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学案例分析9篇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学案例分析 1【教学目标】1.认识"翻,浇"等8个生字.会写"拉,把"等6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做法和不同收获.3.愿意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创设学习情境1.导入:收获的季节又来到了,热情好客的小动物们邀请大家去做客,它们是谁呢 (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设疑激趣.二,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2.教师提出学生要求:(1)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包括要求认识的字),读准这些生字的音.3.学生按要求自学后,进行检查:(1)开火车公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错的字音.(2)利用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认读生字.三,再读课文,读通读顺1.四人小组开展读书活动,人人参与,主动读书.2.开火车朗读课文,纠正字音.四,朗读课文,引导质疑1.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2.师:读了课文,有哪些地方你不理解,请提出来跟同学讨论讨论.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1)小灰兔为什么不像小白兔一样向老山羊要菜籽去种(2)小白兔说:"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这句话是什么意思……3.理解课文内容.师:课文中小白兔和小灰兔的表现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请找一找,比一比.学生在小组内找一找,议一议,再全班交流.相同点之一:老山羊在菜地里收白菜,小白兔和小灰兔都来帮忙,说明小白兔和小灰兔都爱帮助别人.相同点之二:小白兔和小灰兔在称呼老山羊时都用"您",说明他们都有礼貌.(指导学生读出有礼貌的语气)不同点之一:小灰兔收下老山羊送的白菜,小白兔却要了菜子.不同点之二:回家以后,小白兔辛勤劳动,小灰兔不干活,饿了就吃老山羊送的白菜.师:请用"先……再……然后……"把小白兔的劳动过程说一说.(学生练习说话)师:经过小白兔的辛勤劳动,他种的白菜长大了,小白兔的心情会怎么样 (指导学生读出小白兔高兴的心情)不同点之三:小灰兔吃光了老山羊送给他的白菜,又去要.小白兔却挑着一担白菜给老山羊送去.师:小灰兔看见小白兔送菜,觉得很奇怪.小灰兔为什么感到奇怪如果你是小灰兔你当时会怎么想 (指导学生读出奇怪的语气) 师:读了老山羊对小白兔讲的最后一句话,你能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吗 (学生讨论交流.)五,分角色表演1.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了这个故事.你们愿意把这个故事演出来吗2.分小组进行准备.3.戴头饰表演.4.学生互相评议.六,反复体会,续篇故事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认识了两个小动物,你们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你周围的人听吗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可以续编这个故事.明天我们来比一比,谁编得最好,谁讲得最精彩!第二课时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指名朗读课文.2.上节课我们说要续编这个故事,谁来给大家讲一讲自己续编的故事3.学生讲自己续编的故事.其他同学评一评他续编的是否合理.教师对学生续编好的故事给予肯定.二,认读本课的生字1.出示生字词卡片(浇水,施肥,时候,一担,翻,挑),指名认读,随时纠正读音.2.小老师领读词语,生字.3.重点指导易读错的生字."翻"是前鼻音,"施"是翘舌音."浇,挑"是三拼音.4.开火车认读生字.5.找朋友,给生字组词.6."彩虹过桥"游戏.(字——组词——说句训练.)7.小组合作学习: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8.小组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评价,订正.三,写字指导1.读"我会写"里的字.说说这几个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特点.(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每个字均为左窄右宽,"拉,把"都有提手旁)2.练习给这几个字组词.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练写.四,快乐复习1.快帮小兔找到它们要吃的蘑菇.shī jiāo féi dàn tiāo hòu è fān候挑担肥浇施饿翻2.快来帮小兔把这些词语读准,他就能顺利回家了.挑担子浇水翻松饿了时候施肥3.照样子说短语,也可以鼓励学生把说的短语写下来.把地翻松. 把白菜吃完.把窗户打开. __________.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学案例分析 2一、复习导入1.读生字卡片。
教学设计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分析教学设计 -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分析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能够正确书写“百家姓”中的几个姓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基本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字母、词汇和句子的认读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讲授,让学生理解并能够正确书写“百家姓”中的几个姓氏。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姓氏的由来,并通过字词操练,使学生记忆姓氏。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材料准备:百家姓的学习资料、小纸条(学生点名用)、学生练习册等。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主要分为导入、教学、练习和巩固四个环节。
