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
- 格式:doc
- 大小:967.50 KB
- 文档页数:5
呼吸衰竭名词解释内科
呼吸衰竭是指肺功能异常导致的呼吸系统不足,无法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一种病症。
呼吸衰竭在内科领域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本文将从定义、病因、症状、诊断以及治疗等方面对呼吸衰竭进行详细讲解。
一、定义
呼吸衰竭是指由于肺部结构或功能异常而导致呼吸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通常表现为大气吸入后气体交换不良所导致的血氧饱和度下降,并伴随有血二氧化碳升高。
二、病因
呼吸衰竭的病因种类较多,但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或肺部感染等引起的肺功能减退。
同时,其他原因也可能导致呼吸衰竭的发生,例如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栓塞、肺水肿等。
三、症状
呼吸衰竭的症状通常包括气短、呼吸急促、胸闷、咳嗽等,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意识丧失、呼吸暂停等症状。
如果不及时治疗,呼吸衰竭可能会危及生命。
四、诊断
呼吸衰竭的诊断通常是通过临床表现、肺功能检查等多种方法综合判断而得出的。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会进行肺功能检查、动脉血气分析、胸部CT等检查手段以帮助确诊。
五、治疗
呼吸衰竭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治疗。
治疗方案通常包括氧疗、呼吸道管理、药物治疗、机械通气等。
其中,机械通气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常常采用呼吸机等设备来辅助呼吸。
总之,呼吸衰竭对患者生命和健康的危害极大,因此在预防和治
疗呼吸衰竭方面需要高度重视。
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呼吸衰竭,医生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以确保患者能够最快地康复。
呼吸衰竭名词解释呼吸衰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肺部无法提供足够的氧气给身体细胞,并不能有效清除二氧化碳的一种疾病状态。
由于呼吸衰竭会引起全身氧供不足和二氧化碳潴留,因此它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
呼吸衰竭可分为急性呼吸衰竭和慢性呼吸衰竭两种类型。
急性呼吸衰竭是指在较短时间内,由于急性呼吸系统疾病、胸部外伤、药物中毒等原因导致肺部功能严重损害,导致氧供不足和二氧化碳潴留。
慢性呼吸衰竭则是指由于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纤维化等导致呼吸功能减退,逐渐发生氧供不足和二氧化碳潴留。
呼吸衰竭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气促、运动耐力下降、频繁呼吸等。
严重的呼吸衰竭可导致心跳加快、血压下降、意识障碍甚至昏迷等症状,对生命造成威胁。
呼吸衰竭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相关的血气分析、胸部X光检查等。
血气分析可以明确氧合指标和通气功能,并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呼吸衰竭的治疗包括病因治疗和支持治疗。
病因治疗是针对呼吸衰竭的原因进行治疗,如抗感染药物治疗细菌感染、纠正酸碱平衡失调等。
支持治疗包括氧疗、呼吸机辅助通气等措施。
氧疗可以通过给予高浓度氧气改善氧合,减轻组织缺氧症状。
呼吸机辅助通气是指通过机械装置辅助患者呼吸,纠正通气功能障碍,降低呼吸负荷。
预防呼吸衰竭的关键在于预防其常见病因,如及时治疗呼吸道感染、合理用药、戒烟等。
对于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积极进行康复治疗,强化肺部锻炼,提高呼吸肌力量和改善肺功能,可以有效预防疾病进展。
总之,呼吸衰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状态,需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由于其病情危重,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治疗的效果。
