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睡眠的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5
住院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及护理睡眠是人们正常的生理需要,不但可以消除疲劳,使人体产生新的活力,而且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老年人作为特殊人群,住院后因环境改变、心理、疾病等多种因素导致老年住院患者出现睡眠障碍,加之睡眠障碍本身就是老年人的常见症状[1],因此使多的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睡眠障碍,或使现有的较差睡眠状况加重。
虽然睡眠障碍不会直接威胁生命,却可造成焦虑、激惹、情绪不稳、烦躁不安、精神疲乏,影响患者病情恢复[2],严重者可致病情加重,延长住院时间[3]。
因此,给予针对性护理,满足住院老年患者休息与睡眠的要求,改善睡眠障碍,促进疾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是护理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1影响住院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1.1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影响老年住院病人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中包括环境噪音和环境及人际陌生感.环境噪音主要来自病房信号灯的响声,监护仪器的报警声,治疗车轮的摩擦声,护士夜巡视的开关门声,过多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如:测血压、血糖,定期翻身、拍背等,其他病人的鼾声,厕所的冲水声等,同时病情平稳的和病情危重的病人同在一病室,病人间相互干扰,都会给其带来持不良的刺激,环境陌生分别是就寝场所不适应,与家人接触减少,同医护人员不熟悉,病友之间不交流等。
1.2生理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总体睡眠时间相对来说有所减少,且白天休息时间增加了,因此容易出现夜间入睡时间延长、易醒、早醒、多梦和再次入睡困难等。
1.3心理因素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受多种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4]。
环境的改变和身体健康状况都会给老年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均影响着老年病人的睡眠质量,住院时由于经济负担、家庭问题、工作问题以及担心检查结果,疾病预后等从而导致失眠。
1.4不良的生活习惯老年人多年来的生活模式中养成了许多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过度饮酒、吸烟、晚餐过多或过少、睡前喝大量水引起夜尿次数增加,睡前喝浓茶、饮咖啡类饮料、睡前谈论兴奋话题或看刺激性电视、服用兴奋类药物等,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影响睡眠。
住院患者睡眠的护理住院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睡眠的护理非常重要。
良好的睡眠有助于患者身体恢复和提高免疫力,同时也有助于减轻焦虑和痛苦感。
以下是关于住院患者睡眠的护理的一些建议:1.舒适的环境:确保患者住院的病房环境舒适,保持适宜的室温和湿度,避免噪音和光线的干扰。
提供舒适的床铺和枕头,并确保床单和被褥的清洁。
2.定时和规律:给予患者一个规律的睡眠时间表,并保持一致。
将患者的睡觉时间与其日常活动和治疗时间安排相结合。
避免不必要的打扰,如夜间的护理操作。
3.避免过度干扰:在晚间的时候减少医生和护士的查房次数。
尽量减少噪音和灯光的刺激,避免使用过亮的手电筒或闪光灯。
4.促进放松:通过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条件,帮助患者放松身心,并减轻焦虑和痛苦感。
这可能包括提供舒适的音乐,提供正常的床铺,提供必要的药物和疼痛缓解措施。
5.控制疼痛和症状:适时给予患者必要的疼痛缓解药物,以减轻其症状,帮助他们入睡。
此外,确保对其他症状也进行适当的控制,如咳嗽、呼吸困难等。
6.创造安全环境:提供一定的安全措施,如床旁的扶手、床栏或床围,以防止患者在睡眠中跌落或造成其他伤害。
适当的辅助用具可以帮助患者在需要的时候转身或改变体位。
7.适当的运动和活动:在白天帮助患者参与适当的运动和活动,以增加他们的体力消耗和疲劳感,从而促进良好的睡眠。
这可能包括进行物理治疗、康复训练或简单的活动。
8.定期检查伤口和导管:如果患者有伤口或导管,定期检查伤口的情况,并确保导管畅通,以免因为不适或疼痛影响睡眠。
9.维护卫生:定期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包括洗脸、刷牙等。
清洁和干净的环境有助于患者的睡眠。
10.引导合理饮食:在晚间避免大量饮食或重口味的食物,以防止胃肠不适影响睡眠。
推荐提供一杯热牛奶或其他温和的饮品,有助于放松和入睡。
最后,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信息共享,了解其个人睡眠习惯和需求,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护理。
通过以上护理建议,可以提高住院患者睡眠的质量,促进康复和恢复过程。
改善内科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护理方法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各种改善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护理方法,总结护理心得及体会。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内科住院患者318例,按照护理方法分为a组(一般护理)70例,b组(薰衣草温水擦浴+引导放松疗法)108例,c组(单纯薰衣草温水擦浴)55例,d组(单纯引导放松疗法)85例,对比四组护理效果。