导入:1.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一人举手,其他小组成员以此为顺序依次念出手中的纸条上的姓氏。
教师用多媒体或者黑板上展示“百家姓”中的几个姓氏,并引导学生正确念出。
2. 引导学生思考有关姓氏的问题,例如:“你们的姓氏是怎么来的?”、“你们家中有哪些姓氏?”等等。
教学:1. 呈现“百家姓”中的几个姓氏的词语拼写,引导学生一起读和书写。
2. 讲解“百家姓”中的几个姓氏的由来,激发学生对姓氏的兴趣和好奇心。
3. 教师逐行念出某个姓氏,学生跟读,然后一起书写。
练习:1. 向学生展示一些拼音和偏旁部首,让学生根据给出的拼音和偏旁部首,自行组词,并进行朗读。
2. 出示一些字,让学生试着从中找出某个特定的字,发现其中的规律性。
巩固:1. 小组竞赛:教师随机选择一个姓氏,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用正确的拼写写出该姓氏,并念出。
念对的和写对的小组获得1分。
最后按分数高低评选出获胜小组。
2.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用字母书写几个姓氏,并注明其意义和由来。
3. 教师进行总结并展示学生作品,鼓励优秀表现的学生,并指出需要改进之处。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掌握几个姓氏的拼写基础上,能够正确念读和书写。
小学语文课例分析报告一、引言小学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课程,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文化思维的基础。
本文将分析一节小学语文课例,从目标设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一篇寓言故事,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的含义、抓住关键信息,提高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同时,学生还能通过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小马过河》寓言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只小马在羊群中感到自卑,经过刻苦努力,最终成功跳过河流的故事。
教师通过讲解故事情节和关键词,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河流、马、羊等词汇的了解,并引发学生对故事的猜测和期待。
2.阅读理解:教师带领学生整体阅读故事,并进行理解提问,引导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故事中的关键词和情节,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4.个人写作: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写一篇感想或以此为蓝本创作一个结局,强化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5.作品分享: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分享给全班同学,并进行互相评价和点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五、教学策略1.问题导入策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组讨论策略: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写作练习策略: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同时增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4.合作评价策略:通过互相评价和点评,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高自身写作能力,并增强学生的合作和团队意识。
六、教学评价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观察和评价,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并能够理解故事内容,回答问题,展开讨论。
小学语文课教学设计案例三篇小学语文课教学设计案例三篇小学语文课教学设计篇一一、设计思路:《阳光》讲述了小姑娘英子把阳光包起来送给腿脚不便的奶奶的故事,文章简短生动,真实感人,把阳光包起来这种做法看起来稚嫩可笑,但恰恰是从这天真的想法、做法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一颗真挚的爱心。
教学时,应该抓住英子的一言一行,深入体会英子纯真的感情,深切地领悟:英子的一片孝心就像这阳光一样温暖着奶奶的心,从而让学生受到思想的熏陶。
二、教学目标:(一)学会抓住主要词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对奶奶的一片孝心,从中受到思想熏陶。
(三)掌握本课八个生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重点难点:(一)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英子的一片孝心。
(二)难点:理解阳光跑到心里的含义。
四、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五、教学时间: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课件导入,进入情境。
1、课件展示画面:大地沐浴着灿烂的阳光,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草地里开满了花儿,芬芳扑鼻,小鸟在天空飞翔。
英子来到绿茵茵的草坪上坐下来。
2、指名说画面内容,谈谈感受。
3、阳光多么美好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阳光》。
4、围绕阳光,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自由读课文,指名说说。
(二)理解课文,深入体会1、英子的想法(1)文中哪些段写出了英子的想法,指名读第三、四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2)出示句子:看着这可爱的.阳光,英子的心里闪出一个美妙的想法:多好的阳光啊!我要把它带回去,作为礼物送给奶奶。
(3)轻声读句子,英子的想法美妙在哪里?为什么?(4)美妙可以换成别的词吗?2、英子的行动(1)英子一想到这就马上行动起来,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课件出示:英子把阳光紧紧地包在裙子里,带回家去。
英子把阳光包在裙子里,带回家去。
