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学案:1-2(含答案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246.50 KB
- 文档页数:6
自转特征、昼夜交替和偏转规律(建议用时:40分钟)[合格过关练]1.地球同步卫星的绕地公转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自转速度比较,它们的(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D.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C [地球同步卫星在地球赤道上空运行,在运行过程中相对于地球表面某点静止,角速度相同;物体运动线速度的大小与转动半径呈正相关,同步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半径大于地球半径,线速度较地面对应点要大。
]2.下列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 )A B C DA [俯视地球北极,地球是逆时针方向自转。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A、B、C、D各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点A B.点BC.点C D.点D4.图中A、C、D、E、F各点中,地球自转角速度与B点相同的个数是( )A.7个B.5个C.3个D.1个3.A 4.B [第3题,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所以A点自转线速度最大。
第4题,除去南、北极点之外,地球表面各地自转角速度均为15°/小时,所以其他各点的角速度都与B点相同。
]5.下列关于晨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晨昏线总是与经线重合B.随着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晨昏线不断东移C.晨昏线是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的D.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D [晨昏线只在春秋分日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A错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故晨昏线不断向西移动,B项错误;晨昏线是由于地球自身不发光不透明,在太阳照射下而形成昼夜现象,其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昏线,C错误;晨昏线是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D正确。
]6.如果用a表示晨线,b表示昏线,下列各图表示正确的是( )A BC DB [A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背着太阳光的左半球为夜半球,a为昏线,b为晨线;B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a为晨线,b为昏线;C、D两图是侧视图,C图中b 为晨线,D图中a为昏线。
]读下图(A、B、D在晨昏线上),完成7~8题。
第2课时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课程标准】结合案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素养目标1.知道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结合示意图,正确判读晨昏线;结合生活实际,解释日出、日落时间与昼长的关系。
(综合思维)2.分析时差的成因,会进行区时和地方时的计算,能解释时差产生的地理现象。
(综合思维)3.会判断南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偏转的方向,结合实例说出其对河流和大气运动的影响。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知识导引一、导致昼夜交替现象1.昼夜现象: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因而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向着太阳的半球,是________;背着太阳的半球,为________。
2.晨昏线(圈):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
3.昼夜交替现象:由于地球不停地________,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
4.昼夜交替的意义:①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②生物形成昼夜节律(又称“生物钟”)。
地球不自转也有昼夜交替现象地球自转使昼夜交替的周期为1个太阳日,即24小时,如果地球不自转只公转,地球上同样存在昼夜交替现象,只不过周期为一年。
二、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1.地转偏向力: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力,称为________。
地转偏向力随纬度的增高和物体水平运动速度的增加而________。
2.规律:在北半球,向其运动方向的________侧偏转;在南半球,向其运动方向的________侧偏转;沿赤道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不发生偏转。
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是指顺着物体运动方向而言的,判断时不能逆着物体运动方向。
三、产生时差1.地方时(1)概念:因经度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
在同一纬度地区,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时刻要________。
(2)同一时刻,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
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________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________分钟。
