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0课
- 格式:pptx
- 大小:45.58 MB
- 文档页数:23
蒙古族的崛起与元朝的建立》同步练习◆基础题一、选择题1.下图人物的主要功绩是( )A.灭亡西夏B.定都大都C.建立元朝D.统一蒙古自古以来,各族人民驰骋于中华大舞台。
史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统一”。
据此回答第2、3题。
2.史书中记载的民族是( )A.蒙古族B.突厥族C.女真族D.契丹族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平西夏、灭女真的是铁木真B.灭女真与北宋的支援密不可分C.灭女真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局面形成D.“天下为一”是在1276年4.元朝忽必烈接受了一位贤士的建议,逐渐学会了更多地依赖汉人及其制度来治理国家,主要表现是( )A.推行重农政策B.下令合并州县C.重用汉族官吏D.设立驻藏大臣5.1276年因元军攻占都城而灭亡的政权是( )A.南宋B.辽C.金D.西夏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成吉思汗是闻名中外的蒙古族及中华民族的英雄,是公元后第二个千年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电视剧《成吉思汗》全面介绍了成吉思汗的一生。
材料二世祖忽必烈,因累世之业……至元八年,始改称元。
摧灭弱宋,遂一天下。
材料三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统一全国的政权。
为了巩固蒙古人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元朝统治者大力推行以“采用汉法”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吸收中原地区历代封建统治的经验……逐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
注重农业生产,多次下诏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作牧场;采取一些劝课农桑、兴修水利的措施,使农业生产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
接受中原先进文化,在中央设立专门学习儒家经典的学校,呈现以中原传统为主的文化认同趋向。
(1)结合历史的学习,请你判断电视剧《成吉思汗》中可能会出现与成吉思汗有关的哪些史实。
(两例即可)(2)材料二“至元八年”是哪一年?“遂一天下”是怎么一回事?(3)根据材料三归纳元朝的统治政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能力题一、选择题1.元灭南宋也并不是那么容易,遭到无数次挫折和失败,甚至其大汗也命丧南宋的石炮之下。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1、581年,XXX(XXX)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隋朝灭XXX,统一南北。
隋能统一全国的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的发展。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④XXX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隋统一全国的意义: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实现了统一,为隋唐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2、隋统一后采取的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人物:XXX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3、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4、长度及位置:全长2700多千米,是现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5、四个组成局部(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6、毗连五条河道(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7、开通的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8、评价:⑴积极:①经济上: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②政治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北方的掌握)⑵消极:但也给人民带来了繁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沦亡。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科举制)1、XXX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XXX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四、隋朝的灭亡:公元618年,XXX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沦亡的主要缘故原由:XXX的残暴统治。
2、手工业方面: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3、商业繁荣:长安城: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时教案学科:历史年级:七年级主备人:审批:课题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课型新授周次序号教学目标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等基本史实。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强大的政权。
教学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元朝的建立。
教学难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积极作用。
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课内容。
然后提问:两宋时期我国北方先后出现了哪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契丹的辽、党项的西夏、女真的金。
)过渡讲解:就在金与南宋对峙时,北方又兴起了一个少数民族—蒙古族,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有关蒙古族古代的历史。
二、讲授新课(―)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原先活动于大兴安岭北段,后来向西迁徙,进入草原地区。
蒙古族善于骑射,逐水草而居,过着游牧的生活。
12世纪时,蒙古草原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互之间为争夺人口、草场、水源、牲畜而频繁发生战争,生灵涂炭。
人补充们盼望草原统一起来,结束战争。
教师展示蒙古族的服饰、生活习俗等图片,让学生了解有关古代蒙古族的基本情况。
2.蒙古族各部的统一是由铁木真完成的。
年幼时的铁木真,因父亲在部落纷争中离世,经历了许多磨难,切身感悟到只有将草原上的各个部落统一起来,才能给草原带来和平,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
他率部多次征讨,逐一打败了草原上各个强大的势力,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讲述蒙古族的兴起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时,应突出成吉思汗这个人物。
通过讲述铁木真童年的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铁木真的坚强和机敏留下深刻印象。
讲述时可指导学生看《成吉思汗像》及《成吉思汗陵》照片,以加强感性印象。
提问:(1)你觉得铁木真是一个怎样的人?(坚强、机敏……)(2)结合P48《相关史事》的内容,了解成吉思汗对蒙古族的发展壮大所做的贡献。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一、课标内容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夏、金和南宋;知道元朝的统一。
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对成吉思汗有所了解,但并不深入。
对于少数民族如何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比较感兴趣。
因此,本课在讲解的过程中,通过利用视频、故事、问题探究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最终达到理解本课重难点的任务。
三、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子目的内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三部分内容之间因果相联,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为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奠定了基础。
学习这三部分内容,首先要了解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史。
唐朝统治瓦解后,我国进入从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和多民族政权并立到元朝统一的历史时期。
这个时期,政治上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到逐步走向统一,民族关系纷繁复杂。
一方面,民族冲突加剧,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之间战争不断,民族矛盾尖锐;另一方面,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民族之间的交融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国家再度实现了大一统。