①先出示两个句子,找出不同,再读读句子,去掉紧紧地行吗?为什么?②从紧紧地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甲:英子做得非常认真。
学生乙:英子很小心,生怕阳光跑了。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草原教学案例分析9篇草原教学案例分析 1.《草原》教学实录+练习+说课设计.支玉恒教学实录——《草原》.草原1草原(a、b案)第五单元备课《草原》、《珍珠鸟》、《零点降生的女孩》、《母爱》及练习五。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过程】一、激qing导入,揭示课题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到处是牛羊,还有一望无垠的草海,这个地方是哪儿呀?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老舍先生的《草原》。
四十二年前,老舍先生到草原参观访问,记下了沿途的所见所闻所感。
今天,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草原”。
二、自主学文,勾画圈点1、整体感知: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课文是从哪两方面去写草原的?2、自主研读: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请大家静静的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草原的美景。
别忘了在你感受很深的地方做上记号。
3、放声朗读:自由地、放生地朗读这一段,读出自己对草原的感受。
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一会儿读给大家听。
(通过“静静地默读”“边读边想”,给学生充分时间独立钻研文本,潜心会文,想象画面,体会感情,感悟意境,促使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景色美;又通过学生“放声朗读”,让学生自己体会、品味语言,让学生经历从语言到画面再到语言的阅读实践过程,引导学生学会阅读。
这样为后面“合作研读”作铺垫,有利于克服用“集体讨论”代替“自主阅读”的不良倾向。
)三、合作研读,品读玩味1、引导想象。
2、诗文联系,激起疑问:⑴“茫茫”什么意思?(反思:联系“天苍苍,野茫茫”对比理解,激疑促思,强化学生对草原总的特征“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理解,为后面学习具体写景句子起到总领作用,凸现阅读教学整体性,克服了“肢解文本”的弊端。
一年级语文教案案例分析与评价教案名称:《掌握声母b、m及其组合音写字》教案目标:1. 掌握声母b、m及其组合音的发音和书写;2. 能够正确拼读和书写与声母b、m相关的单字和词语;3. 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1. 声母b、m及其组合音的发音训练;2. 声母b、m及其组合音相关单字的书写练习;3. 声母b、m及其组合音相关词语的拼读和默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相关音乐或利用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对声母b、m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或黑板展示声母b、m的发音,并让学生跟读。
三、讲解与练习(15分钟)1. 教师用示范的方式教学生正确书写声母b、m。
2.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进行书写练习,并相互检查。
四、巩固与拓展(20分钟)1. 教师出示相关的单字和词语,让学生进行拼读。
2. 学生互相配合,完成默写练习。
五、练习与评价(15分钟)1. 教师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 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评价和指导。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自主总结和反思。
教学评价:教案设计合理,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巧妙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情感、认知和动手能力的综合发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注重师生互动,使课堂氛围活跃而积极。
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有效掌握所学内容。
整个教案设计严谨,内容紧凑,给学生留出了足够的练习时间,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全面的能力提升。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案例结构合理,内容丰富,进行了科学、系统和全面的教学活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教案中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设计合理,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和游戏,让学生在欢乐中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
⼩学语⽂教学案例分析(精选10篇)⼩学语⽂教学案例分析 ⼩学语⽂教学案例分析(精选10篇) 语⽂是⼩学教育的基本课程,语⽂课是所有学科中的⼀门基础性学科,强化⼩学语⽂知识,不仅可以锻炼学⽣的语⾔表达能⼒,⽽且可以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语⽂课教学案例有哪些呢?下⾯是的⼩学语⽂教学案例分析(精选10篇),欢迎阅读。
⼩学语⽂教学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 《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20xx年版)指出,积极倡导⾃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式,发现语⾔规律,逐步掌握语⾔知识和语⾔技能。
课堂中利⽤⼩组合作学习能够提⾼单位时间中学⽣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语交际和解决问题本事的发展。
可是合作学习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经常会流于形式。