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________。
第二节地球的公转第1课时地球公转、黄赤交角及其影响【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素养目标1.结合相关示意图,会判读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周期和速度。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2.结合相关示意图,理解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影响。
(综合思维)知识导引一、地球公转1.概念:地球绕________运行叫作公转。
2.公转轨道: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路径称为公转轨道。
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______,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3.方向:______________。
4.周期:______________(一个恒星年)。
5.速度:平均线速度约为________,平均角速度约为________。
每年1月初,地球经过近日点,公转速度较________;每年________月初,地球经过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
公历的平年为365日,比回归年短约0.2422日,所余下的时间约为四年累计一天,于第四年加于2月,使当年的历年长度为366日,这一年就为闰年。
闰年的计算方法:公元纪年的年数可以被4整除,即为闰年;世纪末,被100整除而不能被400整除为平年;被100整除也可被400整除的为闰年。
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黄赤交角(1)概念:地球公转轨道面叫作________面,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称为________面。
黄道面与赤道面之间的夹角叫作黄赤交角。
(2)角度关系:目前的黄赤交角约23.5°,地轴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为66.5°。
(3)在下图中填出赤道面、黄道面、黄赤交角度数、地轴与黄道面夹角的度数。
2.黄赤交角的影响(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运动。
周期为__________________(一个回归年)。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特别强调:①黄赤交角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目前的黄赤交角是23.5 °②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5 °之间的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其周期是365日5时48分46秒,叫作回归年,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一年。
第四节地球的演化课标解读课标要求素养达标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1.结合具体情况参观地质博物馆或进行野外实习了解有关地层、化石和地球演化的历史ꎮ(地理实践力)2.运用相关知识结合地层和化石的特点。
推断当地的古地理环境特征。
(综合思维)3.在实际生产生活中了解地质公园等有关保护。
(人地协同观)自主学习·必备知识基础预习一、地层和化石1.地层——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概念特征地壳上部成带状分布的层状岩石或堆积物不同时代的地层往往保存有不同时代的生物① 遗体或遗迹,遗留下环境变化的物质凭证2.化石——记录地球历史的“文字”概念特点生物在地层中留下的②遗体或遗生物在地层中留下的② 遗体或遗迹生物是从简单向复杂、从低级向③ 高级不断地进化的不同时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相同时代的地层往往保存着相同或近似的化可根据地层中保存下来的化石来确定地层的④ 时代和顺序3.根据地层组成物质的性质和化石特征,可以追溯地层沉积时的环境特征。
二、地球的演化史科学家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地壳运动和岩石年龄等,将地球历史划分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
在宙之下,又分出代;在代之下,再分出纪。
地壳中不同地质时代地层的具体形成时间和顺序,称为⑤ 地质年代。
(一)前寒武纪按照早晚顺序,前寒武纪依次划分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
冥古宙为初生地球阶段;太古宙早期,地球上没有生命现象,中期由于有了水和空气,出现⑥ 最原始的生物 ;元古宙海水中的生命活动明显增强,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从原核生物到⑦ 真核生物。
(二)显生宙1.古生代(1)地壳运动:地壳发生剧烈变动,中后期陆地面积增加,⑧ 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雏形基本形成。
(2)生物进化⑨ 脊椎2.中生代(1)地壳运动:陆地面积空前扩大。
⑩ 环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剧烈,形成高大山系。
(2)生物进化动物:⑪爬行动物盛行,大大小小的恐龙繁生。
后来空中出现了⑫始祖鸟,爬行动物的一支开始向鸟类发展。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一节地球的自转第1课时地球自转【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素养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
(区域认知)2.结合示意图,正确判读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知识导引一、地球自转概念: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在不停地旋转。
二、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1.方向(1)侧视:________________。
