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第五章决策
- 格式:pptx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40
管理学作业第五章某企业决定生产一批产品。
基建与机器设备投资等总固定成本为380000元;单位产品售价26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8元。
1.生产该产品的盈亏平衡点产量是多少?2.产量是多少时能实现60000元利润?3.盈亏平衡点销售额是多少?4.销售额为多少时可实现利润80000元?1、盈亏平衡点产量=固定成本总额/(单位产品售价—单位变动成本)=60000/(3-1.8)=500002、假设产量为Q,则Q*(3-1.8)-60000=60000所以Q=120000/1.2=1000003、产量为10万件时,利润=100000*(3-1.8)-60000 =600001.如何理解决策的含义?决策的原则与依据各是什么?[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研,北京科技大学2011年研,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研]决策,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手段,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准确理解决策需要把握以下问题:(1)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2)决策要有可供挑选的可行方案;(3)决策要作分析评价;(4)决策要具有科学性;(5)决策要遵循满意原则。
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对决策者来说,要想使决策达到最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缺一不可:①容易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②真实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并据此拟定出所有可能的方案;③准确预测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
但现实中,上述这些条件往往得不到满足。
具体来说原因有:①组织内外的很多因素都会对组织的运行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决策者很难收集到反映这些因素的一切信息;②对于收集到的有限信息,决策者的利用能力也是有限的,从而决策者只能拟定数量有限的方案;③任何方案都要在未来实施,而未来是不确定的,从而决策时所预测的未来状况可能与实际的未来状况不一致。
现实中的上述状况决定了决策者难以做出最优决策,只能做出相对满意的决策。
2.决策的过程包括哪些步骤?每一步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论述题,中国媒大学2009年研]先提出问题;根据问题做大量的调查、分析、预测工作(做信息收集);然后在既定目标的基础上拟定各种备选方案,对这些方案从可行性、合理性、满意度和可能后果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从中选择最优方案;实施最优方案,对其实践验证,并及时收集回馈信息。
第五章决策1、教学目的本章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决策的概念与类型(2)决策的程序及影响决策的因素(3)常用的决策方法2、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课堂教学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3、学时分配6学时4、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决策的方法,难点是决策树法的灵活应用。
5、作业布置见教案后习题6、辅导安排随堂辅导7、教学内容第一节决策概述本节主要介绍决策的一些基本概念,决策的分类。
一、决策的含义决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地说,进行决策是在几种行为方案中做出选择。
广义地说,决策还包括在做出最后选择之前必须进行的一切活动。
广义上的定义,基本上把握了决策的含义。
决策是指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即决策是决策者经过各种考虑和比较之后,对应该做什么和应当怎样做做出的决定。
正确理解这一概念需要注意:(1)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2)决策要有若干个可行方案;(3)决策要进行方案的分析比较;(4)决策的结果是选择一个满意的方案;(5)决策是一个分析判断过程。
二、决策的重要性决策在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1)决策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始终;西蒙提出“管理就是决策”的观点。
西蒙在决策中的贡献。
(2)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战略决策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和生存。
