人民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表富源县人民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表富源县人民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表富源县人民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表富源县人民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表。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表科室:外科年度: 2017年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填写要求1、科室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的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并设有专职质控员。
2、本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由科主任负责,质控员负责填写。
3、每年度科室要制订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及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4、科室根据医院的医疗质量控制重点内容制订每月医疗质量控制重点内容。
5、日常科室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要求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根据存在问题制订整改措施,并对整改措施进行效果评价,由科主任审阅后签字负责。
6、每月底对科室质量控制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填写每月医疗质量控制总结,科主任签字后交医务科审查。
7、每年底对本年度科室医疗质量控制情况进行总结。
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及职责分工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成员:组长:邵明革主任成员;王丹护士长、刘家俭主治医师、质控员:邵明革主任(兼)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职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制定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措施和考核办法,督促医务人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诊疗规范,对科室的医疗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
科室主任是科室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具体职责分工:邵明革主任:对科室的医疗质量负总责,兼病历质控。
王东主治医师:负责对科室的医疗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
王丹护士长:负责对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
2017年度科室质量控制计划一、需要改进的内容(一)医疗制度、医疗技术1.重点抓好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交接班制度、病历书写规范、查对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知情同意谈话制度等。
2.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的管理。
3.加强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
4.加强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必须人人达标。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本一、引言医疗质量管理是指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全面而系统地组织医疗服务活动,以达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降低医疗风险和提高医疗机构综合竞争力的目的。
持续改进是医疗质量管理的核心,通过持续改进,可以不断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满足患者的需求,提升医疗机构的声誉和竞争力。
本记录本旨在记录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过程和成果,为医疗机构提供实时反馈和指导,促进医疗质量的提升和持续改进。
二、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1.质量管理活动-定期进行医疗质量评估和监测,对医疗流程、服务质量等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建立并执行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操作程序,规范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组织医疗质量培训和教育,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素质。
-开展医疗巡查和督导,确保医疗服务符合法律法规和医疗标准。
-建立医疗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医疗事故和纠纷,保障患者权益。
-建立患者满意度评价机制,了解患者需求和意见,改进医疗服务。
2.持续改进活动-定期召开质量管理会议,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制定改进方案。
-开展医疗质量分析和问题诊断,找出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建立改进计划、落实改进措施,保证改进措施的有效执行和效果。
-建立反馈机制,接受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建议和意见,促进持续改进。
-建立绩效评价机制,对医护人员的绩效进行考核,激励积极进取的医护人员。
三、效果评估与总结经过一段时间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活动,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提升,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医疗事故和纠纷减少,患者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医疗机构声誉和竞争力得到提升,医疗服务得到社会认可。
-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素质得到提升,团队合作效果明显。