结果护理一周后,b、c、d组患者早醒、不能熟睡、入睡困难发生率显著对比护理前降低(p005);b、c、d组护理后均与a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121 a组给予一般护理。
122 b组给予薰衣草温水擦浴+引导放松疗法护理,具体如下:①薰衣草护理法:将薰衣草干花使用纱布包裹好,放入开水中浸泡5min左右,再将其兑入到温水中,每天在患者睡觉前,给予薰衣草温水擦浴护理,患者取平卧位,每个部位均进行反复擦洗3min左右,直至皮肤有潮热感为宜,2周为1个疗程;②引导放松疗法:护理人员在患者每晚睡觉前30min,指导患者进行放松法,包括心理疏导和睡眠控制,心理疏导是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方式,对患者在目前住院期间对于病区环境、病友、医护人员、治疗等方面存在的陌生感、恐惧感、焦虑感进行询问和答疑,为其消除不安情绪,尽快地适应住院环境;并及时了解患者目前内心最疑虑、矛盾等以致无法放松入睡的事情,协助患者将其解决,如:家庭环境较为困难患者,比较担忧长期住院的费用问题,应尽量为患者减免费用或尽量使用便宜的药物等;针对家庭支持情况欠佳的,可以通过进行其家属的思想工作,鼓励家属多给予患者关怀与精神支持;尽量地使患者保持稳定、安心的心境,有利于入睡;而睡眠控制,主要是白天要尽量满足患者与病友、家属交往及娱乐等需求,晚上则对其睡眠质量与睡眠时间进行控制,避免睡前剧烈运动、过分激动、与病友或家属等谈论聊天过度兴奋、观察刺激或情节紧张或惊悚电视剧,控制晚上睡前进食过饱、饮用兴奋性饮料,可建议晚上可听相对柔和、舒适的音乐以安神宁心。
探讨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护理体会摘要:睡眠障碍是指睡眠量的异常及睡眠质的异常或在睡眠时发生某些临床症状,如睡眠减少或睡眠过多,梦行症等。
睡眠障碍是住院患者的常见症状,尤其是刚入院的患者更为明显。
住院患者由于疾病、环境、心理、社会等因素的作用,常出现睡眠障碍,它既影响患者精神和体力的恢复,也影响疾病的康复,严重者可致病情加重,延长住院时间。
现就影响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加以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疾病康复。
关键词:住院患者睡眠障碍临床护理体会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141【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155-02睡眠障碍是指睡眠量的异常及睡眠质的异常或在睡眠时发生某些临床症状,如睡眠减少或睡眠过多,梦行症等。
睡眠障碍是住院患者的常见症状,尤其是刚入院的患者更为明显。
住院患者由于疾病、环境、心理、社会等因素的作用,常出现睡眠障碍,它既影响患者精神和体力的恢复,也影响疾病的康复,严重者可致病情加重,延长住院时间。
现就影响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加以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疾病康复。
1 临床资料我科于2012年1月至11月对住院患者通过访谈式调查及临床观察发现有60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男29例,女31例,年龄47岁~76岁,平均年龄56.5岁,睡眠障碍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入睡困难:从想要入睡到实际入睡时间>1h者30例,占50%;不能熟睡:有轻微的声响刺激便醒来,一夜中醒来达2次以上者15例,占25%;早醒:早晨觉醒时间比以往正常时提前2h以上,醒来即不能再度入睡者10例,占17%;睡眠时间缩短:虽有充裕的时间,一夜合计睡眠<5h者5例,占8%。
2 影响住院患者睡眠的相关因素2.1 疾病因素。
从调查中得知,疾病本身的症状和体征是导致患者睡眠障碍的重要因素,其中以冠心病夜间频繁心绞痛发作;高血压控制不佳;左心功能不全导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出现夜间喘息、咳嗽加重最为多见。
患者睡眠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为了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特制定本制度,规范和管理患者的睡眠行为,保证患者能够获得充足和良好的睡眠。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住院患者,在院期间严格执行。
三、睡眠管理要求1. 睡眠环境的维护:医院保证患者的卧室环境安静、整洁、通风良好,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床单、被罩等被褥定期更换,保证患者的睡眠质量。
2. 睡眠时间的保障:医院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时间,合理安排患者的作息时间,避免干扰患者的休息。
3. 睡前活动的组织:医院建立睡前放松的制度,帮助患者进行适当的放松活动,如瑜伽、呼吸训练等,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4. 睡眠习惯的规范:医院规定患者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包括固定的睡觉时间、不在床上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避免影响自己的睡眠。
5. 睡眠障碍的处理:对于存在睡眠障碍的患者,医院将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行为疗法等,帮助患者解决睡眠问题。
6. 睡眠监测和评估:医院将对患者的睡眠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睡眠管理方案,保证患者获得最佳的睡眠效果。
四、责任和义务1. 医院: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制定有效的睡眠管理方案,保障患者的睡眠权益。