地轴是穿过地心和南北极点的连线,是人们假想的一条轴,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因此在地球上看来,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几乎是不动的,而且北半球各地看北极星的仰角就是该地的地理纬度(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
2.周期特别强调:南北两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或者说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为0。
[思维拓展]航天发射基地为什么多选择在低纬度地区,并且选择海拔较高的地区?提示:(1)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2)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发射时节省燃料。
3.速度(1)角速度: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同,约为________。
(2)线速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赤道上自转线速度最大,为1 670千米/时;南、北纬60°纬线上自转线速度约为赤道的一半。
探究点一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核心归纳]1.自转轴(地轴)自转的绕转轴为地轴,是通过地心连接南北两极的假想轴,其北端延长线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地轴的空间位置和指向是始终不变的。
2.自转方向侧视,自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
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状元随笔地球自转只有一个方向(1)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
这并不意味着南北半球的自转方向不同,地球自转只有一个方向,只是观察的角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描述。
(2)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在画某点的自转方向时,一定要画在该点所在的纬线上,不能偏离该纬线,即该点一定在同一纬线上发生自转。
第2课时海水的运动学习目标1.运用图像材料认识海浪类型及形成。
2.能够运用图像资料说明潮汐的成因和作用。
3.了解洋流的概念;理解并掌握洋流的成因。
4.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导引第一步·新课学前预习——学习新知挑战自我新知预习一、波浪1.常见的波浪是由作用产生的。
2.风吹拂海面,引起海水的波动,形成。
3.风浪离开源地向远处继续传播的海浪,或风浪区域内的风已平息而继续存在的海浪,称为。
涌浪可以到达离风暴中心(如台风)很远的地方,成为风暴侵袭的先兆。
4.波浪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具有重大影响。
波浪是塑造地貌的主要动力,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5.波浪造成的颠簸,对海上航行、、渔业作业等都有影响。
巨大波浪对防波堤、、等水工建筑物会造成严重破坏。
二、潮汐1.潮汐是指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涨落现象。
古人将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合称潮汐。
2.潮汐蕴藏着极为巨大的。
海港工程、、军事活动、近海与污染治理等,都与潮汐现象密切相关。
三、洋流1.含义:指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大规模海水运动,又称海流。
2.按海水温度分类{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
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促进了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对全球具有重要意义。
②洋流对流经海区的沿岸、海洋生物分布和、航海等都有影响,这种影响又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助学助记1.海啸和风暴潮的波长和传播速度有什么不同?海啸的波长长达几百千米,而风暴潮的波长不到1千米。
海啸传播速度快,每小时可达700~900千米;风暴潮传播速度比起海啸要慢得多。
2.据万有引力定律可知:日、地、月三个天体在同一直线上引力最大,故为大潮。
日、地、月三者位置成直角时,引力最小,故为小潮。
[易误辨析]寒流的温度一定比暖流低吗?不一定。
寒暖流只是与所经过的海区相比,高纬度的暖流比低纬度寒流温度还要低。
课堂互动与探究抓要点知识详解知识点一太阳辐射与地球1.太阳辐射(1)概念: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2)太阳辐射能力太阳常数的数值为8.24焦(厘米2·分),表示地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能力的大小。
在太阳辐射的三种光中,辐射能力最强的是可见光,所以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可见光波段。
(3)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地表获得太阳辐射量的多少直接取决于太阳辐射强度和日照时间长短,具体的影响因素如下:①纬度: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
②天气:天气晴朗,云量少,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多;反之,太阳辐射少。
③地势: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日照强度大,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
④大气透明度:大气透明度好,尘埃杂质少,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
点拨:太阳高度与太阳辐射的关系。
结合①可得:太阳高度愈大,等量的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愈小,光热越集中,地表单位面积上获得的太阳辐射能愈多,太阳辐射强度就愈大;反之愈小。
结合②可得:太阳高度愈大,太阳辐射所经过的大气的路程愈短;被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愈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愈多;反之愈少。