总结起来,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是医疗机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最终实现医疗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一、引言医疗质量管理是医疗机构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是指对科室内的医疗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以提高医疗工作质量和效率,并持续进行改进。
本文将对我科室在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面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科室医疗质量管理过程1.建立质量管理系统科室首先建立了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制定相关政策、程序和标准,明确人员职责和分工,确保医疗工作的规范化和有序进行。
体系中涵盖了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如病历管理、医疗手术操作、药品管理等。
2.进行质量评估科室定期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包括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
内部评估主要由科室内部成员进行,通过病历审查、随机抽查、新技术应用等方式,评估医疗工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外部评估主要由医疗质量管理部门进行,通过定期考核、指标评估、满意度调查等方式,评估医疗质量的水平和满意度。
3.制定改进计划根据评估结果,科室制定改进计划,并将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改进计划主要包括完善工作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疗事故发生。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完善检查设备和药品供应链,确保医疗用品的质量和供应的及时性;推广和应用新技术和新设备,提高医疗工作的效率和精确度等。
4.持续改进科室持续改进的过程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科室在改进计划的实施过程中,不断收集反馈信息,包括患者满意度调查、医疗事故报告等,并进行分析和总结,进一步优化改进计划。
科室还不定期邀请外部专家进行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提升医疗工作水平。
三、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效果科室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在医疗工作流程的规范化方面,我们明确了各项工作的流程和要求,并进行了标准化培训,有效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其次,在医疗设备和药品管理方面,我们建立了有效的供应链体系,保证了医疗用品的质量和供应的及时性。
再次,在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上,我们积极推广和应用,提高了医疗工作的精确度和效率。
2016年医务科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考核内容
每月医疗质量和安全工作计划和重点一月份:患者病情评估及告知制度
二月份:病历书写
三月份:三级医师负责制度
四月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五月份:危重病人抢救流程
六月份:手术诊疗管理
七月份:病种质量监控管理
八月份:病种质量监控管理
九月份:麻醉工作程序
十月份:运行病历的监控与管理
十一月份:三级医师负责制度
十二月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实施细则
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记录
一、科室自查情况总结
二、专项质控评价
(一)科室病历书写质量评价
(二)合理用药评价
(三)科室合理用血评价(采血、取血、输血流程执行情况;输血适应症、合理用血评价;输血病历质量检查)
(四)核心制度执行情况
(五)住院超过30天患者管理与评价
(六)医疗不良事件及纠纷
(七)非计划二次手术分析
(八)科室诊疗组诊疗质量分析
(九)科室医疗技术管理(二、三类医疗技术、科室新技术等技术评价和人员技能评价、审核等)
(十)手术科室手术质量评价
(十一)“三基”培训和掌握情况
(十二)科室质量与安全指标变化趋势分析
三、主管部门检查反馈整改措施及效果评价
四、科室质量安全控制重点议题(包括根据医院工作重点制定下一阶段科室质控计划等)。
科室日常医疗质量与持续改进记录表
科室日常医疗质量与持续改进记录表。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评价考核标准1、手术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评价标准
备注:满分为140分
2、非手术科室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评价标准
总分:100分
3、急诊医学科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评价标准
5、医学检验科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评价标准
6、药剂科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评价标准
7、血液透析室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评价标准
8、医学影像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评价标准
9、输血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评价标准。
NOXX年度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及持续改进记录(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具体措施)市人民医院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及持续改进要求1、各科室成立以科室主任为组长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并设有专职质控成员。
2、每年度各科室要根据质控科质量管理要求,结合本科室质量薄弱环节制订本科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计划及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3、科室根据医院的质控科每季重点内容,制订每月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重点内容。