2. 医护人员:负责监督和检查患者的睡眠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睡眠问题,配合患者进行睡眠管理。
3. 患者:遵守医院的睡眠管理制度,配合医护人员进行睡眠管理,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主动配合治疗。
五、睡眠管理的效果评估医院将定期对患者的睡眠情况进行评估,比较治疗前后的睡眠效果,以科学的数据为依据,评估睡眠管理的效果,及时调整睡眠管理方案,提高睡眠质量。
六、制度落实医院将通过定期的睡眠管理培训和睡眠质量监测,确保睡眠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在各环节中持续改进和完善睡眠管理工作。
七、制度宣传医院将通过医院内部宣传、宣教、发布患者用手册等途径,让患者和家属都了解睡眠管理制度,共同维护患者的睡眠权益。
八、制度修订医院将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对睡眠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修订,不断完善和提高睡眠管理的水平,保障患者的睡眠权益。
医院睡眠管理制度概述睡眠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而在医院这样一个24小时运转的工作环境中,医护人员和患者常常面临着睡眠质量不佳的问题。
因此,建立健全的医院睡眠管理制度,对于提高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医院睡眠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和建立步骤。
医院睡眠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医院是一个需要24小时全天候工作的地方,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而患者也常需在医院长时间接受治疗和照料。
良好的睡眠对于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以及患者的恢复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医院这样一个特殊环境下,医护人员和患者常常面临着以下问题:夜班加班加点导致医护人员长时间不得休息,影响其正常的睡眠质量;医院环境噪音、灯光等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患者病情复杂,需随时监测和治疗,导致其睡眠质量较差等。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医院睡眠管理制度,对于改善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医院睡眠管理制度的建立步骤1. 了解医院人员的实际情况首先,建立医院睡眠管理制度之前,需要了解医院内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实际情况。
包括医护人员的工作安排、夜班情况、睡眠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关系等;患者的病情特点、睡眠质量和治疗需求等。
只有深入了解医院内部的实际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睡眠管理制度。
2. 制定医院睡眠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在了解了医院内部的实际情况之后,需要根据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真实需求,制定医院睡眠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
包括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安排、夜班轮班制度、加班补偿制度等;患者的睡眠环境改善措施、病情监测治疗与睡眠质量的平衡等。
制定医院睡眠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需要兼顾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实际需求,既要保证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又要提高其睡眠质量;既要保证患者的治疗需求,又要改善其睡眠环境。
3. 宣传和培训制定好医院睡眠管理制度之后,需要进行宣传和培训工作,让医护人员和患者充分了解和适应新的睡眠管理制度。
宣传内容可以包括睡眠对健康的重要性、医院睡眠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和重要性等;培训内容可以包括睡眠管理知识的普及、睡眠质量的保障和改善措施等。
内科住院病人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及护理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内科住院病人的睡眠质量一直是医护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病人治疗水平的提高,病人的住院时间逐渐延长,而睡眠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凸显。
许多内科病人由于疾病症状、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或不适感、不适床位等因素,导致其睡眠质量下降,严重影响了其康复进程和生活质量。
研究表明,睡眠对人体的代谢、免疫功能、神经系统功能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睡眠质量能够提高病人的免疫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