所以,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需要亟待解决。
在这⼀背景下,我校语⽂教研组开展了《合作学习对⼩学⽣语⽂学习本事提⾼的影响研究》这⼀课题,有效的合作学习在我校得以推⼴。
⼆、案例的观察描述 本节课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课时教学。
课前把学⽣按4⼈⼀⼩组,分成12组,以⼩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组内学⽣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对学⽣的认知、情感、⾃信⼼、同伴关系等产⽣积极影响。
【合作⼀】学⽣⾃由朗读第⼀⾃然段,边读边思考“为了编写这部明史,谈迁付出了怎样的努⼒”,并⽤笔圈划出相关的语句,并在旁边写体会,然后组内交流,最终全班以⼩组汇报。
组内成员都找出来关键词语,⼩组汇报后,教师引导学⽣体会这些数字背后的艰⾟,都凝聚着谈迁⼀腔的⼼⾎。
【合作⼆】学⽣在教师引导下学习第⼆⾃然段,《国榷》原稿被盗,对于这对于年近六旬、体弱多病的谈迁来说,简直就是飞来横祸、⼀场厄运。
学⽣⼩组合作交流探究“是什么样的信念让他重新站⽴起来”“假如你是谈迁,你会对⾃我说些什么”⼩组交流探究中,学⽣们想到了许多的名⾔警句以及应对困难决不退缩的历史⼈物。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优秀6篇)教学案例需要有目的地理性地观察和分析教学过程,完整地描述提出和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体现研究思路从具体到抽象,从分析现象到理解本质。
以下是人美心善的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优秀6篇】,仅供参考。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篇一《胖乎乎的小手》教学目标1、认识“胖、喜”等13个生字,会写“看、着”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养成尊敬长辈的美德,有帮助长辈做事的愿望和举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认字和朗读课文,让那个学生自读、自悟,懂得文中蕴含的道理。
2、教学难点:养成尊敬长辈的美德,有帮助长辈做事的愿望和举动。
教学方法1、猜谜语2、角色表演3、板书榜样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2、《游子吟》配乐朗诵3、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时一、导入1、猜谜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比一比,哪位同学较先猜出谜底。
(幻灯片出示谜语,教师把谜语读一遍)“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提示:谜底——手;板书“手”)同学们真能干,一下子就猜中了老师出的谜语。
请大家把小手伸出来看看,老师想找一双胖乎乎的小手,把它画在黑板上。
(找一双学生的小手,把手印画在黑板上)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胖乎乎的小手》(把课题补充完整),请同学把课题齐读一遍。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一)自由读课文,标上自然段,把不懂读和难读的字用圆圈圈出来并对照着拼音多读几遍,直到读准读顺为止,齐读课文(二)认读生字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2、幻灯片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让学生齐读3、幻灯片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并组词,让学生齐读,小组读4、把生字放到课文有关句子中去,让学生齐读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1、生字学完之后,请同学再把课文读一遍,要求比之前读得更流利。
2、听课文录音朗读,学生可以小声跟读。
小学语文课例分析一等奖第1篇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小学语文一等奖新课程新理念——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案例前言新课程教学案例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中,从首批国家级实验区参加实验的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实例,在被描述的具体情境中包含一个或者多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同时也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有具体情景的介绍和描述,也有一定的理论思考和对实践活动的反思。
每个案例都能突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它常常与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实际教育活动和教育管理活动中常见的疑难问题和容易引起困惑的事件有关。
它源于教育教学实践但又不是简单的教育教学活动实录,它有相对完整的情节乃至戏剧性的矛盾,以反映事件发生的过程,反映教育实践中的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变化,揭示教育教学工作的复杂性,并引人思考。
案例中的角色常常不仅仅是校长、教师和学生,也可能是学生家长或者其他影响教育活动的人。
一个具体的素质教育案例,不仅应当有对事件的'描述、有解决问题的技巧,还应当蕴含一定的教育基本原理和教育思想,置身其中的教育者或者是撰写案例的作者应当能够从实践中总结出一定的经验教训,有一定的理性思考。
作为一个能够提供借鉴的教育案例,既可能是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成功事例,也可能是教育实践活动中遭遇过的失败,前者可以提供经验,后者可以提供教训,都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通过阅读和学习案例,广大教师可以分享别人成功或者失败的经验,由学习和分析别人的案例到加强学习、解剖自己,不断积累反思的素材,自觉改进自己的教学。
由于案例本身的可操作性,学习教育案例,可以直接推动教师在借鉴和学习的过程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教学行为。
--------------------------------------------------------------------------------案例一:认识生活探究生活——《菜园里》教学片段[教学片断]教室的中间,学生每 6人围坐成一个小组,教室的四周摆着许多新鲜蔬菜,有白菜、卷心菜,有白色、红色的萝卜,红色、绿色的辣椒,紫色的茄子,浅黄、深黄的南瓜,有穿着绿衣裳的黄瓜,还有细长的豆角。
