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八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

  • 格式:doc
  • 大小:86.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八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

一、实验目的

1. 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萘的摩尔质量。

2. 掌握溶液凝固点的测量技术,加深对稀溶液依数性质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当稀溶液凝固析出纯固体溶剂时,则溶液的凝固点低于纯溶剂的凝固点,其降低值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即

ΔT=T f* -T f = K f m B(1)

式中,M B为溶质的分子量。将该式代入(1)式,整理得:

(2)

若已知某溶剂的凝固点降低常数K f值,通过实验测定此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值ΔT,即可计算溶质的分子量M B。通常测凝固点的方法是将溶液逐渐冷却,但冷却到凝固点,并不析出晶体,往往成为过冷溶液。然后由于搅拌或加入晶种促使溶剂结晶,由结晶放出的凝固热,使体系温度回升,当放热与散热达到平衡时,温度不再改变。此固液两相共存的平衡温度即为溶液的凝固点。

图1. 溶剂(1)与溶液(2)的冷却曲线

三、仪器药品

1. 仪器

凝固点测定仪1套;烧杯2个;精密温差测量仪1台;放大镜1个;普通温度计(0℃~

50℃)1支;压片机1台;移液管(25mL)1支。

2. 药品

环已烷(或苯),萘,粗盐,冰。

四、实验步骤

1.按图2所示安装凝固点测定仪,注意

测定管、搅拌棒都须清洁、干燥,温差测量

仪的探头,温度计都须与搅拌棒有一定空

隙。防止搅拌时发生摩擦。

2. 调节寒剂的温度,使其低于溶剂凝固

点温度2~3℃,并应经常搅拌,不断加入碎

冰,使冰浴温度保持基本不变。

3. 调节温差测量仪,使探头在测量管中

时,数字显示为“0”左右。

4. 准确移取2

5.00mL溶剂,小心加入测定管中,塞紧软木塞,防止溶剂挥发,记下溶剂的温度值。取出测定管,直接放入冰浴中,不断移动搅拌棒,使溶剂逐步冷却。当刚有固体析出时,迅速取出测定管,擦干管外冰水,插入空气套管中,缓慢均匀搅拌,观察精密温差测量仪的数显值,直至温度稳定,即为苯的凝固点参考温度。取出测定管,用手温热,同时搅拌,使管中固体完全熔化,再将测定管直接插入冰浴中,缓慢搅拌,使溶剂迅速冷却,当温度降至高于凝固点参考温度0.5℃时,迅速取出测定管,擦干,放入空气套管中,每秒搅拌一次,使溶剂温度均匀下降,当温度低于凝固点参考温度时,应迅速搅拌(防止过冷超过0.5℃),促使固体析出,温度开始上升,搅拌减慢,注意观察温差测量仪的数字变化,直至稳定,此即为溶剂的凝固点。重复测量三次。要求溶剂凝固点的绝对平均误差小于±0.003℃。

5. 溶液凝固点的测定,取出测定管,使管中的溶剂熔化,从测定管的支管中加入事先压成片状的0.2~0.3g的萘,待溶解后,用上述方法测定溶液的凝固点。先测凝固点的参考温度,再精确测之。溶液凝固点是取过冷后温度回升所达到的最高温度,重复三次,要求凝固点的绝对平均误差小于±0.003℃。

五、注意事项

1. 搅拌速度的控制是做好本实验的关键,每次测定应按要求的速度搅拌,并且测溶剂与溶液凝固点时搅拌条件要完全一致。

2. 寒剂温度对实验结果也有很大影响,过高会导致冷却太慢,过低则易出现过冷现象而测不出正确的凝固点。

3. 测定凝固点温度时,注意防止过冷温度超过0.5℃,为了减少过冷度,可加入少量溶剂的微小晶种,前后加入晶种大小应尽量一致。 六、数据记录及处理

表1.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的实验数据 溶剂温度t=21.06℃

ρ环已烷(gcm -3)=0.7971-0.8879×10-3t=0.7971-0.8879×10-3×21.06=0.7784gcm -3 W A =ρA V A =25.00×0.7784=19.46g 萘的摩尔质量M B :128.17 gmol -1(理论值)

相对误差:

表1.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的实验数据 溶剂温度t=26.96℃

%289.0%10017

.12817

.1288.127-=⨯-=η

ρ苯(gcm -3)=0.90005-1.0638×10-3t=0.90005-1.0638×10-3×26.96=0.8714gcm -3 W A =ρA V A =25.00×0.8714=21.78g 萘的摩尔质量M B :128.17 gmol -1(理论值)

相对误差:

七、思考题

1. 为什么要先测近似凝固点?

答:主要是为了控制过冷程度。当温度冷却至凝固点时要通过急速搅拌,防止过冷超过要求,促使晶体析出。

2. 根据什么原则考虑加入溶质的量?太多或太少影响如何?

答:溶质的加入量应控制在凝固点降低0.3℃左右。过多,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太多,析出溶剂晶体后,溶液的浓度变化大,凝固点也随之降低,不易准确测定其凝固点。过少,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少,相对测定误差也大。

3. 为什么测定溶剂的凝固点时,过冷程度大一些对测定结果影响不大,而测定溶液凝固点时却必须尽量减少过冷现象?

答:对于纯溶剂,过冷现象存在时,析出大量晶体并不改变溶剂浓度,所以其凝固点不变。对于溶液,过冷现象存在时,析出大量晶体会改变溶液浓度,而溶液的凝固点随浓度增大而下降,所以溶液要尽量减少过冷现象,保持溶液浓度基本不变。

%023.0%10017

.12817

.1282.128=⨯-=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