关注内科住院病人的睡眠质量,探讨影响因素,并制定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深入调查内科住院病人的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通过评估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为提高内科住院病人的睡眠质量提供可行性建议,促进其康复。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内科住院病人的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以探讨如何改善病人的睡眠状态,提高其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通过深入了解内科住院病人的睡眠情况,有效评估其睡眠质量,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进一步探讨如何提高病人的睡眠质量,减少睡眠障碍对病人的不良影响,为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提供可靠依据。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内科住院病人提供更加细致入微的护理服务,促进其康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医疗机构的整体服务水平。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了解内科住院病人的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为改善病人的睡眠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调查影响因素,评估睡眠质量,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并评估效果,可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康复速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医疗费用。
从护理角度出发,为临床护士提供相关的护理注意事项和建议,提高护理质量,增强对病人的关怀和照顾,提升病人的满意度和信任感。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将有助于加深对内科住院病人睡眠问题的认识,加强护理工作与科研实践的结合,为促进医院护理水平的持续提升,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做出积极贡献。
护理干预在改善住院患者睡眠质量中的作用个案一、疾病概述睡眠是人体的一种基本生理需求,对于维持身体健康和心理平衡至关重要。
住院患者由于疾病、环境、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常常会出现睡眠质量下降的问题。
睡眠质量下降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体恢复和心理健康,还会增加医疗费用和住院时间。
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改善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病因1. 疾病因素疼痛:许多疾病会引起疼痛,如手术后疼痛、癌症疼痛等,疼痛会干扰患者的睡眠。
呼吸困难: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会导致呼吸困难,影响患者的睡眠。
尿频尿急:泌尿系统疾病如前列腺增生、尿路感染等会引起尿频尿急,影响患者的睡眠。
心理因素: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因素会影响患者的睡眠。
2. 环境因素噪音:医院环境中的噪音如监护仪的报警声、医护人员的谈话声等会干扰患者的睡眠。
光线:医院环境中的光线如夜间的灯光、窗外的光线等会影响患者的睡眠。
温度:医院环境中的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患者的睡眠。
床铺舒适度:床铺不舒适如床垫过硬、枕头过高或过低等会影响患者的睡眠。
3. 治疗因素药物:某些药物如利尿剂、糖皮质激素、抗抑郁药等会影响患者的睡眠。
治疗操作:如输液、吸氧、监护等治疗操作会干扰患者的睡眠。
(二)发病机制1. 生理机制睡眠是由大脑中的睡眠中枢调节的,当睡眠中枢受到疾病、环境、心理等因素的影响时,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疼痛、呼吸困难等疾病因素会刺激神经系统,引起身体的不适,从而干扰睡眠。
噪音、光线等环境因素会刺激感官系统,引起大脑的兴奋,从而干扰睡眠。
药物、治疗操作等治疗因素会影响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从而干扰睡眠。
2. 心理机制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因素会引起大脑的兴奋,从而干扰睡眠。
住院患者由于对疾病的担忧、对治疗的恐惧、对环境的不适应等,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从而影响睡眠。
三、临床表现(一)症状1. 入睡困难:患者躺在床上很长时间才能入睡,通常超过30 分钟。
心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分析与护理干预范秀兰发表时间:2017-01-09T13:35:08.460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29期作者:范秀兰[导读] 调查分析心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针对其影响因素,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四川罗江县人民医院四川德阳 618500)【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心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针对其影响因素,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将2013年9月-2015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4例心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其血压变化。