呼吸衰竭(一)名词解释(1~21)1.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2.呼吸功能不全3.I型呼吸衰竭4.Ⅱ型呼吸衰竭5.急性呼吸衰竭6.慢性呼吸衰竭7.呼吸肌疲劳(respiratory muscle fatigue)8.肺衰竭9.限制性通气不足(restrictive hypoventilation)。
10.阻塞性通气不足(obstructive hypoventilation)11.中央性气道阻塞12.外周性气道阻塞13.“等压点”14.弥散障碍(diffusion impairment)15.静脉血掺杂(venous admixture)16.功能性分流(functional shunt)。
17.解剖分流(anatomic shunt)18.真性分流(true shunt)19.二氧化碳麻醉20.肺性脑病2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二)选择题(1~58)1.呼吸衰竭通常是指:A.内呼吸功能障碍;B.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C.血液携氧功能障碍;D.CO2排出功能障碍;E.呼吸系统疾病造成机体缺氧。
2.呼吸衰竭最常见病因为:A.急性上呼吸道感染;B.炎症使中央气道狭窄、阻塞;C.麻醉或镇静药过量使用;D.肺栓塞;E.慢性阻塞性肺疾患。
3.II型肺泡上皮受损时可使:A.肺泡回缩力↓;B.肺泡表面张力↑;C.肺顺应性↑;D.肺泡膨胀稳定性增强;E.以上都不对。
4.限制性通气不足是由于:A.中央气道阻塞;B.外周气道阻塞;C.肺泡扩张受限制;D.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E.肺泡膜面积减少,厚度增加。
5.阻塞性通气不足是由于:A.非弹性阻力↑;B.肺顺应性↓;C.肺泡扩张受限;D.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E.以上都不对。
6.肺呼吸当发生PaCO2升高者,一定会合并低氧血症,这是由于:A.肺分流产生低氧血症;B.死腔样通气形成;C.肺泡氧分压降低;D.弥散障碍;E.生理性分流量增加。
名词解释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是指机体呼吸系统无法维持正常的气体交换,导致机体血氧饱和度下降和二氧化碳潴留,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生理功能障碍。
呼吸衰竭可以分为急性呼吸衰竭和慢性呼吸衰竭两种类型。
急性呼吸衰竭是指在较短时间内发生的呼吸功能突然丧失,导致动脉氧分压(PaO2)低于60mmHg或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50mmHg,常常由急性肺部疾病引起,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水肿、肺栓塞等。
此时,机体
氧合和通气功能明显下降,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咳嗽、胸闷、发绀等症状。
慢性呼吸衰竭是指患者长期存在呼吸功能障碍,导致即PaO2
低于60mmHg,并伴有慢性二氧化碳潴留,即PaCO2高于
45mmHg。
慢性呼吸衰竭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慢性阻塞性肺
病(COPD)、哮喘、肺纤维化、肺恶性肿瘤等。
患者可出现
气短、咳嗽、痰多等症状,并逐渐出现乏力、体重下降、指甲变形、肺性颈静脉压力增高等体征。
呼吸衰竭主要通过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气分析来诊断。
治疗上,急性呼吸衰竭需要立即处理原发疾病,维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氧气供应,同时短期内辅助通气(如气管切开或非侵入性机械通气)可能需要进行。
慢性呼吸衰竭需要治疗原发病,纠正体内酸碱平衡,使用辅助通气设备,如氧气供应、呼吸机治疗等。
另外,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也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而言之,呼吸衰竭是一种严重的生理功能障碍,症状表现多样,常常由急性或慢性肺部疾病引起,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提高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同时改善生活方式和预防呼吸道感染也对预防和控制呼吸衰竭具有重要意义。