【例1】读我国部分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我国的城市中,有“日光城”之称的是________市。
(2)在我国四大直辖市中,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低的是________市,简述原因。
(3)青藏高原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________(高或低),解释原因。
(4)我国台湾岛、海南岛西侧的年太阳辐射总量均比东侧的多,请试着说出理由。
[解析] 第(1)题,拉萨市有“日光城”之称。
第(2)题,我国四大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中,重庆市位于四川盆地中,由于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阴雨、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多,故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低。
第(3)题,青藏高原地区由于地势高,大气稀薄,晴天多,所以成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丰富的地区。
第三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标解读课标要求素养要求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1.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地震波的特点及其应用。
(综合思维)2.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地区地壳厚度的差异。
(区域认知)3.通过野外观测,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特点。
(地理实践力)4.保护人类生存的圈层,促进人地协调。
(人地协调观)。
自主学习·必备知识基础预习一、地震和地震波1.地震(1)定义:地壳快速释放① 能量过程中造成的地面震动,是一种危害和影响巨大的自然灾害。
(2)震级:地震的大小。
一次地震,只有② 一个震级。
(3)烈度: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③ 破坏强弱的程度。
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
2.地震波(1)定义:地震的能量以④ 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形成地震波。
(2)分类地震波传播介质传播速度纵波(P波)在固体、⑤ 液体、气体中均能传播速度快横波(S波)只能在⑥ 固体中传播速度⑦ 慢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3)作用:获得地球内部物质和结构状况的主要依据。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
2.地壳(E )(1)范围:地面以下、C ⑧ 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外壳。
(2)厚度:平均厚度为⑨ 17千米,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大洋地壳平均厚度为5~10千米。
特别提醒(1)地壳上层为硅铝层,除氧之外,以硅和铝为主,密度较小。
地壳下层为硅镁层,除氧之外,以镁和铁为主,密度较大。
(2)硅镁层是连续的,硅铝层主要分布在大陆地壳上,大洋底部很少。
3.地幔(F )(1)范围: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即莫霍面与D⑩ 古登堡面之间。
(2)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合称。
(3)软流层:一般认为可能是⑪ 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4.地核(G+H )(1)范围:地球的核心部分,即古登堡面所包围的球体。
(2)分层{外核(G ):高温和高压状态下呈G ______ 或熔融状态内核(G ):一般认为呈固态⑫ 液态三、地球的外部圈层1.大气圈{组成:包裹地球的气体层密度: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密 度迅速G _______意义: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⑬ 减小2.水圈{组成:液态水、G _______分类: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意义:水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所 不可或缺的⑭ 固态水和气态水3.生物圈{定义: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 G _______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 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核心:地面以上100米到水面以 下200米范围内⑮ 生态环境的总称4.关系: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⑯渗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第2节地球的公转课后·训练提升基础巩固读五带分布图,回答1~2题。
1.下列地区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A.热带B.北温带C.北寒带D.低纬度地区2.若黄赤交角变为30°,地球上()A.寒带的范围变大B.温带的范围变大C.热带的范围变小答案1.B 2.A解析第1题,热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全年都较大,地面获得的光热多,终年炎热,四季变化不明显;寒带地区无太阳直射现象,正午太阳高度小,气温低,终年寒冷,四季变化不明显;只有位于中纬度地区的南、北温带,一年中冬、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大,气温变化大,因而季节变化最明显。
B项正确。
第2题,黄赤交角的大小对五带划分影响很大。
黄赤交角变为30°,热带的纬度范围变为赤道到南北纬30°,那么北极圈的纬度就为90°-30°=60°,即从南北纬60°到南北纬90°为寒带。