(3)决策能力是衡量管理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决策是各级、各类主管人员的首要工作。
决策不仅仅是“上层主管人员的事”。
上至国家的高级领导者,下到基层的班组长,均要做出决策,只是决策的重要程度和影响的范围不同而已。
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决策作为主管人员的首要工作已得到普遍验证。
西蒙曾说过:“管理就是决策”。
决策是行为的选择,行为是决策的执行,正确的行为来源于正确的决策。
对于每个主管人员来说,不是有无必要做出决策的问题,而是如何作出更好、更合理、更有效的决策的问题。
不同管理层次上的决策,其影响不同。
因而,改进管理决策、提高决策水平,应当成为各级主管人员经常注意的重要问题之一。
第五章决策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能概述决策的定义以及决策在管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区分不同类型的决策;掌握决策应遵循的原则与方案优选的标准,理解决策的影响因素;熟悉决策过程所包含的基本步骤;了解并应用各种类型决策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决策概述一、决策的概念“决策”是指人们在行动之前,做出决定的意思。
人们任何有目的的行动,都有一个如何决策的问题,决策的正确与否,是其行动成败的关键。
在组织管理工作中,决策就是组织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的并组织实施的全过程。
也就是在组织对其内部条件及其有关的外部因素进行综合的科学分析之后,确定组织活动的目标,并选择最佳的行动方案,然后付诸实施的全过程。
科学决策是现代管理理论的组成部分,它是在20世纪才出现并逐渐得到发展的。
美国管理学家赫伯特·西蒙创立了决策理论,且以西蒙为首形成了管理理论的一个新学派,即决策理论学派。
西蒙对决策理论的贡献主要是:(1)突出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2)对决策原理提出了许多新见解,如用“满意标准”来代表传统的“最优标准”;(3)既强调在决策中采用定量方法、计算技术等新的科学方法,又重视心理因素、人际关系等社会因素在决策中的应用。
决策理论的产生是管理理论本身发展的自然结果,也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对管理理论的要求。
二、决策的地位和作用决策在管理活动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美国卡内基一梅隆大学教授、197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这一论断使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跃然而出,尽管我们不能就此从字面上把管理和决策两个概念等同起来,但是,很显然,西蒙之所以声称“管理就是决策”,其目的和本意仍然是强调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内容,决策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
三、决策的类型依据特定的标准,我们可以将决策区分为不同的类型。
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决策可能具有的共同点,有助于管理者把握决策活动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决策的效率和效果。
管理学原理第五章习题答案管理学原理第五章习题答案第一节:组织结构和设计1. 解释什么是组织结构?为什么组织结构对于组织的成功至关重要?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部各个成员之间的关系和职责分工的安排。
它决定了信息流动、决策制定和资源分配的方式。
组织结构对于组织的成功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够确保组织的各个部门和成员之间能够协调合作,实现组织的目标。
一个良好的组织结构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决策时间、促进创新和适应变化。
2. 什么是分工?为什么分工在组织中至关重要?分工是将一个大的任务或工作分解成若干个小的任务或工作,并由不同的人来完成。
分工在组织中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专业化程度。
通过分工,每个人可以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分工也能够促进专业化,使得组织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和多样化的任务。
3. 解释什么是组织设计?组织设计的目标是什么?组织设计是指根据组织的目标和战略,对组织的结构和流程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
组织设计的目标是使组织能够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并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