呼吸衰竭名词解释释呼吸衰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机能严重受损,无法维持机体正常气体交换,导致严重的氧合不足和二氧化碳潴留的一种病理状态。
呼吸衰竭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低氧血症型和高碳酸血症型。
低氧血症型呼吸衰竭是指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低于正常范围(通常是小于60mmHg)。
高碳酸血症型呼吸衰竭是指动脉血碳酸分压(PaCO2)增高,超过正常范围(通常是大于45mmHg)。
呼吸衰竭的病因有很多,常见的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肺栓塞等。
此外,心力衰竭、脊髓损伤、中毒、麻醉后等原因也可能引起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困难、气促、发绀、意识状态改变、胸痛等。
低氧血症型呼吸衰竭患者常常表现为气促、发绀、心悸,同时伴有乏力、精神不振等。
高碳酸血症型呼吸衰竭患者则常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呼吸浅表快速,抽搐、意识障碍等。
严重的呼吸衰竭会危及患者生命,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呼吸衰竭的治疗主要有氧疗、机械通气、药物治疗以及病因治疗等。
氧疗是主要的治疗措施之一,通过给予患者高浓度氧气,提高血氧饱和度,从而改善组织供氧情况。
机械通气是对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手段,通过将气道连接到呼吸机上,进行机械辅助通气,以维持患者正常的气体交换。
药物治疗包括给予支气管扩张剂、催眠镇静药物以及抗生素等,以缓解呼吸道痉挛、减轻呼吸困难和预防或治疗感染等。
针对呼吸衰竭的病因,例如治疗肺炎、肺气肿等疾病,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呼吸衰竭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预防呼吸衰竭的关键在于及早诊断和治疗引起呼吸衰竭的疾病,例如早期治疗肺炎、积极控制COPD等。
此外,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避免空气污染、适度锻炼等,也有助于预防呼吸衰竭。
总之,呼吸衰竭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
呼吸衰竭的名词解释呼吸衰竭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呼吸系统无法提供足够氧气供应及二氧化碳排泄的生理功能障碍。
呼吸衰竭可分为两种类型: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低氧血症是指在呼吸系统无法提供足够氧气时造成的氧气供应不足,导致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
正常情况下,动脉血氧饱和度应维持在94%以上,若低于该值则被认为是低氧血症。
低氧血症的主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气促、心率加快、皮肤苍白、四肢发凉等。
造成低氧血症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如肺部疾病(如肺炎、肺栓塞等)、心脏疾病(如心力衰竭)或其他原因导致的通气障碍。
高碳酸血症是指呼吸系统无法有效排除体内过多的二氧化碳,导致动脉血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
正常情况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维持在35-45mmHg,血pH值维持在7.35-7.45之间;若二氧化碳分压超过45mmHg或酸碱平衡失调则被认为是高碳酸血症。
高碳酸血症的主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抽搐、意识模糊、心律失常等。
造成高碳酸血症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呼吸系统功能受损,如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栓塞等)或神经肌肉疾病(如脊髓损伤、重症肌无力等)。
呼吸衰竭的治疗应根据具体原因进行。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氧疗、呼吸机辅助通气、药物治疗等。