由此可知,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
A项正确。
读上海某日天气预报的截图,回答3~4题。
3.据图中所示信息,与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A.秋分(9月23日前后)B.春分(3月21日前后)C.寒露(10月8日)D.清明(4月5日)4.当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A.南半球,向北移B.北半球,向北移C.北半球,向南移,向南移答案3.B 4.A解析由图可知,今日日出时间为6:10,日落时间为17:58,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1小时48分;明日日出时间为6:09,日落时间为17:59,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1小时50分。
这两天昼长小于12小时,但昼长不断增加,且越来越接近12小时,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且接近赤道,与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春分。
下图中直线表示北半球某日M地太阳高度的日变化。
读图,回答第5题。
5.此日浙江省金华市(约29°N)的正午太阳高度约为()A.27°B.80°D.66°34'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此日北半球M地一天之中太阳高度没有变化,由此推断,M地为北极点,北极点的太阳高度与直射点的纬度相同,因此此日太阳直射19°N。
第二节风成地貌学习目标1.了解风成地貌的主要类型和地区分布。
2.了解风蚀地貌、风积地貌的成因、主要类型及形态特征。
3.理解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
知识导引第一步·新课学前预习——学习新知挑战自我一、风力作用风是________、________地区地表形态的主要“雕刻师”。
风力作用可让地面受到破坏,形成各种________地貌;风中挟带的沙粒在地面沉积,则形成各种________地貌。
二、风蚀地貌1.地面物质在风力作用下________,称为风蚀作用。
风蚀作用包括______作用和________作用。
风吹过地面时,带走________物,造成地面的破坏;挟带沙粒的风吹过地面物体时,风中运动的沙粒对经过的物体进行________,造成地面物体的破坏。
2.由风蚀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叫作________。
被风长期吹蚀的岩石或土体,呈现出________的形态,被形象地称为风蚀蘑菇、风蚀柱、风蚀壁龛等。
风蚀作用还可以形成风蚀残丘、风蚀沟槽等。
风蚀柱、风蚀残丘和风蚀沟槽的地貌组合,称为________地貌。
助学助记风蚀蘑菇的成因风蚀蘑菇是由风蚀柱逐渐磨蚀而成的。
接近地表的气流中含沙量较多,磨蚀力强;距离地面越高,风中含有的沙子越少,磨蚀作用越弱,于是形成了上大下小的蘑菇形状的石头。
三、风积地貌1.风中挟带的沙粒,在________时沉降在地面所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就是风积地貌。
2.风积地貌主要以各种形式的________呈现。
________沙丘是其中的基本形态,因平面形态如一弯新月而得名。
3.新月形沙丘示意新月形沙丘________坡坡形微凸而平缓,________坡坡形下凹、坡度较陡;两侧有近似对称的两个尖角,称为新月形沙丘的两翼,两翼延伸方向指向________向。
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四、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1.危害:风沙在运动过程中,往往破坏建筑物,降低土壤______,掩埋______、________、道路等,使当地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严重时还会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
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第一节流水地貌课标解读课标要求素养达标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流水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1.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观察,观看视频,让学生认识主要的流水地貌及分布。
(地理实践力)2.结合图文材料,综合分析流水地貌的类型及形成原因、危害及防御措施。
(综合思维)3.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滑坡、泥石流多发的人为原因,树立保护环境,促进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人地协调观)4.结合不同地区的图文材料,分析不同地区流水地貌的类型、分布及主要特征。
(区域认知)第1课时流水侵蚀和堆积地貌自主学习·必备知识基础预习一、流水侵蚀地貌河谷横剖面结构示意图1.峡谷(V字形河谷){原因:流水①侵蚀‾切割地面形成分布:多分布在①湿润‾或半湿润山区①侵蚀②湿润2.河漫滩:河谷中枯水期③出露、洪水期④淹没的部分。
3.河流阶地(1)定义:在河谷两侧常分布有洪水不能淹没的⑤阶梯状地形。
(2)成因:河流的侵蚀⑥下切作用。
(3)特点:阶地地面平坦,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质较为⑦肥沃。
特别提醒(1)河流阶地反映了地壳的升降运动。
(2)阶地位置越高,形成的年代越老。
(3)河流两侧的阶地有的对称分布,有的不对称分布。
二、流水堆积地貌1.冲积扇:河流自⑧山地流至山麓,因地形急剧变缓,⑨流速剧减,所挟带物质在沟谷出口处不断堆积而成的扇状堆积体。
2.洪积扇:暂时性河流在⑩山谷出口处因水流分散而形成的扇状堆积体。
多分布于⑪干旱、半干旱地区。
3.冲积平原:在河流⑫中下游,或河流流经盆地时,常形成沙洲和地形平坦的冲积平原。
4.三角洲:当河流挟带泥沙入海时,泥沙在⑬河口大量沉积,常形成三角洲。
5.江心洲:由河流挟带的泥沙沉积而成,多位于河流⑭中下游,或流速相对缓慢的宽谷段。
自我诊断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在河流发育初期,河谷横断面大多呈U字形。
( × )解析:在河流发育初期,河谷横断面大多呈V字形。
2.在河流发育的中后期,下蚀不断减弱,侧蚀不断增强。
新版地理精品资料
2019.4
课堂互动与探究
抓要点
知识详解
知识点一太阳辐射与地球
1.太阳辐射
(1)概念: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2)太阳辐射能力