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唐末以来国内分裂割据和多个政权并立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元、明、清500多年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基础,促进了国内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加强了中外文化交往和中西交通的发展。
四、教学准备1.登陆优教同步学习网,在同步备课下,设置版本章节,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人教版;2.在课程目录下选择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3.在教学设计——名师教案,浏览《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名师教案;4.在课前预习——名师预习,将《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导学任务单,发送给学生并提醒学生在我的作业中查收完成学习;(或者在教学设计——名师教案下将WORD版本课导学任务单,发送给学生。
)5.在同步备课——课堂教学——名师课件下,对应本课目录下查看本课名师课件,并将本课名师课件一键加入我的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后活动解答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想一想:科举制度的确立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答:科举制度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同时,选拔官吏的权利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2、议一议:隋炀帝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隋炀帝速亡的原因是什么呢?答: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最后在农民起义中被部下在江都杀死。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是隋朝速亡的主要原因。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材料中所叙述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答:粮食连年丰收,马牛成群遍布四野,住宅向外的几个月不关闭,米价便宜,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安定的状况。
唐太宗精心治理国家,勤于政事,采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改革弊政,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农业生产。
因此,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材料中描述的状况。
2、说一说:诗中描绘了开元时期什么样的情景?答:开元时期,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充实,百姓富足,整个社会欣欣向荣。
第3课盛唐气象1、说一说:这则材料反映出了什么样的景况?答:水路运输发达,港口码头往来船舶众多,商品交流繁盛。
2、诗歌赏析(1)诗句中的“蕃”“胡”,指的是什么?答:“蕃”是我国古代对外族或异国人的泛称;“胡”是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族的称呼。
(2)上引诗句反映出怎样的社会情况?答:唐代周边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农业耕作技术,种植谷物,同时少数名族的音乐、饮食、服装、骑马等也在唐代广为流传,各民族相互影响、不断交融,共同发展。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1、日本文字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
它们的创制,与汉字有直接关系。
请查找相关资料,加以说明。
答: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述的工具。
唐朝时,随遣唐使来华的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和尚,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国汉字标音表意的基础上,创造了日本假名文字——片假名和平假名,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同步测试卷新人教版一。
选择题1.某班历史兴趣小组要编排有关成吉思汗的课本剧,设置了以下场景。
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铁木真被推为各部共同的大汗B.蒙古军队传递军报时使用蒙古文字C.成吉思汗登长城察看军情D.营帐内挂着一幅元代疆域图2.下列哪一项不是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和建立大蒙古国后的贡献()A.通过长期征战统一了蒙古各部落B.实行军民合一的千户制C.制定法律D.命人创制蒙古文字3.下列民族政权被大蒙古国所灭的有()①辽②西夏③南宋④北宋⑤金A.①②③⑤B.②⑤C.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4.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历史人物与其功绩不相符的一项组合是()A.①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B.②大力推行儒学教育C.③重用房玄龄、杜如晦为相D.④建立元朝,定都大都5.图为中国历史纪年表的某一片断,图中①②③所指的朝代分别是()A.①北魏②南宋③元B.①北周②陈③西晋C.①辽②南宋③元D.①辽②东晋③元6.忽必烈推行中原地区的各种制度与文化,加快了统一大业的完成。
下列措施与忽必烈有关的是()①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②广开言路③整顿吏治④注重农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7.在南宋初年和南宋灭亡之际,各有一位英雄,他们为了捍卫汉族政权,进行了不屈的斗争,他们是()A.岳飞和寇准B.文天祥和寇准C.岳飞和文天祥D.岳飞和班超8.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其中“宋祖”和“一代天骄”分别是()A.赵匡胤和铁木真B.赵匡胤和忽必烈C.赵构和铁木真D.赵构和忽必烈9.蒙古政权建立后,蒙古军队先后灭掉一些少数民族政权,其中1227年灭掉的是() A.辽B.西夏C.金D.南宋10.元朝忽必烈接受了一位贤士的建议,逐渐学会了依靠汉人及其制度来治理国家,主要表现是()A.推行重农政策B.下令合并州县C.重用汉族官吏D.设立驻藏大臣11.史书记载12世纪的蒙古“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1.了解自唐朝中晚期到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2.概括唐朝中晚期到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 重难点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
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二、知识概览图三、新课导引 右图是一幅冰裂纹瓷器图片,它给人一种别致的美感,这件作品是宋代哥窑的代表作,哥窑是宋代的五大名窑之一;宋代也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宋瓷把艺术美、自然美和谐而形象地融为一体,开创了制瓷美学的新境界,成为后世长期追仿的榜样,至今都为人们所倾倒。
【思考讨论】 你知道我国哪个地方的瓷器最著名?它兴起于哪个朝代?冰裂纹瓷器的制作过程如何?四、探究学习 (一)互动探究 1.仔细观察右图,看看图中的农民都在从事哪些劳动?(课本第57页)2.左图是一艘出土于福建泉州的南宋海船,有13个密封的船舱。
想想看,这种船有什么优点?(课本第57页)3.隋唐科举制明确规定,商人及其子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
宋朝的科举放宽尺度,允许商人中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农业 的发展南方手工业的兴旺南方商业 的繁荣 原因: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南方的劳动人手;自然条件的变化 粮食作物:占城稻的引进和推广,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经济作物:棉花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 纺织业:南方的丝织业有了很大发展;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制瓷业: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的重心(哥窑、景德镇) 造船业: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商业城市:开封和杭州是最大的商业都市 对外贸易:海外贸易发达(广州、泉州是大商港,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货币: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有“奇才异行者”应举,这说明什么?(课本第58页)4.想一想,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纸币?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今天的货币又有了什么新发展?(课本第59页)(二)思维拓展1.古代的经济重心南移对今天经济建设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