小学语文课例分析一等奖目录一、课例概况 (2)1. 课题名称: (3)2. 教材版本: (3)3. 授课年级: (4)4. 教学目标: (6)5. 教学重点: (6)6. 教学难点: (7)二、教学设计 (8)1. 教学过程分析 (9)2. 前期准备 (11)3. 教学过程设计 (12)3.1 导入环节 (13)3.2 目标呈现环节 (14)3.3 理解环节 (15)3.4 探究环节 (16)3.5 迁移环节 (17)4. 教学策略 (18)5. 教学工具 (20)三、教学效果 (21)1. 学生活动表现 (22)2. 教学成果分析 (23)3. 课后反思 (24)四、获奖说明 (25)1. 创新点 (27)2. 亮点总结 (28)3. 未来的发展方向 (29)一、课例概况本课例是针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设计的,课程的主题是“美丽的四季”。
在本次课例中,我们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视频、图片和动画等多种方式,生动的展现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和特点,让学生们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充分的营养。
课程的起点是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象,激发学生对四季变化的兴趣。
通过互动游戏和角色扮演,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相关的词汇和句型。
教师还引入了一些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关于四季的描述,让学生们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妙。
在课程的展开过程中,教师使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每个小组都选定了一个季节,准备了一段描述该季节特征的小短文,并在课堂上进行了展示。
这样的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课程设计了延伸阅读和家庭作业,让知识的学习得以延伸到课外。
教师鼓励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分享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关于四季的知识,并通过拍照片、绘画或者写日记等多种形式,记录下一家人对四季的感受和体验。
本课例不仅教授了学生关于四季的基本知识,更培养了他们观察生活细节的习惯,激发了他们对于文学创作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精选7篇】小学语文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抓住动物特点进行口语交际,运用学过的知识清楚明白地向别人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
语句通畅,用词准确,能抓住动物的特点。
2.在口语交际的。
基础上完成习作。
鼓励学生亲自饲养一种小动物,培养热爱生活的品质和对动物的爱心。
3.用自己感兴趣的方法积累词语和成语,发现新的描写动物的方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短文,明白待客之道,了解苏东坡的机智、聪明。
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观察小动物,注意它的外形、性格、食物、玩相等特点。
2.教师课件查找有关动物的资料。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情境启发,谈话导入二、说明要求首先预祝我们的发布会圆满成功!在这里,我们有几点要求:思考自己准备讲的动物特点;理清讲述顺序;注意语言的运用。
(教师可把自己准备的动物资料展示给没有准备的同学,以供参考)三、发布过程: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先在小组进行个人发布。
然后进行小组评议,推荐代表在班上发布。
请全班同学来给代表的发布作品进行点评吧!包括小动物的特点、观察的顺序,还可以评价表达的方式、用词等等。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例篇二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课前布置回忆或介绍写柳的古诗。
(一)第1课时一、揭题解题,明确读文重点1、回忆写柳的古诗,介绍柳树常识。
(1)贺知章的《咏柳》。
(2)结合影象资料介绍柳树。
2、板书课题:提出问题并讨论。
(1)本文能不能用一个柳字做题目,用“一株柳”做题目可不可以?(2)用“青海高原一株柳”做题目有什么好?3、教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的什么内容?二、自读课文,整体感受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词语。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案例优秀5篇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案例篇一教学目的:1、认识10个生字,会写7个字,学会本课生词。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一年中不同月份开什么花,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认识10个生字,会写7个字,学会本课生词。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背诵课文。
2、了解一年中不同月份开什么花,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3个字,学会本课生词。
2、能熟练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认识10个生字,会写3个字,学会本课生词。
教学难点:能熟练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2、你认识哪些花,他们各自有什么特点,你最喜欢的花是什么?二、初读诗歌。
1、读课文,找出藏在文中的生字娃娃,借助生字表中的音节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
如果还有不认识的。
字,做上记号,可以问问老师和同学。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1)自由认读。