氧疗可通过给予患者高浓度的氧气来改善低氧血症,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呼吸机辅助通气可提供机械通气支持,辅助或代替患者自主呼吸,从而改善通气功能;药物治疗可通过给予支气管扩张剂、抗生素等来控制病因因素。
总之,呼吸衰竭是由于呼吸系统功能障碍导致的呼吸功能不全,主要表现为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及时诊断和治疗是关键,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病情的恶化。
同时,对于高危人群,如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疾病或神经肌肉疾病的患者,应积极进行预防和管理,以减少发生呼吸衰竭的风险。
1.呼吸衰竭: 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PaO2降低或伴有PaCO2增高的病理过程。
诊断标准为:PaO2低于60mmHg,伴有或不伴有PaCO2高于50mmHg。
2. 呼吸衰竭指数(RFI): 指PaO2与FiO2(吸入气的氧浓度)之比。
当FiO2不是20%,可作为呼吸衰竭的指标。
RFI=PaO2/FiO2,如RFI≤300可诊断为呼吸衰竭。
3.限制性通气不足: 指吸气时肺泡扩张受限引起的肺泡通气不足。
主要原因有呼吸肌活动障碍、胸廓和肺的顺应性降低、胸腔积液或气胸。
4.阻塞性通气不足: 由气道狭窄或阻塞所致的通气不足。
常见原因有气道痉挛、炎症、水肿、肿瘤及异物等。
5. 等压点: 呼气时,气道上有一部位的气道内压与胸内压相等,称为等压点。
正常人等压点位于软骨性气道,气道不会被压缩,某些病理情况(如慢性支气管炎),使等压点下移至无软骨支撑的膜性气道,导致小气道受压而闭合。
6.弥散障碍: 由于肺泡膜面积减少或肺泡膜厚度增加和弥散时间缩短引起的气体交换障碍。
7.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分两种:一种是部分肺泡通气不足而血流正常,V A/Q低于正常,发生功能性分流;另一种是部分肺泡血流不足而通气正常,V A/Q高于正常,发生死腔样通气。
都可引起气体交换障碍致呼吸衰竭。
8.死腔样通气: 肺动脉栓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肺动脉炎、肺血管收缩等,可使部分肺泡血流减少,V A/Q明显高于正常,患部肺泡血流少而通气多,肺泡通气不能充分利用,称为死腔样通气。
9.功能性分流(静脉血掺杂): 病变重的部分肺泡通气明显减少,而血流未相应减少,使V A/Q显著降低,以致流经这部分肺泡的静脉血未经充分动脉化便掺入动脉血内,类似于动-静脉短路,称功能性分流,也叫静脉血掺杂。
10.肺性脑病: 呼吸衰竭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称为肺性脑病。
发生机制主要为缺氧、CO2潴留及酸中毒对脑血管和脑细胞的作用,导致脑间质水肿和脑细胞水肿、γ-氨基丁酸增多、磷脂酶活性增强及溶酶体酶释放,从而引起神经细胞和组织损伤。
呼吸衰竭的分类及标准1. 引言1.1 呼吸衰竭概述呼吸衰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已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呼吸衰竭是指肺功能丧失或失代偿、呼吸功能障碍等情况导致的氧合和/或二氧化碳排出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
呼吸衰竭可分为急性呼吸衰竭和慢性呼吸衰竭两种类型,其临床表现和治疗策略有所不同。
急性呼吸衰竭通常是由急性疾病导致的,如急性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而慢性呼吸衰竭则是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间质性肺疾病等长期慢性肺部疾病引起的。
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机制,呼吸衰竭还可分为低氧血症型、二氧化碳潴留型和混合型等不同类型。
了解呼吸衰竭的分类和标准有助于医务人员及时准确地对患者进行评估和治疗,降低病情的发展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2. 正文2.1 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呼吸衰竭是指在短时间内发生并导致呼吸功能严重受限的情况。
通常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增快、氧合障碍或二氧化碳潴留等症状。