4、各科室每月对本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自查一次,并填写在"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表"上(见附表1),根据存在问题制订整改措施、效果评价,由科室主任审阅后签字负责。
5、每月质控科对各科室进行医疗质量检查,并将"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内容及存在问题"结果在消息网上进行公示,要求各科质控成员下载打印“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内容及存在问题"汇总表,针对本科室存在问题在二周内督促相关人员,对存在问题进行改进,改进后记录在"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记录表"上(见附表2)。
6、每季行政查房后,各科室针对"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存在问题",二周内要进行持续改进并记录在“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记录表”上(见附表2)。
同时把“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记录表"通过OA发回质控科---麦瑞芳收7、每年底对本年度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情况进行总结(见附表3)。
8、科室建立:①“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记录"蓝色文件夹,本表格以纸质形式保存,以备检查。
(每季必查,与绩效挂钩)②"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资料"(质控科下发医疗质量控制标准、制度、医疗质量指标、通知等)蓝色文件夹。
(请列目录放置管理)医疗质量控制科20XX-1-5各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及职责分工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组长:质控成员: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职责: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定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措施和考核办法,督促医务人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诊疗规范,对科室的医疗质量与安全进行检查和考核。
医务科监管及持续改进记录表1. 背景介绍医务科监管及持续改进是医疗机构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医务科的监管和持续改进,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的权益,同时也能够提升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2. 监管目标医务科监管的目标是确保医务科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政策,规范其工作流程和行为准则,保证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3. 监管内容医务科监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人员管理•对医务人员进行资格审核,并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
•对新入职人员进行培训,并定期组织专业技术培训和知识更新。
•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对医务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
3.2 工作流程管理•设立标准化工作流程,确保医务科的工作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医务科工作的全程监控和记录。
•定期组织内部会议,对工作流程进行评估和改进。
3.3 质量管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目标、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措施等。
•开展内部质量审核,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
•接受外部质量评估,借鉴其他医疗机构的经验和做法。
3.4 安全管理•制定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医务科工作环境安全。
•建立事故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风险。
•加强药品和器械的管理,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4. 监管方法为了有效监管医务科,并持续改进其工作,可以采取以下方法:4.1 监督检查定期进行监督检查,通过抽查、走访等方式了解医务科的运行情况。
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并跟踪督办。
4.2 数据分析通过对医务科相关数据的分析,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同时,也可以通过数据分析评估改进效果。
4.3 建立反馈机制建立医务科与监管部门之间的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医务科的困难和需求,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4.4 经验交流组织医务科之间的经验交流会议或研讨会,分享成功经验和案例,借鉴其他医疗机构的做法。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医疗质量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实施和评估一系列管理活动来提高医疗服务的可靠性和质量。
其中,持续改进是医疗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将围绕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记录展开讨论,着重探讨持续改进的重要性、医疗质量管理的目标和方法以及持续改进的实施过程。
持续改进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通过不断的识别问题、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和评估效果等环节,实现医疗质量的提升和优化。
持续改进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持续改进可以帮助发现和解决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通过建立健全的问题反馈渠道和风险管理系统,及时掌握医疗工作中的不足和不合理之处,及时进行改进,确保病患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其次,持续改进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通过对医疗过程进行分析和优化,消除无效环节和冗余工作,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