(2)请“小老师”来带读生字。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读,打乱顺序分组读。
(4)去掉拼音,随机抽读。
3、记忆生字。
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还没有记住的字,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继续识记。
4、再读课文,这次要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
5、指名一个同学读课文,请他邀请几个小朋友与他合作读完课文。
6、请读书的孩子上台来,台下的小朋友给他们提出“读”的要求。
(声音要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掉字)。
7、读书的同学也给台下的小朋友提出听的要求(认真听,不说话)。
8、读后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不足是什么?三、学习儿歌。
1、分句指名读儿歌。
思考:你知道了什么?2、质疑。
3、分组讨论。
4、指名回答。
四、全读儿歌。
五、学写生字。
1、观察,读记生字。
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楚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3、范写“霜”。
1、有人说“探究学习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接受学习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回答(一):这种说法是片面的.探究学习是有利于学生主动构建的,但不能拒此否定接受学习,因为接受学习包括主动接受和被动接受,如果是主动接受还是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
比如某些生字的读写,某些词的意思就需要接受性学习。
回答(二):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虽然探究性学习相对于传统的接受学习而言,带领学生走上了新的旅程,,而老师往往没有准确把握,出现脱离文本架空式舍本逐末的问题,也会出现“信手拈来”过于随意,学生交流中各自为阵的局面.“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要求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热点,沟通不同学科领域,进行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并非只是让学生学会“研究”,而是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与传统学习方式的区别就在于:它首先把学生视为“完整"的人,把“探究性”、“创造性”等视为学生与生俱来的天性,视为完整个性的有机组成部分。
教育就是要通过优化酌教育环境发掘、激励这种天性,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开放足够的空间。
“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要求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热点,沟通不同学科领域,进行探究性学习"。
我想,语文教学重在品味感悟,不在科学实验,看问题是要一分为二。
2、“汉语拼音是识字的拐棍,只要会认、会拼读就行了,没有必要抄写、默写。
"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答:(一)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二)汉语拼音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帮助识字、帮助说好普通话、•帮助阅读、•查字典《语文课程标准》:“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案例(10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案例(篇1)一、教材简介本课是一则寓言,讲的是小河与青草的一段对话。
从中可以感知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时领悟到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身上的长处。
二、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学会“青”的正确书写,认识其他生字。
过程和方法: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情感和态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时领悟到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身上的长处。
三、设计理念1、以学定教,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关注学习主体的自主建构,相信学生,让学生使用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来充分展开自主学习,发挥教师“组织者”的功能。
2、低年级学生的定向能力尚处在较低的层次,他们的注意状态仍然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易被直观、新异的刺激活动调动起来,激起学习的兴趣。
3、读中品位,培养阅读理解的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是建立在感悟体验基础之上的,朗读是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的重要环节。
教学中要做到以读为本,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形式多种多样。
力求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
四、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小河与青草》齐读课题2、把“与”换个词吗?(二)、精读课文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贴图出示:小河说说:()的小河在小河边贴上:青草说说:()的青草2、出示课文第一小节(1)问:小草就一丛吗?课文中哪个词告诉我们的?请学生起来贴图:长满青草(2)指导读:小朋友,美吗?用美美的语气读一读。
指名读,齐读。