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PSQI总分、SAS评分、SBP和DBP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针对心内科住院患者的睡眠问题,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其对于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心内科;睡眠质量;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9-0021-03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sleep quality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in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in view of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o explore effe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Methods During the period September 2013-2015 year in August 74 cases of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control group (routine nursing) 37 cases,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sleep quality changes of blood pressure. Results The PSQI score, SAS score, SBP and DBP level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sleep problems in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which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improving the sleep quality of patients.【Key words】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Sleep qual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心内科疾病患者受到疾病、心理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失眠问题。
促进患者睡眠的护理措施1.环境调节:(1)控制噪声:保持室内安静,避免电视、收音机等产生噪音的设备的使用。
(2)调节光线:保持睡眠环境昏暗,可使用遮光窗帘或眼罩;避免强光直射。
(3)控制温度: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避免过热或过冷。
(4)舒适的床铺:确保床垫和枕头的质量以及硬度适中。
(5)空气质量控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异味和过敏原。
2.行为干预:(1)创建规律的作息时间:建立固定的睡眠时间和起床时间。
(2)避免午睡:长时间的午睡会影响夜间的睡眠质量。
(3)锻炼:适量的锻炼有助于消耗能量、放松身心,但要避免过于剧烈的运动,以免刺激神经系统。
(4)避免咖啡因:如咖啡、茶、可乐等,它们会刺激中枢神经系统而导致睡眠质量降低。
(5)放松技巧:例如深呼吸、冥想等,有助于舒缓紧张情绪,促进睡眠。
3.不药物治疗:(1)睡眠卫生教育:教导患者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如不在床上阅读、看电视、使用手机等。
(2)放松训练:通过渐进性肌肉松弛、呼吸控制等训练,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
(3)睡前活动:进行一些轻松、愉快的活动,如听音乐、泡澡等,有助于放松身心。
4.药物治疗:(1)选择适当的药物:如苯二氮杂类药物、非苯二氮杂类药物等,但需遵循医嘱使用。
(2)控制用药时间和剂量:遵循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并控制用药时间和剂量,以避免药物依赖和副作用。
在实施上述护理措施时(1)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了解其睡眠习惯和需求。
(2)定期监测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3)与其他护理团队成员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睡眠护理计划。
(4)及时记录和报告患者的睡眠情况,为医疗团队提供参考依据。
(5)给予患者足够的支持和安慰,关心他们的情绪和需求,提高其参与护理的积极性。
总结起来,促进患者睡眠的护理措施需要综合考虑环境调节、行为干预、不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因素,以个体化的方式制定护理计划,并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配合。
同时,护士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及时记录和报告患者的睡眠情况,以及与其他护理团队成员合作,共同推进患者的睡眠护理。
内科住院病人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及护理【摘要】内科住院病人的睡眠质量一直是医护人员关注的焦点,本研究旨在调查内科住院病人的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际观察,分析了影响病人睡眠质量的因素,包括疾病症状、医院环境、护理措施等。