同时,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引入先进技术和方法,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再次,持续改进可以提高医疗机构的竞争力和声誉。
健康优质的医疗服务是患者选择医疗机构的重要因素,通过持续改进,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增强了患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进而提高了医疗机构的竞争力和声誉。
首先,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和规定,明确责任和义务,确定质量目标和指标,落实各项管理措施,确保医疗质量的控制和提高。
其次,加强对医疗质量的监督和评估。
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和方法、完善的纪录和档案管理系统,进行全面、系统和定期的绩效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和缺陷。
再次,加强医疗质量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通过建立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及时收集、整理和分析医疗质量相关的数据,从而为持续改进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持续改进的实施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识别问题和制定改进计划。
通常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医疗巡查和专业评审等方式,识别医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并制定改进计划。
其次,实施改进措施。
2016年医务科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考核内容每月医疗质量和安全工作计划和重点一月份:患者病情评估及告知制度二月份:病历书写三月份:三级医师负责制度四月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五月份:危重病人抢救流程六月份:手术诊疗管理七月份:病种质量监控管理八月份:病种质量监控管理九月份:麻醉工作程序十月份:运行病历的监控与管理十一月份:三级医师负责制度十二月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实施细则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记录一、科室自查情况总结二、专项质控评价(一)科室病历书写质量评价(二)合理用药评价(三)科室合理用血评价(采血、取血、输血流程执行情况;输血适应症、合理用血评价;输血病历质量检查)(四)核心制度执行情况(五)住院超过30天患者管理与评价(六)医疗不良事件及纠纷(七)非计划二次手术分析(八)科室诊疗组诊疗质量分析(九)科室医疗技术管理(二、三类医疗技术、科室新技术等技术评价和人员技能评价、审核等)(十)手术科室手术质量评价(十一)“三基”培训和掌握情况(十二)科室质量与安全指标变化趋势分析三、主管部门检查反馈整改措施及效果评价四、科室质量安全控制重点议题(包括根据医院工作重点制定下一阶段科室质控计划等)。
检查日期2016、1、3 检查人员李长友、王曙梅主要检查内容患者病情评估及告知制度医疗质量存在问题(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存在问题、相关责任人等)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不全面,未遵循诊疗规范制定诊疗计划并进行定期评估,未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评估结果调整诊疗方案,治疗参与率不合格。
改进措施全面推行《患者病情评估及告知制度》,由中级以上资质主管医师填写。
普通患者诊疗方案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确定,疑难危重患者方案需经副高以上人员确定。
诊疗方案随病情变化和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检查治疗计划及方案调整、分析在病历中须有记录,制定鼓励措施,加强治疗的参与及中成药、治疗技术的使用。
效果评价质量与安全管理内容进一步丰富,落到实处,质量有所改进。
质控员签字年月日科主任签字年月日检查日期2016、2、3 检查人员李长友、王曙梅主要检查内容病历书写医疗质量存在问题(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存在问题、相关责任人等)运行病历的监控与管理不严格,核心制度和规范要求落实不全面,未制定提高医疗质量具体措施,药应用辩证分析不全面。
改进措施明确各级医师病历书写职责,严格遵守病历书写规定,病历体现诊断及时、检查合理、治疗恰当,知情同意书完备。
由科主任负责对本科室落实、执行十四项核心制度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科室设兼职质控员,明晰责任分工。
科主任组织质检员及相关人员,及时检查、评价、监督、保障运行病历质量及医疗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处理。
进一步加强药知识培训。
效果评价质量与安全管理内容进一步丰富,落到实处,质量有所改进。
质控员签字年月日科主任签字年月日检查日期2016、3、3 检查人员李长友、王曙梅主要检查内容三级医师负责制度医疗质量存在问题(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存在问题、相关责任人等)三级医师负责制落实未能逐步落实,处方书写不合格,未按标准格式书写。
改进措施严格执行《三级医师负责制度》,在临床科室的整个医疗活动中,必须履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三级负责制,逐级负责,逐级请示。
各科室在相关制度制订中要明确规定各级医师查房要求,尽量确定各级医师查房时间,由质控、医务部门不定期参加各科室、各级医师查房,并对终末病历及环节病历进行检查、评价。
统一培训中药处方书写格式,加强日常监管。
效果评价质量与安全管理内容进一步丰富,落到实处,质量有所改进。
质控员签字年月日科主任签字年月日检查日期2016、4、3 检查人员李长友、王曙梅主要检查内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疗质量存在问题(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存在问题、相关责任人等)治疗不规范,用药不合理,未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其他药物治疗指导原则、指南。
未合理使用中成药。
改进措施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实施细则》,规范科室抗菌药物和中成药的应用,由质检及临床药学制定相应的检查落实方案,有整改通知,有落实及改进的措施及记录。