3、师:小河边为什么会长满青青的小草呢?我们来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出示第二、三小节(第一次对话)(1)小草对小河说了句什么话?出示一杯清水:你们觉得这杯水怎么样?在杯底放上一张小鱼图片,请学生上台观察,问:你看到了什么?师:这就叫“一眼能看到底”,老师送给大家一个词语:清澈见底自读词语,指名读,齐读。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环节,如何基于核心素养导向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分析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案例。
一、教学背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而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中,核心素养理念已被广泛应用于课程教学中。
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合作精神、跨学科能力等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明确教学目标。
我们以小学二年级的课文《小小的船》为例,设定以下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从中获取信息;2)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用简单的语言叙述自己的心情和体验;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能够与同伴合作完成一些小组活动。
三、教学设计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导入课文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提出一些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自主地产生对课文的好奇和疑问,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2. 阅读理解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自主阅读课文《小小的船》,在阅读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适时提醒学生注意到文章的中心内容、重点句子等,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
3. 语言表达在课文阅读后,老师可以导入讨论环节,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展开讨论,以学生为主体,根据自己的理解及体验,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等。
4. 小组合作在小组合作环节,老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小组合作,实施“小小的船,大大的梦”主题活动,组织学生讨论并设计小船的形状、颜色等,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5. 总结提高在课程的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总结,并进行提高训练。
通过小测验、口头回答、作业等方式,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同时巩固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提前做好教案是为了,教学更好的开展,是为了教学内容更加的精确。
所以每次新的课程的时候,不能落下教案。
你的教案写了吗?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5篇,欢送大家阅读共享借鉴,盼望大家喜爱,也盼望对大家有所协助。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1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邻居、懊悔、劝导、把式、盘缠、硬要”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那么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在学生感受寓言提醒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根底上,体会寓意。
教具打算: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有关教学课件导学过程二次备课:预习提纲:1、查找关于寓言的资料。
2、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提醒课题1、同学们喜爱听寓言故事吗?2、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3、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挖苦某种人。
寓:寄予、包含的意思。
言:讲道理。
)4、“寓言二那么”的“那么”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5、今日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
我们先学习第一那么寓言。
看教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指名读,齐读。
二、熟字新解,理解课题1、板书“亡、牢”你能说说你知道的关于亡和牢的词吗?通过这些词,你知道它们通常表示什么意思?2、板书“羊、补”在亡羊补牢中,“亡、牢”又是什么意思呢?谨慎读书,必须会找到答案的。
三、沟通体会,明白寓意(课件:出现一个羊圈,上面有一个窟窿)话外音:此时此刻,一个养羊人的羊圈上出现了一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板书:少了一只羊)养羊人是怎么做的?1、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这个故事,留意读准生字的字音。
2、分节朗读课文,检查自学状况。
3、学生质疑,依据学生的问题,探讨解疑。
小学语文课教学设计(3篇)小学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理念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读”教学模式,重在追求阅读主体的个性和潜能的发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