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多样,包括急性肺部疾病(如肺部感染、ARDS)、外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脑外伤)等。
在急性呼吸衰竭的处理过程中,首要任务是保证患者的氧合和通气功能。
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给氧、机械通气、支持性治疗和针对病因的治疗等。
在急性呼吸衰竭中,机械通气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可以通过呼吸机对患者进行气道管理和呼吸辅助,保证患者的氧合和通气功能。
除了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外,对于急性呼吸衰竭的预后评估也至关重要。
临床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因和合并症等因素进行评估,帮助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及时的评估和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
对急性呼吸衰竭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2 慢性呼吸衰竭慢性呼吸衰竭是指由于慢性患病或长期过度负荷等因素导致呼吸功能逐渐减弱,无法维持正常生理需要的氧合和二氧化碳排出,从而出现持续性低氧血症和高二氧化碳血症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呼吸衰竭一.概念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系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的严重障碍,使机体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
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的临床表现的一种综合症。
即在海平面大气压下,在静息状态呼吸室内空气并除外心内解剖分流,动脉血氧分压PaO2<8.0kPa(60mmHg),或伴有二氧化碳PaCO2>6.67kPa(50mmHg)时,作为呼吸衰竭的标准。
但在使用血气分析结果来判断呼吸衰竭时,应注意PaO2值可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不同年龄可按PaO2=〔102-0.33×年龄)〕×0.133kPa计算。
如70岁:79 mmHg, 80岁75.6 mmHg, 90岁72 mmHg可视为正常。
二.呼吸衰竭的分类1.按病程可分为急性(常指原无呼吸系统疾病,在数小时或数天内PaO2和PaCO2达到了呼吸衰竭的水平)与慢性(常指在慢性呼吸病的基础上发生的)呼吸衰竭。
后者又分为代偿性和失代偿性呼吸衰竭。
2.按病理可分为通气功能衰竭和换气功能衰竭;3.按病变部位可分为中枢性、周围性和内呼吸性(如CO中毒)呼吸衰竭三类。
4.按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分为I型呼衰(PaO2<60mmHg,PaCO2正常)、II型呼衰(PaO2<60mmHg,PaCO2>50mmHg)和Ⅲ型呼衰(PaO2正常,PaCO2>50mmHg)。
PS:Ⅰ型呼衰多为急性呼衰,表现为换气功能障碍为主。
Ⅱ型呼衰多为慢性呼衰,表现为通气功能障碍为主。
5.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呼吸衰竭(附表1)。
PS:近年来也有学者提出呼吸衰竭分类根据病因可分成: 泵衰竭,即由于呼吸驱动力不足(呼吸运动中枢)或呼吸运动受限(周围神经麻痹,呼吸肌疲劳,胸廓畸形)引起呼吸衰竭;由于气道阻塞,肺组织病变和肺血管病变所致的呼吸衰竭称为肺衰竭。
治疗上应针对病因处理。
三.呼吸衰竭的病因常见的五类病因如下:(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2)周围神经传导系统致呼吸肌疾病;(3)胸廓疾病;(4)呼吸道疾病;(5)肺血管病变。
从肺功能障碍分类,又可分为——通气功能障碍:1.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疾病:伴有气流受限的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又称COPD),晚期支气管哮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气管内异物,炎症性肉芽肿,肿瘤及肿大的淋巴结压迫都可造成局限性气道狭窄和阻塞,引起呼吸衰竭。