太阳常数的数值为8.24焦(厘米2·分),表示地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能力的大小。
在太阳辐射的三种光中,辐射能力最强的是可见光,所以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可见光波段。
(3)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地表获得太阳辐射量的多少直接取决于太阳辐射强度和日照时间长短,具体的影响因素如下:
①纬度: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
②天气:天气晴朗,云量少,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多;反之,太阳辐射少。
③地势: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日照强度大,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
④大气透明度:大气透明度好,尘埃杂质少,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
点拨:太阳高度与太阳辐射的关系。
结合①可得:太阳高度愈大,等量的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愈小,光热越集中,地表单位面积上获得的太阳辐射能愈多,太阳辐射强度就愈大;反之愈小。
结合②可得:太阳高度愈大,太阳辐射所经过的大气的路程愈短;被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愈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愈多;反之愈少。
【例1】读我国部分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我国的城市中,有“日光城”之称的是________市。
(2)在我国四大直辖市中,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低的是________市,
简述原因。
(3)青藏高原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________(高或低),解释原因。
(4)我国台湾岛、海南岛西侧的年太阳辐射总量均比东侧的多,请试着说出理由。
[解析]第(1)题,拉萨市有“日光城”之称。
第(2)题,我国四大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中,重庆市位于四川盆地中,由于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阴雨、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多,故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低。
第(3)题,青藏高原地区由于地势高,大气稀薄,晴天多,所以成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丰富的地区。
第(4)题,台湾岛、海南岛两侧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不均,应从两侧降水差异入手分析。
[答案](1)拉萨
(2)重庆重庆市位于四川盆地中,盆地地形使水汽不易扩散,阴雨、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多,故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低。
(3)高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稀薄,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4)台湾岛、海南岛的西侧地处夏季风(东南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东侧处于迎风坡,降水多,阴天多,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多,故西侧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东侧的多。
知识点二太阳活动与地球
1.太阳外部圈层剖面示意图
2.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例2】读太阳结构与太阳活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是()
A.发生在Ⅰ层中的耀斑
B.发生在Ⅱ层中的黑子
C.发生在Ⅲ层中的耀斑
D.发生在Ⅳ层中的太阳风
(2)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埃及的雷达受到了奇怪的干扰,这种干扰只出现在白天且干扰的方向与太阳移动方向一致。
埃及因此受到以色列飞机的狂轰滥炸并失去了西奈半岛。
埃及雷达受到的干扰可能来自()
A.雷达本身的故障B.以色列的秘密武器
C.太阳紫外线增多的影响D.太阳活动的爆发
(3)下列现象的出现与地球磁场混乱相关的是()
A.候鸟迁徙迷途B.旱涝灾害频发
C.电视转播中断D.竹林开花死亡
[解析]第(1)题,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是耀斑,发生在色球层中。
图中Ⅰ表示太阳内部、Ⅱ表示光球层、Ⅲ表示色球层、Ⅳ表示日冕层。
第(2)题,耀斑爆发时发射的高能粒子流随太阳风进入地球电离层,会引起电离层的扰动,此时在电离层传播的短波无线电信号被部分或全部吸收,从而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
因此只有地球面对太阳的
一侧,才能受到太阳发射来的电磁波的最大影响。
第(3)题,候鸟迁徙
时确定方向需要借助地球磁场,故磁场混乱会使候鸟无法正确定向而在迁徙途中迷路。
[答案](1)C
(2)D
(3)A
活动参与
一、课本第12页活动
3.14×(6 370)2=127 411 466平方千米
=1.274×1018平方厘米
1.274×1018×8.24×60=6.3×1020焦
1度=3.6×106焦
6.3×1020÷(3.6×106)=1.75×1014度
每小时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相当于1.75×1014度电。
二、课本第15页活动
本活动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即看待任何事物都要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从利弊两个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