《小抄写员》这篇课文蕴涵着丰富而强烈的人文素养,反映浓浓的家庭亲情。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深刻的思想、正确的道理、感人的形象、优美的语言等人文素养来熏陶、感染、塑造学生的灵魂,最终实现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已经具有了初步的独立阅读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构建的主动者,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同时由于小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较浓,乐于动手实践、乐于探索、乐于展示自我。
但这篇课文的社会背景距离孩子们较远,他们不容易理解,所以搜集当时的社会背景相关的材料,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经过调查,班上的孩子们有90%以上都能对计算机进行基本的操作,能够较熟练地运用互联网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对于少数几个不会的孩子,我组织班上能熟练使用电脑的的孩子对他们进行了数次培训,达到会搜索、打开网页,保存文件等基本条件)。
针对孩子们的具体情况,特设计了本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子之间的深切之爱。
了解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熏陶、感染、塑造学生的灵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1、通过品读揣摩人物思想感情。
2、对学生进行爱父母、爱家庭的亲情教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录音机等。
教学模式:“研读”教学模式。
即:质疑择题——读研反馈——交流解疑——总结提高。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复习,质疑择题:1、谈话:有这样一个男孩,他在长达4个月默默忍受父亲误解责怪,偷偷帮父亲抄写邮签挣钱养家,你知道他吗?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抄写员》。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材吃不透
(2)学生吃不饱
(3)思维展不开
(4)匠气脱不去
我们的课程站在实践关怀的角度,通过对相关课例的研究和解读,让大家明了新课城理念下如何做好具有实效性的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计的基础
1个原则:以学定教
2个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课程特点、文本特点、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前的相关教学经验反思等
学情分析:学生认知基础、学习能力、习惯、学习兴趣及差异状况等。
3个明白:(这是基于2个分析得出的)
与文本对话——教师明白(吃透教材)
具有科学性——学生明白(关注学生)
富有艺术性——让学生容易明白(关注学生)
三、教学设计的前提
教学设计的前提是文本读细。
没有对文本的深度接触,没有对文字的反复咀嚼,长此以往,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标志——解读教材的能力就会丧失殆尽,所以,文本细读对于教师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文本细读,可以通过对话作者,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创作心理,以便更充分地解读文本;对话编者,了解其将文章选入小学语文教材的用意,发掘文本的语文教育价值;对话文本,关注文本的文体特点,以及文本从语言、情节、形象到意蕴、情感的表达,即写了什么,怎样写的:对话读者(儿童),探寻儿童阅读童话的审美体验,并在儿童的体验中激活成人的思维和情感。
四、教学设计三要素
教师主体对于教学活动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因为我们所谈的教学活动,更多地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的行为,教师的品格特征和认知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状态和效率。
那么,教师在做教学设计的时候,应该怎样做呢?从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目标定准
教学设计依据《课程标准》,从教学的角度研读教材,读出核心内容和教育价值,关注年段特点,兼顾学生学情,明了他们的已有经验和学习困难,立足学生发展,确定教学目标,目标的确定要遵循这样的原则:
1、整体把握
2、有针对性
3、明确具体
4、三个维度。
(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例如:《去年的树》教学目标的确定。
(二)内容选精
学生学习时间有限,年段目标有别,不可能把我们在解读教材时解读到的所有信息都写到教学设计中,所以,应抓住本质去粗取精,精减非本质非重点的内容,精选与课程目标,文章主题相契合的内容,重点品读与教学目标、文章主题有关联的内容进行教学。
例如,《去年的树》一课中对于最后一个环节“鸟儿对灯火唱歌”的处理。
(三)设计落实
杨再隋老先生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我们语文课教学环节的设计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教材的基础上,用足教材、用活教材、活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不要过多依赖于多媒体,更多地摆弄花架子。
确定三点和两线是把教学设计落到实处的关键。
怎样针对学情定准重难点呢?这要求教师遵循学生认知特点,统筹考虑,然后细化过程,加强引导,使学生情感与认识上的“盲区”逐步过渡为“最近发展区”。
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建议我们抓住“三点”,那就是重点、难点、发散点。
例如,在《去年的树》一课中,我们把“紧紧抓住四次对话体会小鸟和大树的情感”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基于对学生的学情分析,我们把“在空白处引导学生想象,深层次体会鸟儿的内心情感”作为本课的难点。
关于发散点,作者没有具体描写鸟儿寻找大树的过程,这个过程隐藏在鸟儿的三次问询中,所以,这里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想象鸟儿的执着的追寻。
后边的“两看”,也可以作为发散点,引发学生想象。
两线是什么?教线和悟线。
例如,在《去年的树》一课中,教师教的线索就是“四次对话”,学生悟的线索是小鸟对友情的执着,对诺言的信守,以及他们之间超越了生死的友情。