2.限制性通气障碍性疾病:⑴胸廓膨胀受限:见于胸廓畸形,外伤,脊柱侧弯或后凸,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央型,广泛的胸膜肥厚和粘连。
⑵横隔活动受限,腹部手术后,大量腹水,腹膜炎和重度肥胖,腹腔巨大肿物等。
⑶肺膨胀不全:大量胸腔积液,气胸,肺不张,肺实变等。
⑷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脑外伤,脑肿瘤,脑血管意外,脑炎等。
⑸神经肌肉病变:脊髓灰质炎,多发性神经根炎,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系统硬化症,呼吸肌疲劳,肿瘤等。
⑹呼吸中枢受限制:吗啡,苯巴比妥类,各种安眠药,有机磷农药中毒等。
换气功能障碍:1.肺水肿:心原性或非心原性肺水肿。
2.慢性肺间质病,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结节病,尘肺,放射性肺炎,氧中毒等。
3.闭塞性肺血管病:肺栓塞及肺梗塞,肺血栓形成。
4.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drome ARDS)。
四.发病机理:(1) 通气不足;肺泡正常的通气依赖于正常的气道,同时还必须具备正常的胸廓和肺的顺应性。
例如当大量胸水,气胸,肺不张时,肺的膨胀受限。
以上原因均可使肺泡通气不足,导致缺O2和CO2潴留。
(2)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有效的气体交换要求吸入气和肺血流分布均匀,正常人通气为4升/分;肺血流量为5升/分,其比例为0.8,此为最合适的比例。
进入肺泡的气体可以和肺泡血流充分进行气体交换。
V/Q>0.8表明病变部位通气正常而缺少血流,称为“死腔通气”。
造成缺O2,如肺栓塞和休克时。
V/Q<0.8表明血流正常,而通气不足,指使肺动脉血未能充分氧合就进入了静脉,形成“分流效应”,如肺不张,肺水肿。
(3)弥散功能障碍;(4) 呼吸肌疲劳;(5)肺动-静脉样分流。
PS: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主要表现为缺O2和CO2潴留,酸中毒对于机体的危害。
大脑皮层对缺O2最敏感,脑耗O2量为3ml/100g/分。
突然中断供O2二十秒钟即可出现抽搐昏迷。
如果逐渐缺O2,症状出现比较缓慢。
首先表现注意力不集中,定向力减退,严重时出现谵妄,昏迷。
缺O2可使脑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脑血管阻力下降,颅内压上升。
而颅内压升高又压迫脑血管,脑血流进一步减少,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五.慢性呼吸衰竭的诊治(一) 诊断1. 原发病的症状与体征;2.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临床表现:(1)呼吸困难; (2)紫绀;(3)神经精神症状;(4)循环系统症状; (5)其他:如肝、肾功能异常、应激性溃疡等。
Ⅰ型呼吸衰竭:主要表现呼吸困难,尤其活动后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增快,紫绀,鼻翼煽动,辅助呼吸运动增强,呼吸节律发生改变。
缺O2早期可有注意力不集中,定向力障碍,随缺O2的加重可出现烦躁,心率加快,血压上升,心律失常。
后期表现躁动,抽搐,昏迷,呼吸减慢,呼吸节律不整,血压下降,可有消化道出血,尿少,尿素氮升高,肌酐清除率下降,肾功能衰竭。
Ⅱ型呼吸衰竭:除上述临床表现外,可有头痛,嗜睡,睡眠白昼颠倒,球结膜水肿,皮肤温暖,多汗等表现。
严重者可出现肺性脑病。
3.动脉血气分析。
诊断与鉴别诊断呼吸衰竭的诊断需结合病史,症状和体征及动脉血气分析报告结果可作出诊断。
当呼吸衰竭伴有神经症状时,应与脑血管意外,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和感染性中毒性脑病等疾病进行鉴别。
(二)治疗1.原则:保持气道通畅,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维持生命,为基础病和诱因的治疗赢得时间。
2.措施:(1)通畅气道:①积极控制感染;②祛痰;③解痉;④建立人工气道。
湿化痰液:积极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为了使痰稀释易咳出,输入液体不必太限制,每日一般不少于2000~2500ml,应注意心功能情况,为了增加排痰功能,应给予气道局部湿化,湿化液湿度应在32~34℃为宜。
可在生理盐水中加入喘乐宁或可必特雾化,庆大霉素等药物,以加强扩张支气管平滑肌局部抗感染的效果,也可使用2~4%的碳酸氢钠其稀释痰液的作用较好。
临床上常用超声雾化湿化气道,但其产生高密度水雾使气道阻力增加,PaO2下降,故雾化时应注意吸氧。