效果评价质量与安全管理内容进一步丰富,落到实处,质量有所改进。
质控员签字年月日科主任签字年月日检查日期2016、5、10 检查人员李长友、王曙梅主要检查内容危重病人抢救流程医疗质量存在问题(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存在问题、相关责任人等)缺乏危重病人抢救流程,三级医师报告和职责不规范,抢救成功率不高;并发症和医院感染事件报告制度不严格。
治法治则过于简单。
改进措施各专业制定本专业的危重病人抢救流程,加强急危重病人抢救理论、技能及操作规程的的培训,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须≥85%。
规范三级医师报告制度和相应职责,规范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信息反馈制度。
并形成重大、复杂事件科级、院级分级响应机制。
加强西学中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全员知识水平。
效果评价质量与安全管理内容进一步丰富,落到实处,质量有所改进。
质控员签字年月日科主任签字年月日检查日期2016、6、10 检查人员李长友、王曙梅主要检查内容手术诊疗管理医疗质量存在问题(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存在问题、相关责任人等)手术诊疗管理有创诊疗操作不规范,症候诊断不合理改进措施各临床科室所开展有创诊疗操作,要在设施、消毒、制度、流程等方面管理上符合手术管理水平,建立定期自查、考核、评价机制。
建立健全医疗技术、有创诊疗操作和人员资质的资格准入、分级管理、监督评价和档案管理制度。
统一规范诊断,并根据疾病诊断编码系统学习病名。
效果评价质量与安全管理内容进一步丰富,落到实处,质量有所改进。
质控员签字年月日科主任签字年月日检查日期2016、7、10 检查人员李长友、王曙梅主要检查内容病种质量监控管理医疗质量存在问题(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存在问题、相关责任人等)重点病种质量监控管理不到位,方药应用不合理改进措施分别制定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及并发症少的单发病病种质量控制计划,实行一定时段内所有病例质量考核。
结合临床诊疗实际,应用相应临床诊疗路径、指南、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规范医疗工作。
要求质量控制病种诊断与鉴别诊断明确,治疗方案恰当,检查处理适宜,用药合理安全,急重症处理及时、有效。
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肺炎、缺血性脑卒中、髋关节置换,是必须实行单病种质量监控的病种。
进一步加强理论知识的培训。
效果评价质量与安全管理内容进一步丰富,落到实处,质量有所改进。
质控员签字年月日科主任签字年月日检查日期2016、8、10 检查人员李长友、王曙梅主要检查内容病种质量监控管理医疗质量存在问题(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存在问题、相关责任人等)手术资格准入、分级管理制度,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不完善。
病历四诊摘要书写不规范。
改进措施各手术科室制定本专业的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并对临床医师的手术实行分级管理,按手术权限实施手术。
按规定实行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有原始资料记录。
由科室、职能部门检查落实情况,反馈、改进。
统一学习病历书写规范,进行规范化培训。
效果评价质量与安全管理内容进一步丰富,落到实处,质量有所改进。
质控员签字年月日科主任签字年月日检查日期2016、9、10 检查人员李长友、王曙梅主要检查内容麻醉工作程序医疗质量存在问题(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存在问题、相关责任人等)麻醉工作程序不规范,术前麻醉准备不充分,麻醉意外处理不及时,实施的麻醉复苏全程观察不规范,记录不全面。
改进措施麻醉科完善本科室麻醉安全管理制度及工作程序规范,重点术前查房与术后访视,针对不同麻醉要求和病人具体病情进行分类管理,有麻醉意外应急预案,规范复苏及出手术室标准,建立复苏全程观察记录,提高麻醉安全性。
系统学习四诊知识,细化理论知识。
效果评价质量与安全管理内容进一步丰富,落到实处,质量有所改进。
质控员签字年月日科主任签字年月日检查日期2016、10、10 检查人员李长友、王曙梅主要检查内容运行病历的监控与管理医疗质量存在问题(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存在问题、相关责任人等)运行病历的监控与管理不力,落实核心制度和规范要求不完全,病历书写不规范。
改进措施明确各级医师病历书写职责,严格遵守病历书写规定,病历体现诊断及时、检查合理、治疗恰当,知情同意书完备。
由科主任负责对本科室落实、执行十四项核心制度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科室设兼职质控员,明晰其分工。
科主任组织质控员及相关人员,及时检查、评价、监督、保障运行中病历质量及医疗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处理。
进一步加强病历书写的培训和管理,并纳入绩效考核。
效果评价质量与安全管理内容进一步丰富,落到实处,质量有所改进。
质控员签字年月日科主任签字年月日检查日期2016、11、10 检查人员李长友、王曙梅主要检查内容三级医师负责制度医疗质量存在问题(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存在问题、相关责任人等)三级医师负责制记录不完整,治疗不规范,使用中成药不合理。
改进措施严格执行《三级医师负责制度》,在临床科室的整个医疗活动中,必须履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三级负责制,逐级负责,逐级请示。
各科室在相关制度制订中要明确规定各级医师查房要求,尽量能确定各级医师查房时间,由质控、医务部门不定期参加各科室、各级医师查房,并对终末病历及环节病历进行检查、落实。
加强药知识的培训,由科主任组织系统学习知识,并体现在病程记录中。
效果评价质量与安全管理内容进一步丰富,落到实处,质量有所改进。
质控员签字年月日科主任签字年月日检查日期2016、12、10 检查人员李长友、王曙梅主要检查内容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实施细则医疗质量存在问题(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存在问题、相关责任人等)治疗不规范,未合理用药,没有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其他药物治疗指导原则、指南。
诊疗技术没有完全应用于临床改进措施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实施细则》,规范科室内抗菌素应用,由质检及临床药学制定相应的检查落实方案,有整改通知,有落实及改进的措施及记录。
严格按照诊疗技术操作规程实施,加大技术的实施和应用。
效果评价质量与安全管理内容进一步丰富,落到实处,质量有所改进。
质控员签字年月日科主任签字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