在护理实践中,通过调整护理方案、改善环境、提供心理支持等措施,有效改善了病人的睡眠质量。
最后通过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估,总结了护理措施的有效性。
结论中指出了研究的临床意义,同时也对研究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为今后完善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
这项研究对提高内科住院病人的睡眠质量和促进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内科住院病人,睡眠质量,影响因素,护理,改善,实践,评估,总结,展望,临床意义,局限性。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内科住院病人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及护理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
睡眠是人体生理活动的重要环节,对于恢复疲劳、维持健康至关重要。
内科住院病人由于疾病的影响及医疗干预等多种因素,容易出现睡眠质量下降的情况。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关注病人睡眠质量的研究逐渐增多。
有研究表明,睡眠质量不佳会导致病人恢复速度减慢,免疫力下降,甚至影响治疗效果。
了解内科住院病人睡眠质量的情况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对内科住院病人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可以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了解病人的睡眠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内科住院病人的睡眠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病人的睡眠质量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内科住院病人的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和建议,以提高病人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通过对睡眠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和护理实践的实施,评估其对病人的睡眠质量改善的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对研究局限性的总结和展望,进一步完善研究内容和方法,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深入理解内科住院病人睡眠问题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借鉴。
住院病人失眠中医护理措施出自文献
住院病人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给病人的康复和治疗带来不利
影响。
中医护理在调节失眠和改善睡眠质量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下面是一
些关于中医护理失眠的常用措施,这些措施都有据可查并出自相关文献,
以下是详细内容:
1.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中医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经过丰富的临床实践证明,针
灸可以有效地改善失眠症状。
一项发表在《疗法杂志》的研究表明,针灸
治疗对失眠病人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尤其是对于与情绪调节有关的失眠症状。
2.中药药膳
中药药膳是中医药治疗失眠的重要方面。
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和体质,中医师可以给予相应的中药药膳调理。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上发表的
一篇研究发现,若干种中药药膳能够通过调整脑神经系统的功能,达到改
善失眠的效果。
3.中医按摩
中医按摩又称为推拿,它可以通过按摩人体特定穴位来刺激经络,调
节身体的阴阳平衡,从而改善失眠症状。
在《中国康复医学电子杂志》上
刊登的一项研究中发现,中医按摩能够有效地改善失眠,提高患者的睡眠
质量。
4.中医养生
中医强调人体的整体平衡,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来改善失眠。
一项发表在《中国中医急诊药物杂志》的研究表明,良好的养生习惯可以
改善失眠情况,包括定时睡觉、保持良好的睡眠环境、避免过度劳累等。
总结而言,中医护理对于住院病人失眠有一定的疗效,这些措施在医
学文献中有相应的研究支持。
然而,中医护理仍然需要更多的临床大样本
研究来验证其疗效,并且需要综合考虑病人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个体化的治
疗方案。
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1.舒适的睡眠环境及护理措施问题:许多患者在医院住院时常常面临睡眠困难,如失眠、睡眠质量低下等问题。
护理措施:提供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如降低噪音、调节室温、提供舒适的床铺和枕头等。
还可以提供一些非药物方法来帮助患者放松,如温和的音乐、冥想、呼吸练习等。
2.应对抑郁情绪的护理措施问题:许多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会经历抑郁情绪,对康复产生负面影响。
护理措施:建立一个支持性的护理环境,让患者感受到关怀和支持。
提供情感支持和倾听,鼓励患者表达他们的情绪。
还可以提供一些有效的抑郁缓解方法,如参加康复活动、进行心理辅导、进行体育运动等。
3.防止跌倒的护理措施问题:跌倒是医院内常见的问题,特别是老年患者。
