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部编教材传统文化教案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1.77 KB
- 文档页数:2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中牟县卫民路小学三年级/2017、2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经典颂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落实学校“国学经典诵读计划”,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古诗文经典文化,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繁荣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本班特制定本学期的诵读计划如下一、教学任务针对学生的现状和社会形势,明确国学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强对学生本源文化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古老文化,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归属感,从而自觉抵制浮躁文化的影响,不忘本,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第一单:元初识韵律
《笠翁对韵》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并背诵冬韵
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容;
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背诵《笠翁对韵、冬韵》;
教学难点:拓展知识——古诗欣赏。
三、教学过程:
1、复习:集体复习一遍;个别学生背诵展示(注重复习,让学生知道温故而知新的道理,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并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树立学生自信心。)。
2、教师读一遍新学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学生尝试朗读一遍。教师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
4、游戏“火眼金睛”,教学生学习文中的生僻字,为朗读扫除障碍。师:我要考验一下你们,我还听说你们有目不转睛、全神贯注的好习惯……
5、学生朗读两遍,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6、游戏:双簧、接龙、藏宝。
7、总结、评价、奖励获胜的小组。
教学反思:通过前面几节课的知识渗透,学生对“对韵“容比较感兴趣,有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孩子还能触类旁通,自己造“对子”。
《笠翁对韵》教案(二)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并背诵微韵
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容;
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背诵《笠翁对韵、微韵》;
教学难点:拓展知识——古诗欣赏。
三、教学过程:
1、复习:集体复习一遍;个别学生背诵展示(注重复习,让学生知道温故而知新的道理,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并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树立学生自信心。)。
2、教师读一遍新学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学生尝试朗读一遍。教师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
4、游戏“火眼金睛”,教学生学习文中的生僻字,为朗读扫除障碍。师:我要考验一下你们,我还听说你们有目不转睛、全神贯注的好习惯……
5、学生朗读两遍,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6、游戏:双簧、接龙、藏宝。
7、结合注解讲解原文
8、指导背诵自由背诵比赛背诵
9、总结、评价、奖励获胜的小组。
教学反思:通过前面几节课的知识渗透,学生对“对韵“容比较感兴趣,有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孩子还能触类旁通,自己造“对子”。
《笠翁对韵》教案(三)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并背诵虞韵
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容;
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背诵《笠翁对韵、虞韵》;
教学难点:拓展知识——合辙押韵
三、教学过程:
1、复习:集体复习一遍;个别学生背诵展示(注重复习,让学生知道温故而知新的道理,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并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树立学生自信心。)。
2、教师读一遍新学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学生尝试朗读一遍。教师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
4、游戏“火眼金睛”,教学生学习文中的生僻字,为朗读扫除障碍。师:我要考验一下你们,我还听说你们有目不转睛、全神贯注的好习惯……
5、学生朗读两遍,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6、游戏:双簧、接龙、藏宝。
7、结合注解讲解原文
8、指导背诵自由背诵比赛背诵
9、总结、评价、奖励获胜的小组。
第二单元:知书识礼
第四课:锲而不舍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荀子》的常识及荀子的生平及主,劝学的意义。
2、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的态度,联系学生的实际。
3、注重字词运用和注释。
【重点和难点】1、辨析字、词、音。注重朗诵和背诵。2、比喻代议和喻议及正反四方面议论的特点。3、了解荀子对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进一步认识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教法】师生互动法、提问法、议论法、朗读法、电教法、板书法。
【教学步骤】1、导入:同学们,作为一位学生,应该每一个人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那么你们知道学习的重要意义和正确的目的和态度、方法吗?知道坚持学习的重要吗?现在我们就来了解荀子的《劝学》,看看古人怎么劝人学习的。
2、请个别学生朗读课文。
3、重点拼音:
故不积跬步:kuǐ骐骥一跃:qíjì驽马十驾:nú锲而舍之:qiè金石可镂:lòu
4、作者介绍: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国人,时人称荀卿,又称卿。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
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主“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恶,即“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但是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5、课文分析
1.讨论、分析全文的思路结构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个观点的?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教师总结、点拨: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就是学习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废。这一中心论点,是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方面来论述的。
课文一开头提出“学不可以已”这一论点后,接着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在第二段中,学习可以使人“知明而行无过’,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三段,学习使本性与一般人没有差别的人成为君子,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作用,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四段,学习应持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的方法和态度,半途停止是不会学好的,只有“学而不已”才能成功,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