通过合理的组织设计,可以提高组织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创新能力。
4. 什么是部门化?列举几种常见的部门化形式。
部门化是指根据任务的性质和要求,将组织内的工作划分为不同的部门或部门组合,并赋予其相应的职责和权限。
常见的部门化形式包括:功能部门化、产品部门化、地理区域部门化、客户部门化和矩阵部门化。
第二节:领导与管理1. 解释什么是领导?领导与管理有何区别?领导是指通过影响他人的行为和思维,达到共同目标的过程。
领导强调的是影响和激励他人,以实现组织的愿景和目标。
管理是指通过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强调的是对组织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控制。
2. 解释什么是领导风格?列举几种常见的领导风格。
领导风格是指领导者在与员工互动和决策制定中所表现出的行为和态度。
常见的领导风格包括:权威型领导、民主型领导、变革型领导、任务型领导和教练型领导。
管理学原理第五章决策讲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应能够:1.了解决策的概念和重要性;2.理解决策的过程和环境;3.掌握决策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与方法。
二、教学内容1.决策的概念和特点1.1 决策的定义1.2 决策的特点2.决策的过程2.1 决策的阶段2.2 决策的条件和要求3.决策的环境3.1 决策的内部环境3.1.1 组织结构与人力资源3.1.2 经济和技术情况3.2 决策的外部环境3.2.1 政治和法律环境3.2.2 经济和市场环境3.2.3 社会和文化环境4.决策理论与方法4.1 边际效应与边际分析4.2 概率论与统计决策4.3 量化技术与决策树4.4 决策评价与风险管理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授课,介绍决策的概念、过程和环境等基本知识点。
2.案例分析法:选取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升学生的决策能力。
3.小组讨论法:根据课堂设定的场景,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小组讨论,锻炼学生团队协作与决策能力。
四、教学过程1.引入老师可通过举例引入,讲述决策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授2.1 决策的概念和特点- 决策的定义:决策是在有限的选择中,通过对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做出最优选择的过程。
- 决策的特点:具有不确定性、风险性和动态性。
2.2 决策的过程- 决策的阶段:问题识别、问题分析、决策制定、实施和评估。
- 决策的条件和要求: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和适应性。
2.3 决策的环境- 决策的内部环境:组织结构与人力资源、经济和技术情况等。
- 决策的外部环境:政治和法律环境、经济和市场环境、社会和文化环境等。
2.4 决策理论与方法- 边际效益与边际分析:根据边际效益递减原理,进行决策分析与选择。
- 概率论与统计决策:利用概率和统计方法辅助决策,降低决策风险。
- 量化技术与决策树:利用数学模型和决策树等工具进行决策支持。
- 决策评价与风险管理:通过评估决策效果和管理决策风险,优化决策结果。
管理学名词解释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1.决策:组织识别机会与问题,为达到一定目的,从两个以上备选方案中依据一定的准则,分析判断并选择一个方案,以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的过程;2.古典决策理论:决策者要全面掌握信息情报,充分了解备选方案,建立层级结构保证命令有效执行,其目的始终在于使本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3.行为决策理论:认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决策往往只求满意结构而非最佳;4.头脑风暴法: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建议不做评论,建议不必深思熟虑,越多越好,鼓励独立思考,奇思妙想,可以补充完善已有的建议;5.名义小组技术:?选择对问题有研究或经验的人作为小组成员,并向他们提供决策相关信息;?小组成员独立思考,提出建议,并写成文字材料;?召集会议,陈述方案,投票产生最赞同方案。
6.德尔菲技术:?邀请有研究或经验的专家参与决策;?提供相关信息,独立发表意见,写成书面材料;?收集综合意见,反馈给专家并请求在此发表意见;?反复多次,最后形成专家组意见。