护理措施:在患者周围设置适当的手拿扶手或扶手椅,确保患者能够轻松站立。
提供非滑走床垫、防滑鞋、非滑走地面等设施。
为患者进行定期的评估,特别是那些有跌倒风险的患者。
4.高血压护理措施问题: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管理和护理。
护理措施:提醒患者坚持定期服药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推荐健康的饮食,限制钠盐的摄入,避免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物。
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体力活动,如散步、游泳等。
5.糖尿病护理措施问题: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和护理的疾病。
护理措施:监测血糖水平,鼓励患者学习和掌握自我监测技巧。
提供营养指导,建议患者遵循均衡饮食,并限制碳水化合物和糖分的摄入。
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体力活动,如散步、慢跑等。
6.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问题:长期卧床不动的患者容易发生压疮。
护理措施:定期翻身,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
使用合适的床垫和护理垫,减少压力。
注意营养,提供适当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以促进伤口修复。
7.术后疼痛管理的护理措施问题:术后疼痛是许多患者面临的常见问题,对康复产生负面影响。
护理措施:及时评估并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
提供适当的止痛药物,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医生的建议酌情给药。
鼓励患者使用其他非药物方法,如冰敷、按摩等来缓解疼痛。
住院患者睡眠的护理
【摘要】目的:了解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
方法:采用“睡眠质量自评量表”评定筛选出有睡眠障碍的住院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放松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睡眠障碍改善情况。
结果:通过调查发现,住院病人睡眠质量较差是一个比较普遍存在的护理问题,严重影响疾病的康复及病人的身心健康。
结论:住院病人的睡眠质量较差,多存在短暂的睡眠障碍,加强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可改善住院病人的睡眠质量,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关键词】睡眠质量;影响因素;护理
睡眠是人体的基本生理需要,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科学家证实,睡眠保护大脑,解除疲劳,使人体产生新活力,还与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力有密切的关系,对于住院病人,良好的睡眠质量对于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所起的作用更重要,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其主要原因:(1)睡眠环境的突然改变;(2)睡眠时间规律的改变;(3)陌生的人际关系;(4)对疾病、手术、相关治疗的知识缺乏而引起的焦虑恐惧感;(5)疾病引起的不适感;(6)与家人的分离;(7)其他因素。
按临床常见的失眠形式有:(1)睡眠潜伏期延长:入睡时间超过30min;(2)睡眠维持障碍:夜间觉醒次数≥2次或凌晨早醒;(3)睡眠质量下降:睡眠浅、多梦;(4)总睡眠时间缩短:通常少于6小时;(5)日间残留效应:次晨感到头昏、精神不振、嗜睡、乏力等。
广义的睡眠障碍分为睡眠障碍和异常睡眠,睡眠障碍又包括:失眠症、过度嗜睡、觉醒与睡眠的节律障碍[1]。
只有持续1个月以上睡眠紊乱可确诊为精神障碍,而大多数人因为各种原因引起的短暂的睡眠障碍。
但这些短暂的睡眠障碍同样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生理功能,因此,要做好住院病人的睡眠护理。
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健康生活的3个支柱,渴望健康,就要充分重视睡眠,住院病人睡眠质量均较入院前差,大多数病人存在短暂的睡眠障碍。
1对象
抽查住院病人50例,男25例,女25例;年龄16~60岁;学历:小学17例,初中14例,高中14例,中专9例,大专5例;本科1例。
职业:农民10例,工人15例,学生5例,干部5例,其他15例;住院时间7~21天。
排除因素:(1)既往有基础慢性病者;(2)既往确诊为精神障碍-睡眠障碍者;(3)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及准备妊娠者;(4)婴幼儿及60岁以上的老人;(5)手术后病人。
2临床表现
(1)入睡困难;(2)不能熟睡,睡眠时间减少;(3)早醒、醒后无法再入睡;(4)睡过之后精力没有恢复;(5)容易被惊醒,有的对声音敏感,有的对灯光敏感。
3护理诊断
睡眠形态紊乱。
4护理
针对住院患者引起睡眠质量差的原因及各种影响因素如:环境、人际关系、焦虑恐惧、手术、相关治疗、其他因素等,采取相应的护理。
4.1基础护理
(1)评估患者的睡眠形态。
(2)向患者介绍住院环境、同室病友、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
(3)安排有助于睡眠的环境,如保持周围环境安静,避免大声喧哗,关闭门窗,拉上窗帘,病室温度要适宜,被子厚度要适宜。
(4)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入睡习惯和方式。
避免趴着睡觉,这样很难保持身体处于“中间”状态,而且会引起身体的疼痛和不适。
如果非要趴着睡的话,可以把一只胳膊的肘部向上,弯曲着放在枕头以下,这样会减轻背部和颈部的不适。