并鼓励病人翻身,坐起咳嗽,促使痰的派出。
可使用稀释痰液的药物,如必消痰,强力痰灵,达先片,祛痰灵,稀化粘素,沐舒坦等有抗氧化失衡作用,使痰变得稀释,易于咳出。
现有静脉沐舒坦提供临床使用,可用于口服药物有困难者。
支气管扩张剂:临床上常用药物为氨茶碱和β受体激动剂。
氨茶碱的应用要注意其有效量和治疗量较接近,个体差异较大,故强调个体化给药,最好能监测血药浓度。
茶碱静推时速度过快会有心律失常发生,故0.25 g加在10%葡萄糖40 ml中推注时间不应少于15分钟。
现有长效控释氨茶碱片,商品名为舒弗美和葆乐辉对胃肠道刺激小,可每日0.2 g日二次分服。
β2激动剂有气雾剂,口服制剂和雾化剂。
但使用可有心悸,肌震颤发生,应注意调节剂量。
抗胆碱能药物溴化异丙托品(商品名为爱喘乐),定量吸入或水溶液雾化吸入均有很好的扩张支气管作用,该药副作用小可长期吸入。
肾上腺皮质激素:呼吸衰竭时应用,可以减轻支气管痉挛及气道炎症,减少支气管粘膜分泌。
可使用琥珀酸氢化考地松200 mg~400 mg/日,也可使用地塞米松5 ~10 mg/日,甲基强地松龙2~4mg/kg,其抗炎作用为氢化考地松的5倍,对HPA轴抑制作用少。
呼吸兴奋剂的应用:当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CO2明显潴留,可使用呼吸兴奋剂。
临床上常使用可拉明(Coramine),洛贝林(Lobeline)。
可拉明可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也可通过刺激颈主动脉和主动脉的化学感受器,适用于呼吸中枢受抑制的病人,对呼吸肌疲劳的患者或气道阻塞未解除的患者应避免使用。
当痉挛,祛痰效果不佳时,应尽早建立人工气道。
口咽气道不能很好维持通气,目前常用为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
PS:肝素的应用:肝素有非特异性抗炎,抗过敏作用,并可降低血液和气管分泌物的粘度使易于咳出。
常用剂量50~100 m g/日。
疗程一周静脉滴注,用前查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元时间。
(2)纠正缺氧。
非控制氧疗:FiO2不必严格控制,可根据病情需要调节氧流量,以达到纠正低氧血症的目的,多用于无通气障碍者。
控制性氧疗:严格控制FiO2。
使PaO2维持在8.0kPa以下,既纠正了缺氧,又不消除缺氧对呼吸的兴奋作用。
适用与Ⅱ型呼吸衰竭。
COPD患者,对于这些人,临床上给予FiO2在25~30%(吸氧1~2升/分),计算吸氧浓度公式为:FiO2=21+4×氧流量(L/min)。
PS:机体对缺O2的反应比CO2为低,当吸氧浓度至16%,PaO2<8kPa时,通气开始增加,如果给予高浓度(>50%)的氧浓度吸入,缺O2的刺激解除,反而可导致呼吸抑制。
神经系统早期可表现头痛,精神兴奋,当PaCO2>10.7kPa时,病人可由嗜睡转入昏迷,称为CO2麻醉。
(3)增加肺泡通气量,减少CO2 潴留:①呼吸兴奋剂的合理应用:a)慢性呼衰的相对稳定期;b)慢性呼衰的急性加重期。
②机械通气:③人工气道的建立。
④机械通气与肺段灌洗相结合。
(4)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①呼酸;②呼酸合并代碱;③呼酸合并代酸等。
呼吸性酸中毒:主要立足与改善肺泡通气,降低PaCO2。
一般不给予碱性药物。
如果PH<7.2时,考虑短时间内不能改善气道阻塞并合并有代谢性酸中毒时,可给予碱性药物。
一般可根据PH降低情况,给予5%NaHCO3—100ml/v,也可按照常规补碱公式即:(测得HCO3—mmol×0.24体重(kg )。
(5)利尿剂的应用。
(6)并发症的防治急性呼吸衰竭的抢救(一)呼吸骤停的抢救1.口对口人工呼吸(1)争分夺秒,现场抢救;(2)应首先清理口腔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3)深呼—快吸—用力吹气(捏鼻,经口)。
2.手控简易呼吸囊通气(二)ARDS的现代诊治ARDS是一种以严重低氧血症和急性进行性呼吸窘迫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
ARDS是在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打击后出现的以肺实质细胞损伤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特点:严重低氧血症、呼吸频速、X线胸片示双肺斑片状阴影;病理生理特点:肺内分流增加、肺顺应性下降;病理特点: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导致的广泛肺水肿、微小肺不张等。
ARDS最常见的病因是多发性创伤和脓毒综合征(sepsis syndr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