7.决策树:矩形节点称为决策点,从决策点引出的分支称为方案枝,圆形节点称为状态点,从状态点引出的分支称为状态枝;第六章计划与计划工作1.计划:动词意义上指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名词意义上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2.战略性计划: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是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地位的计划;3.战术性计划:规定总体目标如何实现的细节计划,解决组织的具体职能或部门在未来较短时期内的行动方案;第七章战略性计划与计划实施1.波特五力模型:及驱动行业竞争的五种力量,包括现有企业间的竞争,潜在入侵者,替代品生产商,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2.企业价值链:包括输入物流、生产作业、输出物流、市场营销和销售、服务等基本活动和企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采购等辅助活动;3.成本领先:以低单位成本价格为用户提供标准化产品,目标是成为产业中的低成本生产商;4.特色优势:选择被产业内许多客户视为重要的一种或多种特质,并为其选择一种独特的地位以满足顾客的需求;5.目标集聚:选择产业内一组或一种细分市场,并量体裁衣使其战略为该市场服务而不为其他市场服务;6.前向一体化:企业获得分销商或零售商的所有权或加强对它们的控制;7.后向一体化:企业获得供应商权或加强对它们的控制;8.横向一体化:企业获得与自身生产同类产品的竞争对手所有权或加强对它们控制; 9.同心多元化:企业增加新的与原业务相关的产品或服务;10.混合多元化:企业增加新的与原业务不相关的产品或服务;11.横向多元化:企业向现有顾客提供新的与原业务不相关的产品或服务; 12.市场渗透:提高现有产品或服务在现有市场上的份额;13.市场开发:将现有市场或服务打入新的区域市场;14.产品开发:改进或改变产品或服务而提高销售;15.战略联盟:与其他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价值活动中进行合作,相互利用对方资源;16.虚拟运作:通过合同、参股、技术、信贷等方式同其他企业建立较为稳定的关系,将企业价值活动集中于自己的优势方面,将非专长外包;17.出售核心产品:企业将价值活动集中于少数优势方面,产出产品或服务,并将产品或服务通过市场交易出售给其他生产者作进一步生产加工;18.收缩战略:通过减少成本和资产对企业进行重组,加强企业所具有的基本的和独特的竞争力;19.剥离战略:企业出售部分,以使企业摆脱那些不盈利、需要太多资金或与公司其他业务不适宜的活动;20.清算战略:企业为实现其有形资产的价值而将公司资产全部或分块出售; 21.目标管理:?企业的任务要转化为目标;?上下各级统一起来制定共同的目标;?为个人制定分目标;?依据设定的目标进行管理;?依据分目标考核与奖惩; 22.滚动计划法: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的执行情况定期修订未来的计划,并逐步向前推移,使短期计划、中期计划有机结合起来;第八章组织设计1.组织设计:对组织的结构和活动进行创构、变革和再设计;2.组织:两个以上的人一起为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协同行动的集合体;3.组织结构:即组织的基本结构,是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做的制度性安排;4.专业化分工:把企业活动的特点和参与企业活动的员工的特点结合起来,把每个员工都安排在适当的领域中积累知识、发展技能,从而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5.统一指挥原则:每一位下属应该有一个并且仅有一个上级,在上下级之间形成一条清晰的指挥链;6.控制幅度原则:一个上级直接领导和指挥下属的人数应该有一定的限度,并且应该是有效的;7.组织柔性:组织的各个部门各个人员都是可以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灵活调整和变动的;8.组织经济:组织的管理层次与幅度、人员结构以及部门工作流程必须设计合理,以达到管理的高效率;9.权变的组织设计:以系统动态的观点来思考和设计组织,把组织看成一个与外部环境有密切联系的开放式组织系统;10.帕金森定律:由于各种原因,受到激励的管理者往往会倾向于在组织中增加更多的管理者,构建自己的帝国大厦以巩固他们的地位;11.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成长经过诞生、成长、衰退几个过程,可细分为创业、集合、规范化、精细四个阶段,是一个阶段性发展过程,每个阶段都有稳态发展和变革两个时期;12.组织的部门化:按照职能相似性,任务活动相似性,或关系紧密性的原则把组织中的专业技能人员分类集合在各个部门内,然后配以专职的管理人员协调领导,统一指挥;13.矩阵型结构:由纵向职能管理系统和为完成某项任务而组成的横向项目系统这两套管理系统组成的矩形组织结构;14.动态网络型结构:以项目为中心,通过与其他组织建立研发生产制造营销等业务合同网,有效发挥核心业务专长的协作性业务组织形式;15.组织的层级化:组织在纵向结构设计中需要确定层级数目和有效的管理幅度,需要要根据组织的集权化程度,规定纵向各层级之间的权责关系,最终形成一个能够对内外环境要求做出动态反应的有效组织结构形式;16.管理幅度(组织幅度):组织中上级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和领导下属的数量; 17.组织层级:由于组织任务存在递减性,从最高层的直接主管到最低的基层具体工作人员之间形成的层次;18.职权:组织内部授予的指导下属活动及其行为的决定权;19.直线职权:管理者直接领导下属工作的职权;20.参谋职权:管理者拥有某种特定的建议权或审核权,评价直线职权的活动情况,进而提出建议或提供服务;21.职能职权:由直线管理者向自己辖属外的个人或职能部门授权,允许他们按照一定的制度在一定的职能范围内行使的某种职权;22.职责:获取权力的同时必须承担起责任;23.集权: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级系统中较高层次上的集中;24.分权: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级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上的分散; 25.授权:组织为了共享内部权力,激励员工努力工作,而把某些权力或职权授予下级;26.级差授权原则:组织只能在工作关系紧密的层级上逐级授权。