(5)建立比较规律的活动和休息时间表,如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适当的增加白天的活动量,尽量减少白天的睡眠时间和次数。
(6)有计划地安排及治疗护理,尽量减少对病人睡眠的干扰:①减少睡前活动量;②睡前可以喝一杯热牛奶,避免饮咖啡、浓茶;③热水泡脚、热水洗澡;④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技术,如缓慢的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
(7)限制睡前饮水量,以免夜尿多影响睡眠。
(8)向病人讲解疾病、治疗、用药的相关知识,减少病人的焦虑恐惧心理。
(9)调动社会支持系统,通知家属及亲戚可以在允许探视的时间来看望病人,减少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
(10)做好疾病的治疗和护理,减少因疾病造成的疼痛及不适而引发的睡眠紊乱。
4.2心理护理
(1)建立良好的治疗性的护患关系。
(2)支持性心理治疗,是最基本的、最普遍的心理治疗措施,其内容包括给失眠者以关心与安慰,向他们解释失眠的性质,说明失眠并不可怕,是可以治愈的;并向失眠者宣讲睡眠卫生知识。
(3)放松训练:放松训练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性治疗措施,通过身体或肌肉的松弛,可达到心理状态或情绪的放松。
可集体训练,也可独立训练。
从身体的某一部位开始放松,完成之后再放松邻近的一部分肌肉,如此逐步扩展,最终使全身放松[1]。
5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放松训练,具体如下。
(1)保持病室安静,在每日治疗完成后进行。
让患者仰卧或半卧于床上,感到体位舒适,集中精力,注意合作。
(2)指导患者如何放松。
在指导语的
引导下,用肯定、有力的语气首先对患者进行紧张-放松练习,因为只有知道了紧张的感觉,才能更容易体验出什么是放松的感觉,从而学会如何保持这种感觉。
(3)放松的顺序。
首先从双手开始,然后是双臂、脚、下肢,最后是头部和躯干。
(4)具体步骤:①嘱患者深吸进一口气,保持约10s,慢慢地把气呼出来,重复1次,停10s。
②放松手部肌肉。
嘱患者伸出双前臂,用力握紧拳头约10s,体会紧张的感觉。
然后完全放松,可能感到沉着、轻松和温暖,注意体会这些放松的感觉停10s,重复1次。
③放松上肢肌肉。
用力弯曲双臂,绷紧双臂肌肉,保持10s,然后放松,停10s,重复1次。
④放松双脚。
绷紧双脚,脚趾用力抓紧,保持10s,放松,停10s,重复1次。
⑤放松小腿肌肉。
脚尖用劲上翘,脚跟向下紧压床面,绷紧小腿肌肉,保持10s,然后放松,停10s,重复1次。
⑥放松大腿肌肉。
脚跟向下紧压床面,绷紧大腿肌肉,保持10s,然后放松,停10s,重复1次。
⑦头部放松。
绷紧额头肌肉,皱紧额头,保持10s,放松,停10s;然后用力闭紧双眼,保持10s,放松,停10s;用力咬紧牙齿,保持10s,放松,停10s;舌头用力上顶上腭,保持10s,放松,停10s。
最后头部压紧枕头,保持10s,放松,停10s,重复放松头部1次。
⑧放松躯干肌肉群。
首先向后用力扩展双肩,保持10,放松,停10s,重复1次。
接着向上用力提起双肩,尽量使双肩接近双耳,,保持10s,放松,停10s,重复1次,然后用力合紧双肩,保持10s,放松,停10s,重复1次。
休息5分钟,重复整个过程。
再用结束指导语提示“这就是整个放松过程,现在,你感到身上从下到上每一组肌肉都处于放松状态,请保持这种状态2分钟,你会感到平静安详、全身轻松、舒适,慢慢睁开眼睛,活动你的四肢,你会感到心旷神怡、精神焕发。
”
6结果
两组患者放松训练前后得分比较见表1项目对照组实验组t1 t2 差别
入睡困难
比期望早醒
白天情绪
总的睡眠质量56.2
31.16
56.89
39.05 54.07
30.21
53.3
35.97 40.79
27.46
53.66
36.52 29.87
21.18
45.03
32.96 -10.92
-6.28
-8.63
-3.56
注:t1 训练前得分t2 训练后得分
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健康生活的3个支柱,渴望健康,就要充分重视睡眠,住院病人睡眠质量均较入院前差,大多数病人存在短暂的睡眠障碍。
7讨论
从表1中可以看出,训练前后睡眠质量差别有显著意义。
本研究调查发现:住院患者大多存在入睡困难、夜间易醒且醒后再入睡困难、早醒、睡眠时间短、睡眠质量差、白天情绪差且思睡、精力和体力差等现象,可能因疾病及对健康的担忧,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烦躁等心理症状,从而影响睡眠。
睡眠前担忧或焦虑等不良情绪可导致网状内皮系统活动增加,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机体活动增加,从而引起睡眠改变。
放松训练法是通过对患者全身肌肉有序收缩与松弛,使患者得以身心放松,保持心情平静,缓解紧张、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活动,降低唤醒水平,改善躯体及心理功能紊乱状态,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8健康教育
当病人出现失眠后,由于外界对失眠有害身体的夸大性宣传,使患者深信不疑,造成失眠的恐慌,继而出现夜间焦虑,不相信通过自身力量能改善睡眠,而是努力寻求既能改善睡眠,又没有任何副作用的药物或仪器等,希望能起到安眠的作用,一旦无效就对睡眠失去信心[3]。
用病人可理解的语言向病人讲解有关睡眠和失眠的知识,除药物以外缓解睡眠质量差的方法,减少其恐惧感。
出院后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情绪激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 宋燕华. 精神障碍护理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31-180.
[2]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增):109-378.
[3] 侯东强,任巧玲. 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心理状况及心理控制的研究. 护理管理杂志, 2006,(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