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体肾炎诊疗指南

  • 格式:ppt
  • 大小:2.83 MB
  • 文档页数:1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CA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流程图见下图:
ຫໍສະໝຸດ Baidu
新月体肾炎的诊断与治疗流程
小结
新月体肾炎多与自身免疫相关,明确自身抗体及其免 疫学特性有助于早诊断、个体化治疗。强化免疫抑制 仍然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血浆置换可能对多种类 型新月体肾炎有效。对病理机制的了解有助于发现新 的治疗手段。
• 新月体形成是肾小球毛细血管严重损伤导致肾小球毛细 血管壁、肾小球基底膜和鲍曼囊出现物理裂隙,使得循 环中的细胞(大部分是巨噬细胞和T细胞)、炎症介质 及血浆蛋白穿过裂隙进入鲍曼囊而引起的非特异性反应。
• 与新月体形成和进展相关的主要因素有:纤维蛋白、组 织因子、巨噬细胞、T细胞、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肾 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细胞)。
新月体肾炎的分型和治疗
• 新月体肾炎是一种病理诊断,临床上可分为三型:I型 (抗GBM抗体型)、Ⅱ型(免疫复合物型)和 Ⅲ型 (寡免疫复合物型)。不同类型的新月体肾炎的临床特 征和疾病转归亦不相同,据研究显示,I型新月体肾炎 的肾脏存活率最低,Ⅱ型新月体肾炎肾功能预后最好, Ⅲ型新月体肾炎对治疗的反应最好;I型、Ⅱ型、Ⅲ型 新月体肾炎5年累计存活率分别为17.6%、70.1%、 44.3%。
日本循证临床实践指南: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新月体性肾炎诊疗指南
肾内科 2020-05-13
新月体肾炎又称急进性肾炎,指在肾炎综合征 (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基础上短期 内出现少尿、无尿,肾功能急剧下降的一组临 床症候群,其肾功能急剧下降。病理表现为新 月体肾炎,至少50%的肾小球有新月体形成。
新月体肾炎的形成机制
Ⅲ型:寡免疫复合物型
• 主要为血管炎,老年人较多,肾、肺受累严重,多表现 为急进性肾炎综合征,但一部分小血管炎患者肾功能损 害可较缓慢,尿中可仅为少量红细胞或轻度蛋白尿。既 可为肾脏局限的小血管炎,也可为ANCA相关性小血管 炎全身多系统受累的一部分。多数患者(50%-80%) 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其中 75%-80%的患者呈髓过氧化物酶(MPO)-ANCA阳性。
新月体肾炎各型特点
I型:抗GBM抗体型新月体肾炎
• 抗肾小球基底膜病(GBM)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 疾病,占新月体肾炎的10%-20%,可累及肾小球毛细 血管(导致肾小球坏死和新月体形成)和/或肺毛细血 管(引起肺泡出血)。
• 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其中60-70岁人群以及30岁男性较 为多见,是最严重的肾小球病,最易发展为ESRD。
• 典型临床表现为: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伴或不伴肺出血; 少数患者仅表现为孤立性肺部疾病。免疫荧光的特点为 IgG线性沉积,光镜下可见弥漫性新月体形成。诊断依 据为:血清或肾组织免疫荧光检查抗GBM抗体阳性和 新月体性GN 。
典型和非典型抗GBM肾炎的比较见下表:
注:IF=间质纤维化;GBM=肾小球基底膜;GN=肾小球肾炎;RPGN=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TMA=血栓性微血管病
抗GBM的治疗主要为冲击治疗、环磷酰胺、血浆置换,KDIGO指南推 荐的治疗方案如下:
Ⅱ型:免疫复合物型
• 主要为狼疮性肾炎、IgAN、紫癜性肾炎,是由循环免疫 复合物沉积或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所介导,多数患者是 在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肾炎基础上形成新月体。临床和 病理特点除新月体肾炎的表现外还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的特点。占新月体肾炎的30%左右,体液免疫和细胞免 疫均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血液内可检测到循环免 疫复合物和冷球蛋白。诊断主要依靠肾活检病理,光镜 下可见在原有肾小球疾病病理改变基础上不同程度的新 月体形成,免疫荧光和电镜下可见大量免疫球蛋白和补 体(IgG、IgA、IgM、C3等)呈颗粒状沉积于肾小球系 膜区及内皮下。一般来讲是激素冲击加环磷酰胺治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