第五章决策一、单项选择题1.决策所涉及的问题一般与()。
A.将来有关B.过去有关C.现在有关D.过去、现在、将来都有关2.现代组织活动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
A.信息的准确及时B.是否作了充分的调查C.决策的正确与否D.组织内部的管理质量3.()旨在实现组织内部各环节活动的高度协调和资源的合理使用,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率。
A.战略决策B.管理决策C.业务决策D.确定性决策4. 合理决策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不包括()。
A.目标合理B.可靠的信息情报C.有限合理、经济性D.决策结果满足预定目标的要求5. 战略决策主要是谋求()。
A.组织目标的实现B.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佳方案C.组织内部条件、外部环境和目标三方面的动态均衡D.组织工作的正确指导6.决策方案的后果有多种,每种都有客观概率,这属于()。
A.不确定型决策B.非程序化决策C.战术决策 D.风险型决策7.决策的定量方法是()。
A.依靠人们的知识、经验和判断能力来进行决策的方法B.运用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来进行决策的方法C.确定型、不确定型和风险型决策的方法D.一系列科学的处理过程8.决策树的构成要素是()。
A.概率枝、方案枝、决策点、状态结点B.方案、概率、期望值、自然状态C.决策点、方案枝、概率枝、自然状态D.方案、决策点、概率、状态结点9.对某种自然状态概率为“1”的决策是()。
A.风险型B.确定型C.程序化D.非程序化10.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固定成本为160 0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0 000元,每台售价12 000元,该产品的盈亏平衡点是()。
A.14台B.12.5台C. 7.3台 D.80台11. 决策过程的第一步是()。
A.确定目标B.发现问题C.搜集信息D.调查研究、分析情报资料、找出问题12. 不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的主要区别在于()。
A.风险的大小B.可控程度C.能否确定客观概率 D.环境的稳定性13.管理决策主要应由()作出。
《管理学原理》第五章决策考点16 决策的概念、地位和作用(★三级考点)1.决策就是组织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的并组织实施的全过程。
2.决策在管理活动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决策不仅渗透于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同时,其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管理活动的成败,以及生存与发展。
考点17 决策的类型、原则及标准(★★★一级考点,一般单选、判断、案例)1.按着决策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战略决策(由高层管理者做出,具有长期性、方向性、全局性)、战术决策(由中层管理者提出,具有局部性、短期性)和业务决策。
2.按照决策活动表现的形式不同,可以分为程序化决策(常规的、重复的、例行的)和非程序化决策。
3.按照决策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4.按照决策的主体不同,可分为群体决策与个人决策。
5.程序化决策:是指常规的、重复的、例行的决策,即当问题发生时,不必重新作出决策,可以按原来设立的方式进行的决策。
6.决策的原则包括:信息原则、预测原则、可行性原则、系统原则、对比择优原则、反馈原则。
7.决策的系统原则:要有整体思想,统筹兼顾、全面安排,以所有目标的满意为准绳。
各部门、层次、项目之间相互关系,达到平衡协调发展,达到动态平衡。
8.决策的标准具有三种代表性观点:(1)“最优标准”——泰勒;追求最佳工作方式(2)“满意标准”——西蒙;满意往往成为决策所依据的标准;(3)“合理性标准”——孔茨;以符合目的为根本标准,实质强调各决策阶段的效果与工作质量。
考点18 决策的影响因素、程序与方法(★★二级考点,一般单选、多选、案例简答)1.简述决策的影响因素:环境因素、组织文化、决策者的个人因素、时间因素、过去的决策。
2.简述决策程序:(1)识别机会或诊断问题——决策的始点(2)确定目标——决策的前提(3)拟订可行方案——决策的基础(4)方案选优——决策的关键(5)典型试验——决策的试点(6)普遍实施——决策的落实(7)跟踪控制——决策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